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竹斋集 | 王冕 | 诗集。三卷。《续集》一卷。《附录》一卷。明王冕撰。王冕,字元章,号煮石山农、饭牛翁、会稽外史、梅花屋主等,诸暨(今属浙江)人。出身农家,白天放牛,晚至佛寺长明灯下读书。后从韩性学,试进士不第,即弃去,读古兵法。曾游大都 (今北京),泰不花荐以翰林院官职,不就。归隐九里山,卖画为生。相传朱元璋攻下婺州 (今浙江金华),授为谘议参军,旋卒。工画墨梅,学扬无咎,花密枝繁,行笔劲健,生意盎然;或用胭脂作没骨梅,别具风格。亦擅竹石。兼能刻印,相传以花乳石 (青田石 一类) 作印材,自他创始。作诗多描写隐逸生活,部分作品也能反映民间疾苦,语言质朴,不拘常格。宋濂为作传,载《潜溪集》中,叙其始末甚备。《明史文苑传》亦同。续高士传以为太祖欲授以参军,一夕卒。《浙江通志》据以列入《隐逸传》。是集凡诗集三卷,乃其子周所辑,刘基序。续集诗及杂文一卷,又附录吕升所为王周行状,则王冕女孙之子骆居敬所辑。王冕天才纵逸,其诗多遒劲之气,不拘常格。然高视阔步,落落独行,无杨维桢等诡俊纤仄之习,在元、明之间颇为可贵。集中无绝句,惟《画梅》以绝句题之。续集所收,皆自题画梅诗。史称其隐居九里山时,种梅千株,自号梅花屋主。尤善画梅。求者踵至,以幅长短为得米之差。是集收入《四库全书》。 |
兰雪集 | 张玉娘 | 一卷。元张玉娘撰。玉娘生卒年未详。松阳(今属浙江)人。明慧知书。少时许配给沈佺。后父母有违言。玉娘不从。时沈佺有疾,玉娘折简贻佺,以死自誓。佺卒,玉娘也忧郁而死。明嘉靖中,邑人王诏得其遗诗,于是为作传以表其事。诗格浅弱,不出闺阁之态。卷首题张献集录,疑其为玉娘族孙。《四库全书》列为“存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有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孔继涵家抄本(藏于北京图书馆)、宋人集丙编、民国九年 (1920) 南城李之鼎宜秋馆辑刊本(藏于上海图书馆),均题名《张大家兰雪集》。另有清道光沈作霖刻、光绪修订本(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光绪八年(1882) 松阳县署刻本 (藏于上海图书馆)。 |
幽通赋 | 班固 | 汉赋。东汉班固作。这是一篇骚体述志兼抒情的作品。始见于《汉书·叙传》,萧统收入《文选》,又略见于《艺文类聚》,都未曾标明此赋有序。惟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的《全后汉文》录用了卫灵公驱逐太子之事,作为该赋的序,似显牵强附会。班固自叙此赋主旨是“致命遂志”,即极言人间吉凶命运,进而表明自己处世态度。其妹班昭曾为之作注,李善注《文选》时每每称引之。此赋开篇从班氏始祖颛顼写起,再历数先辈的光辉业绩及由楚迁晋,尔后仕汉的历史,自己梦想着同祖先一样去建功立业:“梦登山而迥眺兮,觌幽人之仿佛”。同时作者从大量事实中意识到:天地无穷,艰多智寡,变化相诡,难料始终;在短暂的人生道路上,欲达到一定的目标,就必须“贵圣人之至论兮,顺天性而断谊”,以先圣之大道为模式,以天纲为训诫,以精诚信实的态度去努力,才能通于“神灵”,达于世情,有所做为。结尾部分的“乱曰”里,作者再度申明:“舍生取谊,以道用兮”。该赋通篇模仿楚辞特别是《离骚》,但内容较为单纯,讲究铺陈堆砌,在形象的个性化方面也远不及屈原的作品。 |
