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明词综 | 王昶 | 清王昶编选。十二卷。是书为续朱彝尊《词综》而辑。朱氏《词综》不录元代以后词人词作,以求合乎浙派醇雅清空之准则,为清人填词树立宗法范式。其后又曾有意别选明人词为一编,有遗稿未刻。王昶得其稿本,乃合以生平所搜得之明人诸作,汇成一书,计录明代词人三百八十家,为十二卷,号《明词综》,附刻于朱氏《词综》之后,以成系列。然《词综》本意在选词以倡宗派,是书则纯为保存一代词人词作,性质迥异。所选明人词,大多沿“花草”(《花间》、《草堂》)香艳之习,所尚在晚唐五代及北宋家数,小令、中调尤多。此非选者之过,实明词本来格调不高。王昶选序中已有论述。所选词人各系有小传,间亦附有词话、笔记诸评语。卷首有嘉庆七年(1802)王昶自序。是书刊行之后,丁绍仪《听秋声馆词话》曾为补录十馀家词人词作,又纠正书中讹误不当之处若干。有嘉庆三泖渔庄刻本、《四部备要》本及《国学基本丛书》本。光绪二十八年金匮浦氏重修《历朝词综》,《明词综》亦是其中一种。 |
梅苑 | 黄大舆 | 词总集。宋黄大舆编。卷首黄氏自序云:“己酉之冬,予抱疾山阳,三径扫迹,所居斋前植梅一株,晦朔未逾,略已粲然,于是录唐以来词人才士之作,以为斋居之玩,目之曰《梅苑》。诗人之义托物取兴,屈原制骚或列芳草,今之所见盖同一揆。”自序此书成于己酉,即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冬,录词十卷,存词四百余首。周煇《清波杂志》卷一○云:“绍兴庚辰(1160),在江东得蜀人黄大舆《梅苑》四百余阕,煇续以百余阕”。宋本已不可见,毛氏汲古阁有影宋抄本,今藏日本静嘉堂文库。清康熙丙戌(1706),扬州诗局刊刻《楝亭十二种》,内有《梅苑》十卷。《四库全书》亦收有此书。读有用书斋藏有何小山、戈载校本,目录为五百零八阕,仅存四百十二阕,目录后题《群贤梅苑》,与汲古阁影宋本同,其卷五、卷一○之脱文亦同,曹元忠以为“群贤”二字与睦亲坊陈道人所刊《群贤小集》相同,则何、戈所校、汲古所影,皆出于陈氏书棚本。1919年,武进李祖年圣泽楼有新刻本,并附有校记。曹元忠序亦称之为书棚本。近人赵万里称,曹楝亭刻本讹夺满纸,而圣泽楼新刻本据吴县曹氏校何小山、戈载本移录;杂采他书校之,虽差可读,但卷五、卷一○脱文依《花草粹编》补入者仅二首,其他讹夺未能悉正,故据《永乐大典》、《花草粹编》以校李本,补正约数百事,搜得佚词十八首,刊入《校辑宋金元人词》中。 |
国秀集 | 芮挺章 | 三卷。唐芮挺章编。芮挺章生卒里贯均未详。诸书称为国子进士,盖太学生者。活动于唐玄宗时代。前有旧序,称此书编于天宝三年(744),共选作者九十人,诗二百二十首。宋元祐间曾彦和跋云:“名欠一士,诗增一篇”。洎毛晋校刊,复谓虚列三人。今案编内,实八十五人,诗二百一十首,毛晋未及详检之故。唐以前编辑总集,以己作入选者,始见于王逸之录《楚辞》,再见于徐陵之撰《玉台新咏》。芮挺章亦录己作二篇,盖仿其例。然文章论定,自有公评,要当待之天下后世。何必露才扬己,先自表章。虽有例可援,终不可为训。至旧序一篇,无作者姓氏,陈振孙《书录解题》谓楼颖所作。楼颖,天宝中进士,其诗亦选入集中。考梁昭明太子撰《文选》以何逊犹在,不录其诗。盖欲杜绝世情,用彰公道。