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编四十七首

东溪玩月①

月从断山口,遥吐柴门端。

万木分空霁②,流阴中夜攒。

光连虚象白,气与风露寒。

谷静秋泉响,岩深青霭残。

清澄入幽梦③,破影抱空峦④。

恍惚琴窗里,松溪晓思难。

【校】

①顾元纬《外编》录此首,《文苑英华》亦作王维诗,《唐文粹》作王昌龄诗。

②分,《唐文粹》作“纷”。

③清澄,《唐文粹》作“澄清”。

④破影,《唐文粹》作“影破”。

过太乙观贾生房①

昔余栖遁日,之子烟霞邻。

共携松叶酒,俱恙竹皮巾。

攀林遍云洞②,采药无冬春。

谬以道门子,征为骖御臣。

常恐丹液就,先我紫阳宾。

夭促万涂尽,哀伤百虑新。

迹峻不容俗,才多反累真。

泣对双泉水,还山无主人。

【校】

①顾元纬《外编》及凌本俱录此首,《文苑英华》亦作王维诗。

②云,一作“岩”。

【注】

松叶酒:庾肩吾诗:“方欣松叶酒,自和游仙吟。”王绩诗:“春酿煎松叶,秋杯浸菊花。”

竹皮巾:《汉书》:“高帝为亭长,乃以竹皮为冠。”韦昭曰:“竹皮,竹筠也。今南夷取竹幼时,绩以为帐。”师古注:“竹皮,笋皮。谓笋上所解之箨耳,非竹筠也。今人亦往往为笋皮巾,古之遗制也。”王绩诗:“横裁桑节杖,直剪竹皮巾。”

丹液:《汉武内传》:“其次药有九丹金液,子得服之,白日升天。此飞仙之所服,地仙之所见也。”

紫阳宾:周氏《冥通记》:“第一紫阳左真人,治葛衍山,周君。第二紫阳右真人,治嶓冢山,王君。”

送孟六归襄阳①

杜门不欲出②,久与世情疏。

以此为长策③,劝君归旧庐。

醉歌田舍酒,笑读古人书。

好是一生事,无劳献《子虚》。

【校】

①一作“送孟浩然”。〇顾元纬《外编》录此首,《文苑英华》亦作王维诗,《瀛奎律髓》作张子容诗。

②欲,《瀛奎律髓》作“复”。

③长,一作“良”。

淮阴夜宿二首①

其一

水国南无畔,扁舟北未期。

乡情淮上失,归梦郢中疑。

木落知寒近,山长见日迟。

客行心绪乱,不及洛阳时。

【校】

①以下五首,俱见顾元纬《外编》,注云:“宋本作公诗,又载唐《孙逖集》。《文苑英华》俱编入‘行迈类’,亦称逖作,盖与右丞《早入荥阳界》诸诗同纪,遂误作右丞诗耳。”

其二

永绝卧烟塘,萧条天一方。

秋风淮木落,寒夜楚歌长。

宿莽非中土,鲈鱼岂我乡?

孤舟行已倦,南越尚茫茫。

【注】

宿莽:《楚辞》:“夕揽中洲之宿莽。”王逸注:“草冬生不死者,楚人名之曰宿莽。”

南越:《杜氏通典》:“自岭而南,当唐、虞三代,为蛮夷之国,是百越之地,亦谓之南越,古谓之雕题。非《禹贡》九州之域,又非《周礼·职方》之限。在天文,牵牛、婺女则越之分野,兼得楚之交。”

下京口埭夜行

孤帆度绿氛,寒浦落红曛。

江树朝来出,吴歌夜渐闻。

南溟接潮水,北斗近乡云。

行役从兹去,归情入雁群。

【注】

京口埭:按《唐书·地理志》:润州丹徒县有京口埭。

山行遇雨

骤雨昼氛氲,空天望不分。

暗山惟觉电,穷海但生云。

涉涧猜行潦,缘崖畏宿氛。

夜来江月霁,棹唱此中闻。

夜到润州

夜入丹阳郡,天高气象秋。

海隅云汉转,江畔火星流。

城郭传金柝,闾阎闭绿洲。

客行凡几夜,新月再如钩。

【注】

润州:按《唐书·地理志》:“江南道有润州丹阳郡。武德三年,以江都郡之延陵县地置,取润浦为州名。”

