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十二首

济上四贤咏三首

崔录事

解印归田里,贤哉此丈夫。

少年曾任侠,晚节更为儒。

遁世东山下①,因家沧海隅。

已闻能狎鸟,余欲共乘桴。

【校】

①世,《文苑英华》作“迹”。

【注】

录事:按《杜氏通典·大唐官品》:流内有门下省录事,从七品;詹事府录事,正九品;京兆、河南、太原府、九寺、少府、将作监录事,都督、都护府、上州录事,国子监、亲王府录事,京县录事,公主邑司录事,俱从九品。又流外有诸卫都水监羽林军录事,宫苑总监录事,亲勋翊勋府录事,九寺、少府、将作军器监府、都水宫苑总监府京及东都市平准诸陵署录事,诸牧园苑监录事,诸仓监诸关津录事,太子亲勋翊卫府录事,诸王府国司录事。

贤哉:张景阳诗:“行人(多)〔为〕陨涕,贤哉此丈夫。”

任侠:《史记》:“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有名于楚。”如淳曰:“相与信为任,同是非为侠。所谓‘权行州里,力折公卿’者也。或曰:任,气力也;侠,俜也。”师古曰:“任谓任使其气力。侠之言挟也,以权力挟辅人也。”[1]

狎鸟:《列子》:“海上之人有好鸥鸟者,每旦之海上,从鸥鸟游。鸥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闻鸥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鸥鸟舞而不下也。”江淹诗:“物我但忘怀,可以狎鸥鸟。”

成文学

宝剑千金装,登君白玉堂。

身为平原客,家有邯郸娼。

使气公卿座,论心游侠场①。

中年不得志②,谢病客游梁。

【校】

①心,《文苑英华》作“交”。

②志,《文苑英华》作“意”。

【注】

文学:按《唐书·百官志》:东宫官有文学三人,正六品下,分知经籍,侍奉文章。王府官有文学一人,从六品上,掌校典籍,侍从文章。至诸州文学,乃德宗时改博士为之,德宗以前无此称也。玩“谢病游梁”之句,当是为诸王文学者。

白玉堂:《相逢行》古辞:“黄金为君门,白玉为君堂。”

平原客:《史记》:“平原君喜宾客,宾客盖至者数千人。”

邯郸娼:古辞:“上有双尊酒,作使邯郸娼。”

使气:《南史》:“傅縡负才使气,凌侮人物。”

游梁:《史记》:“司马相如为武骑常侍,非其好也。会景帝不好辞赋,是时梁孝王来朝,从游说之士齐人邹阳、淮阴枚乘、吴庄忌夫子之徒,相如见而悦之,因病免,客游梁。梁孝王令与诸生同舍。”

郑霍二山人①

翩翩繁华子②,多出金张门③。

幸有先人业,早蒙明主恩④。

童年且未学,肉食骛华轩。

岂乏中林士⑤,无人献至尊⑥。

郑公老泉石⑦,霍子安丘樊。

卖药不二价,著书盈万言⑧。

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

吾贱不及议⑨,斯人竟谁论。

【校】

①《河岳英灵集》、《文苑英华》并作“寄崔郑二山人”。

②繁,《河岳英灵集》作“京”。

③出,《文苑英华》作“事”。

④早蒙,《河岳英灵集》作“思逢”,《文苑英华》作“早逢”。⑤乏,《河岳英灵集》作“知”。

⑥献,顾元纬本、凌本、《河岳英灵集》俱作“荐”。

⑦公,《河岳英灵集》、《文苑英华》俱作“生”。

⑧盈,一作“仍”。

⑨吾,《河岳英灵集》作“余”。

【注】

繁华子:阮籍诗:“昔日繁华子。”吕延济注:“繁华,喻人美盛如春花之繁。”

金张:《汉书》:“功臣之后,惟有金氏、张氏亲近贵宠,比于外戚。”

先人业:《国语》:“朝夕处事,犹恐忘先人之业。”

华轩:华轩,车之美者。江淹诗:“金张服貂冕,许史乘华轩。”

中林士:王康琚诗:“今虽盛明世,能无中林士。”

至尊:《唐六典》:“凡夷夏之通称天子曰皇帝,臣下内外兼称曰至尊。”

卖药:《后汉书》:“韩康字伯休,京兆霸陵人。常采药名山,卖于长安市,口不二价,三十馀年。时有女子从康买药,康守价不移。女子怒曰:‘公是韩伯休那?乃不二价乎?’康叹曰:‘我本欲避名,今小女子皆知有我焉,何用药为?’乃遁入霸陵山中。”

恶木:陆机诗:“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

[1] “师古曰”云云,系《汉书·季布传》注文。

偶然作六首

其一

楚国有狂夫,茫然无心想。

散发不冠带,行歌南陌上。

孔丘与之言,仁义莫能奖。

未尝肯问天,何事须击壤。

复笑采薇人,胡为乃长往。

【校】

①密树,刘本、顾元纬本俱作“树密”。

【注】

楚狂:《高士传》:“陆通,字接舆,楚人也。好养性,躬耕以为食。楚昭王时,通见楚政无常,乃佯狂不仕,故时人谓之‘楚狂’。孔子适楚,楚狂接舆游其门曰:‘凤兮凤兮,何如德之衰也。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已乎已乎,临人以德。殆乎殆乎,画地而趋。迷阳迷阳,无伤吾行。郤曲郤曲,无伤吾足。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不知无用之用也。’孔子下车,欲与之言,趋而避之,不得与之言。”