今芮挺章与楼颖一则以见存之人采录其诗,一则以选己之诗为之作序,后来互相标榜之风,已萌于此。知明人诗社锢习,其来有渐,非一朝一夕之故。以唐人旧本所选,尚有可采,仍录存之。选诗多为音韵谐婉、属对工整之作。如李白、岑参等人作品则不选。入选作品,亦忽视代表之作。有影印明初刻本,毛晋汲古阁刻本。《四库全书》本。1958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唐人选唐诗》(十种),亦收此集。 |
桧亭集 | 丁复 | 元诗别集。9卷。丁复撰。《四库全书》曾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编入别集类。元顺帝后至元年间,丁复的女婿把丁复的诗作汇辑成帙,由于丁复寓居金陵时,宅院中有两株古桧,所以本集名为《桧亭集》。丁复门人李谨之又曾陆续搜集丁复诗作,编为《桧亭续集》(或称《桧亭后集》)。这两种诗集都未见传本。元顺帝至正十年(1350)南台御史张惟远据以上两集编成9卷本,刊于集庆学舍,《四库全书》本就是元刊9卷本。《桧亭集》善本尚有几种清抄本,一般又据明人偶桓编的《乾坤清气》补入丁复诗十余首。卷首有元顺帝后至元五年(1339)李桓序,后至元六年李孝光序,至正四年危素序,至正十年杨翮序。卷1为四言诗,卷2为五言古诗、联句(仅1题),卷3为七言古诗,卷4为五言长律,卷5为五言律诗,卷6为五言绝句,卷7为七言长律,卷8为七言律诗,卷9为七言绝句。丁复较擅长七言诗,七言古诗、律诗几乎占全书篇幅的三分之二。丁复的诗较少雕琢,而意趣超然,可惜《桧亭集》所收主要是他晚年之作。 |
东海渔歌 | 顾太清 | 六卷。西林春(顾太清)撰。约成书于光绪间,距今世不远,然杳茫难求。徐乃昌《小檀栾室汇刻闺秀词》旁搜博采,惟顾太清词未备。民国三年(1914),杭州西泠印社活字本《东海渔歌》问世,吴昌硕题签,况周颐序,间缀况氏评语,乃假如皋冒广生钞本刊成。名为四卷,实缺第二卷,附辑自沈湘佩《闺秀诗话》之五首为补遗。民国二十五年(1936)日本《支那文学研究》刊出铃木虎雄《顾太清的天游阁钞本》一文,世人始知东土藏有《东海渔歌》抄本六卷。民国三十年竹西馆聚珍本《东海渔歌》四卷刊行,盖合西泠本三卷及朱彊村钞本一卷而成。近南京大学《全清词》编纂研究室从日本觅得《东海渔歌》抄本六卷,存词三百馀首,较竹西馆本多出约百首。 |
词余丛话 | 杨恩寿 | 近代戏曲论著。3卷。杨恩寿著。辑入光绪年间长沙杨氏家刻“坦园丛书”。又见《重订曲苑》、《增补曲苑》。中国戏曲研究院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九)(1959年12月中国戏剧出版社第一版)选录。卷首有光绪三年(1877)九月越南贡部正使裴文禩(殷年)《<词余丛话>序》。该书分“原律”、“原文”、“原事”各1卷。“原律”谈律吕、宫调、曲谱、声韵。“原文”则专谈词藻、文章。“原事”以考证或记述戏曲故事为主。裴文禩评云:“一曰‘原律’,辩论宫商,审明清浊;一曰‘原文’,凡曲之高下优劣,经都转(指杨恩寿)论定者,悉著于篇;一曰‘原事’,诙谐杂出,耳目一新。制曲之道,思过半矣。较之《随园诗话》、《制艺丛谈》、《楹联丛话》,更足启发心思,昭示来学。不得以曲子相公为名臣累也。”并云:“付梓后愿以百本见寄。”(《<词余丛话>序》)。其影响已及于海外。该书以研究和评论清中叶以来的当世作家与作品为主,多为前代曲论所未能涉及者,对于研究近代戏曲史颇多参考价值。 |
