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十九首

送张五归山

送君尽惆怅,复送何人归。

几日同携手,一朝先拂衣。

东山有茅屋,幸为扫荆扉。

当亦谢官去,岂令心事违。

齐州送祖三①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祖帐已伤离②,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

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③。

【校】

①《河岳英灵集》、《文苑英华》、《唐文粹》、《唐诗纪事》并作“淇上送赵仙舟”,《国秀集》作“河上送赵仙舟”。

②帐,《河岳英灵集》、《国秀集》俱作“席”,一作“怅”,非。已,《唐诗纪事》作“忽”。

③犹,《国秀集》、《文苑英华》、《唐文粹》俱作“空”。

【注】

齐州:《唐书·地理志》:河南道有齐州济南郡,本齐郡,天宝元年更名临淄,五载又更名济南。

祖帐:祖帐,即祖席所设之帐。

解缆:谢灵运诗:“解缆及流潮。”李善注:“缆,维船索也。”

伫立:毛苌《诗传》:“伫立,久立也。”

送缙云苗太守

手疏谢明王①,腰章为长吏。

方从会稽邸②,更发汝南骑。

按节下松阳,清江响铙吹。

露冕见三吴,方知百城贵。

【校】

①王,顾元纬本、凌本俱作“主”。

②邸,一作“郊”。

【注】

缙云:《唐书·地理志》:江南道有处州缙云郡,本括州永嘉郡,天宝元年更名。

长吏:《汉书·高帝纪》:“守尉长吏。”师古注:“长吏,谓县之令长。”《景帝纪》:“吏六百石以上皆长吏也。”张晏注:“长,大也。”《百官公卿表》:“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为长吏。”师古注:“吏,理也。主理其县内也。”是皆以县令为长吏,右丞以此称太守,未详。

会稽邸:见《汉书·朱买臣传》。

按节:《子虚赋》:“按节未舒。”郭璞注:“言顿辔也。”司马彪云:“按辔而行得节,故曰按节。”

松阳:《唐书·地理志》:处州缙云郡有松阳县。

露冕:《益部耆旧传》:“郭贺拜荆州刺史,明帝巡狩到南阳,特见嗟叹,赐以三公之服,黼黻旒冕,敕去襜露冕,使百姓见此衣服,以彰其德。”

三吴:《水经注》:“吴后分为三世,号‘三吴’,吴兴、吴郡、会稽也。”杜氏《通典》:“吴郡、吴兴、丹阳为三吴。”

百城:《后汉书·贾琮传》:“百城闻风,自然竦震。”

送从弟蕃游淮南①

读书复骑射,带剑游淮阴。

淮阴少年辈,千里远相寻。

高义难自隐②,明时宁陆沉。

岛夷九州外,泉馆三山深。

席帆聊问罪,卉服尽成擒。

归来见天子,拜爵赐黄金。

忽思鲈鱼脍,复有沧洲心③。

天寒蒹葭渚,日落云梦林。

江城下枫叶,淮上闻秋砧。

送归青门外,车马去骎骎。

惆怅新丰树,空馀天际禽。

【校】

①《文苑英华》作“送从叔游淮南座上成”。

②自,《文苑英华》作“为”。

③洲,《文苑英华》作“江”。

【注】

淮南:按《唐书·地理志》:淮南道盖古扬州之域,扬、楚、滁、和、庐、寿、舒、安、黄、申、光、蕲,为州十二。

高义:《史记·廉颇传》:“徒慕君之高义也。”

陆沉:《庄子》:“孔子之楚,舍于蚁丘之浆。其邻有夫妻臣妾登极者,子路曰:‘是稯稯何为者邪?’仲尼曰:‘是圣人仆也。是自埋于民,自藏于畔。其声销,其志无穷,其口虽言,其心未尝言,方且与世违而心不屑与之俱。是陆沉者也,是其市南宜僚邪?’”郭象注:“陆沉,人中隐者,譬无水而沉也。”

岛夷:《尚书》:“岛夷卉服。”孔颖达《正义》:“岛夷,南海岛上之夷也。”

泉馆:泉馆,谓泉客所馆,即鲛人之室。《述异记》:“鲛人,又名泉客。”

三山:《史记》:“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盖常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其物禽兽尽白,而黄金银为宫阙。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临之,风辄引去,终莫能至云。”

席帆:木华《海赋》:“维长绡,挂帆席。”李善注:“随风张幔曰帆,或以席为之。”

卉服:孔颖达《尚书正义》:“卉服是草服,葛越也。葛越,南方布名,用葛为之。左思《吴都赋》云‘蕉葛升越,弱于罗纨’是也。”颜师古《汉书》注:“卉服,絺葛之属。”

鲈鱼脍:《晋书》:“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羮、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

云梦:《周礼》:“荆州其泽薮曰云梦。”郑康成注:“云梦在华容。”《尔雅》:“十薮,楚有云梦。”郭璞注:“今南郡华容县东南巴丘湖是也。”孔安国《尚书》传:“云梦之泽在江南。”《左传》宣四年:“䢵夫人使弃诸梦中。”杜预注:“梦,泽名。江夏安陆县东南有云梦城。”又《传》昭四年:“王以田江南之梦。”杜注:“楚云梦跨江南北。”又《传》定四年:“楚子涉(睢)〔雎〕济江,入于云中。”杜注:“入云梦泽中,所谓江南之梦也。”《汉书·地理志》:“南郡:华容,云梦泽在南。”《后汉书》:“华容:侯国。云梦泽在南。”《水经注》:“监利县,晋武帝太康五年立。县土卑下泽,多陂池。西南自州陵东界,径于云杜、沌阳,为云梦之薮矣。韦昭曰:‘云梦在华容县。’按,《春秋》鲁昭公三年:‘郑伯如楚,子产备田具,以田江南之梦。’郭景纯言‘华容县东南巴丘湖’是也。杜预云:‘枝江县、安陆县有云梦,盖跨川亘隰,兼苞势广矣。’”《史记索隐》“云梦”:“裴骃云:‘孙叔敖激沮水,作此泽。’张揖云:‘楚薮也,在南郡华容县。’郭璞云:‘江夏安陆有云梦城,南郡枝江亦有云梦城,华容县又有巴丘湖,俗云即古云梦泽也。’则张揖云在华容者,指此湖也。”《元和郡县志》:“安州云梦县本汉安陆县地,后魏大统末,于云梦古城置云梦县,云梦泽在县西七里。”成按:诸说不同,合而观之,云梦本二地。观《禹贡》“云土梦作乂”之文,及《左传》之析言云梦,其义显矣。后人谓云在江之北,梦在江之南,亦据传中“江南之梦”而言。而孔安国以为云梦皆在江南,杜元凯以为云中即江南之梦,是又一说矣。然云与梦地虽异,号界则相接,故或称云,或称梦,或合称云梦,其地修广,跨江之南北,共为一薮。《春秋文耀钩》谓“大别已东,雷泽、九江、衡山皆云梦”,司马相如《子虚赋》谓“云梦方九百里”,郦道元谓其“跨川亘隰,兼包势广”者,良非虚语。至于名号相沿,或城或县,皆名云梦者,乃后人因地借称,非楚薮全区之谓也。颜延年诗:“却倚云梦林,前瞻京台囿。”

