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尉迟恭单鞭夺槊 | 关汉卿 | 元杂剧剧本。简名《单鞭夺槊》。无名氏撰。又作尚仲贤或关汉卿撰,皆无据。末本。尉迟恭,字敬德,为隋末刘武周手下勇将,惯用竹节水磨鞭,有万夫不当之勇;被唐元帅李世民率徐世勣等围在介休城。世民爱其勇,欲招降之。敬德谓,唯主公刘武周死后方降。世勣等用反间计杀死武周,传首敬德。敬德出降。世民为取敬德牌印回京。世民弟三将军李元吉,曾在赤瓜峪被敬德打过一鞭,怀恨在心。敬德今降,欲报一鞭之仇。趁元帅不在,诬敬德欲反,下入牢中,世勣赶回元帅,放出敬德。元吉畏罪,谎称敬德已走,自己持槊赶上,敬德举鞭便打,被自己夺鞭擒回。敬德谓,我可骑马空拳,让三将军持槊来赶,试能擒否。演武场中,元吉欲擒敬德,3次均被敬德夺槊而坠马。洛阳单雄信领兵欲犯,世民领世勋等往讨。值世民等观察洛阳城池际,单雄信出,追赶世民至榆科园。世勣为救世民,死拽雄信袍褂不放,雄信念世勣故人,不忍杀害,割袍断义。正危急时,敬德赶到,一鞭将单雄信打伤,夺其枣木槊,救出世民。此剧事出《唐书》尉迟恭本传。正末前为李世民,后为探子。为迁就四折一楔子的体制,第四折徐世勣又教探子将敬德救主事复述一遍,是为蛇足。今京剧《御果园》内容与此相同。“御果”为“榆科”之误。现存主要版本有:《古名家杂剧》本,脉望馆钞校本,《元曲选》本。 |
黑旋风双献功 | 高文秀 | 元杂剧剧本。一作《黑旋风双献头》;简名《双献功》或《双献头》。高文秀撰。末本。本剧是元代著名的“水浒戏”。情节梗概为:运城孔目孙荣将带妻子郭念儿上东岳烧香还愿,恐遇坏人,特地到梁山请故交宋江派人保护。李逵自告奋勇愿前去护送,并立下军令状,保孙荣夫妇无事,平安而归。宋江嘱李逵诸事忍让,并派戴宗随后打探,以便接应。郭念儿原与权豪白衙内私通,途中趁孙荣、李逵外出离开旅店时,随白衙内私奔。孙荣、李逵回到旅店后,发现郭念儿逃走,并知为白衙内拐去。孙荣去官府告状,谁知坐在堂上的竟是白衙内。原来白衙内恐孙荣告官,便先去借衙门坐3日,结果孙荣反被打入死囚牢内。李逵扮作农民探监,设计用蒙药麻醉了禁卒,救出孙荣。白衙内与郭念儿正饮酒取乐,李逵突然出现,杀死2人,带人头回梁山献功。《双献功》虽主要是写梁山英雄,但剧情不见于今本《水浒传》,可能是作者在元代民间传说基础上的创造。在众多的“水浒戏”中,此剧的成就较为突出,不仅歌颂了梁山英雄见义勇为的精神,而且对白衙内这样的“权豪势要”借官府之势夺人妻子、残害无辜的行为有所揭露,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剧本在人物描写上也颇具特色,尤其是第三折写李逵探监,以巧妙的喜剧性安排,刻画了李逵外表粗莽,内心精细的性格特点。现存主要版本有:脉望馆抄校本、《元曲选》本。 |
好酒赵元遇上皇 | 高文秀 | 元杂剧剧本。简名《赵元遇上皇》或《遇上皇》。高文秀作。剧写开封府军士赵元嗜酒如命,日日不能无酒。岳父、岳母劝戒无效,妻子欲与之离异。开封府司官与赵元妻私通,乃借故派他限期申解文书。其妻断言他一定误期违限处死,逼他立写休书。开封府司官遂与其妻婚配。赵元路遇风雪,进酒店饮酒,忧闷愁苦。见3个文士无钱付账,受店主殴打,乃仗义代付酒账。其中一人为赵宋皇帝,感念赵之侠义,与其结为兄弟。得知赵元苦情,乃代为修书,保其安然无虞。