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申(1908)

感 怀[1]

错疑天女爱春华,岂意禅心伴落花。冷艳白桃新寡妇,幽寒翠竹故良家。画堂日暖空招燕,弱柳枝低忍着鸦。云卷高唐怜梦醒,月明胡地泣琵琶。

【校注】

[1]诗题:邱菽园于1907年秋间前后破产,业产荡然无存,租房安家,又惹上官司。新加坡学者邱新民在《邱菽园生平》(新加坡胜友书局1993年版)中称,此诗“是破产之后的心情写的,读了令人酸鼻”。

香妃(并叙)〔三首〕

是为乾隆时某回部王之正妃,相传为体有异香,故得此号。乾隆帝闻而慕之。迨后用兵回疆,授意统帅兆惠[1],果生致妃,舆送京师,帝为大悦。妃既入宫,预蓄死志,且欲乘机复仇。骤发不中,帝急避去,使内人诱解百端,终不为屈。帝犹眷恋,未行遣出。事闻,太后虑有意外,乃瞷[2]帝出猎,先戒诸门,禁召妃于阶前,赐帛。妃含笑受命。帝至中途忽然有省,回辇[3]视之,良久门辟,而妃已气绝矣。此事百馀年来未详纪载,近人《湘绮楼集》[4]及《春冰室野乘》[5]始互见叙录,而辞有异同。盖各据所传闻,世有弗能尽者矣。余兹约举之,以成小序云。

玉颜大脚花门女,争遣销魂别有香。自古新词写辽后[6],秪今虚位贮昭阳[7]。胭脂肯夺蘼芜绿,钟鼓偏乖窈窕章。遮莫取妫兼灭息[8],九疑云雨误荆王[9]。

鸾凤深宫树树栖,瑶华更折大荒西。漫姱魏武酬铜雀[10],孰与杨妃[11]昵愠羝。尺组[12]忽衔青鸟使,长门永恨夜乌啼。当时驼足知多少,一任香尘蹋作泥。

传呼万帐索如花,拥辇元戎竞鼓笳。穷战谁怜抛子弟,香名浪说饮官家。空闻宋帝迎周后[13],不见高公斩丽华[14]。赖有旃檀能自爇,独留阃史重流沙。

【校注】

[1]统帅兆惠:乌雅·兆惠(1708—1764),字和甫,清乾隆时将领,满洲正黄旗人。乾隆二十一年(1756)授定边右副将军,筹办伊犁善后事宜。后率师至乌鲁木齐、伊犁,平定叛乱,统一西域。以功封一等武毅伯,授定边将军。见《清史稿·列传一百·兆惠传》。

[2]乃目间:原作“乃日间”,据《菽园诗集》本改。目间,窥视意。

[3]回辇:原作“回辈”,“辈”字误。

[4]《湘绮楼集》:晚清王闿运诗文集。王闿运(1833—1916),字壬秋,号湘绮,湖南湘潭人。近代著名学者、文学家。曾为曾国藩幕僚,光绪年间授翰林院检讨加侍讲衔,后回故里讲学,主讲于长沙思贤讲舍、衡州船山书院等。在湘潭筑湘绮楼自居,自号湘绮楼主人。辛亥革命后任清史馆馆长。其门人辑其著作为《湘绮楼全书》。

[5]《春冰室野乘》:清末李岳瑞所著笔记。李岳瑞(1852—1927),字孟符,号春冰,别号惜诵等,陕西咸阳人。光绪年间进士,授工部主事等。幼承家学,诗文俱佳,尤熟于清室掌故。《春冰室野乘》发表于宣统年间之《国风报》,多记清代朝野秘闻及文坛轶事。

[6]“自古”句:辽后,指北宋时辽国道宗皇后萧观音。相传她曾作七言绝句《怀古》:“宫中只数赵家妆,败雨残云误汉王。惟有知情一片月,曾窥飞燕入昭阳。”诗表达对汉代赵飞燕入宫的同情,也表达自己久被疏远的孤寂心情。

[7]“秪今”句:昭阳,指昭阳宫,汉成帝为赵飞燕建造的宫殿;后来赵飞燕成为皇后,昭阳宫成为后宫正宫。秪今,现在。秪,古同“秪”;只,但。唐李峤《汾阴行》:“不见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宋杨万里《谢蜀师刘仲洪尚书龙学遣骑诒书之惠》:“旧日雪山寒刮骨,秪今移取上春台。”

[8]“遮莫”句:用息妫归楚史事,见诗钞卷一《桃花夫人庙》“诗题”注。

[9]“九疑”句:用战国末期宋玉高唐赋》《神女赋》典。见诗钞卷三《纪梦》“高唐神女赋”注。

[10]“漫姱”句:魏武,指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东汉末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三国曹魏政权的奠基人。曾担任东汉丞相,后加封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铜雀,指铜雀台,是曹操在邺城建造的一座气势恢宏的楼台,曹氏父子在此处与文武百官觥筹交错,对酒高歌,一时盛况空前。

[11]杨妃:即杨贵妃(719—756),名玉环,号太真。姿质丰艳,善歌舞。先为唐寿王李瑁王妃,受令出家后,又被唐玄宗李隆基册封为贵妃,深得宠爱。安史之乱时,随玄宗出长安,流亡蜀中,途经马嵬驿时被赐死于乱军之中。

