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唐女郎鱼玄机诗 | 鱼玄机 | 诗别集。唐女冠鱼玄机著。《直斋书录解题》著录《鱼玄机集》一卷。唐鱼玄机(844?—871?)撰,1卷。玄机字幼微,一字蕙兰,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其诗情致繁缛,颇有可观。集中诗50首,多酬和、写景之作,语言浅显易懂,每与诗人温飞卿相赠答。有书棚本,嘉庆八年(1803年)影 刻行世。今传《唐女郎鱼玄机诗》一卷,有南宋陈氏书籍铺刻本和明朱警辑《唐百家诗》、王准辑《唐十子诗》、清江标影刻《唐人五十家小集》诸本;嘉庆沈氏刻《四妇人集》本有考异一卷,《郋园先生全书》本有附录一卷,《四部备要》则据宋本校刊。陈文华有校注《唐女诗人集三种》,收鱼玄机诗五十首,附以集评等资料,198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
红楼梦百花诗屏 | 佚名 | 《红楼梦百合诗》屏,是清光绪六年(1880)黔西知州曹昌棋(祺)之母在六十二岁时所作。作者从《红楼梦》的人物中,挑选了九十九名妇女和一名男子(贾宝玉)为写作对象,各配一种花名,赋诗一首,题为《红楼梦百合诗》,又名《百花诗屏》,誉称《黔西曹太夫人百花诗屏》。作者以人寓花,以花喻人,亦花亦人,情趣盎然。或写人物性格,或写人物命运,或抒发对人物同情怜爱、厌恶憎恨,有褒有贬、有扬有抑。每首诗都使人物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可贵的是作者不仅精心做诗,而且还亲笔工书,将这一百首诗用蝇头小楷写在长一点三四米、宽零点三七米的四幅绢纸上,经装裱成为一堂挂屏。字迹形态端庄,点画结实,行笔精到,绢秀妍美。在距今一百一十年前的封建社会里,黔西有如此才女,真是难得。 |
秋怀诗十一首 | 韩愈 | 韩愈《秋怀诗十一首》是他短篇诗歌的代表作品,同时也是对中国古代悲秋文学的革新之作。组诗从自然和人生两个主题,反思了宋玉以来的秋诗传统。自然方面,韩愈对时间和生命的关系提出了异于前人的认知,肯定了生生不息的自然生命足以超越时间的价值,形成了一种基于生命意志的自然观。人生方面,韩愈从儒家思想中获得了自我认同,呈现出在逆境中以“诚”为内涵、以“勇”为外延的价值追求,形成了一种积极实现内在道德修养完成的人生观。这种使他积极面对自然和人生之秋的价值体系,反映出中唐开始文学及社会文化转型的大趋势。而诗歌呈现出来“学人之诗”的独特审美意识,也可以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理解韩诗的文学史意义。 |
四愁诗 | 张衡 | 中国古代诗篇。东汉张衡作。收入《张河间集》及多种选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7月出版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编,第1册据胡刻《昭明文选》选入。诗共分4章,每章讲述一件事以表达诗人欲求之而不可得的苦闷之情。首章叙道:我所思念的爱人住在泰山,想去追随她却阻于梁父山的艰险,无可奈何地向东眺望,不觉泪下沾满衣裳,爱人曾送我一把嵌金的宝刀,我想回赠她的美玉却因路险无法送到,徬徨忧虑,无法排遣。二章叙道:我所思念的爱人住在桂林,想去追随她却阻于湘水的渊深,向南遥望不由泪沾衣裳。爱人曾送我美玉装饰的琴,我想回赠她一对玉盘,却因路远不能送到,惆怅忧虑,多么让人烦恼!三章写道:我所思念的人住在汉阳,想去跟她在一起却阻于陇山的漫长,凝望西方不觉泪沾衣裳,美人曾送给我貂皮袍,我想回赠她一颗明月珠,路太远不能送到,让人踟蹰不安、心情烦乱。