其二

田舍有老翁,垂白衡门里。

有时农事闲,斗酒呼邻里。

喧聒茅檐下,或坐或复起。

短褐不为薄,园葵固足美。

动则长子孙,不曾向城市。

五帝与三王,古来称天子①。

干戈将揖让,毕竟何者是。

得意苟为乐,野田安足鄙。

且当放怀去②,行行没馀齿。

【校】

①天,一作“君”。

②放,一作“忘怀”,一作“志”。

【注】

垂白:《汉书·杜钦传》:“诚哀老姐垂白。”师古注:“垂白者,言白发下垂也。”

短褐:《列子》:“衣则裋褐,食则粢粝。”《淮南子·览冥训》:“裋褐不完。”高诱注:“褐,毛布,如今之马衣也。”又《齐俗训》:“必有菅屩跐踦,裋褐不完者。”高诱注:“楚人谓袍为裋褐大布。”《史记·秦始皇本纪》:“夫寒者利短褐,而饥者甘糟糠。”徐广曰:“短,一作‘裋’,小襦也。音竖。”《索隐》云:“赵岐曰:‘褐以毛毳织之,若马衣。或以褐编衣也。’(短)〔裋〕,一音竖。盖谓褐布竖裁,为劳役之衣,短而且狭,故谓之短褐,亦曰竖褐。”又《孟尝君传》:“士不得短褐。”《索隐》:“短音竖。竖褐,谓褐衣而竖裁之,以其省而便事也。”《汉书·贡禹传》:“裋褐不完。”师古曰:“裋者,谓僮竖所着布长襦也。褐,毛布之衣也。裋音竖。”又《叙传》:“思有短褐之亵,儋石之畜。”《晋书·潘尼传》:“披短褐,茹藜藿。”又《刘驎之传》:“拂短褐与桓冲言话。”成按:裋褐、短褐,书传两见,今人以“裋”字为正,以“短”字为讹,非也。或谓传中“短”字皆系讹写,然考岑参诗“野花迎短褐,河柳拂长鞭”,明作“短”字用矣,岂亦以此为讹耶?

园葵:陶潜诗:“好味止园葵。”

馀齿:《晋书·隐逸传》:“乞还馀齿,归死岱宗。”

其三

日夕见太行,沉吟未能去。

问君何以然,世网婴我故。

小妹日成长,兄弟未有娶。

家贫禄既薄,储蓄非有素。

几回欲奋飞,踟蹰复相顾。

孙登长啸台,松竹有遗处。

相去讵几许,故人在中路。

爱染日已薄,禅寂日已固①。

忽乎吾将行②,宁俟岁云暮。

【校】

①寂,一作“习”。

②乎,凌本作“呼”,非。

【注】

太行:《太平寰宇记》:“太行山在怀州修武县北三十二里。”《一统志》:“太行山在卫辉府辉县西五十里,西南连怀庆府界一带,峰麓虽各有名,然总呼为‘太行’。”

沉吟:《后汉书·曹褒传》:“昼夜研精,沉吟专思。”

奋飞:《诗》:“静言思之,不能奋飞。”毛苌《传》:“如鸟奋翼而飞去。”

长啸台:《晋书》:“阮籍尝于苏门山遇孙登,与商略终古及栖神导气之术,登皆不应,籍因长啸而退。至半岭,闻有声若鸾凤之音,响乎山谷,乃登之啸也。”《太平寰宇记》:“怀州修武县有天门山,今谓之百家岩,在县西北三十七里,以岩下可容百家,因名。上有精舍,又有锻灶处,传云嵇康所居。《图经》云:百家岩有刘伶醒酒台、孙登长啸台、阮氏竹林、嵇康淬剑池,并在岩之左右。”《一统志》:“苏门山在卫辉府辉县西北七里,一名百门山。啸台在百门山上,即孙登隐居长啸之所。”

爱染:《大般若经》:“于妙欲境,心不爱染。”

禅寂:《维摩诘经》:“一心禅寂,摄诸乱意。”

忽乎:《楚辞》:“怀信侘傺,忽乎吾将行兮。”

岁云暮:《古诗》:“凛凛岁云暮。”

其四

陶潜任天真,其性颇耽酒。

自从弃官来,家贫不能有。

九月九日时,菊花空满手。

中心窃自思,倘有人送否。

白衣携壶觞,果来遗老叟。①

且喜得斟酌,安问升与斗。

奋衣野田中,今日嗟无负②。

兀傲迷东西,簔笠不能守。

倾倒彊行行,酣歌归五柳。

生事不曾问,肯愧家中妇③?

【校】

①《河岳英灵集》作“白衣携觞来,果不违老叟”。

②负,顾元纬本、凌本俱作“有”。

③妇,顾元纬本、凌本俱作“帚”,非。

【注】

陶潜:《宋书》:“陶潜性嗜酒,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为彭泽令,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印绶去职。”

白衣:见四卷“陶潜菊”注。

斟酌:陶潜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奋衣:《世说》:“郭林宗奋衣而去。”

兀傲:陶潜诗:“规规一何愚,兀傲差若颖。”

家中妇:成按:渊明《与子书》曰“尝感孺仲贤妻之言,败絮自拥,何惭儿子”云云,右丞所谓“肯愧家中妇”者,正隐括此语也。顾元纬改“妇”字作“帚”字,且云:实用《汉纪》“家有敝帚”语,诸本作“家中妇”,虽“帚”、“妇”同韵,恐义不可解,今据《汉纪》改作“帚”。非也。或以渊明有“邻靡二仲,室无莱妇”之语,谓渊明安得有贤妇而愧之?考《南史·陶潜传》:“其妻翟氏,志趣亦同,能安苦节,夫耕于前,妻锄于后。”不可谓无贤妇也。其云“室无莱妇”者,当是翟卒之后,故云,不得据此作证。且“肯愧家中帚”较之“肯愧家中妇”,不更难解乎?

