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简斋诗集 | 陈与义 | 诗集,陈与义撰,三十卷。《外集》一卷。有《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本;《武英殿聚珍板丛书》本。 |
笺注评点李长吉歌诗 | 吴正子 | 四卷。《外集》一卷。旧本题西泉吴正子笺注。须溪 (今江西吉安)刘辰翁评点。吴正子不知何人。考此本以刘辰翁之评列于其后。吴氏当为南宋人。李贺诗注本甚多,明代以来有徐渭、董懋策、曾益、余光、姚佺五家本。又有邱象升、邱象随、陈愫、陈开先、杨研、吴甫六家之辨注。孙枝蔚、张恂、蒋文运、胡廷佐、张星、谢启秀、朱潮运七家之评。王琦又采诸家之说,作为汇解。而要以吴正子笺注为最早。吴氏之笺注,只略疏典故所出,而不一一穿凿附会其说,不像诸家评注那样混乱。是书有乾隆二十五年 (1760)王琦《汇解》本、汲古阁本、晴川八识本、《四库全书》本、《畿辅丛书》本、《四部丛刊》本等。 |
阳春集 | 冯延巳 | 一卷。冯延巳撰。马令《南唐书·冯延巳传》谓延巳“著乐章百馀阕”。宋嘉祐三年(1058)陈世修编为《阳春集》,其《阳春集序》称冯延巳为其“外舍祖”,“公薨之后,吴王(李煜)纳土,旧帙散失,十无一二。今采获所存,勒为一帙,藏之于家。”案张侃《拙轩集》卷五《侃词》:“《香奁集》,唐韩偓用此名所编诗。南唐冯延巳亦用此名所制词,又名《阳春》。”似《阳春集》乃冯延巳自定集名。尤袤《遂初堂书目·乐曲类》载有“冯延巳《阳春集》”。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则称为《阳春录》,注引崔公度跋,称其家所藏最详确,并谓崔跋本无《谒金门》(风乍起)词,异于长沙《百家词》本。盖冯延巳词在宋时至少已有二本,一为崔跋本,一为长沙本。今传抄本,有明正统间吴讷《唐宋名贤百家词》本,清康熙间萧江声抄本(出自明嘉靖间钱榖悬磬室抄本)及赵辑宁星凤阁抄本。刻本有:康熙二十八年(1689)侯文灿《十名家词集》本,出于顾贞观所藏;光绪十五年(1889)王鹏运《四印斋所刻词》本,从彭元瑞传抄汲古阁未刻词录出。前有陈世修序,凡词一百二十首。王鹏运跋因其中有《谒金门》(风乍起)词,谓“殆即长沙本也”。王本夹行有况周仪校记,并有王鹏运所辑补遗七首附后。今人校笺本,有陈秋帆《阳春集笺》(1933),孙人和《阳春集校证》(藏湖北省图书馆),曾昭岷《温韦冯词新校·阳春集》(1988)。曾本并附录考定伪词十八首。 |
金陵百咏 | 曾极 | 宋诗别集。1卷。曾极著。皆七言绝句。咏建康(江苏南京)古迹,“词旨悲壮,有磊落不羁之气”(《四库全书总目》)。名为百咏,只有91首诗,恐为传抄者遗漏所致。《乐官山》诗:“城破辕门宴赏频,伶伦执乐泪横巾。骈头就戮缘家国,愧死南归结绶人”。题有注:“南唐初下时,诸将置酒,乐人大恸,杀之聚瘗此山,故名。”《古龙屏风》诗:“乘云游雾过江东,绘事当年笑叶公。可恨横空千丈势,翦裁今入小屏风。”《豫章人物志》载作者游金陵,题《行宫龙屏》,触犯时相史弥远,因此受到谴责,诗句与此相同。读此书,不但知道金陵故事,而且亦可知道作者孤怀独抱,明心见志。他是临川平民,字景建,晚年以《江湖集》事得罪,流放道州而卒。其它著作如《舂陵小雅》均佚,仅存此书,更为可贵。有《四库全书》、《观古堂所刊书》、《观古堂汇刻书》(第二集)、《郋园先生全书》等版本。 |