四章写道:我所思恋的人在雁门,想去跟她在一起却阻于大雪纷纷,遥望北方不觉泪沾衣巾,美人曾送我一匹绵绣,我想回赠她一张青玉几案,却因路远不能送到,让人一再叹息,忧思烦乱。据《文选》中小序言:作者依屈原以美人喻君子,以珍宝喻仁义,以水深路远喻小人之例,用比兴手法抒写自己“思以道术相报贻于时君,而惧谗不得以通”的苦闷,因而意象具有象征性,表现了诗人无往而不受阻的困境及由此产生的愁愤。诗在形式上已是相当整齐的七言体,对后世七言诗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
帝京篇 | 李世民 | ①组诗,是唐太宗李世民诗作中最为人称道的作品,明人胡应麟认为 “唐初惟文皇帝 (太宗)《帝京篇》藻赡精采,最为杰作。” (明胡震亨《唐音癸签》卷五引),评价甚高。诗为五言体组诗,共十首。从“秦川雄帝宅,函谷壮皇居”的长安殿写起,作者渐次写其在崇文馆读书的情景,写在阅武馆习武骑射,写在临乐馆听乐观舞,写在禁苑放马驰骋,写游翠渚,写日暮返归……篇末最后警策自己要戒慎君道,要做到去奢抑费、体恤下情,纳谏慎刑: “人道恶高危,虚心戒盈荡。奉天竭诚敬,归民恩惠养。纳善察忠谏,明科慎刑赏。”全诗写得很有气势。虽然描写的是作者个人帝王生活的全过程,但其中也透露出唐初中央皇朝大一统的气魄和声势,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从写法上看,《帝京篇》 是学习汉代描写京都诸赋的章法入诗,全诗一气呵成,首尾相贯,层次分明,章法不乱,绘景抒怀,剪裁得当; 辞藻虽富丽精工,但并不晦涩难懂。自太宗《帝京篇》 以后,唐人创作了不少《帝京》组诗,从章法结构看,其中有很多作品是学习太宗此诗而来的,可见其影响与作用。肇始之功,当之无愧。②七言歌行。骆宾王作。诗中铺叙了京都文物的繁华,官僚住宅的富丽堂皇,倡家狎邪宴饮的淫乐,揭露了初唐统治者的腐朽生活,抒发了自己的感慨和愤懑。同时诗人还警告那些达官贵人不要自以为“千载长骄奢,”转眼之间就可能“失浪委泥沙”。诗中排比铺陈而不堆砌,以五七言参差转换的方式使诗句流转利落。据《旧唐书·骆宾王传》载, “当时以为绝唱”,是和卢照邻《长安古意》齐名的初唐杰作。 |
三谢诗 | 唐庚 | 《三谢诗》为北宋时期唐庚辑汇。全书收录南朝宋谢灵运、谢惠连和南朝齐谢朓的诗作六十四首。《三谢诗》为唐庚从《文选》中录出,唐氏所辑《三谢诗》原本早已不存,谯氏重刻本亦成孤本。谯刻本经明、清著名藏家邵弥、蒋杲、黄丕烈、汪士钟、杨绍和等收藏。后入 “满铁” 大连图书馆,现藏俄罗斯国立图书馆。 |
读史述九章 | 陶渊明 | 《读史述九章》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组咏史诗,所咏者依次为伯夷与叔齐、箕子、管仲与鲍叔、程婴与公孙杵臼、孔门七十二弟子、屈原与贾谊、韩非、鲁二儒、张挚。全诗九章,每章均为四言韵语,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叙述与评论,表达了作者对人情淡薄的慨叹,流露出对故国灭亡的哀痛,抒发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怀抱。组诗运用叙议结合的手法,结构排列颇具艺术性。 |