两都赋 | 班固 | 班固著。见《班兰台集》,收于《文选》。作者在序文中说,长安父老,怨都洛邑,冀复都长安,故作此赋以明都洛邑之宜。赋中假设西都宾在东都主人前夸耀西都长安之形胜,建都后之繁华,四郊之富盛,宫室之壮观,特别夸耀昭阳殿之盛况;接写百寮官署、离宫苑囿之隆,又及武帝之求仙与羽猎、水嬉之愉悦。东都主人则指斥西都宾之惑于事理。他先述西汉建都于长安乃一时之计,后遇王莽作乱,光武帝方承古帝之功业遗制建都于洛邑;及于明帝,俭而不侈,一应礼仪以至田猎皆循制而已,唯重教化,致使德治之盛,无与伦比,四夷宾服,天下洽治。西都宾闻而慑服。最后,东都主人授西都宾以《明堂》、《辟雍》、《灵台》、《宝鼎》、《白雉》五诗。作者认为建都不该着眼于有利于统治者的穷极享乐,而该着眼于德化之行,长治久安,体现了作者的政治理想。赋中对光武帝、明帝极力称颂,最终规以节俭,是承西汉大赋之体制。全赋规模宏大,恣意铺陈夸张,是汉赋的代表作之一。 |
解嘲 | 扬雄 | 西汉赋。扬雄作。据《汉书·扬雄传》:“哀帝时,丁、傅、董贤用事,诸附离之者或起家至二千石。时雄方草《太玄》,有以自守,泊如也。或嘲雄以玄尚白,而雄解之。号曰《解嘲》。”文章以主客问答体写成,假设有客嘲笑他不善仕进,于是他加以辩驳。作者引征大量史实,反复解释比较,论证世异事变的道理,说明战国之世,群雄争霸,“士无常君,国无定臣。得士者富,失士者贫”,士人能够“矫翼厉翮,恣意所存”,而今天下一统,“家家自以为稷契,人人自以为皋陶”,庸夫在位,排斥异己:“言奇者见疑,行殊者得辟。是以欲谈者卷舌而同声,欲步者拟步而投迹”,士人根本不能像战国之士那样靠上疏和论辩取得禄位。作者既不能像蔺相如、公孙弘、霍去病那样建功立业,又不能像四皓那样高隐,也不肯像司马相如和东方朔那样放诞,因此只有默默守其《太玄》。这篇赋虽然在内容和写法上都受东方朔《答客难》影响,但在思想和情感上更加深刻,作者就个人的遭遇申发开去,对士人的历史作用和历史命运进行了更为全面、深入的探讨,作品因而更其普遍性。本文语言犀利,论辩有力,纵横恣肆,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后来的仿作如崔骃《达旨》、班固《答宾戏》、张衡《应间》无论在思想还是艺术方面都难与本文比肩。 |
竹素山房诗集 | 吾丘衍 | 元诗别集。3卷。吾衍撰。吾衍一作吾丘衍。《四库全书》曾据编修汪如藻家藏本编入别集类。集中的诗未按体裁分类,似是吾衍自辑。《武林往哲遗著》本《竹素山房诗集》有一些增补,并在卷末附有《补遗》及附录。附录所收都是有关吾衍的诗文。《四库全书总目》评吾衍诗集说:“其诗颇效李贺体,不能尽脱元人窠臼。然胸次既高,神韵自别,往往于町畦之外逸致横生。”他留给仇远的绝笔诗未收入集中,被附在《补遗》之中,诗中说:“刘伶一锸事徒然,蝴蝶飞来别有天。欲语太玄何处问,西泠西畔断桥边。”尽管他轻生而死,这首诗也可看作他对自己一生的反省。有关资料提到他性好贬损文学士,本集的赠答之作中却时见他对文人学友的关切之情。 |
竹斋诗集 | 裘万顷 | 诗别集。三卷,附录一卷。宋裘万顷撰。万顷在当时不以诗名,宋、元目录书中亦无其诗集著录。南宋诗人合集如《南宋群贤小集》、《南宋六十家集》、《江湖小集》以及四库馆臣采撰而成的《江湖后集》等书中皆不见收录。刘克庄集中有《裘元量司直诗跋》,称“其犹子南昌理掾应材携竹斋遗墨古律诗三首、其季元龄又手录四十二首。其言若近而远,若淡而深;近而淡者可能、远而深者不可能。为人自贵重,耻表襮,惟诗亦然。世知竹斋者多,而见其诗者绝少,理掾盍锓诸梓,与同志共之”(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可见当时尚无刻本。宋末陈思编《两宋名贤小集》(当时名为《圣宋群贤小集》),收录裘诗三卷,存诗二百五十馀首;明潘是仁编《宋元三十七家集》,略收裘诗以备一家。后裘诗集绝少流传。清圣祖康熙四十八年(1709)万顷裔孙裘奏刊裘集,集后附有诰敕志铭,当系家族内传本。清高宗乾隆(1736—1795)间裘氏裔孙裘曰修重新精刊此集。其内容与裘奏刻本相同。此本被收入《四库全书》。常见者有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1914年李之鼎所刊《宋人集》本。 |