嘉禾百咏 | 张尧同 | 宋诗别集。1卷。张尧同著。共100首五言绝句。或咏史,或写景,随遇而发,不拘一格。凡城壕、台观、楼阁、庵祠、庙塔、桥墩、山河、井堰等处,兴之所至,涉笔成趣,可与曾极《金陵百咏》比美。每首之后,皆有附考,不知何人所作。如《胥山》诗:“马革浮尸去,君王太忍人。此山空庙貌,何以劝忠臣。”附考:“《水经注》云:子胥死,浮尸至此,居民怜之,立祠其上,俗名伍王庙。”自吴越以来有关嘉兴的古迹典故,大多摄入诗篇。对地方志考据工作,有一定帮助。传世有《四库全书》、《学海类编》、《两宋名贤小集》、《观古堂所刊书》、《观古堂汇刻书》、《宋人集》(甲编)、《园先生丛书》、《丛书集成初编》等版本。 |
雪压轩词 | 贺双卿 | 词集。清贺双卿撰。一卷。双卿字秋碧,丹阳(今属江苏)人。女词人。适金沙周氏。生活于雍正间。偶作词,无笔砚,以粉书花叶上,后人辑成。此集,收词十六首。即事、即景、咏物、抒怀均有。抒发情怀极有功力。中、长调亦章法清晰。构思新颖,寄托良深,语言工稳。贺氏词作不多,而质量档次较高。有《小檀栾室汇刻闺秀词》本,又排印本,有张寿林序,何子荆跋。 |
香销酒醒词 | 赵庆熺 | 一卷。《曲》 一卷。清赵庆熹(1792——1847)撰。赵庆熹,字秋舲,浙江仁和 (今浙江杭州市)人,道光进士,二十年后,始选授县令,因病未赴任,改调婺州教授,晚年礼佛。《香销酒醒词》乃赵庆熹之少时作品,取佛门繁华落尽,大梦初觉,弃红尘而悟大道之意。今读其词,知其非虚语。赵庆熹词格律森严,宫商谐调,深得南宋名家姜夔、张炎心法,词风则有贺铸精神。如“门外雷声车似水,多少公卿拍手,中有个书生两袖。君击筑,我敲缶。”“豪气全消还跌宕,便淮阴也待钻人胯,声咄咄,向空写。”其语虽豪而其情可哀。《香销酒醒词曲》 今存同治七年(1868) 西泠王氏精刻本。 |
唐音癸签 | 胡震亨 | 明胡震亨著。为其所编《唐音统签》中一集。全书十集,以十干为纪,共一○二七卷,此为第十集,故称癸。前九集皆录唐诗,为《全唐诗》主要依据;此集共三十三卷,专收论唐诗、唐乐。为作者研究唐诗心得的结晶。凡唐诗、唐乐的源委和变革,体制的形成,风格的高下,诗人音乐家的的短长,术语的考释,等等,大略具备。其论诗之要旨在于“诗发乎情,止乎礼义”的儒家传统的诗教之美学观点。坚持“声音之道与政通”的主张,认为诗歌与社会政治、习俗、士风有密切关系。辄借古讽今,抨击世风陋习,指出“晚唐人集,……名场中钻营恶态,忮懻俗,一一无不写尽”。评论诗作,首先注重人品,对于交结重臣的诗僧评道:“品格斯非,诗教何取?”而对唐代忠义之士则说:“此等吟人,未论工拙,要为无负昭陵。”对于王世贞《艺苑卮言》和胡应麟《诗薮》的诗歌主张,颇为敬佩,但不盲从,自出己见。认为“凡诗,一人有一人本色”,应加区别,“读白诗,与读杜诗,自各一法,”还强调作诗要根据实际生活,提出反问:“人足迹不出门,能悉门外许许,尽拈为锦囊用乎?”反映其尊从孟子的“知人论世”的美学观。其论乐,强调雅乐,认为自南北朝以后,“雅俗不分”,唐开元以后,“昧禁之音,益流传乐府,浸渍人心,不可复浣涤矣。”反映其坚持传统儒家音乐美学观。 |