金柝:颜延年诗:“卧伺金柝响,起候亭燧烟。”又延年《阳给事诔》:“金柝夜击,和门昼扃。”李善注:“金,谓刁斗也。卫宏《汉旧仪》曰:‘昼漏尽,夜漏起,城门击刁斗,周庐击木柝。’”李周翰注:“柝,打更木也。”

冬夜寓直麟阁①

直事披三省②,重关秘七门。

广庭怜雪净③,深屋喜炉温④。

月幌花虚馥⑤,风窗竹暗喧。

东山白云意,兹夕寄琴樽⑥。

【校】

①顾元纬《外编》录此首,《唐诗品汇》亦作王维诗,《文苑英华》作宋之问诗。成按:题中“麟阁”之名,乃是天授时所改,神龙时无复此称,则此诗自应归宋耳。

②省,一作“阁”。

③净,一作“静”。

④深屋,一作“狭室”。

⑤花,一作“云”。

⑥樽,一作“言”。

【注】

麟阁:《杜氏通典》:“天授初,改秘书省为麟阁。神龙初,复旧掌经籍图书。”

七门:《后汉书·百官志》:“宫掖门,每门司马一人,比千石。本注曰:南宫南屯司马,主平城门;北宫门苍龙司马,主东门;玄武司马,主玄武门;北屯司马,主北门;北宫朱雀司马,主南掖门;东明司马,主东门;朔平司马,主北门:凡七门。”

月幌:《玉篇》:“幌,户广切。帷幔也。”王勃《九成宫颂序》:“风闺夕敞,携少女于歌筵;月幌宵胧,下姮娥于舞席。”

赋得秋日悬清光①

寥廓凉天静,晶明白日秋。

圆光含万象,碎影入闲流。

迥与青冥合,遥同江甸浮。

昼阴殊众木,斜影下危楼。

宋玉登高怨,张衡望远愁。

馀晖如可托,云路岂悠悠。

【校】

①《诗隽类函》、《唐诗类苑》俱作王维诗,《唐诗品汇》作无名氏诗。

【注】

江甸:《宋书·萧思话传》:“仗顺沿流,席卷江甸。”

宋玉: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揺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张衡:张衡作《四愁诗》,有“侧身东望涕沾翰,侧身南望涕沾襟,侧身西望涕沾裳,侧身北望涕沾巾”之句。

山中①

荆溪白石出②,天寒红叶稀③。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校】

①顾元纬《外编》、凌本俱录此首。

②荆溪,一作“蓝田”。

③天寒,一作“玉关”。

【注】

荆溪:《长安志》:“荆谷水,一名荆溪。来自蓝田县,至康村入万年县界;西流二十里出谷,至平川,合库谷、采谷、石门水为荆谷水,一名产水。”

冷斋夜话》云:吾弟超然喜论诗,其为人纯至有风味。尝曰:“陈叔宝绝无肺肠,然诗语有警绝者,如曰:‘午醉醒未晩,无人梦自惊。夕阳如有意,偏傍小窗明。’王摩诘《山中》诗曰:‘溪清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舒王《百家夜休》曰:‘相看不忍发,惨澹暮潮平。欲别更携手,月明洲渚生。’此皆得于天趣!”予问之曰:“句法固佳,然何以识其天趣?”超然曰:“能言萧何所以识韩信,则天趣可言。”余竟不能诘。曰:“微超然,谁知之?”

