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体诗三十五首

春日上方即事①

好读《高僧传》,时看辟谷方。

鸠形将刻杖,龟壳用支床。

柳色春山映,梨花夕鸟藏②。

北窗桃李下,闲坐但焚香③。

【校】

①方,《文苑英华》作“房”,误。〇《乐府诗集》采此诗后四句,入《近代曲辞》,题作“长女命”,谓张说作。《万首唐人绝句》亦采此四句,收入五言绝句,命题正同,而仍作公诗。

②梨花,《瀛奎律髓》作“花明”。

③坐,《瀛奎律髓》作“步”。

【注】

高僧传:《隋书·经籍志》有《高僧传》十四卷,释僧祐撰。《唐书·艺文志》有虞孝敬《高僧传》六卷,僧惠皎《高僧传》十四卷,僧道宗《续高僧传》三十二卷。

鸠杖:《后汉书·礼仪志》:“仲秋之月,县道皆按户比民,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玉杖,唛之糜粥。八十九十,礼有加赐。玉杖长尺[1],端以鸠鸟为饰。鸠者,不噎之鸟也。欲老人不噎。”

龟支床:《史记》:“南方老人用龟支床足,行二十馀年。老人死,移床,龟尚生不死。龟能行气导引。”

[1] 尺,据中华书局本《后汉书》校当作“九尺”。

泛前陂

秋空自明迥①,况复远人间②。

畅以沙际鹤,兼之云外山。

澄波澹将夕③,清月皓方闲。

此夜任孤棹,夷犹殊未还。

【校】

①自明,一作“明月”。

②间,《文苑英华》作“寰”。

③波,一作“陂”。

【注】

夷犹:《楚辞》:“君不行兮夷犹。”王逸注:“夷犹,犹豫也。”谢朓诗:“停骖我怅望,辍棹子夷犹。”

杨升庵曰:王右丞诗“畅以沙际鹤,兼之云外山”,孟浩然诗“重以观鱼乐,因之鼓枻歌”,虽用助语词,却无头巾气。宋人黄、陈辈效之,如“且然聊尔耳,得也自知之”,又如“命也岂终否,时乎不暂留”,岂止学步邯郸、效颦西子已哉。

游李山人所居因题屋壁

世上皆如梦①,狂来或自歌②。

问年松树老,有地竹林多③。

药倩韩康卖,门容向子过④。

翻嫌枕席上,无那白云何⑤。

【校】

①世上,一作“世人”,一作“人事”。

②狂,《文苑英华》作“往”。或一作“止”。

③林,《文苑英华》作“阴”。

④向,一作“尚”。

⑤那,一作“奈”。

【注】

向子:《英雄记》:“向子平有道术,为县功曹,休归,自入山,担薪卖以供食饮。”《后汉书》:“向长字子平,河内朝歌人也。隐居不仕,性尚中和,好通《老》、《易》。贫无资食,好事者更馈焉,受之取足而反其馀。王莽大司空王邑辟之,连年乃至,欲荐之于莽,固辞乃止。”

登河北城楼作

井邑傅岩上①,客亭云雾间。

高城眺落日,极浦映苍山。

岸火孤舟宿,渔家夕鸟还。

寂寥天地暮②,心与广川闲。

【校】

①傅,《文苑英华》作“传”,误。

②暮,凌本作“外”。

【注】

河北:《唐书·地理志》:陕州平陆县本河北县,“天宝元年,太守李齐物开三门以利漕运,得古刃,有篆文曰‘平陆’,因更名”。

井邑:《释名》:“周制,九夫为井,其制似‘井’字也。四井为邑,邑犹悒也,邑人聚会之称也。”陆云诗:“修路无穷迹,井邑自相循。”

傅岩:《水经注》:“沙涧水北出虞山,东南径傅岩,历傅说隐室前,俗名之为圣人窟。孔安国《传》‘傅说隐于虞、虢之间’,即此处也。”《史记正义》:“《地理志》云:‘傅险即傅说版筑之处,所隐之处窟名圣氏窟,在今陕州河北县北七里,即虞国、虢国之界。’”《元和郡县志》:“傅岩在陕州平陆县北七里,即傅说版筑之处。”

寂寥:《四子讲德论》:“纷纭天地,寂寥宇宙。”李善注:“寂寥,旷远之貌也。”

广川:《史记》:“此皆广川大水,山林溪谷,不食之地也。”

登裴迪秀才小台作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①。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校】

①望,一作“空”。

【注】

秋原:沈约诗:“秋原嘶代马。”

上关:刘桢诗:“应门重其关。”庾肩吾诗:“洛桥初度烛,青门欲上关。”

被出济州①

微官易得罪,谪去济(川)〔州〕阴。

执政方持法,明君无此心②。

闾阎河润上,井邑海云深。

纵有归来日,多愁年鬓侵③。

【校】

①《河岳英灵集》作“初出济州别城中故人”。

②无,一作“照”。

③多,诸本皆作“各”,《河岳英灵集》、《唐诗品汇》俱作“多”,今从之。

【注】

济州:刘昫《唐书·地理志》:隋置济北郡,武德四年改济州,天宝元年改为济阳郡,十三载六月一日废济州。

持法:《汉书》:“翟方进为相公洁,请托不行郡国。持法刻深,举奏牧守九卿,峻文深诋,中伤者尤多。”

河润:《庄子》:“河润九里。”

千塔主人

逆旅逢佳节,征帆未可前。

窗临汴河水,门渡楚人船。

鸡犬散墟落,桑榆荫远田。

所居人不见,枕席生云烟。

【注】

汴河:《舆地广记》:“汴河盖古莨荡渠也,首受黄河水,隋炀帝开浚,以通江淮漕运,兼引汴水,亦曰通济渠。”郑樵通志》:“汴水一名鸿沟,一名官度水,一名通济渠,一名莨荡渠。或云莨荡渠别汴,首受河水,自汜水县东南过荥阳、陈留、睢阳、符离,至泗州入淮。”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①。

