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体诗三十三首
送封太守
忽解羊头削,聊驰熊轼整①。
扬舲发夏口,按节向吴门。
帆映丹阳郭,枫攒赤岸村②。
百城多候吏,露冕一何尊。
【校】
①轼,顾元纬本、凌本俱作“首”。
②攒,一作“藏”。
【注】
羊头削:《淮南子》:“羊头之销。”许慎注:“销,生铁也。”高诱注:“羊头之销,白羊子刀也。”
熊轼:《后汉书·舆服志》:“公、列侯安车,朱斑轮,倚鹿较,伏熊轼,皂缯盖,黑幡,右墎。”颜师古《汉书》注:“伏熊轼者,车前横轼为伏熊之形也。”《广韵》:“整,车大箱也。”
扬舲:谢朓诗:“扬舲浮大川。”《玉篇》:“舲,小船屋也。”《韵会》:“舲,舟也。一曰舟有窗者。”
丹阳:《元和郡县志》:“丹阳郡故城在润洲上元县东南五里。”
赤岸:《太平寰宇记》:“扬州六合县有赤岸山。《南兖州记》云:‘瓜步山东五里有赤岸,南临江中。’按,罗君章云‘赤岸若朝霞’即此类也。涛水自海入江,冲激六七百里,至此岸侧,其势始衰。郭景纯《江赋》云‘鼓洪涛于赤岸’,即此也。”《方舆胜览》:“真州有赤岸山,其山岩与江岸数里,土色皆赤。”
送严秀才还蜀
宁亲为令子①,似舅即贤甥。
别路经花县,还乡入锦城。
山临青塞断,江向白云平。
献赋何时至,明君忆长卿。
【校】
①为,《文苑英华》作“真”。
【注】
秀才:《唐六典》:“凡贡举人有博识高才、强学待问、无失俊选者为秀才。”
宁亲:《法言》:“孝莫大于宁亲。”
令子:《南史·任昉传》:“褚彦回尝谓任遥曰:‘闻卿有令子,相为喜之。’”
似舅:《南史》:“何无忌,刘牢之之外甥,酷似其舅。”
花县:《白氏六帖》:“潘岳为河阳令,植桃李花,人号曰‘河阳一县花’。”
锦城:《益州记》:“锦城在州南笮桥东,流江南岸,昔蜀时故锦官处也,号锦里,城墉犹在。”《元和郡县志》:“锦城在成都县南十里,故锦官城也。”《舆地广记》:“成都旧谓之锦官城,言官之所织锦也,亦犹合浦之珠官云,又或名之曰锦里城。”
长卿:《汉书》:“司马相如字长卿,蜀郡成都人。著《子虚》之赋,久之,蜀人杨得意为狗监侍上,上读《子虚赋》而善之,曰:‘朕不得与此人同时哉!’得意曰:‘臣邑人司马相如自言为此赋。’上惊,乃召问相如。”
送张判官赴河西
单车曾出塞,报国敢邀勋。
见逐张征虏,今思霍冠军。
沙平连白雪,蓬卷入黄云。
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
【注】
河西:刘昫《唐书》:“河西节度使,断隔羌戎,统赤水、大斗、建康、宁寇、玉门、墨离、豆卢、新泉等八军,张掖、交城、白亭三守捉。治在凉州,管兵七万三千人。”
单车:李陵《答苏武书》:“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
张征虏:《三国志》:“先主既定江南,以张飞为宜都太守,征虏将军。”
霍冠军:《史记·霍去病传》:“天子曰:‘剽姚校尉去病斩首虏二千二十八级,及相国、当户,斩单于大父行籍若侯产,生捕季父罗姑比,再冠军,以千六百户封去病为冠军侯。”
倚剑:江淹诗:“倚剑临八荒。”李周翰注:“倚,佩也。”
送岐州源长史归
握手一相送,心悲安可论。
秋风正萧索,客散孟尝门。
故驿通槐里,长亭下槿原①。
征西旧旌节,从此向河源。
【校】
①槿,一作“柏”。
【注】
【原注】源与余同在崔常侍幕中,时常侍已没。
岐州:《唐书·地理志》:关内道凤翔府扶风郡本岐州。
长史:《唐六典》:“上州有长史一人,从五品上。中州有长史一人,正六品上。”
孟尝:《史记》:“孟尝君在薛,招致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孟尝君舍业厚遇之,以故倾天下之士,食客数千人。”
槐里:《水经》:“渭水又东径槐里县故城南。”郦道元注:“县,古犬丘邑也。周郝王[1]都之,秦以为废丘,亦曰舒丘。汉三年改曰槐里,王莽更名槐治,世谓之大槐里。晋太康中,始平郡治也。其城递带防陆,旧渠尚存,即《汉书》所谓‘槐里环堤’者也。”《史记正义》:“《括地志》云:犬丘故城一名槐里,亦曰废丘,在雍州始平县南十里。”《长安志》:“槐里驿在兴平县郭下,东至咸阳驿四十五里,西至武功驿六十五里。”
槿原:槿原,秦中地名,未详所在。宋之问诗:“人悲槐里月,马踏槿原霜。”
旌节:《唐书·百官志》;“节度使辞日,赐双旌双节。”
河源:江淹诗:“当学卫霍将,建功在河源。”李善注:“河源,匈奴之境。《山海经》曰:‘昆仑之东北隅,实维河源也。’”刘良注:“河源即西域。”《唐书·地理志》:陇右道鄯州西平郡有河源军。