其五

赵女弹箜篌,复能邯郸舞。

夫婿轻薄儿,斗鸡事齐主。

黄金买歌笑,用钱不复数。

许史相经过,高门盈四牡。

客舍有儒生,昂藏出邹鲁。

读书三十年,腰下无尺组①。

被服圣人教,一生自穷苦。

【校】

①下,一作“间”。

【注】

箜篌:《释名》:“箜篌,此师延所作,靡靡之乐也。后出于桑间濮上之地,盖空国之侯所存也。师涓为晋平公鼓焉。郑、卫分其地而有之,遂号郑卫之音,谓之淫乐也。”刘昫《唐书》:“箜篌,汉武帝使乐人侯调所作,以祠太乙。或云侯辉所作,其声坎坎应节,谓之‘坎侯’,声讹为‘箜篌’。或谓师延靡靡之乐,非也。旧说亦依琴制,今按其形,似瑟而小,七弦,用拨弹之,如琵琶。”

邯郸舞:刘劭《赵都赋》:“狄鞮妙音,邯郸才舞。”

轻薄儿:沈约诗:“洛阳繁华子,长安轻薄儿。”

斗鸡:《庄子》:“纪渻子为王养斗鸡。”陆德明注:“王,齐王也。”

许史:《汉书》:“上无许史之属。”应劭曰:“许伯,宣帝皇后父。史高,宣帝外家也。”师古曰:“许氏、史氏有外属之恩。”

四牡:《诗》:“四牡孔阜。”

昂藏:陆机《孝侯周处碑》:“汪洋延阙之旁,昂藏寮寀之上。”

邹鲁:《史记》:“邹、鲁滨洙、泗,犹有周公遗风,俗好儒,备于礼。”

其六①

老来懒赋诗,惟有老相随。

宿世谬词客②,前身应画师。

不能舍馀习,偶被世人知③。

名字本皆是,此心还不知④。

【校】

①《万首唐人绝句》采“宿世谬词客”四句作一绝,题曰《题辋川图》。

②宿世,《唐诗纪事》作“当代”。

③世,《万首唐人绝句》、《唐诗纪事》俱作“时”。

④叠用二“知”字,疑误。

【注】

馀习:《维摩诘经》:“深入缘起,断诸邪见,有无二边,无复馀习。”

同王十三维偶然作十首

储光羲

其一

仲夏日中时,草木看欲焦。

田家惜功力①,把锄来东皋。

顾望浮云阴,往往误伤苗。

归来悲困极,兄嫂共相譊②。

无钱可沽酒,何以解劬劳。

夜深星汉明,庭宇虚寥寥。

高柳三五株,可以独逍遥。

【校】

①功,一作“工”。

②譊,一作“饶”。

【注】

储光羲:《唐书》:“储光羲,兖州人。登开元进士第,又诏中书试文章。历监察御史。禄山反,陷贼自归。”顾况《监察御史储公光羲集序》云:“开元十四年,严黄门知考功,以鲁国储公进士高第,与崔辅国员外、綦母潜著作同时;其明年,擢第常少府建、王龙标昌龄,此数人皆当时之秀,而侍御声价隐隐,轥轹诸子。其文篇赋论凡七十卷,虽无风雷之会,意气相感,而扶危拯病,绰有贤达之风。拔身虏庭,竟陷危邦,士生不融,可以言命。然窥其鸿黄窈窕之学,金石管磬之声,如登瑶台而进玉府,灵篇邃宇,景物寥映,绿流翠草,佳木好鸟,不足称珍。嗣息曰溶,亦凤毛骏骨。恐坠先志,溯洄千里,泣拜告余曰:‘我先人与王右丞,伯仲之欢也。相国缙云尝以序冠编次,会缙云之谪亡焉。’后辈据文之士,风流不接,故小子获忝操简。伏恐魂游无方,嗤责造次,茫茫古道,不见来者。岂以龙战,害乎鹿鸣;齐竽竞吹,燕石争宝。呜呼!薄游之士,未跻一峰,已代其峻;登阆风者,乃知其迤逦昏明,掩豁将尽,复通之者,其若是乎。”

其二

北山种松柏,南山种蒺藜。

出入虽同趣,所向各有宜①。

孔丘贵仁义,老氏好无为。

我心若虚空,此道将安施。

暂过伊阙间,晼晚三伏时。

高阁入云中,芙蓉满清池。

要自非我室,还望南山陲。

【校】

①向,一作“尚”。

【注】

蒺藜:郭璞尔雅》注:“蒺藜,布地蔓生,细叶子,有三角,刺人。”

无为:《老子》:“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伊阙:《水经注》:“伊水又北入伊阙。昔大禹疏以通水,两山相对,望之若阙,伊水历其间北流,故谓之伊阙矣。春秋之阙塞焉。昭公二十六年:赵鞅‘使女宽守阙塞’是也。陆机云:‘洛有四阙,斯其一焉。东岩西岭,并镌石开轩,高甍架峰。西侧灵岩下,泉流东注入于伊水。’傅毅《反都赋》曰‘因龙门以畅化,开伊阙以达聪’也。”《元和郡县志》:“河南府有伊阙县,北至府七十里。伊阙山在县北四十五里。”

晼晚:《楚辞》:“白日晼晚其将入兮。”潘岳《怀旧赋》:“日晼晚而将暮。”李周翰注:“晼晚,日落貌。”