赵元申解文书到达,已经误期半月,有司欲依律治罪。赵元展示其义兄所写的书信,有司见是皇帝亲笔敕命,赦赵元无罪,并任其为南京(开封)府尹。有司大惊,慌忙下拜。赵元返归开封,参见皇帝,辞官不就,并说当官不如百姓自在,愿做“汴梁城的酒都监”。皇帝遂准奏,并将开封府司官和赵妻捉拿治罪,为赵元报了仇。此剧关目、语言较为粗疏,且剧中称开封为“南京”。考开封宋为东京,金为南京,元为南京路,后改汴梁路。所以,此剧当系金代或金末元初的作品。又,元刊本中“上皇”为宋徽宗,脉望馆本为赵匡胤。“上皇”系指生前逊位给儿子的前代皇帝,所以剧中“上皇”应为宋徽宗赵佶。本剧经《录鬼簿》、《太和正音谱》、《元曲选目》等著录。现存版本有《元刊古今杂剧三十种》本,脉望馆抄校本(《孤本元明杂剧》据以校印)。 |
刘玄德独赴襄阳会 | 高文秀 | 又名《刘先主襄阳会》。简名《襄阳会》。杂剧剧本。元高文秀作。四折二楔子,末本。本事出《三国志平话》“古城聚义”、“先主跳檀溪”两节。剧写刘备兵败徐州,无立身之地,特去荆州向刘表借地屯军。表次子刘琮恐备据荆州,定计杀备。在三月三日“襄阳会”上,表请备接管荆州,备固辞,力荐表长子刘琦接任。刘琮设下埋伏,而琦则暗示备速逃。琮派家将王孙盗备之“的卢”马,而王孙为备之德所动,送其出城。刘备马跃檀溪而脱险。后误入鹿门山,得徐庶为军师。曹仁、曹章奉曹操之命,率十万大军来攻新野。徐庶调兵抵御,指挥张飞等人大破曹军。有《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本,《元曲选外编》据此校印。金院本已有《襄阳会》(见《辍耕录》),南戏亦有《刘先主跳檀溪》(见《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宦门子弟错立身》),俱佚。今京剧有《襄阳宴》,川剧、秦腔、湘剧等均有《马跳檀溪》。 |
须贾大夫谇范叔 | 高文秀 | 又作《须贾谇范叔》,高文秀所作。4折,1楔子。末本,正末扮范睢。本事出自《史记·范睢蔡泽列传》。剧写战国时魏丞相魏齐派须贾、范睢出使齐国,齐国设宴待之,但重范轻须,并让须贾回国后让位给范睢,须贾因而疑心范睢出卖了魏国的机密。回国后,魏齐听信了须贾的汇报,将范睢打死,扔在茅厕中。范睢死而复苏,在须贾院公的帮助下逃出魏国。后来,他到了秦国,改名张禄,做了丞相。时须贾也来到秦国,范睢装扮成穷人试探须贾,须怜之,赠以锦袍。范睢将他领至丞相府,须明白了范的身份,十分惊恐。范睢当众羞辱了须贾,但念他有赠锦之情,便放他回国去取魏齐的头。该剧情节跌宕有致,很富于戏剧性。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也比较细腻。语言本色,表现力强。孟称舜论此剧云:“一饭不忘,睚眦必报,英雄极快心之事,得此雄快之笔发之,乃足相称。恩恩怨怨,凄凄楚楚,都从血性男子口中出来,作此剧者定是马东篱、乔梦符辈上人。”(《古今名剧合选·酹江集》)今存明息机子《古今杂剧选》本、臧懋循《元曲选》本、孟称舜《古今名剧合选·酹江集》本。此外有《古本戏曲丛刊》第四集影印本、王季思等《全元戏曲》编校本、王学奇等《元曲选校注》本。 |