[1] 周郝王,当是“周懿王”之讹。
送张道士归山
先生何处去?王屋访毛君①。
别妇留丹诀,驱鸡入白云。
人间若剩住②,天上复离群。
当作辽城鹤,仙歌使尔闻。
【校】
①毛,诸本皆作“茅”,唯顾元纬本、凌本作“毛”,今从之。
②若剩住,《文苑英华》作“数剩住”,顾元纬本、凌本俱作“苦难剩”。
【注】
王屋:《元和郡县志》:“王屋山在河南府王屋县北十五里,周围一百三十里,高三十里。”
毛君:《真诰》:“昔毛伯道、刘道恭、谢稚坚、张兆期,皆后汉人也,学道在王屋山中,积四十馀年,共合神丹。毛伯道先服之而死,道恭服之,又死。谢稚坚、张兆期见二人如此,不敢服之,并捐山而归去。后见伯道、道恭在山上,二人悲愕,遂就请道,与之茯苓持行方,服之,皆数百岁。”
别妇:《晋书》:“许迈移入临安西山,登岩茹芝,眇尔自得,有终焉之志。乃改名玄,字远游,与妇书告别。又著诗十二首,论神仙之事焉。”
离群:《礼记》:“吾离群而索居,亦已久矣。”
辽城鹤:《搜神后记》:“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遂高上冲天。”
同崔兴宗送瑗公①
言从石菌阁,新下穆陵关。
独向池阳去,白云留故山。
绽衣秋日里,洗钵古松间。
一施传心法,惟将戒定还。
【校】
①一作“同崔兴宗送衡岳瑗公南归”。
【注】
穆陵关:《史记索隐》:“旧说云:穆陵在会稽,非也。按今淮南府有故穆陵关,是楚之境。”《唐书·地理志》:沂州沂水县北有穆陵关。《一统志》:“穆陵关在青州府大岘山上。”
池阳:《汉书·地理志》:左冯翊有池阳县。应劭曰:“在池水之阳。”《史记正义》:“雍州泾阳县西北三里有池阳故城。”《舆地广记》:“耀州三原县,汉池阳县地,属左冯翊。”
传心:《神会禅师显宗记》:“自世尊灭后,西天二十八祖共传无住之心,同说如来知见。”
同咏
崔兴宗
行苦神亦秀,泠然溪上松。
铜瓶与竹杖,来自祝融峰。
常愿入灵岳,藏经访遗踪。
南归见长老,且为说心胸。
【注】
祝融峰:《一统志》:“祝融峰在衡州府衡山县西北三十里,位值离宫,以配火德,乃祝融君游息之所。上有青玉坛,道书以为第二十四福地。”
送钱少府还蓝田
草色日向好,桃源人去稀。
手持平子赋,目送老莱衣。
每候山樱发,时同海燕归。
今年寒食酒,应得返柴扉①。
【校】
①得,一作“是”。
【注】
平子赋:《文选》有张平子《归田赋》。
目送:《南史》:“张绪每朝见,武帝目送之。”
老莱衣:《艺文类聚》:“《列士传》曰:老莱子孝养二亲,行年七十,婴儿自娱,着五色采衣。尝取浆上堂,跌仆,因卧地为小儿啼。或弄乌鸟于亲侧。”
山樱:沈约诗:“山樱(火)〔发〕欲然。”
留别钱起①
卑栖却得性,每与白云归。
徇禄仍怀橘②,看山免采薇③。
暮禽先去马,新月待开扉。
霄汉时回首,知音青琐闱。
【校】
①秉恕按:钱起集亦载此诗,题作《晚归蓝田酬王维给事赠别》。《文苑英华》亦谓是起诗,题作《晚归蓝田酬中书常舍人赠别》,微有不同。《唐诗纪事》云:“起还蓝田,王维赠别云‘草色日向好,桃源人去稀’云云,起答诗云‘卑栖却得性,每与白云归’云云。”是以二诗为互相酬答之作也。细玩“知音青琐”之句,合是钱作无疑,盖“留别”字是题,“钱起”字是作者姓名,本以同咏附载集中,或者因联书不断,误谓四字俱是诗题,遂作右丞之诗耳。五绝内“驻马分襟”一首,亦是此误。但旧本所定,未敢辄加变乱,聊存管见,以俟识者之论定焉。
②仍,凌本作“犹”。
③山,凌本作“花”。四句一作“别山如昨日,春露已沾衣。采蕨频盈手,看花空厌归”。
【注】
徇禄:谢灵运诗:“徇禄反穷海,卧痾对空林。”张铣注:“徇,求也。”
怀橘:《三国志》:“陆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橘,绩怀三枚,去,拜辞堕地。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绩跪答曰:‘欲归遗母。’术大奇之。”
青琐闱:《汉书·元后传》“赤墀青琐”,孟康注:“以青画边户镂中,天子制也。”如淳曰:“门楣格再重,如人衣领再重,裹青,名曰青琐,天子门制也。”师古注:“孟说是。青琐者,刻为连琐文,而以青涂之也。”《尔雅》:“宫中之门谓之闱。”
送丘为往唐州
宛洛有风尘,君行多苦辛。
四愁连汉水,百口寄随人。
槐色阴清昼,杨花惹暮春。
朝端肯相送,天子绣衣臣。
【注】
唐州:《唐书·地理志》:山南东道昌州春陵郡治枣阳。武德五年,以唐城山更名唐州,九年,徙治比阳。