三伏:《初学记》:“《阴阳书》曰:从夏至后第三庚为初伏,第四庚为中伏,立秋后初庚为终伏,谓之三伏。”

其三

野老本贫贱,冒暑锄瓜田①。

一畦未及终,树下高枕眠。

荷蓧者谁子,皤皤来息肩。

不复问乡墟,相见但依然。

腹中无一物,高话羲皇年。

落日临层隅②,逍遥望晴川③。

使妇提蚕筐,呼儿傍渔船。

悠悠泛绿水,去摘浦中莲。

莲花艳且美④,使我不能还。

【校】

①暑,一作“雨”。

②层隅,《唐诗正音》作“曾城”。

③晴,《唐诗正音》作“秦”。

④美,一作“妍”。

【注】

畦:《说文》:“田五十亩曰畦。”

皤皤:班固诗:“皤皤国老,乃父乃兄。”章怀太子注:“《说文》曰:‘皤皤,老人貌也。音步何反。’”

息肩:《左传》:“子驷请息肩于晋。”

层隅:鲍照《凌烟楼铭》:“岩岩崇楼,藐藐层隅。”

其四

浮云在虚空,随风复卷舒。

我心方处顺,动作何忧虞。

但言婴世网,不复得闲居。

迢递别东国,超遥来西都。

见人但恭敬,曾不问贤愚。

虽若不能言,中心亦难诬。

故乡满亲戚,道远情日疏。

偶欲陈此意,复无南飞凫①。

【校】

①复无,一作“无复”。

【注】

南飞凫:沈约诗:“无因达往意,欲寄双飞凫。”

其五

草木花叶生,相与命为春。

当非草木意,信是故时人。

静念恻群物,何由知至真。

狂歌问夫子,夫子莫能陈。

凤凰飞且鸣,容裔下天津。

清净无言语,兹焉庶可亲。

【注】

容裔:张衡《东京赋》:“纷焱悠以容裔。”薛综注:“容裔,高低之貌。”江淹诗:“行光自容裔。”张铣注:“容裔,自在貌。”

天津:《楚辞章句》:“天津,东极箕斗之间,汉津也。”

其六

黄河流向东①,弱水流向西。

趋舍各有异,造化安能齐?

妾本邯郸女,生长在丛台。

既闻容见宠,复想玄为妻。

刻划尚风流,幸遇君招携。

逶迤歌舞座,婉娈芙蓉闺。

日月方向除,恩爱忽焉暌。

弃置谁复道,但悲生不谐。

羡彼匹妇意,偕老常同栖。

【校】

①顾元纬本作“黄河向东流”。

【注】

弱水:《史记索隐》:“《魏略》云:‘弱水在大秦西。’《玄中记》云:‘天下之弱者,有昆仑之弱水,鸿毛不能载也。’”《通鉴地理通释》:“弱水出吐谷浑界,穷石山。自甘州删丹县西至合黎山,与张掖县河合。其水力不胜芥,然可以皮船渡。《通鉴》‘魏太武击柔然至栗水,西行至莬园水’,又‘循弱水西行至涿邪山’,则弱水在莬园水之西,涿邪山之东。《禹贡》‘弱水既西’,以水皆东流,惟弱、黑二水乃西注耳。”

丛台:《汉书》:“赵王宫丛台灾。”师古注:“连聚非一,故名‘丛台’,盖本六国时赵王故台也。在邯郸城中。”《水经注》:“丛台,六国时赵王之台也。《郡国志》曰:‘邯郸有丛台。’故刘劭《赵都赋》曰‘结云阁于南宇,立丛台于少阳’者也,今遗基旧墉尚在。”《元和郡县志》:“丛台在邯郸县内东北隅。”《九域志》:“磁州有丛台,赵武灵王所筑。”

玄妻:《左传》:“昔有仍氏生女,黰黑而甚美,光可以鉴,名曰玄妻。”

婉娈:《后汉书》:“婉娈龙姿。”章怀太子注:“婉娈,犹亲爱也。”

除:《诗·小雅》:“昔我往矣,日月方除。”毛苌《传》:“除,除陈生新也。”颜延年《秋胡诗》:“良时为此别,日月方向除。”

生不谐:《后汉书》:“周泽为太常,清洁循行,尽敬宗庙。尝卧病斋宫,其妻哀泽老病,窥问所苦。泽大怒,以妻干犯斋禁,遂收送诏狱谢罪。当世疑其诡激。时人为之语曰:‘生世不谐,作太常妻。一岁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斋。’”

其七

日暮登春山,山鲜云复轻。

远近看春色,踟蹰新月明。

仙人浮丘公,对月时吹笙。

丹鸟飞熠熠,苍蝇乱营营。

群动汩吾真,讹言伤我情。

安得如子晋,与之游太清。

【校】

①密树,刘本、顾元纬本俱作“树密”。

【注】

浮丘公:《列仙传》:“王子乔者,周灵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凰鸣。游伊洛之间,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三十馀年。后求之于山上,见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巅。’至时,果乘白鹤驻山头,望之不得到,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

丹鸟:《古今注》:“萤火,一名耀夜,一名景天,一名熠耀,一名丹良,一名燐,一名丹鸟,一名夜光,一名宵烛,腐草为之,食蚊蚋。”

营营:《诗》:“营营青蝇。”毛苌《传》:“营营,往来貌。”

其八

耽耽铜鞮宫,遥望长数里。

宾客无多少,出入皆珠履。

朴儒亦何为,辛苦读旧史。

不道无家舍,效他养妻子。

冽冽玄冬暮,衣裳无准拟。

偶然著道书,神人养生理。

公卿时见赏,赐赉难具纪。

莫问身后事,且论朝夕是。

【校】

①密树,刘本、顾元纬本俱作“树密”。

【注】

耽耽:张衡《西京赋》:“大厦耽耽,九户开辟。”薛综注:“耽耽,深邃之貌。”