[12]尺组:短的组绶,小官所系。唐钱起《酬考功员外见赠佳句》诗:“上林谏猎知才薄,尺组承恩愧命牵。”

[13]宋帝迎周后:周后,指南唐后主李煜的第二个皇后,即“小周后”周嘉敏。南唐亡国后,小周后随后主被俘入北宋京师(今河南开封),宋太宗赵光义贪其美色,毒杀李煜,又将小周后收入宫中。小周后不久即忧郁愤懑而死。

[14]高公斩丽华:丽华,即张丽华,南朝陈后主陈叔宝的贵妃。据《隋书》记载,隋朝灭陈后,晋王杨广深为其丽容所动,欲纳为妾。行军元帅长史高颎说:“武王灭殷,戮妲己,今平陈国,不宜取丽华。”于是高颎斩张氏于青溪。

女士沈寿[1]丝绣意大理国今后爱理娜宫装半身肖像[2],工致绝伦,见者叹美

胡然镜槛觌天人,璀璨珠光识大秦。羽服有仪鲛室制,云容极想海天春。阏氏[3]色艳明貂领,戴胜[4]冠高倚锦巾。拟似徐妃妆半面,像生花好爱针神。

【校注】

[1]沈寿:沈寿(1874—1921),初名云芝,字雪君,号雪宧,绣斋名天香阁,生长于江苏吴县。自幼弄针学绣,结婚后与丈夫余觉经营丝绣,自创“仿真绣”,开中国近代刺绣史上一代新风。曾被任命为清宫绣工科总教习,又先后在苏州、北京、天津、南通设立刺绣学校传授技艺,1914年任张謇在江苏南通创办的女红传习所所长兼教习。著名学者俞樾曾为其绣品题字“针神”。1920年口授出版《雪宧绣谱》。

[2]丝绣意大理国今后爱理娜宫装半身肖像:即沈寿《意大利皇后爱丽娜像》丝绣。这是沈寿第一件运用仿真绣法完成的绣品,在1909年意大利世界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奖,被授予“世界至大荣誉最高级卓越奖”。1911年,绣品被作为国礼赠送意大利皇后爱丽娜(ElenaofMontenegro,1871—1952)本人,轰动该国朝野;意皇向清政府回赠一枚“最高级圣母利宝星勋章”。

[3]阏氏:汉时匈奴单于正妻的称号。见诗钞卷三《明妃曲》“阏氏”注。此处借指王后。

[4]戴胜:戴玉琢之华胜。为古神话人物西王母的发饰。《山海经·西山经》:“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也借指西王母。

慈禧西太后挽诗[1]〔二首〕

露电[2]朝飞报上仙,瑶池天外有重天。萧娘称制同辽室[3],吕纪编书重史迁[4]。歌竹声从群侍恸,驱豺事感子皇先。遥怜楚楚瞻朝士,长握金轮五十年。

定策从教弟继兄,东都母后历尊荣。金钱姹女搜瑶室,灰劫昆池[5]掷水衡。呜咽几床禳鼎雉,凄迷心事泄宫鹦。雄才辜负中兴运,凤德终衰惜尾声。

【校注】

[1]诗题:慈禧,见诗钞卷二《北游客归,为说外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入据仪銮殿,遗火致灾始末》“西太后”注。慈禧太后于清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1908年11月15日)在仪銮殿去世。其一生三次临朝称制,前后共掌握清代朝政达47年之久。

[2]露电:朝露易干,闪电瞬逝。比喻迅速逝去或消失。语本《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3]“萧娘”句:称制,指即位执政,也指代行皇帝的职权。史载,辽朝末期,保大二年(1122),天祚帝在金兵大举进攻之下出逃,耶律淳在南京(今北京)被立为帝,史称“北辽”。同年耶律淳病死,其妻萧德妃临朝称制。隔年,萧德妃又被天祚帝杀。

[4]“吕纪”句:史迁,即司马迁。见诗钞卷二《自适》“司马”注。《史记》无汉惠帝本纪,因惠帝虽然为帝七载,但政归吕后,故司马迁直接书以《吕后本纪》,而以“垂拱而治”记之,称“惠帝垂拱,高后女主称制”。

[5]灰劫昆池:用“昆池劫灰”典,出自东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三:汉武帝凿昆明池,池底尽是黑灰;后西域道人至,称是劫火焚烧之残灰。后用以喻兵火毁坏后的残迹。

己酉(1909)

问讯兰史[1]吴游道中

水村山郭好停车,阊卒皋佣笠泽书[2]。可有东风歌妇艳,闲披南史认民馀[3]。纵横剑气看题虎,容与莼乡共话鲈[4]。一十五年过梦影,比来酒价复何如。(余自乙未别松[5],回首瞬十五年矣。)

【校注】

[1]兰史:即潘兰史。见诗钞卷一《题潘兰史悼亡诗卷》“潘兰史”注。

[2]笠泽书:晚唐文学家陆龟蒙(?—881)晚年卧病笠泽期间,自编《笠泽丛书》四卷,为其诗文合集。南宋杨万里《读〈笠泽丛书〉三首》其一:“笠泽诗名千载香,一回一读断人肠。”笠泽,即松江。唐陆广微吴地记》:“松江,一名松陵,又名笠泽。”

[3]民馀:民之足食得饱之意。馀,本义饱足。明虞堪《李士贤检校使吴》:“全家当国难,孤直保民馀。”