四愁:《文选》:“张衡为河间相,时天下渐弊,郁郁不得志,为《四愁诗》,依屈原以美人为君子,以珍宝为仁义,以水深雪氛为小人。思以道术相报,贻于时君,而惧谗邪不得以通。”
百口:《晋书·孙盛传》:“请为百口切计。”
随人:《元和郡县志》:“随州本春秋时随国,西至唐州三百六十里。”
朝端:《宋书·王弘传》:“忝承人乏,位副朝端。”
绣衣:《汉书·百官公卿表》:“侍御史有绣衣直指,出讨奸猾,治大狱。”师古注:“衣以绣者,尊宠之也。”
杨升庵云:王右丞“杨花惹暮春”,李长吉“古竹老稍惹碧云”,温庭筠“暖香惹梦鸳鸯锦”,孙光宪“六宫眉黛惹春愁”,用“惹”字凡四,皆绝妙。
送元中丞转运江淮①
薄税归天府②,轻徭赖使臣。
欢沾赐帛老,恩及卷绡人。
去问珠官俗③,来经石劫春④。
东南御亭上⑤,莫使有风尘⑥。
【校】
①钱起集亦载此首。
②税,一作“赋”。
③珠,钱集作“殊”。
④凌本作“来看石劫城”,钱集作“来经几却春”。
⑤御,钱集作“卸”,刘本、顾可久本作“高”,俱非。
⑥使,钱集作“问”。
【注】
元中丞:刘昫《唐书》:“元载智性敏悟,善奏对,肃宗嘉之,委以国计,俾充使江淮,都运领漕挽之任,寻加御史中丞。”
轻徭:《汉书·昭帝纪》:“轻徭薄赋,与民休息。”
赐帛老:《汉书·文帝纪》:“有司命县道,年九十以上,赐帛人二匹,絮三斤。”
卷绡人:左思《吴都赋》:“泉室潜织而卷绡。”刘渊林注:“俗传鲛人从水中出,曾寄寓人家,积日卖绡。鲛人临去,从主人索器,泣而出珠,满盘以与主人。”
珠官:《三国志》:“孙权黄武七年,改合浦为珠官郡。”刘昫《唐书》:“合浦郡,秦之象郡地,吴改为珠官。”
石劫:郭璞《江赋》:“石应节而扬葩。”李善注:“《南越志》曰:石形如龟脚,得春雨则生花,花似草花。”江淹《石劫赋序》:“海人有食石劫,一名紫虈,蚌蛤类也。春而发花,有足异者。”
御亭:《太平寰宇记》:“御亭驿在常州东南一百三十八里。《舆地志》云:‘御亭在吴县西六十里,吴大帝所立。’梁庾肩吾诗云:‘御亭一回望,风尘千里昏。’即此也。开皇九年置为驿,十八年改为御亭驿。李袭誉改为望亭驿。”
送崔九兴宗游蜀
送君从此去,转觉故人稀。
徒御犹回首,田园方掩扉。
出门当旅食,中路授寒衣。
江汉风流地,游人何处归①。
【校】
①处,《唐诗纪事》作“岁”。
【注】
徒御:徒,徒行者;御,御车者。《诗》:“徒御啴啴。”旅食:魏文帝《与吴质书》:“驰骋北场,旅食南馆。”
授:《诗》:“九月授衣。”
送崔兴宗
已恨亲皆远,谁怜友复稀。
君王未西顾,游宦尽东归。
塞阔山河净①,天长云树微。
方同菊花节,相待洛阳扉。
【校】
①阔,顾元纬本、凌本俱作“迥”。山,凌本作“江”。
送平淡然判官
不识阳关路,新从定远侯。
黄云断春色,画角起边愁①。
瀚海经年别②,交河出塞流。
须令外国使③,知饮月支头④。
【校】
①起,《唐诗正音》作“赴”,一作“越”。
②别,顾元纬本、凌本、《文苑英华》俱作“到”。
③须,《文苑英华》作“预”。
④知,一作“只”,非。
【注】
阳关:《汉书·地理志》:“燉煌郡龙勒有阳关、玉门关。”《元和郡县志》:“阳关,在沙州寿昌县西六里,以居玉门关之南,故曰阳关。本汉置也,谓之南道。西趋鄯善、莎车。”《北边备对》:“玉门、阳关,汉之两关,皆在燉煌郡寿昌县。《通典》曰:‘汉龙勒县(也)〔地〕。’玉门在县之北,阳关在玉门之南。一县而设二关者自此,而趋西域有南北道,故也。”
定远侯:《后汉书·班超传》:“使军司马班超安集于窴以西。超遂逾葱岭,迄县度,出入二十二年,莫不宾从。改立其王,而绥其人。不动中国,不烦戎士,得远夷之和,同异俗之心,而致天诛,捐宿耻,以报将士之仇。其封超为定远侯,邑千户。”
交河:《汉书》:“车师前(王)国,王治交河城,河水分流绕城下,故号交河。”《元和郡县志》:“交河出西州交河县北天山,水分流于城下,因以为名。”
送孙秀才①
帝城风日好②,况复建平家。
玉枕双文簟③,金盘五色瓜。
山中无鲁酒④,松下饭胡麻。
莫厌田家苦⑤,归期远复赊。
【校】
①《唐诗纪事》以此诗为王缙之作。
②风,《文苑英华》作“春”。
③文,《文苑英华》、《唐诗纪事》俱作“纹”。
④无,《文苑英华》、《唐诗纪事》俱作“沽”。
⑤厌,《文苑英华》作“怨”。
【注】
建平:《宋书》:“建平王景素好文章书籍,招集才义之士,倾身礼接,以收名誉。”
双文簟:《东宫旧事》有赤花双文簟。
五色瓜:阮籍诗:“昔闻东陵瓜,近在青门外。连畛距阡陌,子母相钩带。五色曜朝日,嘉宾四面会。”《述异记》:“吴桓王时,会稽生五色瓜。今吴中有五色瓜,岁时充贡献。”
鲁酒:《淮南子》:“鲁酒薄而邯郸围。”后人以薄酒为“鲁酒”本此。