追昔游集 | 李绅 | 唐诗别集。三卷。唐李绅撰。李绅字公垂,润州无锡 (今属江苏)人。少年好学,有诗名。曾以 《古风》诗求知于吕温,吕温大加称赞。元和元年 (806)举进士。补国子助教。元和三年 (808)授校书郎。长庆元年 (821)为右拾遗、翰林学士、知制诰。次年拜中书舍人、御史中丞。宝历元年 (825),被贬为端州司马。改为江州长史,后迁滁、寿二州刺史。大和七年 (833)授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历任浙东观察使、河南尹、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会昌二年(842)召拜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迁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监修国史,封赵郡公。出任淮南节度使。李绅主张仁政。长于文辞。著有《追昔游集》等。此集据天一阁藏本收录,乃其未为相时所作。分为三卷,收诗一百零一首。据晁公武《读书志》载,此集“前有开成三年(838)八月李绅自序。”然此集无之。李绅与李德裕、元稹有“三俊”之誉。白居易亦有“笑劝迂辛酒,间吟短李诗”句。绅在自序中称“追惜游,盖叹逝感时,发于凄恨而作也。”其诗音节啴缓,似不能与同时诸名家一较强弱。但文辞恬雅,无雕琢细碎之习,其格究在晚唐诸人刻画纤巧之上。现今宋元旧刻本已不存,目前较常见的有明毛晋汲古阁刊本和清席启寓辑 《唐诗百名家全集》本。198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王旋伯注《李绅诗注》四卷,收入 《唐人小集》 中。 |
子渊诗集 | 张仲深 | 元诗别集。6卷。张仲深撰。原书久已亡佚,清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中辑出6卷。卷首有4篇序:1,至正十六年(1356)郑奕夫序;2,至正十二年危素序;3,后至元五年(1339)单弘序;4,至正十六年杨彝序。据杨彝序中所说“今其友会稽王良与编集子渊之诗若干卷,以刻诸梓”,《永乐大典》所收《子渊诗集》应为至正十六年刻本。卷1为五言古诗,卷2为七言古诗,卷3为五言律诗,卷4为七言律诗,卷5为五言排律,卷6为五、七言绝句。本集第1个诗题,即《古意三章》,受到危素称赏,认为“托兴深远,忠贞之心盖莫可掩”(《子渊诗集》序)。所谓《古意》,是仿陈子昂、张九龄《感遇》诗之作。《子渊诗集》中时有警句,颇受《四库全书》编者的重视,但张仲深虽号称曾“漫游湖海”(郑奕夫《子渊诗集》序),其视野却很少出于家乡四明,所作内容单调,以唱和酬答之作为主。 |