读山海经 | 陶渊明 | 晋代组诗。陶渊明著。共13首。是诗人读《山海经》、《穆天子传》等书时有感而作,其中多借古咏今。第1首是发端,叙幽居耕读的乐趣,第2首至第12首咏二书所记奇异事物,末首旁及齐桓公不听管仲遗言,任用易牙、开方、竖刁,3人专权,继而为乱。很明显是为晋宋易代而发。这一组诗有起有结,当是入宋后同一时期的作品。今人王瑶定于宋武帝永初三年(422)。在风格上,这组诗迥异于陶渊明的其他诗作。其中颇有“金刚怒目”似的豪放之作。如“夸父诞宏志”一首就一反历来嘲笑夸父不自量力的俗见,大胆歌颂了他敢和太阳竞走的勇气。“精卫衔微木”一首,歌颂了精卫和刑天不屈于命运,敢于斗争的精神。《咏荆轲》一首写:“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为荆轲深表惋惜。朱熹说:“陶渊明诗,人皆说是平淡,据某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不觉耳,其露出本相者,是《咏荆轲》一篇,平淡底人如何说得这样的话语出来。”其实,这种豪放,又岂止《咏荆轲》一首露出。整个《读山海经》这组诗,都可以说是体现了陶渊明性格中的豪放一面。其“言在八荒之表,而情甚亲切,尤诗之深致也。”(刘熙载《艺概·诗概》)。 |
山谷琴趣外篇 | 黄庭坚 | 琴趣外篇是南宋时书商对部分词集的称谓。此书《山谷琴趣外篇》共三卷,内收北宋诗人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词约90首。黄庭坚主张要以丰富的书本知识作为写诗的基础,主张“词意高胜要从学问中来”(《论作诗文》)。此本应为南宋福建书肆刻本。 |
上皇西巡南京歌 | 李白 | 组诗,十首。是唐代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这组诗直截了当地表达了诗人对成都的赞美,全方位展示成都的历史文化遗存、名胜古迹,隐含了诗人对故乡的殷殷怀念和对唐玄宗的深刻讽刺。全诗气势恢宏,情感复杂,内容丰富。其微言讽喻,以小见大的方式,继承了乐府精神;而次第叙事,首尾完整的结构,则开启了七绝联章的纪事之法。 |
朝野新声太平乐府 | 杨朝英 | 元代杨朝英编。《太平乐府》卷首有巴西邓子晋所作序文,文末署“至正辛卯春”,故此书编成时间应在1351年初或稍前。邓子晋序文中言“澹斋杨君有选集《阳春白雪》,流行久矣。兹又新选《太平乐府》一编,分宫类调,皆当代朝野名笔,而不复出诸编之所载者。且以燕山卓氏北腔韵类冠之,期于朔南同调,声和气和,而为治世安乐之音,不徒羡乎秦青之喉吻也。” 全书共分9卷,前五卷为小令,后四卷为套数,按宫调曲牌收录散曲作品。收录作者除无名氏外共计85人,均为元代作家。总计收有作品1210篇,其中包括小令1069首、套数141套。全书卷首附刻有燕山卓从之所作《中州乐府音韵类编》。《太平乐府》是现存规模最大的元代散曲总集,其体例沿袭《阳春白雪》,而收曲数量较《阳春白雪》多出近一倍,且仅有少量作品重复。作为最重要的元代散曲总集之一,《太平乐府》不仅对于元代散曲文献有着重要的保存作用,并且对于考订元代散曲作家活动年代及作品之创作年代均有重要参考意义,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此书选曲范围广,择曲精当,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元代中后期散曲的整体风貌,对于考察元人的散曲审美倾向、散曲文体观念等提供了重要资料,是具有代表性意义的元代散曲总集之一。此书在后世流传较广,不仅有多种刊本、抄本,且明代一些散曲总集如《乐府群珠》等也将其作为重要的辑曲来源之一,对后人认知元代散曲有着重要的文献价值。 主要版本包括元至正刻本、元刻细字本、铁琴铜剑楼藏明刊本、明大字本、清何梦华钞本、1923年武进陶氏影印元刊本、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影印元刊本、《万有文库》本、《国学基本丛书》卢前校订本、文学古籍出版社1955年重印本、中华书局1958年版隋树森校订本、《续修四库全书》影印明刻本等。 |
