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湖舫诗 | 沈奕琛 | 沈奕琛著,清初集会诗总集。 |
唐宋诸贤绝妙词选 | 黄昇 | 亦称《绝妙词选》、《花庵绝妙词选》。词总集。南宋黄昇辑。10卷。黄昇欲继赵宏祚《花间集》、曾慥《乐府雅词》之后,采唐宋人词作别为一编。故广为搜罗,编成是集。卷一为唐、五代词,收词人26家。其余9卷是宋词,收词人108家,其中以苏轼词为最多。后有淳祐九年(1249)胡季直序,称是集“博观约取,发妙音于众乐并奏之际,出至珍于万宝毕陈之中,使人得一编则可尽见词家之奇。原为《花庵词选》前集,后也析出单行。通行有《景刊宋金元明本词四十种》本、《四部丛刊初编》本。参见“花庵词选”。 |
宋词三百首 | 朱祖谋 | 朱祖谋(1857—1931)编选。朱祖谋,原名孝臧,字古微,一字藿生,号讴尹,又号上强村民,即强村,浙江湖州人。光绪九年(1883)二甲一名进士,历充国史馆协修、累迁礼部侍郎。后隐居苏州。早岁工诗,四十岁后专工词学。所作词在《强村语丛》,又刻《强村丛书》,收唐、五代、宋、金、元人词多种。《宋词三百首》为朱氏所编宋词选本。朱孝臧有感于清代词学两派之偏颇,故编此选,对于两宋词并重,有宋一代较重要的词人的代表词作多被选入,有些一般词人的作品也予以选录。计选宋词七十九家,词作二百八十三首。其选词宗旨以典雅浑成为主,提倡“拙、重、大”之标准,凡涉恻艳小慧之词皆不入选。是选较《词综》精善,比张惠言《词选》全面。但因编者宗尚吴文英,并由吴文英上窥周邦彦,故而吴、周两家词入选最多,而苏轼、辛弃疾作品则显得少些。编次则首录帝王、末录女流,其他作者依时为序,沿袭旧的选编体例。《宋词三百首》,1924年成书,有原刻本,1958年,新民出版社出版线装本。唐圭璋为本书作笺,成于1931年,有神州国光社本,后又加注,成《宋词三百首笺注》,博收广采,征引繁富,收录与作品有关的遗事、珍闻及后人评论。吴梅序其书,称之有三善,1958年中华书局出版。197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又以新版印行。 |
书舟词 | 程垓 | 词别集。南宋程垓撰。一卷。垓字正伯,号书舟,眉山(今属四川)人。生卒年不详,南宋绍熙间尚健在,去苏轼之卒几近百年,历来以为系东坡中表兄弟,误。其词集初成于绍熙五年(1194),有王季平序。《书录解题》作一卷,传本或作二卷,《宋史·艺文志》误作十一卷。集中混有苏轼之作。后经毛晋校删,而成是编。收词一百五十五首。其《酷相思》、《四代好》、《折红英》诸作,深为杨升庵称赞。《酷相思》云:“马上离魂衣上泪,各自个供憔悴。问江路梅花开也未?春到也须频寄,人到也须频寄。”语浅情深,隽永别致。有《宋六十名家词》本,以中华书局《四部备要》本通行:《四库全书》采毛本,而又疑其所删苏轼词无据。 |
后山诗注 | 陈师道 | 宋诗别集注本。宋陈师道撰,宋任渊注。十二卷。任渊的《后山诗注》与其《山谷内集注》并行,《山谷内集注》刊行于南宋绍兴二十五年(1155),由此推断《后山诗注》问世也不会晚于此年。《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五四中说:“原本六卷,此本(浙江巡抚采进本)作十二卷,则渊作注时每卷厘为二也。”