女状元辞凰得凤 | 徐渭 | 简名《女状元》。杂剧剧本。明徐渭著。明祁彪佳《远山堂剧品》以此剧入“妙品”,说:“南曲多拗折字样,即具二十分才,不无减其六七。独文长奔逸不羁,不骫于法,亦不局于法。独鹘决云,百鲸吸海,差可拟其魄力。”明王骥德《曲律》说:“徐天池先生《四声猿》,故是天地间一种奇绝文字。《木兰》之北,与黄崇嘏之南,尤奇中奇。”又说:“客问今日词人之冠,余曰:‘……于南词得二人:曰吾师山阴徐天池先生——瑰玮浓郁,超迈绝尘。《木兰》、《崇嘏》二剧,刳肠呕心,可泣神鬼。惜不多作!”明徐复祚《曲论·附录》说:“村老曰:‘余尝读《四声猿》杂剧,其《渔洋三挝》,有为之作也……。余三声,《柳翠》犹称彼善,其余二声及其书、绘,俱可无作。’”清《曲海总目提要》说:“渭自以长才不第,故为此剧,渭以讥世之掇巍科者,皆如妇人女子之流,不足为重也。”近人吴梅《中国戏曲概论》说:“徐文长《四声猿》中《女状元》剧,独以南词作剧,破杂剧定格,自是以后,南剧孳乳矣。其词初出,汤临川目为词坛飞将,同时词家,史叔考槃,王伯良骥德辈,莫不俯首。今读之,犹自光芒万丈,顾与临川之研丽工巧不同,宜其并擅千古也。王定柱云:‘……青藤继室张,美而才,以狂疾手杀之。既寤痛悔,为作《罗鞋四钩词》。……《女状元》悼张也……。’余谓文人作词,不过直抒胸臆,未必影射谁某,琐琐附会,殊无谓也。”此剧写黄崇嘏女扮男装,考中状元,并在审理案件中表现出惊人才能的故事。作者热情地讴歌女子的文才武略,对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无疑是巨大的冲击。 |
雌木兰替父从军 | 徐渭 | 简名《雌木兰》。杂剧剧本。明徐渭著。明祁彪佳《远山堂剧品》以此剧入“妙品”,说:“腕下具千钧力,将脂腻词场,作虚空粉碎。汤若士尝云:‘吾欲生致文长而拔其舌。’夫亦畏其有锋如电乎?”明王骥德《曲律》说:“徐天池先生《四声猿》,故是天地间一种奇绝文字。《木兰》之北,与《黄崇嘏》之南,尤奇中之奇。”又说:“客问今日词人之冠,余曰:‘……于南词得二人:曰吾师山阴徐天池先生——瑰玮浓郁,超迈绝尘。《木兰》、《崇嘏》二剧,刳肠呕心,可泣神鬼。惜不多作!”明徐复祚《曲论·附录》说:“村老曰:‘余尝读《四声猿》杂剧,其《渔洋三挝》,有为之作也……。余三声,《柳翠》犹称彼善,其余二声及其书绘,俱可无作。’”《曲海总目提要》说:“木兰事情详载古乐府。按明有韩贞女事,与木兰相类,渭盖因此而作也。”近人任二北《曲海扬波》记《渔阳诗说》说:“元曲之当行者无论已。近如徐文长《渔阳三弄》、 《木兰从军》……,激昂慷慨,自是天地间一种至文。”近人吴梅《中国戏曲概论》说:“王定柱云:‘青藤佐胡梅林幕,平巨寇徐海,功由海妾翠翘。海平,翠翘失志死……。《木兰》吊翠翘也……。’余谓文人作词,不过直抒胸臆,未必影射谁某,琐琐附会,殊无谓也。”此剧写木兰替父从军、立功疆场的故事,热情讴歌了木兰立地撑天、激昂慷慨的壮志英怀,对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是一个巨大冲击。作品人物性格鲜明,语言清新激越,生动流畅。 |
玉禅师翠乡一梦 | 徐渭 | 明代杂剧。简名《玉禅师》《翠乡梦》。明徐渭著。明祁彪佳《远山堂剧品》以此剧入“妙品”,说:“迩来词人依傍元曲,便夸胜场。文长一笔扫尽,直自我作祖,便觉元曲反落蹊径。如〔收江南〕一词,四十语藏江阳八十韵,是偈,是颂,能使天花飞堕。”清《曲海总目提要》说:“相传渭总督胡宗宪记室,宠异特甚。渭尝出游杭州某寺,僧徒不礼焉。衔之,夜宿妓家,窃其睡鞋一,袖之入幕,诡言于少保,得之某寺僧房。少保怒,不复详,执其寺僧二三辈斩之辕门。渭为人狭而妒,妻死后再娶,辄以嫌弃,续又娶小妇,有殊色。一日,渭方自外归,忽户内欢笑作声,隔窗斜视,见一俊僧,年二十余,拥其妇于膝。渭怒,取刀趋击之,已不见。问妇,妇不知也。后旬日,复自外归,见前僧与妇并枕卧。渭不胜忿怒,便取铁灯檠刺之,中妇顶门死。渭坐法系狱,赖援者获免。