胡麻:《法苑珠林》:“刘晨、阮肇食胡麻饭、山羊脯、牛肉,甚甘美。”
赊:《韵会》:“赊,《说文》:‘贳买也。从贝佘声。’一曰远也。又徐曰:‘又谓迟缓为赊。’”
成按:孙秀才盖客于京师,遨游诸王之门,不得意而归者,故首美帝城风日,并引建平家以为拟喻;承以“赤枕”、“金盘”一联,则客游之适意可知。今舍之而归去,所饮者若彼,所饭者若此。田家澹薄,大异畴昔,几何不生厌苦。然而莫厌也,视子之归期尚远,而迟缓不可必者,不犹愈乎?其慰藉之意深矣。
送刘司直赴安西
绝域阳关道,胡烟与塞尘①。
三春时有雁,万里少行人。
苜蓿随天马,蒲桃逐汉臣②。
当令外国惧,不敢觅和亲。
【校】
①烟,顾元纬本、凌本、《文苑英华》、《唐诗品汇》俱作“沙”。
②汉,凌本作“使”。
【注】
司直:《唐书·百官志》:大理寺有司直六人,从六品上。
安西:《杜氏通典》:“安西都护府本龟兹国也。大唐明庆中置,东接焉耆,西连疏勒,南邻吐蕃,北拒突厥。”
绝域:《汉书·陈汤传》:“讨绝域不羁之君,系万里难制之虏。”
苜蓿:《史记》:“大宛左右以蒲桃为酒,富人藏酒至万馀石,久者十数岁不败。俗嗜酒,马嗜苜蓿。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桃肥饶地。及天马多,外国使来众,则离宫别馆旁尽种蒲桃、苜蓿极望。”
天马:《史记》:“初,天子发书《易》,云:‘神马当从西北来。’得乌孙马好,名曰‘天马’。及得大宛汗血马,益壮,更名乌孙马曰‘西极’,名大宛马曰‘天马’云。”
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天官动将星,汉地柳条青①。
万里鸣刁斗,三军出井陉。
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
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②。
【校】
①地,顾元纬本、凌本俱作“上”,一作“沚”。
②间,《文苑英华》作“中”。老,《唐诗品汇》作“著”。
【注】
都督:《唐书·百官志》:“大都督府都督一人,从二品。中都督府都督一人,正三品。下都督府都督一人,从三品。掌督诸州兵马、甲械、城隍、镇戍、粮廪,总判府事。”
代州:《唐书·地理志》:代州雁门郡中都督府隶河东道。
天官:《史记》有《天官书》。《索隐》曰:“按,天文有五官。官者,星官也。星座有尊卑,若人之官曹列位,故曰天官。”
将星:《隋书·天文志》:“天将军十二星,在娄北,主武兵。中央大星,天之大将也。外小星,吏士也。大将星摇,兵起,大将出。小星不具,兵发。”
刁斗:《史记》:“不击刁斗以自卫。”孟康注曰:“刁斗以铜作鐎器,受一斗,昼炊饭食,夜击持行,名曰刁斗。”《索隐》曰:“刁音貂。按:荀悦云:‘刁斗,小铃,如宫传夜铃也。’苏林曰:‘形如娴,以铜作之,无缘,受一斗,故云刁斗。’娴即铃也。《埤苍》云:‘梓,温器,有柄斗,似铫无缘。’”
井陉:《史记正义》:“井陉故关在并州石艾县东十八里,即井陉口。”《元和郡县志》:“井陉口今名土门口,在镇州获鹿县西南十里,即太行八陉之第五陉也。四面高,中央下,似井,故名之。”《唐书·地理志》:镇州常山郡获鹿县有故井陉关,一名土门关。
凤阙:《史记》:“建章宫其东则凤阙,高二十馀丈。”《索隐》曰:“《三辅黄图》曰:‘武帝营建章,起凤阙,高二十五丈。’《三辅故事》云:‘北有圜阙,高二十丈,上有铜凤凰,故曰凤阙也。’”
龙庭:班固《封燕然山铭》:“蹑冒顿之区落,焚老上之龙庭。”张铣注:“龙庭,单于祭天地处也。”
送方城韦明府
遥思葭菼际,寥落楚人行。
高鸟长淮水,平芜故郢城。
使车听雉乳,县鼓应鸡鸣。
若见州从事,无嫌手板迎。
【注】
方城:《元和郡县志》:山南道唐州有方城县。
明府:成按:“明府”字始见于《汉书》韩延寿、龚遂两传中,然皆以称太守。《后汉书·张湛传》:“明府位尊德重,不宜自轻。”章怀太子注:“郡守所居曰府明者,尊高之称。”又《钟皓传》“明府必欲得其人”,《刘宠传》“明府下车以来”,《刘翊传》“明府听之,则被佞幸之名”,皆太守事也。惟《张俭传》,李笃呼外黄令毛钦为“明廷”,章怀太子注:“明廷犹明府。”唐人称县令为明府,当本于此。
葭菼:《诗》:“葭菼揭揭。”毛苌《传》:“葭,芦也。菼,薍也。”
长淮:《唐六典》:“淮水出唐州,历豫、颍、亳、泗四州之南境。”