铜鞮宫:《左传》:“今铜鞮之宫数里。”杜预注:“铜鞮,晋离宫。”《元和郡县志》:“晋铜鞮宫在潞州铜鞮县东十五里。”《太平寰宇记》:“铜鞮城在铜鞮县南十五里,本晋铜鞮宫。《上党记》云:铜鞮有晋宫阙,犹存。”

珠履:《史记》:“春申君客三千馀人,其上客皆蹑珠履。”

朴儒:陆机诗:“鸣玉岂朴儒,凭轼皆俊民。”

冽冽:陶潜诗:“冽冽气遂严。”《玉篇》:“冽,寒气也。”

玄冬:扬雄羽猎赋》:“玄冬季月,天地隆烈。”师古注:“北方色黑,故曰玄冬。”

其九

空山暮雨来,众鸟竟栖息。

斯须照夕阳,双双复抚翼。

我念天时好,东田有稼穑。

浮云蔽川原,新流集沟洫。

徘徊顾衡宇,僮仆邀我食。

卧拥床头书①,睡看机中织。

想见明膏煎,中夜起唧唧。

【校】

①拥,一作“览”。

【注】

衡宇:《归去来辞》:“乃瞻衡宇。”刘良注:“衡宇,谓其所居衡门屋宇也。”

其十

四邻竞丰屋,我独存卑室。

窈窕高台中,时闻抚清瑟。

狂飙动地起,拔木乃非一。

相顾始知悲,中心忧且栗。

蚩蚩命子弟,恨不居高秩。

日入宾从归,清晨冠盖出。

中庭有奇树,荣早衰复疾。

此道犹不知,微言安可述。

【注】

窈窕:毛苌《诗传》:“窈窕,幽闲也。”郑康成《笺》、孔颖达《正义》皆作“居处”训,与扬子云所谓“善心为窈,善容为窕”之解不同。

狂飙:陆云《南征赋》:“狂飙起而妄骇,行云蔼而芊眠。”

蚩蚩:毛苌《诗传》:“蚩蚩者,敦厚之貌。”

微言:《汉书》:“仲尼没而微言绝。”师古注:“微言,精微要妙之言也。”

西施咏①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②。

朝为越溪女③,暮作吴宫妃④。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脂粉⑤,不自着罗衣。

君宠益骄态,君怜无是非。

当时浣纱伴⑥,莫得同车归。

持谢邻家子⑦,效颦安可希。

【校】

①《河岳英灵集》、《唐文粹》、《唐诗纪事》俱作“西施篇”。

②宁,一作“又”。

③为,《唐诗纪事》作“仍”。

④暮,一作“暝”。宫妃,一作“王姬”。

⑤《河岳英灵集》作“要人傅香粉”。

⑥当,一作“常”。

⑦持谢,《河岳英灵集》、《唐诗纪事》俱作“寄言”,一作“寄谢”。子,《河岳英灵集》、《唐诗正音》俱作“女”。

【注】

西施:《吴越春秋》:“越王乃使相于国中,得苎萝山鬻薪之女,曰西施、郑旦。饰以罗縠,教以容步,习于土城,临于都巷,三年学服而献于吴,吴王大悦。”

浣纱:《太平寰宇记》:“诸暨县有苎萝山,山下有石迹,(水)〔云〕是西施浣纱之所,浣纱石犹存。”

效颦:《庄子》:“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陆德明注:“蹙额曰矉。矉,与‘颦’同。”

成按:“贱日岂殊众”二言,古今亟称佳句,然愚意以为不及“君宠益骄态”二言为尤工。四言之义,俱属慨词,然出之以冲和之笔,遂不觉沨沨乎为入耳之音,诚有合于风人之旨也哉。

李陵咏

汉家李将军,三代将门子。

结发有奇策,少年成壮士。

长驱塞上儿,深入单于垒。

旌旗列相向,箫鼓悲何已。

日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

将令骄虏灭,岂独名王侍。

既失大军援,遂婴穹庐耻。

少小蒙汉恩,何堪坐思此。

深衷欲有报,投躯未能死。

引领望子卿,非君谁相理?

【注】

【原注】时年十九。

李陵:《史记》:“李陵为建章监,监诸骑。善射,爱士卒。天子以为李氏世将,使将八百骑。尝深入匈奴二千馀里,过居延视地形,无所见虏而还。天汉二年,贰师将军李广利将三万骑击匈奴右贤王于祈连天山,而使陵将其射士步兵五千人出居延北可千馀里,欲以分匈奴兵。陵既至期还,而单于以兵八万围击陵军。陵军五千人,兵矢既尽,士死者过半,而所杀伤匈奴亦万馀人。且引且战,连斗八日,还未到居延百馀里,匈奴遮狭绝道,陵食乏,救兵不到,遂降匈奴。”

三代将门:《汉书·李广传赞》云:“三代之将,道家所忌。自广至陵,遂亡其宗。”

结发:《汉书》:“施雠结发,事师数十年。”师古注:“言从结发为童丱,即从师学,著其早也。”

长驱:《史记》:“轻卒锐兵,长驱至国。”

单于:颜师古《汉书》注:“单于,匈奴天子之号也。单,音蝉。”

穹庐:《汉书》:“匈奴父子同穹庐卧。”师古曰:“穹庐,旃帐也。其形穹隆,故曰穹庐。”