唐宋词启蒙 | 李霁野 | 本书是翻译家、文学家李霁野给自己的孙辈讲解唐宋词的合集。他亲自精选了唐宋一百多位词人的代表性词作,逐首进行讲解,深入浅出,妙趣横生。兼以谈论词的发展历程,词的艺术特色,词人的心境和情怀,行文流畅,明白如话。这种启蒙式讲解很适合青少年的启蒙教育。 |
诗论 | 朱光潜 | 《诗论》为朱光潜先生的代表作,在上世纪四十年代被称为“四大诗论”之一。朱光潜先生以他有关古今中外诗歌的丰富知识,分析了诗的起源、诗的境界,诗与音乐、散文、美术的关系,并对我国诗歌的节奏、韵律、格律等问题作了详尽的探讨。其用西方诗论来解释中国古典诗歌,用中国诗论来印证西方诗论,全面阐述了新的诗歌美学理念,在中国现代诗学中具有开创性的意义。《诗论》的最大特点是以儒家思想解《诗》。对此我们可以藉《诗论》中的思想用语作一简要说明。《诗论》中的思想用语可以分为三类,一、以性、情为中心,有性、情爱、爱、爱妇、悦、喜、美与恶、好与恶等;二、以礼为中心,有本、反其本、情与志、情与礼、情与独、情与善、敬与礼、贵与贱等;三、以天命、知为中心,有命、天命、受命、命与德、时、逢时、成与信、信、知、知恒、知礼、知人、知行、知难、知言、忧与思、用心、始与终等。所有这些用语全都见于郭店楚简,当然也是先秦儒家经典中的常用语。仅就情爱、爱妇而言,郭店楚简《性自命出》云:“爱类七,唯性爱为近仁。”从而儒家“仁”的思想可以凭借《扬之水》《采葛》等诗得到更为形象生动的理解。 |
南宋词境浅说 | 俞陛云 | 本书是词学大家俞陛云的词学代表作之一。本书共收南宋词三十七家,共计词作四百余首,基本涵盖了南宋时期的重要词人、词作。凡能反映社会生活、表现时代精神,同时又具有较高艺术水平的优秀作品,基本上都已选入;对所选词篇作了必要的诠释,于阐明词意、 分析艺术、评论词风、辨证歧说诸方面颇见功力,有不少独到见解。书中对所选各词,不但附加笺释,而且剖析层次脉络,指出其关键和精警所在,兼及词人轶事,考证故实,有时还参引前人评介,是一本艺术鉴赏力极高的选释本。 |
兰雪轩诗集 | 许兰雪轩 | 诗集,朝鲜许兰雪轩,出版于1692年。许兰雪轩,本名楚姬,别号景樊,朝鲜李朝女诗人。出身书香望族,与父许晔(草堂)、兄许筬(岳麓)、许篈(荷谷)、弟许筠(惺叟)均为当时辞章大家,“为近代闺秀第一”,“东方妇人能诗者鲜……近来颇有之,景樊天仙之才……“其诗文俱出天成,喜作《游仙诗》,语皆清冷,非烟火食之人可到也。文出崛奇,四六俱佳,《白玉楼上梁文》传於世。”27岁病逝,身後有许筠整理、朱之蕃撰小引的《兰雪轩集》。钱谦益《列朝诗集》、朱彝尊《明诗综》等均选其诗多首,以外国一女子,芳播中州,可谓显矣。至今韩国江原道每年举行许兰雪轩祭祀,称之“江原之魂” |
纳兰词笺注 | 纳兰性德 | 清初词坛,名家辈出。其中*特出者,当属纳兰性德。况周颐《蕙风词话》尊他为“国初*词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他更为赞赏,称他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纳兰的身份高贵显赫,却向往普通人平淡的生活,这使得他的诗词具有鲜明的个性和艺术特色。纳兰词以纯真深厚的情感、精致细腻的描写、浅白流畅的语句、哀婉凄艳的风格打动了后世无数读者,数百年来广为流传,纳兰性德生前曾把他的部分词作刊印为《侧帽词》,后顾贞观把他的词与自己的词合刊为《弹指词侧帽词》合刊本。康熙十七年,顾贞观又与吴绮为他校定《饮水词》,刊于吴中。道光十二年,汪珊渔根据顾贞观原辑本、杨蓉裳抄本、袁兰村刊本等书,共辑得词三百余首,分为五卷,定名为《纳兰词》。光绪六年,许增在汪珊渔本的基础上又增加补遗二十一首,共计三百四十二首,成为比较完整的《纳兰词》。 |