苏东坡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云:味(诘摩)〔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曰:“蓝溪白石出,玉川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此摩诘之诗也。或曰非也,好事者以补摩诘之遗。

从军行二首①

其一

戈甲从军久②,风云识阵难。

今朝拜韩信,计日斩成安③。

【校】

①顾元纬本、凌本俱录此首,《乐府诗集》亦作王维诗,《万首唐人绝句》、《唐诗纪事》俱作王涯诗。行,顾元纬本作“辞”。

②戈,《乐府诗集》作“旌”。

③后二句,凌本、《乐府诗集》俱作“今朝韩信计,日下斩成安”。

【注】

拜韩信:《汉书·高帝纪》:“汉王斋戒设坛场,拜韩信为大将军,问以计策。”

计日:《魏志》:“司马懿临危制变,禽公孙渊可计日待也。”

斩成安:《史记》:“韩信与张耳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击赵。赵王、成安君陈馀闻汉且袭之也,聚兵井陉口,号称二十万。信引兵遂下,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夜半,传发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诫曰:‘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谓军吏曰:“赵已先据便地为壁。”且彼未见吾大将旗鼓,未肯击前行,恐吾至阻险而还。’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阵。赵军望见大笑。平旦,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赵开壁击之,大战良久。于是信佯弃鼓旗走水上军。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赵果空壁争汉鼓旗,逐韩信。信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已不胜,不能得信等,欲还归壁,壁皆汉赤帜,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兵遂乱,遁走。于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斩成安君泜水上,禽赵王歇。”

其二

燕颔多奇相,狼头敢犯边。

寄言班定远,正是立功年。

【注】

燕颔:《后汉书》:“班超行诣相者,曰:‘祭酒,布衣诸生耳,而当封侯万里之外。’超问其状,相者指曰:‘生燕颔、虎头,飞而食肉,此万里侯相也。’后使西域,西域五十馀国悉皆纳质内属焉。下诏封超为定远侯。”

狼头:《北史》:“突厥者,其先居西海之右,独为部落,盖匈奴之别种也。姓阿史那氏,后为邻国所破,尽灭其族。有一儿,年且十岁,兵人见其小,不忍杀之,乃刖足断其臂,弃草泽中。有牝狼以肉饵之。及长,与狼交合,遂有孕焉。彼王闻此儿尚在,重遣杀之。使者见在狼侧,并欲杀狼。于时若有神物,投狼于西海之东,落高昌国西北山。山有洞穴,狼匿其中,遂生十男。十男长,外托妻孕,其后各为一姓,阿史那即其一也,最贤,遂为君长。

故牙门建狼头纛,示不忘本也。”

游春曲二首①

其一

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

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

【校】

①顾元纬本、凌本俱录此首。《乐府诗集》亦作王维诗,《唐诗纪事》作张仲素诗,《万首唐人绝句》作王涯诗。

其二

上苑无穷树①,花开次第新。

香车与丝骑,风静亦生尘。

【校】

①无,凌本、《唐诗纪事》、《乐府诗集》俱作“何”。

相思①

红豆生南国,秋来发几枝。

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②

【校】

①顾元纬《外编》、凌本俱录此首,凌本作“江上赠李龟年”,《万首唐人绝句》作“相思”。

②《万首唐人绝句》“豆”作“杏”,“几”作故,“多”作“休”。凌本“劝”作“赠”。

【注】

红豆:《资暇录》:“豆有圆而红其首乌者,举世呼为‘相思子’,即红豆之异名也。其木斜斫之,则有文,可为弹博局及琵琶槽。其树也,大株而白枝,叶似槐,其花与皂荚花无殊,其子若豆,处于荚中,通身皆红。李善云:‘其实赤如珊瑚是也。’”《云溪友议》:“明皇幸岷山,百官皆窜辱。李龟年奔迫江潭,杜甫以诗赠之,曰:‘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值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龟年曾于湘中采访,使筵上唱‘红豆生南国,秋来发几枝。赠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又曰‘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此辞皆王右丞所制,至今梨园唱焉。歌阕,合座莫不望南幸而惨然。”

太平乐二首①

其一

风俗今和厚②,君王在穆清。

行看探花曲③,尽是泰阶平。

【校】

①顾元纬本、凌本俱录此首,《乐府诗集》亦作王维诗,《万首唐人绝句》作王涯诗,《唐诗纪事》作张仲素诗。〇乐,顾元纬本、凌本俱作“辞”。

②和,顾元纬本作“何”。

③探,《唐诗纪事》作“采”。

【注】

太平乐:《乐府诗集》、《乐苑》曰:“太平乐,商调曲也。”

穆清:《史记》:“汉兴以来,至明天子,获符瑞,建封禅,改正朔,易服色,受命于穆清。”如淳注:“受天命清和之气。”《正义》曰:“穆,美也。言天子有美德而教化清也。”