[4]“容与”句:用“莼鲈之思”典。见诗钞卷三《星洲谣》“忆莼鲈”注。

[5]乙未别松:乙未,1895年。“别松”,《菽园诗集》本作“别淞江”。松,指松江,一名松陵,吴淞江的古称。为太湖支流三江之一,由吴江县东流与黄浦江汇合,出吴淞口入海。邱菽园1895年春赴京参加会试,往还都经过上海,曾沪滨小住。

寄答友人自粤海见怀原韵

酣饮何辞镇日昏,东西南北莫招魂。难寻净土维摩寂,尽有柔乡合德温。万里鸿飞宁作健,十年梦觉若留痕。频烦岭外音书达,兀傲平生怕受恩。

女伶游氏别我八年矣,今岁己酉夏月,星洲重来,殷勤话旧,濒行出箧中故像相贻,报之以诗〔二首〕

眉图依约远山青,旧曲何戡掣泪听。重晤鬓云如梦里,敢从人海祝飘零。

过人哀乐[1]我偏知,感世声音孰任期。愿借歌台当讲座,绿珠南面拥皋比。

【校注】

[1]过人哀乐:用“哀感中年”典。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安)语王右军(王羲之)曰:‘中年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是恶。’”形容人到中年对亲友离别的伤感情绪。

留别金玉校书〔二首〕

惭愧芳时耐别身,苕华可爱忍抛春。桑中薄幸逾三宿[1],雨散巫云忏梦神。

无多情话付沉吟,定惹青蛾泪满襟。是我负卿人负我,璇闺权术侠游心。

【校注】

[1]“桑中”句:用“桑中之约”和“三宿恋”二典。前者指男女幽会的密约。语出《诗经·鄘风·桑中》:“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桑中,即桑林之间。后者见《后汉书·襄楷传》:“浮屠不三宿桑下,不欲久生恩爱,精之至也。”李贤注:“言浮屠之人寄桑下者,不经三宿便即移去,示无爱恋之心也。”后用以指对世俗的爱恋之情。

遣 婢[1]

种得花枝乞与人,东君无计永留春。乌衣朱雀斜阳影[2],厮养牙郎落絮身。竹里樵青虚打浆,奁前小玉黯随尘。低鬟恋别牵萝屋[3],翠袖单寒谅主贫。

【校注】

[1]诗题:新加坡学者邱新民《邱菽园生平》称:“生活既已困难,只好‘遣婢’以减轻负担,咏《遣婢》诗志其事。”

[2]“乌衣”句:化用唐刘禹锡七绝《乌衣巷》句意。

[3]牵萝屋:用藤萝牵补的屋子。化用“牵萝补屋”,语出唐杜甫《佳人》诗:“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咏影,赠别何远馨录事[1]

银荷珠箔惜馀熏,对影偏痴去住云。云自山中何所有,影怜身外莫能分。明蟾裁扇光难掩,小象含香篆屡闻。飞絮飞花长恼乱,那更肠断是斜曛。

【校注】

[1]诗题:何远馨,新加坡学者邱新民编《艳诗目录辑》(载于《邱菽园生平》)亦作何远卿,生平不详。录事,指妓女。见诗钞卷三《玉娇录事重来星坡,遗余折扇,赋酬》“玉娇录事”注。

星洲送别何录事〔六首〕

旧时明月旧时楼[1],目极青山送去舟。今夕姮娥驱出海,盈盈风露正残秋。

记曾花底诉飘零,累我樽前制泪听。又是别侬银汉去,大家滋味似双星。

孤舟莫系柳含颦,和雨和烟送好春。愿托愁心与明月,相随一路伴行人。[2]

回面搴帷慰寂寥,留春容得几明朝。无情最是星洲水,依旧催人早晚潮。[3]

真同一水阻银河,秋泛平添恨较多。输与渡江双桂楫,些时犹得近微波。

江上青青送远峰,洛姬罗袜尚留踪。贻来一幅惊鸿影,惹得青娥起妒容。

【校注】

[1]“旧时”句:化用宋史达祖《阮郎归·月下感事》词“旧时明月旧时身”句。

[2]“愿托”句:化用唐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句意。

[3]“无情”句:化用清朱彝尊《眼儿媚·那年私语小窗边》词“无情最是寒江水,催送渡头船”句意。

庚戌(1910)

重过何录事故居〔二首〕

留春不住送春归,门巷斜阳燕子飞。剩有宵来明月影,随风[1]淡荡入空帏。

将飞复舞对回风,道有痴魂慰梦中。(用本事)春色重经梳洗地,相思花发去年红。

【校注】

[1]随风:原作“隋风”,“隋”字误。

得何录事别岛来书,赋答

越女悲吴会[1],文姬惜汉姝[2]。鸱夷原约范[3],驼足竟沦胡。一自红颜远,相思白日孤。枇杷空满叶,杨柳未能图。瘴海凄凄见,春山淡淡无。天边书寄雁,竹外韵生梧。恨入缠头锦,抛同上掌珠。开函频掩涕,数墨恍长吁。云母难偷药,神仙不种榆。钗犹沽小玉[4],曲尚唱罗敷[5]。忆逐青油幙,分簪紫菊萸。层楼随月上,香径倩花扶。桂窟从呼姊,雕梁解护雏。离情偏警芍,妙谑暗怜芙。谁谓圆多缺,真成碧是朱[6]。三生嗟杜牧[7],一水阻黄姑[8]。湓口琶声咽,裙腰草色纡。词应填蝶恋,饮自导鸡酥。夜雨飘千里,秋风落五湖。君看此遥夕,宵梦已先驱。

