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十首
扶南曲歌词五首
其一
翠羽流苏帐,春眠曙不开。
羞从面色起,娇逐语声来。
早向昭阳殿,君王中使催。
【注】
扶南曲:《杜氏通典》:“隋炀帝平林邑国,获扶南工人及其匏瑟琴,陋不可用,但以天竺乐传写其声,而不齿乐部。”
翠羽:梁范静妻诗:“明珠翠羽帐,金薄绿绡帷。”
流苏:左思《吴都赋》:“张组帷,构流苏。”吕向注:“流苏,五色羽饰帷而垂之。”《海录碎事》:“流苏者,乃盘线绘绣之球,五色错为之,同心而下垂者是也。”王冏诗:“珠扉玳瑁床,绮席流苏帐。”
昭阳殿:《西京杂记》:“赵飞燕女弟居昭阳殿。”《三辅黄图》:“武帝时后宫八区,有昭阳、飞翔、增成、合欢、兰林、披香、凤凰、鸳鸯等殿。”
中使:《吴志·朱然传》:“中使医药口食之物,相望于道。”沈约《齐安陆昭王碑文》:“中使相望。”张铣注:“天子私使曰中使。”
其二
堂上青弦动①,堂前绮席陈。
齐歌卢女曲,双舞洛阳人。
倾国徒相看,宁知心所亲。
【校】
①青,《乐府诗集》作“清”。
【注】
青弦:鲍照诗:“靓妆坐帷里,当户弄青弦。”
绮席:阴铿诗:“佳人遍绮席。”《说文》:“绮,文缯也。”
卢女曲:《古今注》:“《雉朝飞》者,牧犊子所作也,其声中绝。魏武帝宫人有卢女者,故冠军将军阴叔之妹,年七岁,入汉宫学鼓琴,琴特鸣,异于诸妓,善为新声,能传此曲。”
洛阳人:谢朓诗:“要取洛阳人,共命江南管。”
倾国:《汉书》:“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其三
香气传空满,妆华影箔通。
歌闻天仗外,舞出御楼中。
日暮归何处,花间长乐宫①。
【校】
①秉恕按:郭茂倩《乐府诗集》所载《睦州歌》一首,即是诗前四句也。但改“气”作“风”,“满”作“陌”,“影箔通”作“映薄红”,“闻”作“声”,“出”作“态”,七字不同,句调遂劣。盖唐时乐曲多采才人名句,被之管弦而歌之,其声律不谐者,则改字就之,以叶宫商,不问其句调之雅俗故也。
【注】
长乐宫:《三辅黄图》:“长乐宫本秦之兴乐宫也,高帝居此宫,后太后常居之。”又《隋书·地理志》:“京兆郡大兴县有长乐宫。”
其四
宫女还金屋,将眠复畏明。
入春轻衣好,半夜薄妆成。
拂曙朝前殿,玉墀①多珮声。
【校】
①墀,《乐府诗集》作“除”。
【注】
金屋:《汉武故事》:“胶东王数岁,长公主抱置膝上,问曰:‘儿欲得妇否?’指左右长御百馀人,皆曰‘不用’,指其女:‘阿娇好否?’笑对曰:‘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
薄妆:宋玉《神女赋》:“嫷被服,侻薄妆。”沈约《丽人赋》:“来脱薄妆,去留馀腻。”
拂曙:庾信《对烛赋》:“莲帐寒檠窗拂曙,筠笼熏火香盈絮。”
前殿:成按:汉时长乐、未央、建章、甘泉诸宫皆有前殿,即正殿也。《玉海》:“周曰路寝,汉曰前殿。”
玉墀:鲍照诗:“璇闺玉墀上椒阁,文窗绣户垂罗幕。”
其五
朝日照绮窗,佳人坐临镜。
散黛恨犹轻,插钗嫌未正。
同心勿遽游,幸待春妆竟。