保成公径赴渑池会 | 高文秀 | 简名《渑池会》。杂剧剧本。元高文秀作。四折二楔子,末本。本事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剧写秦昭公欲夺赵国国宝和氏璧,许以十五城相交换。赵派蔺相如携璧使秦。相如至秦,知彼存诈而无诚意,遂乘深夜携璧返赵。赵成公以相如完璧归赵,升其为上大夫,廉颇妒而不平。秦又约成公在渑池相会,意在擒拿成公。成公命相如同往,廉留赵防秦来袭。渑池会上,相如以智勇使成公免受秦辱,又剑逼秦昭公护成公出关。成公因之封相如为上卿,廉妒而愈恼,遣人殴打相如。时秦军来犯,相如卧病在家,廉疑相如挟私记仇,故派副帅吕成入相府探视。相如向吕表示“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不愿与廉失和。廉闻知后大为感动,负荆请罪。最后将相协力,大破秦兵。今存《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本,《元曲选外编》据以重印。今地方戏有《完璧归赵》、《将相和》等,亦演此故事。 |
楚昭公疏者下船 | 郑廷玉 | 元杂剧剧本。一作《楚昭王疏者下船》;简名《楚昭公》或《疏者下船》。郑廷玉撰。末本。叙春秋时吴王阖庐所藏湛庐宝剑,飞入楚国,屡索不与。遂命伍员、孙武攻楚。楚兵败,楚昭公与弟芈旋及夫人、儿子出奔。过江时,仅有一小船。因后有追兵,4人尽载而渡。船至中流,狂风骤起,波涛汹涌,船中进水,不堪重载。艄公让“不着亲的,快请一个下水去,才救得一船人性命。”即所谓“疏者下船。”芈旋认为自己疏,便要下水,为楚昭公所阻。夫人认为自己是别姓,乃是疏者,即主动投水。船仍不负载,还须下去一人。芈旋再次请死,又被昭公拦阻。儿子认为自己不亲,投水死。船济岸后,兄弟各投他国。后来申包胥从秦国请来救兵,得复楚国,兄弟相见。夫人及儿子均由龙王救起,合家团聚。此剧重在宣扬封建道德的“友悌”观念,再辅之以子孝妻贤的说教,由此才能感动上帝,差龙王救护昭公妻儿。本事出《左传》及《国语》,但所演关目不尽实据典籍。现存主要版本有《元刊古今杂剧三十种》本,脉望馆钞校本,《元曲选》本。 |
布袋和尚忍字记 | 郑廷玉 | 元杂剧剧本。一作《布袋和尚醉屈忍字记》,简名《忍字记》。郑廷玉撰。末本。写弥勒尊者化身为布袋和尚度富翁刘均佐出家。全剧四折一楔子。剧情是:汴梁富翁刘均佐原是罗汉化身,平时吝啬成性。偶然在风雪中救起刘均佑,与他结为兄弟,让他替自己看管家财。此时弥勒尊者化身为布袋和尚前来点化刘均佐,在他手心写了一“忍”字,劝他出家,他不肯听从。又有一人刘九儿前来讨钱,被刘均佐意外打死,布袋和尚救活此人后,刘均佐勉强同意在家里后花园中出家修行。他后来听说妻子与义弟刘均佑饮酒作乐,本要持刀杀人,后来心灰意冷,见了“忍”字,随布袋和尚出家。但刘均佐仍然凡心不断,放不下万贯家私和娇妻儿女,三个月后终于忍不住,回家后才发现人间已过百余年,孙子都已成老汉,省悟到人生如梦。于是由布袋和尚接引,刘均佐复为罗汉。 |
宋上皇御断金凤钗 | 郑廷玉 | 简名《金凤钗》。杂剧剧本。元郑廷玉作。四折一楔子,末本。剧写穷秀才赵鹗与妻子李氏及儿子福童困居旅店,欠下房钱。赵鹗应举,得中头名状元,又因早朝时失仪落简被贬为庶民百姓。为维持生计,他到桥头卖诗,得二百钱。恰巧此时谏议大夫张天觉微服私访,被无赖李虎拦住索要二百钱,赵鹗从旁解救,却为此遭到妻子痛骂,但后来张天觉偿还他十只金钗,赵鹗用一只金钗付了店小二的房钱。贼人李虎偷了杨衙内手下六儿所带的十只银匙箸并杀了六儿,也来旅店中投宿,听到赵鹗夫妇谈话,偷偷用十只银匙箸换走了另九只金凤钗。杨衙内搜查时将赵鹗当作贼人抓住,赵鹗有口难辩,被判死罪。后李虎与店小二先后来到银匠处用金钗换钱,店小二认出金钗,抓住李虎送到官府。张天觉也已奏明皇上,为赵鹗洗脱冤情,加官赐赏。 |
