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敬业堂诗集 | 查慎行 | 诗集。 清查慎行(1651—1728)撰。五十卷。慎行原名嗣琏,字夏重,后更现名,字悔余,号初白,又号查田,浙江海宁人。康熙时赐进士出身,官翰林院编修,曾从黄宗羲、钱澄之学。著有《人海记》、《周易玩辞集解》、《黔中风土记》等。此集成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约四十万字。裒其生平之诗,随所游历,各为一卷,凡四十八卷,又词二卷,并喜立集名, 有《慎旃集》、《西江集》、《遄归集》、《踰淮集》等五十个集名,收诗凡四千余首,词百余首。其诗多登山临水感时咏物之作,宗法宋人,近体源出于陆游,古体源出于苏轼;间有反映民生疾苦之作,如《麻阳运船行》诸篇;功力纯熟,善用白描手法,如《中秋夜洞庭湖对月歌》、《五老峰观海棉歌》诸篇。王士祯称其“奇创之材”,王维屏说:初白先生诗清真、隽永、典切、空灵,如明镜之肖形,如化工之赋形,其妙只是能达。有康熙五十八年刻本,乾隆年精刻本,《四部备要》铅印本等。 |
鲸背吟集 | 宋无 | 诗别集。元宋无著。一卷。卷首有作者至元二十八年(1291)自序。所收三十三首七言绝句,皆至元二十八年从事征东幕府浮于海上所作,其末章云:“早知鲸背推敲险,悔不来时只跨牛。”因名《鲸背吟》。卷末有自跋云:“子弟录于海中诗成此帙……姑记一时风波之兴。”有商务印书馆《说郛》本、《四库全书》所收编修汪如藻家藏本。《四库全书》本署题元朱晞颜撰,序末署其字曰名世。按元赵孟頫为宋无所作《翠寒集序》,谓宋无旧字晞颜,先世自晋陵迁吴,冒朱姓。至元中,其父国珍领征东万户案牍,当行时病痿,宋无代父入海抵竹岛,经高丽诸山,未尝废吟咏。《元诗选》录《鲸背吟》二十二首,于其序末注引赵孟頫序,认为“则知晞颜即子虚(宋无字)无疑也”。但《四库全书》认为《鲸背吟序》“与代父入征东幕府情事渺不相涉;与赵孟頫序所称,西溪王公以茂才举之,辞不就者亦不合”,故仍署朱晞颜而不归宋无。 |
渔洋山人精华录 | 王士祯 | 诗别集。十卷。清王士禛撰。此集是士禛诗作的自选本,托名其门人盛符升、曹禾。士禛生前享大名,主持诗坛应酬繁剧,作品亦多,刻集不少,而平庸之作的广泛传播,必然给读者以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之感。士禛曾引东坡赞美晋人刘伶之诗云“诗文岂在多,一颂了伯伦”;又言黄庭坚、徐祯卿晚年自定其集,删其诗,所存之诗皆不多。因此,士禛也从已刊诗集——《渔洋山人诗集》、《续集》、《蚕尾集》、《南海集》、《雍益集》中选各体诗篇一千馀首,厘为十卷,其中古体诗四卷、近体诗六卷,托门人林估写刻,于清圣祖康熙三十九年(1770)问世。其佳作名篇,大多收入此编之中,故其流传极广,远过于《带经堂集》,后世读士禛诗者亦多读此集。《四库全书》即收此编,其他各集皆列入“存目”。后世注士禛诗者亦注此书,最早注本有清世宗雍正(1723—1735)间金荣《渔洋山人精华录笺注》,金氏始撰于康熙四十九年,成书于雍正十二年,前后历时二十五年。此书以笺注典事为主,较疏略,多错谬,但编年较准确,多引王氏自己文章、笔记以证其诗。高宗乾隆(1736—1795)间,著名学者惠栋撰《渔洋山人精华录训纂》,附《年谱》二卷及《金氏<精华录笺注>辩讹》一卷,指出金注本引书、地理、人物之错谬九十馀条。此书有乾隆二十二年丁丑(1757)精刊本。另有《渔洋山人精华录会心偶笔》六卷,乃伊应鼎选编并评注。此书以评论分析为主。刊于乾隆二十四年。 |