【校注】

[1]越女悲吴会:越女,指春秋时期越国美女西施。吴会,古代会稽郡所辖三吴之一,西施的家乡越国句无苎萝村属吴会。

[2]“文姬”句:文姬,即汉代才女蔡文姬,曾被胡骑虏获,沦落胡地十二年。见诗钞卷三《明妃曲》“后来”句注。姝,美丽、美好,又喻美女。此句应与后句“驼足竟沦胡”一起理解。

[3]鸱夷原约范:范,指春秋时期越国政治家范蠡。相传越王灭吴后,西施随范蠡而去。范蠡后自号“鸱夷子皮”。见诗钞卷二《以领巾赠梁词史,承许服之摄影遗余,嘉其慧心,诗以张之》“待留”句注。

[4]“钗犹”句:用唐人蒋防传奇小说《霍小玉传》和明代汤显祖剧作《紫钗记》所写唐才子李益与名妓霍小玉的爱情悲剧故事,紫钗为二人的定情之物。见诗钞卷三《忏绮》“紫玉”句注。

[5]“曲尚”句:罗敷,汉乐府《陌上桑》的主人公。见诗钞卷三《星洲谣》“罗敷”注。

[6]碧是朱:即“看碧成朱”,亦作“看朱成碧”。喻心思迷乱,目眩而不辨五色。南朝梁王僧孺《夜愁示诸宾》:“谁知心眼乱,看朱忽成碧。”

[7]“三生”句:杜牧,唐代著名诗人,尝自称“赢得青楼薄幸名”。见诗钞卷一《星洲纪遇》“当筵”句注。

[8]黄姑:即牵牛星。见诗钞卷一《九月十三日王孺人忌辰》“银河”句注。

何录事从槟岛来会,星坡小聚半旬,出视罗巾,即去年余之所赠也,为题边幅付还之

去年今日一罗巾,如梦相看泪点新。更助淋漓数行墨,他时记取执巾人。

何录事留赠写真第二图赋酬

名香沉水百千熏,开怯风吹折怕纹。商略崔徽图位置,最宜舒卷近朝云。

重送何录事,别后却寄

水眼山眉怅暮霞,寒潮落叶卷平沙。独馀凉信吹蘋末,起向中庭望月华。

何录事屡有书来,劝余止酒,甚感其意,即题笺后报之

频烦谏猎女相如,双鲤迢迢托起居。酒债寻常随日长,愁怀依旧别卿初。东邻阮籍当垆妇[1],西蜀侯芭问字车[2]。护倒自怜耽宿福,经程谁与遣居诸。茂陵渴疾曾无解[3],湖海豪情久未除。为有涛笺珍重意,曲生从此绝交书。(“护倒”,野酿名,见陈季常[4]诗注;“经程”,酒量名,见《韩诗外传》[5],均古方言。)

【校注】

[1]“东邻”句:阮籍(210—263),字嗣宗,三国魏诗人,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竹林七贤”之一,崇奉老庄之学,是“正始之音”的代表,著有《咏怀八十二首》等。当垆,对着酒垆,在酒垆前。《晋书·阮籍传》载:“邻家少妇有美色,当垆沽酒。籍尝诣饮,醉便卧其侧。籍既不自嫌,其夫察之亦不疑也。”

[2]“西蜀”句:侯芭,又名侯辅,西汉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扬雄的弟子。此句用侯芭“载酒问字”典,表示从师学习。《汉书·扬雄传》载:“雄以病免,复召为大夫。家素贫,耆酒,人希至其门。时有好事者载酒肴从游学,而巨鹿侯芭常从雄居,受其《太玄》《法言》焉。”

[3]“茂陵”句:茂陵,指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约前179—前118),字长卿,景帝时为武骑常侍,因病免官后家居茂陵,故称。茂陵渴疾,又称司马渴、相如病、长卿疾等。《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云:“相如口吃而善著书,常有消渴疾。”后用以形容文人之病。

[4]陈季常:即陈慥。陈慥,字季常,号方山子,别号龙丘居士,北宋隐士。少时曾仗剑行走江湖,后折节读书,与苏轼往来甚密。“河东狮吼”的典故即出自其夫妻事迹。

[5]《韩诗外传》:《韩诗外传》,西汉时韩婴所作,是一部记述中国古代史实和传闻、并征引《诗经》句子的著作。多推测《诗经》之意,杂引《春秋》或古事,引《诗经》以证事,体现了韩诗学派的特点。《韩诗外传》卷十云:“齐桓公置酒,令诸侯大夫曰:‘后者饮一经程。’”

秋夜梦何录事,醒后爰赋长歌,却寄

绿萼彩軿行不定,暮色吹帘入空暝。对面巫鬟幻九疑,揽裾明珠犹双赠。欲雨不雨云态蛮,是花非花月痕证。碧海青天独夜心[1],冷露无声满香径。似言药阻玉蟾飞,长觉愁添兔儿孕。花魂虽弱解因风,恩怨喁喁怜梦醒。起视星河银汉隔,明镜明朝定头白。不然卖赋学相如[2],径须浮家从少伯[3]。可怜四壁羞芙蓉,秋风道阻嗟临邛。朝来涤器酒家佣,渴疾不解金茎浓。座中宛宛修眉丰,天边隐隐行云峰。尽阻蓬山几万重[4],我歌若舞长懊侬。

