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岑参集 | 岑参 | 岑参与高适齐名,均唐代卓有成就的边塞诗人,所著瑰奇峭拔、雄壮俊逸,尤以七言歌行雄视千古。 |
鲍参军集注 | 鲍照 | 南朝宋诗文别集。鲍照著。钱振伦注。黄节补注诗集并集说。钱仲联增补、集说并校。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2月出版。全书分6卷。卷1为赋、表、疏,卷2为启、书、颂、铭、文。这两卷均为钱振伦注,钱仲联补注、集说并校。卷3、卷4为乐府,卷5、卷6为诗,这4卷均为钱振伦注。黄节在钱注基础上补注并集说,钱仲联增补注释、集说并校。各篇作品经过各家依次注释、补注、集说及补集说,作品引用的典故出处,字、词、句的涵义,行文的章法结构、艺术特点等均能较全面地被阐释出来。是到目前为止较好的鲍照集注释本。书前除钱振伦序文附钱仲联小序、黄节序外,尚有张尔田序及虞炎《鲍照集序》、张溥《鲍参军集题辞》、《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宋书》本传、《南史》本传及钱仲联所作《鲍照年表》。书后附有鲍照之妹鲍令晖诗7首。钱振伦是第一个为鲍照集作注的人,但当时没有来得及刊行。黄节在钱注基础上对诗集部分所作的补注并集说,曾由北京大学排印问世。 |
郴江百咏 | 阮阅 | 诗别集。宋人阮阅撰。一卷。阅有《诗话总龟》已著录。此编为阮氏宣和中知郴州时所作,有宣和六年(1124)自序。作者“暇日时强作一二小诗,遂积至于百篇”,旨在“使未尝到湖湘者观之,亦可知郴在荆楚自是一佳郡也”。百首诗全为七言绝句。以100首诗分咏郴州地方风物。诗人咏人物古迹,往往涉于议论,此为当时风气使然。每题之下不注本事源流,不熟悉郴州文史的人难以理类。通行有《四库全书》本,原缺8首。《四库全书》用厉鹗家藏本收录。另有《宋人集丙编》本,民国十年李氏宜秋馆据《四库》本刊行。民国二十一年,陈九韶著《郴江百咏笺校》一卷,铅印行世。 |
粤词雅 | 潘飞声 | 词论著作。近代潘飞声著。一卷。专论历代广东词人词作,以清人为主,论词尚典雅。作者以粤人身份,记集粤人之词及有关之事,凡二十六则。因作者拟辑录岭南六家词,即崔与之(菊坡)、刘镇(叔安)、李昴英(文溪)、赵必(秋晓)、陈纪(景元)、葛长庚(如晦),故此书所记多六家之事,间或录其词,尤以葛长庚为多。此书初见龙沐勋所编《词学季刊》,有《词学季刊》本和《词话丛编》本。 |
范德机诗集 | 范梈 | 又名《范德机诗》、《德机集》、《选校范文白公诗集》等。诗别集。元人范梈(1272—1330)撰。七卷。梈字德机,一字亨父,清江(湖北施恩)人。以荐举为翰林院编修,后官海南、海北道廉访使照磨,福建闽海道知事。耽诗工文,用力精深,号为大家,人称文白先生。与虞集齐名。有诗话《木天禁语》,《四库总目提要》谓其系伪托。《四库全书》曾据山东巡抚采进本编入别集类,简称《范德机诗》。现存主要版本有影钞元刊本,无序跋,仅于“纲目”之后附款“至元庚辰(1340)良月益友书堂新刊”。为临川葛雝仲穆编次,儒学学正孙存吾如山校刊。孙存吾为元代选家,另编有《元风雅》。揭傒斯撰有《范先生诗序》,序称庐陵“杨中(字伯允)将刻其诗,命其子继文请序”。是尚有另1种范梈诗集,但未见传本。 |
林和靖诗集 | 林逋 | 又作《和靖诗集》。诗别集。北宋林逋(969—1028)撰。四卷。附拾遗一卷,附录一卷。逋字君复,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居西湖孤山, 绝仕, 终生未婚,与梅花、仙鹤为伴,有“梅妻鹤子”之说,卒谥“和靖先生”。史称其稿成则弃去,好事者往往窃记之。是集为其族孙大年集成。内容大都反映他的隐逸生活和闲适心情。其诗以五律见长,修辞秀雅,风格淡远。有清同治间朱孔彰校刻本。别有影印影明钞本。 |