古今诗删 | 李攀龙 | 古至明诗的流派选本。亦名《诗删》。三十四卷。明李攀龙编选。此书一至九卷为古诗,十至二十二卷为唐诗,二十三卷至三十四卷为明诗,中间不选宋元诗。每代各自分体编排。这是一个去取很严的选本。王世贞说:“今于鳞以意轻退古之作者间有之;于鳞舍格而轻进古之作者则无是也。”(见王《序》)因为遴选严格,所以此书“得存而成一家言”,体现了李氏论诗观点。如其论五古则推重汉魏,竟说“唐无五言古诗”,即没有李氏所肯定的那种五古,所以他说:“陈子昂以其古诗为古诗,弗取也。”(皆见李《序》)像杜甫“三吏”、“三别”、《北征》、《咏怀》等震撼千古的名篇都未入选。其论七古则赞美“初唐气格”,因而批评李白之七古,“往往强弩之末,间杂长语,英雄欺人耳”。因此李白的名篇如《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都被删去。论七律则认为王维、李颀“颇臻其妙”。对于杜甫却说“篇什虽众,愦焉自放”,使人难以理解。李氏复古思想严重,论及某种诗体往往以此体最初的名篇为体式风格的标准,不合于此者,便予以否定,这实际上是否认了文学体式的发展。书中以唐诗与明诗衔接,中间跳过了三四百年,认为宋元无诗,这种作法为后世读者所不满。如四库馆臣所言:“且以此选所录而论,唐末韦庄、李建勋距宋初阅岁无多;明初之刘基、梁寅在元末吟篇不少,何以数年之内,今古顿殊;一人之身,薰莸互异? 此真门户之见,入主出奴,不缘真有限断。”(《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李攀龙却很自信地说:“后之君子本兹集以尽唐诗,而唐诗亦尽于此。”后来坊间割此选唐诗部分,加以笺注、评论名为《唐诗选》,李氏未著是书。《古今诗删》有明嘉靖中刻本。 |
古今禅藻集 | 佚名 | 二十八卷。明释正勉、性通同编。其收集编辑则是释普文。普文,字理庵,正勉,字道可,均嘉兴(今属浙江嘉兴市)人,生卒年均不详。性通,字蕴辉,应天(今属河南)人。生卒年不详。是集凡二十八卷,所收录都是释家子弟之作,而不完全有关于佛理,所谓“禅藻”即是僧诗。集中所载上起晋友遁,下至性通所自作。以朝代编次,每代之中又自分诸体。中间如宋之惠休,唐之无本,后来都入了仕途,与宋之道潜,老而遭祸,官勤归俗者不同。该书将这些人所作一概收之,未免泛滥。又宋倚松老人饶节,后为僧,名如璧,陆游《老学庵笔记》称为南渡诗僧之冠,该书对其诗却漏而未载。至宝月 《行路难》,钟嵘《诗品》明言非其所作,而该书仍收录。总之,该书对许多收录诗,都未免疏于考订。其他如卷一之末,独附赞铭诔赋。盖以六朝篇幅无多,借以充数成卷而已。是集收取过繁,且疏于考订,致使集中良芜杂陈。不过它收诗范围跨上下千年,网罗颇富,较之唐僧《宏秀集》惟取一朝,宋《九僧诗》但备数家者,则较为完备。为研究历代佛家子弟之诗作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是集有《四库全书》本。 |
古赋辨体 | 祝尧 | 总集名。元代祝尧编撰。祝尧曾表明,他编此书,“其意实欲因时代之高下而论其述作之不同,因体制之沿革而要其指归之当一,庶几可以由今之体以复古之体云。”可见他是本着“由今之体以复古之体”的主张,从赋体源流着眼来选编此书的。全书10卷,编为正集和外录两个部分。《正集》八卷,自楚辞以下至唐宋赋,每朝录取十数篇以辨其体制。凡分五体:“楚辞体”,录屈、宋、荀赋28篇;“两汉体”,录司马相如、扬雄赋等14篇;“三国六朝体”,录赋15篇;“唐体”,录赋13篇;“宋体”,录赋14篇。《外录》2卷,分“后骚”、“辞”、“文”、“操”、“歌”5类,为赋家流别。编排方式以体类为纲,各体之内先列一篇文字论述此类赋体的源流与特点,然后再录若干篇赋以明其义,对所录各赋及其作者又分别略加说明与评述。此书作为以辨析赋体为宗旨的总集,兼具资料与文体论两者之长,颇为后人所重。明吴讷《文章辨体》论“古赋”体,几乎全采其说。《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此书“采摭颇为完备”,“于正变源流亦言之最确”。明、清以来多有刻本,《四库全书》所收明嘉靖间补正本较善。 |