惜香乐府 | 赵长卿 | 十卷。宋赵长卿 (约1224前后在世)撰。赵长卿自号仙源居士,南丰(今江西东部)人,宗室子。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词集共十卷,分类编次。其中 《春景》三卷,《夏景》一卷,《冬景》一卷,《总词》三卷,《拾遗》一卷。据毛晋跋语,乃当时乡贡进士刘泽所定,其体例殊属无谓。且《夏景》中如 “减字木兰花咏柳”一阕,“画堂春辇下游西湖”一阕,皆属之春。《冬景》中 “永遇乐”一阕,皆属之秋。是分隶亦未尽惬。其词往往瑕瑜互见。如卷二中《水龙吟》第四阕,以了、少、峭叶昼、秀,纯用江右乡音,终非正律。卷五中 《一剪梅》尾句,“才下眉头,恰上心头”,抄袭李清照此调原句,窜易二字,无异于点金成铁。卷五中 “叨叨令”一阕,纯作俳体,已成北曲。至卷七中“一丛花”一阕,本追和张先作,前半第四句,张词三字一句,四字一句,此乃作七字一句,后半末三句,张词四字二句,五字一句,此乃作三字一句,五字二句。可见音律亦多不协。但长卿恬于仕进,觞咏自娱,随意成吟,多得淡远萧疏之致,固不以一罪而尽废其文。他如《小重山》前阕结句,用疏雨韵入芭蕉六字,亦不合谱,大概是毛晋刊本误增雨字。又卷六中《梅词》一首,题曰 《一剪梅》,而注曰或刻摊破丑奴儿。知此调非《一剪梅》,当以别本为是。卷五之《似娘儿》即卷八之《青杏儿》,亦即名 《丑奴儿》。晋于《似娘儿》下注云,或作 《青杏儿》。于 《青杏儿》下注云,旧刊 《摊破丑奴儿》,非。不知误在 “摊破”二字,《丑奴儿》实非误刻。是又明人校雠之失,其过当不在长卿。有《四库全书》本。 |
西樵语业 | 杨炎正 | 词别集。南宋杨炎正(1145—?)撰。一卷。炎正字济翁(马端临《文献通考》误以“正”为“止”,故毛晋误作“杨炎,字止济翁”,朱彝尊《词综》因袭此误),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宁宗庆元进士。曾任大理司直,知藤州、琼州。此集收词三十七首。“西樵”系山名,词人曾居于斯,因以名集。杨氏与南宋名家辛弃疾生当同时,曾相唱和,词风明显受辛词影响。其词多具有时代气息,寄心故国,感情深沉,其悲壮苍凉情调,有动人力量。《水调歌头》词云:“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去作钓鱼翁。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虽愁闷满胸,而一刻不忘怀故国。 毛晋评其词曰“俊逸可喜”,“不做妖艳情态”,深中肯棨。 有明钞本,吴讷《百家词》本,毛晋《宋六十名家词》本(初刻误题“杨炎,别号止济翁”,后印本已改),以《四部备要》本通行。 |
几社壬申合稿 | 佚名 | 明徐凤彩等选。徐凤彩生卒年及事迹未详。本书前有杨肃序、徐凤彩序、陈子龙《几社壬申合稿凡例》。崇祯三年(1630)以后,杨廷枢中解元,张溥、吴伟业并经魁,所获售者,无不为社局之人。其后温体仁乃改为保举。而保举所获,亦均社中人。当时所选张溥之《国表小品》,李舒章之《几社会义集》等不下数十种。此为几社壬申(1632)所选之文。凡例略云:辛未(1631)之春,余与彝仲让、木燕又俱游长安,日与江右杨伯祥、彭城万年少、吴中杨维中、徐九一、娄中张天如、吴骏公同郡杜仁趾拟立燕台之社,以继七子之迹。后以升落零散,倡和乡里,不及远方。有明崇祯间刻本。 |
