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昨夜入梦 | 胡也频 | 本书是胡也频的诗歌集。他以真挚的歌喉作了他灵魂的吟唱,在诗篇里塑造了一个不流于俗世的孤傲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其爱情诗篇香艳而谦卑,别具一格。创作受象征派诗的影响,但却不是亦步变趋的模仿,而是有所创新和发展。胡也频有好几首诗提到了友人的虚伪以及友谊在俗世里因异化而变质。 |
独醉亭集 | 史谨 | 三卷。明史谨撰。史谨,字公敏,一作公谨,自号吴门野樵,江苏昆山人,生卒年不详。史谨少从倪赞、高启游,善丹青、能诗文。洪武初以事谪居云南。后洪武三十一年(1398)经王学士推荐为应天府 (今南京)推官,不久降补湖南湘阴县丞。寻罢归,侨居金陵 (今南京) 卖药自给,以诗画终其身,著有《独醉亭集》三卷。此集前有陈琏 《序》。据陈琏所序,此集为史谨自编。但以体分,不题卷数。自 《武当八景》以下九十三首,别题目 《遗稿》。疑是史谨没以后,其后人掇拾晚年所作附于集末。然中有《经人��瓮诗》、《谒黔宁王庙诗》,则皆在谪云南时。又有《雪酒为金粟公赋诗》,金粟道人乃顾阿瑛别号,则元末明初之作亦在其中。殆杂采佚篇,不复甄别。其诗善写景观,颇有画境,故所载题画之诗特多,必丹青手迹,一一录之。现以原本所有,亦其存之,与史谨所自定诸诗共为三卷。清人评“其诗不涉元季缛靡之习,亦不涉宋季酸腐之调。平正通达,而神采自然高秀。”在明初可自为一家。有两淮马裕家藏本。 |
东山诗选 | 葛绍体 | 宋诗别集。2卷。南宋葛绍体著。本集是《四库全书》据《永乐大典》所收署名为葛元承撰的诗作编辑而成。据谢铎《赤城续志》,知葛绍体字元承。其诗有与赵师秀、翁卷酬赠之作,题材狭窄,多抒闲适之趣,风格也与“四灵”相近。如《春日即事》:“地僻人稀春日长,小池波暖浴鸳鸯。闲拈藜杖归来晚,帘幕风微花气香。”又如《晚春》:“过了红芳又绿阴,绿阴多处觉春深。东皇自是成功早,取次南风入舜琴。” |
东坡诗集注 | 王十朋 | 诗文注。南宋王十朋(1112—1171)撰。三十二卷。十朋字龟龄,自号梅溪。浙江乐清人。绍兴进士,历知饶夔湖泉诸州,累官太子詹事,以龙图阁学士致仕。著有《梅溪集》、《会稽三赋》等。此集收所注东坡诗有纪行一卷,游览二卷,古迹、咏史、述怀各一卷,书事、闲适、贻赠、简寄四卷,酬和、酬答四卷,送别二卷,燕集、怀旧、仙释各一卷,庆贺、伤悼一卷,禅悟一卷,时序、寺观、居室、花木、泉石、书画各一卷,题咏、咏物三卷,和陶诗、乐府各一卷。书中大字为苏诗,小字双行为王注。体例与《杜诗千家注》相同,后人指摘其误十之五,疑此本非十朋所为。然仍不失读苏诗之参考。有《四库全书》本。 |
哀江南赋 | 庾信 | 北朝庾信作。这是作者被迫留滞北朝后写的。他在序中说:“追为此赋,聊以记言,不无危苦之词,惟以悲哀为主。”作者在赋中追溯故国梁朝兴亡的经过和原由,深刻地表达了对故国的沉痛感情。比如赋中描写西魏攻破江陵后的情景:“冤霜夏零,愤泉秋沸。城崩杞妇之哭,竹染湘妃之泪。……于是瓦解冰泮,风飞电散,浑然千里,淄渑一乱,雪暗如沙,冰横似岸,逢赴洛之陆机,见离家之王粲,莫不闻陇水而淹泣,向关山而长叹。”把江陵人民所遭受的苦难和流离迁徙的惨景,生动地描绘出来。作者也在赋中倾诉了自己的身世之痛:“提挈老幼,关河累年。