玉台新咏 | 徐陵 | 诗歌总集。南朝陈徐陵编。陵字孝穆,东海郯人。历时梁陈,为当世文学名士。他的诗歌和骈文大多精巧细密,圆融流畅,文辞绮艳。与庾信齐名,号称“徐庾”。《玉台新咏》是他奉梁太子萧纲之命而编纂的。选录诗歌的宗旨是“撰录艳歌”,共计七百六十九篇。计有五言诗八卷,歌行一卷,古绝句即五言四句的古体诗一卷,共十卷。前八卷按作者时代排列,卷九为歌行,卷十为五言二韵之诗。保存了一部分乐府民歌及六朝前已佚诗篇。大部分为艳情宫体之作。有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赵均小宛堂覆宋本。 |
真山民集 | 真山民 | 诗别集。南宋真山民(约1274年前后在世)撰。一卷。山民真名不详,或云名桂芳,括苍(今浙江丽水)人。或以为真德秀之孙。宋末进士。痛值乱亡,深自湮没。惟所至好题咏。此集收诗凡百十六首。多为咏物述怀、探幽赏胜之作,未曾有江湖应酬语。山民工诗,所至辄好题咏,因有诗作流传人间,人或拟之以陶渊明。其诗以写麦秀黍离之悲与山林隐逸生活为主。诗学晚唐,风格清丽,颇多警句,《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举其佳句:“鸟声山路静,花影寺门深”,“风蝉声不定,水鸟影同飞”,“与鸥分渚泊,邀月共船眠” |
复雅歌词 | 鲖阳居士 | 词话。南宋鲖阳居士撰。一卷。作者未详。此书原五十卷,兼采唐、五代迄于宋宣和间词作四千三百余首,成为南宋初的最大一部词总集。惜原书久佚。今本系近人赵万里辑成,仅得十则,合为一卷。书的内容主要记载唐宋间有关词作的琐闻佚事,涉及作品4300余首,采择十分繁富;体例则与《古今词话》、《本事曲子集》相类。 |
诗学禁脔 | 范梈 | 诗论。元范德机撰。一卷。德机有《木天禁语》已著录。此编为诗歌创作专论。分十五“格”,每格所举例证虽少名篇,而分析之中不无较好见解。终因作者纯以形式论诗,且欲总结“格”式以规范诗坛,故难以成功。宋释惠洪有《天厨禁脔》,《诗学禁脔》之名亦效仿之。该书凡列十五格,每格选唐诗一首,并逐句解释。所入选诗,有苏頲、杜甫、皇甫冉、李商隐、韦庄、李颀、贾岛、司空曙、李建等人。有《历代诗话》本。 |
词论 | 李清照 | 宋李清照著。她提出的中心问题是诗与词的关系。苏轼主张“词为诗裔”,偏于以文学观点立论。而李清照和他不同,偏于以音乐的观点立论,强调“尊体”,主张词“别是一家”。她要求词要“协律”、“铺叙”、“典重”、“文雅”、“故实”,又要求“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注重词的“可歌”性,音乐美。在诸多要求中,“协律”是《词论》的总纲。她对“不协音律”之词予以批评,对“能协律”者予以肯定。 |
木天禁语 | 范梈 | 诗论。元范德机撰。一卷。德机生平身世未详。此篇以“内篇”为自序,言“兹集开元、大历以来,诸公平昔在翰苑所论秘旨,述为一编”,故以“木天(翰林院)”名。全书分论作诗“六关”,即篇法、句法、字法、气节、家数、音节。纯以技法论诗,不免胶柱鼓瑟矣。书中自谓著述之意在于“复彰”“雅道”,“兹集开元大历以来,诸公平昔在翰苑所论秘旨”,从“篇法,句法,字法,气象,家数,音节”6方面分论作诗之道,以为“一篇诗成,必须精研,合此六关方为佳”。有《历代诗话》本。 |
诗法家数 | 杨载 | 诗论。元人杨载撰。一卷。载有《杨仲宏集》已著录。《四库全书总目》疑为“坊贾所托”。所论推宗汉魏盛唐,以为“诗不可凿空强作,待境而生自工”。又倡言诗法,以风雅颂为诗之体,赋比兴为诗之法。指出诗学的正源即在由法得体,由赋比兴之法臻于风雅颂之体。此编为诗之创作论,所论为长期经验总结。书分诗学正源、作诗淮绳、律诗要法、古诗要法、总论等五章。凡所论述,均为简要结论。由于杨氏为元代名家,故颇受诗家重视。有《诗学指南》本和《历代诗话》本。 |