放翁词编年笺注 | 夏承焘 |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人(今浙江绍兴),南宋著名诗人,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著作。他的词也很有名,前人称其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超爽处似辛弃疾。本书辑录陆游现存全部词作,编年笺注,后附各本题跋、传记及年谱简编。笺注者夏承焘、吴熊和师徒二人都是著名词学家。 |
宋诗选注 | 钱锺书 | 钱锺书著。此书初版收录宋代81位诗人的295首作品。书前有序,全面评价了宋诗的得失,说明了选诗的标准,即“六不选”原则:押韵的文件不选,学问的展览和典故成语的把戏也不选,大模大样地仿照前人的假古董不选,把前人的词意改头换面而绝无增进的旧货充新也不选,有佳句而全篇太不匀称的不选,当时传诵而现在看不出好处的也不选。该原则体现了他对宋诗的独特审美眼光。每位诗人前有小传,介绍诗人的生平、著述,评价其作品,并论及宋诗的变化和流派。80篇诗人短论,仿佛一部宋诗小史。注释更是旁征博引,有翔实的考证,也有对前人讹误的订正。全书突破了传统选本着重词语、名物、典实的训诂笺注方法,加强了对宋诗语言、句式、修辞、意象、境界、风格的分析,沿波讨源,触类旁通,是注释和鉴赏、评判的结合。是书版本多,发行量极大,被认为是“宋诗最有价值的注本,宋诗的一种权威性的参考文献”(王水照、内山精也《关于〈宋诗选注〉的对话》)。此书由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初版,1963年重印,由81家减为80家,删去左纬一家,诗删去13首。此后多次重版、重印,书前总序、诗人小传及注释均曾反复修改。 |
广绝交论 | 刘峻 | 南朝梁诗人刘峻所作的一篇骈文。文章以客主问答提起,由客历举古代众多友朋情谊相得之事,以示对朱穆倡议绝交的困惑,然后以主人身份展开议论。文中揭露当时世态人情的冷暖,实为对浇薄世风的有力鞭挞,词藻富赡,感情充沛。 汉代朱穆感世俗浇薄,写下《绝交论》,以矫时弊。刘峻感于朋友任昉死后家里贫困,子侄流离,生平旧交莫有赡恤,激于义愤,推广《绝交论》的观点写成《广绝交论》。《广绝交论》认为世上的交谊共有5种:“势交”(依附有权势的人)、“贿交”(趋奉有钱人)、“谈交”(结交有名的人希求称誉)、“穷交”(彼此不得志,互相利用,一旦得志便忘了交情)、“量交”(考虑和对方结交,可以得到好处)。文章认为这5种结交都是从私利出发。这种对当时世态的揭露,已经不纯粹局限于任昉生前的某些友人,而是涉及了整个封建士大夫阶层的心理状态和道德面貌。《广绝交论》重在议论说理,却经常采用排比铺张的写法,增强文学色彩。文章慷慨激昂,揭露时弊,入木三分,是南朝骈文中的杰作。《文选》收录此篇。明人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有《刘峻集》,《广绝交论》收入其中。《南史·任昉传》《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也可见。 有关《广绝交论》的写作时间,学术界主要有天监七年(508)、天监九年(510)两种观点。卫云亮在《 <广绝交论> 写作时间的考订及其意义》中,指出天监十一年(512)是刘峻生平思想变化的重要转折点,该文即作于此年。 |