死生契阔,不可问天。况复零落将尽,灵光岿然。日穷于纪,岁月复始,逼迫危虑,端忧暮齿。”笔墨间流宕着难以尽言的故国之思和乡关之情。这篇赋多用典故成语。作者善于选用适当的故实巧妙地表达自己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意蕴含蓄,而无晦涩之弊。通篇骈体,由于句式的束缚,有时在用事造句上不免牵强。赋的情调悲苦而不伤于纤弱,具有一种苍凉的意绪。杜甫说:“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指的就是这篇作品。 |
孏窟词 | 侯寘 | 孏[lǎn]窟词,宋词别集。1卷。侯寘撰。《四库全书》曾据江苏巡抚采进本,将其编入词曲类。其他传世版本,尚有明毛氏汲古阁刊《宋名家词》本,并曾收入《四部备要》等丛书。《四库全书总目》指出:“(侯)寘为晁氏之甥,犹有元祐旧家风流余韵,故交游皆胜流,词亦婉约娴雅,无酒楼歌馆簪舄狼籍之态。虽名不甚著,而在南宋著家之中,要不能不推为作者。”侯寘存词近百首,应酬祝寿之作语多重复,是其一病;但记游咏怀之作却以写景工致,感情真切见长。小词如〔渔家傲〕 (本是潇湘渔艇客)、〔阮郎归〕《和邢公昭》等,都写得清爽可诵,韵味深长。 |
松邻遗词 | 吴昌绶 | 民国吴昌绶撰,词集,录自《清代诗文集汇编·782册·松邻遗集》。 |
东莱诗集 | 吕本中 | 诗别集。二十卷。宋吕本中撰。《宋史·吕本中传》言其“有诗二十卷”。《郡斋读书志》著录《东莱集》二十卷、《外集》二卷,又言其“少学山谷为诗”,则所记吕集,可能即为诗集。《直斋书录解题》则将此《东莱集》二十卷、《外集》二卷,录入“诗集类下”现存宋刊《东莱集》有二十卷本,乃南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沈公雅所编,前有写于乾道二年之曾幾序。序中,谓曾幾与本中同庚,而高宗绍兴元年辛亥(1131年)本中年未五十,诗已独步海内,曾幾亦尝从其学诗云云。此集沈公雅刊之于吴门郡斋。此宋刻流入日本,藏于内阁文库;民国年间,商务印书馆影印编入《四部丛刊续编》中。另一宋刻本为南宋宁宗庆元五年(1199)黄汝嘉所刊《江西诗派》本,题作《东莱先生诗集》,正集二十卷、《外集》三卷(与宋书录所记《外集》二卷不同)。此本仅存正集十八卷至二十卷与《外集》三卷,正集文字及编次与沈公雅本无大区别,《外集》卷首书名下空四格,题“江西诗派”四字,目后有“庆元己未校官黄汝嘉增刊”一行。乾道本无外集,此外《外集》似黄氏所编。《四库全书》所录系明抄本;此抄本缺第十卷,以《外集》卷一配之,或是该书流通过程中书贾所为。清代刊本则有张金吾精刊本及清文宗咸丰(1851—1861)年间吴镌孙刊本。 |
童蒙诗训 | 吕本中 | 诗话著作。宋吕本中撰。该书原系吕本中所撰家塾课本《童蒙训》中论诗文之语,由于多取法苏轼、黄庭坚,于朱学盛行之后,苏学受到诋毁,乃被删削,遂致散佚。后人复辑为《童蒙诗训》,《菉竹堂书目》卷四、《文渊阁书目》卷一○著录。原书久佚,不知卷数。郭绍虞《宋诗话辑佚》辑得七十五则(其中有数则,一则中又分为二则或三则)。由所辑各则来看,该书为童蒙训课之用,故不录遗闻佚事,而以论学诗为主。其论学诗,一是主张“诗词高深要从学问中来”;二是强调“作文必要悟入处,悟入必自工夫中来,非侥倖可得也”;三是要求“不可凿空强作,如小儿就学,俯就课程耳”;四是指出“初学作诗,宁失之野,不可失之靡丽”。