征蓬出汉塞②,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③,都护在燕然。

【校】

①《文苑英华》作“衔命辞天阙,单车欲问边”。又“问”字,一作“向”。

②蓬,《文苑英华》作“鸿”。

③骑,顾可久本、《唐诗品汇》俱作“吏”。

【注】

属国:《汉书·武帝纪》:“匈奴昆邪王杀休屠王,并将其众合四万馀人来降,置五属国以处之。”师古注:“凡言属国者,存其国号而属汉朝,故曰属国。”《卫青传》:“乃分处降者于边五郡故塞外,而皆在河南,因其故俗为属国。”师古曰:“不改其本国之俗而属于汉,故号属国。”

居延:《汉书》:“将军去病、公孙敖出北地二千馀里,过居延,斩首虏三(千)〔万〕馀级。”师古曰:“居延,匈奴中地名也。韦昭以为张掖县,失之。张掖所置居延县者,以安处所获居延人而置此县。”《后汉书·郡国志》有张掖属国、居延属国。《史记索隐》:“《地理志》:‘张掖居延县西北有居延泽,古文以为流沙。’《广志》:‘流沙在玉门关外,有居延泽、居延城。’”《元和郡县志》:“居延海,在甘州张掖县东北一百六十里,即居延泽,古文以为流沙者,风吹沙流行,故曰流沙。”

征蓬:吴均诗:“胡笳屡凄断,征蓬未肯还。”

汉塞:《史记·匈奴传》:“单于既入汉塞。”

胡天:梁简文帝《阻归赋》:“陇树饶风,胡天少色。”

大漠:班固《燕然山铭》:“经碛卤,绝大漠。”李周翰注:“大漠,沙漠也。”

孤烟直:庾信诗:“野戍孤烟起。”《埤雅》:“古之烽火用狼粪,取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斜。”或谓边外多回风,其风迅急,袅烟沙而直上,亲见其景者始知“直”字之佳。

萧关:《史记正义》:“萧关,今古陇山关,在原州平凉县界。”《元和郡县志》:“萧关故城在原州平高县东南三十里,《汉书》文帝十四年,匈奴入萧关,杀北地都尉是也。”

候骑:《史记》:“候骑至雍甘泉。”何逊诗:“候骑出萧关,追兵赴马邑。”

燕然:《后汉书》:“车骑将军窦宪出鸡鹿塞,度辽将军窦鸿出(棝)〔稒〕杨塞,南单于出满夷谷,与北匈奴战于稽落山,大破之。追至(私)〔和〕渠(北)〔比〕鞮海。窦宪遂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太平寰宇记》:“燕然在振武军金河县北近碛。《入塞图》云:郎君戍又直北三千里至燕然山,又北行千里至瀚海。”《舆地广记》:“单于大都护府金河县有燕然山,东汉窦宪勒铭于此。”

晚春闺思①

新妆可怜色,落日卷罗帷②。

炉气清珍簟③,墙阴上玉墀。

春虫飞网户,暮雀隐花枝。

向晚多愁思,闲窗桃李时。

【校】

①《河岳英灵集》作“春闺”。

②罗,《河岳英灵集》作“帘”。

③炉,一作“淑”。

【注】

珍簟:谢朓诗:“珍簟清夏室,轻扇动凉颸。”

网户:《楚辞》:“网户朱缀,刻方连些。”王逸注:“网户,绮文镂也。”

戏题示萧氏外甥

怜尔解临池,渠爷未学诗。

老夫何足似,弊宅倘因之。

芦笋穿荷叶①,菱花罥雁儿。

郤公不易胜,莫着外家欺。

【校】

①穿,顾元纬本、凌本俱作“藏”。

【注】

临池:《晋书·卫恒传》:“张伯英临池学书,池水尽黑。”

弊宅:《晋书》:“魏舒少孤,为外家宁氏所养。宁氏起宅,相宅者云:‘当出贵甥。’祖母以魏氏甥小而慧,意谓应之。舒曰:‘当为外祖成此宅相。’”

郤公:《世说》:“王子敬兄弟见郤公,蹑屐问讯,甚修外生礼。及嘉宾死皆着高屐,仪容轻慢。命坐,皆云:‘有事,不暇坐。’既去,郤公慨然曰:‘使嘉宾不死,鼠子敢尔。’”

秋夜独坐①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

欲知除老病,惟有学无生。

【校】

①《唐诗正音》作“冬夜书怀”,误。

【注】

黄金:江淹诗:“丹砂信难学,黄金不可成。”

储光羲不至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晓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注】

空复情:谢朓诗:“婵娟空复情。”

听宫莺

春树绕宫墙,春莺啭曙光①。

欲惊啼暂断,移处弄还长。

隐叶栖承露,攀花出未央②。

游人未应返,为此思故乡③。

【校】

①《文苑英华》作“宫莺次第翔”。

②攀,一作“排”。

③《文苑英华》作“为此始思乡”。

【注】

承露:《咸阳古迹图》:“汉承露台在秦磁石门内。”

未央:《西京杂记》:“汉高帝七年,萧相国营未央宫,因龙首山制前殿,建北阙。”

早朝

柳暗百花明,春深五凤城。

城乌睥睨晓①,宫井辘轳声。

方朔金门侍②,班姬玉辇迎。

仍闻遣方士,东海访蓬瀛。

【校】

①乌,《文苑英华》作“鸦”。

②侍,《文苑英华》作“召”。

【注】

睥睨:《释名》:“城上垣曰睥睨。”《广雅》:“睥睨,女墙也。”

辘轳:《韵会》:“辘轳,井上汲水木。”

方朔:《汉书》:“东方朔待诏金马门,稍得亲近。”

班姬:《汉书》:“成帝游于后庭,欲与班婕妤同辇载,婕妤辞。”

玉辇:潘岳《籍田赋》:“天子乃御玉辇。”

方士:《史记·封禅书》:“天子使方士入海,求蓬莱安期生之属。”

蓬瀛:《列子》:“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曰归墟。八纮九野之水,天汉之流,莫不注之,而无增无减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舆,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其山高下周旋三万里,其顶平处九千里。山之中间相去七万里,以为邻居焉。其上台观皆金玉,其上禽兽皆纯缟。珠玕之树皆丛生,华实皆有滋味,食之皆不老不死。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种,一日一夕飞相往来者,不可数焉。”

愚公谷三首

其一

愚谷与谁去?唯将黎子同。

非须一处住,不那两心空。

宁问春将夏,谁论西复东。

不知吾与子,若个是愚公?