泰阶平:《长杨赋》:“玉衡正而太阶平。”李善注:“《黄帝六符经》:‘泰阶者,天之三阶也。上阶上星为男主,下星为女主;中阶上星为诸侯、三公,下星为卿大夫;下阶上星为士,下星为庶人。三阶平,则阴阳和,风雨时,岁大登,民人息,天下平。是谓太平。’”李周翰注:“太阶,三阶星也。此三星正平,则天下太平也。”

其二

圣德超千古,皇威静四方①。

苍生今息战,无事觉时长。

【校】

①威,《唐诗纪事》作“风”。

送春辞①

日日人空老,年年春更归。

相欢在尊酒,不用惜花飞。

【校】

①顾元纬本、凌本俱录此首,《万首唐人绝句》作王涯诗,《唐诗纪事》、《全唐诗话》并作张仲素诗。

书事①

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

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校】

①顾元纬《外编》、凌本俱录此首。

诗人玉屑》:王维《书事》云:“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舒王云:“若耶溪上踏莓苔,兴尽张帆载酒回。汀草岸花浑不见,青山无数逐人来。”两诗皆含不尽之意。子由谓之“不带声色”。

杨升庵《诗话》:王摩诘诗,今所传仅六卷,如“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一首,见于洪觉范《天厨禁脔》;“人家在仙掌,云气欲生衣”见于董逌画跋,而本集不载。则知其诗遗落多矣。

塞上曲二首①

其一

天骄远塞行,出鞘宝刀鸣②。

定是酬恩日,今朝觉命轻。

【校】

①顾元纬本、凌本俱录此首,《乐府诗集》亦作王维诗,《万首唐人绝句》作王涯诗,《唐诗纪事》前首作张仲素诗,后首作王涯诗。

②出鞘,《乐府诗集》作“鞘里”。

其二

塞虏常为敌,边风已报秋。

平生多志气,箭底觅封侯。

陇上行①

负羽到边州②,鸣笳度陇头。

云黄知塞近,草白见边秋。

【校】

①顾元纬本、凌本俱录此首,《万首唐人绝句》、《唐诗纪事》俱作王涯诗。

②羽,《万首唐人绝句》作“箭”。

【注】

负羽:江淹《别赋》:“或乃边郡未和,负羽从军。”吕延济注:“箭有羽,从军负之于背而行。”

闺人赠远五首①

其一

花明绮陌春,柳拂御沟新。

为报辽阳客②,流芳不待人③。

【校】

①顾元纬本、凌本俱录五首,《万首唐人绝句》、《唐诗纪事》、《唐诗品汇》并作王涯诗。〇又《唐诗纪事》题作“闺人寄远”。

②阳,一作“东”。

③芳,一作“光”。

【注】

绮陌:梁简文帝诗:“三条绮陌平。”

辽阳:《汉书·地理志》:“辽东郡有辽阳县。”

其二

远戍功名薄,幽闺年貌伤。

妆成对春树,不语泪千行。

【注】

功名薄:陆机诗:“但恨功名薄,竹帛无所宣。”

幽闺:江淹《别赋》:“惭幽闺之琴瑟。”

其三

啼莺绿树深①,语燕雕梁晚②。

不省出门行,沙场知近远。

【校】

①啼莺,一作“莺啼”。

②语燕,一作“燕语”。

【注】

雕梁:昭明太子《十二月启》:“鱼游碧沼,疑呈远道之书;燕语雕梁,状对幽闺之(话)〔语〕。”

其四

形影一朝别①,烟波千里分。

君看望君处,只是起行云。

【校】

①朝,一作“相”。

其五

洞房今夜月,如练复如霜。

为照离人恨,亭亭到晓光。

【注】

洞房:《长门赋》:“悬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于洞房。”吕向注:“洞,深也。”

如练:沈约诗:“秋月光如练,照耀三爵台。”

如霜:谢朓乐府:“夜月如霜,金风方袅袅。”

亭亭:谢灵运诗:“亭亭晓月映,冷冷朝露滴。”谢惠连诗:“亭亭映江月。”李善注:“亭亭,迥貌。”吕向注:“亭亭,月明貌。”