至于学习的榜样,则一是杜甫,二是苏、黄,三是江西诗派。他虽然强调学习前人,但并不主张盲从,而认为“学古人文字,须得其短处。如杜子美诗,颇有近质野处,……东坡诗有汗漫处,鲁直诗有太尖新、太巧处,皆不可不知”。同时,又要求能自出新意,指出“近世人学老杜多矣,左规右矩,不能稍出新意,终成屋下架屋,无所取长”。这些都是吕本中教人学诗的路子,大体不出江西诗派套数,但又较后来的江西诗派宽阔、活泛。吕本中曾说过:“学诗当识活法。”(《夏均父集序》)识“活法”“须令有所悟入”,而“悟入之理,正在工夫勤惰间耳”(《与曾吉甫论诗第一帖》)。《童蒙诗训》中现辑到的佚文,虽未提及“活法”,但其精神基本上是一致的。有《宋诗话辑佚》本。 |
徐志摩诗歌全集 | 徐志摩 | 《徐志摩诗歌全集》收录了徐志摩生前发表的《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和《云游》四部诗集,并整理了他的其它诗篇,合并为《醒!醒!》。诗人虽然轻轻的走了,但是他留下的作品却会永存于读者心中。徐志摩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尽管他自己说:“在二十四岁以前,诗,不论新旧,与我是完全没有相干。”但他一旦拿起笔来,佳作便犹如山洪暴发一般涌现出来。作为新月派诗人的代表,徐志摩的诗作字句清新,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同时具有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色彩。他的诗就是一个五光十色的世界,而他那驳杂的思想也在这个世界中一一体现。他的诗歌写爱情、写生活、写景色、写人间疾苦。 |
东观集 | 魏野 | 诗别集。十卷。宋魏野撰。《宋史》魏观本传记其撰《草堂集》十卷。据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薛田所撰序云“野先有《草堂集》行在人间”,是知魏野在去世(1019年)以前已有《草堂集》流传,作十卷,此为魏集旧本。野去世后,其子魏闲“以新旧三百篇,汇为七卷,因取赠典命之曰《钜鹿东观集》”(见序),可知魏闲编本作七卷。宋编父集成,未必即有刻本,《草堂集》与《钜鹿东观集》写本、抄本依然流传人间,分卷自然不一。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著录《草堂集》二卷,《钜鹿东观集》二卷,亦言“闲集其父诗四百篇”,编为《东观集》。(按“三百”、“四百”皆举成数而言,实数为三百五十九首。)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记有《草堂集》二卷、《钜鹿东观集》十卷,亦言“闲集其父诗四百篇”。传世者有南宋理宗绍定元年(1228)严陵郡斋刻本(此为残本),亦分为十卷(黄丕烈曾见)。可见《东观集》在宋时已分为二卷本、七卷本、十卷本,但所存魏诗数目相去不远,皆在三百以上,四百以下。魏集除宋刻本外,元代有刊本(见《袭抒楼书目》)。明代多以写本传世。《四库全书》所收为十卷本。清末帝宣统三年(1911)赵诒琛据金兆芝所校江南图书馆藏三抄本刻《钜鹿东观集》十卷、补遗一卷、附录一卷,收入《峭帆楼丛书》。贵池刘氏得宋刻本,重摹行世。 |