【注】

【原注】青龙寺与黎昕戏题。

其二

吾家愚谷里①,此谷本来平。

虽则行无迹,还能响应声。

不随云色暗,只待日光明。

缘底名愚谷?都由愚所成。

【校】

①吾,顾可久本作“愚”。

其三

借问愚公谷,与君聊一寻。

不寻翻到谷,此谷不离心。

行处曾无险,看时岂有深?

寄言尘世客,何处欲归临①。

【校】

①归临,一作“窥林”。

杂诗

双燕初命子,五桃初作花①。

王昌是东舍,宋玉次西家。

小小能织绮,时时出浣纱。

亲劳使君问,南陌驻香车。

【校】

①初,一作“新”。作,凌本作“结”。

【注】

五桃:鲍照诗:“中庭五株桃,一株先作花。”

王昌:成按:唐人诗中多用王昌事,上官仪诗“南国自然胜掌上,东家复是忆王昌”,李义山诗“王昌只在墙东住,未必金堂得免嫌”,韩偓诗“何必苦劳魂与梦,王昌只在此墙东”。《襄阳耆旧传》:“王昌字公伯,为东平相散骑常侍,早卒,妇任城王曹子文女。昌弟式,为渡辽将军长史,妇尚书令桓楷女。昌母聪明有教典,二妇入门,皆令变服、下车,不得逾侈。后楷子嘉尚魏主,欲金缕衣见式妇,嘉止之曰:‘其妪严固,不得倍。尔不须持往,犯人家法。’其畏如此。”似非挑达之流也。盖别是一人,然他书无考。

宋玉:《登徒子赋》:“宋玉曰:‘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柳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然此女登墙三年,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

织绮:梁武帝诗:“莫愁十三能织绮。”

过秦皇墓①

古墓成苍岭,幽宫象紫台。

星辰七曜隔,河汉九泉开。

有海人宁渡,无春雁不回。

更闻松韵切,疑是大夫哀。

【校】

①秦,《文苑英华》作“始”。○时年十五,《文苑英华》作“时年二十”。

【注】

【原注】时年十五。

秦皇墓:《汉书》:“秦始皇帝葬于骊山之阿,下锢三泉,上崇山坟,其高五十馀丈,周围五百有馀,石椁为游馆,人膏为灯烛,水银为江海,黄金为凫雁。珍宝之藏,机械之变,棺椁之丽,宫馆之盛,不可胜原。”《水经注》:“秦始皇大兴厚葬,营建冢圹于丽戎之山,一名蓝田,其阴多金,其阳多玉。始皇贪其美名,因而葬焉。斩山凿石,下涸三泉,以铜为椁,旁行周回三十馀里,上画天文星宿之象,下以水银为四渎、百川、五岳、九州,具地理之势。宫观百官,奇器珍宝,充满其中。以人鱼膏为灯烛,取其不灭者久之。后宫无子者,皆使殉葬甚众。坟高五丈,周围五里馀,作者七十万人,积年方成。”《史记正义》:“《括地志》云:‘秦始皇陵在雍州新丰县西南十里。’”《长安志》:“秦始皇陵在临潼县东一十五里。《国志》曰:‘始皇陵有银蚕金雁,以多奇物,故俗云秦王地市。’《关中记》曰:‘秦始皇陵在骊山之北,高数十丈,周六里,今在阴平县[1]界。’《三辅故事》曰:‘始皇陵七百步[2],以明珠为日月,鱼膏为脂烛,金银为凫雁,金蚕三十箔,四门施徼,奢侈太过。六年之间,为项籍所发。’《两京道理记》曰:‘陵高一千二百四十尺,内院周五里,外院周十一里,俗呼当陵[3]。’”

紫台:江淹《恨赋》:“紫台稍远。”李善注:“紫台,犹紫宫也。”吕延济注:“紫台,宫也,天子所居处。”

七曜:《初学记》:“日月五星,谓之七曜。”

九泉:木华《海赋》:“吹炯九泉。”李善注:“地有九重,故曰九泉。”

[1] 阴平县,当作“阴盘县”。

[2] 七百步,据《类编长安志》当作“周七百步”。

[3] 俗呼当陵,《长安志》作“俗呼当陵南岭尖峰作望峰”,赵氏误断。

故太子太师徐公挽歌四首

其一

功德冠群英,弥纶有大名。

轩皇用风后,傅说是星精。

就第优遗老,来朝诏不名。

留侯常辟谷①,何苦不长生。

【校】

①常,一作“尝”。

【注】

徐公:刘昫《唐书》:“天宝八载闰六月戊辰,太子太师徐国公萧嵩薨。”

挽歌:《杜氏通典》:“汉高帝时,齐王田横自杀,其故吏不敢哭泣,但随柩叙哀。而后代相承,以为挽歌,盖因于古也。”李周翰《文选》注:“使挽柩者歌之,因呼为挽歌也。”

风后:《帝王世纪》:“黄帝梦大风吹,天下之尘垢皆去。帝悟而叹曰:‘风为号令执政者也,垢去土,后在也,天下岂有姓风名后者哉?’于是依占而求之,得风后于海隅,登以为相。”

傅说:《庄子》:“傅说得之,以相武丁,奄有天下。乘东维,骑箕尾,而比于列星。”

就第:《汉书》:“鸿嘉元年,张禹以老病乞骸骨,上加优再三,乃听许,赐安车驷马,黄金百斤,罢就第,以列侯朝朔望。”宋祁《唐书》嵩本传:“帝委嵩择相,嵩推韩休。及休同位,峭正不相假,至校曲直帝前。嵩惭,乞骸骨。帝慰之曰:‘朕未厌卿,何庸去乎?’嵩伏曰:‘臣待罪宰相,爵位既极,幸陛下未厌,得以乞身。有如厌臣,首领且不保,又安得自遂?’因流涕。帝为改容曰:‘卿言切矣,朕未能决。第归,夕当有诏。’俄遣高力士诏嵩曰:‘朕将尔留,而君臣谊当有始有卒者。’乃授尚书右丞相,与休皆罢。”

不名:《汉书》:“高皇帝褒赏元功,相国萧何邑户既倍,又蒙殊礼,奏事不名,入殿不趋。”