【校注】

[1]“碧海”句:化用唐李商隐《嫦娥》诗句“碧海青天独夜心”。

[2]“不然”句:相如,即司马相如,此处用“相如卖赋”典。其《长门赋》序云:“孝武皇帝陈皇后,时得幸,颇妒,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斤,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于解悲愁之辞,而相如为文以悟主上,陈皇后复得亲幸。”后以“卖赋”泛指卖文取酬。

[3]少伯:即范蠡,字少伯。见诗钞卷二《以领巾赠梁词史,承许服之摄影遗余,嘉其慧心,诗以张之》“待留”句注。史载其功成身退之后,乘舟浮于江湖,期间三次经商而成巨富。

[4]“尽阻”句:化用唐李商隐《无题》诗句:“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残冬独夜起,忆何录事,戏效《蕃锦集》[1]体寄之调倚《菩萨蛮》

传书青鸟迎箫凤(李峤)[2],梅花清入罗浮梦(殷尧藩)[3]。茗碗对炉熏(黄庭坚)[4],香生纸帐云(陆游)[5]。 光飘神女袜(骆宾王)[6],觉见半床月(李贺)[7]。空爽上春期(梁元帝)[8],低斜力不支(白居易)[9]。

【校注】

[1]《蕃锦集》:清代词人朱彝尊的集句词集。共收词109首,全部集唐人诗句。

[2]“传书”句:出自李峤《杂曲歌辞·东飞伯劳歌》。李峤(645—714),字巨山,在唐武后、中宗年间,三次被拜为宰相。以文辞著称,有《杂咏诗》120首。

[3]“梅花”句:出自殷尧藩诗《送刘禹锡侍御出刺连州》。殷尧藩(780—855),唐代诗人。唐元和进士,官至侍御史。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4]“茗碗”句:出自黄庭坚诗《奉和文潜赠无咎篇末多见及以既见君子云胡不喜为韵》。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早年进士及第,曾任国史编修官。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著有《山谷词》等。

[5]“香生”句:出自陆游诗《冬夜》。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曾投身军旅,后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

[6]“光飘”句:出自骆宾王诗《尘灰》。骆宾王(约619—约687),字观光,唐代诗人,“初唐四杰”之一。曾参与起兵讨伐武则天。有《骆宾王文集》遗世。

[7]“觉见”句:出自李贺诗《秋凉诗寄正字十二兄》。李贺(约791—约817),字长吉,唐宗室,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

[8]“空爽”句:出自梁元帝诗《春日》。梁元帝,即萧绎(508—555),字世诚,小字七符,自号金楼子,南朝梁皇帝。博学多才,诗、书、画均有成就。

[9]“低斜”句:出自白居易诗《草词毕,遇芍药初开,因咏小谢红药当阶,翻诗以为一句,未尽其状,偶成十六韵》。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见卷前《啸虹生诗钞自序》“香山”句注。

辛亥(1911)

辛亥春初,游踪指缅,便道槟城,与何录事聚首经旬,坚约后期而别[1]

禁销羁思殢春灯,廉士红妆汝尚能。屦倘容谐市价,不妨槟屿视於陵[2]。

【校注】

[1]诗题:辛亥年(1911)春起,邱菽园游缅甸、槟城等地,至秋始返星洲。邱氏与林文庆等人于1906年创“中国好学会”作为传播中国思想的机构,成员遍及南洋各地。此次之游,是为该学会的交流游说。此诗为途经槟城时作。

[2]於陵:地名,借指战国时期齐国隐士陈仲子,因其居於陵,故称。晋皇甫谧高士传》曰:“其兄戴为齐卿,食禄万钟,仲子以为不义,将妻子适楚,居於陵,自谓於陵仲子。穷不苟求,不义之食不食。”

仰江舞妓筵上作

合乐奏蛮姬,华灯映锦毹。当筵榴粲齿,曳袖酪凝脂。密雨随腰鼓,回风掠鬓丝[1]。舞低红踯躅,觞进碧琉璃。重译花能语,流波酒不辞。更番传折柳,留永驿程思。

【校注】

[1]鬓丝:原作“髻丝”,据《菽园诗集》本改。

柳枝篇,别筵赠缅舞妓

客中送春能几时,主人送我招柳枝。柳枝本是天涯树,好向樽前绾别离。风和日暖鸟钩辀,花底清阴唱栗留。腰鼓自调翻舞蹠,云鬟乍解落搔头。异方殊态天魔女,落絮游丝无定所。触拨闲愁感不禁,客里诗篇浑漫与。踯躅花开歌缓缓,夜光杯接春光短。不辞更舞态低昂,取次新腔音续断。舞自回风歌遏云,春归无计可留君。还将笛里青青柳,吹作潇潇江上闻。

缅仰回航,重践何约,羁栖槟屿,随历夏秋,感而书此

东山挟妓宜中岁[1],湖海求田属下床[2]。肯为鲈鱼萦别梦,却缘春色殢归装。

【校注】

[1]“东山”句:用“东山携妓”典。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谢公在东山蓄妓。”刘孝标注:“宋明帝《文章志》曰:‘安纵心事外,疏略常节,每蓄女妓,携持游肆也。’”谢公即东晋名士谢安。后用以写文人携妓出游或归隐生活。