词谑 | 李开先 | 曲论专著。明李开先著。原书本无属名,因书中云:“《市井艳词》百余,予所编集。”《市井艳词》是李开先所编,故论者以为此书亦出自李开先之手。全书共分4个部分:一、《词谑》,选录了一些滑稽讽刺的曲文及故事;二、《词套》,品评了前人几十套散曲和杂剧曲文;三、《词乐》,记载了当时几位著名演员的轶事,并列述了当时知名的弦索家和歌唱家;四、《词尾》,举例论述了尾声的做法。李开先十分推重元人曲的风味,认为马致远、张可久的作品苍老清劲,血肉销化俱尽,有如“孙悟空炼成万转金躯”。他继承了元曲家乔吉论作曲的“凤头、猪肚、豹尾”的主张,提出曲尾“必须急并响亮,含有余不尽之意”的要求。以李开先在明嘉靖间曲坛上的地位,此书影响不小,其有关元曲作家作品的评论,几乎皆为后世曲家所接受。书中没有选评关汉卿的作品,也反映了在曲学主张上的某种偏颇。今存明嘉靖间刊本,北京图书馆藏,此外有清康熙间陆贻典据也是园藏本传抄本、1936年中华书局校订排印本、1955年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陆贻典抄《一笑散》本、1959年中国戏剧出版社《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本。 |
传奇汇考标目 | 佚名 | 戏曲目录专著。清无名氏撰。凡2卷。著录元明及清初100多位戏曲家的作品名目,作家名下只记字号籍里,少数作品后附有简略提要。书中保存不少作家及曲目珍贵资料,但有些记载亦颇觉可疑。据所录作品,约成书于康熙末年。原书附于《传奇汇考》前,但著录多与之不符,并非《传奇汇考》的目录。今存两种抄本:一为附录本,所载基本为传奇;一为宝敦楼旧藏抄本,今称“别本”或“增订本”。此本所录与前者差异较大,不但数目多出不少,而且记载特杂,既有传奇,亦有少量杂剧及诸宫调,蔡寄甫、邵茗生曾过录有增订本,文化部艺术局藏。通行的是《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本。 |
临潼斗宝 | 佚名 | 花部戏。清佚名撰。四回,未分场。成书年代不详。 分“说计进宝”、 “晓谕各国”、“上山结拜”、“临潼斗宝”四回。演春秋战国时代伍员力举千斤鼎故事。秦穆公欲吞并列国,假传周天子诏,命各国王子携带宝物,赴临潼关献宝,以便一举擒拿。伍员智勇双全,力举铜鼎,争得十八国都名夫印,挫败秦王阴谋,保各王平安返国。剧本情节简单,词语通俗,艺术上比较粗陋,具有民间色彩。是目前所见最早的楚曲剧本之一,对研究清代民间戏曲有很高参考价值。有文雅堂刊行《新镌楚曲十种》刻本(藏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戏剧出版社一九八五年出版《中国戏曲史料丛书·明清戏曲珍本辑选》本。 |