《后山诗注》之前有后山门人彭城魏衍所编的《后山集》、刻本现存以宋蜀刻大字本《后山居士文集》为最早,刻本前有绍兴二年(1132)汝南谢克家序,其中收诗六卷,与《四库全书总目》所说“原本六卷”相合。魏衍《彭城陈先生集记》中说:“先生既殁,其子丰登以全稿授衍曰:‘先人实知子,子为编次而状其行。’衍既状其行矣,……今又受其所遗甲乙丙稿,皆先生亲笔,合而校之……衍今离诗为六卷,类文为十四卷,次皆从旧,合二十卷,目录一卷,又手书之。”诗文卷数与《后山居士文集》同,编次皆从陈师道亲定旧本,以岁月为序。任渊即用魏本作注,任渊绪正仅限于《示三子》等数篇,并在目录之下作了说明,编次按后山诗写作年月先后为序,自元丰六年(1083)始,皆为陈师道三十一岁以后的诗,独有《赠二苏公》一篇为少作。任渊作注每首诗下都释词阐义,注释所引材料出处都比较精审,然小误亦所不免。《后山诗注》有宋刻本,现藏北京图书馆,有明弘治杨一清序刊本、清武英殿本,《四部丛刊》本借江安傅氏双鉴楼藏朝鲜活字本影印,卷首有政和五年(1115)魏衍《彭城陈先生集记》和王云政和六年的题记,以及任渊的《后山诗注目录年谱》。 |
历代诗余 | 王奕清 | 原名《御定历代诗余》,一百二十卷。本书系康熙四十六年(1707)清圣祖御定,由侍读学士沈辰垣、王奕清等搜罗旧集,编定而成。所录自唐至明计一千五百四十调、九千余首,厘为一百卷;又有词人姓氏十卷,词话十卷。据考,梁代吴声歌曲,已句有短长,音多柔变,渐近小词;唐初作者云兴,诗道复振,所以将变而不能变;及至唐中叶,杂体日益,于是竹枝、柳枝之类先变其声,〔望江南〕、〔调笑令〕、〔宫中三台〕遂变其调,但仍载于诗集中,不别为一体。至于五季,词格乃成。其歧为别集,始于冯延巳之《阳春词》;其歧为总集,则始于赵崇祚之《花间集》。自宋初到明末,沿波迭起,撰述弥增,但求其囊括历代之精华,为诸家之总汇者,为数不多。由此,本书有较高的研究参考价值。它兼收并蓄,不主一隅,众美兼收。至于求考诗人词者爵里,足可为资;辨证妍媸,可以为倚声之律。其网罗宏富,尤极精详,可谓有词选以来集大成者。书中诸调次第,以数字多少为断,不沿袭《草堂诗余》之强分小令、中调、长调之名,也为一洗旧本之陋。有 《四库全书》本。 |
石屏词 | 戴复古 | 一卷。宋戴复古撰。复古,字式之,天台 (今浙江天台县)人。幼孤,勉承家学,曾从林景思游,又为陆游门人。其诗作清新健快,以诗而名。其词音韵天成,不饰雕琢,自成妙趣。是集又名《石屏长短句》。《望江南· 自嘲》有句云:“贾岛形模元自瘦,杜陵言语不妨村,谁解学西昆。”是戴复古论诗之作,从中亦可见出其宗旨。作词上,他以诗为词,时出新意,其词工整自然,豪健奔放,不作蹈袭之语,导源于苏、辛而能自具一格。如《满江红·赤壁怀古》,豪情壮采,精妙处不让苏东坡。《水调歌头·题李季允侍郎鄂州吞云楼》有句云:“浪说胸吞云梦,直把气吞残虏,西北望神州。百载好机会,人事恨悠悠! 骑黄鹤,赋鹦鹉,谩风流。岳王祠畔,杨柳烟锁古今愁。”可谓南渡词人中之佼佼者。有《唐宋名贤百家词》抄本,黄丕烈影抄宋本,《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明弘治年间刊本,天一阁藏抄本,《四库全书》本,双照楼影印本等。《全宋词》亦收其词四十三首。 |