[2]“湖海”句:用“求田问舍”典。《三国志·魏志·陈登传》载:许汜与刘备并在荆州牧刘表处坐,许汜说:“陈元龙湖海之士,豪气不除。”又称其往见元龙而遭怠慢:“元龙无客主之意,久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刘备回答:“君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间舍,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也。”

七夕槟屿客中,戏示何录事

灵会依然岁易新,别来沧海几扬尘。天孙纵有姮娥药,河鼓占星应老人。

槟屿留别何录事

烛短都禁泪,花繁莫折枝。聊同樊素别[1],无奈杜秋诗[2]。玉笛春风咽,金衣柳絮吹。回头成别梦,并力造相思。

【校注】

[1]樊素别:樊素,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家姬,善唱《杨枝曲》,名闻洛下。相传白居易晚年体弱多病,遂卖马放妓,而樊素不忍离去,离别时长跪而致辞。白居易作《不能忘情吟》记离别时情景。

[2]杜秋诗:指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杜秋娘诗》。据诗序,杜秋,金陵女,入宫,有宠于景陵,又为皇子傅姆。后皇子封漳王,又被罪废削,杜秋也被赐归故乡。杜牧“过金陵,感其穷且老,为之赋诗”,记述其一生坎坷命运。

槟屿倦游,归舟垂发,何录事手所御梳,为余压装,爰酬此解调倚《念奴娇》(和东坡居士《大江东去》韵)

梳疏成谶,蓦惊心、一握香奁间物。便许风鬟,长对坐、莫遣家徒四壁。憔悴双文,水精帘下,蕙草看销雪。软裘快马,我非赤县才杰。 偏汝膏沐谁容,玉钗臣挂,当此轻舟发。明觉晓风,杨柳岸,正值残星明灭。梦里惊回。吹篷落叶,料峭生华发。新弦头上,明明此意如月。

发字韵调法上四下五,乃依正谱填之。如此故与东坡先生《大江东去》传作中之“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上五下四字数有弗能强同者。

感旧录,别马来海峡道中,回寄何录事

箐林香树苦不殖,瘴雨蛮云黯无色。何来一叶坠天风,翻祝飘零靡终极。照眼春星耿欲流,凝妆秋水净如拭。倚竹相怜翠袖中,量情直到锦鞋侧。年时忆送油壁车,陵下烟水满虾蟆。拥楫莫留小桃叶,到门翻恨红桃花。谁知一水九回阻,不碍轻帆十幅斜。宛转鹦哥呼李益[1],去来燕子任卢家[2]。偶然招手云中驻,赚得王郎隔江渡[3]。高邱佚女散离忧[4],别馆荒台易朝暮。朱书早谶归舟句[5],醒视芙蓉阻烟雾。珍重箜篌入梦身,楼阁高寒生桂树。

【校注】

[1]鹦哥呼李益:李益是唐代诗人,见诗钞卷三《忏绮》“紫玉”句注。唐传奇《霍小玉传》述及李益由媒婆引进霍小玉家相见时写道:“庭间有四樱桃树;西北悬一鹦鹉笼,见生入来,即语曰:‘有人入来,急下帘者!’生本性雅淡,心犹疑惧,忽见鸟语,愕然不敢进。”

[2]“去来”句:卢家,古乐府中相传有洛阳女子莫愁,嫁于豪富的卢氏夫家。南朝梁萧衍《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唐沈佺期诗《古意,呈补阙乔知之》句:“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3]“赚得”句:王郎,指东晋书法家王献之。王献之因爱妾桃叶往来于秦淮两岸,常到渡口迎送,并为之作《桃叶歌》三首。其三云:“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4]“高邱”句:高邱,高山;佚女,美女。语出战国屈原《离骚》:“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望瑶台之偃蹇兮,见有娀之佚女。”

[5]“朱书”句:朱书,用朱墨书写的文字。用“卢李二生”典事。宋人编《太平广记·神仙十七》“卢李二生”条载:一日,李生过扬州,旧友卢生置酒招待,引一美貌女子奏箜篌。“李生视箜篌,上有朱书十字云:‘天际识归舟,云间辨江树。’”卢生许为成其婚姻。后汴州行军陆长源以女嫁李生,既见,颇似卢生引见者。“复解箜篌,仍有朱字,视之,果见‘天际’之句也。”

壬子(1912)