包待制智勘后庭花 | 郑廷玉 | 又名《包龙图智勘 后庭花》。简名《后庭花》。杂剧剧本。元郑廷 玉作。四折,末本。剧写宋仁宗以王翠鸾赐廉 访使赵忠,鸾母同去侍候。赵妻妒忌,命家人王 庆害死翠鸾母女,王转令下属李顺下手。时王 与李妻张氏有私。张氏为害李,怂其放走二人, 王遂以李“违误官司”为由,逼令出具休书。李 悟其奸,欲告状,王惧事泄而杀李,投尸井内。 鸾途中与母散失,只身投宿狮子店,被店小二 持斧逼奸吓死,投入井中。鸾母与书生刘天义 亦来店寄宿,鸾魂与天义相晤,互赠《后庭花》 词。鸾母见天义手持鸾词,即疑天义藏鸾。赵 忠因翠鸾母女走失,遂请包公断案。是时鸾母 亦向包公控告,呈上《后庭花》词为证。包公见 词有“不见天边雁,相侵井底蛙”,疑鸾死于井 中,词为阴魂所作;经查访,从李顺家井中捞出 李尸,由李顺哑子证实王庆即凶手;又在狮子 店井中捞出鸾尸,于是抓获凶犯,案情大白。有 《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本、《元曲选》本。明 沈璟《桃符记》传奇即敷衍《后庭花》故事。 |
看钱奴买冤家债主 | 郑廷玉 | 简名《看钱奴》、《冤家债主》。杂剧剧本。元郑廷玉作。四折一楔子,末本。剧写贫民贾仁平时以挑土筑墙为生,偶然挖到周荣祖家藏在墙下的祖产而致富,周荣祖夫妇则因此落魄。贾仁虽有了万贯家财,却无儿无女,命坐馆先生陈德甫替他买一个儿子,恰巧买了风雪之中走投无路的周荣祖夫妇卖的儿子长寿。二十年后,长寿长大成人,贾仁财富越聚越多,却吝啬成性,拥有“鸦飞不过的田产”,却因一抹油指头被狗所舔而气急致死。周荣祖夫妇乞讨至东岳庙中,遇到长寿,发生冲突,后经陈德甫说明实情,一家人才得以重聚,贾仁二十年前无意中得到的财产又原封不动的归于周家,而自己只是替别人做了二十年的看钱奴。 |
崔府君断冤家债主 | 郑廷玉 | 简名《冤家债主》、 《崔府君》。杂剧剧本。元郑廷玉作。四折一楔 子,末本。崔府君名子玉,民间传其善断阴府公 事,唐宋杂说多及之。剧写崔府君与晋州古城 县张善友为结义兄弟。张有白银五锭被赵廷玉 盗去;适五台山僧以化缘修庙所得白银十锭, 寄存其家,被张妻骗赖不还,山僧懊恨而去。后 张连生二子,长子善经营,家业兴旺;次子挥霍 无度,乃败家子。张使两子分家度日,不料长子 病死,妻被次子气死,次子也相继死去。张埋怨 天地不公,向崔控告本县土地和阎神,崔召其 妻子阴魂与张梦中相见。张才知长子前生是窃 贼赵廷玉,特转生其家偿债;次子前生系五台 山僧,为索债而来投胎,现两债具清,人各去 了。至于张妻,骗赖僧人钱财,理应入地狱受 苦。张至此方悟冤家债主之前因后果。此与杂 剧《看钱奴买冤家债主》写作倾向相近。今存有 《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本和《元曲选》本。 |