石湖词 | 范成大 | 词别集。宋范成大(自号石湖居士)著。《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一卷”。据《永乐大典》所引,宋本《范石湖大全集》载有词。但旧本今已不可见。明鲍廷博辑录八十九首,刊入《知不足斋丛书》中。然鲍本疏于校勘,《彊村丛书》本(附补遗一卷及校记)据王鹏运校《知不足斋丛书》本,并用韩氏读有用书斋藏汲古阁抄本校订,最为精审。《全宋词》则据武进陶氏影印汲古阁抄本录入,增补三十余首,共存词一百零二首,断句三则。孔凡礼又从《诗渊》中补入八首,刊入《范成大佚著辑存》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出版的《范石湖集》,载词一卷,附《补遗》,该本以《知不足斋丛书》本为底本,参校他本,又将各本间重要异文作校记附录于后。 |
十五家词 | 孙默 | 清孙默辑。三十七卷。是书辑刻于游广陵日,凡历十四载,四刻而成。初名《三家词》,收王士禛《衍波词》、邹祇谟《丽农词》及彭孙遹《延露词》三种,康熙三年(1664)刻,杜濬为序。康熙六年(1667)增刻曹尔堪《南溪词》、王士禄《炊闻词》及尤侗《百末词》三种,名《六家词》,孙金砺序之。次年(1668)再增刻董以宁、陈维崧、董俞、陈世祥四家词集,为《十家词》,汪懋麟为序。康熙十六年(1677),复增吴伟业、梁清标、宋琬、黄永、陆求可五家,始成《十五家词》,邓汉仪为序。清顺、康之际词坛以扬州为盛。顺治十七年(1660)王士禛得选扬州推官,乃开扬州词坛,极一时之盛。创作有红桥唱和诸事,总结前代则有邹祇谟、王士禛《倚声初集》,群体自我总结则为孙默此编。十五家中,二王、二董、二陈、邹、彭诸家皆系扬州词人群中坚,孙默、杜濬、汪懋麟等亦属之。故斯编实为以扬州词人为主体而兼及外围之合集,与龚翔麟《浙西六家词》、王嘉禄《吴中七家词》具类似之意义。十五家之词风,与杜、孙、汪、邓四家刻序中议论,皆尊《花》、《草》,奉晚唐五代及北宋小令为正统,大体与云间派无异。唯其开始注意和认识南宋,长调兼法陆游、辛弃疾,实开阳羡词派风气之先。于朱彝尊早年论词倡“小令宜师北宋,慢词宜师南宋”,亦不无关系。此书后又有另本作《十六家词》,三十九卷。又有别名《留松阁词集》、《国朝名家诗馀》。有康熙留松阁刻本,末附《红桥倡和集》、《广陵倡和集》二种,有《四部备要》本。 |
十年都门竹枝词 | 佚名 | 无名氏著,同治三年抄本,据亲身临见记述1860年英法联军进犯北京史事,笔法朴实,颇具史料价值。 无名氏原序称:“十年秋,夷匪由海口窜入京师,上及王大臣巡幸避暑山庄,军民震动,以致都城迁徙一空。苦予病穷无计,困坐愁城,有健翮之志,不能奋飞。”于是吟有此词,谦称之曰:“无乃言近粗鄙,韵多浮泛,真令读者喷饭,此不过花晨月夕,自破愁魔,以鸣不平之志耳。”然而正是由于“病穷无计”,不能迁徙避祸,得亲历兵火,因致所作《竹枝词》能够真切描绘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前后北京地区“君移臣徙”,“将走兵逃”,“无边白骨葬黄沙”的历史画面。 无名氏《十年都门竹枝词》以韵次为序,又有“引”、“首起”、“尾束”等,共计五十一首. |