郢城:《史记正义》:“《括地志》云:郢城在荆州江陵县东北,楚平王筑都之地也。”《杜氏通典》:“荆州江陵,故楚之郢地。秦分郢置江陵县,今县界有故郢城。”刘昫《唐书》:“荆州江陵汉县,南郡治所也。故楚都之郢城,今县北十里纪南城是也,后治于郢,在县东南。今治所桓温所筑城也。”
雉乳:《后汉书》:“鲁恭拜中牟令。郡国螟伤稼,犬牙缘界,独不入中牟。河南尹袁安闻之,疑其不实,使仁恕掾肥亲往廉之。恭随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过,止其旁。旁有小儿童,亲曰:‘儿何不捕之?’儿言:‘雉方将雏。’亲瞿然而起,与恭诀曰:‘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绩耳。今虫不犯禁,此一异也;化及鸟兽,此二异也;竖子有仁心,此三异也。’”
州从事:《续汉志》:“每州刺史皆有从事史。”
手板:《隋书·礼仪志》:“笏,晋、宋以来谓之手板。”
送李员外贤郎
少年何处去?负米上铜梁。
借问阿戎父,知为童子郎。
鱼笺请诗赋,橦布作衣裳。
薏苡扶衰病,归来幸可将。
【注】
负米:《家语》:“子路见于孔子,曰:‘昔者由也事二亲之时,常食藜藿之食,为亲负米百里之外。”
铜梁:《太平寰宇记》:“铜梁县在合州西一百五十里,亦汉垫江县地,宋改为宕渠县,魏为石镜之地。唐长安四年,刺史陈靖意以大足川侨户辐凑,置铜梁县,以铜梁山为名。”“铜梁山在合州石镜县南九里。左太冲《蜀都赋》云:‘外负铜梁于宕渠。’注云:‘铜梁,山名也。’按,其山出铁及桃竹杖,东西连亘二十馀里,山岭之上平整。远望诸山,而此独秀也。”
阿戎父:刘孝标《世说》注:“《竹林七贤论》曰:初,阮籍与王戎父浑俱为尚书郎,每造浑,坐未安,辄曰:‘与卿语,不如与阿戎语。’造戎,必日夕而返。”
童子郎:《后汉书·臧洪传》:“洪年十五,以〔父〕功拜童子郎。”章怀太子注:“汉法,孝廉试经者拜为郎。洪以年幼才俊,故拜童子郎也。”又《左雄传》:“雄奏征海内名儒为博士,又使公卿子弟为诸生。有志操者,加其俸禄。及汝南谢廉、河南赵建年始十二,各能通经,雄并奏拜童子郎。”又《黄琬传》:“琬以公孙拜童子郎。”
鱼笺:王勃《七夕赋》:“握犀管,展鱼笺。”
橦布:左思《蜀都赋》:“布有橦花,面有桄榔。”刘渊林注:“橦华者,树名橦,其花柔毳,可绩为布也。出永昌。”《太平寰宇记》:“剑南道巂州有橦木,可以为布。”
薏苡:《神农本草经》:“薏苡,味甘,微寒,主风湿痺,下气,除筋骨邪气,久服轻身益气。”
送梓州李使君①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②。
山中一半雨②,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③,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④。
【校】
①梓州,《唐诗正音》作“东川”。
②《文苑英华》作“乡音听杜鹃”。
③半,二顾本、凌本、《唐诗品汇》俱作“夜”。
④橦,《瀛奎律髓》、《唐诗正音》俱作“賨”。
⑤不敢,当是“敢不”之讹。
【注】
梓州:《唐书·地理志》:剑南道有梓州梓潼郡。
输:《晋书·食货志》:“夷人输賨布,户一匹,远者或一丈。”
芋田:左思《蜀都赋》:“瓜畴芋区。”郭义恭《广志》:“蜀汉既繁芋,民以为资。”《图经本草》:“芋今处处有之,闽、蜀、淮、楚尤多植。蜀川出者,形圆而大,状若蹲鸱,谓之芋魁。彼人种以当粮食而度饥年。”
文翁:《汉书》:“文翁,庐江舒人也。为蜀郡守,仁爱好教化。见蜀地僻陋有蛮夷风,文翁欲诱进之,由是大化,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三国志》:“蜀本无学士,文翁遣相如东受七经,还教吏民,于是蜀学比于齐鲁。故《地理志》曰:‘文翁倡其教,相如为之师。’汉家得士盛于其世。”
钱牧斋云:《文苑英华》载王右丞诗,多与今行椠本小异,如“松下清斋折露葵”,“清斋”作“行斋”;“种松皆作老龙鳞”作“种松皆老作龙鳞”,并以《英华》为佳。《送梓州李使君》诗“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作“山中一半雨”,尤佳,盖送行之诗,言其风土,深山冥晦晴雨相半,故曰“一半雨”,而续之以“僰女”、“巴人”之联也。崔颢诗“寄语西河使,知余报国心”,《英华》云“余知报国心”,如俗本,则颢此句为求知矣。此类甚多,读者宜详之。
送张五归宣城
五湖千万里,况复五湖西。
渔浦南陵郭,人家春谷溪。
欲归江淼淼,未到草凄凄。
忆想兰陵镇,可宜猿更啼①?