一日闲居,忽悟僧报,妇死非罪……。此剧之作,殆借以自喻也。”近人蒋瑞藻《小说考证》记《蠡言》说:“《玉禅师》剧《收江南》一曲,通首用短柱句法,二字一韵,长至七百余字,实是惊才绝艳。尤悔庵《桃花源》剧,绝力学之,终非敌手,乃知古人力量之厚。”近人吴梅《顾曲麈谈》说:“《翠乡梦》吊寺僧也。”日本青木正儿《中国近世戏曲史》说:“此剧结构极佳。前场禅僧为妓女笼络,后场妓女为禅僧所济度,其对照甚妙,正所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也。……要之,关目排场,以《玉禅师》为最佳;曲辞以《狂鼓史》为最妙。”此剧捏合传说中红莲、柳翠故事而为一剧,宣扬了轮回因果的迷信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官场与佛门尔虞我诈的卑劣行径。剧本组织甚见工巧,语言也清新高爽。 |
狂鼓史渔阳三弄 | 徐渭 | 明代杂剧。简名《渔阳三弄》、《狂鼓史》。为《四声猿》杂剧之一种。徐渭撰。《远山堂剧品》著录。据《后汉书·祢衡传》敷演。汉末文士祢衡死后,阴司判官将曹操的鬼魂捉到阎罗殿上,让祢衡裸衣击鼓痛骂。他慷慨激昂、义正词严,揭露曹操奸险狠毒、弄权窃国、残害忠良的罪恶。此剧创作时代,正是奸臣严嵩把持朝政、祸国殃民之时,沈炼、杨继盛等刚鲠忠直的朝臣,相继遭到迫害,作者借古喻今,针砭现实,以抒发满腔抑郁不平之气。剧情的安排别出心裁,把击鼓骂曹从曹操生前挪到他死后,这样更能历数他一生的罪行,使之暴露无遗,好让祢衡骂得痛快淋漓。全剧以祢衡被召上天,曹操永堕地狱结束,这种艺术处理,寓意极为深刻,可以起到褒善惩恶的目的。此剧是《四声猿》中流传最广的一个剧本,清代宫廷大戏《鼎峙春秋》采用了这折,昆曲《骂曹》也根据它改编上演。 |
紫岩诗选 | 于石 | 诗别集。三卷。宋于石撰。于集是作者去世后其弟子吴师道所编,初为七卷。清丁丙《善本书藏书志》称于石“所著诗七卷,今存卷一五古五十三首、七古十一首,卷二七古十七首、五律二十三首、七律二十三首,卷三七律四十首、七绝三十七首,综古今体诗二百四首。每卷后题元门人吴师道原编,明四世孙伯善谨录”。此本称天福山房抄本。又藏另一写本,凡诗三卷,篇第与前不同,殆别一抄本。后有之江沈廷芳题云:“集久不传,传者仅此册耳。同里门人吴师道为之选次,诗凡三卷,内缺二页,其来已久,不能复补矣。”清人胡玉溍据此,疑七卷本本为吴师道所编,后轶其四卷,遂将三卷本题为师道所选。吴为于氏弟子,不应以选者自居(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清德宗光绪十五年(1889),于国华留耕草堂据天福山房抄本,刊刻行世。在此之前,于集只以抄本流传,未见有刻本。后于集又被收入民国年间所编之《续金华丛书》。常见者有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
自堂存稿 | 陈杰 | 宋诗别集。4卷。陈杰著。作品题材多样,风格各异,如富于民歌风味的《女竹枝歌》:“南园一株雨前茶,阿婆手种黄玉芽。今年团栾且同摘,明年大姊阿谁家。”《仲宣楼》一诗,充满苍茫悲凉的怀古之情:“一雨真成五月秋,十年重上仲宣楼。峥嵘岁月欺人事,浩荡乾坤入客愁。孙刘气力三分尽,蜀汉山川百战收。可是登临无限意,闲看西日下城头”。又如《红梅》:“千树江头雪作裳,一枝故欲犯时妆。分明莹薄裁琼玉,不比胭脂抹海棠。”以红梅的清高,喻自身的品格。《四库全书总目》称“其诗虽源出江西,而风姿峭茜,颇参以石湖、剑南格调,视宋末江湖一派,气含蔬笋者,戛然有殊,在黄茅白苇之中,不可不谓翘之楚”。 |