蜕岩词 | 张翥 | 二卷。元张翥 (1287—1368)撰。张翥字仲举,号蜕庵,晋宁 (今属山西临汾) 人。著有《蜕庵集》,本编附载诗集之后而自为卷帙。《宋史》张翥本传称,张翥长于诗,其近体长短句尤工。殁后无子,其遗稿不传。传者有乐府律诗仅三卷,可知当时即与诗合为一编。但所说三卷,与所见本不合。诗集前有僧来复序,称:至正二十六年 (1366),僧大杼选刻其遗稿。又有僧宗泐跋,作于明洪武十年 (1377),仍称将刊版以行世。是大杼之编次在至正二十六年 (1366),其刊版则在洪武六年 (1373);而宋濂等修 《元史》则在洪武二年 (1369),未及见此足本。所以,据其别传之本,与诗共称三卷。来复序题《蜕庵诗集》、宗泐跋亦称右潞国张公诗集若干卷,均无一字说及词。然宗泐称大杼取其遗稿归江南,选得九百首; 诗集实收七百六十七首,合以词一百三十三首,乃足九百之数,则其词亦大杼之所编,特传写者或附诗集,或析出别行而已。张翥以一身历元之盛衰,故其诗多忧时伤乱之作,其词乃婉丽风流,有南宋旧格,而其于词学亦几近深境。有《四库全书》本。 |
集千家注杜工部诗集 | 佚名 | 二十卷。作者不详。是书卷首载王洙、王安石、胡宗愈、蔡梦弼等四家序言。书中所采之注不过百家,但为了夸耀繁富,故虚称千家,与事实大不相符。其诗句、篇后之评论,皆为刘辰翁之语。《四库全书》编辑者怀疑此书为高楚芳所编。书中注评真伪错杂,后人多有评论。但有宋以来,以杜诗注释之书很少有专本流传于世,唯此书保存了不少珍贵资料,功不可没,不可废而不传。有嘉靖丙申明易山人校刊本、明靖江王刊本、阳湖孙氏刊本、宋建阳刊小字刘辰翁批点本、涵芬楼藏宋麻沙本、雪根书屋刊本、元麻沙本、明万历中许氏刊本、汲古阁刊本、《四库全书》本等。 |
极玄集 | 姚合 | 诗总集。唐姚合编。原编一卷,南宋后析作二卷。录唐王维、祖咏及大历以下共二十一家诗一百首(今本实为九十九首),序称“此皆诗家射雕手也,合于众集中更选其极玄者”。所选多五律,尤以钱起、郎士元、耿湋、司空曙、皇甫冉数家居数量之首,显然偏于大历才子清隽一路诗风,故明胡震亨谓其“颇与高(仲武)合,大指并较殷(璠)殊”(《唐音癸签》)。但所录作品皆精当,唐韦庄称其“已尽精微”(《又玄集序》),《四库全书总目》亦言其“特有鉴裁”。二卷本诗人名下附小传,南宋以后人所加,各各标明其字、里贯、登科年及简要仕历,有为他书失载及互异者,所谓“总集之兼具小传,实自此始,亦足以资考证也”(《四库全书总目》)。今传一卷本,有明毛氏汲古阁影宋抄本,较接近原貌。汲古阁刻本及嘉靖、万历间多种明刻本皆作二卷,1958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唐人选唐诗十种》据汲古阁刻本印行。另明邵重生有《极玄集参》二卷,万历刻本;清康熙间王士禛有《极玄集选》一卷,辑入其所编《十种唐诗选》。 |
二皇甫集 | 皇甫冉 | 七卷。唐皇甫冉、皇甫曾兄弟合集。皇甫冉(714—767)字茂政,江苏丹阳人。天宝十五年(756)进士。大历中官至左补阙。皇甫曾(约756年前后在世,生卒不详)字孝常。天宝十二年(753)进士。官至监察御史,谪阳翟(今河南禹县)令以终。皇甫曾集一卷,与书录解题合。皇甫冉集六卷,校书录解题多五卷。但皇甫曾集前有大历十年(775)独孤及序,称三百有五十篇,而此本仅一百三十四篇,则已佚其一百一十六篇。又酬杨侍御寺中见招、送薛判官之越送魏中丞还河北、赋得越山,皆三韵律诗,而编五言古诗中。奉寄皇甫补阙六言六首,乃张继诗,皇甫冉有答诗并序可证,也编为皇甫冉诗。知旧本附答诗后,重刊者分体编次,乃杂入六言诗中,于是误为皇甫冉诗。则并次第亦非其旧。观其与皇甫曾集皆以五言排律别立一体,非惟唐无此名,即宋、元亦无此名。其为高棅以后不学者所窜乱。前有王廷相序,后有杨慎跋,并称河中刘润之辑二皇甫集。然则此集即刘润之所编。有江苏蒋曾莹家藏本。 |