骎骎:毛苌《诗传》:“骎骎,骤貌。”

新丰:《太平寰宇记》:“新丰故城在雍州昭应县东一十八里,汉新丰县也。汉七年,高祖以太上皇思东归,于此置县,徙丰人以实之,故曰‘新丰’;并移枌榆、旧社、街衢、栋宇,一如旧制,士女老幼,各知其室,虽鸡犬混放,亦识其家焉。”《雍录》:“唐新丰县在府东五十里,凡自长安东出而趋潼关,路必由此。”庾肩吾诗:“远听平陵钟,遥识新丰树。”

成按:刘昫《唐书》本纪:“开元二十年九月,渤海靺鞨寇登州,杀刺史韦俊,命左领卫将军盖福顺发兵讨之。”又《北狄列传》:“渤海靺鞨王大武艺遣其将张文休,率海贼攻登州刺史韦俊。诏遣门艺往幽州征兵以讨之,仍令太仆员外卿金思兰往新罗发兵以攻其南境。属山阻寒冻,雪深丈馀,兵士死者过半,无功而还。”诗中所云岛夷、泉馆、席帆、问罪,疑蕃于是时从诸将泛海往攻者也。至所谓拜爵者,即唐制之勋官也。勋官凡十二等,有柱国、护军、轻车、骑都尉、骁骑、飞骑、云骑、武骑诸名,征戍勤劳则授之,初无职任。所谓赐金者,乃军旋劳赏之事,犹《木兰词》云“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赐物百千强”,盖诗人溢美之语也。或疑是时军出无功,安得有拜爵、赐金之事者,无乃近于固欤。

送权二

高人不可友,清论复何深。

一见如旧识,一言知道心。

明时当薄宦,解薜去中林。

芳草空隐处,白云馀故岑。

韩侯久携手,河岳共幽寻。

怅别千馀里,临堂鸣素琴。

【注】

薄宦:何逊诗:“薄宦恧师表,属辞惭愈疾。”

中林:中林,即林中也。见毛苌《诗传》。

送高道弟耽归临淮作座上作①

少年客淮泗,落魄居下邳②。

遨游向燕赵,结客过临淄。

山东诸侯国,迎送纷交驰。

自尔厌游侠,闭户方垂帷。

深明戴家《礼》,颇学毛公《诗》。

备知经济道,高卧陶唐时。

圣主诏天下,贤人不得遗。

公吏奉槊组,安车去茅茨。

君王苍龙阙,九门十二逵。

群公朝谒罢,冠剑下丹墀。

野鹤终踉跄,威凤徒参差。

或问理人术,但致还山词。

天书降北阙,赐帛归东菑。

都门谢亲故,行路日逶迟③。

孤帆万里外,淼漫将何之。

江天海陵郡,云日淮南祠④。

杳冥沧洲上,荡漭无人知。

纬萧或卖药,出处安能期。

【校】

①道,顾元纬本、凌本皆作“适”。

②魄,刘本作“拓”。

③迟,顾元纬本作“迤”。

④南,二顾本、凌本俱作“阴”。

【注】

临淮:《唐书·地理志》:河南道有泗州临淮郡,本下邳郡,治宿预,开元二十三年,徙治临淮,天宝元年更郡名。

淮泗:淮、泗二水皆经临淮。《元和郡县志》:“淮水西南自虹县界流入徐城县。”“泗水西自彭城县界流入下邳县。”

落魄:《汉书》:“郦食其家贫落魄,无衣食业。”郑氏曰:“魄音薄。”应劭曰:“落魄,志行衰恶之貌。”师古曰:“落魄,失业无次也。郑音是。”

临淄:成按:《元和郡县志》:“临淄,古营丘之地,吕望所封齐之都也。以城临淄水,故曰临淄。”在唐时青州之临淄县是矣。

游侠:荀悦《汉纪》:“立气势,作威福,结私交,以立强于世者,谓之游侠。”

闭户:《后汉书》:“鲁恭居太学,习《鲁诗》,闭户讲诵,绝人间事。”

垂帷:《汉书》:“董仲舒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

家礼:《后汉书》:“鲁高堂生,汉兴传《礼》十七篇。后瑕丘萧奋以授同郡后苍,苍授梁人戴德及德兄子圣,于是德为《大戴礼》,圣为《小戴礼》。”

毛公诗:《汉书》:“毛公,赵人也。治《诗》,为河间献王博士。”《隋书·经籍志》:“赵人毛苌善《诗》,自云子夏所传,作《训诂传》,是为‘《毛诗》古学’。”

组:《尔雅》:“一染谓之廇,二染谓之赪,三染谓之纁。”郭璞注:“纁,绛也。”《说文》:“组,绶属。”

安车:《后汉书》:“严光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光乃变名姓,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纁,遣使聘之。三反而后至。”

苍龙阙:《三辅黄图》:“未央宫有玄武、苍龙二阙。”《三辅旧事》:“未央宫东有苍龙阙,北有玄武阙。”

九门:郑康成《礼记注》:“天子九门者,路门也,应门也,雉门也,库门也,皋门也,城门也,近郊门也,远郊门也,关门也。”

逵:毛苌《诗传》:“逵,九达之道。”《尔雅》:“九达谓之逵。”后人凡通衢大道皆谓之“逵”,不特九达矣。

丹墀:张衡《西京赋》:“青琐丹墀。”李善注:“《汉官典职》曰:以丹漆地,故称丹墀。”吕向注:“丹墀,阶以丹漆涂之。”《汉书》:“俯视兮丹墀。”孟康注:“丹墀,赤地也。”《宋书》:“明光殿以丹朱色地,谓之丹墀。”

野鹤:《晋书》:“王戎曰:‘昨于稠人中始见嵇绍,昂昂然如野鹤之在鸡群。’”

踉跄:潘岳《射雉赋》:“已踉蹡而徐来。”徐爰注:“踉蹡,乍行乍止,不迅疾之貌。”踉跄、踉蹡义同。

威凤:《汉书》:“元康四年,南郡获白虎威凤为宝。”晋灼曰:“凤之有威仪者,与《尚书》‘凤凰来仪’同意。”