【注】
绮窗:左思《蜀都赋》:“列绮窗而瞰江。”吕向注:“绮窗,彫画若绮也。”陆机诗:“邃宇列绮窗。”张铣注:“绮窗,窗为锦绮之文也。”梁武帝《子夜歌》:“朝日照绮窗,光风动纨罗。”
散黛:昭明太子诗:“散黛随眉广,胭脂逐脸生。”
春妆:沈约诗:“斜簪映秋水,开镜比春妆。”
从军行
吹角动行人,喧喧行人起。
笳悲马嘶乱①,争渡金河水②。
日暮沙漠垂,战声烟尘里③。
尽系名王颈④,归来报天子⑤。
【校】
①悲,《文苑英华》作“应”,《乐府诗集》作“鸣”。
②金,一作“黄”。
③战声,《文苑英华》作“力战”。
④名王,《文苑英华》作“蕃王”,一作“名蕃”。
⑤报,顾可久本作“献”,凌本作“见”。
【注】
从军行:按,《乐府诗集》:王僧虔《技录平调》七曲,其六曰《从军行》。《乐府解题》曰:“《从军行》,皆军旅辛苦之辞。”
角:《宋书》:“角,书、记所不载。或云出羌胡,以惊中国马。或云出吴越。”
金河:《杜氏通典》:“云中郡地有金河,上承紫河及众水,又南流入河。”《太平寰宇记》:“《郡国志》云:云中郡有紫河镇,界内有金河水,其泥色紫,故曰‘金河’。”又云:“金河在振武军金河县西北。”高居诲《使于阗记》:“西北五百里至肃州,渡金河,西百里,出天门关。”
沙漠垂:《唐六典》注:“沙漠在丰、胜二州之北。”曹植诗:“扬声沙漠垂。”卢谌诗:“北眺沙漠垂。”刘良注:“沙漠,流沙也。垂,边也。”
名王颈:《汉书·贾谊传》:“行臣之计,请必系单于之颈而制其命。”又《宣帝纪》:“匈奴单于遣名王奉献。”师古曰:“名王者,谓有大名,以别诸小王也。”又《陈汤传》:“至今无名王大人见将军受事者。”师古曰:“名王,诸王之贵者。”
陇西行
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
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
关山正飞雪,烽戍断无烟①。
【校】
①戍,一作“火”。
【注】
陇西行:《乐府诗集·瑟调曲》有《陇西行》,一曰《步出夏门行》。《乐府解题》曰:“古辞云‘天上何所有,历历种白榆’,始言妇有容色,能应门承宾,次言善于主馈,终言送迎有礼。若梁简文‘陇西战地’,但言辛苦征战、佳人怨思而已。《通典》曰:‘秦置陇西郡,以居陇坻之西为名。后魏兼置渭州。’《禹贡》曰‘导渭自鸟鼠同穴’,即其地也。今首阳山亦在焉。”按,右丞是作亦与简文同意,不合古辞也。
都护:《汉书》:“郑吉以侍郎田渠黎,积谷,因发诸国兵攻破车师,迁卫司马,使护鄯善以西南道。神爵中,日逐王先贤掸降汉,威震西域,遂并护车师以西北道,故号都护。都护之置自吉始焉。”师古曰:“都,犹总也,言总护南北之道。”
军书:《汉书》:“军书交驰而辐凑。”
酒泉:《汉书·武帝纪》:“征和三年,匈奴入五原、酒泉,杀两都尉。”又《地理志》:“酒泉郡,武帝太初元年开。”应劭曰:“其水若酒,故曰酒泉也。”师古曰:“旧俗传云:城下有金泉,泉味如酒。”
早春行
紫梅发初遍,黄鸟歌犹涩。
谁家折杨女,弄春如不及。
爱水看妆坐,羞人映花立。
香畏风吹散,衣愁露沾湿。
玉闺青门里,日落香车入。
