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編所録各家,以能卓然自樹或别開生面者爲主。
一、本編所選作品,以能代表某一作家的作風或久經傳誦者爲準。
一、詞緣樂曲産生,故於聲律方面,不容忽視。本編於此亦加注意。
一、本編所録唐、五代詞,依花間、尊前諸集先例,兼收若干七言絶句體,如竹枝、楊柳枝、浪淘沙之類,以見詩、詞遞嬗之迹。
一、本編所收各作家,酌採舊聞作爲傳記。其正史有傳者,概用節録。
一、本編酌採前人評語,作爲參考之助。
一、本編所採參考資料,經用原書覆勘者,概注卷目,其間接引用者,註明某書所引。但仍不免疏漏,容待續訂。
一、詞爲依聲之作,舉凡抑揚抗墜、聲情緩急之間,關係於句讀、韻脚者至鉅,惟各家亦常小有出入。因之除用標點外,别創符號,置於字下,以·表句,=表平韻,▬表仄韻,藉代詞譜。
一、詞中領句字,爲關紐所在,以用有力之去聲字爲多,藉以承上起下。有一字領者,如柳永八聲甘州:“漸霜風淒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漸”字領下四字三句;秦觀八六子:“念柳外青驄别後,水邊紅袂分時。”“念”字領下六字二句。有二字領者,如周邦彦拜星月慢:“似覺瓊枝玉樹相倚,暖日明霞光爛。”“似覺”二字領下六字兩句。又四字句有上一、中二、下一者,如辛棄疾水龍吟“揾英雄淚”,吴文英八聲甘州“上琴臺去”等句。五字句有上一、下四者,如周邦彦拜星月慢“識秋娘庭院”、“總平生稀見”、“苦驚風吹散”、“隔溪山不斷”,姜夔揚州慢“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等句。七字句有上三、下四者,如辛棄疾賀新郎“千古事雲飛煙滅”、祝英臺近“倩誰勸啼鶯聲住”等句。此類句法,未易一一標識,援上數例,即可推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