北阙:《汉书》:“萧何治未央宫,立东阙、北阙。”师古注:“未央殿虽南向,而上书奏事谒见之徒皆诣北阙。”

赐帛:《高士传》:“韩福者,涿人也。以行义修洁著名。昭帝时,大将军霍光秉政,表显义士,郡国条奏行状,天子谓福等五人行义最高,以德行征至京兆,病不得进。元凤元年,诏策曰:‘朕愍劳福官职之事,赐帛五十匹遣归。其务修孝弟,以教乡里。’”

东菑:《尔雅》:“田一岁曰菑。”郭璞注:“今江东呼初耕地反草为菑。”谢朓诗:“台笠聚东菑。”

逶迟:毛苌《诗传》:“逶迟,历远之貌。”

淼漫:左思《吴都赋》:“滇㴐淼漫。”吕向注:“山水流广之貌。”

海陵郡:《太平寰宇记》:“海陵县,故楚邑。汉以为县,属临淮郡。晋立为海陵郡。唐武德三年改为吴州,置吴陵县。七年,州废,复为海陵县,隶扬州。”

淮南祠:《太平寰宇记》:泗州临淮县有淮渎祠,在淮南岸斗山下。

纬萧:《庄子》:“河上有家贫恃纬萧而食者。”

送别①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既至君门远②,孰云吾道非。

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③。

置酒临长道④,同心与我违。

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⑤。

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⑥。

【校】

①《河岳英灵集》、《文苑英华》、《唐文粹》并作“送綦母潜落第还乡”。

②君,二顾本、凌本俱作“金”。

③洛,《唐文粹》作“兆”。

④《唐文粹》作“置酒长亭”。送,二顾本、凌本俱作“置酒长安道”。

⑤城,《唐文粹》作“村”。

⑥谓,一作为“误”。

【注】

英灵:《隋书》:“李德林美容仪,善谈吐。齐天统中,兼中书侍郎,于宾馆受国书。陈使江总目送之曰:‘此即河朔之英灵也。’”又《文学传》:“江汉英灵,燕赵奇俊。”

吾道非:《史记·孔子世家》:“《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

寒食:《荆楚岁时记》:“去冬至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饧大麦粥。据历,(今)〔合〕在清明前二日,亦有去冬至一百六日者。”

京洛:班固《东都赋》:“子徒习秦阿房之造天,而不知京洛之有制。”陆机诗“京洛多风尘”,又云“京洛多妖丽”,并谓东京洛阳之地。

桂棹:《楚辞》:“桂棹兮兰枻。”王逸注:“棹,楫也。”

吾谋适不用:《左传》:“子无谓秦无人,吾谋适不用也。”

知音稀:《古诗》:“但伤知音稀。”

送张舍人佐江州同薛据十韵①

束带趋承明,守官惟谒者。

清晨听银虬,薄暮辞金马。

受辞未尝易,当御方知寡②。

清范何风流,高文有风雅。

忽佐江上州,当自浔阳下。

逆旅到三湘,长途应百舍。

香炉远峰出,石镜澄湖泻。

董奉杏成林,陶潜菊盈把。

彭蠡常好之③,庐山我心也。

送君思远道,欲以数行洒。

【校】

①据,顾元纬本作“璩”。

②御,顾元纬本、凌本俱作“是”,误。

③彭,诸本皆作“范”,误。

【注】

舍人:《唐六典》:“通事舍人十六人,从六品上。掌朝见引纳及辞谢者于殿廷通奏。凡近臣入侍,文武就列,则引以进退,而告其拜起出入之节。凡四方通表,华夷纳贡,皆受而进之。凡军旅之出,则受命慰劳而遣之;既行,则每月存问将士之家,以视其疾苦;凯还,则郊迓之,皆复命。凡致仕之臣与邦之耋老,时巡问亦如之。”李林甫注:“通事舍人即秦之谒者。《汉书·百官表》云:‘谒者掌宾赞受事,员七十人,秩比六百石。皇朝改谒者为通事舍人。”

江州:《唐书·地理志》:江南西道有江州浔阳郡。

承眀:《三辅黄图》:“未央宫有承明殿,著述之所也。班固《西都赋》云‘内有承明,著作之庭’,即此也。”

守官:谢瞻诗:“守官反南服。”

银虬:《初学记》:“张衡《漏水转浑天仪制》曰:‘以铜为器,再叠差置,实以清水,下各开孔,以玉虬吐漏水入两壶,右为夜,左为昼。’李兰《漏刻法》曰:‘以器贮水,以铜为渴乌,状如钩曲,以引器中水,于银龙口中吐入权器。漏水一升,秤重一斤,时经一刻。’殷夔《漏刻法》曰:‘漏水皆于器下为金龙口吐出,转注入踟蹰经纬之中,流于衡渠之下。’”

金马:《史记》:“金马门者,宦署门也。门旁有铜马,故谓之‘金马门’。”《三辅黄图》:“金马门,宦者署。武帝时,得大宛马,以铜铸像,立于署门,因以为名。东方朔、主父偃、严安、徐乐皆待诏金马门,即此。”

当御:《国语》:“秦景公使其弟针来求成,叔向命召行人子员。行人子朱曰:‘朱也当御。’叔向曰:‘肸也欲子员之对客也。’子朱怒,抚剑就之。叔向曰:‘夫子员道宾主之言无私,子常易之。奸以事君者,吾所能御也。’”韦昭注:“当,直也;御,进也。言次应直事。”“易,变也。”

浔阳:《一统志》:“浔阳江在九江府城北,源自岷山,至此下流四十里,合彭蠡湖水,东流入海。”

逆旅:《左传》:“虢为不道,保于逆旅。”杜预注:“逆旅,客舍也。”孔颖达《正义》:“逆,迎也;旅,客也。迎止宾客之处也。”

三湘:《南史》:“巴陵南有地名三湘。”《元和郡县志》:“侯景浦在巴陵县东北十二里,本名三湘浦。”《太平寰宇记》:“湘潭、湘阴、湘乡,是为三湘。”

百舍:《庄子》:“百舍重趼而不敢息。”陆德明注:“百舍,百日止宿也。”高诱淮南子》注:“百舍,百里一舍也。”

香炉峰:远法师《庐山记》:“东南有香炉山,孤峰秀起,游气笼其上,则氛氲若烟。”《太平寰宇记》:“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其峰尖圆,烟云聚散,如博山香炉之状。”《方舆胜览》:“香炉峰在南康城北,山南山北皆见,其形圆耸,常出云气,故名。”

石镜:《幽明录》:“宫亭湖边旁山间有石数枚,形圆若镜,明可鉴人,谓之石镜。”《水经注》:“庐山东有石镜,照水之所出。有一圆石悬崖,明净照见人形,晨光初曜,则延曜入石,毫细必察,故名石镜焉。”《太平寰宇记》:“石镜在东山悬崖之上,其状团圆,近之则照见形影。”