自怡集 | 刘琏 | 明诗别集。刘琏(字孟藻)著。现存有明初刻本,传本甚稀,弥足珍贵。前有洪武十三年(1380)秦府纪善同邵黄伯生序,后有前翰林园史院编修同郡吴从善哀词。诗1卷。另有乾隆三十三年(1768)赵氏竹影庵抄本,《四库全书》本似也以一种抄本为底本。刘琏是刘基长子,为胡惟庸所胁,堕井死,文名不甚彰显。其实,其诗作尚有一定功力。《四库全书总目》评论:“今读其诗,惟七言律诗颇涉流利圆美,不出元末之格。然仅三首,盖非所喜作。至于五言古体,居集中之太半,皆词旨高雅,而运思深挚,殆于驾两宋而上之,以继《犁眉》诸集,可谓不愧其父。而明人罕称道之者,殆转以勋阀掩欤。”如五古《遣兴》3首,《秋日旅怀》,皆是颇堪讽诵之作。陈田《明诗纪事》也说:“潜溪(宋濂)有仲珩,犁眉(刘基)有孟藻,真不愧王谢家儿。仲珩集不传,《自怡集》,得表章于四库宏开之日,幸矣!” |
诗词格律 | 王力 | 王力所写的讲述诗词格律基本知识的书。为中华书局编辑出版的《中国文学史知识丛书》 中的一种,收入《文集》 第15卷(据《丛书》 本1977年第2版)。本书简明扼要地讲述了诗词格律的基本知识,除“引言” 外,共4章: 第1章“关于诗词格律的一些概念”,讲诗词的韵、四声、平仄和对仗的基本知识; 第2章 “诗律”,讲诗的种类、律诗的韵、律诗的平仄、律诗的对仗、绝句、古体诗; 第3章 “词律”,讲词的种类、词谱、词韵以及词的平仄和对仗; 第4章 “诗词的节奏及其语法特点”,讲诗词节奏、诗词的语法特点。本书的 “结语” 强调: 任何规律都有它的灵活性,诗词格律也不能是例外; 处处拘泥格律,反而损害了诗的意境,同时也降低了艺术。但格律本来是适应艺术的要求而产生的,先要熟谙格律,才能得心应手地驱遣格律,而不为格律所束缚。 |
祖英集 | 重显 | 诗别集。北宋释重显(980—1052)撰。二卷。重显,俗姓李,字隐之,遂宁(今属四川)人。居明州(今浙江宁波南)雪宝寺,僧人。皇祐中赐号明觉大师。此集为其弟子文政于天圣十年(1032)辑成,卷首有文政序。收诗二百二十首。其诗多涉禅宗,与道潜、惠洪诸人蹊径稍别。五言诗“静空孤鹗远,高柳一蝉新。草随春岸绿,风倚夜涛寒”等句皆天然拔俗。七言绝句《自贻》、《送僧喜禅人回山》诸篇则风致清婉,琅然可诵。有《四库全书》本,《宋人集》丙编本,《四部丛刊续编》本。 |
娇女诗 | 左思 | 诗。西晋左思作。明谭元春评此诗说:“字字是女,字字是娇女,尽情尽理尽态。”(《古诗归》)钟惺也说:“通篇描写娇痴游戏处不必言,如握笔、执书、纺绩、机杼、文史、丹青、盘槅等事,都是成人正经事务,错综穿插,却妙在不安详,不老成,不的确,不闲整,字字是娇女,不是成人。而女儿一段聪明,父母一段矜惜,笔端言外,可见可思。”(同上)此诗是左思一首著名诗篇,描写自己两个小女儿天真活泼、顽皮娇憨的神态,生动逼真,声态并作,使两个幼儿的形象跃然纸上,极象一幅风俗画。此诗对后世影响很大,象陶渊明的《责子》诗,杜甫《北征》中关于女儿的吟咏,李商隐的《骄儿诗》等,都是学习这首诗创作而成的。 |
徐正字诗赋 | 徐寅 | 二卷。唐徐寅撰。徐寅,字昭梦,泉州莆田 (今属福建)人。生卒年不详。工诗,屡举不第。尝游大梁,以赋谒梁王朱温,误触其讳,欲遁不得,乃作过大梁赋以献。温大悦,酬一字绢一匹,厚礼馆待。大顺三年(892)始登第,乾宁元年 (849)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正字。后依王审知幕府,归老延寿溪。所著有《探龙》、《钓矶》二集,共五卷。自 《唐书·艺文志》已不著录。诸家书目也未载其名。意当时即散佚不传。此书又作_《钓矶文集》,全名为《唐秘书省正字先辈徐公钓矶文集》仅存赋一卷,计八首。