游衍益相思,含啼向彩帷。
忆君长入梦,归晩更生疑。
不及红檐燕,双栖绿草时。
【注】
黄鸟:陆玑《诗疏》:“黄鸟,黄鹂留也。或谓之黄栗留,幽州人谓之黄莺。一名仓庚,一名商庚,一名鵹黄,一名楚雀。齐人谓之抟黍。当葚熟时,来在桑间,故里语曰:‘黄栗留,看我麦黄葚熟不。’亦是应节趋时之鸟也。”
看妆:庾肩吾《美人》诗:“看妆畏水动,敛袖避风吹。”
青门:《三辅黄图》:“长安城东出南头第一门曰霸城门,民见门色青,名曰青城门,或曰青门。”
游衍:谢朓《登山曲》:“王孙尚游衍,蕙草正萋萋。”
赠裴迪
不相见,不相见来久。
日日泉水头,常忆同携手。
携手本同心,复叹忽分衿。
相忆今如此,相思深不深。
【注】
裴迪:《唐诗纪事》:“裴迪初与王维、崔兴宗俱居终南。天宝后,为蜀州刺史,与杜甫交善。”《唐诗品汇》:“裴迪,关中人。”
瓜园诗并序
维瓜园高斋,俯视南山形胜,二三时辈同赋是诗,兼命词英数公,同用“园”字为韵,韵任多少①。时太子司议郎薛璩发此题,遂同诸公云。
余适欲锄瓜,倚锄听叩门。
鸣驺导骢马,常从夹朱轩。
穷巷正传呼,故人傥相存。
携手追凉风,放心望乾坤。
蔼蔼帝王州,宫观一何繁。
林端出绮道,殿顶揺华幡②。
素怀在青山,若值白云屯。
回风城西雨,返景原上村。
前酌盈樽酒,往往闻清言。
黄鹂转深木,朱槿照中园③。
犹羡松下客,石上闻清猿。
【校】
①刘本、顾可久本俱少一“韵”字,又误“任”字作“住”字,不成句。
②摇,顾元纬本、凌本俱作“播”。
③中,一本作“空”。
【注】
司议郎:《唐六典》:“太子司议郎四人,正六品上。”
薛璩:《唐诗纪事》作“薛据”,云:“薛据与王摩诘、杜子美最善。子美有《喜薛三据授司议郎》诗云:‘文章开穾奥,迁擢润朝廷。’又有《寄薛三郎中》诗云:‘与子俱白头,役役常苦辛。虽为尚书郎,不及村野人。天未厌戎马,我辈本常贫。子尚客荆州,我亦滞江滨。闻子心甚壮,所过信席珍。赋诗宾客间,挥洒动八垠。乃知盖代手,才力老益神。’其略如此。”又云:“薛据,河中宝鼎人。中书舍人文思曾孙。父元晖,什邡令。开元、天宝间,据与弟播、摠相继登科,终礼部侍郎。”成按:《工部集》《秦州见敕目薛三璩授司议郎》云云,本是“璩”字,与右丞同,疑薛据、薛璩本是二人,《纪事》误作一人。钱牧斋《杜诗笺注》谓“薛三璩”当刊作“薛三据”,非也。薛据以天宝六(年)〔载〕风雅古调科及第,见《唐会要》。后为尚书水部郎中,赠给事中,见韩昌黎《薛君公达墓志铭》,刘昫《唐书》亦附见《薛播传》中,俱不言其为司议郎。
鸣驺:《南史·到溉传》:“恒鸣驺枉道以相存问。”《北山移文》:“鸣驺入谷,鹤书赴垄。”章怀太子《后汉书》注:“驺,骑士也。”
骢马:《后汉书》:“桓典举高第,拜侍御史。常乘骢马,京师畏惮,为之语曰:‘行行且止,避骢马御史。’”
常从:《吴志》:“孙权亲乘马射虎于庱亭,常从张世击以戈,获之。”《魏略》曰:“临淄侯植因呼常从取水。”
朱轩:《尚书大传》:“未命为士,不得朱轩。”郑康成曰:“轩,舆也。士以朱饰之。”张景阳诗:“朱轩曜金城,供帐临长衢。”刘良注:“朱轩,公卿车也。”
穷巷:《汉书》:“生于穷巷之中,长于蓬茨之下。”