董奉杏:见一卷“虎卖杏”注。

陶潜菊:《晋阳秋》:“陶潜尝九月九日无酒,宅边菊丛中,摘菊盈把,坐其侧久,望见白衣人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后归。”

彭蠡:《唐六典》注:“彭蠡湖,一名宫亭湖,在江州浔阳县界。”杜氏《通典》:“彭蠡湖在浔阳郡之东南五十二里。”

庐山:远法师《庐山记》:“山在江州浔阳郡,左挟彭泽,右旁通川。有匡俗先生者,出自殷、周之际,遁世隐时,潜居其下。或云:匡俗受道于仙人,而共游其岭,遂托室崖岫,即岩成馆,故时人谓所止为仙人之庐而命焉。其山大岭凡七重,圆基周回垂三五百里。其南岭临宫亭湖,下有神庙,七岭会同,莫升之者。东南有香炉山,其上氛氲若香烟。西南中石门前有双阙,壁立千馀仞,而瀑布流焉。其中鸟兽草木之美,灵药芳林之奇,所称名代。”《元和郡县志》:“庐山在江州浔阳县东三十二里,本名鄣山。昔匡俗字子孝,隐沦潜景庐于此山。汉武帝拜为大明公,俗号庐君,故山取号。周环五百馀里。”《太平寰宇记》:“庐山在江州南,高二千三百六十丈,周回二百五十里。其山九叠川,亦九派。《郡国志》云:‘庐山叠嶂九层,崇岩万仞。’《山海经》所谓三天子障,亦曰天子都也。周武王时,匡俗字子孝,兄弟七人皆有道术,结庐于此,仙去,空庐尚在,故曰庐山。”

思远道:《古诗》:“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送韦大夫东京留守

人外遗世虑,空端结遐心。

曾是巢许浅,始知尧舜深。

苍生讵有物,黄屋如乔林。

上德抚神运,冲和穆宸襟。

云雷康屯难,江海遂飞沉①。

天工寄人英,龙衮瞻君临②。

名器苟不假,保厘固其任。

素资贯方领③,清景照华簪。

慷慨念王室,从容献官箴

云旗蔽三川,画角发龙唫。

晨扬天汉声,夕卷大河阴。

穷人业已宁④,逆虏遗之擒。

然后解金组,拂衣东山岑。

给事黄门省,秋光正沉沉。

功名与身退⑤,老病随年侵。

君子从相访,重玄其可寻。

【校】

①遂,顾元纬本、凌本俱作“逐”,非。

②瞻,刘本、顾可久本俱作“澹”。

③资,顾元纬本、凌本、《唐诗品汇》俱作“质”。

④人,顾元纬本、凌本俱作“久”。

⑤功名,一作“壮心”。

【注】

韦大夫:刘昫《唐书》:“乾元二年秋七月乙丑朔,以礼部尚书韦陟充东京留守。”

东京留守:《唐书·百官志》:“初,太宗伐高丽,置京城留守。其后车驾不在京都,则置留守,以右金吾大将军为副留守;开元元年,改京兆、河南府长史为尹;十一年,太原府亦置尹及少尹,以尹为留守,少尹为副留守:谓之三都留守。”

人外:《后汉书·陈宠传》:“南阳尹勤字叔梁,笃性好学,屏居人外,荆棘生门。”《宋书》:“孔淳之与征士戴颙、王弘之及王弘敬等共为人外之游。”

巢许:《高士传》:“巢父者,尧时隐人也。山居不营世利,年老以树为巢而寝其上,故时人号曰巢父。”“许由字武仲,阳城槐里人也。为人据义履方,邪席不坐,邪膳不食,后隐于沛泽之中。”

黄屋:《汉书》:“黄屋左纛。”李斐注:“天子车以黄缯为盖里。”

乔林:谢朓诗:“窗中列远岫,庭际俯乔林。”

上德:《老子》:“上德不德,是以有德。”河上公注:“上德,谓太古无名号之君,德大无上,故言上德也。”

宸襟:何逊诗:“宸襟动时豫,岁序属凉氛。”

屯难:谢灵运诗:“屯难既云康,尊主隆斯民。”

天工:天工,天官也。《尚书》:“天工人其代之。”

人英:《淮南子》:“明于天道,察于地理,通于人情,大足以容众德,足以怀远信,足以一异知,足以知变者,人之英也。”

龙衮:《礼记》:“天子龙衮。”

君临:《三国志》:“君临万国,秉统天机。”

名器:《左传》:“惟器与名,不可以假人。”杜预注:“器,车服也;名,爵号也。”

保厘:保安也,厘理也。《尚书》:“命毕公保厘东郊。”

方领:《后汉书·马援传》:“朱勃衣方领,能矩步。”

华簪:陶潜诗:“聊用忘华簪。”

官箴:《左传》:“昔周辛甲之为太史也,命百官,官箴王阙。”杜预注:“使百官各为箴词,戒王过。”

云旗:《上林赋》:“拖蜺旌,靡云旗。”张揖曰:“画熊虎于旒为旗,似云气也。”

三川:《史记索隐》:“三川,今洛阳也,地有伊、洛、河,故曰三川。”

画角:《晋书》:“蚩尤氏率魑魅与黄帝战于涿鹿,帝乃命始吹角为龙鸣以御之。”梁简文帝诗:“城高短箫发,林空画角悲。”

大河阴:陆机诗:“发轸清洛汭,驱马大河阴。”李善注:“《穀梁传》曰:水南曰阴。”李周翰注:“大河,黄河也。”

遗之擒:《左传》:“使群臣往遗之禽,以逞君心。”

黄门省:《汉书·刘向传》:“拜为郎中给事黄门。”又《扬雄传》:“除为郎,给事黄门。”《唐书》:“开元元年,改门下省为黄门省。五年,复黄门省为门下省。”

随年侵:陆机诗:“后途随年侵。”

重玄:陆机《汉高祖功臣颂》:“重玄匪奥。”《晋书·索袭传》:“味无味于慌惚之际,兼重玄于众妙之内。”皆用《老子》“玄之又玄”语。

资圣寺送甘二

浮生信如寄,薄宦夫何有。

来往本无归,别离方此受①。

柳色蔼春馀,槐阴清夏首。

不觉御沟上,衔悲执杯酒。

【校】

①此,《文苑英华》作“正”。

【注】

资圣寺:《长安志》:“崇仁坊东南隅资圣寺,本太尉赵国公长孙无忌宅。龙朔三年,为文德皇后追福,立为尼寺。咸亨四年,改为僧寺。长安三年七月,火焚之,灰中得经数部,不损一字。百姓施舍,数日之间,所获巨万,遂营造如故。”