各体诗一卷,计三百六十八首。盖其后裔从《唐音统签》、《文苑英华》诸书裒辑成编,附刻家乘之后,已非五卷之旧。其赋句雕字琢,不出当时程试之格。而刻意求工,多有秀句。但此书最早是由徐寅族孙徐师仁于南宋建炎三年(1129),辑成八卷本,其中赋五卷,《雅道机要》一卷,诗二卷。钱遵王有其抄本。元代时,徐寅裔孙徐玩又重辑为十卷本,前五卷为赋,后五卷为诗。此本也只有抄本流传。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瞿镛《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陆心源《皕宋楼藏书志》均有记载。《四库未收书目提要》中,又录一种“赋五卷,凡五十首”的《钓矶文集》,实际是十卷本的前五卷。此本亦收入《宛委别藏》丛书。另外,清人席启寓辑《唐诗百名家全集》也录有 《徐昭梦诗集》三卷本。 |
虚舟集 | 王偁 | 五卷。明王偁撰。王偁,字孟扬,广西永福人。洪武三年 (1370)举人。成祖即位,征至京师,授国史院检讨,充《永乐大典》副总裁。永乐十三年(1415)坐解缙党,下狱死。王偁为闽中十子之一。他具有和李白、苏轼类似的跌宕才华,因而其诗风亦有相似之点。他善写古诗、歌行。其创作中,词采之流畅雅丽,议论之明爽风发,是其较明显的特征。《明史文苑传》附见林鸿传中。此编乃其诗集。前有王汝玉序。又有解缙序二篇,一题虚舟集序,一题王孟扬文集序。又有弘治六年 (1495)桑怿序,则为袁州 (今江西萍乡等地)守王世英翻刻虚州集而作。不言其别有文集,盖当时已失传。集末附书评及自述、谏各一首。王偁与解缙友善,其才气学问,约略相似,卒同被谗谮以死。然解缙诗颇伤剽直。王偁诗恬和安雅,殆为胜之。自述称服群圣,猎百家,穷幽明,每遇登高吊古,慨然发其悲壮愉乐,一寓于文若诗。其命意亦特不凡。故集中若感遇诸作,规抚拾遗。咏史数篇,步趋记室。将进酒、行路难等亦颇出入于太白。虽未必尽合古人,而意度波澜,时复具体,固不比优孟衣冠。四库已存目。 |
须溪四景诗集 | 刘辰翁 | 宋诗别集。4卷。刘辰翁(号须溪)撰。刘辰翁是宋代遗民中颇有影响的词人及诗文家。有《须溪集》200卷,但久已散佚。今本《须溪集》10卷,是清人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的。《须溪四景诗集》则有传本,并收入《四库全书》。卷1为春景诗67首,卷2为夏景诗35首,卷3为秋景诗44首,卷4为冬景诗16首。卷末附收《东桂堂赋》1篇,又见于《四库全书》本《须溪集》卷6。本书无序跋,所收的都是五言六韵的排律,专咏一年四季的景物,属对工稳,意境显豁,但缺乏艺术特色。除《四库全书》本外,本集的传世版本还有《宋人集丁编》本以及数种明清抄本。《宋人集丁编》所收的《须溪四景诗集》4卷,还附有补编1卷。 |
长杨赋 | 扬雄 | 汉赋。西汉杨雄作。始见于《汉书·扬雄传》;又见于《文选》。这是一篇田猎赋,借汉成帝猎于长杨之事,宣扬汉帝国声威并表示讽谏之意。赋前有序,交待作此赋的背景和用意:汉成帝于校猎甘泉的次年(元延元年·前12),又田猎于长杨,致使“农民不得收敛”。扬雄扈从返回长安后作此赋以讽。赋的正文,其形式与布局均摹仿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设为“子墨”为客卿、“翰林”为主人,双方以对话形式各抒己见。该赋内容可分3部分:开头部分交待作此赋原委:子墨指责汉成帝猎于长杨“扰于农民”,“本非人主之急务”;翰林则说子墨“知其一未睹其二”,因而有必要加以澄清。