过友人庄①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校】

①此本孟浩然(八)〔五〕言律诗,今《万首唐人绝句》减去后四句作一绝,作王维。不知何据。顾元纬《外编》亦录此首。

感兴①

禾黍不艳阳,竞栽桃李春。

翻令力耕者,半作卖花人。

【校】

①此本郑谷诗,《诗学权舆》以为王摩诘作,顾元纬《外编》亦录此首。

游春辞二首①

其一

曲江丝柳变烟条,

寒谷冰随暖气销。

才见春光生绮陌,

已闻清乐动《云》《韶》。

【校】

①顾元纬本、凌本俱录此首,《乐府诗集》亦作王维诗,《万首唐人绝句》、《唐诗纪事》俱作王涯诗,洪迈《万首唐人绝句序》云:“王涯在翰林,同学士令狐楚、张仲素所赋宫词诸章,乃误入于《王维集》。”又于王维诗下注云:“别本维又有《游春词》等诗十五篇,并五言十五篇,皆王涯所作,今已入涯诗中。”

【注】

云韶:《云门》,黄帝乐。《大韶》,虞舜乐。陆云诗:“鸾栖高冈,耳想《云》《韶》。”曹毗《宗庙歌》诗:“愔愔《云》《韶》,尽美尽善。”

其二

经过柳陌与桃溪①,

寻逐春光着处迷②。

鸟度时时冲絮起,

花繁滚滚压枝低。

【校】

①溪,《唐诗纪事》、《乐府诗集》俱作“蹊”。

②春,《乐府诗集》作“风”。

秋思二首①

其一

网轩凉吹动轻衣②,

夜听更生玉漏稀③。

月渡天河光转湿,

鹊惊秋树叶频飞。

【校】

①顾元纬本、凌本俱录此首,《乐府诗集》作王维诗,《万首唐人绝句》、《唐诗纪事》作王涯诗。

②网,一本作“绿”。

③生,《万首唐人绝句》、《唐诗纪事》、《乐府诗集》俱作“长”。

【注】

网轩:沈约诗:“网轩映朱缀。”张铣注:“轩,屋檐也,以网及珠缀而饰之。”

其二

宫连太液见沧波,

暑气微消秋意多①。

一夜轻风末起,

露珠翻尽满池荷。

【校】

①消,凌本、《乐府诗集》俱作“清”。

【注】

太液:《史记》:“建章宫,其北治大池。渐台高二十馀丈,名曰太液池,有蓬莱、方丈、瀛州、壶梁,象海中神山龟鱼之属。”《汉书·昭帝纪》:“黄鹄下建章宫太液池中。”如淳注:“谓之液者,言天地和液之气所为也。”臣瓒曰:“太液池,言承阴阳津液以作池也。”《三辅黄图》:“太液池,在长安故城西,建章宫北,未央宫西南。太液者,言其津润所及广也。”《长安志》:“大明宫蓬莱殿后,有含凉殿,有太液池。池内有太液亭子。”柳恽诗:“太液沧波起。”

末:宋玉《风赋》:“夫风生于地,起于青之末。”

秋夜曲二首①

其一

丁丁漏水夜何长,

漫漫轻阴露月光②。

秋逼暗虫通夕响③,

寒衣未寄莫飞霜。

【校】

①顾元纬本、凌本俱载此首,《乐府诗集》作王维诗,《万首唐人绝句》作王涯诗,《全唐诗话》、《唐诗纪事》俱作张仲素诗。

②阴,凌本、《万首唐人绝句》、《唐诗纪事》、《乐府诗集》俱作“云”。

③逼,凌本、《乐府诗集》俱作“壁”。

其二

桂魄初生秋露微,

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

心怯空房不忍归。

从军辞①

髦头夜落捷书飞,

来奏军门着赐衣②。

白马将军频破敌,

黄龙戍卒几时归。

【校】

①顾元纬本、凌本俱载此首,《乐府诗集》并前《从军辞》二首亦作王维诗,《万首唐人绝句》、《唐诗纪事》作王涯诗。

②军,凌本、《万首唐人绝句》、《唐诗纪事》、《乐府诗集》俱作“金”。

③敌,《乐府诗集》作“镝”,非。

【注】

髦头:《史记·天官书》:“昴曰髦头,胡星也。”《正义》曰:“昴(一)〔七〕星为髦头,胡星,亦为狱事。明,天下狱讼平;暗为刑罚滥。六星明与大星等,大水且至,其兵大起;揺动若跳跃者,胡兵大起;一星不见,皆兵之忧也。”