拙轩词话 | 张侃 | 一名《棟词》。词话。南宋张侃撰。一卷。侃有《张氏拙轩集》已著录。书中所录前人词作,已佚,今存其议论二十一则。很少涉词林掌故,多为评论之语,或指词旨。间有真知之见。有一九八六年中华书局《词话丛编》本。书前有作者自序说:“予监金台之次年,榷酒之暇,取向所录前人词,别写一通,及数年来议论之涉于词者附焉。”本书主要辑录宋人对有关作品的品评参订,并谈及倚声起源,个别词句的变化出处等等。 |
时贤本事曲子集 | 杨绘 | 词话。一称《本事曲》、《本事曲子集》。北宋杨绘(1017—1088)撰。一卷。绘字元素,绵竹(今属四川)人。神宗时以侍读学士出知毫州,历应天、杭州。与苏轼交善。东坡词集中与之酬答唱和之词达十三首。有集八十卷,已佚。此编作于元丰初,皆纪北宋中叶词林掌故,原有前后集,南宋尚有传本,入元则全佚。清末梁启超曾撰文考证作者及原书流传事,又辑佚文五则。是书体裁与孟棨《本事诗》相仿,偏重词作本事。所录以“时贤”为主,兼及唐五代。约成书于元丰三年(1080)的高承《事物纪原集类》已加称引,则是集之成,当在此年之前。又苏轼于元丰五年(1082)《与杨元素书》云:“近一相识录得明公所编《本事曲子》,足广奇闻,以为闲居之鼓吹也。 |
浩然斋词话 | 周密 | 词话。南宋周密(1232—1308后)撰。一卷。密有《齐东野语》已著录。周密著述颇多,有《浩然斋雅谈》一书,已佚。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 上卷为考证经史与评论文章,中卷为诗话,下卷为词话。《词话丛编》辑其下卷,题为《浩然斋词话》。此集即《雅谈》之下卷,录词话二十六则,多为他书所不载。其中有记录创作轶闻者,亦有考辨词语渊源者。 |
诗式 | 皎然 | 诗论。唐释皎然撰。五卷。皎然有《昼上人集》已著录。此编第一卷总论诗歌原理及五格之第一格。二卷以下卷各一格,分论五格之后四格。作者分诗为五格,以评高下。以论诗歌风格为主,“高”、“逸”、“贞”、“忠”、“节”、“志”、“气”等十九字概括诗的境界或风格。它以探求诗歌的艺术标准为务,标举论诗宗旨,也品评具体作家作品,但精华部分在理论。他认为诗的最高标准是“真于情性,尚于作用,不顾词采,而风流自然”、“但见情性,不睹文字”、有“文外之旨”,他认为只有谢灵运的诗达到了这个标准,又用具体作品说明谢诗“能上蹑风骚,下超魏晋”。 |
风骚旨格 | 齐己 | 诗论。唐人齐己撰。一卷。己有《白莲集》已著录。此编分题论诗,其题为:六诗、诗有六义、诗有十体、诗有十势、诗有二十式、诗有四十门、诗有六断、诗有三格。题下有分论,且引诗一句为证。表现出唐人研究诗体、诗理之一种方法,虽则细致、规整、而终为仅重形式,无济于创作与鉴赏。全书分8部分讲示诗的做法,各以2句或4句诗为例,不加解释。“六诗”、“六义”等题,沿袭传统儒家诗论的说法;从所选用的空灵,谈远的例诗中,反映出了晚唐诗风的趋向。 |
诗学源流考 | 鲁九皋 | 诗论。清鲁九皋撰。一卷。九皋原名仕骥,字絜非,号山木,江西新城人。乾隆进士,知夏县,有惠政,以积劳卒官。与桐城姚鼐友善。有《山木居士集》。此书以精炼的语言在较短的篇幅内概括出了一部清朝以前的中国诗歌史。作者认为诗之旨在于言志,倡导《诗经》的风雅传统,强调儒家的诗教原则,反对以诗为“嘲风弄月之具”。《诗学源流考》将中国诗史总括为一篇,不分则,实非诗话之体。持论较正,概叙历代诗家自屈骚以迄明季,几无所偏废,而终归于唐以前:“吾由汉迄明,其间得大宗五人焉:曰曹子建、陶渊明、李太白、杜子美、韩昌黎,其他支分派别,各有攸属。” |