李清照集校注 | 王仲闻 | 宋人别集注本。今人王学初注。学初字仲闻,浙江海宁人,系近代学者王国维之子。李清照为宋代著名女作家,其词在宋词中有很高的地位,诗、文也极出色。然其集久已失传。清《四库全书》所收《漱玉集》,仅有词十七首,系辑佚而成,远非全貌。本书广为搜集,并加考订校勘,是目前所见搜辑得比较详备而材料又很可靠的一个集子。全书分为三卷。由于李清照的文学成就以词为最高,故本书一反前人编次别集之惯例,以词为第一卷。编者态度审慎,在所收集到的五十七首词中,严加考证鉴别,只把可靠的四十三首列入正编,其馀十四首则作为“存疑之作”附于其后。第二卷收诗(包括失题者)三十一首。第三卷为文,录清照文五篇,断句三则。此书优点有五:一为收罗之富。其引用书多达一百六十馀种,其中很大部分属于珍本秘籍,有些明刊本,流传极少,有的卷帙浩繁的丛书、类书,皆为当时一般辑佚工作者所无法取资者。二是校勘之精。编者往往因一字之疑,罗列若干种本子相互校雠以定去取;南宋以来所有诗话、笔记,凡有可供参证者,分别系于作品之后,以资对勘,使读者可以触类旁通。三是作品鉴别之慎。决不贪多务得,对于确属误题为李清照的作品,纵为名篇佳什,也坚决区别存疑。四是编者所撰《李清照事迹编年》,对李氏一生经历作了详细考证,颇多参考价值。五是编者对李氏诗、词、文所作注释,引述许多有关宋代社会风习和文物制度的材料,对深入理解作品极有帮助。此书亦微有瑕疵,如注释部分有应注而未注者,有注释不完全、不准确者,有误注者,等等。书稿成于1963年,1964年已排版付型,因故未能出版。1979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予以出版。 |
乐府雅词[四库本] | 曾慥 | 词选。宋曾慥辑。慥,字端伯,号至游子,泉州(今属福建)人。钦宗靖康二年(1127),为仓部郎官。建炎间,曾任江西转运判官。绍兴九年(1139),以右朝散大夫行户部员外郎,总领应办湖北京西路宣抚使司大军钱粮。十年,为太府少卿,总领湖广江西财赋。次年,升太府卿,旋落职提举洪州玉隆观。十四年(1144),起知虔州。十八年(1148),移知荆南府。历知夔州、庐州。二十五年正月(1155)卒。曾慥博学多闻,编撰有《百家诗选》、《类说》、《高斋漫录》、《集仙传》、《至游子》、《道枢》、《真诰篇》等。事迹散见于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有关各卷。《乐府雅词》前有曾氏自序,谓该书成于绍兴十六年丙寅(1146):“余所藏名公长短句,裒合成篇,或后或先,非有诠次,多是一家,难分优劣,涉谐谑则去之,名曰《乐府雅词》。九重传出,以冠于篇首;诸公转踏次之”。是书分三卷,《拾遗》二卷,所收多为北宋及南渡名家词作。正集三卷大体按时间顺序录欧阳修、王安石、张子野等34家词人词作723首;拾遗二卷收词171首。曾氏选词以“雅”为尚,“涉谐谑则去之”,故于欧阳修“艳词”及以鄙俚著称的柳永、黄庭坚、曹组等人词作皆摒弃不录。卷首收有无名氏《调笑》一套8首、郑仅《调笑》一套12首、晁补之《调笑》一套9首、无名氏《九张机》两套14首等转踏曲及董颖所作大曲《薄媚》一套10首,皆为他书未曾收录者,“是又足资词家之考证矣”(《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九十九)。是书宋刻本早佚,现今流传诸本皆自明抄本而出,主要有《四库全书》本、《词学丛书》本、《粤雅堂丛书》本、顾肇声家抄本、《四部丛刊》本、《丛书集成初编》本、曹元忠校本和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新世纪万有文库》本。 |