投躯:《北史》:“投躯万死之地,以邀一旦之功。”

引领:《左传》:“引领西望。”

子卿:子卿,苏武字。《汉书·苏武传》:“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于是李陵置酒贺武曰:‘陵虽驽怯,令汉且贳陵罪,全其老母,使得奋大辱之积志,庶几乎曹柯之盟,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收族陵家,为世大戮,陵尚复何顾乎?已矣!令子卿知吾心耳。异域之人,一别长绝!’陵起舞,歌曰:‘经万里兮渡沙幕,为君将兮奋匈奴。路穷绝兮矢刃摧,士众灭兮名已塬。

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

燕子龛禅师①

山中燕子龛,路剧羊肠恶。

裂地竞盘屈,插天多峭崿。

瀑泉吼而喷,怪石看欲落。

伯禹访未知,五丁愁不凿。

上人无生缘,生长居紫阁。

六时自搥磬,一饮尚带索。

种田烧白云,斫漆响丹壑。

行随拾栗猿,归对巢松鹤。

时许山神请,偶逢洞仙博。

救世多慈悲,即心无行作。

周商倦积阻,蜀物多淹泊。

岩腹乍旁穿,涧唇时外拓。

桥因倒树架,栅值垂藤缚。

鸟道悉已平,龙宫为之涸。

跳波谁揭厉,绝壁免扪摸。

山木日阴阴,结跏归旧林。

一向石门里,任君春草深。

【校】

①一本有“咏”字。

【注】

燕子龛:按《唐骊山宫图》,燕子龛在连理水上,山城门在其东,飞霞泉在其西。

羊肠:谓燕子龛之路盘纡曲屈,较羊肠更恶。《括地志》:“太行山在怀州河内县北二十五里,有羊肠坂。”《汉书·地理志》:“上党郡壶关有羊肠坂。”

峭崿:孙绰游天台山赋》:“陟峭崿之峥嵘。”李善注:“《文字集略》曰:崿,崖也。”

五丁:《华阳国志》:“蜀有五丁力士,能移山,举万钓。”

紫阁:《太平广记》:“终南山紫阁峰去长安城七十里。”《陕西志》:“紫阁峰在西安府鄠县东南三十里,旭日射之,烂然而紫。其形上竦若楼阁。”然即杜诗所谓“紫阁峰阴入渼陂”也。

六时:西域分昼夜为六时,谓日初分时、日中分时、日后分时、夜初分时、夜中分时、夜后分时。

带索:《列子》:“孔子游于太山,见荣启期行乎郕之野,鹿裘带索,鼓琴而歌。”

烧田:《齐民要术》:“凡开荒山泽田,皆七月芟艾之。草干,即放火。至春而开垦。其林木大者,杀之,叶死不扇,便任耕种。三岁后,根枯茎朽,以火烧之。”

斫漆:《古今注》:“漆树以刚斧斫其皮,开,以竹管承之,汁滴管中,即成漆也。”

丹壑:鲍照诗:“妍容逐丹壑。”

山神请:《法苑珠林》:“晋庐山有释昙邕,姓杨,关中人。形长八尺,雄武过人。南投庐山,事远公为师。内外经书,多所综涉。志尚传法,不惮疲苦。乃于山之西南,别立茅宇,与弟子昙果,澄思禅门,尝于一时,果梦见山神求受五戒。果曰:‘家师在此,可往谘受。’后少时,邕见一人着单袷衣,风姿端雅,从者三十人。请受五戒。邕以果先梦,知是山神,乃为说法授戒。神䞋以外国匕箸,礼拜辞别,倏忽不见。”又云:“大同元年二月五日,摄山神现形,着菩萨巾,披袈裟,形貌极端正,侍从左右三十馀人。又一人捉香炉在前,来入禅堂,诣弘誓法师所。自坐胡床,与法师共语,并请寺众行道。”

洞仙博:曹植诗:“仙人揽六箸,对博太山隅。”

无行作:《维摩诘经》:“不眴菩萨曰:‘受、不受为二,若法不受,则不可得,以不可得,故无取无舍,无作无行,是为入不二法门。’”

积阻:郭璞《江赋》:“幽涧积阻。”

鸟道:凡山路之高峻险绝者,谓之鸟道。《南中八志》:“交趾郡治龙编县,自兴古鸟道四百里,以其险绝,兽犹无蹊,特上有飞鸟之道耳。”“鸟道”字本此。

揭厉:《尔雅》:“‘深则厉,浅则揭。’揭者,揭衣也。以衣涉水为厉。繇膝以(上)〔下〕为揭,繇带以上为厉。”

结跏:《菩萨璎珞经》:“二者坐禅,若欲诣座结跏趺坐,便去众想。”

羽林骑闺人

秋月临高城,城中管弦思。

离人堂上愁,稚子阶前戏。

出门复映户,望望青丝骑。

行人过欲尽,狂夫终不至。

左右寂无言,相看共垂泪。

【注】

羽林骑:《汉书》:“羽林掌送从,次期门,武帝太初元年置,名曰建章营骑,后更名羽林骑。”《唐书·百官志》有左右羽林军。后人谓天子禁兵皆谓之“羽林”。

青丝骑:刘孝绰诗:“未见青丝骑,徒劳红粉妆。”