传呼:《汉书·萧望之传》:“下车趋门,传呼甚宠。”师古注:“传呼,传声而呼也。”
相存:魏武帝诗:“越陌度阡,枉用相存。”李周翰注:“存,问也。”
白云屯:谢灵运诗:“岩高白云屯。”李周翰注:“屯,聚也。”
返景:刘孝绰诗:“返景入池林。”《初学记》:“日西落,光返照于东,谓之返景。”
朱槿:《南方草木状》:“朱槿花,茎叶皆如桑,叶光而厚。树高止四五尺,而枝叶婆娑。自(三)〔二〕月开花,至中冬即歇。其花深红色,五出,大如蜀葵。有蕊一条,长于花。叶上缀金屑,日光所烁,疑若焰生。一丛之上,日开数百朵。朝开暮落。插枝即活。出高凉郡,一名赤槿,一名日及。”
同卢拾遗韦给事东山别业二十韵给事首春休沐维已陪游及乎是行亦预闻命会无车马不果斯诺①
托身侍云陛,昧旦趋华轩②。
遂陪鹓鸿侣,霄汉同飞翻。
君子垂惠顾,期我于田园。
侧闻景龙际,亲降南面尊。
万乘驻山外,顺风祈一言。
高阳多夔龙,荆山积璵璠。
盛德启前烈,大贤钟后昆。
侍郎文昌宫,给事东掖垣。
谒帝俱来下,冠盖盈丘樊。
闺风首邦族,庭训延乡村。
采地包山河,树井竟川原。
岩端回绮槛,谷口开朱门。
阶下群峰首,云中瀑水源。
鸣玉满春山,列筵先朝暾。
会舞何飒踏,击钟弥朝昏。
是时阳和节,清昼犹未暄。
蔼蔼树色深,嘤嘤鸟声繁。
顾已负宿诺,延颈惭芳荪。
蹇步守穷巷,高驾难攀援。
素是独往客,脱冠情弥敦。
【校】
①韦,一本作“章”,非。
②旦,刘本、顾可久本俱作“早”,非。
【注】
拾遗:《唐书·百官志》:门下省有左拾遗六人,中书省有右拾遗六人,皆从八品上。
给事:《唐书·百官志》:门下省有给事中四人,正五品上。
韦恒:按,刘昫《唐书·韦嗣立传》:“嗣立有三子,皆知名。长曰孚,官至左司员外郎。次曰恒,开元初为砀山令,擢拜殿中侍御史,历度支左司等员外、太常少卿、给事中。二十九年,为陇右道河西黜陟使。出为陈留太守。次曰济,开元初,为鄄城、醴泉令,三迁库部员外郎。二十四年,为尚书户部侍郎,转太原尹。天宝七载,为河南尹,迁尚书左丞,出为冯翊太守。”右丞所谓给事侍郎者,正指恒、济兄弟。
东山别业:刘昫《唐书》:“景龙三年十二月庚子,幸兵部尚书韦嗣立庄,封嗣立为逍遥公,上亲制序赋诗。”又《韦嗣立传》:“嗣立尝于骊山构营别业,中宗亲往幸焉,自制诗序,令从官赋诗,赐绢二千匹。因封嗣立为逍遥公,名其所居为清虚原幽栖谷。”《唐诗纪事》:“韦嗣立庄在骊山鹦鹉谷,中宗幸之。嗣立献食百舆及木器藤盘等物。上封为逍遥公,谷为幽栖谷,原为清虚原。中宗留诗,从臣属和,嗣立并镌于石,请张说为之序,薛稷书之。”张说《东山记》曰:“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修文馆大学士韦公,体含贞静,思叶幽旷。虽翊亮廊庙,而缅怀林薮。东山之曲,有别业焉。岚气入野,榛烟出谷。石潭竹岸,松斋药畹,虹泉电射,云木虚吟,恍惚疑梦,间关忘术。兹所谓丘壑夔龙,衣冠巢许。幸温泉之岁也,皇上闻而赏之,乃命掌舍设帟,金吾划次,太官载酒,奉常抱乐。停舆辇于青霭,伫翚褕于紫氛。百神朝于谷中,千官饮乎池上。缇骑环山,朱旆焰野。纵观空巷,途歌传壑。