裴少俊墙头马上 | 白朴 | 一作《鸳鸯简墙头马上》。简名《墙头马上》。杂剧剧本。元白朴作。四折,旦本。系据唐白居易《井底引银瓶》诗增饰而成。裴尚书之子裴少俊休妻而留下女。千金回家后父母亡故。少俊骑马路过总管李世杰花园,和李女李千金隔墙以诗赠答,遂相爱慕而私奔,居裴家后花园7年,并生一子一女。后被裴尚书发现,强令少俊中进士后,去接她回来,她坚决不回。裴尚书夫妻去恳求,她仍不允。最后由于两个孩子的哭声打动了她,她才与少俊团圆。剧中塑造了大胆追求爱情的少女李千金的形象。她有别于其他杂剧中的大家闺秀:率真、泼辣,敢于蔑视封建礼教而私奔,还敢于为自己的行为辩护,没有闺阁女子的犹豫和软弱,而具有民间市井女子的性格特征。清代梁廷柟批评她出语“浅露”、“无状”,然而这正是这一人物可爱的地方。全剧富于喜剧性,通过戏剧冲突展示人物性格,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剧本唱词优美,刻画人物细腻动人。 |
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 白朴 | 杂剧剧本。元白朴著。明李开先《词谑》说:“《梧桐雨》中中吕,白仁甫所制也,亦甚合调;但其间有数字误入先天、桓欢、监减等韵。”清李调元《雨村曲话》说:“元人咏马嵬事无虑数十家,白仁甫《梧桐雨》剧为最。。”清梁廷楠《曲话》说:“《梧桐雨》与《长生殿》亦互有工拙处。《长生殿》按《长恨歌传》为之,删去几许秽迹;《梧桐雨》竟公然出自禄山之口。《长生殿·惊变》折,于深宫欢燕之时,突作国忠直入,草草数语,便尔启行,事难急遽,断不至是;《梧桐雨》则中间用一李林甫得报、转奏,始而议战,战既不能而后定计幸蜀,层次井然不紊。”近人王国维《宋元戏曲考》说:“明以后,传奇无非喜剧,而元则有悲剧在其中。就其存者言之:如《汉宫秋》、《梧桐雨》、《西蜀梦》、《火烧介子推》、《张千替杀妻》等,初无所谓先离后合,始困终亨之事也。”王国维《录曲余谈》说:“余于元剧中得三大杰作焉。马致远之《汉宫秋》,白仁甫之《梧桐雨》,郑德辉之《倩女离魂》是也。马之雄劲,白之悲壮,郑之幽艳,可谓千古绝品。今置元人一代文学于天平之左,而置此二剧于其右,恐衡将右倚矣。”近人吴梅《瞿安读曲记》说:“此剧结构之妙,较他种更胜,不袭通常团圆套格,而以夜雨闻铃作结,高出常手万倍。惟杨妃秽迹,直言不讳,殊非隐恶扬善之道。顾元剧中关目排场等事,素不深究,亦未便以此绳纠也。” |
董秀英花月东墙记 | 白朴 | 简名《东墙记》。杂剧剧本。元白朴作。五折一楔子,生旦轮唱。写书生马文辅与董秀英相爱而私自结合,最终大团圆的故事。共五折一楔子。 剧情是:书生马文辅与董秀英由双方父亲自幼定亲,马文辅父母双亡之后家道中落,前往松江府问亲,投宿于董府隔壁一人家。秀英游园散闷,恰巧马文辅立于东墙赏花,二人一见钟情。秀英相思成病,又闻马文辅月夜琴声,由丫环从中传递书信,两人私下结合。此时董父已死,董老夫人知道此事后,坚持不招白衣女婿,立逼马文辅赴京应试。马文辅一举考中状元,夫荣妻贵,最终团圆。 |
江州司马青衫泪 | 马致远 | 元杂剧剧本。简称《青衫泪》。马致远撰。旦本。谓吏部侍郎白居易,结识长安善弹琵琶的妓女裴兴奴。时值唐宪宗盛精图治,认为文臣中多尚浮华,各以诗酒相胜,不肯尽心职守,且以白居易、柳宗元等人为最,故将白居易远谪江州。裴兴奴则立志守节,不肯再接他人。江西浮梁茶商刘一郎来长安做买卖,看中兴奴。遂与鸨母定计,造一假书,言白居易病死江州。兴奴在鸨母的威逼下,嫁茶商远去。白居易之友元稹官拜廉访使,采集民风,路过江州。月夜,与居易江上小宴,闻有弹琵琶者。唤过相见,方知是兴奴。兴奴复归居易。