山中白云词 | 张炎 | 宋张炎 (1248—约1320)撰。张炎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临安(今浙江杭州)人。宋亡后潜迹不仕,纵游浙东西,落拓以终。其人平生工为长短句,以“春水词”得名,人称张春水。其后编次词集者,多有以“春水词”压卷者,词家传诵至今。然本书所收他调,似此者尚多。如贺铸之称贺梅子,偶遇品题,便为佳话。张炎生于淳祐八年(1248),宋灭元时已三十有余,犹及见临安全盛之日,所以其词作往往苍凉激楚,即景抒情,倍写其身世盛衰之感,绝非以翦红刻翠为工。至于张炎研究声律,尤得其奥,以之上接姜夔,可谓江东后起之秀。张炎之词,世无完帙流传。此本乃钱中谐所藏,犹明初陶宗仪手书。康熙间,钱塘龚翔麟始为传写付刊。其后,上海曹炳曾又为重刊。旧附乐府指迷一卷,即析出别著于录;其仇远原序、郑思肖原跋及戴元送张炎序,则仍并录,以存其旧。是书有《四库全书》本及《彊村丛书》本,中华书局1983年10月出版了吴则虞校辑的 《山中白云词》。 |
窦氏联珠集 | 褚藏言 | 五卷。唐褚藏言辑。褚藏言江西人,事迹不详。约唐懿宗咸通年间在世。此集收窦常、窦牟、窦群、窦庠、窦巩兄弟五人之诗,每人一卷,共一百首。每卷各有小序,详其始末。窦常字中行,官国子祭酒。窦牟字贻周,官国子司业。窦群字丹列,官容管经略。窦庠字胄卿,官婺州 (今浙江金华)刺史。窦巩字友封,官秘书少监。皆拾遗叔向之子。群、庠以荐辟,余皆进士科。叔向有集一卷,常有集十八卷,见《唐书·艺文志》,至清均不传。此集五卷,《唐志》亦著录。而宋时传本颇少。因而刘克在《后村诗话》称,惜未见联珠集。此本为毛晋汲古阁所刊。末有张昭跋,署戊戌岁,即晋高祖天福三年(938)。又有和岘跋,及和嵲题字,署甲子岁,即宋太祖乾德二年(964)。岘,凝之子。嵲,岘之弟。岘跋称借钞于致政大夫,即张昭。又有淳熙五年(1178年)王崧跋,亦称世少其本,今刊诸公府。盖钞写流传,至南宋始有蕲州(今湖北蕲春)雕版。最后为毛晋跋,引洪迈《容斋随笔》及计有功《唐诗纪事》附载叔向诗九篇,又补巩诗六篇不载于此集。褚藏言序称牟、群、庠、巩各集并未遑编录,盖为遗篇散见者。又称手录《唐书》列传于后,而此本则无,殆偶佚。集中附载杨凭、韩愈、韦执中、李益、武元衡、韦贯之、刘伯翁、韦渠牟、元稹、白居易、裴度、令狐楚诸诗,盖《谢眺集》中附载王融之例。庠诗一首,常诗一首,亦附载牟集之中,不入本集。或许古人唱和,意皆相答,不似后来之泛应。一定聚而观之,互见作者之意,足见编次之不苟。有《四库全书》本。 |
道诗精华录 | 佚名 | 道教诗集选编。 |
大雅集 | 赖良 | 元诗总集。八卷。元赖良编纂。赖良字善卿,天台(今属浙江)人,仕履不详。此书为赖氏经三十年广泛搜集,采得江南江北诗人古近体诗两千馀首。其采选原则是“情深而不诡”,“风清而不杂”,“事信而不诞”,“义直而不回”,“体约而不芜”,“词丽而不淫”,并且要有“关于世教”。当时著名诗人杨维桢为之删节,只保存三百首。杨氏序中说“此书所采皆吴越人之隐而不传者”,是不确切的。其中杨基是蜀人,张璧是陈留人。也有一些是元末名家如倪瓒、张翥、冯子振、顾瑛等。书中所谓杨维桢之评点,也是徒具虚文,因为有评语处不到一卷,故书中提到杨氏之处(包括序和评)可能为书贾伪托,藉以招徕读者。此书前四卷为古体,后四卷为近体,入选之诗作以元诗水平衡量,质量较高。入选者亦以小家为多,后为《元诗选癸集》所收。此书初刻于元末至正壬寅(1362),赖之友人卢仲庄亲自手写刻版,中经战乱,终于刻讫以传。但元以后刊本湮没无闻,藏书家所收亦多为抄本。民国四年乙卯(1915)连平范氏双鱼堂影刻“艺风堂”所藏洪武刊本,收入《元人选元诗》。但此本谬误脱漏颇多,近人傅增湘依清初曹溶写本增补八百七十五字,其中包括补诗一首、赖良自跋以及卷七之缺页。 |