是日,即席拜公逍遥公,名其居曰清虚原幽栖谷。景移乐极,天子赋诗,皇后帝女,宫嫔邦媛,歌焉和焉,以宠德也。加以中宫敦序,谓我诸兄,引内子于重幄,见儿童于行殿,家人之礼优,《棠棣》之诗作。于是实其筐筥,下以昭忠信之献;贲其束帛,上以示慈惠之恩。朝野欢并,君臣义洽。夫飞翠华,历茨岭,至道之主也;纡紫绶,期赤松,素履之辅也。千载一时,难乎此遇。故两曜合舍,众星聚德,雅道光华,高风允塞,寒谷煦景,窍崖润色。猗欤盛事,振古未有,篆之元石,贻厥后代。”
首春:梁元帝《纂要》:“孟春曰首春。”
休沐:《汉书》:“张安世精力于职,休沐未尝出。”《初学记》:“休假亦曰休沐。《汉律》:吏五日得一下沐,言休息以洗沐也。”成按:唐制:十日一休沐。韦应物诗“九日驱驰一日闲”、白乐天《郡斋旬假》诗“公门日两衙,公假日三旬。衙用决簿领,旬以会亲宾”是矣。
托身:颜延年诗:“托身侍天阙。”谢灵运诗:“托身青云上。”李周翰注:“托,寄也。”
云陛:云陛,天子殿陛。左思《七略》:“闿甲第之广袤,建云陛之嵯峨。”
昧旦:《左传》:“昧旦丕显。”
华轩:潘岳诗:“优游省闼,珥笔华轩。”吕向注:“华轩,殿上曲栏也。”
霄汉:《后汉书·仲长统传》:“则可以凌霄汉、出宇宙之外矣。”
飞翻:王仲宣诗:“苟非鸿雕,孰能飞翻。”
顺风:《庄子》:“广成子南首而卧,黄帝顺下风膝行而进,再拜稽首而问曰:‘闻吾子达于至道,敢问治身奈何而可以长久?’”
高阳:《左传》:“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苍舒、塬敳、梼戭、大临、降、庭坚、仲容、叔达,齐圣广渊,明允笃诚,天下之民谓之八恺。”
荆山:《杜氏通典》:“虢州湖城县有荆山,出美玉。”
璵璠:《说文》:“璵璠,鲁之宝玉。”
文昌宫:荀绰《晋百官表注》曰:“尚书为文昌天府,众务渊薮。”《鼠璞》:“今以六曹尚书为文昌。”成按:《晋书·天文志》:“文昌六星在北斗魁前,天之六府也。”天子六曹,尚书似之,故以“文昌”为尚书美称。
东掖垣:成按:掖垣谓掖门之垣,唐时宣政殿前有两庑,两庑之掖门,东曰日华,日华之外则门下省;西曰月华,月华之外则中书省。《唐书》“权德舆独直两省,数旬一还舍,乃上书言:‘左右掖垣,承天子诰命,奉行详覆,各有攸司’”云云,正指门下、中书二省而言,以其皆在掖垣之侧也。中书省在西,谓之西掖垣;门下省在东,谓之东掖垣。给事中属门下省。
谒帝:曹植诗:“谒帝承明庐。”
丘樊:《宋书·隐逸传》:“放情江海,取逸丘樊。”谢庄《月赋》:“臣东鄙幽介,长自丘樊。”刘良注:“丘园樊篱也。”
采地:《汉书》:“此卿大夫采地之大者也。”颜师古注:“采,官也,因官食地,故曰采地。”《尔雅》曰:“采寮,官也。”《韩诗外传》:“古者天子为诸侯受封,谓之采地。”
绮槛:王勃《七夕赋》:“珠栊绮槛北风台,绣户雕窗南向开。”
朱门:《演繁露》:“后世诸侯王及达官所居之屋,皆饰以朱,故号曰朱门,又曰朱邸也。”
群峰首:谢灵运诗:“遂登群峰首,邈若升云烟。”
瀑水:《长安志》:“唐韦嗣立构别庐于骊山凤凰原鹦鹉谷,有重崖洞壑,飞流瀑水。”
鸣玉:《国语》:“赵简子鸣玉以相。”