冬夜书怀

冬宵寒且永,夜漏宫中发。

草白霭繁霜,木衰澄清月。

丽服映颓颜,朱灯照华发。

汉家方尚少,顾影惭朝谒。

【注】

夜漏:成按:漏刻之法,孔壶为漏,浮箭为刻,视水高下,以定昏明之候,故曰“漏刻”。在昼谓之昼漏,入夜谓之夜漏。《唐六典》注:“凡候夜漏以为更点之节。每夜分为五更,每更分为五点。更以击鼓为节,点以击钟为节。”后人谓之“漏鼓”,亦谓之“漏声”是也。若直呼“更筹”为“夜漏”,则非矣。玩右丞“发”字,亦属“更筹”说。

繁霜:《诗》:“正月繁霜。”毛苌《传》:“繁,多也。”

朱灯:鲍照《夜坐吟》:“朱灯灭,朱颜寻。”

华发:傅休奕诗:“一别终华发。”

尚少:《汉武故事》:“上至郎署,见一老郎,庞眉皓发,问:‘何时为郎,何其老也?’对曰:‘臣姓颜名驷,以文帝时为郎。文帝好文,而臣好武;景帝好老,而臣独少;陛下好少,而臣已老。以是三叶不遇也。’上感其言,擢为会稽都尉。”

早朝

皎洁明星高,苍茫远天曙。

槐雾暗不开①,城鸦鸣稍去。

始闻高阁声,莫辨更衣处。

银烛已成行,金门俨驺驭②。

【校】

①暗,《文苑英华》作“郁”。

②金,《文苑英华》作“重”。

【注】

槐雾:何逊诗:“城霞旦晃朗,槐雾晓(氛)〔氤〕氲。”

更衣:《汉书·王莽传》:“张于西厢及后阁更衣中。”晋灼曰:“更衣中,谓朝贺易衣服处,室屋名也。”

银烛:顾野王《舞影赋》:“耀金波兮绣户,列银烛兮兰房。”

金门:《汉书·叙传》:“平津斤斤,晚跻金门。”师古注:“金门,金马门也。”

驺驭:张正见诗:“驺驭郁相催。”

寓言二首

其一

朱绂谁家子,无乃金张孙。

骊驹从白马,出入铜龙门。

问尔何功德,多承明主恩。

斗鸡平乐馆,射雉上林园。

曲陌车骑盛,高堂珠翠繁。

奈何轩冕贵,不与布衣言。

【注】

朱绂:韦孟《讽谏诗》:“黼衣朱绂,四牡龙旂。”师古注:“黼衣画为斧形,而白与黑为彩也。朱绂为朱裳画为‘亚’文也。亚,古‘弗’字也,故因谓之。‘绂’字又作‘黻’,其音同声。”

骊驹:《陌上桑古辞》:“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

铜龙门:《汉书》:“上尝急召,太子出龙楼门。”张晏曰:“门楼上有铜龙,若白鹤、飞廉之为名也。”

何功德:应璩诗:“问我何功德,三入承明庐。”

平乐馆:《汉书·武帝纪》:“元封六年夏,京师民观角抵于上林平乐馆。”《东方朔传》:“董氏常从游戏北宫,驰逐平乐,观鸡鞠之会,角狗马之足。”

射雉:《魏志》:“辛毗常从帝射雉。”

上林园:《三辅黄图》:“《汉旧仪》云:上林苑方三百里,苑中养百兽。天子秋冬射猎取之。”

曲陌:陆机诗:“回渠绕曲陌。”

其二①

君家御沟上,垂柳夹朱门

列鼎会中贵,鸣珂朝至尊。

生死在八议,穷达由一言。

须识苦寒士,莫矜狐白温。

【校】

①《瀛奎律髓》编此首入“侠少类”,作卢象《杂诗》。

【注】

列鼎:《说苑》:“累茵而坐,列鼎而食。”

中贵:《史记》:“天子使中贵人从广。”服虔曰:“中贵,内臣之贵幸者。”《索隐》曰:“案董巴《舆服志》云:‘黄门丞主密近,使听察天下,谓之中贵人使者。’崔浩云:‘在中而贵幸,非德望,故曰中贵也。’”

鸣珂:刘昫《唐书·舆服志》:“马珂,一品以下九子,四品七子,五品五子。”《尔雅翼》:“贝大者为珂,黄黑色,其骨白,可以饰马。盖此等饰非特取其容,兼取其声。”《韵会》:“服虔《通俗文》曰:勒饰曰珂。”何逊诗:“隔林望行幰,下阪听鸣珂。”盖马行则珂响,故曰“鸣珂”也。

八议:《汉书·刑法志》:“《周官》有八议之法:一曰议亲,二曰议故,三曰议贤,四曰议能,五曰议功,六曰议贵,七曰议勤,八曰议宾。”

狐白温:王景玄诗:“讵忆无衣苦,但知狐白温。”吕向注:“狐白,谓狐腋之白毛以为裘也。”

杂诗

朝因折杨柳,相见洛城隅①。

楚国无如妾,秦家自有夫。

对人传玉腕②,映竹解罗襦③。

人见东方骑,皆言夫婿殊。

谢金吾子,烦君提玉壶。

【校】

①城,凌本作“阳”,误。

②腕,一作“椀”。

③竹,诸本皆作“烛”。

【注】

秦家:《陌上桑古辞》:“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否?罗敷前置词,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玉腕:梁简文帝诗:“簟文生玉腕,香汗浸红纱。”

罗襦:《史记》:“罗襦襟解,微闻芗泽。”谢朓诗:“轻歌急绮带,含笑解罗襦。”

东方骑:《陌上桑古辞》:“东方千馀骑,夫婿居上头。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金吾子:辛延年《羽林郎》诗:“不意金吾子,娉婷过我庐。银鞍何煜爚,翠盖空踟蹰。就我求清酒,丝绳提玉壶。贻我青铜镜,结我红罗裾。不惜红罗裂,何论轻贱躯。男儿爱后妇,女子重前夫。人生有新故,贵贱不相逾。多谢金吾子,私爱徒区区。”

献始兴公

宁栖野树林,宁饮涧水流①。

不用食粱肉②,崎岖见王侯。

鄙哉匹夫节,布褐将白头。

任智诚则短,守仁固其优。

侧闻大君子,安问党与雠。

所不卖公器,动为苍生谋。

贱子跪自陈,可为帐下不?