天倪阁词 | 胡薇元 | 同治辛未迄光绪庚辰,十年中京师诸老辈提倡风雅,□(左石右求)□(左石,右为犯的右半部)老人吴县殷少宗伯尤一时宗匠,其时以词称者,冯梦华、熊鞠孙、江韵涛、姚贻孙、何诗孙,而玉津居士以深斛律吕,为公所激赏,故居士所为词大都经□(左石右求)□(左石,右为犯的右半部)山房点定,与熊江两太史酬对为多。一日,公问白石道人歌曲旁行,自记音节,有能识之者乎。诸君默然,居士起对,以为曲工尺如厶之为合,黄钟也。マ之为四,大吕也。フ之为工,夷则也。□(左丿右丨)之为凡,应钟也。 |
天籁集 | 白朴 | 二卷。白朴撰。前有至元十二年(1275)西溪老人王博文子勉序,谓与白朴有三十年之旧,时会于江东。白朴言“作诗不及唐人,未可轻言诗。平生留意长短句,散失之馀,仅二百篇。愿吾子序之”。后经兵燹散失。洪武七年(1374),白朴孙白溟得之姑孰士大夫家,传写失真,字多谬误。经江阴孙大雅考订,序而归之,见洪武九年孙大雅序。清初朱彝尊编《词综》,憾未得白朴只字。康熙三十九年(1700),六安杨希洛从白朴裔孙白驹处得《天籁集》,由朱彝尊析为二卷,遂付刊行世。末附《摭遗》一卷,皆掇拾他书所载套数小令。朱彝尊跋云:“兰谷词源出苏辛,而绝无叫嚣之气,自是名家。元人擅此者少,当与张蜕庵称双美,可与知音道也。”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卷一九云:“是书环溪王皜手书上版,书法秀美,如铁画银钩,雕镌亦精,堪与林鹿原手书《渔洋精华录》相伯仲。其朱竹垞序、像赞及诸跋,以行书隶书上版,印记套朱,实清初精刻本中之至精者。”光绪十八年(1892),王鹏运借皕宋楼所藏杨希洛刻本,刊于《四印斋所刻词》。王鹏运跋云:“此本从皕宋楼藏书移钞,即杨刻也。仁甫词洵如《提要》所云,清隽婉逸,调适韵谐,足与张玉田相匹。乃沈晦越数百年,始得竹垞、希洛为之表襮,而别集孤行,流传极鲜。其由显而晦,又将二百年矣。杨刻卷首有仁甫小像,末附摭遗,为所制曲,兹刻皆未之及。卷中讹阙,以无可校正,悉仍其旧云。”《全金元词》据四印斋本入录,上卷四十八首,下卷五十六首,共一百四首。间以丁氏善本书室藏钞本《天籁集》校正。 |
尊前集 | 佚名 | 词总集。编者不详。宋王灼《碧鸡漫志》卷五、张炎《词源·原序》均称“唐人《尊前集》”。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引《古今词话》称“吕鹏《尊前集》”,吕鹏为唐人,则此集当为唐末五代人编。然书中李煜称李王,考李煜卒于宋太平兴国三年(978),追封吴王,则编者当为宋初人。原书一卷,明顾梧芳重刻时分为二卷。收录唐明皇、李白等三十六人词二百八十九首。因供宴席歌唱,故以“尊前”名集。它保存了温庭筠以前的唐人词和西蜀以外的五代词,其中尤以南唐李煜、冯延巳词居多,与《花间集》互为补充,为现存最早的两部文人词总集。词集编次,李珣以前先君后臣,共二十九家二百六十三首。李珣以后有李煜词八首,其下重出冯延巳词七首,下又有李煜词一首,疑系后人增入。而欧阳修《近体乐府》罗泌校语谓《尊前集》中有无名氏《长相思》三首,查今本无。今传本最早为明吴讷《唐宋名贤百家词》本,一卷,有商务印书馆1939年排印本。次为顾梧芳万历十年(1582)刻本,二卷,有汲古阁刻《词苑英华》本。又,丁丙善本书室藏明梅禹金抄本,一卷,有今人朱祖谋校《彊村丛书》本以及蒋哲伦据以增校1984年江西人民出版社排印本。 |