丁卯诗集 | 许浑 | 又名《许用晦文集》。诗别集。唐许浑(字用晦,有别墅在润州丁卯桥)著。《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丁卯集》二卷,《直斋书录解题》亦作二卷,但云“蜀本又有拾遗二卷”。今传《丁卯集》二卷,凡七言一卷、五言一卷,收诗三百余篇,较原集五百篇散佚已多,有明汲古阁刻《唐人八家诗》本和数种影宋抄本,《四部丛刊》据影宋本影印。另宋蜀刻本《许用晦文集》二卷,有遗篇、拾遗各一卷,当为宋人辑补,民国间《续古逸丛书》据以影印。又元祝德子订正的《增广音注唐郢州刺史丁卯诗集》二卷,有续集一卷(又分遗篇、拾遗、续补三部分,续补显系祝氏增入),共补诗九十五首,有元刻本和明弘治刻本。清席启㝢辑《唐诗百名家全集》本《丁卯集》二卷,更有续集一卷(《四库全书》作二卷)、续补一卷、集外遗诗一卷,收诗达五百首,但历经递补,已非原编,《四库全书》曾加收录。此外有《晚唐许浑诗集》一卷,明毕效钦辑《十种唐诗》增刻本;又《许浑丁卯诗集》一卷,万历刻《晚唐十四家诗集》本。评注许集的,则有明雷起剑评《丁卯集》二卷,崇祯刻本;又清许培荣《丁卯集笺注》八卷,乾隆刻本。 |
丁鹤年集 | 丁鹤年 | 元诗别集。4卷。丁鹤年撰。《四库全书》曾据直隶总督采进本编入别集类,唯仅1卷。本集另有别本,题为《丁孝子集》3卷。本集为黄丕烈旧藏的明初刻本(黄跋认为是元刻本),曾刊入《琳琅秘室丛书》,并收入《丛书集成初编》。卷首有元至正十四年(1354)戴良序。卷1为《海巢集》,并注明:“海滨避兵时所作”。本卷署“门人四明戴稷编次”。卷2为《哀思集》,亦注“海滨避兵时所作”。卷3为《方外集》,所收入的是与僧、道唱和之作。卷4为《续集》、注明:“兵后还武昌所作”。所谓“兵后还武昌”,系指明初他回归武昌守制于父亲坟园,所以此书肯定编成,刊刻于明代卷后附录有丁鹤年的哥哥吉雅谟丁、爱理沙,表兄吴善的诗。附录后有释至仁的跋,跋云:“太学生戴习,录其师鹤年先生诗,曰《海巢集》者,请题其后。鹤年,予友也。其诗忠义慷慨,有《骚》、《雅》之遗意焉。”可知此跋专为卷1《海巢集》作,但戴稷却作戴习。各种版本的丁鹤年集收入的诗并不一致,所附吉雅谟丁3人的诗,数量也不一样,但无论从内容还是从编排上看,本集都是丁鹤年集中较好的本子。 |
棣华馆小集 | 杨甲 | 诗别集。宋杨甲著。一卷。诗十八首。有《两宋名贤小集》本。又有清曹庭栋《宋百家诗存》本,诗亦十八首,但其中有一首与《两宋名贤小集》本异。又有民国李之鼎《宋人集》甲编本,内容、编次同于《两宋名贤小集》本;另补辑诗二首,一得自《宋百家诗存》,一得自《宋诗纪事》。 |
道园遗稿 | 虞集 | 元诗别集。6卷。虞集撰。《四库全书》曾据江西巡抚采进本编入别集类。本集有元顺帝至正年间金伯祥原刊本传世。卷首有至正二十年(1360)黄溍序,至正十九年杨椿序,卷5之后有至正十四年虞集从孙虞堪跋(《四库全书》本把虞堪跋作为序,列于黄溍序之后)。据以上序跋,可知本集为虞堪所辑,目的是为补《道园学古录》、《翰林珠玉》之遗。共收入各体诗741首,并附收词1卷。卷1为操、四言诗、五言古诗,卷2为七言古诗、五言律诗,卷3为七言律诗,卷4为五言绝句,卷5为七言绝句,卷6为词。本集所收入的各体诗都不载于《道园学古录》及《翰林珠玉》,但有100余首又见于至正六年辑刊的《道园类稿》,其余的诗均不见于以上3书。由于虞集一生著述极富,在他生前散佚的亦不在少数,以致李本在编辑《道园学古录》时就有“泰山一豪芒”之叹,经虞堪的认真搜辑,使虞集的重要篇什很少有遗漏。 |