白马将军:《三国志》;“庞德常乘白马,羽军谓之白马将军,皆惮之。”

塞下曲二首①

其一

辛勤几出黄花戍,

迢递初随细柳营。

塞晚每愁残月苦②,

边愁更逐断蓬惊③。

【校】

①顾元纬本、凌本俱载此首,《万首唐人绝句》、《唐诗纪事》并作王涯诗。

②愁,凌本、《唐诗纪事》、《乐府诗集》俱作“秋”。

③惊,《唐诗纪事》作“声”。

【注】

黄花戍:《唐书·地理志》:河北道平州北平郡有黄花戍。

其二

年少辞家从冠军,

金装宝剑去邀勋。

不知马骨伤寒水,

惟见龙城起暮云。

【注】

金装:梁简文帝《登山马》诗:“间树识金装。”

马骨:陈琳诗:“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

龙城:《汉书》:“车骑将军卫青至龙城,获首虏七百级。”又《匈奴传》:“五月,大会龙城,祭其先、天地、鬼神。”《史记索隐》:“崔浩云:‘西方胡皆事龙神,故名大会处为龙城。’”《后汉书》云:“匈奴俗,岁有三龙祠,祭天神。”

平戎辞二首①

其一

太白秋高助汉兵②,

长风夜卷虏尘清。

男儿解却腰间剑,

喜见从王道化平③。

【校】

①顾元纬本、凌本俱载此首,作“平戎辞”,《万首唐人绝句》作王涯诗,《唐诗纪事》前首作王涯诗,后首作张仲素诗。

②汉,顾元纬本、《万首唐人绝句》俱作“后”,《唐诗纪事》作“发”。

③从,《乐府诗集》作“君”。

其二

卷斾生风喜气新,

早持龙节静边尘。

汉家天子图麟阁,

身是当今第一人。

【注】

龙节:《唐书》:“大将出,赐旌以颛赏,节以颛杀。旌以绛帛五丈,粉画虎;有铜龙一,首缠绯旛,紫缣为袋,油囊为表。节,悬画木盘三,相去数寸,隅垂赤麻,馀与旌同。”

麟阁:《汉书》:“甘露三年,单于始入朝。上思股肱之美,乃图画其人于麒麟阁。法其形貌,署其官爵、姓名。惟霍光不名,曰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姓霍氏。次曰卫将军富平侯张安世,次曰车骑将军龙额侯韩增,次曰后将军营平侯赵充国,次曰丞相高平侯魏相,次曰丞相博阳侯丙吉,次曰御史大夫建平侯杜延年,次曰宗正阳城侯刘德,次曰少府梁丘贺,次曰太子太傅萧望之,次曰典属国苏武。皆有功德,知名当世。是以表而扬之,以著中兴辅佐,列于方叔、召虎、仲山甫焉。”张晏注:“武帝获麒麟时,作此阁。图画其像于阁,遂以为名。”师古曰:“《汉宫阁疏名》云:‘萧何造。’”

闺人春思①

愁见遥空百丈丝②,

春风挽断更伤离③。

闲花落遍青苔地④,

尽日无人谁得知?