留侯:《史记》:“留侯曰:‘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乃学辟谷,导引轻身。”刘昫《唐书》嵩本传:“嵩性好服饵,及罢相,于林园植药,合炼自适。”

其二

谋猷为相国,翊赞奉乘舆①。

剑履升前殿,貂蝉托后车。

齐侯疏土宇,汉室赖图书。

僻处留田宅,仍才十顷馀。

【校】

①赞,一作“戴”。乘,《文苑英华》作“宸”。

【注】

谋猷:《书·君陈》:“尔有嘉谋嘉猷,则入告尔后于内,尔乃顺之于外,曰:斯谋斯猷,惟我后之德。”又《文侯之命》:“越小大谋猷,罔不率从。”

乘舆:贾谊新书》:“天子车曰乘舆。”《十六国春秋》:“天子以四海为家,故行曰乘舆,止曰行在。”《唐六典》:“凡夷夏之通称天子曰皇帝,服御曰乘舆,行幸曰车驾。”

剑履:《史记》:“于是乃令萧何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隋书·礼仪志》:“大臣优礼,皆剑履上殿。”

貂蝉:《后汉书》:“侍中、中常侍加黄金珰,附蝉为文,貂尾为饰。”章怀太子注:“应劭《汉官》曰:‘说者以金取坚刚,百炼不耗,蝉居高饮洁,口在腋下,貂内劲捍而外温润。’因此物生义也。”《隋书·礼仪志》:“貂蝉,按《汉官》:‘内侍金蝉左貂,金取刚固,蝉取高洁也。’董巴《志》曰:‘内常侍,右貂金珰,银附蝉,内书令亦同此。’今宦者去貂,内史令金蝉右貂,纳言金蝉左貂。开皇时,加散骑常侍在门下者,皆有貂蝉。”《唐六典》注:“贞观初,置散骑常侍二员,隶门下省;明庆三年[1],又置员外隶中书省,始有左、右之号。并金蝉、珥貂,左散骑与侍中左貂,右散骑与中书令右貂,谓之八貂。”

托后车:魏文帝《与吴质书》:“从者鸣笳以启路,文学托乘于后车。”刘良注:“托,附也。”

齐侯:按春秋,齐国属青州,不属徐州,而唐之徐州彭城郡又是宋地,非齐地。右丞用“齐侯”字未详。

疏土宇:《汉书·黔布传》:“疏爵而贵之。”张晏注:“疏,分也。”《后汉书·黄琼传》:“大启土宇,开地七百。”

图书:《汉书》:“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萧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具知天下阨塞、户口多少、强弱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得秦图书也。”

田宅:《汉书》:“萧何买田宅,必居穷僻处,为家不治垣屋,曰:‘令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

其三

旧里趋庭日,新年置酒辰。

闻诗鸾渚客,赋献凤楼人。

北阙辞明主①,东堂哭大臣。

犹思御朱辂,不惜污车茵。

【校】

①阙,顾可久本、《文苑英华》俱作“首”。

【注】

鸾渚客:傅咸诗:“双鸾游兰渚。”刘昫《唐书》嵩本传:“嵩子华,时为工部侍郎,衡以主婿三品,嵩皤然就养十馀年,家财丰赡,衣冠荣之。”

凤楼:《列仙传》:“萧史者,秦穆公时人也。善吹萧,能致孔雀、白鹤于庭。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以女妻焉。日教弄玉作凤鸣,居数年,吹似凤声,凤凰来止其屋。公为作凤台,夫妇止其上,不下数年,一旦皆随凤凰飞去。”《唐书·公主列传》:玄宗女“新昌公主下嫁萧衡”。

北首:《礼记》:“故死者北首,生者南乡。”孔颖达正义:“体魄降入于地为阴,故死者北首,归阴之义。”

东堂:《杜氏通典》:“挚虞《决疑注》云:‘国家为同姓王公妃主发哀于东堂,为异姓公侯都督发哀于朝堂。’”《北史》:“魏晋以来,亲临多阙,至于戚臣,必于东堂哭之。”

污车茵:《汉书》:“丙吉为丞相,驭吏嗜酒,数逋荡,尝从吉出,醉欧丞相车上。西曹主吏白欲斥之,吉曰:‘以醉饱之失去士,使此人将复何所容?西曹第忍之,此不过污丞相车茵耳。’”

其四

久践中台座,终登上将坛。

谁言断车骑①,空忆盛衣冠。

风日咸阳惨,笳箫渭水寒。

无人当便阙,应罢太师官。

【校】

①言,《文苑英华》作“将”。

【注】

中台:《晋书·天文志》:“三台六星,两两而居,起文昌,列抵太微。一曰天柱,三公之位也。在人曰三公。在天曰三台,主开德宣符也。西近文昌二星曰上台,为司命,主寿。次二星曰中台,为司中,主宗室。东二星曰下台,为司禄,主兵。”

上将坛:刘昫《唐书》嵩本传:“开元十五年,凉州刺史、河西节度王君㚟恃众每岁攻击吐蕃。吐蕃大将悉诺逻恭禄及烛龙莽布支攻陷瓜州城,执刺史田元献及君㚟父寿,尽取城中军资及仓粮,仍毁其城而去。又攻玉门军及常乐县。无何,君㚟又为回纥诸部杀之于巩笔驿,河、陇震骇。乃以嵩为兵部尚书、河西节度使,判凉州事。嵩乃请以裴宽、郭虚己、牛仙客在其幕下,又请以建康军使,左金吾将军张守珪为瓜州刺史,修筑州城,招辑百姓,令其复业。时悉诺逻恭禄威名甚振,嵩乃纵反间于吐蕃,言其与中国潜通,赞普遂召而诛之。明年秋,吐蕃大下,悉末朗复率众攻瓜州,守珪出兵击走之。陇右节度使、鄯州都督张志亮引兵至青海西南渴波谷,与吐蕃接战,大破之。八月,嵩又遣副将杜宾客率弩手四千人,与吐蕃战于祁连城下,自晨至暮,散而复合,贼徒大溃,临阵斩其副将一人,散走山谷,哭声四合。露布至,玄宗大悦,乃加嵩同中书门下三品,恩顾莫比。十七年,又加兼中书令。自十四年燕国公张说罢中书令后,缺此位四年,而嵩居之。常带河西节度,遥领之。”

笳箫:曹植《与吴质书》:“觞酌陵波于前,笳箫发音于后。”

太师:《宋书》:“太师、太傅、太保,是为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无其人则阙。”《唐六典》:“太师、太傅、太保,非道德崇重则不居其位,无其人则阙之。”

[1] 三年,据《太平御览》卷二二四引,当作“二年”,下“又置员外”当作“又置二员”。

故西河郡杜太守挽歌三首

其一

天上去西征,云中护北平。

生擒白马将,连破黑雕城。

忽见刍灵苦①,徒闻竹使荣。

空留《左氏传》,谁继卜商名?