留别山中温古上人兄并示舍弟缙①

解薜登天朝,去师偶时哲。

岂惟山中人,兼负松上月。

宿昔同游止,致身云霞末。

开轩临颍阳,卧视飞鸟没。

好依盘石饭,屡对瀑泉歇②。

理齐少狎隐③,道胜宁外物。

舍弟官崇高,宗兄此削发④。

荆扉但洒扫,乘闲当过拂⑤。

【校】

①《文苑英华》无“山中”字、“舍”字。

②歇,顾元纬本、凌本俱作“渴”。

③顾元纬本作“理齐狎小隐”。

④削,一作“祝”。

⑤拂,顾元纬本、凌本俱作“歇”。

【注】

时哲:谢灵运诗:“鸣葭戾朱宫,兰巵献时哲。”

宿昔:阮籍诗:“宿昔同衣裳。”

颍阳:成按:《唐书·地理志》:河南府有颍阳县,本名武林。“载初元年,析河南、伊阙、嵩阳三县置。开元十五年更名颍阳。”然右丞所称者,当是泛指颍水之阳也。《吕氏春秋》:“许由虞乎颍阳。”高诱注:“颍水之北曰颍阳。”是矣。

道胜:《淮南子》:“子夏见曾子,一臞一肥。曾子问其故,曰:‘出见富贵之乐而欲之,入见先王之道又悦之。两者心战,故臞;先王之道胜,故肥。’”

观别者

青青杨柳陌,陌上别离人。

子游燕赵,高堂有老亲。

不行无可养,行去百忧新。

切切委兄弟,依依向四邻。

都门帐饮毕①,从此谢宾亲②。

挥泪逐前侣③,含凄动征轮。

车从望不见④,时时起行尘⑤。

余亦辞家久⑥,看之泪满巾。

【校】

①帐,顾可久本、凌本、《唐诗品汇》俱作“怅”。毕,凌本作“别”。②宾亲,顾可久本、《唐诗品汇》俱作“亲宾”。

③前,《唐诗品汇》作“行”。

④从,凌本作“徒”。

⑤时时,一作“时见”。

⑥久,凌本、《唐诗品汇》俱作“者”。

【注】

百忧:《诗》:“无思百忧。”

帐饮:盖用《汉书·疏广传》“设祖道,供帐东都门外”[1]事。江淹《别赋》:“帐饮东都,送客金谷。”

挥泪:陆机诗:“挥泪广川阴。”李周翰注:“挥,拭也。”

含凄:谢灵运诗:“含凄泛广川。”吕延济注:“凄,悲也。”

行尘:江淹《别赋》:“见行尘之时起。”

庚溪诗话》:昔人临岐执别,回首引望,恋恋不忍,遽去而形于诗者,如王摩诘云:“车徒望不见,时见起行尘。”欧阳詹云:“高城已不见,况无城中人。”东坡与其弟子由别云:“登高回首坡陇隔,时见乌帽出复没。”咸纪行人已远,而故人不可复见。语虽不同,其惜别之意则同也。

[1] 供帐:《汉书·疏广传》作“供张”,意同。

别弟缙后登青龙寺望蓝田山

陌上新别离,苍茫四郊晦。

登高不见君,故山复云外①。

远树蔽行人,长天隐秋塞。

心悲宦游子②,何处飞征盖。

【校】

①山,《文苑英华》作“人”,非。

②宦游,凌本、《唐诗品汇》俱作“游宦”。

【注】

青龙寺:《长安志》:“南门之东青龙寺,本隋灵感寺,开皇二年立。文帝移都,徙掘城中陵墓,葬之郊野,因置此寺,故以‘灵感’为名。至武德四年废。龙朔二年,城阳公主复奏立为观音寺。景云二年改为青龙寺。北枕高原,南望爽垲,为登眺之美。”张礼游城南记》:“乐游之南,曲江之北,新昌坊有青龙寺。北枕高原,前对南山,为登眺之绝胜,贾岛所谓‘行坐见南山’也。”

秋塞:沈约诗:“寒光稍眇眇,秋塞日沉沉。”

宦游子:陆机诗:“翩翩游宦子,辛苦谁为心?”

飞征盖:刘桢诗:“辇车飞素盖,从者盈路旁。”

别弟妹二首

《卢象诗集》有《八月十五日象自江东止田园移庄庆会未几归汶上小弟幼妹尤悲其别兼赋是诗三首》,其一“谢病始告归”,其二“两妹日长成”,其三“小弟更孩幼”。《唐诗纪事》载此,亦作象诗。成考右丞本传及他书,未有言其寓家于越、浪迹水乡者。“宛作”二语,合之卢象江东之说,乃为得之。读者试辨焉。

其一

两妹日成长①,双鬟将及人。

已能持宝瑟,自解掩罗巾。

念昔别时小,未知疏与亲。

今来始离恨,拭泪方殷勤②。

【校】

①成长,《唐诗纪事》作“长成”。

②拭,《唐诗纪事》作“掩”。

【注】

宝瑟:何逊诗:“对窗看宝瑟,入户弄鸣机。”

其二

小弟更孩幼,归来不相识。

同居虽渐惯,见人犹未觅①。

宛作越人语②,殊甘水乡食。

别此最为难,泪尽有馀忆。

【校】

①未觅,《唐诗纪事》作“默默”。

②语,《唐诗纪事》作“言”。

别綦母潜

端笏明光宫①,历稔朝云陛。

诏看延阁书②,高议平津邸。

适意偶轻人,虚心削繁礼③。

盛得江左风,弥工建安体。

高张多绝弦,截河有清济。

严冬爽群木,伊洛方清泚。

渭水冰下流,潼关雪中启④。

荷蓧几时还,尘缨待君洗。

【校】

①宫,《文苑英华》作“殿”。

②看,顾元纬本、凌本俱作“刊”。

③《文苑英华》作“适意轻微禄,遇人削繁礼”。又,“繁”一作“烦”。

④启,《文苑英华》作“闭”,非。

【注】

綦母潜:《唐书·艺文志》:“綦母潜,字孝通。开元中,由宜寿尉入为集贤院待制,迁右拾遗,终著作郎。”

端笏:江淹诗:“敛衽依光采,端笏奉仁明。”

明光宫:《雍录》:“汉有明光宫三。一在北宫,南与长乐相连者,武帝太初四年起,即王商之所指借,欲以避暑者也。别有明光宫在甘泉宫中,亦武帝所起,发燕、赵美女三千人充之。至尚书郎主作文书起草,更直于建礼门内,则近明光殿矣。建礼门内得神仙门,神仙门内得明光殿省中,省中皆胡粉涂壁,以丹漆地,谓之丹墀,尚书郎握兰含鸡舌香奏事。此之明光殿,约其方向,必在未央正宫殿中,(下)〔不〕与北宫、甘泉设为奇玩者比,则臣下奏事之地也。”