高氏三宴诗集 | 高正臣 | 三卷。唐高正臣编。正臣字号、籍里与生卒年均不详。曾官襄州刺史。此集所载皆同人会宴之诗,以 一会为 一卷,各冠以序。一为陈子昂,一为周彦晖,一为长孙正隐。三会正臣皆预,故汇而编之。与宴者共二十 一人。考之《新唐书》,有传者三人,则为陈子昂、郎余令、解琬。附见他传者一人,则为周思钧。见于本纪及世系表者一人,则为张锡。仅见于世系表者五人,则为正臣及高瑾、王茂时、高绍、高峤。余皆不详始末。案世系表,正臣为襄州(今湖北襄阳等地)刺史,不云卫尉卿。今诗后叙正臣及周思钧事独详。所云连姻帝室,寓居洛阳,皆与诸序语合,似非无据。末又附《香山九老会诗》 一卷,卷尾有夷白堂重雕字。考宋鲍慎由字钦止,括苍(今浙江丽水)人。元祐六年(1091)进士。著有《夷白堂集》。此或鲍慎由所刊。九老会诗已附见《白香山诗集》,而《三宴诗》之名,新旧唐书志皆不载。盖当时编次诗歌,装褫卷轴,如《兰亭诗》之墨迹流传,但归赏鉴之家,故不著藏书之录。后好事者传钞成帙,乃列诸典籍之中。惟辗转缮录,不免多讹。如以高峤为司府郎中,唐百官志无此官,应从《世系表》 改为司门郎中。又张锡于武后久视元年(700)拜同平章事,本山东兖州东武城人,诗中误以锡东为名。又弓嗣初,高瑾、周彦晖并日咸宁进士。唐无咸宁年号。惟高宗曾改元咸亨,宁字恐为亨字之误。兹并为改正。有 《四库全书》 本。 |
近光集 | 周伯琦 | 元诗别集。3卷;卷末又附有《扈从诗》1卷。周伯琦撰。《四库全书》曾据江苏巡抚采进本编入别集类。主要善本有明祁氏澹生堂抄本及数种清抄本。全名为《周翰林近光集》。卷首有虞集序,元顺帝至正五年(1345)自序。自序中说:他“身虽江湖,举头见日,天子之光咫尺也”,所以本集名为《近光集》。卷1—2,收入的是作者出任崇文监丞以来,在朝之作。卷3收入的主要是作者于至正十年出为海北广东道肃政廉访使、代祀北岳南镇的诗篇。卷末附有《扈从诗》1卷,卷首有周伯琦自序,据自序中说:周伯琦于至正十二年四月“由翰林直学士、兵部侍郎,拜监察御史。视事之第三日,实四月二十六日,大驾北巡上京,例当扈从,……所至赋诗以纪风物,得二十四首。”在这24首诗之后,又有五言古诗10首,以纪西行的见闻。最后有欧阳玄、贾祥麟两人写的跋。《近光集》与《扈从诗》所记朝廷典制,可以作为掌故来取资,其中《诈马行》就是相当有名的1首。然而有些篇章铺张过甚,读之乏味,倒是专一描写风土人情的作品给人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 |
风雅翼 | 刘履 | 古诗选本。十四卷。元刘履编纂。刘履字坦之,上虞(今属浙江)人,入明不仕,自号草泽闲民。洪武十六年(1383),诏求天下博学之士,浙江布政使强起至京师,授官,以老病辞。此书前八卷为“选诗”补注,取《文选》中诗加以删补训释,注释大多取于唐“五臣”旧注而断以己意。次为“选诗补遗”二卷,取散见于传记、诸子以及郭茂倩之《乐府诗集》的古歌谣词四十二首,以补《文选》选诗之缺。最后为“选诗续编”四卷,取唐宋以来诗词一百五十九首为《文选》嗣音。对于所选诗歌仿朱熹《诗集传》之体例详加笺注、串释、评论,为初学者提供了方便。刘氏论文受道学家影响很深,主理不主文,其取舍标准多从宋道学家真德秀之《文章正宗》,故多迂腐之见。