中间部分是中心内容,以翰林之口,陈言汉帝国的强盛:先述汉高祖开国创业之功德,再述汉文帝休养生息之治绩,继之以汉武帝开疆扩土的威势,终之以为汉成帝田猎长杨作回护,委婉地表示出讽谏之意,言其虽出猎但有节制,能“遵文武之度”,“使农不辍,工不下机,婚姻以对,男女莫违”。最后部分是结尾,写子墨客卿向翰林主人认错。这篇赋能把铺陈描写与议论说理结合起来,虽讲究夸饰文采,但较为通俗流畅,没有汉代大赋那种堆砌臃肿的毛病,如状写汉武帝声威的文字有:“天兵四临。幽都先加。挥戈邪指,南越相夷。靡节西征,羌僰东驰。是以遐方疏俗殊邻绝党之域,自上仁而不化,茂德所不绥,莫不蹻足抗手,请献厥珍,使海内澹然,永无边城之灾,金革之患。”文字整中有散,顺其自然,简明而流畅,这在汉赋作品中是极为罕见的。 |
校猎赋(羽猎赋) | 扬雄 | 汉赋。西汉扬雄作。始见于《汉书·扬雄传》,题作《校猎赋》,萧统《文选》题为《羽猎赋》,后人多从之,又略见于《艺文类聚》66卷。是汉赋中以描写畋猎为内容的代表作品之一。赋前有序文,申明作赋的缘由是因为汉成帝的校猎之举“太奢丽夸诩”,不合圣王礼制,故作此赋以表讽谏之意。赋的正文可分3部分,开头部分即显现出赋颂的特点,把汉代皇帝与三皇五帝相比埒,为其歌功颂德。中间部分是主体,大事铺张夸饰,状写天子校猎时的壮观盛况群象飞动,画面壮阔,如写围猎之状说:“移围徙阵.浸淫蹴部,曲队坚重,各按部伍:壁垒天施神扶电击,逢之则碎,近之则破,鸟不及飞兽不及过·军惊师骇,刮野扫地。及至罕车飞扬,武骑聿皇,蹈飞豹,绢枭阳,追天宝,出一方,"其描绘校猎阵容的整肃,斗士的英武搏击的迅猛,以及飞禽走兽的狼狈不堪,都极其生动.形象鲜明,富于艺术感染力。赋的结尾部分写汉天子翻然悔悟,决心“立君臣之节,崇贤圣之业”,于是罢猎而去“回轸还衡,背阿房,反未央”。显然扬雄的《羽猎赋》,其结构体制和表现方法,都模仿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司马相如的赋“苞括宇宙,总览人物”(司马相如语),扬雄的赋“必推类而言,极丽靡之辞”(扬雄语)。《羽猎赋》可与《子虚赋》、《上林赋》比美,惟其所处时代已是西汉末路一味炫耀帝国声威显然有谀美之嫌。扬雄晚年也认识到这种“劝百而讽一,曲终而雅奏”的作品并不足取。 |
河东赋 | 扬雄 | 辞赋名篇。西汉扬雄作。《汉书》见载。元延二年(前11)三月,成帝帅群臣,横渡黄河,行幸河东祭祀后土。“既祭,行游介山,回安邑,顾龙门,览盐池,登历观,陟西岳,以望八荒”(《汉书》扬雄“自序”)。天子追踪殷周之墟,遥思尧舜之风,雄以为“临川羡鱼,不如归而结网”。于是上《河东赋》以劝。此文可分为三段:开段为前引,写暮春谒神于河东,形容车驾旌旗之盛。中段述成帝追观先代遗迹:览介山,思晋文公及介子推;追慕大禹疏决龙门;登历观(山西永济县山名)而望舜之所耕。他将这些遗迹与远处战场陔下(项羽败处)南巢(夏桀败处)相较,认为这些地方均不如河东。于是天子乘翠龙,渡大河,登华山,该地祥云迎,甘雨降,天子遂叱风伯,呵雨师,大致斥令制风制雨。最后一段乃为对天子及汉代的歌功颂德,而这篇赋的结尾不带任何规谏之辞。扬雄自谓此文目的在于劝。然细绎全文,此赋表面上是对王朝汉德的颂扬,实际上寓讽谏于颂扬之中。姚鼐《古文辞类纂》评云:“《上林》之末有游乎六芝之囿及翱翔书圃之语。此文(《河东赋》)法之,借行游为喻,言以天道为车马,以六经为容,行乎帝王之途,何必巡望山川以为观览乎。”全文仿《楚辞》体,亦融合散体之字句。《汉书·扬雄传》所收录之四赋,《文选》仅此篇未录,其由盖因其体裁和文句不特出,此赋或非子云之佳作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