化人游 | 丁耀亢 | 丁耀亢作。有《古本戏曲丛刊》五集影印清顺治刊本。共十出,每出有图,并宋琬等题词。叙浙人何皋(野航)欲访仙海上。东海琴仙成连令武陵渔人玄真子扮作舟子前往接应,使他通阅古今之美,穷极声色之乐,然后息其狂性,复返仙真。先由左慈、王阳二人往请汉唐以上高人、仙姝,如屈原、李白、杜甫、曹植、刘桢,西施、赵飞燕,张丽华等俱来会合,昆仑奴护舟。其间,薛涛、卢莫愁讴歌,凌波、桃叶舞蹈,陆羽煮茶,易牙烹调,众仙则联句射覆。舟入弱水,何生独坐小舟垂钓,为鲸鱼所吞。鲸腹中别有天地,何生即此炼道。鱼骨大王差鱼肠剑客行剌。鲸鱼段段化为莲花。何生钻出鱼腹,先后经鱼篮寺、铁舡庵,又登仙舟共游龙王府,然后别众仙登岸,指顾之间,舟亦不见。剧中场面、词藻,诡异变幻,何皋系作者自况,水府金光殿开宴时有“如今世上那有宽容地方”之语,足见作者思想彷徨情状。本剧系作者顺治初期羁迹北京时所作。庄一拂《古典戏曲存目汇考》谓“本事出《列子》”,实无关连。 |
蚺蛇胆 | 丁耀亢 | 传奇。全称《新编杨椒山表忠蚺蛇胆》,又名《表忠记》。清初丁耀亢撰。事据史传,参以《鸣凤记》,写明嘉靖时严嵩父子霸持朝纲,与仇鸾等结成朋党,残害忠良。杨继盛苦读及第,因愤朝政昏暗,上疏弹劾仇鸾,被贬官。后严、仇内讧,仇鸾遭诛,杨继盛得以迁升,复奏严氏父子之罪,被逮入狱。王世贞遣人送蚺蛇胆入监为杨疗伤,杨继盛以蚺蛇之胆不如自己忠烈之士胆大而拒之,昂然就刑。后严氏父子败,杨继盛冤情得伸,朝廷为之塑像建庙。此剧文词雄奇,颇有可观。今存顺治年间原刊本,前有顺治十六年(1659)年郭棻序,收入《古本戏曲丛刊五集》。从郭序,知此剧为奉命写作,后因作者不愿修改,未能进呈。 |
柴氏四隐集 | 柴望 | 三卷。宋柴望及其从弟随亨、元亨、元彪撰。柴望(1212—1280)字仲山,号秋堂,又号归田。宋理宗嘉熙年间官太学上舍。淳祐六年(1246)元旦,皇帝下诏求直言,柴望因《丙丁龟鉴》奏百忤权臣贾似道,下狱。后放归。景炎二年(1277),授迪功郎,史馆编校。宋亡,不仕。随亨 (1220—?) 字刚中,号瞻屺。柴望弟。宝祐四年(1256)进士,历知建昌军事。元亨 (约1265年前后在世)字吉甫,生卒年不详。与随亨同举进士,历官朝散大夫,荆湖参制。元彪(约1270年前后在世)字炳中,号泽臞居士,尝官察推。柴氏兄弟为衢州江山(今浙江江山)人。宋亡以后,兄弟俱遁迹不仕,时称柴氏“四隐”。柴望所著有《道州台衣集》、《咏史诗》、《凉州鼓吹》。柴元彪所著有《袜线集》。柴随亨、元亨著作散佚。其集名皆不可考。明万历中,其十一世孙复贞等搜罗遗稿,元亨之作已复存。因合望、随亨、元彪诗文共为一集,仍以“四隐”为名,因其旧称。世所行者仅望《秋堂》 一集,而实非足本。钱塘(今浙江杭州)吴允嘉始得刻本钞传。又据《江山志》及《吴氏诗永》,益以集外诗五首,遂为完书。其诗格颇近晚唐,无宋人权桠之习。随亨、元彪所作,差逊其兄。然亮节高风,萃于一门。虽遗编零落,而幽忧悲感之意托诸歌吟者,往往犹可考见。存之足以励风教,正非徒以文章重。有 《四库全书》 本。 |