【校】

①苦,顾可久本、《文苑英华》俱作“善”。

【注】

西河郡:《唐书·地理志》:河东道有汾州西河郡。

云中:《史记正义》:“《括地志》云:云中故城在胜州榆林县东北四十里秦云中郡。”

北平:《史记正义》:“幽州渔阳县东南七十里北平城,即汉古北平也。”

白马将:《史记》:“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馀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

刍灵:《礼记》:“涂车刍灵,自古有之,明器之道也。”郑康成注:“刍灵,束茅为人马,谓之灵者,神之类。”

竹使:《汉书》:“初与郡守为铜虎符、竹使符。”应劭曰:“竹使符皆以竹箭五枚,长五寸,镌刻篆书第一至第五。”师古曰:“与郡守为符者,谓各分其半,右留京师,左以与之。”《史记索隐》:“《汉旧仪》:铜虎符发兵,长六寸;竹使符出入征发。”

左氏传:《晋书》:“杜预立功之后,从容无事,乃躭思经籍,为《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又参考众家谱第,谓之《释例》。又作《盟会图》、《春秋长历》,备成一家之学,比老乃成。”

卜商:《史记》:“卜商,字子夏,少孔子四十四岁。孔子既没,子夏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元和郡县志》:“汾州西河郡,禹贡冀州之域。其在虞舜十二州,及周皆属并州,春秋时为晋地,后属魏,谓之西河。子夏居西河谓此也。”

其二

返葬金符守①,同归石窌栖②。

卷衣悲画翟,持翣待鸣鸡。

容卫都人惨,山川驷马嘶。

犹闻陇上客,相对哭征西。

【校】

①守,刘本、顾可久本俱作“宇”,非。

②栖,一本作“妻”,为是。

【注】

金符:谢朓《思归赋》:“拖银黄之沃若,剖金符之陆离。”金符,即铜虎符也。事见前首“竹使”注中。

石窌:《左传》:“齐侯见保者,曰:‘勉之!齐师败矣。’辟女子,女子曰:‘君免乎?’曰:‘免矣。’曰:‘锐师徒免乎?’曰:‘免矣。’曰:‘苟君与吾父免矣,可若何!’乃奔。齐侯以为有礼,既而问之,辟司徒之妻也。予之石窌。”杜预注:“石窌,邑名,济北卢县东有地名石窌。”

卷衣:衣谓殡宫前所陈设之灵衣。殡将出,故卷而藏之,即谢朓《齐敬皇后哀策文》所云“俎彻三献,筵卷六衣”之义。或引《丧大记》:“北面三号,卷衣投于前。”此则始死之仪,非兴殡之事矣。

画翟:《礼记》:“夫人揄狄。”郑康成注:“翟,雉名,刻绘而画之,着于衣以为饰,因以为名也。”孔颖达《正义》云:“揄读如摇,狄读如翟,谓画摇翟之雉于衣,谓三夫人及侯伯夫人也。”

持翣:《周礼》:“大丧持翣。”《礼记·丧大记》:“黼翣二,黻翣二,画翣二。”郑康成注:“汉礼:翣以木为筐,广三尺,高二尺四寸,方,两角高,衣以白布。画者,画云气,其馀各如其像。柄长五尺,车行使人持之而从,既窆,树于圹中。《檀弓》曰‘周人墙置翣’是也。”孔颖达《正义》云:“翣形似扇,以木为之,在路则障车,入椁则障柩。凡有六枚,二画为黼,二画为黻,二画为云气。《礼器》云:‘天子八翣,诸侯六,大夫四。’”释各翣。齐人谓扇为翣,此似之也,象翣扇为清凉也。翣有黼有画,各以其饰名之也。

鸣鸡:潘安仁《哀永逝文》:“闻鸡鸣兮戒朝,咸惊号兮抚膺。”

容卫:庾子山《入重阳阁》诗:“北原风雨散,南宫容卫疏。”又子山《周大将军赵公墓志铭》:“山河满目,容卫灵归。”卢思道《彭城王挽歌》:“容卫俨未归,空山照秋月。”所谓容卫,未详其义。或谓《后汉书·祭遵传》有“朱轮容车,介士军阵送葬”之文,章怀太子注:“容车,容饰之车,像生时也。”容卫恐亦是此义。成按:庾信《祀方泽歌》有“川泽茂祉,丘陵容卫”之句,右丞《曲江侍宴应制》诗有“草树连容卫,山河对冕旒”之句,顾况《宫词》有“玉阶容卫宿千官,风猎青旂晓仗寒”之句,则非送葬之仪矣。《北史》:“广阳王嘉性好仪饰,车服鲜华,既居仪同,又任端首,出入容卫,道路荣之。”则“容卫”即是仪卫之义矣。

征西:《后汉书·耿秉传》:“肃宗拜秉征西将军,遣案行凉州边境,劳赐保塞羌胡。永元三年卒。匈奴闻秉卒,举国号哭,或至梨面流血。”

其三

涂刍去国门,秘器出东园。

太守留金印,夫人罢锦轩。

旌旄转衰木,萧鼓上寒原。

坟树应西靡,长思魏阙恩。

【注】

涂刍:《释名》:“涂车,以泥涂为车也。刍灵,束草为人马,灵名之也。”

祕器:《汉书》:“孔霸薨,上素服临吊者再,至赐东园秘器。”《后汉书·邓皇后纪》:“新野君薨,赠以长公主赤绶、东园秘器、玉衣绣衾。”章怀太子注:“东园,署名,属少府。主作凶器,故言秘也。”

锦轩:《汉书·西域传》:“冯夫人锦车持节。”服虔注:“锦车,以锦衣车也。”

西靡:《圣贤冢墓记》:“东平思王归国,思京师。后薨,葬东平,其冢上松柏皆西靡。”

魏阙:《淮南子》:“神游魏阙之下。”高诱注:“魏阙,王者门外阙也。所以悬教民之书于象魏也。嵬嵬高大,故曰魏阙。”

故南阳夫人樊氏挽歌二首

其一

锦衣馀翟黻①,绣毂罢鱼轩。

淑女诗长在,夫人法尚存。

凝笳随晓旆,行哭向秋原。

归去将何见,谁能返戟门?