列筵:谢灵运诗:“列筵皆静寂。”李延济注:“列筵,谓四座也。”
朝暾:谢灵运诗:“晚见朝日暾。”李周翰注:“暾日初出貌。”
飒踏:鲍照诗:“珠履飒踏纨袖飞。”
击钟:《左传》:“左师每食击钟。”
阳和:《史记》:“时在中春,阳和方起。”
嘤嘤:郑康成《毛诗笺》:“嘤嘤,两鸟声也。”扬雄《羽猎赋》:“王雎关关,鸿雁嘤嘤。”师古注:“嘤嘤,相命声也。”
延颈:《列子》:“莫不延颈举踵而愿安利之。”
芳荪:《说文》:“荪,香草也。”《史记索隐》:“荪草似菖蒲而无脊,生溪涧中。音孙。”谢灵运诗:“乘月听哀狖,浥露馥芳荪。”
高驾:刘孝绰诗:“高驾何由来。”
和使君五郎西楼望远思归
高楼望所思,目极情未毕。
枕上见千里,窗中窥万室。
悠悠长路人,暧暧远郊日。
惆怅极浦外,迢递孤烟出。
能赋属上才,思归同下秩。
故乡不可见,云外空如一①。
【校】
①外,《文苑英华》作“水”。
【注】
目极:《楚辞》:“目极千里兮伤春心。”
情未毕:谢灵运诗:“行源径转远,距陆情未毕。”
迢递:谢灵运诗:“迢递瞰高峰。”张铣注:“迢递,高远貌。”能赋:毛苌《诗传》:“升高能赋,师旅能誓。”
下秩:《后汉书》:“体兼上才,荣微下秩。”
酬黎居士淅川作
侬家真个去,公定随侬否。
着处是莲花,无心变杨柳。
松龛藏药裹,石唇安茶臼。
气味当共知,那能不携手。
【注】
【原注】昙壁上人院走笔成。
淅川:后魏置淅川县,本汉时析县地,以地有淅水取名,《晋书·桓温传》“步自淅川,以征关中”是也。后周并入内乡县。
侬:《玉篇》:“侬,奴冬切。吴人称我是也。”
松龛:庾肩吾诗:“松龛(彻)〔撤〕暮俎,枣径落寒丛。”
药裹:“药裹”字,唐诗人如杜甫辈皆屡用之。考《汉书·外戚列传》“武发箧中有裹药二枚”,当是出于此也。
奉寄韦太守陟
荒城自萧索,万里山河空。
天高秋日迥,嘹唳闻归鸿。
寒塘映衰草,高馆落疏桐。
临此岁方晏,顾景咏悲翁①。
故人不可见,寂寞平林东。
【校】
①咏,《唐诗品汇》作“问”。
【注】
韦陟:按,刘昫《唐书》韦陟本传:“陟累官吏部侍郎,为李林甫所忌,出为襄阳太守,历陈留采访使,以亲累贬钟离太守,寻移河东太守。肃宗即位,起为吴郡太守,累官吏部尚书。因宗人伐墓柏,坐不能禁,出为绛州刺史。”凡五为太守。右丞寄此诗时,不知为何郡太守也。本传云:“陟丁父忧,居丧过礼。自此杜门不出八年。与弟斌相劝励,探讨典坟,不舍昼夜,文华当代,俱有盛名,于时才名之士王维、崔颢、卢象等,常与陟唱和游处。”
嘹唳:陶弘景诗:“凄切嘹唳伤夜情。”《韵会》:“嘹,唳雁声。”
寒塘:何逊诗:“露湿寒塘草。”
疏桐:梁元帝诗:“楼前飘密柳,井上落疏桐。”
岁方晏:谢庄《月赋》:“月既没兮露欲晞,岁方晏兮无与归。”
悲翁:按,《宋书》汉鼓吹铙歌十八曲,二曰《思悲翁》。陆机《鼓吹赋》:“咏悲翁之流思。”沈炯诗:“杖策寻遗老,歌啸咏悲翁。”庾信《竹杖赋》:“拉虎捭熊,予犹稚童;观形察貌,子实悲翁。”
平林:毛苌《诗传》:“平林,林木之在平地者也。”
林园即事寄舍弟紞
寓目一萧散,消忧冀俄顷。
青草肃澄陂①,白云移翠岭。
后浦通河渭②,前山包鄢郢。
松含风里声,花对池中影。