元稹回朝,奏明唐宪宗,认为白居易无罪远谪,理应召回,宪宗允之。元稹亦将白、裴相爱之事奏上,请求圣裁。宪宗让兴奴上殿诉其原委。最后亲断:兴奴归于白居易。虔婆与刘一郎伪造书信,诬人身亡,虔婆杖60,刘一郎流窜远方。此剧据白居易《琵琶行》演绎而成,但思想意义已大为削弱。且白谪江州之由与史实不符,与《琵琶行》中情节亦多有出入。此剧楔子在第一、二折之间,与通常杂剧体例不同。明人顾大典《青衫记》传奇,即本此剧增饰而成。现存主要版本有《改定元贤传奇》本,脉望馆校《古名家杂剧》本,顾曲斋刊本,《元曲选》本,《柳枝集》本。 |
西华山陈抟高卧 | 马致远 | 简名《陈抟高卧》。“西”一作“太”或“泰”。杂剧剧本。元马致远作。四折,末本。本事据《宋史·隐逸传》、宋庞觉《希夷先生传》、魏泰《东轩笔录》增饰而成。五代时神仙陈抟隐居避乱,借算卦之机指明赵玄朗和郑恩二人未来有君臣之命,汴梁为其兴龙之地。后赵玄朗果然做了皇帝,即宋太祖,请陈抟入朝享受荣华富贵,赐衣冠道号。陈抟不愿做官,向他诉说学仙的种种好处。汝南王郑恩在陈抟住处备下酒食,并送去美女,陈抟不沾酒,也不为美色所惑,郑恩佩服不已。后来陈抟返回西华山隐居修道。《陈抟高卧》中的一些曲词,写得十分出色,像第四折[双调·新水令]:“半生不识晓来霜,把五更打在老夫头上。笑他满朝朱紫贵,怎知我一枕黑甜乡,揭起那翠巍巍太华山,这一幅绣帏帐。”造语豪俊潇洒,恰切地表现出陈抟在抛却名利后闲逸的心态和融入大自然的舒畅情怀。 |
吕洞宾三醉岳阳楼 | 马致远 | 简名《岳阳楼》。杂剧剧本。元马致远作。四折一楔子,末本。仙人吕洞宾望气得知岳阳郡中将有神仙得到度化,便来到,以一锭墨换酒喝,醉后便睡。楼下有一千年老柳树已成精,杜康庙前有一株白梅花也已成精。梅精在岳阳楼上作祟,柳精前往巡查,唯恐梅精伤人。吕洞宾遇到柳精,劝他出家修道,但柳精苦于自己土木形骸未得人身,不能成道。吕洞宾让他投胎楼下卖茶人家为男,梅精则投胎为女,即为郭马儿与贺腊梅,三十年后再来度化。二人长大后结为夫妻,在岳阳楼下开茶坊。吕洞宾两次前来度化,郭马儿并不醒悟。吕洞宾第三次来到岳阳楼,郭马儿已改为卖酒,吕洞宾喝了他的酒,给他一把剑,让他杀妻出家。郭马儿并不珺得杀妻,但带剑回家后,贺腊梅的头颅忽然掉落,郭马儿便将吕洞宾告到官府。吕洞宾却说贺腊梅未死,一唤之后,她果然来了。众问官要判郭马儿诬告罪,郭马儿急忙向吕洞宾求救,这时才发现众问官原来皆是八仙变幻而成。郭马儿自悟到前生是一株老柳,贺腊梅前生则是一株梅花,二人跟随吕洞宾入道成仙。 |
马丹阳三度任风子 | 马致远 | 元杂剧剧本。简名《任风子》。马致远撰。末本。剧写终南山下甘河镇任屠,浑名任风子,有神仙之分。马丹阳拟度他成仙,先劝化镇上人都不要吃荤,屠户们因而折了本,纷纷往告任风子,并推其持刀去杀马丹阳。任屠不听妻子劝阻,夜入马丹阳家,反为护法神所杀。任向马索头,马令其自摸,则头仍在,于是猛省,决意随马丹阳修道。任屠妻劝其回家,任写了休书,又摔死儿子,立意出家。马丹阳使六贼来考验任屠,又叫任儿子的鬼魂来索命,任屠一一忍耐住了,于是成仙。剧中情节原本《金莲正宗记·马丹阳传》中度脱屠者刘清的故事,纯是宣扬宗教。但因作者富于才情,又是散曲大家,故其中部分曲词典雅清丽,有抒情诗的格调,为元明戏曲家所推崇。现存主要版本有:《元刊古今杂剧三十种》本、脉望馆抄校本、《元曲选》本、《酹江集》本。元刊本仅载曲词和简单科白。 |