辍锻录 | 方贞观 | 诗话著作。清方贞观撰。方贞观(1679—1747),名世泰,字贞观,一字履安,以字行,号南堂,桐城(今属安徽)人。诸生。乾隆初荐举博学鸿词科,不就。因同邑戴名世《南山集》案牵连,隶旗籍,十年始放归。工诗善书,晚年益造平淡之境,时称其诗得唐人三昧之旨,有《南堂诗钞》。《辍锻录》一卷,四十四则,据金楷、李堃两序,初刊于道光中。方氏论诗以唐人为旨归:“《三百篇》而下,由汉、魏以迄六朝,代有传诗,而余独以唐人为归。”全篇亦主要评论唐人诗作,不专宗一家,唯不喜李贺,嫌其好以瑰辞险语惊人,“怪变万端,终属小乘,不证如来大道”。多检宋人语评唐,如以禅喻诗、夺胎换骨等。又如强调“多读书”,与“熔炼淘汰于有唐诸家”结合在一起,则此处之读书,显系读唐人之诗集而非学问书。他分训“才人之诗”、“学人之诗”和“诗人之诗”而比较之,不取才人之诗和学人之诗,独首肯诗人之诗。其他如言七律“尤忌删去两字便可作五言诗读”等,皆袭宋人话题而又与宋人原意不同。又如曰“诗最忌敷陈多于比兴,咏叹少于发挥,是即南北宗所由分也”,语虽由己出,却甚得严羽诗分南北宗之原义。有《艺海珠尘》(本集)本、《清诗话续编》本。 |
散花庵词 | 黄昇 | 一卷。宋黄升撰。黄升字叔旸,号玉林,又号花庵词客;因其居有玉林,又有散花庵而名之。毛晋刊本以升 (昇)作昃,以叔旸 (暘)作叔阳;而诸本实多作黄升。考《花庵绝妙词选》旧传刻本,题为黄升;魏庆之《诗人玉屑》前有黄升序,世所传旧刻宋本,有如钩摹当日手书,亦作黄升;毛晋未考六书,妄改为昃,殊为舛谬。至于“叔阳”,本是《哄堂词》作者卢炳的字,毛晋移而为黄升字,属张冠李戴之误。黄升所选《绝妙词》,卷末附己作词四十首,系沿用王逸编《楚词》、徐陵编《玉台新咏》、芮挺章编《国秀集》之例;此本全录之,又旁摭他书,增入三首。黄升早弃科举,雅意歌咏。据胡德方所作《诗选》序称,黄升曾以诗受知游九功。其词亦上逼秦少游,近摹姜白石。据胡德方序及《梅磵诗话》中魏庆之过玉林绝句考,黄升为魏庆之同里,系福建人。朱彝尊《词综》和厉鹗《宋诗纪事》均未详黄升里籍。是书有 《四库全书》本,《中国文学珍本丛书》第一辑、《宋六十名家词》本等。 |
寒山子诗集 | 寒山 | 一卷。附《丰干拾得诗》一卷。唐寒山子(生卒年不详)撰。寒山子又称“寒山”。贞观中天台广兴县僧。因居于寒岩,自号寒山子。平生与僧人丰干、拾得友善。此集收诗三百一十三首,前有闾丘胤序,附丰干诗二首,拾得诗五十六首。相传即允令寺僧道翘寻寒山平日所写之诗,于竹木石壁上,及人家厅壁得。所书诗句三百余首。又拾得土地堂壁上所书偈言,并纂集成卷。丰干则仅存房中壁上诗二首,允自为之序。宋时又名《三隐集》,淳熙十六年 (1189)沙门道南所作记中有记载。《唐书·艺文志》亦载“寒山诗入释家类,作七卷。”此集并为一卷,并以拾得、丰干诗别为一卷附于后。由明新安吴明春校刻。其诗内容广泛,既有劝人弃恶从善之诗,也有描写服食、求仙生活之作,亦有讥讽时世,同情民生的篇什。其诗语言通俗,如同口语,形式自由。大抵信手拈弄,全作禅门偈语,机趣横溢,亦足以资劝戒。在唐代诗僧独具一格。其诗亦被后人称为 “寒山体”。现存宋本有 《天禄琳琅书目》后编卷一所著录的原汲古阁藏本《寒山子诗集》一卷。《四部丛刊》即用建德周氏覆《天禄琳琅》宋本影印。王国维《两浙古刊本考》著录《三隐诗集》一卷,即淳熙十六年(1189)天台国清寺僧志南刊本。及1926年,董康在日本图书寮所见的东皋寺本(南宋宝祐三年(1255)行果就江东漕司本所重刻。元代有高丽覆宋本。明刊本有,天台僧永乐十四年(1416)重刻宋淳熙刊本,名为《天台三圣诗集》,正德十一年(1516)闽建阳书坊慎独斋刻本,万历七年(1579)王宗沐刊本。清代有金陵刻本、择是居仿宋刻本、广州刻本等。其中以《择是居丛书》本为最佳。 |