地多齐后疟③,人带荆州瘿。
徒思赤笔书,讵有丹砂井。
心悲常欲绝,发乱不能整。
青簟日何长,闲门昼方静。
颓思茅檐下,弥伤好风景。
【校】
①陂,一本作“波”。
②浦,二顾本、凌本俱作“沔”,非。
③疟,顾元纬本、凌本俱作“”,非。
【注】
寓目:《左传》:“得臣与寓目焉。”杜预注:“寓,寄也。”
萧散:江淹诗:“萧散得遗虑。”
鄢郢:《史记正义》:“鄢在襄州夷道县南九里,郢在荆州江陵县东六里。”成按:鄢、郢二地,在唐时襄阳宜城县,故楚之鄢郡也;荆州江陵县,故楚之郢都也。
荆州瘿:《晋书》:“杜预拜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攻江陵。吴人知预病瘿,惮其智计,以瓠系狗颈示之。每大树似瘿,辄斫使白,题曰‘杜预颈’。”《博物志》:“山居之民多瘿肿疾,由于饮泉之不流者,今荆南诸山郡东多此疾。”
赤笔书:二顾注俱引《汉官仪》:“尚书丞、郎月给赤管大笔一双。”可久氏并解其下云:“谓昔仕朝时。”成谓非是,“赤笔书”当作仙书符篆之解。《魏书·释老志》所谓“丹书紫字”,《云笈七签》所谓“紫书,紫笔缮文”之类是也。
丹砂井:《抱朴子》:“余亡祖鸿胪少时曾为临沅令,云此县有廖氏家,世世寿考,或出百岁,或八九十。后徙去,子孙转夭折。他人居其故宅,复如旧,后累世寿考。由此乃觉是宅之所为,而不知其何故,疑其井水殊赤,乃试掘井左右,得古人埋丹砂数十斛,去数尺,此丹砂汁因泉渐入井,是以饮其水而得寿。”
青簟:江淹《别赋》:“夏簟青兮昼不暮,冬釭凝兮夜何长。”
颓思:《抱朴子》:“愍俗者,所以痛心而长慨;忧道者,所以含悲而颓思也。”
茅檐:陶潜诗:“繿缕茅檐下。”
后浦,诸本俱误作“后沔”,惟刘须溪本是“浦”字,顾元纬因沔、鄢、郢、荆州诸字俱是楚地,遂于题下注云:“公次荆州时作。”成按:沔水不通河、渭,虽《禹贡》梁州贡道有“逾于沔,入于渭,乱于河”之文,孔颖达云:“计沔在渭南五百馀里,故越沔陆行而北入渭,渭水入河,故浮渭而东。帝都在河之东,故渡河陆行而还帝都。”则是言其水陆相间而行之道,如此非谓其一水通流也。其为“浦”字之误明甚。鄢、郢虽是楚地,然前山则指秦地之山,而言与《送李太守赴上洛》诗云“商山包楚邓,积翠霭沉沉”文意一例,“荆州”与“齐后”对用,是引故事,非实指楚地。参互考之,非次荆州时作也。
赠从弟司库员外絿
少年识事浅,强学干名利。
徒闻跃马年,苦无出人智。
即事岂徒言,累官非不试。
既寡遂性欢,恐招负时累。
清冬见远山,积雪凝苍翠。
皓然出东林,发我遗世意。
惠连素清赏,夙语尘外事。
欲缓携手期,流年一何驶。
【注】
司库:成按:《唐六典》:兵部属官有库部员外郎一人,从六品上。龙朔二年改为司库,咸亨元年复。故则右丞时不复有司库之名矣。而犹袭用之者,当是取其名雅驯之故,与中书省之称“紫微”、门下省之称“黄门”同一例也。
跃马年:《史记》:“蔡泽曰:‘吾持粱刺齿肥,跃马疾驱,怀黄金之印,结紫绶于要,揖让人主之前,食肉富贵,四十三年足矣。’”
惠连:《宋书》:“谢惠连幼而聪敏,年十岁,能属文,族兄灵运深相知赏。”