破幽梦孤雁汉宫秋 | 马致远 | 杂剧。马致远作。简称《汉宫秋》。奸臣毛延寿怂恿汉元帝选天下美女以充后宫,王昭君之父不肯行贿,毛延寿画像时故意给王昭君像画上破绽,使其落入冷宫。一天夜里,元帝在居宫听到琵琶声而和王昭君相遇而相爱,王昭君得以揭穿毛延寿的奸谋,毛逃入番邦,献上画像,番王遂指名索取王昭君,元帝惧怕番兵之威,不得不忍痛割爱,王昭君大义凛然,愿以自己的青春解救国家危难,走到国界处投河而死,番王为之感动,献出毛延寿,与汉和好。夜深人静,元帝思念心切,梦见王昭君归来,忽然一声雁鸣,惊破残梦,只见萧萧落叶,灯暗长门。作者借历史题材,反映了当时的历史现实,成功地塑造了王昭君这个具有高度爱国主义精神的坚贞妇女形象。作者不拘于史实,将元帝的爱情和王晤君的爱国交融在一起,结构紧凑,特别善于运用细节描写来突现人物性格,语言俊美。近人王国维说: “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出其口。” |
半夜雷轰荐福碑 | 马致远 | 元杂剧剧本。简名《荐福碑》。末本。马致远撰。剧叙范仲淹与张镐是幼年的朋友,范奉旨到江南访贤,临行宋公序嘱其为女访婿。范仲淹访张镐,见其在张浩家课馆为生,便劝他入朝为官,并给了他3封引见书信。张镐投递第一封信给黄员外,黄次日急病死亡;张镐投第二封信,到黄州时,收信人刘仕林已死去。张镐于是灰心,无意去投第三封给扬州太守宋公序的信。范仲淹举荐张镐为县令,使者误传旨意与张浩,张浩乘机去赴任。张镐归途中遇雨,在古庙题诗讥骂龙神。张浩冒名上任,路遇张镐,派仆人去杀张镐,仆人了解真相后放走了张镐,张浩又要杀仆人灭口,恰为宋公序撞见,带了张浩和仆人进京。张镐困居荐福寺,长老拟将寺内颜真卿书碑文拓几本卖钱,资助他进京,却因张镐曾题诗得罪龙神,龙神将碑击碎。张镐欲自杀,急难中遇见范仲淹。范带张镐进京,中了状元。宋公序也带了张浩来到。于是杀张浩,赏仆人,张镐娶宋公序之女为妻。关于荐福碑的传说,宋人《冷斋夜话》、《续墨客挥犀》等书中均有记述,本剧增饰了张镐两次投书失败,又被人冒领官职的情节,进一步突出了穷通得失皆由天定的宿命论观点。今存主要版本有继志斋刊本、脉望馆校《古名家杂剧》本、《元曲选》本、《酹江集》本。 |
邯郸道省悟黄粱梦 | 马致远 | 一作《开坛阐教黄粱梦》。简名《黄粱梦》。杂剧剧本。元马致远、 李时中、花李郎、红字李二合作。四折一楔子, 末本。剧本取材于唐传奇《枕中记》。写书生吕 洞宾应举,宿邯郸黄化店。钟离权来店欲度吕 出家,吕不从。时店母方炊黄粱,饭未熟而吕倦 睡入梦:中举拜兵马大元帅。入赘高太尉家,生 子女二人。领兵西征蔡州,饯宴上饮酒吐血,发 誓断酒。军中受贿卖阵,归家获罪,刺配沙门 岛,因誓断财。归家时睹妻有奸,休还母家,从 此断色。流放途中率儿女跋涉山谷,投一老妪 家,妪子醉归,摔死洞宾子女,复追杀洞宾。洞 宾惊醒而黄粱未熟。洞宾酒色财气皆绝,遂悟 人生虚幻,随钟离入道,终成正果。南戏有《吕 洞宾黄粱梦》,明杂剧有谷子敬《枕中记》,传奇 有苏汉英《梦境记》、汤显祖《邯郸记》,皆演此 故事。有《古名家杂剧》本、《元曲选》本及法译 本等。 |