【校】

①顾元纬本、凌本俱载此首,《万首唐人绝句》作王涯诗,《全唐诗话》、《唐诗纪事》并作张仲素诗。

②遥,《唐诗纪事》、《万首唐人绝句》俱作“游”。

③挽,《唐诗纪事》作“惹”。

④遍,凌本、《万首唐人绝句》作“尽”。

【注】

百丈丝:庾信诗:“洛阳游丝百丈连,黄河春冰千片穿。”

赠远二首①

其一

当年只自守空帷②,

梦见关山觉别离③。

不见乡书传雁足,

惟看新月吐蛾眉。

【校】

①顾元纬本、凌本俱载此首,《万首唐人绝句》作王涯诗,《唐诗纪事》作张仲素诗。

②自,一作“是”。

③关,《唐诗纪事》作“江”。

【注】

雁足:《汉书》:“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

其二

厌攀杨柳临青阁,

闲采芙渠傍碧潭。

走马台边人不见,

拂云堆畔战初酣。

【注】

青阁:江淹诗:“朝与佳人期,日夕望青阁。”

芙渠:毛苌《诗传》:“荷花,芙渠也。其花菡萏。”陆玑《诗疏》:“荷,其花未发为菡萏,已发为芙渠。”

走马台:《汉书·张敞传》:“时罢朝会,过走马章台街。”孟康注:“章台街,在长安中。”

拂云堆:《唐书·地理志》:“丰州中受降城有拂云堆祠,接灵州境。”《元和郡县志》:“朔方军北与突厥以河为界,河北岸有拂云堆祠。突厥将入寇,必先诣祠祭酹求福。因牧马料兵而后渡河。”《太平寰宇记》:“拂云堆,在胜州榆林县北百七十里。”

酣:《韩非子》:“酣战之时,司马子反渴而求饮。”

献寿辞①

宫殿参差列九重②,

祥云瑞气捧阶浓。

微臣欲献唐尧寿,

遥指南山对衮龙。

【校】

①顾元纬本、凌本俱载此首,《万首唐人绝句》、《唐诗纪事》俱作王涯诗。

②殿,《唐诗纪事》作“观”。

【注】

唐尧寿:《庄子》:“尧观乎华,华封人曰:‘嘻,圣人!请祝圣人,使圣人寿。’尧曰:‘辞。’‘使圣人富。’尧曰:‘辞。’‘使圣人多男子。’尧曰:‘辞。’封人曰:‘寿、富、多男,子人之所欲也。女独不欲,何邪?’尧曰:‘多男子则多惧,富则多事,寿则多辱。是三者,非所以养德也,故辞。’封人曰:‘天生万民,必授之职。多男子而授之职,则何惧之有!富而使人分之,则何事之有!夫圣人鹑居而鷇食,鸟行而无彰。天下有道则与物皆昌,天下无道则修德就闲。千岁厌世,去而上仙,乘彼白云,至于帝乡。三患莫至,身常无殃,则何辱之有!’”

失题①

清风明月苦相思②,

荡子从戎十载馀③。

征人去日殷勤嘱,

归雁来时数寄书④。

【校】

①顾元纬本、凌本俱载此首,亦见《万首唐人绝句》。〇顾元纬本、《万首唐人绝句》作“李龟年所歌”,凌本作“杂诗”,《乐府诗集》作“伊州歌第一叠”。

②清,凌本作“秋”。明,《万首唐人绝句》作“朗”。苦相思,一作“独离居”。

③戎,凌本作“军”。

④寄,凌本、《万首唐人绝句》俱作“附”。

疑梦①

莫惊宠辱空忧喜,

莫计恩仇浪苦辛。

黄帝孔丘何处问,

安知不是梦中身?

【校】

①见《事文类聚》。

成读诸家所刻《右丞诗集》,惟刘须溪评本为最善,然其中亦往往杂以他人之作,如钱起、卢象、崔兴宗诸公所赋。皦然明白者,亦乱厕其间,况其他乎?洪迈辩《游春词》等作三十首为王涯所作,而诸本俨然犹载集中。虽其诗亦佳丽可诵,较之,鱼目混珠,珷玞乱玉,大有径庭,然究非摩诘本来面目矣。若《文苑英华》、《云溪友议》、《冷斋夜话》、《诗人玉屑》、《乐府诗集》等书所载右丞诗章,有集中所不载者,而别书又以为某某所作,疑不能定也。存之则惧其乱真,弃之又恐其近是,因别汇为一卷,谓之《外编》,以明非刘氏所较集内之诗故耳,盖亦存而不论之意。至于分泾渭之殊流,别淄渑之异味,于声调体格微似之间,而辨正其某首为真、某首为误,则请以俟淹雅之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