历稔:何逊诗:“历稔共追随,一旦辞群匹。”

延阁:刘歆《七略》:“孝武皇帝敕丞相公孙弘广开献书之路,百年之间,书积如丘山,故外则有太常、太史、博士之藏,内则有延阁、广内、秘书之府。”《宋书》:“汉西京图籍所藏,有天府、石渠、兰台、石室、延阁、广内之府是也。”

平津邸:《汉书》:“公孙弘为丞相,封平津侯。于是启客馆,开东阁,以延贤人,与参谋议。”陆厥诗:“出入平津邸。”张铣注:“邸,国舍也。”

繁礼:《史记》:“孝文好道家之学,以为繁礼(适)〔饰〕貌,无益于(事)〔治〕。”

江左风:宋、齐、梁、陈四朝并建都江左,其时诗篇多尚绮丽。《宋书·谢灵运传》:“文章之美,江左莫逮。”

建安体:建安,汉末年号。时曹氏父子及邺中七子俱善篇章,后人谓之“建安体”。钟嵘《诗品》:“降及建安,曹公父子笃好斯文,平原兄弟郁为文栋,刘桢、王粲为其羽翼,次有攀龙附凤、自致于属车者,盖将百计。彬彬之盛,大备于时矣。”

高张:《物理论》:“琴欲高张,瑟欲下声。”颜延年诗:“高张生绝弦,声急由调起。”

截河:孔安国《尚书传》:“济水入河,并流十数里而南,截河又并流数里,溢为荥泽。”孔颖达《正义》:“济水既入于河,与河相乱,而知截河过者,以河浊济清,南出还清,故可知也。”

伊洛:《括地志》:“伊水出虢州卢氏县东峦山东北,流入洛。洛水出商州洛南县冢岭山,东流经洛州郭内,又东合伊水。”《唐六典》注:“伊出河南伊阳县,北流入洛;洛出商州上洛县,经虢州、河南入河。”

清泚:谢朓诗:“寒流自清泚。”《说文》:“泚,清也。”

潼关:杜氏《通典》:“华州华阴县有潼关,《左传》所谓桃林塞也。本名冲关,河自龙门南流,冲激华山东,故以为名。”《元和郡县志》:“潼关,在华州华阴县东北三十九里,古桃林塞也。春秋时,晋侯使詹嘉处瑕,以守桃林之塞是也。关西一里有潼水,因以名关。又云:河在关内,南流冲激关山,因谓之‘冲关’。谨按,秦函谷关在汉弘农县,即今灵宝县西南十一里故关是也。今大路在北,本非钤束之要,汉武帝元鼎三年,杨仆为楼船将军,本宜阳人,耻居关外,上疏请以家僮七百人徙关于新安,武帝从之,即今新安县东一里函谷故关是也。而御传所驰,出于南路,至后汉献帝初平二年,董卓胁帝西幸长安,出函谷关,自此已前,其关并在新安,其后二十年,至建安十六年,曹公破马超于潼关,则是中间徙于今所。今历二处而至河、潼,上跻高隅,俯视洪流,盘纡峻极,实为天险。河之北岸则风陵津,北至蒲关六十馀里。河山之险,逦迤相接,自此西望,川途旷然。盖神明之奥区,帝宅之户牖,百二之固,信非虚言也。”《太平寰宇记》:“自函谷至于潼关,高出云表,幽谷秘邃,深林茂木,白日成昏。又按,今关即隋大业七年移于南北镇城门坑槛谷所置,去旧关四里馀。至唐朝天授二年移近,向北临河为路。”《雍录》:“潼关在华州华阴县东北三十九里,自华而虢,自虢而陕,自陕而河南,中间千馀里地。古尝立关塞者凡三所:由长安东一百八十里出华州华阴县外,则唐潼关也;自潼关东二百里至陕州灵宝县,则秦函谷关也;自灵宝县三百馀里至河南府新安县,则汉函谷关也。”

尘缨:沈约诗:“愿以潺湲水,沾君缨上尘。”

新晴晚望①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校】

①晚,一作“野”。

【注】

极目:谢灵运诗:“极目睐左阔。”白水:刘公幹诗:“方塘含白水。”

晦日游大理韦卿城南别业四首

其一

与世澹无事,自然江海人。

侧闻尘外游,解骖朱轮①。

极野照暄景②,上天垂春云。

张组竟北阜③,泛舟过东邻④。

故乡信高会,牢醴及家臣⑤。

幸同《击壤》乐,心荷尧为君。

【校】

①骖,刘本、《文苑英华》俱作“弁”,顾元纬本、凌本俱作“”,误,字书无“”字。

②极,顾元纬本、凌本俱作“平”。

③刘本作“张组共曲阜”。

④泛舟,顾元纬本、凌本俱作“泛泛”,非。

⑤家臣,二顾本、凌本俱作“佳辰”。

【注】

【原注】四声依次用,各六韵。

大理:《唐书·百官志》:“大理寺卿一人,从三品;少卿二人,从五品下。”

侧闻:《汉书》:“亦尝侧闻长者遗风矣。”

解骖:《三国志·董允传》:“乃命解骖。”

:成按:《玉篇》:“,柅夷切。轼也。”今寻文义,当作止训,知“”是“柅”字之讹也。孔颖达《周易正义》:“柅者,在车之下,所以止轮令不动者也。”

张组:谢灵运诗:“张组眺倒景。”吕延济注:“组,组帷也。”

北阜:谢灵运诗:“卜室倚北阜。”

高会:《史记》:“饮酒高会。”(师古)〔服虔〕曰:“高会,大会也。”

击壤:《高士传》:“帝尧之世,天下太和,百姓无事。壤父年八十馀而击壤于道中,观者曰:‘大哉,帝之德也!’壤父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何德于我哉!’”