张子房圯桥进履 | 李文蔚 | 元杂剧剧本。简名《圯桥进履》。李文蔚撰。末本。剧写张良行刺秦始皇未成,被迫逃入深山,遇太白金星指引,令其去下邳寻师。黄石公奉玉帝旨临凡,教导张良。福星扮作卜者,指点张良去见黄石公。黄石公考验了张良3次,然后传授他3卷天书。张良去寻取功名,投到刘邦麾下任军师,后扮作云游道士,亲赴西洛,设计擒申阳、陆贾、灌婴、张耳等,又战胜楚将钟离昧、季布。韩信奉汉王命在帅府设宴,为张良及诸将庆功。剧中关于张良与黄石公的情节,《史记》、《汉书》中均有记载,也见于《仙传拾遗》,但后两折写计擒申阳等内容,则于史无征,致使前后不甚连贯,结尾尤为草率。剧本前缺页半(每半页10行,每行17字),据现存内容可知尚有李斯、蒙恬出场,第一折有“乔仙”(滑稽神仙)表演的一段短剧。现存主要版本有:脉望馆抄校本,《孤本元明杂剧》据以校印。 |
同乐院燕青博鱼 | 李文蔚 | 简名《燕青博鱼》。杂剧剧本。元李文蔚作。四折一楔子,末本。剧将《续夷坚志》中王君和故事移之燕和。金赵秉文《同乐园诗》有“过却清明游客少,晚风吹动钓鱼船”句,盖“同乐院”所本。剧写梁山燕青因超假受杖,气忿失明。下山医眼流落汴梁,欠债乞讨,被杨衙内走马撞倒并殴打。得燕和之弟燕顺救助,为施针灸,双目复明,遂结为兄弟。青借本钱贩鱼,至同乐院以鲜鱼为赌注,冀博数钱。遇燕和来博,赢鱼复还之。会杨衙内过,嫌青不避,砸其鱼担。燕青怒而痛殴之。和慕青拳脚,询知乃梁山好汉,便结为兄弟延养家中。和妻腊梅与杨衙内有奸,值中秋,约杨幽会于后园,为青发见,约和捉奸,杨跳窗而逃,寻复领差人至,逮和、青下狱。二人越狱出逃,杨领兵追赶。时燕顺已投梁山,闻讯下山搭救,正遇和、青于途。遂共捉奸夫淫妇押上梁山处死。剧情为《水浒传》所无,却与杨雄、石秀杀潘巧云、裴如海事相类。有《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本、《元曲选》本、《酹江集》本传世。 |
元曲选 | 臧懋循 | 又名《元人百种曲》。是现存流布最广的一部元人杂剧总集。明代臧懋循辑。二十集,一百卷。懋循字晋叔,号顾渚,浙江长兴人。万历八年(1580)进士,曾任南京国子监博士。他博闻强识,精通音律,著有《负苞堂集》。在《元曲选序》中说:“大抵元曲妙在不工而工。”认为戏曲应该“雅俗兼收”。他对那些“出入乐府,文采灿然”的所谓“名家”的作品并不重视,而认为“摹拟曲尽”,“能使人快者掀髯,愤者扼腕,悲者掩泣,羡者色飞”的作品,才是曲中的上乘。他选本书的目的,是想把元人杂剧中的好作品都网罗在一起,并使当时的南曲作家“知有所取则”,以尽元曲之妙。此书成书于万历四十四年(1616)。分二十集,每集五种,共百种。所收作品数量多,占现存的元人剧本三分之一;同时,雅俗兼收,其中包括元代名家名作九十四种,如马致远《破幽梦孤雁汉宫秋》、《江州司马青衫泪》,关汉卿《赵盼儿风月救风尘》、《感天动地窦娥冤》,白朴《裴少俊墙头马上》、《唐明皇秋夜梧桐雨》,郑光祖《迷青琐倩女离魂》等元曲四大家代表作。对不知名的优秀作品,可能在科介宾白上不够完整,文字不够通顺,经过他“参伍校订”、“删抹繁芜”的编次工作,并附音注,不仅科白完整,戏文也通顺易懂。明人杂剧六种,今存元杂剧约一百五六十种,大多赖此保存,为元曲流传作出贡献。有明代万历中吴兴臧氏刊本,民国七年(1918)上海商务印书馆据明博古堂本影印,1955年北京文学古籍刊行社据世界书局版重印本。今人隋树森所编《元曲选外编》,辑录《元曲选》以外元人杂剧六十二种,对文字略作校订,并加断句。基本包括了全部元代杂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