黄庭坚诗全集 | 黄庭坚 | 黄庭坚字鲁直,江西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是和苏轼齐名的著名诗人,诗风奇特。黄庭坚最推崇杜甫,但不是学其现实主义精神,而是学其以学问为诗,学其律诗的奇拗。他说:“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答洪驹父书》)诗歌到了宋代,已很难创新,黄庭坚又缺乏生活基础,故在语言上求新,他称之为“以俗为雅,以故为新”,是“脱胎换骨”,“以腐朽为神奇”。如李延年《佳人歌》用“倾城”、“倾国”形容美色,后人用得已滥俗,他就变个花样,说“公诗如美色,未嫁已倾城”(《次韵刘景文登邺王台见思》),较有雅趣。他还学杜甫的“书到瘦硬方通神”,和一些拗体诗的作法,有意奇崛,造拗句,押险韵,作硬语,“取过火一路,妙能出之以深隽,所以露中有含,透中有皱,令人一见可喜,久读愈有致”(刘熙载《艺概·诗概》)。故其诗如危峰千尺,枯松倒挂,傲兀不凡,刻意出奇。如《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入瞿塘滟滪关。”本写险恶,结尾却说:“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以“笑”作结,出人意外,故突兀奇绝。又如《过方城寻七叔祖旧题》:“壮气南山若可排,今为野马与尘埃。清谈落笔一万字,白眼举觞三百杯。”文思奇,造句奇,笔势雄健,真有排山之势。杜甫《缚鸡行》末尾宕开:“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遂成警句。黄庭坚《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欣然会心为之作咏》,结尾也说:“坐对真成被花恼,出门一笑大江横。”这是他学杜成功之处,和杜诗一样,出人意外,也很警策,因成名句。黄庭坚诗和苏轼诗齐名,时称“苏黄”。黄诗总的艺术成就虽不如苏诗,但诗风奇特,别具特色,在宋代影响很大,开创了一个江西诗派,从北宋一直延续到南宋。能开一个诗歌宗派,又延续这么长的时间,在诗歌史上也是少见的,这足见黄诗特点突出,影响之大。 |
浣花集 | 韦庄 | 诗别集。十卷。《补遗》一卷。唐韦庄(836—910)撰。韦庄,字端己,杜陵(今属陕西)人。少孤,家贫力学,工诗,尤善长短句。乾宁元年(894)进士第,授校书郎。转补阙。后仕蜀王建,至吏部侍郎同平章事。《文献通考》载《庄集》五卷。此本十卷,乃毛晋汲古阁所刻。为韦庄弟韦蔼所编,前有韦蔼序。疑后人析五为十,因而第十卷仅诗六首。末为《补遗》一卷,则是毛晋所增。但《癸丑年下第献新先辈》一首,即见于卷八,入《补遗》实为失检。《全唐诗》所录较此本多《勉儿子即事》等篇共三十余首。盖韦蔼序作于癸亥年六月,为唐昭宗之天复三年(903)。韦庄方得杜甫草堂,故以名集。自此以后,篇什皆未载。故往往散见于诸书,后人递有增入。其原序题,集中所载为韦庄近体诗,其内容如《序》所云:“流离溧沧,寓目缘情,子期怀旧之辞,王粲伤时之制;或离群轸念,或反袂兴悲;四愁九愁之文,一咏一觞之作”。原序称广明元年(880)至天复三年(903)有诗千首。今所存诗为二百四十六首,集外补遗为二十首,断句三则,共不足四百首。由此可知韦庄诗散佚已多。本书有《四库全书》本。 |