感激有公议,曲私非所求。

【校】

①水,《文苑英华》作“中”。

②食,顾元纬本、凌本俱作“坐”。

【注】

【原注】时拜右拾遗。

始兴公:按刘昫《唐书》张九龄本传:“开元二十一年十二月,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明年,迁中书令。二十三年,加金紫光禄大夫,累封始兴县伯。二十四年,迁尚书右丞相,罢知政事。坐引非其人,左迁荆州大都督府长史。俄请归拜墓,因遇疾卒。”而宋祁《唐书》本传以封始兴伯为贬荆州长史后事,非也,当以刘书为正。

粱肉:《国语》:“食必粱肉,衣必文绣。”

大君子:《汉书·董仲舒传》:“故不足称于大君子之门也。”

党雠:刘琨诗:“尚能隆二伯,安问党与雠。”

贱子:应休琏诗:“避席跪自陈,贱子实空虚。”

帐下:《三国志》:“乐进以胆烈从太祖,为帐下吏。”《世说》:“王丞相主簿欲检校帐下。”《晋书·石崇传》:“乃密货崇帐下,问其所以。”

哭殷遥

人生能几何,毕竟归无形。

念君等为死,万事伤人情。

慈母未及葬,一女才十龄。

泱漭寒郊外①,萧条闻哭声。

浮云为苍茫②,飞鸟不能鸣。

行人何寂寞③,白日自凄清④。

忆昔君在时,问我学无生。

劝君苦不早,令君无所成。

故人各有赠,又不及生平⑤。

负尔非一途,痛哭返柴荆⑥。

【校】

①泱漭,《文苑英华》作“诀别”。

②茫,《文苑英华》作“莽”。

③何,《唐诗纪事》作“同”。

④白日,一作“日色”。

⑤生平,诸本皆作“平生”,复第七联“生”字韵,今从《文苑英华》、《唐诗纪事》作“生平”。

⑥痛,《文苑英华》作“恸”。

【注】

殷遥:《唐诗纪事》:“殷遥,丹阳人,或云句容人。天宝间,终于忠王府仓曹参军。”

人生几何:陆机诗:“人生无几何,为乐常苦晏。”

等死:“等死”字见《史记·陈胜传》。

泱漭:张衡《西京赋》:“泱漭无疆。”薛综注:“泱漭,无限域之貌。”柴荆:谢灵运诗:“促装返柴荆。”刘良注:“柴荆,谓柴门荆扉也。”

同王十三维哭殷遥

生理无不尽,念君在中年。

游道虽未深,举世莫能贤。

筮仕苦贫贱,为客少田园。

膏腴不可求,乃在许西偏。

四邻尽桑柘,咫步开墙垣。

内艰未及虞,形影随化迁。

茅茨俯苫盖,双殡两楹间。

时闻孤女号,迥出陌与阡。

慈乌乱飞鸣,猛兽亦以跧。

故人王夫子,静念无生篇。

哀乐久已绝,闻之将泫然。

太阳蔽空虚,雨雪浮苍山。

迢递亲灵榇,顾予悲绝弦。

处顺与安时,及此乃空言。

储光羲

【注】

中年:潘岳《夏侯常侍诔》:“曾未知命,中年陨卒。”

筮仕:《左传》:“初,毕万筮仕于晋,遇屯之比。”

许西偏:《左传》:“乃使公孙获处许西偏。”

虞:郑康成《仪礼注》:“虞,安也。士既葬其父母,迎精而反,日中而祭之于殡宫以安之。”《释名》:“既葬,还祭于殡宫曰虞,谓虞乐安神,使还此也。”

苫盖:《左传》:“乃祖吾离被苫盖,蒙荆棘。”杜预注:“盖,苫之别名。”《尔雅》:“白盖谓之苫。”郭璞注:“白茅苫,今江东呼为盖。”

两楹:《檀弓》:“殷人殡于两楹之间。”

陌阡:《史记索隐》:“《风俗通》曰:南北曰阡,东西曰陌。河东以东西为阡,南北为陌。”《汉书·成帝纪》:“出入阡陌。”师古曰:“阡陌,田间道也。南北曰阡,东西曰陌。”

跧:《韵会》:“跧,阻顽切,伏也。”

无生篇:孙绰《游天台山赋》:“畅以无生之篇。”李善注:“无生,谓释典也。维摩诘曰:‘是天女所愿具足,得无生忍。’”

灵榇:潘岳《悲邢生词》:“停予车而在郊,抚灵榇以增悲。”《说文》:“榇,棺也。”

绝弦:《淮南子》:“钟子期死,而伯牙绝弦破琴,知世莫能赏也。”

处顺安时:《庄子》:“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郭象注:“夫哀乐生于得失也。今玄通合变之士,无时而不安,无顺而不处,冥与造化为一,则无往而非我矣,将何得何失,孰死孰生哉?故任其所受,而哀乐无所错其间矣。”

叹白发①

我年一何长②,鬓发日已白。

俯仰天地间,能为几时客。

怅惆故山云,徘徊空日夕。

何事与时人,东城复南陌。

【校】

①《卢象集》中亦载此首。

②一,《唐诗品汇》作“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