如对杜甫“三吏”、“三别”作了这样的批评:“‘三吏’、‘三别’似出一时之笔,若此篇(指《垂老别》)‘牙齿存’、‘骨髓干’两语,也同‘眼枯见骨’,同一鄙俚。借此建安乐府中容或有之,终非雅韵,特以全篇可取者多,故存之。大抵此数篇用意太迫切,而乏简远之度。然其情周至,诵之终篇不厌,譬若《书》典谟之后,而有殷盘、周诰。盖至此时风气变移既久,而且不能不如此耳。”可见他虽也主张文艺作品可以批评现实,但反对态度激烈、用词尖刻。在风格上,刘氏偏爱雍容不迫、进退有度之作品,对朱熹诗歌赞扬备至,言其:“至义理精微处,则皆本于‘六经’、‘四书’者,又岂他人所能窥测哉!”从这些地方都可见编选者的“头巾气”、“道学气”。总的说来,此选本比较重视诗歌的社会内容,择选较精,故明初《沧海遗珍》的编选者沐昂说:“近代选古惟刘履……几无遗憾,则识有过人者矣。”(《沧海遗珍序》)此书在明代刊刻多次,初刻已不得见,但弘治、嘉靖刊本皆有流传,日本文政三年(1820)亦有刊本,可见明清两代流传之广。常见者有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
二家诗选 | 王士祯 | 诗总集。 清王士祯(1641—1711)删录。二卷。士祯有《王氏渔洋诗抄》已著录。此集录明徐祯卿、高叔嗣二人诗。徐、高虽名列七子之中,然其诗上规陶谢,下摹韦柳,清微婉约,寄托遥深。士祯之诗实沿其宗。故取二人诗作之菁华,编为此集。徐诗多取自《迪功集》,高诗仅取其五言诗。是集凡一万五千余字。正文含古、今体诗一卷八十五首(迪功集选),苏门集选考功稿、读书园稿、晋阳稿等一卷六十四首, 如《雨兴》、《庐山》、《谒海上人相》等,所录皆取所长,弃所短,为二人佳作。其中徐诗含意隽永,情韵深长;高诗则偏重于抒发主观情思,以淡雅清旷见长。有《四库全书》本,《王渔洋遗书》本。 |
二家宫词 | 毛晋 | 二卷。明毛晋编纂。集中收录北宋徽宗皇帝宫词与南宋宁宗皇后杨氏宫词两种。(一)徽宗皇帝宫词三百首,徽宗名赵佶(1082—1135),元符三年(1100)即位,昏庸腐败,任用奸臣蔡京等,招致亡国之祸。作为艺术家则颇有成就,工书法,自成一家,以“瘦金体”名世,工花鸟,能诗词。相传此三百首宫词为其所作。宫词末有“宣和六年”“帝姬长公主”之跋,因此称谓不伦不类,其中所云宫人孔祯又能忌宋仁宗庙讳,故四库馆臣疑此跋为伪作(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但从宫词(如“湘簟凉生暑气微”一首)中所反映的皇帝生活及心态来看,其中必有宋徽宗作品,亦可能有后妃宫女作品混入。(二)杨皇后宫词五十首。杨皇后(1162—1233)为南宋宁宗皇后,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嘉泰二年(1202)立为皇后,理宗朝被尊为皇太后,同听政,逾年撤帘,卒谥恭圣仁烈。篇末有跋云:“右宫词五十首,宁宗杨后所撰,好事者秘而不传,世亦罕见。癸酉仲春,得之江左,何啻和隋之珠璧耶? 王建、花蕊不得专美矣。潜夫识。”“潜夫”乃周密别号(泗水潜夫),癸酉为度宗咸淳九年(1273)。此组诗有三十首、五十首之分,清人缪荃荪谓:“大抵宫闱笔墨,不甚流传于外,好事者辑录之,辗转传钞,多寡不同,故有五十首、三十首之异(《艺风堂文集·杨太后宫词跋》)宫词虽多为杨后所作,其中也有真伪杂糅之处。这组诗中以写宫廷琐事及宫女心态为主。《二家宫词》常见者有明毛晋《诗词杂俎》本。 |