淮阳集 | 张弘范 | 元诗别集。1卷;附《淮阳诗余》1卷。张弘范撰。《四库全书》曾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编入别集类。卷首有两序:至正十年(1350)许从宣序,庐陵邓光荐序。据许从宣序,张弘范曾孙、江南御史台监察御史张旭“访求先世遗文,得敬义堂所刻”,据之重刊。敬义堂本今不存,仅知其尚称旧谥“武烈”,当刊于至大四年(1311)之前。庐陵邓光荐是原南宋礼部侍郎,张弘范南征时被俘不降,因命其子张珪拜其为师。邓光荐序应是敬义堂原刊本旧序。今本《淮阳集》存诗120首,都是五、七言近体,《四库全书总目》评其诗“颇沿南宋末派,大抵爽朗可诵”,并指出其中某些诗“置之江湖集中不辨也”。《淮阳乐府》存词27阕,散曲4首(都是小令)。全书卷末,有明正德六年(1511)周钺所撰《淮阳集后序》。其词曲中既有[鹧鸪天]《围襄阳》那样剑拔弩张之作,又有[天净沙]《梅梢月》这种愁肠百结的低吟:“黄昏低映梅枝,照人两处相思。那的是愁肠断时。弯弯何似,浑如宫样眉儿。”总之,无论诗还是词,张弘范显然都受到南宋文坛的影响。本集主要以抄本流传,至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鹿传霖曾刊刻行于世,名为《张淮阳集》2卷。 |
怀清堂集 | 汤右曾 | 二十卷。清汤右曾(1656—1722)撰。汤右曾,字西崖。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清诗人、书画家。康熙二十七年 (1688年)进士。官至吏部右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学士。汤右曾诗才出众,与朱彝尊并为浙派首领。工画,长于山水,高超洒落。书法工行楷。康熙五十二年 (1713年)玄烨闻汤右曾工诗,令以其集进呈。遂以右曾所作《文光果》诗上达,蒙御制赐和。今刻冠斯集之首,以显其得皇帝恩崇之至。汤右曾著有《使黔集》、《怀清堂诗稿》、《怀清堂集》。该 《怀清堂集》全书二十卷,均为古今体诗,每卷五十至一百余首不等,编年排次。书前有纳兰常安、黄叔林、潘思榘序,书后有吴超缪、陈履中跋。吴跋称其诗“笔健而思沉,材富而律细,上已入少陵之室,下可夺眉山之席。”是集有乾隆七年(1742)黄钟刻本,乾隆十一年汤学基刻本,《四库全书》 等本。 |
华影吹笙阁遗稿 | 戴小琼 | 一卷。清戴小琼撰。戴小琼,清代诗人。此书有道光二十五年(1845)刊本,与沈珏女史《画理斋诗稿》合刻。书前有潘曾莹所作序言,共收二十二首诗。 |
花王阁剩稿 | 纪坤 | 《花王阁剩稿》是纪昀高祖纪坤所著诗集的残卷。乾隆在三十九年(1774)下诏征天下之书时,纪昀将此书作为家藏秘本呈献,此书收入《四库全书总目》集部180卷,别集类存目7。 |
水云集 | 汪元量 | 诗别集。南宋汪元量撰。一卷。元量有《湖山类稿》已著录。此集收诗凡二百三十七首。附录二卷,录诸家酬赠、诗话、作者生平事迹资料等。诗多记国亡北徙事及与文天祥狱中唱和之作。如《湖州歌》九十八首,写被俘后去北方见闻与感受,周详恻怆,人谓之诗史。有《四库全书》本,《武林往哲遗著》本,增附录三卷。另有今人王献唐《双行精舍校汪水云集》,版本校勘颇为精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