岛噫诗 | 卢若腾 | 「岛噫诗」一卷,明卢若腾撰。若腾字闲之,号牧洲;福建同安金门人。明崇祯十三年庚辰进士,尝官浙江布政使左参议,分司宁绍巡海道。遗爱在民,有「卢菩萨」之称。南明隆武立,授以右副都御史,巡抚温、处、宁、台;後加兵部尚书。闽败,赴水拯起。寻入舟山,辗转至闽海;偕王忠孝、沈光文等居浯洲屿,自号「留庵」。永历十八年东渡,寓澎湖。病亟,值崇祯帝殉难日,一恸而绝,享年六十七;遗命题其墓曰:「有明自许先生之墓」。所著甚富,然仅「岛噫诗」最为完整。本书正文得自抄本,注称「八世胞孙德资重录」。其中,所咏颇足反映明郑时代戎马倥偬之社会状况,可作史料读,亦可作文学作品读。另於书末附录有关卢若腾的相关资料,及其年谱简编,以利读者。 |
宋公明排九宫八卦阵 | 佚名 | 元明间杂剧剧本。简名《九宫八卦阵》。不著撰者姓名。末本。剧演辽国命完颜受领上将李金吾、戴真庆侵宋。梁山泊好汉一百零八人受招安后奉命御敌。封宋江为征北总兵,杨志为先锋。李逵不服。杨志遂将先锋印让给李逵。宋军兵驻蓟州,军师公孙胜领宋江、李逵等人参拜其师罗真人。罗授宋江等人九宫八卦阵以破辽兵。宋江向罗真人请教未来之事,罗亦以诗偈予之。宋江调兵遣将,偏不用李逵,李逵力争,方得阵中重要方位。宋军用此战阵,大获全胜。完颜受被秦明打死,李金吾、戴真庆被李逵、杨志生擒。最后以梁山诸人封官庆赏作结。此剧正末为李逵,演其鲁莽、刚强、好胜,颇为生动。《水浒传》第77回以及征辽第83至89回,即以此剧为蓝本。现存主要版本有:脉望馆抄校本,《孤本元明杂剧》据以校印。 |
大隐居士诗集 | 邓深 | 一名《邓绅伯集》。诗别集。宋人邓深撰。二卷。深字资道(一作绅伯),湘阴(今属湖南)人。生卒年未详。绍兴进士。人为太府丞,后提举广西市舶。以亲老求便郡,知衡州,擢潼川路转运使。卓有政绩。后以朝散大夫致仕。有文集十卷,已佚。诗散见《永乐大典》各韵内,清四库馆臣裒集排纂成二卷。收五言古诗十三首,七言古诗九首,五言律诗四十四首,七言律诗六十五首,绝句五十七首,总一百八十八首。其诗有反映现实生活者,其他或记事,或咏物、记游、抒怀,多有可读。 《千顷堂书目》载有“元邓大隐居士诗集》,《四库全书总目》以为宋人,而非元人。有《四库全书》本。 |
大声集 | 万俟咏 | 词别集。北宋万俟咏撰。一卷。咏字雅言,一说名雅言, 自号词隐。约宋哲宗元祐间在世。崇宁中(约1104)充大晟府制撰,按月用律制词。黄庭坚称为一代词人。原有《大声集》五卷,周邦彦为之序,后佚。近人赵万里辑成此编,收词二十七首,附录二首。其中《春草碧》、《三台》、《恋春芳慢》、《平乐慢》、《卓牌儿》、《钿带长》等,皆系自度新声。素有“词之圣者”(《花庵词选》卷七)之称,艺术上颇为考究。《长相思·雨》云:“梦难成,恨难平。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受温庭筠《更漏子》影响,甚至袭用原句,而化出新境,构成凄清氛围,音韵合谐,亦自成佳制。词家评其词“平而工,和而雅”,精心锤炼而全无斧凿痕。有《校辑宋金元人词》本。 |