金渊集 | 仇远 | 元诗别集。6卷。仇远撰。原书久佚,清乾隆时修《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中辑出《金渊集》6卷。四库馆臣认为,姚广孝对仇远诗“推挹甚至,盖深倾倒于远者。故其监修是书(指《永乐大典》),载之独伙。疑其全部收入,所遗无几也”。本集辑本无序跋,卷1为四言古诗、五言古诗,卷2为七言古诗,卷3为五言律诗,卷4—5为七言律诗,卷6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集中所收,是仇远入元并初仕镇江路儒学正以来的诗篇,从诗中体会不出亡国之痛,也没有仕于新朝的喜悦,所咏都是所见、所闻、所感,可以看作江湖派余脉。本书主要版本,除《四库全书》集部所收之外,还有《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本(又编入《丛书集成初编》),这种版本卷首有乾隆皇帝所题七律1首。元人元淮的诗集也叫《金囦集》(囦即是渊的古字),而元淮、仇远都在溧阳作过官,溧阳主要的河流叫溧水,相传春秋时伍子胥曾在水边投金乞食,后来就把传说中投金之处叫作投金濑,又名为金渊。他们的集子以《金渊》命名,显然是来源于此。 |
金台集 | 迺贤 | 元诗别集。2卷。廼贤撰。《四库全书》曾据江苏巡抚采进本编入别集类。《四库全书》所收为明末藏书家毛晋所刊《元人十种诗》本,此外尚有诵芬室影刊元刊本,两种版本都来源于同一元刊本,内容完全一样。卷首有至正十二年(1342)欧阳玄序,李好文序,至正十年黄溍序,至正十二年贡师泰序。本集署:“南阳廼贤易之学”,“临川危素太朴编”。诗未按体裁类编,某些诗篇之后,附有时人的跋语或赞词。卷末有虞集题诗,至正三年揭傒斯跋,至正九年泰不华识语,至正八年张起岩题诗4首,危素后序,至正十一年程文后序,至正十五年杨彝跋。本集序跋除了肯定廼贤诗作,还纷纷指出:作为葛逻禄族,能如此自如地运用汉语诗歌这一形式,正是元代大一统才能有的特殊现象。集中所收入的,都是廼贤早期诗作,由于以后的《海云清啸集》及作于桑哥实里军中的《铙歌集》都已亡佚不存,他后期所作只存有个别篇章,如今论及廼贤只能依靠《金台集》。危素就住在大都金台坊,廼贤入京后也寓居于金台坊,而这一地名又来源于战国时燕昭王筑黄金台以处郭隗一典,所以本集题名为《金台集》。 |
万首唐人绝句 | 洪迈 | 唐代诗歌总集。南宋洪迈编辑。淳熙间集成5000多首,40卷,绍熙间成万首,100卷,每卷100首,凡七言绝句75卷,五言绝句25卷,末附六言绝句1卷38首。明代赵宦光、黄习远整理增补,总得10477首。今存明嘉靖刊本,文学古籍刊行社1955年据以影印,书目文献出版社1982年校点出版。洪迈(1123—1202),字景卢,别号容斋,饶州鄱阳(今属江西)人。绍兴间中词科,官至翰林学士。晚年归乡从事著述,有《容斋随笔》、《夷坚志》、《文敏文集》、《野处类稿》及本书。本书采集唐代诸家诗文集,旁及野史笔记,为唐人绝句之集大成。但因追求足万首之数,讹舛总杂之处难免,宋人之作也掺入不少,编次也有紊乱。明人整理增补本弥补了这些缺陷,诗以人汇,人以代次,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等4期,依历史顺序排列,增补删除,堪称善本,极具参考使用价值。清人王士祯批评本书冗滥,卷册繁多,读者难以终卷,从中精选五言绝句227首,七言绝句668首,共得895首,厘为7卷,成《唐人万首绝句选》,有康熙四十七年(1708)芸香阁刻本,商务印书馆据以刊行。其中五言绝句选王维最多,李白、韦应物、李商隐次之;七言绝句选王昌龄、李白、刘禹锡、白居易、李益、张籍、王建、李商隐、杜牧等为多,余皆1人1首或数首,共约200余家,基本上选汇了唐人绝句的精华,很有欣赏和参考价值,流行较广。 |
全宋诗 | 佚名 | 诗总集。收录诗人9800余人,荟萃了两宋300年间的全部诗作。 |