【校】
①更,一作“夜”。
【注】
南陵:《元和郡县志》:“南陵县东至宣州一百里,本汉春谷县地,梁于此置南陵县。”
春谷溪:谢朓诗:“山积陵阳阻,溪流春谷泉。”李善注:“《汉书》曰:丹阳郡有春谷县。《水经注》曰:江连春谷县北,又合春谷水。”
送友人南归
万里春应尽,三江雁亦稀①。
连天汉水广,孤客郢城归。
郧国稻苗秀②,楚人菰米肥③。
悬知倚门望,遥识老莱衣。
【校】
①亦稀,《文苑英华》作“欲飞”,非。
②郧,顾可久本、《唐诗正音》俱作“郎”,误。
③米,一作“菜”,《文苑英华》作“叶”。
【注】
三江:《水经注》:“巴陵西对长洲,其洲南湘浦,北对大江,故曰三江也。三水所会,亦谓之三江口矣。”《一统志》:“三江在岳州府城下,岷江为西江,澧江为中江,湘江为南江,皆会于此,故名,亦名三江口。”
汉水广:《诗》:“汉之广矣。”
郧国:杜预《左传》注:“郧国在江夏云杜县东南,有郧城。”郦道元《水经注》:“西有古竟陵大城,古郧国也。郧公辛所治,所谓郧乡矣。”《史记正义》:“《括地志》云:‘安州安陆县城,本春秋时郧国城。’”《舆地广记》:“复州沔阳县,春秋郧子之国,汉云杜县地,属江夏郡。”
菰米:《本草》:“陶弘景曰:菰米,一名雕胡,可作饼食。陈藏器曰:雕胡是菰蒋草米,古人所贵,故《内则》云‘鱼宜苽’,皆水物也。曹子建《七启》云‘芳菰精稗’,谓二草之实可以为饭也。苏颂曰:菰生水中,叶如蒲苇,其苗有茎梗者谓之菰蒋草,至秋结实,乃雕胡米也,古人以为美馔,今饥岁人犹采以当粮。”
倚门:《战国策》:“王孙贾年十五,事闵王。其母曰:‘汝朝出而晚来,则吾倚门而望;汝暮出而不还,则吾倚闾而望。’”
送贺遂员外外甥
南国有归舟,荆门溯上流。
苍茫葭菼外,云水与昭丘①。
樯带城乌去,江连暮雨愁。
猿声不可听,莫待楚山秋。
【校】
①与,一作“同”。
【注】
南国:韦昭《国语解》:“南国,江汉之间也。《诗》曰:‘滔滔江汉,南国之纪。’”
溯:《玉篇》:“溯,苏故切。逆流而上也。”
上流:臧荣绪《晋书》:“荆州势据上流。”
昭丘:王粲《登楼赋》:“西接昭丘。”李善注:“《荆州图记》曰:当阳东南七十里有楚昭王墓,登楼则见,所谓昭丘。”《水经注》:“沮水又南径楚昭王墓,东对麦城,故王仲宣之赋登楼云‘西接昭丘’是也。”
樯:《玉篇》:“樯,帆柱也。”
城乌:梁元帝诗:“城乌侵曙鸣。”
送杨长史赴果州①
褒斜不容幰,之子去何之②?
鸟道一千里,猿啼十二时③。
官桥祭酒客,山木女郎祠。
别后同明月,君应听子规。
【校】
①《瀛奎律髓》“长史”下多一“济”字。
②去,《方舆胜览》作“欲”。
③啼,《瀛奎律髓》、《唐诗正音》、《唐诗品汇》俱作“声”。
【注】
之子:《尔雅》:“之子者,是子也。”
祭酒客:未详。王友琢崕谓:古者出行,必有祖道之祭,封土为山象,以菩刍棘柏为神主,酒脯祈告。既祭,以车轹之而去。事见《毛诗正义》。李长吉别友诗亦有“今将下东道,祭酒而别秦”之句,与此甚合,然不切蜀事,恐亦未的至。或引《史记·荀卿传》注“以席中尊者为祭酒”,或引《后汉书·刘焉传》中张鲁以祭酒为吏事,则更误矣。
女郎祠:《水经注》:“南有女郎山,山上有女郎冢。远望山坟,嵬嵬状高,及即其所,裁有坟形。山(下)〔上〕直路下出,不生草木,世人谓之女郎道。下有女郎庙及捣衣石,言张鲁女也。有小水北流入汉,谓之女郎水。”《舆地广记》:“兴元府褒城县有女郎山,上有女郎坟、女郎庙,俗言张鲁女所葬。”
明月: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绝[1],隔千里兮共明月。”
子规:张华《禽经注》:“望帝修道,处西山而隐,化为杜鹃鸟。或云化为杜宇鸟,亦曰子规鸟。至春则啼,闻者凄恻。”
[1] 绝,《文选》作“阙”。
送邢桂州
铙吹喧京口,风波下洞庭。
赭圻将赤岸,击汰复扬舲。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
明珠归合浦,应逐使臣星。
【注】
邢桂州:刘昫《唐书》:“上元二年,以邢济兼桂州都督、侍御史,充桂管防御都使。”《地理志》:桂州始安郡都督府属岭南道。
京口:京口,即今镇江,自宋至陈常为重镇,在唐时为丹阳郡之丹徒县。《方舆胜览》:京口,“《图经》‘其城因山为垒,缘江为境’,《尔雅》‘丘绝高曰京’,故名。”
洞庭:《史记正义》:“洞庭湖在岳州巴陵西南一里,南与青草湖连。”《舆地广记》:岳州巴陵县有洞庭湖,“圆广五百馀里,日月若出没于其中。”
赭圻:《元和郡县志》:“赭圻故城在宣州南陵县西北一百三十里,西临大江,吴所置赭圻屯处也。晋哀帝时,桓温领扬州牧,入朝参政,自荆州还,至赭圻,诏止之,遂城赭圻镇焉。”
击汰:《楚辞》:“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王逸注:“舲船,船有窗牖,汰水波也。言己始去乘窗舲之船,西上沅湘之水,士卒齐举大棹,而击水波。”
合浦:《后汉书》:“孟尝迁合浦太守,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阯比境,尝通商贩,貿籴粮食。先时宰守并多贪秽,诡人采求,不知纪极,珠遂渐徙于交阯郡界。于是行旅不至,人物无资,贫者饿死于道。尝到官,革易前弊,求民利病。曾未逾岁,去珠复还,百姓皆反其业,商(贾)〔货〕流通。”
使星:《后汉书》:“和帝即位,分遣使者,皆微服单行,各至州县,观采风谣。使者二人当到益部,投李郃候舍。时夏夕露坐,郃因仰观,问曰:‘二君发京师时,宁知朝廷遣二使耶?’二人默然,惊相视曰:‘不闻也。’问何以知之。郃指星示云:‘有二使星向益州分野,故知之耳。’”