其二

郊居杜陵下,永日同携手。

人里蔼川阳①,平原见峰首。

园庐鸣春鸠,林薄媚新柳。

上卿始登席,故老前为寿。

临当游南陂②,约略执杯酒。

归与绌微官③,惆怅心自咎。

【校】

①人,顾元纬本、凌本俱作“仁”。

②游,《文苑英华》作“送”,非。

③《文苑英华》作“归辙继微官”,顾可久本作“车辙绌微官”。

【注】

杜陵:《太平寰宇记》:“杜陵,汉县,在今万年县东十五里。《汉·志》注云‘古杜伯国’也。汉宣帝以杜东原上为初陵,更名杜县为杜陵,后魏改为杜城县,周建德二年省。”

永日:《诗·国风》:“且以永日。”

上卿:《左传》:“王以上卿之礼飨管仲。”

故老:《小雅》:“召彼故老。”

前为寿:《史记》:“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章怀太子《后汉书》注:“寿者,人之所欲,故卑下奉觞进酒,皆言上寿。”

微官:欧阳(坚)〔建〕诗:“抱责守微官。”

其三

冬中馀雪在①,墟上春流驶。

风日畅怀抱,山川好天气②。

雕胡先丰酌③,庖脍亦云至④。

高情浪海岳,浮生寄天地。

君子外簪缨,埃尘良不啻。

所乐衡门中,陶然忘其贵。

【校】

①中,《文苑英华》作“日”。

②《文苑英华》作“山川多秀气”。

③丰酌,二顾本、凌本俱作“晨炊”。

④云,二顾本、凌本俱作“后”。

【注】

冬中:“冬中”字出《后汉书·周举传》。

春流:谢灵运《山居赋》:“毖温泉于春流。”何逊诗:“君随春水驶。”

衡门:毛苌《诗传》:“衡门,横木为门,言浅陋也。”

其四

高馆临澄陂,旷望荡心目①。

淡荡动云天,玲珑映墟曲。

鹊巢结空林,雉雊响幽谷②。

应接无闲暇,徘徊以踯躅。

纡组上春堤,侧弁倚乔木。

弦望忽已晦,后期洲应绿。

【校】

①望,顾元纬本、凌本俱作“然”。荡,一作“理”。

②雊,《文苑英华》作“雏”。

【注】

云天:谢灵运诗:“崔崒刺云天。”

玲珑:谢灵运诗:“侧径既窈窕,环州亦玲珑。”李周翰注:“玲珑,明暗貌。”

墟曲:陶潜诗:“时复墟曲中。”

应接:《世说》:“王子敬云:‘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

纡组:谢朓诗:“我行虽纡组,兼得穷幽蹊。”李善注:“《说文》曰:‘纡,屈也。一曰萦也。’组,绶也。”

侧弁:《诗·小雅》:“侧弁之俄。”

乔木:高诱《淮南子》注:“乔木,上疏少阴之木也。”

弦望晦:《释名》:“弦,月半之名也。其形一旁曲,一旁直,若张弓弦也。望,月满之名也。月大十六日,月小十五日,日东月在西,遥相望也。晦,灰也。火死为灰,月光尽似之也。”

冬日游览

步出城东门,试骋千里目。

青山横苍林,赤日团平陆。

渭北走邯郸,关东出函谷。

秦地万方会,来朝九州牧。

鸡鸣咸阳中①,冠盖相追逐。

丞相过列侯,群公饯光禄。

相如方老病②,独归茂陵宿。

【校】

①中,《唐诗正音》作“市”。

②方,一作“今”。

【注】

千里目:孙楚诗:“抗我千里目。”

赤日:何逊诗:“赤日下城圆。”

平陆:《尔雅》:“大野曰平,高平曰陆。”谢瞻诗:“夕阳暧平陆。”

走邯郸:《汉书》:“上指视慎夫人新丰道曰:‘此走邯郸道也。’”

函谷:《括地志》:“函谷关在陕州桃林县西南十二里。”《雍录》:“秦函谷关,在唐陕州灵宝县南十里。灵宝县者,汉弘农县也。路在谷中,深险如函,故以为名。其中劣通行路,东西四十里,绝岸壁立,岩上柏林阴荫,谷中常不见日。关去长安四百里,日入则闭,鸡鸣则开。东自殽山,西至潼津,通名函谷,实为天险。”“汉函谷关在唐河南府新安县之东一里,盖汉世杨仆移秦函谷关而立之于此也。以比秦旧,则移东三百七十八里。杨仆者,宜阳县人,汉武帝时数立大功,以其家居宜阳,宜阳者,灵宝县东,其地即在秦(咸)〔函〕关之外矣,仆耻其家不在关内,乞移秦关而东之,使关反在外,武帝允焉。仆自以其家僮筑立关隘,是为汉世函关。自此关移在河南府新安县,而秦关之在灵宝者废矣。”

九州牧:《晋书》:“上欲图三公,下不失九州牧。”

咸阳:《三辅黄图》:“咸阳在九堫山、渭水北,山水俱在南,故名咸阳。”

相如:《史记》:“司马相如既病免,家居茂陵。”

自大散以往深林密竹蹬道盘曲四五十里至黄牛岭见黄花川

危径几万转,数里将三休。

回环见徒侣,隐映隔林丘。

飒飒松上雨,潺潺石中流。

静言深溪里①,长啸高山头。

望见南山阳,白日霭悠悠②。

青皋丽已(浮)〔净〕,绿树郁如浮。

曾是厌蒙密,旷然消人忧。

【校】

①溪,《文苑英华》作“林”。

②日,顾元纬本、凌本俱作“露”。

【注】

大散:《文献通考》:“凤州梁泉县有黄花川、大散关。《宋中兴四朝志》:大散关,隶梁泉县,在凤翔宝鸡县之南,为秦、蜀往来要道。两山关控斗绝,出可以攻,入可以守,实表里之形势也。”《一统志》:“大散关在凤翔府宝鸡县南五十二里,通褒斜大路。”

三休:贾谊新书》:“楚王夸使者以章华之台,台甚高,三休乃至。”

静言:陆机《猛虎行》:“静言幽谷底,长啸高山岑。”

悠悠:《楚辞》:“开春发岁兮,白日出之悠悠。”

青皋:谢朓诗:“青皋向还色,春润视生波。”王融《拜秘书丞谢表》:“钦至道而出青皋,舍布衣而望朱阙。”

蒙密:范晔诗:“遵渚攀蒙密。”

休假还旧业便使①

谢病始告归,依依入桑梓②。

家人皆伫立,相候柴门里③。

时辈皆长年④,成人旧童子。

上堂嘉庆毕⑤,顾与姻亲齿⑥。

论旧忽馀悲⑦,目存且相喜⑧。

田园转芜没,但有寒泉水。

衰柳日萧条,秋光清邑里。

入门乍如客⑨,休骑非便止⑩。

中饭顾王程,离忧从此始。

【校】

①假,凌本、《唐诗品汇》俱作“暇”。○《唐诗纪事》作卢象诗,详见四卷《别弟妹诗》下。

②依依,《唐诗纪事》作“依然”。

③柴,凌本、《文苑英华》、《唐诗纪事》、《唐诗品汇》俱作“衡”。

④时辈,《唐诗纪事》作“俦类”。皆,《文苑英华》作“今”。

⑤嘉,凌本、《唐诗纪事》、《唐诗品汇》俱作“家”。

⑥顾,凌本作“愿”。齿,《唐诗纪事》、《唐诗品汇》俱作“迩”。⑦忽,一作“或”。

⑧目,《文苑英华》、《唐诗品汇》作“自”。

⑨客,《唐诗品汇》作“昨”。

⑩休,《文苑英华》作“归”。

【注】

谢病:《汉书》:“王吉遂谢病,归琅邪。”