乐府补题 | 佚名 | 词选。原书未署编者姓氏。元陈旅《安雅堂集》卷十二《陈行之墓志铭》,谓陈恕可有遗著《乐府补题》;而清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卷三十二著录“仇远《乐府补题》一卷”。《乐府补题》或是陈、仇二人所辑。此书为宋末遗民词人之咏物词专集。宋亡之后,王沂孙、周密、王易简、冯应瑞、唐艺孙、吕同老、李彭老、李居仁、陈恕可、唐珏、赵汝钠、张炎、仇远等14位遗民词人,先后在宛委山房、浮翠山房、紫云山房、馀闲书院和天柱山房结词社唱和,分别以《天香》、《水龙吟》、《摸鱼儿》、《齐天乐》、《桂枝香》五调分咏龙涎香、白莲、莼、蝉、蟹。最终结集为《乐府补题》。因每次唱和并非诸家同时参与,故全书所录仅37阕。集中咏物诸词,皆寄托遥深。因词作主旨隐晦曲折,故自清初以来,论词者每欲追寻其创作本事。宋亡后,元僧杨琏真伽曾带人盗发会稽(今浙江绍兴)宋帝陵墓,劫取珍宝,毁弃遗骨。当时宋遗民唐珏、林景熙等人事后曾潜入墓地,收葬骸骨。清人厉鹗以为《乐府补题》诸词所指即与此事有关。近人夏承焘作《乐府补题考》,又申此说,以为王沂孙诸人之词均为杨琏真伽盗掘宋帝陵墓后作,“大抵龙涎香、莼、蟹指宋帝,蝉与白莲则托喻后妃”。然亦有持异议者,以为《乐府补题》诸词虽深含故国之思,然其创作与宋帝陵墓被盗事无关。此书元刻本已佚。今存最早之本为明吴讷《唐宋名贤百家词》抄本,然在明代并无影响。清初朱彝尊发现此书后,携至京师,蒋景祁见后激赏不已,遂付梓刊行。此书行世后,立即引起强烈反响,清初词风为之一变。蒋景祁《刻瑶华集序》谓:“得《乐府补题》而辇下诸公之词体一变,继此复拟作‘后补题’,益见洞筋擢髓之力。”今通行本有《知不足斋丛书》本、《疆村丛书》本和《丛书集成初编》本。 |
珂雪词 | 曹贞吉 | 清词别集。曹贞吉撰。2卷,补遗1卷。收词247阕。其词崇南宋,论词与朱彝尊旨趣相近。他的词“大抵风华掩映,寄托遥深,古调之中纬以新意,不必模周范柳,学步邯郸而实不失为雅制”(《四库全书总目》)。入手雄浑,语有寄托,绝去靡曼,可比陈维崧。如〔扫花游〕《春雪,用宋人韵》绵雅幽细,极为陈廷焯推许;〔留客住〕《鹧鸪》抒发投荒念乱之感,朱祖谋誉为绝调。尤以咏物怀古诸作为海内所推,如〔风流子〕《京口怀古》、《金陵怀古》、《钱塘怀古》等,跳荡恢奇,激扬顿挫;咏物之作入微穷变,以瑰丽之辞寄窅渺之思,沉郁顿挫之气,直驾辛、柳而上。陈廷焯评他的词“在国初诸老中,最为大雅,才力不逮朱、陈,而取径较正”(《白雨斋词话》卷3)。集前有王炜、高珩、陈维崧等人序。所附词评、词话和名人题辞,《四库全书》采录时曾予删除。通行的有《四库全书》、《四部备要》、《清名家词》等版本。 |
绝妙好词笺 | 查为仁 | 七卷。清查为仁(1693—1749)等撰。查为仁字心谷,号莲坡居士,宛平 (今北京丰台)人。康熙举人,因被讦得罪下狱,八年始释。发愤读书,居天津水西庄,筑板屋称花影庵,藏书万卷,往来名士甚多。有 《蔗塘未定稿》,与厉鹗撰有 《绝妙好词笺》。《绝妙好词》,宋周密编。其笺则查为仁、厉鹗所同撰。周密所编《南宋歌词》始于张孝祥,终于仇远,共一百三十二家。去取谨严,犹在曾慥 《乐府雅词》、黄升《花庵词选》之上。又 《宋人词集》,今多不传,并作者姓名亦不尽知于世。零玑碎玉,皆赖此以存,于词选中最为善本。