韩内翰别集 | 韩偓 | 唐诗别集。韩偓撰。韩偓号玉山樵人,曾任翰林学士,故又名《玉山樵人集》。《崇文总目》载《韩偓诗》1卷,《新唐书·艺文志》亦作1卷,又载《香奁集》1卷。《郡斋读书志》作《韩偓诗》2卷,《香奁集》不载卷数。《直斋书录解题》则作《香奁集》2卷,《入内廷后诗集》1卷,《别集》3卷。各书著录均不相同。关于《香奁集》,早在宋代就有争议。沈括《梦溪笔谈》认为《香奁集》是和凝所作:“和鲁公凝有艳词一编,名《香奁集》,凝后贵,乃嫁其名为韩偓”。而葛立方《韵语阳秋》却认为《香奁集》是韩偓作品,非和凝作。叶梦得则认为《香奁集》系韩熙载作。现存韩偓诗集的版本有丁丙善本书室藏《韩翰林集》1卷,《香奁集》1卷,抄本;八千卷楼藏《韩内翰别集》1卷,抄本;钱遵王《读书敏求记》著录《韩偓诗集》1卷,《韩内翰香奁集》3卷,抄本;闽王氏麟后山房本《韩翰林集》4卷,《香奁集》3卷,附录2卷;毛晋汲古阁刻本;清人席启寓辑刻《唐诗百名家全集》本等。《四库全书》所收,与毛晋本同源,题名《韩内翰别集》1卷,前有韩偓传,后有毛晋跋,《总目》说:“今抄本即曰《别集》,又注曰《入内廷后诗》,而集中所载,又不尽在内廷所作,疑为后人裒集成书。按年编次,实非偓之全集也。”《四部丛刊》以涵芬楼藏旧抄本影印,题名《玉樵山人集》,并附《香奁集》。 |
海叟集 | 袁凯 | 四卷。《集外诗》一卷。明袁凯撰。其集旧有张祥泽刻本,乃凯所自定。岁久散佚。天顺中朱应祥、张璞所校选者名《在野集》,多以己意更窜。如“烟树微茫独倚栏”,改为“烟树微茫梦里山”。盖以诗用删山韵,而栏字在寒桓韵。不知洪武正韵已合二部为一。袁凯用官韵,非奸韵。“故国飘零事已非”,改为“老去悲秋不自知”。盖以袁凯已仕明,欲讳其前朝之感。不知据陶宗仪《辍耕录》,是诗作于至正末,乃用金陵王谢燕事,下句自明,非为元七而作。至“雨声终日过间门”,改为“雨声随处有间门”。更不知其点窜之意何居。弘治间,陆深得旧刻不全本,与何景明、李梦阳更相删定,题名《瓦缶集》行世。(《在野集》《瓦缶集》皆为《海叟集》的选辑本。隆庆四年(1570)何玄之得张祥泽旧刻,以活字校印百部传之。万历三十七年(1609),张所望复为重刻。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曹炳曾以张本为主,而参以何氏本,正其谬误,并增辑《集外诗》一卷重新刻印。袁印诗取法杜甫,气体较为清健,颇受时人推重。程嘉燧在《列朝诗集小传》中称:“海叟诗,气骨高妙,天然去雕饰,天容道貌,即之冷然。古意二十首,高古激越,雄视一代。七言古诗,笔力豪宕,斟不如意。七言律诗,自宋元来学杜,未有如海叟自然者。”评价虽然有些过誉,但仍可窥见袁凯诗在当时的影响。有副督御史黄登贤家藏本。 |
御制诗 | 乾隆 | 《初集》四十八卷。《二集》一百卷。《三集》一百十二卷。《四集》一百十二卷。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撰。弘历所著之诗甚富,号称一生写有十万余首诗。其古今体诗以编年为次。已刻者凡四集。《初编》四十四卷,目录四卷,所收自乾隆元年(1736)至乾隆十二年(1747)有诗四千余首;《二集》九十四卷、目录六卷,所收自乾隆十三年(1748)至乾隆二十四年(1759)所作之诗,共八千余首。均为大学士蒋薄所校刊。《三集》一百卷,目录十二卷,所收自乾隆二十五年(1760)至乾隆三十六年(1771)所作之诗,共万余首。