拙政园诗余 | 徐灿 | 词集。清人徐灿撰。三卷。灿字湘苹,号深明。茂苑(今江苏苏州)人。海宁陈之遴妻。之遴为明崇祯进士,官中允。入清,累官弘文院大学士,加少保。以贿结内监吴良辅论斩,免死流徙,死于徙所。灿善属文,并精书画。此集冠其夫素庵居士顺治七年(1650)序,卷上收词五十五首,卷中收词二十一首,卷下收词二十三首,总收九十九首。其词力学北宋词风。其《永遇乐·舟中感旧》,抒发兴亡之恨和生活坎坷之情,悲壮凄凉。又有诸多写景篇什,清新可诵。徐氏于构思、炼句均有深厚功力。朱孝臧评曰:“词是易安人道韫,可堪伤逝又工愁,肠断塞垣秋。”(《彊村语业》)有《小檀栾室汇刻闺秀词》本。 |
竹山词 | 蒋捷 | 一卷。蒋捷撰。黄丕烈士礼居藏有元人钞本,前有题词四行,称此稿得自唐士牧家藏本,至正乙巳(二十五年,1365)秋七月录(毛本作“湖滨散人题”)。末有明人题“乙巳春季,假锡山剑光阁本校一过”(朱孝臧跋谓明孙伽题,乙巳当为万历三十三年,1605)。陶湘《涉园续刊景宋金元明本词》有景元人钞本《竹山词》一卷,乃缪荃孙摹本。据书前目录,收词一百八首,内十四首阙,仅九十四首。陶湘叙录谓吴昌绶尝据以校汲古阁本,“订补极多,惜辗转迻写,不能尽如原本耳”。明钞有吴讷《唐宋名贤百家词》本,紫芝漫钞《宋元名家词》本。毛晋《宋六十名家词》本《竹山词》一卷,亦源出元钞,然目录仅九十三首,佚词十四首皆未存目。《彊村丛书》用黄丕烈藏元钞本。朱孝臧跋云:“《竹山词》一卷,黄荛圃藏钞本。卷端有明孙唐卿胤嘉记云:‘乙巳春季,假锡山剑光阁本校一过。’荛圃称嘉庆庚午(1810)得之毛意香,实吴枚庵物,《竹山词》祖本也,毛子晋刊本似从兹出。”又云:“荛圃定为元钞,意极珍秘。往从吾乡张石铭假录,勘正毛本数十字。”《全宋词》据《彊村丛书》本入录,共九十三首。 |
竹坡词 | 周紫芝 | 三卷。宋周紫芝(1082—1155)撰。周紫芝字少隐,自号竹坡居士,宣城(今属安徽)人。绍兴中登第,历官枢密院编修、右司员外郎、知兴国军。《书录解题》载《竹坡词》一卷,此本作三卷。考卷首高邮孙竞序称,离为三卷,则通考一卷为三卷之误。孙竞序称共词一百四十八阕,此本乃一百五十阕。据其子乾道九年(1173)重刊跋,则《忆王孙》为绝笔,初刻止于此篇;其〔减字木兰花〕、〔采桑子〕二篇,乃续得佚稿,即附于卷末,故与原本数相异。集中 〔鹧鸪天〕计十三阕,后三阕自注说,予少时酷喜小晏词,故其所作时有似其体制者。由此观之,周紫芝填词本学晏几道,晚年乃刊除秾丽,自为一格。孙竞序称其少师张耒,稍长师李之仪,是其诗文之渊源,并非词之渊源。刊跋称是集先刻于浔阳,讹舛甚多,乃亲自校雠。但集中〔潇湘夜雨〕一调,实与 〔满庭芳〕两调相似而实不同;其 〔潇湘夜雨〕 本调有赵彦端一词可证,自是集误以〔满庭芳〕当之,词汇遂混为一调。至吴绮《选声集》列〔潇湘夜雨〕调,反不收赵词而只收周词,是愈转愈讹,其失实由于此。卷三〔定风波〕实为 〔琴调相思引〕,亦有赵彦端词可证;其 〔定风波〕另有正体,与此不同,皆为疏舛,大抵后人又有所窜改。本书有 《四库全书》本。 |
乐府传声 | 徐大椿 | 曲学著作。清徐大椿著。一卷。共三十五章。本书针对当时唱曲方法中的一些毛病,从音韵、声乐等角度提出自己的一系列看法。书中特别注意唱曲的口法问题,要求演唱者对“五音”、“四呼”、“鼻音、闭口音”、“四声各有阴阳”诸方面都能“识真念准”,而且要掌握各字唱法,如平声、上声、去声、入声派三声等各种字调的不同唱法。认为唱曲不仅要掌握口法技巧,更要理解曲情,而且要“设身处地”地进入角色,唱出动人效果。还提出演唱处理中的许多具体技巧,如“断腔”、“顿挫”、“轻重”、“徐疾”等。在论述演唱方法时,则指出不可因声害辞,要注意作曲与唱曲的协调,明确提出:“作曲者与唱曲者,不可不相谋也。”本书对唱曲艺术的经验总结及理论研究是继元代《唱论》、明代《魏良辅曲律》、《度曲须知》之后的又一重要发展。为中国声乐理论体系的建立作出贡献。《乐府传声》今存版本有清乾隆十三年丰草亭原刻本及咸丰九年真州吴桂重刻本等。《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本系以丰草亭原刻本作底本并附以吴桂本所增内容。今有吴同宾、李光撰《乐府传声译注》。 |