壬子七夕,星洲寓楼,有感去年七夕事,书寄那人

记曾搴箔对凭栏,儿女神仙话已漫。飞鹊啼乌怜独夜,画屏银烛惜馀欢。休提誓约三生旧,同属人天一水艰。良会早知成恨别,那堪后会更今看。

怅别(为那人咏也)调倚《柳梢青》

一样帘旌,旧时月色,今夜秋声。伫遍灵风,吹残梦雨,何处云行。 春人如絮飘零,便絮也、相逢断萍。翻羡杨花,教题轻薄,有个来生。

陋巷杂事诗[1]〔八首〕

小小门庭叠叠窗,浮家恰称屋如。后楼更枕青山好,白浪寒烟阻大江。

虚室通明玩夕晖,寒英不落况翻飞。玻璃槅子玲珑甚,容拟帘疏误燕归。

绿杨影里听莺声,十步青茵曳屐行。偶向读书堂外望,比邻环拥似长城。

一角危阑碧虚,盛盘斜转认蜗庐。散仙久谪蓬瀛外,犹遣云中最上居。

杳然烟点辨齐州,壁上丹青隘九邱。蓦地山川惊改色,浓云如墨过西楼。

妻解摊书婢叠笺,先生无事且高眠。又虚一日斜阳影,独树花开客自怜。

海雨离离洒碧岑,宵来借酒敌寒侵。小楼深巷春花晓,翻遣诗中有丽心。

久蒙俗赦谢高车,自有风声到草庐。未爱繁华况平淡,由来哀乐不关渠。

【校注】

[1]诗题:陋巷,邱菽园自称其破产后赁庑之地。《菽园诗集》初编卷二载《初秋徙寓》(1908)诗,记迁居事;《邓恭叔至,自北婆罗洲访余陋巷》(1909)诗又云:“多谢故人亲陋巷,暂时相慰一樽同。”

戏赠陆夫人[1]

频年看老窦连波,椎髻荆钗足和歌。举案犹能同赁庑[2],回文差免怨机梭[3]。书成博议千秋定,坐对芙蓉四壁何。知尔金经勤呗诵,谈禅吾亦病维摩。

【校注】

[1]诗题:陆夫人,即邱菽园妻子陆结。

[2]“举案”句:举案,用“举案齐眉”典。赁庑,租房;犹能同赁庑,意谓能同贫困。《菽园诗集》初编卷二载《凤麓赁庑即事》(1908)诗云:“归来吾似退房老,入耳苍凉百感生。”

[3]“回文”句:回文,原作“迥文”,“迥”字误。据《菽园诗集》本改。此句用“回文织锦”典。晋代窦滔妻苏蕙,因思念丈夫,将所作的回文诗织在锦缎上,寄给丈夫,以表深情。典出《晋书·列女传·窦滔妻苏氏传》:“滔,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惋。”

梁鸿咏一首,书示内子陆[1]

身将隐矣又文之,留得登高五噫诗。举案未终沉侠气,会须穿家傍要离。

【校注】

[1]诗题:梁鸿,字伯鸾,东汉隐士、诗人。娶妻孟光,貌丑而贤,结婚时曾打扮入门。梁鸿曰:“吾欲裘褐之人,可与俱隐深山者尔。今乃衣绮缟,傅粉墨,岂鸿所愿哉?”后共入霸陵山中,荆钗布裙,以耕织为生,夫妻相敬,留下“举案齐眉”的典故。因作《五噫之歌》讽刺统治者,被迫改名离开齐鲁,后至吴,卒后葬于要离冢傍。事见《后汉书·梁鸿传》。内子陆,即邱菽园妻子陆结。

月下小酌放歌调倚《唐多令》

舒卷汉宫罗,天风拂素娥。晚妆寒、古镜新磨。玉宇无尘行缓缓,仙袂举抱云和。 桂影上楼多,清樽发浩歌。净空明、满注金波。倒喝冰轮成闰夕,怀里坠当珠搓。

听 鹂调倚[1]《浪淘沙》

芳草绿萋萋,绣满湖堤。春烟一碧与云齐。更爱微风杨柳树,着个黄鹂。 宛转尽情啼,叫破天低。双柑斗酒手亲携,来领诗觞闲鼓吹,绝妙新题。

【校注】

[1]调倚:原作“讽倚”。“讽”字误,据前例改。

癸丑(1913)

清故后隆裕挽辞[1]〔二首〕

黯黯孤星掩曙天,沉沉故殿绝哀弦。庄姜毕世悲黄里[2],望帝当春逐紫鹃[3]。禅草凄凉投玺后,宫花寂寞卷帘前。女中尧舜随生谥,肠断人呼让国贤。

濯龙妙选侄从姑,谁信长门赋竟无[4]。身后山头怜冻雀,庭前夜半泣慈乌。东朝正寝犹陵隧,后纪终篇殿汉胡。见说寿筵扶病起,时闻忍死目遗孤。

【校注】

[1]诗题:隆裕(1868—1913),叶赫那拉氏,满洲镶黄旗人,名静芬。清光绪十四年(1888)与光绪帝成婚,次年立为皇后。宣统继位后被尊为隆裕皇太后,同时垂帘听政。1912年2月下诏清帝逊位。1913年2月22日病逝。民国政府以国丧规格处理丧事,各政要和舆论界对其逝世均表惋惜。

[2]“庄姜”句:用“庄姜之悲”典,指夫妻不合,妻子心中的痛苦。庄姜是春秋时齐国公主、卫庄公夫人,因卫庄公偏宠嬖妾,庄姜失位孤寂。相传《诗经·国风·绿衣》为其所作。其中有“绿衣黄里”之句,意谓黄色为正色,反而被用作衣服的内层。宋朱熹诗集传》称:“言绿衣黄里,以比贱妾尊显,正嫡幽微。”

[3]“望帝”句:用“望帝化鹃”典。传说周朝末年蜀王杜宇,号望帝,因水灾禅位退隐山中。后蜀国亡,望帝思念故国,死后化作杜鹃,暮春啼叫,其声哀怨凄悲。事载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等。唐李商隐《锦瑟》诗句:“望帝春心托杜鹃。”