为大学士于敏中所校刊。《四集》一百卷,目录十二卷,所收自乾隆三十七年 (1772) 至乾隆四十八年(1783)诗作共九千七百余首。乃协办大学士尚书梁国治、侍郎董诰所校刊。总计收诗三万余首。乾隆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又雅爱巡游,故国内各地多有其题咏、对联和手迹。然其诗多为君臣唱和与题赠大臣之作,艺术价值不高。其五言古诗与七言歌行成就较高,颇有汉魏风致。亦有一些关心民生疾苦,抒发政治感受之作,写得清近、沉婉可人。 |
二京赋 | 张衡 | 辞赋名篇。东汉张衡作。《文选》见载。二京,指汉西京长安与东京洛阳。《后汉书·张衡传》云:“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仍成。”一说:“昔班固覩世祖迁都于洛邑,惧将必逾溢制度,不能遵先圣之正法也,故假西都宾盛称长安旧制,有陋洛邑之议,而为东都主人折衷以答之。张平子薄而陋之,故更造焉”(《艺文类聚》载《西京赋·序》)。上篇《西京赋》,假借凭虚公子之口,先状西京地理形势之优越、高祖之定都,随即从各方极力铺陈西京的豪华奢靡:宫廷建筑的宏伟、城廓宅第的宽整、市场的繁荣、商贾的欺诈、游侠辩士的豪为、郊畿的殷富,及上林禁苑的游猎水嬉、百戏淫乐等。下篇《东京赋》则借安处先生之言,追溯历史,从周姬之末“政用多僻”,到西秦“思专其誃”的破灭,再历数两汉各代帝王,赞美了汉高祖、文帝、武帝、光武帝等的文治武功,又极状洛阳形胜,汉室仪轨等。《西京》意在讽谏,暴露了王室的腐败,反映了某些社会现实;《东京》旨在陈述自己的政治理想和宏伟抱负。文章描摹宏富,变化多端,辅陈夸张,跌宕有致,议论真切。晋夏侯湛《张平子碑》称其“《二京》、《南都》,所以赞美畿辇者与雅颂争流,英英乎其有味与。”刘勰《文心雕龙·诠赋》云:“张衡《二京》,迅拔以宏富。”文章旨在超出《两都》,极力追求完备,铺叙夸饰之不足,则继以风发议论,成为京都大赋长篇之极轨。既是汉代最后一篇京苑大赋,也是前人赋宫殿游猎山川京城的集大成之作。 |
茗柯词 | 张惠言 | 清词别集。张惠言撰。1卷。收词46阕。张惠言反对当时统治词坛的浙江词派末流那种无病呻吟和单纯咏物之作,提出填词应该效法“诗之比兴”之义、“意内而言外”和“缘情造端”(《词选序》)的主张,强调词要有一定的社会内容,抒发真实感情。《茗柯词》多抒写江南乡思、别绪、恋情和咏吟景色,反映的生活面并不广,有的流于晦涩,这与他的词论并不相符。但善于选择适当的形式表现内容,创作态度严肃,格调高雅,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如〔水调歌头〕5首,开倚声家未有之境,沉郁疏快,全自风、骚变出。〔木兰花慢〕《杨花》借杨花寓作者怀才不遇、飘零沦落的感叹。“梅花雪,梨花月,总相思。自是春来不觉去偏知”(〔相见欢〕),信手拈来,却能寄意于其中。他的词语言清丽,韵律和谐,委婉而含蓄,形成一种沉郁凄怆,深美闳约的艺术风格,为一代所宗。词集版本甚多,通行的有《四部备要》本,《清名家词》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出版的《茗柯文编》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