碣石调幽兰 | 佚名 | 琴曲,现存最古老的古琴乐谱。据谱前小序,知此曲是梁代著名琴家丘明的传谱。作者无名氏,它通过对深山幽谷中发散清香的兰花的描写来抒发作者郁闷不得志的心情,很能反映当时一部分不满现状而又找不到出路的士族文人的想法和思想状况。“碣石调”是古曲调名,即相和歌瑟调中陇西地区的歌曲。因用其填唱曹操的乐府“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而名之曰“碣石调”。“幽兰”最早是“楚调”中的著名歌曲。《碣石调幽兰》结构短小紧凑,曲调清丽婉约。全曲共四段。第一段是乐曲的引起部分,其余三段是乐曲的主体,属于艳与曲组成的小型曲式。全曲通过第二段出现的泛音主题的呈示、对比、再现,成功地抒写了哀婉的情怀。此曲突出音阶中的四级音和七级音,没有传统的五声调式特点,同北方少数民族音乐有某些联系。 |
顾误录 | 王德晖 | 清王德晖、徐沅徽撰。德晖,字晓山。太原人。著有《曲律精华》。沅徵,字惺宇。北京人。于读书出宰之余辑成《顾误》一书。二人素称同调,咸丰元年(1815),相遇京师,各出手稿,互为参校,将二稿合编为《顾误录》。书名取自三国时期流传的“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内容分为四十章,主要谈律吕宫调及度曲方法。虽多摘录前人言论,但门类详备,赅赡精当,自成系统,对研究戏曲唱法有参考价值。它认为唱曲要合乎曲情,由熟而成巧,由巧而得神;就技法问题提出“度曲八法”,即:“审题、叫板、出字、做腔、收韵、换板、散板、擞声”;指出要克服“度曲十病”,即:“方音、犯韵、截字(一字无端截为两处)、破句、误收(收韵舛误)、不收(无收韵)、烂腔、包音(音包字,有声无辞)、尖团(尖团音不分)、阴阳(字音不审阴阳)”;强调“学曲六戒”,即:“不就所长”、“手口不应”、“贪多不纯”、“按谱自读”、“不求尽善”、“自命不凡”。书中《曲中厄难》一章,专门对“听曲者”即观众进行了研究,为丰富我国古代戏剧学理论做出了贡献,堪称讲述曲律知识和度曲方法的教科书。此书有咸丰元年北京篆云斋刻本,前有周棠序。1959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中国戏曲研究院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九集据以收入。 |
愚鼓词 | 王夫之 | 《愚鼓词》系王船山先生词集之一内分《前愚鼓乐》和《后愚鼓乐》两部分。《前愚鼓乐》为鹤鸽天词十首,《后愚鼓乐》为渔家傲词十六首,最后并附有和青原药地大师《十二时歌》一首。它是用道家乐歌形式阐述内丹丹法,借以抒怀之作金陵刻本卷首题“夕堂戏墨卷八”。《船山遗书》金陵刻本和太平洋书局排印本及邓显鹤《船山著述目录》均列入“子类”。中华书局《王船山先生诗文集》作为附录列在末后。 |