存家诗稿 | 杨巍 | 明诗别集。杨巍(字伯谦,号梦心)著。初刻于万历间,凡8卷。前有万历三十年(1602)自序、邹观光序,末有吕时臣后序。《四库全书总目》即以此刻本为底本著录。其自语称己幼习举子业,不知诗,至嘉靖三十四年(1555)补晋臬,提举曹怍始引导他学诗。归田后,与山人吕时臣相倡和,得诗六百余篇,属邢侗、邹观光评骘而存之。可见他是中年后才学诗,但很快就显露出创作上的才能。《四库全书》馆臣评其诗说,其“天分超卓,自然拔俗,故能不染埃壒,独发清音。王士禛《池北偶谈》称其五言简古得陶体,为明人所少,又举其“前年视我心中病,落日独骑骢马来。记得任家亭子上,连翘花发共衔杯”一绝,盖其神韵清隽,与士禛论诗宗旨相近,故尤赏之。然其他高旷简古之作,尚复不少,固与当时嘈杂之音相去远矣。”(《四库全书总目》卷172)今观其集,诗作的确清逸开爽,难怪其诗当时就深受李开先等人的推重。 |
存悔斋稿 | 龚璛 | 元诗别集。1卷。龚璛著。《四库全书》曾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编入别集类。存悔斋是龚璛书斋之名,据黄溍为龚璛所撰墓志铭,龚璛之子龚鲁曾把龚璛的诗文汇集编次为若干卷,名为《存悔斋稿》。今存《存悔斋稿》只存诗而无文,且仅1卷,当系他人所辑,不是原本。本集所收入的诗未按体裁类编,次序较乱。附有《存悔斋诗补遗》1卷,收入佚诗17首,为明人朱存理所补,系据荻溪王氏所藏墨迹补入。本集主要版本,除《四库全书》本、数种清抄本之外,还有“横山草堂丛书”第1集本。《四库全书》底本,附有元顺帝至正九年(1349)开封俞祯跋,“横山草堂丛书”本在补遗之后还有续补遗1卷、附录1卷,均为民国年间陈庆年所辑。他的诗词句准确、清爽,读之比较流畅,如《吴中寒食》、《偶题》、《天平道中二首》都较耐读。历来对龚璛诗评价较高,《四库全书总目》评《存悔斋稿》:“在元人诸集中,犹为独开生面。正不必以少为嫌矣。”就龚璛现存诗篇而言,无论内容还是形式,在元代诗坛都并无突出之处。 |
此山集 | 周权 | 元诗别集。10卷。周权撰。《四库全书》曾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编入别集类,为4卷本。10卷本是原刊本。卷首有延祐六年(1319)袁桷序,元统二年(1334)欧阳玄序,陈旅序。卷1为赋,卷2—9为诗,卷10为词。卷末有元人的《此山堂题咏六首》,后至元五年(1339)柳贯跋,谢端跋,元统二年揭傒斯跋。《四库全书》所收4卷本,诗是按体裁分类的;10卷本末分诗体,署为陈旅校选、欧阳玄批点。欧阳玄评他的诗:“无险劲之词,而有深长之味;无轻靡之习,而有春容之风。”他的确以从容自然为诗,不刻意追求奇崛之貌,这一点在元代中期诗坛是比较少见的。他的《吕梁洪赋》,欧阳玄批云“甚佳”。该赋显示出措词准确、长于形象的描述等特点。陈旅说:“此山诗不但简澹和平,而语多奇隽。”他的律诗多有警句,如“香浮夜月梨花雪,绿染春风柳拂烟”(卷9《晚春》);“谁家桃李迷荒棘,高陇牛羊卧古坟”(卷4《村行》);“云归天际山容淡,日落江头雁影横”(卷5《秋日》)。正可与陈旅的评语相印证。 |