[4]“谁信”句:用“赋卖长门”(同“相如卖赋”)典。见本卷《秋夜梦何录事,醒后爰赋长歌,却寄》“不然”句注。

甲寅(1914)

箴游女(有序)

女子失教,群乐佚游,颠倒裳衣,放诞自喜。先哲云:“服奇者志淫。”[1]有心人睹此,不能无喟。

雌雉争翻蜉羽章,相逢妹喜变儿郎。东家供食西家宿,南部风流北部妆。会睹菤葹夸手爪,又闻蕉萃弃姬姜[2]。汉滨游女销魂甚,士有忧思正可伤。

【校注】

[1]“先哲”句:“服奇者志淫”,语出《史记·赵世家》:“然则反古未可非,而循礼未足多也。且服奇者志淫,则是邹、鲁无奇行也。”这是引述战国时赵武灵王欲推广胡服骑射时所说的话,“服奇者志淫”是他所要反驳的论点。据《战国策》之《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篇,此语为反对者赵造所言。

[2]“又闻”句:化用《左传》引逸诗“虽有姬姜,无弃蕉萃”句。见卷前《啸虹生诗续钞自序》“闻之”句注。

寓目有感

阑珊花事虐西风,逝水何心卷向东。落尽珠英飘尽絮[1],更无人在赏残红。

时华侨巨商有突遭外国市场牵动之影响而将覆败者,因乞援于平日爱友,咸诿为无办法也。

【校注】

[1]飘尽絮:原作“瓢尽絮”,“瓢”字误。

乙卯(1915)

阅明人所为《张灵崔莹合传》感咏[1]

异代崔张意未平,过原无补恨偏成。(当时以会真一记[2]为口实)疏花怯比啼妆女,寒月凄如落魄生。遣妒孰教天与色,殉亡真见世多情。犹怜隔世谈征兆,同拟前身证鹤笙。(相传张灵因兆感王子晋[3]而生,故字梦晋。余吟友中有湘人易实甫[4]者,素负异才,尤工词藻,众复以张灵再世拟之。)

【校注】

[1]诗题:题中“崔莹”,原作“崔茔”,“茔”字误。《张灵崔莹合传》,亦作《补张灵崔莹合传》,明末清初黄周星(1611—1680)所作传记小说,叙述明朝才子张灵与才女崔莹的一段悲剧爱情故事。张灵,字梦晋,明正德年间苏州才子。参见诗钞卷三《醉时书》“张灵”句注。

[2]会真一记:即《会真记》,唐元稹所撰传奇《莺莺传》的别称。

[3]王子晋:即中国神话人物王子乔,相传为东周时周灵王的太子。见诗钞卷二《题赠黄郎》“子晋”注。

[4]易实甫:易实甫(1858—1920),名顺鼎,字实甫、仲实,别号哭庵、一厂居士等,湖南龙阳人。工诗文、联语,自称“三十馀年内,初为神童,为才子,继为酒人,为游侠”。尝问业于王闿运,甲午战时曾两度赴台协助刘永福筹划防务抗日,后入张之洞幕,曾主讲两湖书院。晚年寓居上海。一生作诗近万首,著有《四魂集》。

丙辰(1916)

唁南海先生新丧副室何旃理女史[1](有序)

女史幼而知书,兼通英国文字,能水彩画。庚戌欧美游归,小住星坡之憩园[2],余从索得手迹数帧。荷月柳烟,意境萧旷,见者咸皆叹美。顷闻遘恙,殁于沪滨。先生痛逝之馀,征辞及远。余用即画起兴,并申哀诔之微意云。

急雨打荷圆璧碎,浓云抱月宝珠沉。丫叉展玉疑新谶,叱拨嘶红怅绿阴。郭代淑姬应厚殡,钟成命妇想徽音。由公作达谁能遣,锦瑟华年定废吟。

【校注】

[1]诗题:诗题中“女史”,《菽园诗集》本作“女士”。南海先生,即康有为,因其广东南海县人,故称。见卷前《邱菽园诗集叙》“康有为”注。何旃理(1891—1915),字金兰,原籍广东开平,出生于旅美华侨家庭。1907年康有为在美国巡回演讲时结识,娶为三姨太。她多才多艺,曾兼任康有为的英文翻译和秘书,跟随其周游欧美列国,为其得力助手。病逝时年仅24岁。

[2]小住星坡之憩园:憩园是邱菽园在星洲丹绒加东海滨的房子。康有为庚戌年(1910)除夕来新加坡后,于1911年1月29日至5月8日在此居住。时其副室何旃理随行。

丁巳(1917)

佳 人调倚《采桑子》

佳人自爱函光侠[1],脸底桃花,腕底桃花,两种情怀未较差。

前身试证圆因果,花影窗纱,月影窗纱,一样丰姿是作家。

【校注】

[1]“佳人”句:即“佳侠函光”之意。语出汉武帝刘彻《李夫人赋》。《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云:“上又自为作赋,以伤悼夫人,其辞曰:‘……佳侠函光,陨朱荣兮。’”颜师古注引孟康曰:“佳侠,犹佳丽。”

一 春

长醉花前不愿醒,一春吟思付啼莺。闻歌屡顾容知误,纵酒何心转近名。几度桥边同走马,最高楼上好吹笙。苕华未暮韶光晚,闲忏当年淡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