于湖词 | 张孝祥 | 又称《张孝祥词》、《于湖先生长短句》、《于湖居士乐府》、《于湖长短句》、《紫微雅词》。词别集。宋张孝祥(学者称于湖先生)著。《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一卷”,《宋史·艺文志》著录同。宋本今尚存二种,一为宋刊《于湖文集》四十卷,此集为宋宁宗嘉泰元年(1201)其弟张孝伯尽以家藏及诸家所刊属王大成校刊付梓,卷前有其门人谢尧仁及张孝伯序,其中卷三一至卷三四载词四卷,存词一百八十二首。今藏台北中央图书馆。《四部丛刊》本据之影印。另一宋本为影抄宋本《于湖先生长短句》五卷拾遗一卷,存词一百七十四首,与全集本互有得失,且目录下各注宫调。此本底本旧藏铁琴铜剑楼,陶湘将其影印,刊入《景刊宋金元明本词》中,卷前有宋乾道辛卯(1171)汤衡、陈应行两序。陈序称其长短句“凡数百篇”,因原稿散亡,已非其旧。该本次为目录,题“状元张孝祥撰”,目中各调下侧注宫调,五卷后为拾遗,一卷,其目录之页亦题作“状元张孝祥”,各目下并侧注宫调与全集本颇多异文,且题序详尽,然有妄改及误出之字句。《唐宋名贤百家词》本《于湖词》存词一百五十四首。毛晋汲古阁刊《宋六十名家词》本存词三卷,一百八十一首,《四库全书》即用毛刻本。《全宋词》则据《于湖居士文集》录入,又据《于湖先生长短句》及拾遗、《全芳备祖》、《永乐大典》等增补,存词二百二十三首,且多有考订,然未增补其侧注宫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出版徐鹏校点本《于湖居士文集》,此本以《四部丛刊》初编影印慈溪李氏藏宋刊本为底本,参校宋乾道本《于湖先生长短句》、《宋名家词》本《于湖词》、《百家词》本《于湖词》,双照楼校写本《全芳备祖词钞》、《永乐大典》等,有校记,其卷三一至卷三四载词四卷,另有《补遗》载词四十五首,并附有多种参考资料。 |
涧泉集 | 韩淲 | 宋代诗词别集。20卷。韩淲著。系《四库全书》据《永乐大典》所收集的诗词编辑而成,凡诗2,400余首,词79首。作者是当时公认的江西诗派的继承者,但亦受“四灵派”的影响,风格比较多样。有清新婉丽的闲适诗:“去年寒食姑苏馆,吟到吴歌子夜声。犹记春城芳草渡,一帘花雨画船行。”(《二十九日寒食》)也有苍凉悲壮的诗篇:“满城风雨近重阳,独上吴山看大江。老眼昏花忘远近,壮心轩豁任行藏。从来野色供吟兴,是处秋光合断肠。今古骚人乃如许,暮潮声卷入苍茫。”(《风雨中诵潘邠老诗》)诗集中尚有少量直接反映民生疾苦之作,如《枕上》:“今晨雪如何,云何蝗不生。且愿蝗不生,明年谷价平。”这类诗为数不多,但值得称道。 |
剑南诗稿 | 陆游 | 诗集。南宋陆游撰。85卷。收诗9300余首。陆游曾在川陕9年,遍历蜀中胜地,饱览祖国的山川形势和风土民情,尤其是在南郑前线,铁马秋风,戎装驰骋,接触到许多“忍死望恢复”的“遗民”,内心受到极大震撼,觉得“诗家三昧忽见前”,因将诗作题为《剑南诗稿》以纪念蜀中经历。早在淳熙十四年(1187),陆游生前其《剑南诗稿》即有门人郑师尹所编20卷本。约在其去世20年后,陆游子子遹复守严州(今浙江建德东北),除重刊20卷《剑南诗稿》外,又刊刻《续稿》67卷以续前书。而约在嘉定十三年(1220),子遹之兄子虡已在江州(今江西九江)将陆游诗通编为85卷本《剑南诗稿》。子遹与子虡续编的67卷与65卷,其中至少48卷在陆游生前已经基本编定。严州20卷本与江州85卷本《剑南诗稿》,今北京国家图书馆均藏有残本。自宋末至明季未见有《剑南诗稿》全帙覆刊本著录,明末毛氏汲古阁始将85卷本《剑南诗稿》并附《逸稿》2卷,与《渭南文集》合刊为《陆放翁全集》。通行的《四库全书》本与《四部备要》本即源出汲古阁本。198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钱仲联《剑南诗稿笺注》是目前较好的注本。1976年中华书局出版的校点本《陆游集》也收有《剑南诗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