当初,查为仁采摭诸书以为之笺,各详其里居出处。或因词而考证其本事,或因人而附载其佚闻。以及诸家评论之语,与其人之名篇秀句不见于此集者,皆为附录。正值厉鹗亦方笺此集,尚未脱稿,适游天津,见查为仁所笺,逐举以付之。删复补漏,合为一书。今简端并题二人之名,不没其助成之力。所笺多泛滥旁涉,不尽切于本词,未免有嗜博之弊。然《宋词》多不标题,读者每不详其事。如陆游之 〔瑞鹤仙〕,韩元吉之 〔水龙吟〕,辛弃疾之 〔祝英台近〕,尹焕之 〔唐多令〕,杨恢之 〔二郎神〕,非参以他书,得其源委,有不解为何语者。其疏通证明之功,亦不可泯灭。周密有《癸辛杂识》诸书,厉鹗有《辽史拾遗》诸书。《绝妙好词笺》成于乾隆十四年 (1749),刻于十五年 (1750)。有 《四库全书》 本。 |
介庵词 | 赵彦端 | 一卷。宋赵彦端(1121—1175)撰。赵彦端字德庄,号介庵,鄱阳(今江西波阳)人,魏王赵廷美七世孙。绍兴八年(1138)进士。十二年为左修职郎、钱塘县主簿。乾道三年(1167),自右司员外郎,以直显谟阁为江南东路转运副使。次年为福建路转运副使。后为太常少卿。乾道六年,以直宝文阁知建宁府,终左司郎官。著有《介庵集》十卷,《外集》三卷及《介庵词》四卷。《书录解题》则仅有《介庵词》一卷。据其卷后跋语,似又旧刻散佚,仅存此一卷。工词,曾赋《谒金门》,有“波底斜阳红湿”之句,为宋高宗赞赏。他的用语精炼,典雅工丽。其他篇词以婉约纤秾取胜。如《虞美人》(断蝉高柳斜阳处)、《清平乐》(桃根桃叶)等。但亦有风格淡雅、委曲之作,如《点绛唇》(憔悴天涯)等。《全宋词》收其词共一百五十七首。本书版本有 《唐宋名贤百家词》抄本,《介庵赵宝文雅词》四卷。《介庵词》另有天一阁藏本及抱经楼藏抄本,皆四卷。《介庵琴趣》六卷,有汲古阁抄本,朱祖谋《彊村丛书》 本。 |
瓜庐集 | 薛师石 | 诗别集。宋薛师石著。一卷。师石隐居不仕,筑屋会昌湖西,题曰“瓜庐”,因以名集。师石去世后,其子薛峻于淳祐丙午(1246)刻以行世。今有鲍廷博知不足斋影抄《南宋八家集》本、《四库全书》本、民国冒广生《永嘉诗人祠堂丛刻》本。卷首载赵汝回序,集后附录《四灵留题奉赠薛景石瓜庐》及曹豳跋语。《南宋八家集》、《永嘉诗人祠堂丛刻》本还附有王绰《薛瓜庐墓志铭》及刘植跋语。 |
谷响集 | 善住 | 元诗别集。3卷。释善住撰。《四库全书》曾据编修汪如藻家藏本编入别集类。除《四库全书》所收入的3卷本《谷响集》,尚有数种清抄本传世,各本内容基本一致,但或作1卷,或作2卷,或不分卷。卷首无序言。《四库全书》所收3卷本的卷1为五言律诗,卷2为七言律诗,卷3为五言绝句、六言绝句、七言绝句、词。3卷全是律绝近体,没有收入古体诗。释善住的诗颇有矩矱,他论诗有云:“典雅始成唐句法,粗豪终有宋人风。”被《四库全书总目》评为“命意极为不凡”。《秋怀十首》是他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诗中表述了感事伤时的心境:“抆泪哀吾道,伤心忆故园”;“駸駸已迟暮,吾道入衰微”。而他的《春日杂兴八首》则写出充满失落感的复杂情愫。尽管他显然受到“四灵”与江湖派的影响,但由于他的诗相当贴近生活,绝无蔬笋之气,所以在元代僧诗当中,有难以取代的地位,《四库全书总目》甚至认为是元代释子中首屈一指的诗人 |