李璟李煜词校注 | 詹安泰 | 本书以沈刻王校南词本(《晨风阁丛书》本)为底本,以影写吕刻本、侯刻本、粟香室覆侯本、《全唐诗》本,以及有关二主词的各专集、各选本、词话、笔记互相比勘。注释方面,歧义处加以别择,疑难处加以疏解。就全词的创作意图、艺术手法,进行精到的说明。不少词作并附录相关的背景材料,有助于读者深入理解作品。 |
楚辞今注 | 汤炳正 | 汤炳正著。此书以宋代洪兴祖《楚辞补注》为底本重新作注,特点在于注释简明扼要,疏解融会贯通。它不仅使二千年前屈宋鸿裁及两汉遗篇,能以清晰的面貌再现于今,为阅读、欣赏和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而且注释出入古今,既取旧说之长,又采新说之精,颇能反映学术界楚辞研究所达到的水平;另外全书无论是注释字词还是疏解篇意,都以著名楚辞学专家汤炳正先生长年形成的理论体系为主导,在已出的同类书中自具“求真”务实的本色。 |
旗 | 穆旦 | 《旗》,共收入诗作二十四首,1948年2月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为巴金主编的《文学丛刊》第9集之一种。诗集中《赞美》、《控诉》、《诗八首》、《出发》、《诗》、《裂纹》、《线上》、《被围者》、《退伍》、《给战士》、《旗》、《野外演习》、《农民兵》、《七七》、《反攻基地》、《打出去》、《通货膨胀》、《奉献》、《先导》、《甘地》、《森林之魅》已收入《穆旦诗集(1939—1945)》,不重复收录。 |
张义潮变文 | 佚名 | 唐代敦煌变文作品。原卷残损严重。《敦煌掇琐》、《敦煌变文汇录》、《敦煌变文集》所辑录,均非全文。此篇变文叙述张义潮收复河湟一带的业绩,是变文中直接以唐代史事为题材的作品。安史之乱以后,西北河湟广大地区被吐蕃族统治者占据,长期不能收复。大中年间,沙州(治今甘肃敦煌)人张义潮"阴结豪英归唐。一日,众擐甲噪州门,汉人皆助之,虏守者惊走,遂摄州事。缮甲兵,耕且战,悉复余州"(《新唐书·吐蕃传》)。于是唐朝在沙州置归义军,以张义潮为节度使。变文反映的就是这一段历史。残卷初记吐蕃纠集回鹘犯沙州,张义潮率师进击,虏获甚众;次写回鹘、吐浑抄掠伊州,义潮亲讨之,大胜而还;后写回鹘劫夺国信,又扰伊州。其中热情讴歌了张义潮及归义军将士为巩固边防、维护国家统一立下的战功,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爱国思想,描写战斗场面也很生动。张义潮的事迹,史书记载简略,这篇变文可补其不足。 |
读广雅堂诗随笔 | 陈曾寿 | 诗话,2卷。近代陈曾寿著。陈曾寿(1878~1949)晚清官员、诗人。字仁先,号耐寂、复志、焦庵,家藏元代吴镇所画《苍虬图》,因以名阁,自称苍虬居士,湖北蕲水县(今浠水县)巴河陈家大岭人,状元陈沆曾孙。光绪二十九年进士,官至都察院广东监察御史,入民国,筑室杭州小南湖,以遗老自居,后曾参与张勋复辟、伪满组织等。书学苏东坡,画学宋元人。其诗工写景,能自造境界,是近代宋派诗的后起名家,与陈三立、陈衍齐名,时称海内三陈。 |
三唐诗品 | 宋育仁 | 《三唐诗品》三卷,其体例摹仿钟嵘《诗品》,论唐代诸公诗,往往溯其渊源所自。如谓张九龄,“其源出于鲍明远、江文通”;王绩,“其源出于程晓、应璩”;卢照邻,“其源出于江记室”,等等。 凡初唐十五家,盛唐二十八家,附十三家,晚唐十二家。三品以时代相次,无高低升降之意;但每品之中,则以高下为先后,不以寸代为序,此又与钟嵘相异。 其诗学宗旨乃承王闾运《湘绮楼说诗》及《王志》诸篇而来,故论唐诗每探源于魏晋。行文清微淡远,尤有魏晋古调。其“三唐”之论,则上承高栋之“四唐”说而变易之,盖以盛唐诗人之中,“高者起列盛唐,其次统归晚代”,故略去中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