送宇文三赴河西充行军司马
横吹杂繁笳①,边风卷塞沙。
还闻田司马,更逐李轻车。
蒲类成秦地②,莎车属汉家③。
当令犬戎国,朝聘学昆邪。
【校】
①吹,《文苑英华》作“笛”。
②类,刘本、顾可久本俱作“垒”,误。
③车,刘本、顾可久本俱作“居”,误;一本作“丘”,亦非。
【注】
行军司马:《唐书·百官志》:节度使有行军司马一人,“掌弼戎政。居则习搜狩,有役则申战守之法,器械、粮糒、军籍、赐予皆专焉”。
横吹:《古今注》:“横吹,胡乐也。张博望入西域,传其法于西京,唯得《摩诃》、《兜勒》二曲。李延年因胡曲更造新声二十八解,乘舆以为武乐。后汉以给边将军,和帝时,万人将军得用之。”《唐书·仪卫志》:“鼓吹五部,有大横吹、小横吹。大横吹部有节鼓二十四曲。小横吹部有角、笛、箫、笳、觱栗、桃皮觱栗六种,曲名失传。”
田司马:《汉书》:“田广明以郎为天水司马。”
李轻车:《汉书》:“李蔡为轻车将军,从大将军击右贤王,有功中率,封为乐安侯。”鲍照诗:“后逐李轻车,追虏穷塞垣。”
蒲类:《汉书·西域传》:“蒲类国,王治天山西疏榆谷,去长安八千三百六十里。西南至都护治所千三百八十七里。”《后汉书·班超传》:“战于蒲类海,多斩首虏而还。”章怀太子注:“蒲类,匈奴中海名,在敦煌北也。”[1]《窦固传》:“固与耿忠率酒泉、敦煌、张掖甲卒及卢水羌胡万二千骑出酒泉塞,至天山,击呼衍王,斩首千馀级。呼衍王走,追至蒲类海。”章怀太子注:“蒲类海今名婆悉海,在今庭州蒲昌县东南也。”
莎车:《汉书·西域传》:“莎车国,王治莎车城,去长安九千九百五十里。东北至都护治所四千七百四十六里。”《后汉书·西域传》:“莎车国,西经蒲犁、无雷,至大月氏。东去洛阳万九百五十里。”
犬戎:韦昭《国语解》:“犬戎,西戎之别名,在荒服。”《史记》:“犬戎氏以其职来王。”
昆邪:《汉书·匈奴传》:“昆邪、休屠王谋降汉,汉使骠骑将军迎之。昆邪王杀休屠王,并将其众降汉。”
[1] 此注实为引《前汉音义》。
送孙二
郊外谁相送①,夫君道术亲。
书生邹鲁客,才子洛阳人。
祖席依寒草,行车起暮尘②。
山川何寂寞③,长望泪沾巾。
【校】
①《文苑英华》作“郭外谁将送”。
②起,《文苑英华》作“薄”。
③何,《文苑英华》作“向”。
【注】
沾巾:张衡诗:“侧身北望涕沾巾。”
送崔三往密州觐省
南陌去悠悠,东郊不少留。
同怀扇枕恋,独念倚门愁①。
路绕天山雪,家临海树秋。
鲁连功未报,且莫蹈沧洲。
【校】
①念,《文苑英华》作“解”。
【注】
密州:《唐书·地理志》:河南道有密州高密郡。
扇枕:《东观汉纪》:“黄香父为郡五官〔掾〕,贫无奴仆,香躬执勤苦,尽心供养。冬无被袴,而亲极滋味。暑即扇床枕,寒则身温席。”《晋书》:“王延事亲色养,夏则扇枕席,冬则以身温被。”
天山雪:《元和郡县志》:“天山一名白山,一名折罗漫山,在伊州北一百二十里,(冬)〔春〕夏有雪,出好木及金铁。匈奴谓之天山,过之皆下马拜。”
海树:《元和郡县志》:“密州东至大海一百六十里。”
鲁连:《史记》:“田单归而言鲁连,欲爵之,鲁连逃隐于海上,曰:‘吾与富贵而诎于人,宁贫贱而轻世肆志焉。’”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
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
为客黄金尽,还家白发新。
五湖三亩宅①,万里一归人②。
知祢不能荐③,羞为献纳臣④。
【校】
①宅,《文苑英华》作“地”。
②归,《文苑英华》作“行”。
③祢,顾元纬本、凌本、《唐诗品汇》俱作“尔”。
④为,顾元纬本、凌本、《唐诗纪事》、《唐诗品汇》俱作“称”,《文苑英华》作“看”。
【注】
三亩宅:《淮南子》:“任一人之能,不足以治三亩之宅也。”
知祢:《后汉书》:“祢衡善鲁国孔融,融亦深爱其才。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与为交友,上疏荐之。”
献纳:班固《两都赋序》:“朝夕论思,日月献纳。”
汉江临泛①
楚塞三湘接②,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③,留醉与山翁④。
【校】
①泛,《瀛奎律髓》作“眺”。
②湘,《瀛奎律髓》作“江”。
③日,《文苑英华》作“月”。
④翁,《文苑英华》、《瀛奎律髓》俱作“公”。
【注】
汉江:郭璞《山海经》注:“汉水出武都沮县东狼谷,经汉中魏兴至南乡,东经襄阳至江夏安陆县入江。”[1]《唐六典》注:“汉水源出梁州金牛县,初名漾水,一名沔水,历洋、金、均、襄、荆、郢、复七州,至沔州入于江。”《一统志》:“汉江源出陇西嶓冢山,由汉中流经郧县、均州、光化,至襄阳府城北,又东南经宜城,抵安陆州,至大别山,入于江。其水因地而名,曰漾、曰沔、曰汉、曰沧浪,盖总名为汉,别言之则有四耳。”
楚塞:江淹诗:“奉义至江汉,始知楚塞长。”
九派:郭璞《江赋》:“流九派乎浔阳。”李善注:“水别流为派。《尚书》曰‘九江孔殷’,应劭《汉书》注曰‘江自庐江浔阳分为九’也。”
好风日:庾肩吾诗:“何当好风日,极望长沙垂。”
山翁:《晋书》:“山简出为征南将军、都督荆、湘、交、广四州诸军事、假节,镇襄阳。优游卒岁,惟酒是耽。诸习氏,荆土豪族,有佳园池,简每出游嬉,多之池上,置酒辄醉,名之曰高阳池。时有童儿歌曰:‘山公出何许,往至高阳池。日夕倒载归,酩酊无所知。时时能骑马,倒着白接䍦。举鞭向葛强:“何如并州儿?”’”