告归:《汉书》:“高祖尝告归之田。孟康曰:‘古者名吏休假曰告。’”师古曰:“告者请谒之言谓请休耳。”《后汉书》:“张湛告归平陵。”章怀太子注:“告,请也。告归,谓请假归。”

桑梓:《诗》:“维桑与梓,必恭敬止。”本言父之所树,后人用为乡里之称。

家庆:《韵语阳秋》:“唐人与亲别而复归,谓之拜家庆。卢象诗云:‘上堂家庆毕,顾与姻亲迩。’孟浩然诗云:‘明朝拜家庆,须着老莱衣。’”成按:颜延年《秋胡诗》云:“上堂拜嘉庆,入室问何之。”李善注:“苏亥《织女》诗曰:‘时来嘉庆集。’”吕向注:“见母故云‘拜嘉庆’。”则此语刘宋时已然,虽“嘉”字不同,其义一也。

王程:刘孝仪《与永丰侯书》:“王程有限,时及玉关。”

早入荥阳界

泛舟入荥泽,兹邑乃雄藩。

河曲闾阎隘,川中烟火繁。

因人见风俗,入境闻方言。

秋晚田畴盛①,朝光市井喧。

渔商波上客,鸡犬岸旁村。

前路白云外,孤帆安可论。

【校】

①晚,《文苑英华》作“野”。

【注】

荥阳:《唐书·地理志》:河南道郑州荥阳郡有荥阳县。

荥泽:成按:《史记正义》:“荥泽在郑州荥泽县西北四里,今无水,成平地。”是荥泽在唐时巳成平陆,岂能泛舟?盖谓泛舟大河,以入荥阳之界耳。荥阳、荥泽地本相连,取古文之名以为今地之称,诗家盖多有之。

田畴:韦昭《国语》解:“谷地为田,麻地为畴。”杜预《左传注》:“并畔为畴。”

渔商:郭璞《江赋》:“溯洄沿流,或渔或商。”《水经注》:“江阅渔商,川交樵隐。”

宿郑州

朝与周人辞,暮投郑人宿①。

他乡绝俦侣,孤客亲僮仆。

宛洛望不见,秋霖晦平陆。

田父草际归,村童雨中牧。

主人东皋上,时稼绕茅屋。

虫思机杼鸣②,雀喧禾黍熟。

明当渡京水,昨晚犹金谷③。

此去欲何言④,穷边徇微禄⑤。

【校】

①人,凌本作“地”。

②《文苑英华》作“虫鸣机杼休”。又“鸣”字,顾元纬本作“悲”。

③晚,《文苑英华》作“夜”。

④言,《文苑英华》作“之”。

⑤微,一作“食”。

【注】

郑州:《唐书·地理志》:河南道有郑州荥阳郡。

俦侣:张华诗:“安知慕俦侣。”

宛洛:谢朓诗:“宛洛佳遨游。”张铣注:“宛,南阳也;洛,洛阳也。”

秋霖:《左传》:“凡雨自三日以往为霖。”《楚辞》:“皇天淫溢而秋霖。”

京水:《水经注》:“黄水发源京县黄淮上,东南流,名祝龙泉,泉势沸涌,状若巨鼎(汤)〔扬〕汤,西南流,谓之龙项口,世谓之京水也。”《元和郡国志》:“京水出郑州荥阳县南平地。”《太平寰宇记》:“京水在郑州荥阳县东二十二里。”郑樵通志》:“黄水出京县,故亦谓之京水,东北流入于济。”

金谷:《水经注》:“谷水又东左会金(各)〔谷〕水,水出太白原,东南流,历金谷,谓之金〔谷〕水;东南流,径晋卫尉卿石崇之故居也。”《太平寰宇记》:“河南府河南县有金谷。郭缘生《述征记》曰:金谷,谷名也。地有金水。自太白原南流经此谷,晋卫尉石崇因即川阜而造置园馆。”

渡河到清河作

泛舟大河里,积水穷天涯。

天波忽开拆,郡邑千万家。

行复见城市,宛然有桑麻。

回瞻旧乡国,淼漫连云霞。

【注】

清河:《唐书·地理志》:“河北道贝州清河郡有清河县。”

泛舟:《国语》:“泛舟于河。”韦昭解:“泛,浮也。”

积水:《荀子》:“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苦热

赤日满天地,火云成山岳。

草木尽焦卷,川泽皆竭涸。

轻纨觉衣重,密树苦阴薄①。

莞簟不可近,嗖绤再三濯。

思出宇宙外,旷然在寥廓。

长风万里来,江海荡烦浊。

却顾身为患,始知心未觉。

忽入甘露门,宛然清凉乐。

【校】

①密树,刘本、顾元纬本俱作“树密”。

【注】

火云:卢思道《纳凉赋》:“火云赫而四举。”

焦卷:应休琏《与岑文瑜书》:“沙砾销铄,草木焦卷。”

绤:《小尔雅》:“葛之精者曰嗖,粗者曰绤。”

寥廓:《楚辞》:“上寥廓而无天。”《汉书》:“犹焦朋已翔乎寥廓。”颜师古注:“寥廓,天上宽广之处。”

长风:左思《吴都赋》:“习御长风。”刘渊林注:“长风,远风也。”陆机诗:“长风万里举。”

觉:鸠摩罗什维摩诘经注》:“凡得道,名为觉。觉有二种:一于四谛中觉,二于一切法中觉。”

甘露门:《法华经》:“普智天人尊,哀愍群萌类。能开甘露门,广度于一切。”

纳凉

乔木万馀株,清流贯其中。

前临大川口,豁达来长风。

涟漪涵白沙①,素鲔如游空。

偃卧盘石上,翻涛沃微躬。

漱流复濯足,前对钓鱼翁。

贪饵凡几许,徒思莲叶东。

【校】

①涵,顾可久本、《唐诗品汇》俱作“含”。

【注】

豁达:刘桢诗:“华馆寄流波,豁达来风凉。”

涟漪:左思《吴都赋》:“濯明月于涟漪。”刘渊林注:“风行水成文曰涟漪。”吕向注:“涟漪,细波文。”

微躬:沈约诗:“便欲息微躬。”

漱流:《晋书·隐逸传》:“漱流而激其清,寝巢而韬其耀。”

贪饵:《楚辞》:“知贪饵而近死兮。”

莲叶东:《古江南曲》:“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