子虚赋 | 司马相如 | 汉赋。 司马相如作。见于《史记》、《汉书》本传及《文选》卷7。《子虚赋》开篇写楚国使者子虚出使齐国,应邀参加齐国国君的畋猎之后,遇到齐国大臣乌有先生与天子命官亡是公。于是,子虚向他们夸耀楚国云梦和楚王出猎盛况,以为“齐殆不如”。乌有先生听了不服,一面指责他不应“奢言淫乐而显侈靡”。一面又言称齐地辽阔,“吞若云梦者八九于其胸中,曾不蒂芥”,争而胜之。这篇赋写得虚实相间,铺陈有序。写云梦,先以“云梦者,方九百里,其中有山焉”总起,然后分写“其山”、“其土”、“其石”,接着又交代“其东”、“其南”、“其西”、“其北”;在“其南”又细分为“其高躁”与“其埤湿”,在“其北”中也分列“其上”、“其下”层层深入,丝毫不乱。又注重对称,使读者读之兴趣盎然。《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针对《子虚赋》说:“相如以‘子虚’,虚言也,为楚称;‘乌有先生’者,乌有此事也,为齐难;‘亡是公’者,无是人也,明天子之义。故空藉三人为辞,以推天子诸侯之苑囿。”这篇赋写于司马相 如游梁时,写就后,传颂一时,以至汉武帝读过竟感叹不已,以为是古人杰作,说:“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而司马相如也正因此而被汉武帝所知。这篇赋虽然对楚辞有所模仿,但又能“益以玮奇之意,饰以绮丽之辞,句之短长,亦不拘成法”(鲁迅《汉文学史纲要》)。故而《子虚赋》与其续篇《上林赋》同为汉赋的代表作。 |
储光羲诗集 | 储光羲 | 诗集。唐储光羲(707—约760)撰。五卷。光羲,族望兖州(今山东曲阜)籍贯润州延陵(今属江苏)。开元进士。曾任微官,退隐终南。后复出,迁监察御史。安禄山陷长安,受伪官,乱平下狱,贬死岭南。原有文篇赋论凡七十卷,乃其子储溶乞王缙编次。又著《政论》十卷,《九经分疏义》二十卷,今皆散佚。此本仅存诗二百二十余首。其诗多五言古体,除应制、应酬一类作品外,多为描写田园生活之作。如《田家即事》、《田家杂兴》等诗,风格淡朴自然,深受陶渊明影响。《天禄琳琅》著录为五卷。有《唐五十家诗集》本,《十家唐诗》本。诸家著录如张金吾爱日精庐、丁丙善本书室皆为明活字本,清雍正间有不分卷本。又近人储皖峰《储氏丛书》辑其诗为五卷、另有附录一卷。 |
樗庵类稿 | 郑潜 | 二卷。明郑潜撰。郑潜,字彦昭,安徽歙县人,生卒年不详,元末由内台掾广东帅府从事,上计京师,遂为监修国史掾。后擢正字。历官监察御史、福建行省员外郎、海北道廉访副使、泉州路总管。入明,起为宝应县主薄,迁潞州同知,至洪武十年(1377)乃致仕。著有《樗庵类稿》。据《千顷堂书目》载《樗庵类稿》二卷。其书从《永乐大典》裒辑得古体诗五十首,近体诗一百四十六首,并原序三篇,仍编为二卷,计所遗亦无几。是集皆其在无所作。程以文《序》称《行役小稿》二卷,豫章邓文著所编,共一百五十余篇。其时郑潜方为监察御史。贡师泰《序》称集其歌诗为二卷,题曰《行役稿》、《揽辔稿》。其时郑潜为福建廉访副使。揭汯《序》始称为《樗庵类稿》,不言卷数。据其所言,乃成于元末郑潜在福建为官时。初为《行役稿》二卷。终乃合为一编,改题曰《樗庵类稿》。盖数经增损而后勤为定本,则其成集亦不苟。郑潜虽起家掾吏,而天资绝异。其诗词意轩爽,有玉山朗朗之致。视元末纤秾之格,特为俊逸。入明以后,名位不昌,距纂修《永乐大典》之时年代又近,而书局诸人顾特编录其遗稿,追配古人。知当时必有以取之,非徒然之举。有《永乐大典》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