谷城山馆诗集 | 于慎行 | 二十卷。明于慎行 (1545—1607)撰。于慎行,字可远,更字无垢,东阿(今属山东省)人。隆庆二年(1568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谥文定。慎行学有原委,贯穿百家,著有《谷城山馆诗集》、《谷城山馆文集》,及《读史漫录》等。其诗典雅和平,自饶清韵,既有反对模拟的长处,也有缺乏个人突出特色的不足。其文也与其诗一样,较为质朴。但总的来说其诗文创作远不如矫枉过直的公安、竟陵派富有生机。此集共二十卷于万历三十二年 (1604年)由于慎行自刻。后收入周时泰于万历三十五年至万历三十六年 (1607—1608年)所刻的。《谷城山馆诗文集》共六十二卷。慎行反对模拟,称 “近世一二名家,乃逐句形模,以追遗响,则唐人所吐弃矣。”其诗典雅和平,自饶清韵,诸体之中,以歌行较有特色。此集乃万历周时秦刻本。 |
秋瑾诗词集 | 秋瑾 | 秋瑾诗词集. |
近三百年名家词选 | 龙榆生 | 龙榆生编选。该书选录自陈子龙(608~1647)至吕碧城(1893~1943)近三百年(主要是有清一代)名家词66家498首。各家名作,多收此书。“本编体例,略依《唐宋名家词选》,各家并缀小传,间采诸家评语”(《凡例》),使读者受益良多。编者在《后记》(1948年作)中对近三百年词坛情况,有极精辟论述:“近三百年来,屡经剧变,文坛豪杰之士,所有幽忧愤悱缠绵芳洁之情,不能无所倚托,乃复取沈晦已久之词体,而相习用之,风气既开,兹学遂呈中兴之象。”在评述以朱彝尊为代表的浙西词派(亦称浙派)和以张惠言为代表的常州词派的发生、发展及其影响之后,进一步指出:“然则词学中兴之业,实肇端于明季陈子龙、王夫之、屈大均诸氏,而极其致于晚清诸老,余波至于今日,犹未全绝。论近三百年词者,固当以意格为主,不得以其不复能被管弦而有所轩轾也。”这对读者从总体上把握清词的成就、特点及演变情况,是很有裨益的。但该书未收张煌言、林则徐、秋瑾、柳亚子等名家词作,是其不足。 |
全金元词 | 唐圭璋 | 唐圭璋编。金元词总集。共收录金元两代词人282家,词7293首。其中金代词人70家,词3572首。元代词人212家,词3721首。体例与作者所编《全宋词》相同,以人系词,按时代先后为序,依次编录诸家词作。每一词人下多列有小传,所列作品多注明出处。如在元好问名下,注明“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德明子。生于明昌元年(1190),兴定三年(1219)进士。天兴初,入翰林知制诰,金亡不仕。卒于元宪宗七年(1257),年六十八。有《遗山集》”。于作品后注明:“以上一百零三首,见石莲庵汇刻《遗山先生新乐府》五卷本卷五,间以南塘本及罗振玉《殷礼在斯堂丛书》本校订”。其后又加有长篇案语,考述各本异同。所用词集底本以善本、足本为主,对于清末各家所辑刊的词集,如王鹏运刻刘因《樵庵词》,江标刻张野《古山乐府》、程文海《雪楼乐府》、萨都刺《雁门集》,朱孝臧刻邱处机《磻溪词》、张伯淳《养蒙先生词》、陈栎《定宇诗余》、安熙《默庵乐府》、李道纯《清庵先生词》、赵雍《赵待制词》、张雨《贞居词》、谢应芳《龟巢词》等,多非善本,该书均据善本、足本予以补正。各词集因版本不同,卷数及所收词篇目均不相同,该书均予比较,选择完本,对一些词篇并能进行补遗。如朱孝臧刻吴镇《梅花道人词》仅11首,该书从《珊瑚纲·名画题跋》等书中增补17首。