赌棋山庄词话 | 谢章铤 | 近代谢章铤著。十七卷,正编十二卷,续编五卷。广泛考评历代词集、词选、词话、词律等,而以清词为重点评述对象。所论不拘派系,主张填词以性情为第一要义。其中大部分是记与他同时之词人墨客的词作、轶事、经历等,卷帙较繁,涉及面广。谢氏认为词原出于古乐府,而乐府又多杂俗谚,填词者效之,每况愈下,因而他标榜“雅”字为宗旨。自北宋中叶以来,文人即提倡“雅词”,此种趋势越演越厉。谢氏此意,可证这种势头的发展情况。对于词中音律和词人性情的关系,他认为精工尺而又具性情者最善,然如其精工尺而少性情,不若得性情而未精工尺。有光绪十年(1884)陈宝璐南昌刊本,收入光绪至民国间刊行的《赌棋山庄全集》。唐圭璋《词话丛编》据光绪刊本收入。是书历时三十馀年始撰成。 |
解人颐 | 钱德苍 | 此书共计八卷二十四集,分为懿行集、嘉言集、远观集、陶情集、旷怀集、遣兴集、寄感集、萦思集、博趣集、涤烦集、消闷集、寓意集、达识集、高致集、敦伦集、惊奇集、树德集、博雅集、超群集、寄怀集、群蠹集、说言集、丽情集、游戏集。里面收录的都是箴言、格言、诗词、歌赋,也有少量的趣谈、谜语、笑话等,内容以治国齐家、修身养性以及陶冶情操为主,又夹杂着一些戏谑、笑谈等。本书在分类上也没有固定的标准,每集的部分内容在性质上有相似之处。而且,个别集的题目在词义上差别不大。由内容可知,本书实质上是类书性质的杂编,各集之间没有联系,即使每集的内容除了作者认为的相似外,彼此之间也不发生关系。 |
箧中集 | 元结 | 诗集。唐人元结(719—772)编选。一卷。结有《元次山集》已著录。此集成于乾元三年(760)。皆录其亲友沈千远、王季友、于逖、孟云卿、张彪、赵微明、元季川等七人之诗二十四首成帙。自序谓“已长逝者遗文散失,方阻绝者不见近作。尽箧中所有,总编次之”,元结编选此书时,有的作者已逝,作品散佚;有的远隔山川,不见近作,编者仅其箧中所有,故名曰《箧中集》。成书于乾元三年(760)今传有明汲古阁本、近人徐乃昌影宋刻本、1958年中华书局《唐人选唐诗(十种)》本等。 |
十八家诗抄 | 曾国藩 | 古代诗歌选集。清代曾国藩编选。共28卷。十八家为魏晋南北朝的曹植﹑阮籍﹑陶渊明﹑谢灵运﹑鲍照﹑谢朓六家﹐唐代的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李商隐﹑杜牧八家﹐宋代的苏轼﹑黄庭坚﹑陆游三家﹐金代元好问一家﹐共选古﹑近体诗6599首﹐有少量评点和校注。 |
说诗晬语 | 沈德潜 | 诗论。清沈德潜撰。二卷。德潜有《沈归愚全集》已著录。此编成书于雍正九年(1731),上卷百二十七条,下卷九十九条,总二百二十六条。沈氏“有触即书”,“遇物杂陈,略无诠次”,故所论无系统,条名无题。大体上自先秦、下迄明代,对诗歌之源流、功能、作用、内容与形式、创作技法及历代名人佳制、风格,均有概括论述。作者论诗力主“格调说”,即视诗歌之形式音律为创作关键。“诗中韵脚,如大厦之柱石,此处不牢,倾析立见。”又主张诗歌要反映真实情感,不拘泥于古法。评论历代诗人诗作,最见功力,所下断语,几成定论,极受后人尊崇。此编虽不脱“温柔敦厚”之极则,亦难免形式主义倾向,而沈氏为诗坛鉴赏名家,诗论流传颇广,故此论远较叶燮《原诗》更有影响。有《沈归愚诗文全集》本,《诗触丛书》本,《玉鸡苗馆丛书》本,《啸园丛书》本,《谈艺珠丛》本及《国朝名人著述丛编》本,皆作二卷。《青照堂丛书》本及《三家诗话选》本,作一卷。有的版本附有他人评语。近人丁福保辑入《清诗话》,有一九七八年上海古籍出版社铅印本。 |
古诗源 | 沈德潜 | 诗总集。清沈德潜撰。十四卷。德潜字确士,号归愚。江苏长洲(今苏州)人。一生困于场屋,年七旬始得进士,高宗称之为“老名士”,命值上书房,擢礼部侍郎。他为叶燮门人。论诗主格调,拘于“温柔敦厚”的“诗教”,其诗多歌功颂德之作,少数篇章也反映人民疾苦。此书选收自上古至隋代诗歌七百余首,唐以前一些著名诗篇(除《诗经》、《楚辞》外)多被选录。原刻本今存《四部备要》排校本,通行本为1957年文学古籍刊行社、1963年和1977年中华书局排印、重印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