【校】

①黻,一作“茀”。

【注】

翟茀:《诗》:“翟茀以朝。”毛苌《传》:“翟,翟车也。夫人以翟羽饰车。”孔颖达《正义》:“茀,车蔽也。妇人乘车不露见,车之前后设障,以自隐蔽,谓之茀,因以翟羽为之。”

绣毂:张正见诗:“金门四姓聚,绣毂五香来。”

鱼轩:《左传》:“归夫人鱼轩。”杜预注:“鱼轩,夫人车,以鱼皮为饰。”

淑女:《子贡诗传》:“文王之妃姒氏思得淑女,以共内职,赋《关睢》。”

夫人法:《世说》:“王汝南少无婚,自求郝普女。司空以其痴,会无婚处,任其意,便许之。既婚,果有令姿淑德,生东海,遂为王氏母仪。”“王司徒妇,钟氏女,太傅曾孙,亦有俊才女德。钟、郝为娣姒,雅相亲重,钟不以贵陵郝,郝亦不以贱下钟。东海家内,则郝夫人之法;京陵家内,范钟夫人之礼。”

凝笳:谢朓诗:“凝笳翼高盖。”李善注:“徐引声谓之凝。”张铣注:“凝笳,其声凝咽也。笳,箫也。”

行哭:《礼记》:“内人皆行哭失声。”

戟门:郑司农《周礼》注:“棘门,以戟为门。”后人称“戟门”本此。

其二

石窌恩荣重,金吾车骑盛。

将朝每赠言,入室还相敬。

叠鼓秋城动,悬旌寒日映。

不言长不归,环佩犹将听。

【注】

金吾:《后汉书》:“光武至长安,见执金吾车骑甚盛,因叹曰:‘仕宦当作执金吾。’”

将朝:《左传》:“伯宗每朝,其妻必戒之曰:‘“盗憎主人,民恶其上。”子好直言,必及于难。’”

相敬:《后汉书》:“庞公者,南郡襄阳人也。居岘山之南,未尝入城府,夫妻相敬如宾。”

悬旌:陆机《辨亡论》:“悬旌江介,筑垒遵渚。”

环佩:《后汉书·后纪》:“居有保阿之训,动有环佩之响。”

达奚侍郎夫人寇氏挽歌二首①

其一

束带将朝日,鸣环映牖辰。

能令谏明主②,相劝识贤人③。

遗挂空留壁,回文日覆尘。

金蚕将画柳,何处更知春?

【校】

①刘本、顾可久本俱作“送奚侍郎夫人寇氏”,非。《文苑英华》题上多“吏部”二字。

②明,一作“皇”。

③劝,《文苑英华》作“助”。

【注】

达奚侍郎:按,《唐书·杨国忠传》有礼部侍郎达奚珣,是其人也。后为河南尹,降禄山,受伪署。贼平,伏诛。

鸣环:刘孝绰诗:“曳绡争掩縠,摇佩奋鸣环。”

遗挂:潘岳《悼亡》诗:“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吕延济注:“遗挂,谓平生玩用之物尚在于壁。”

回文:《晋书》:“窦滔妻苏氏,始平人也,名蕙,字若兰。善属文。滔,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宛转循环以读之,辞甚凄惋,凡八百四十字。”

金蚕:《南史·王元谟传》:“元谟从弟元象位下邳太守,好发冢,地无完椁。人间垣内有小冢,坟上殆平,每朝日初升,见一女子立冢上,近视则亡。或以告元象,便命发之,有一棺尚全,有金蚕、铜人以百数。”《始兴简王传》:“于益州园地得古冢,无复棺,但有石椁。铜器十馀种,并古形;玉璧三枚;珍宝甚多,不可皆识;金银为蚕蛇形者数斗。”《宜都王传》:“于时人发桓温女冢,得金巾箱,织金篾为严器,又有金蚕银茧等物甚多。”《史记正义》:“《括地志》云:‘齐桓公墓在临淄县南二十一里牛山上。晋永嘉末,人发之,初得板,次得水银池,有气不得入,经数日,乃牵犬入中,得金蚕数十箔,珠襦、玉匣、缯彩、军器不可胜数。’”

画柳:《释名》:“舆棺之车曰轜,其盖曰柳。柳,聚也。众饰所聚,亦其形偻也。亦曰鳖甲,以鳖甲亦然也。”孔颖达《礼记正义》:“按《丧大记》注云:‘在旁曰帷,在上曰荒。’皆所以衣柳,则以帷荒之内木材为柳,其实帷荒及木材等总名曰柳。故《缝人》云:‘衣翣柳之材。’注云:‘柳之言聚,诸饰之所聚。’是帷荒总称柳也。”

其二

女史悲彤管,夫人罢锦轩。

卜茔占二室①,行哭度千门。

秋日光能澹,寒川波自翻②。

一朝成万古,松柏暗平原。

【校】

①占,《文苑英华》作“瞻”。

②波,《文苑英华》作“浪”。

【注】

彤管:毛苌《诗传》:“古者后夫人必有女史彤管之法,不记过,其罪杀之。”杜预《左传注》:“彤管,赤管笔,女史记事规诲之所执。”《后汉书·后纪》:“女史彤管,记功书过。”