耶律铸《双溪醉隐乐府》仅4首,赵万里从《永乐大典》人字韵中补1首,该书又从《永乐大典》行字韵中增补1首,席字韵中增补2首。赵万里辑卢挚《疏斋词》原为17首,周泳先据《永乐大典》湖字韵补1首,该书又从《永乐大典》林字韵中增补1首,席字韵中增补3首。该书为词总集,意在纲罗散失,对于魏了翁等许多选集不选的作家及作品,以及《道藏》中所收大量金元道士词等,均予收录。书前有《引用书目》,共引用书200余种,并有详细的校勘考证,补正了不少讹误和遗漏,比较全面地反映了金元词的全貌。1979年由中华书局初版,全2册。 |
全唐词 | 唐圭璋 | 词总集。今人唐圭璋编。十卷。此书旨在收录唐代全部词作。 |
然脂余韵 | 王蕴章 | 诗话著作。近人王蕴章撰。王蕴章字蒪农,无锡(今属江苏)人,壮岁曾游历域外,有词名。此书六卷,取徐陵《玉台新咏》序“然脂(一作燃指)暝写”之语为名,然非如《玉台新咏》之专辑艳诗,而以有清三百年之闺阁诗人为辑录对象。张美翊《名媛诗话序》谓王蕴章曾据有沈善宝《名媛诗话》详刊本,实为其编纂是书之基础。始辑于民国三年(1914),未成书前曾散载于涵芬楼各月刊中。1918年结集,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刊行,有铅印本。 |
十朝诗乘 | 郭则沄 | 诗话著作。近人郭则沄撰。郭则沄,字啸麓,号蛰园,别号龙顾山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进士,官翰林院编修。有《龙顾山人集》。辛亥革命后避居天津,专事著述,历二十馀载,成《十朝诗乘》二十四卷。“十朝”者,指顺治至宣统十帝。此书本以诗证史之旨,因感于有清一代信史之未备,而欲以诗补之。盖清代士大夫慑于文网荼密,于时政得失,不敢有所掇述,而往往发之于诗。郭则沄曾遍睹翰林秘籍,熟悉有清历朝掌故;又尝参与选诗之役,涉目有清诗人之作泰半,故颇能胜任是书之辑撰。全编体例,大抵以事为干,而以诗证之。其事之系于治乱兴亡之大者,则反复褒讥讽谕,如康熙亲征、乾隆南巡、三藩之叛、林则徐督粤等大事,皆广泛征诗,多方发掘。时誉谓是编乃“集众诗而以为史”者,与杨钟羲《雪桥诗话》同为汇辑清代掌故之最丰者。有民国二十四年(1935)秋月栩楼刊本。 |
双照楼诗词稿 | 汪精卫 | 汪精卫(1883-1944),原名兆铭,字季新。浙江山阴人,生于广东番禹。1904年留学日本,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曾任《民报》主编,1911年因密谋刺杀清摄政王而名重一时。抗战期间于1938年12月秘密逃离重庆,前往越南河内,发表“艳电”投敌。所著《双照楼诗词稿》被目为禁毁书,流传日稀。近年来,对汪精卫在诗词方面的造诣及表现,开始有文学史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汪精卫长于诗文,著有《汪精卫文存》、《汪精卫集》及《双照楼诗词稿》等。他早年在《民报》上发表的一系列文章,曾得到孙中山的高度评价。随着思想及政治上的倒退,汪精卫的言论转向反动,终于沦为汉奸卖国贼,死后又被炸坟焚尸,遗臭万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