[1] 此条郭注实引《水经》。
登辨觉寺①
竹径从初地②,莲峰出化城。
窗中三楚尽③,林上九江平④。
软草承趺坐⑤,长松响梵声。
空居法云外,观世得无生。
【校】
①辨,一作“新”。
②从,《文苑英华》、《瀛奎律髓》俱作“连”。
③尽,《文苑英华》作“静”。
④上,凌本、《瀛奎律髓》俱作“外”。
⑤软,《文苑英华》作“嫩”。
【注】
初地:《涅槃经》:“无量无边恒河沙等诸菩萨辈得入初地。”
化城:“化城”注见二十卷中。
三楚:《水经注》:“文颍曰:《史记·货殖传》曰:‘淮以北沛、陈、汝南、南郡为西楚,彭城以东东海、吴、广陵为东楚,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沙为南楚,是为三楚者也。’”孟康《汉书》注:“旧名江陵为南楚,吴为东楚,彭城为西楚。”
法云:《净住子》:“慧日已沉,法云遐布。”
琢崖尝说,此诗“初地”即菩萨十地中之第一地,所谓欢喜地也,本是圣境中所造阶级之名,今借作寺外路径用。“化城”用《法华经》中化城事,本是方便小乘止息之喻,今借作寺中殿宇用。工则工矣,然右丞是学佛者,奈犯绮语戒何?语虽近释,实中理解,成观九经中语,为文人借用,失其本来面目,未易更仆数。即以右丞而论,如以“傅母”作乳媪用,“膳夫”作饔子用,“兽人”作猎夫用,“司谏”作言官用之类,皆与经义不合。虽于文无害,然不究其原而仅袭其步,恐有邯郸匍匐之患耳。
《瀛奎律髓》谓此诗似咏庐山僧寺,盖因三、四二句也,远近数千里,一望了然,佳处全在“窗中”、“林外”四字。或取“尽”字、“平”字,以敌老杜《兜率寺》诗中之“有”字、“自”字者,犹恐未的。
凉州郊外游望
野老才三户,边村少四邻①。
婆娑依里社,箫鼓赛田神。
洒酒浇刍狗,焚香拜木人。
女巫纷屡舞,罗袜自生尘。
【校】
①边村,顾元纬本、凌本俱作“村边”,误。
【注】
凉州:《唐书·地理志》:陇右道有凉州武威郡。
婆娑:《尔雅》:“婆娑,舞也。”邢昺疏:“李巡曰:‘婆娑,盘辟,舞也。’郭璞曰:‘舞者之容。’孙炎曰:‘舞者之容婆娑。’然则婆娑,舞者之状貌也。”
赛:《史记·封禅书》:“冬赛祷(祀)〔祠〕。”《索隐》曰:“赛,谓报神福也。”
刍狗:《淮南子》:“譬如刍狗、土龙之始成。”高诱注:“刍狗,束刍为狗,以谢过求福。”
罗袜:《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观猎①
风劲角弓鸣②,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啼轻。
忽过新丰市③,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④,千里暮云平。
【校】
①《唐诗纪事》作“猎骑”。〇郭茂倩《乐府》采首四句入近代曲辞,题曰《戎浑》。《万首唐人绝句》亦摘入绝句内,题作《戎浑》。
②劲,一作“动”。
③市,《云溪友议》作“戍”。
④射雕,《云溪友议》作“落雁”,一作“失雁”。
【注】
角弓:《诗》:“骍骍角弓。”
渭城:《水经注》:“太史公曰:长安,故咸阳也。汉高帝更名新城,武帝元鼎三年别为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之阳,王莽之京城也。”《太平寰宇记》:“故渭城在今雍州咸阳县东北二十二里渭水北,即秦之杜邮,白起死于此。其城周八里,秦自孝公至始皇皆都于此城。武帝元鼎三年更名渭城,后汉省并地入长安,故此城存也。”
细柳营:《汉书》:“河内太守周亚夫为将军次细柳。”服虔曰:“细柳在长安西北。”裴骃《史记》注:“细柳,徐广曰:‘在长安西。’骃按:如淳曰:‘《长安图》细柳仓在渭北,近石徼。’张楫曰:‘在昆明池南,今有柳市是也。’”《史记索隐》:“按:《三辅故事》细柳在直城门外阿房宫西北维。又《匈奴传》云:‘细柳在长安西。’如淳云在渭北,非也。”《元和郡县志》:“细柳营在万年县东北三十里,相传云周亚夫屯军处。今按,亚夫所屯在咸阳西南二十里,言在此非也。”
射雕:《北史》:“斛律光尝从文襄于洹桥校猎,云表见一大鸟,射之,正中其颈,形如车轮,旋转而下,乃雕也。丞相属邢子高叹曰:‘此射雕手也。’”
胡应麟曰:右丞五言工澹闲丽,自有二派:“楚塞三江接”、“风劲角弓鸣”、“杨子谈经处”等篇,绮丽精工,沈、宋合调者也;“寒山转苍翠”、“寂寞掩柴扉”、“晚年惟好静”等篇,幽闲古澹,储、孟同声者也。
邵古庵谓:细柳、渭城皆在陕西长安县,新丰在临潼县,相去七十里,曰“忽过”,曰“还归”,正见其往返之易。成按:《汉书》内地名,诗人多袭用之,盖取其典而不俚也,兴会所至,一时汇集,又何尝拘拘于道里之远近而后琢句者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