恭懿太子挽歌五首

其一

何悟藏环早,才知拜璧年。

翀天王子去,对日圣君怜。

树转宫犹出,笳悲马不前。

虽蒙绝驰道,京兆别开阡。

【注】

恭懿太子:刘昫《唐书》:“恭懿太子佋,肃宗第十二子。至德二载封兴王。上元元年六月薨。佋,皇后张氏所生,上尤钟爱。后屡危太子,欲以兴王为储贰,会薨而止。七月丁亥,诏曰:‘厚礼所以饰终,易名所以表行。况情钟天属,宠及侯封。载畴加等之美,式备元储之赠,永怀轸念,有恻彝章。第十二子故兴王佋,毓庆璇源,分华若木,天资纯孝,神假聪明。河间聚书,幼闻乐善之旨;延陵听乐,早得知音之妙。顷以暂婴沉瘵,殆积旬时,而资敬益彰,颖晤逾爽。爱亲之恋,言不间于斯须;告诀之辞,事先符于梦寐。顾惟至性,实切深哀。将祚土析珪,载崇藩翰,闻《诗》对《易》,爰就琢磨。方冀成立,岂期夭丧。瑶英始茂,遽摧于当春;隙驷俄迁,忽沉于厚夜,兴言痛悼,闵惜良深。宜贲宠于青宫,俾哀荣于玄穸。可赠太子,谥曰恭懿。应缘丧葬,所司准式。仍令京兆尹刘晏充监护使。’诏宰臣李揆持节册命。十一月,葬于高阳原。其哀册曰:‘维上元元年,太岁庚子,六月己未朔,二十六日甲申,皇第十二子持节凤翔等四州节度观察大使兴王佋,薨于中京内邸,殡于寝之西阶。粤八月丁亥,册赠皇太子,庙号恭懿。冬十一月庚寅,诏葬于长安之高阳原,礼也。燕隧开封,龙輼进辙,陈祖载而就位,俨涂刍以成列。皇帝哀玉林之閟景,悯璇萼之惟[1]霜。瞻龙綍而增思,怀雁池而永伤。考谥惟古,褒崇有式。爰诏史司,恭宣懿德。其辞曰:“惟天祚唐,累叶重光,中兴宸景,再纽乾纲。本枝建国,磐石疏疆,克开龙嗣,实曰贤王。骊源孕彩,日干腾芳,深仁广孝,蕴艺含章。秀发童年,惠彰龀齿,蹈礼知方,承尊叶旨。对日流辩,占凤擅美。鲁卫后尘,间平绝轨。胡孽初构,王师未班。爰从襁褓,载历险艰。爱备中掖,名崇懿藩,居常禀训,动不违颜。礼及佩觽,朝加分器,胙土延渥,登坛受帅。玉质金声,文经武纬,乐善为宝,崇儒是贵。濬哲外朗,温文内深,阅书成诵,观乐表音。《五经》在口,六律谐心,才优艺洽,绝古超今。蛇豕犹梗,寰区未乂。涤虑祈真,焚香演偈。食去荤血,心依定惠。庶福邦家,俾清凶秽。雾露婴疾,聪明害神,沉疴始遘,弥旷盈旬。止虑无扰,发言有伦,在膏方亟,问膳逾勤。云物告征,星辰变象,楚药无救,秦毉莫仗。灵仪窅而上宾,徽音邈其长往。违旧邸于青社,即幽陵于黄壤。呜呼哀哉!魂气夺兮去何之,精灵存兮孝有思。念君亲之永隔,托梦寐而来辞。延桂宫而震悼,贯椒壸而缠悲。旌遗芳于碣馆,贲新命于储闱。呜呼哀哉!先远戒候,占龟献吉。指鹑野而西临,背凤城而右出。天惨惨而苦雾,山苍苍而曀日。望驰道而长辞,赴幽涂而永毕。呜呼哀哉!生为宠王兮宸爱所钟,殁追上嗣兮朝典斯崇。升玉笙于洞府,阅银棨于泉宫。金石谁固,人生有终,简册攸记兮德音无穷。敢直词于篆美,庶永代而成风。呜呼哀哉!’佋薨时年八岁。既薨之夕,肃宗、张后俱梦佋有如平昔,拜辞流涕而去。帝方寝疾,追念过深,故特以储闱之赠宠之。”《唐会要》:“恭懿太子沿陵,在京兆府长安县界。”

藏环:《晋书》:“羊祜年五岁时,令乳母取所弄金环,乳母曰:‘汝先无此物。’祜即诣邻人李氏东垣桑树中,探得之。主人惊曰:‘此吾亡儿所失物也,云何持去!’乳母具言之,李氏悲惋。时人异之,谓李氏子则祜之前身也。”

拜璧:《左传》:“楚共王无冢適,有宠子五人,无適立焉。乃大有事于群望,而祈曰:‘请神择于五人者,使主社稷。’乃遍以璧见于群望曰:‘当璧而拜者,神所立也,谁敢违之?’既乃与巴姬密埋璧于大室之庭,使五人斋,而长入拜。康王跨之,灵王肘加焉,子干、子晳皆远之;平王弱,抱而入,再拜,皆压纽。”

翀天:用周灵王太子晋事。孙绰游天台山赋》:“王乔控鹤以冲天。”详见五卷“浮丘公”注中。

对日:《晋书》:“明帝幼而聪哲,为元帝所宠异。年数岁,尝坐膝前,属长安使来,因问帝曰:‘汝谓日与长安孰近?’对曰:‘长安近。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也。’明日,宴群僚,又问之。对曰:‘日近。’元帝失色,曰:‘何乃异间者之言乎?’对曰:‘举头见日,不见长安。’由是益奇之。”

驰道:《汉书·成帝纪》:“上尝急召,太子出龙楼门,不敢(疾)〔绝〕驰道,西至直城门,得绝乃度,还入作室门。上迟之,问其故,以状对。上大悦,乃著令,令太子得绝驰道云。”应劭曰:“驰道,天子所行道也,若今之中道。”师古注:“绝,横度也。”

京兆阡:谓京兆尹别开墓道也。或引《汉书·原涉传》内“京兆阡”事,非是。

其二

兰殿新恩切,椒宫夕临幽。

白云随凤管,明月在龙楼。

人向青山哭,天临渭水愁。

鸡鸣常问膳,今恨玉京留。

【注】

兰殿:颜延年《元皇后哀策文》:“兰殿常阴,椒涂弛卫。”李善注:“《汉武故事》曰:‘帝以七月七日旦生于猗兰殿。’”

椒宫:《汉官仪》:“皇后称椒房,以椒涂室,亦取温暖除恶气也。”《三辅黄图》:“椒房殿在未央宫,以椒和泥涂,取其温而芬芳也。”

临:临,力鸩切,作“林”字去声读。杜预《左传注》:“临,哭也。”

问膳:《礼记》:“文王之为世子,朝于王季日三。鸡初鸣而衣服,至于寝门外,问内侍之御者曰:‘今日安否何如?’内竖曰:‘安。’文王乃喜。食上,必在视寒暖之节。食下,问所膳。命膳宰曰:‘末有原。’应曰:‘诺。’然后退。”

其三

骑吹凌霜发,旌旗夹路陈。

恺容金节护①,册命玉符新。

傅母悲香褓,君家拥画轮。

射熊今梦帝②,秤象问何人。

【校】

①恺,一作“礼”。

②今,顾元纬本作“非”。

【注】

骑吹:《海录碎事》:“列于殿庭者为鼓吹,今之从行鼓吹为骑吹。”

玉符:《唐六典》:“随身鱼符之制,左二右一。太子以玉,亲王以金,庶官以铜,佩以为饰。”

傅母:《列女传》:“下堂则从傅母保阿。”

褓:《说文》:“褓,小儿衣也。”

画轮:《晋书·舆服志》:“画轮车,驾牛,以彩漆画轮毂,故名曰画轮车。上起四夹杖,左右开四望,绿油幢,朱丝络,青交路,其上形制事事如辇,其下犹如犊车耳。至尊出朝堂举哀乘之。”

射熊:《史记》:“赵简子疾,五日不知人,寤而语大夫曰:‘我之帝所甚乐,有一熊欲来援我,帝命我射之,中熊,熊死。又有一罴来,我又射之,中罴,罴死。帝甚喜,赐我二笥,皆有副。’”

秤象:《魏志·邓哀王冲传》:“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致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大悦,即施行焉。”

其四

苍舒留帝宠,子晋有仙才。

五岁过人智,三天使鹤催。

心悲阳禄馆①,目断望思台。

若道长安近,何为更不来?

【校】

①阳,一作四“非”。

【注】

苍舒:《魏志》:“邓哀王冲,字苍舒。少聪察岐嶷,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太祖数对群臣称述,有欲传后之意。年十三,建安十三年疾病,太祖亲为请命。及亡,哀甚。文帝宽喻太祖,太祖曰:‘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

三天:《云笈七签》:“三天者,清微天、禹馀天、大赤天是也。天宝君治在玉清境,即清微天也,其气始清。灵宝君治在上清境,即禹馀天也,其气玄黄。神宝君治在太清境,即大赤天也,其气玄白。”

阳禄馆:班婕妤《伤悼赋》:“痛阳禄与柘馆兮,仍襁褓而离灾。”服虔注:“二馆名也。生子此馆,皆失之也。”师古注:“二观并在上林中。”

望思台:《汉书·戾太子传》:“上怜太子无辜,乃作思子宫,为归来望思之台于湖。”颜师古曰:“言己望而思之,庶太子之魂归来也。其台在今湖城县之西,闅乡之东,基址犹存。”

其五

西望昆池阔,东瞻下杜平。

山朝豫章馆,树转凤凰城。

五校连旗色,千门叠鼓声。

金环如有验,还向画堂生。

【注】

西望:沈约诗:“南瞻储胥观,西望昆明池。”首联盖学其句。

昆池:《三辅黄图》:“汉昆明池,武帝元狩四年穿,在长安西南,周围十里。《西南夷传》曰:‘天子遣使求身毒国市竹,而为昆明所闭。天子欲伐之,越嶲昆明国有滇池,方三百里故作昆明池以象之,以习水战,因名曰昆明池。’《食货志》曰:‘时越欲与汉用船战逐,乃大修昆明池也。’《三辅旧事》曰:‘昆明池地三百三十二顷。’《图》曰:‘上林苑有昆明池,周匝四十里。’”《长安志》:“昆明池在长安县西二十里,今为民田。”

下杜:《汉书·宣帝纪》:“率常在下杜。”孟康注:“在长安南。”师古注:“下杜即今之杜城。”《长安志》:“下杜城,在长安县南一十五里。其城周三里一百七十三步。《春秋左氏传》:‘晋范宣子曰:“昔匄之祖,在周为唐杜氏。”’杜预注曰:‘周成王灭唐,迁之于杜,为杜伯国。’《记》曰:‘周宣王四十三年,杜伯入为王卿士,无罪而王杀之。’《史记》曰‘秦武公十一年,初县杜’,即此地也。《括地志》曰:‘盖宣王杀杜伯,以后子孙微弱,附于秦。及春秋后,武公灭之为县。汉宣帝修杜之东原为陵,曰杜陵县,更名此为下杜城。’《庙记》曰:‘下杜城,杜伯所筑。东有杜原,城在底下,故曰下杜。’”《雍录》:“秦武公灭杜,以杜国为杜县。县之东有原,名为东原,宣帝以为己陵,故东原之地遂为杜陵县也。既有杜陵县,则名称与杜县相混,遂改杜县为下杜以别之。或言,杜县之东有杜原,而此之下杜在其下方,故以下杜名,此全不审也。”

豫章馆:《三辅黄图》:“豫章观,武帝造,在昆明池中,亦曰昆明观。”班固《西都赋》:“集乎豫章之宇,临乎昆明之池。”吕延济注:“豫章,馆名也。”张衡《西京赋》:“豫章珍馆,揭焉中峙。”薛综注:“以豫章木为台馆也。”

五校:《汉书·霍光传》:“发材官轻车北军五校士军阵至茂陵,以送其葬。”按《后汉书·百官志》有屯骑校尉、越骑校尉、步兵校尉、长水校尉、射声校尉,皆属北军中候,所谓五校也。章怀太子《顺帝纪》注以长水、步兵、射声、胡骑、车骑五校尉为五校,误也。

画堂:《三辅黄图》:“太子宫有甲观画堂。《汉书》曰:‘孝成皇帝,元帝太子也。母曰王皇后。元帝在太子宫生甲观画堂。’画堂,谓宫殿中彩画之室。”

成按:五诗中,羊祜事凡二用,晋明帝事凡二用,王子晋事凡三用,魏邓哀王事凡二用,右丞全不以此为诗病。若使今人下笔尔尔,有不訾其俭于书卷者乎?

[1] 惟,据《文苑英华》、《唐大诏令》当作“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