尘外:《晋书·谢安传论》:“文靖始居尘外,高谢人间。”《梁书》:“征士何点,居贞物表,纵心尘外。”
驶:潘岳诗:“叹彼年往驶。”张铣注:“驶,急也。”
座上走笔赠薛璩慕容损
希世无高节,绝迹有卑栖。
君徒视人文,吾固和天倪。
缅然万物始,及与群物齐①。
分地依后稷,用天信重黎②。
春风何豫人,令我思东溪。
草色有佳意,花枝稍含荑。
更待风景好,与君藉萋萋。
【校】
①物,顾元纬本、凌本俱作“牧”,非。
②信,一作“奉”。
【注】
希世:《庄子》:“希世而行,比周而友。”《汉书》:“公孙弘希世用事,位至公卿。”陆机诗:“希世无高符。”李善注:“希世,随世也。”
绝迹:曹植《与杨德祖书》:“然此数子,犹复不能飞(騫)〔鶱〕绝迹,一举千里也。”
卑栖:郦炎诗:“修翼无卑栖,远趾不步局。”
人文:《周易》:“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孔颖达正义:“言圣人观察人文,则诗书礼乐之谓,当法此教而化成天下也。”
天倪:《庄子》:“和之以天倪。”郭象注:“天倪者,自然之分也。”
万物始:《史记》:“此老子之所谓‘无名者,万物之始也’。”
后稷:陆贾《新语》:“民知室居食谷,而未知功力。于是后稷乃列封疆,画畔界,以分土地之所宜;辟土殖谷,以用养民;种桑麻,致丝枲,以蔽形体。”
重黎:《史记》:“昔在颛顼,命南正重以司天,北正黎以司地。唐虞之际,绍重黎之后,使复典之,至于夏商,故重黎氏世序天地。”
荑:《韵会》:“荑,卉木初生叶貌。”
萋萋:孙绰《游天台山赋》:“藉萋萋之纤草。”李善注:“以草荐地而坐曰藉。”吕延济注:“萋萋,草美貌。”
赠李颀
闻君饵丹砂,甚有好颜色。
不知从今去,几时生羽翼。
王母翳华芝,望尔昆仑侧。
文螭从赤豹,万里方一息①。
悲哉世上人,甘此羶腥食。
【校】
①顾元纬本、凌本俱作“万里走方息”。
【注】
李颀:《唐诗品汇》:“李颀,东川人。开元十三年,贾季邻榜进士,调新乡县尉。有集传于世。”
羽翼:魏文帝诗:“服药四五日,身轻生羽翼。”
翳华芝:扬雄《甘泉赋》:“乃登夫凤凰兮而翳华芝。”颜师古注:“翳,蔽也。以华(之)〔芝〕为蔽也。”李善注:“翳,隐也。华芝,盖也。言以华盖自翳也。”
昆仑:《山海经》:“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水经注》:“昆仑墟在西北,去嵩高五万里。地之中也。其高万一千里。”
赤豹:《楚辞》:“乘赤豹兮从文狸。”
螭:《说文》:“螭,若龙而黄。北方谓之地蝼。从虫离声。或云:无角曰螭。丑知切。”
羶腥:《汉武外传》:“绝五谷,去羶腥。”嵇康《绝交书》:“手荐鸾刀,漫之羶腥。”
赠刘蓝田①
篱中犬迎吠②,出屋候柴扉③。
岁晏输井税,山村人夜归。
晚田始家食④,馀布成我衣。
讵肯无公事,烦君问是非⑤。
【校】
①此诗亦载《卢象集》中。
③柴,《河岳英灵集》、《唐文粹》俱作“荆”。
④食,《唐文粹》作“熟”。
⑤卢集作“对此能无忆,劳君问是非”。○又“问”字,顾元纬本作“闻”。
【注】
蓝田:《唐书·地理志》:京兆府有蓝田县。
赠房卢氏琯
达人无不可,忘己爱苍生。
岂复小千室①,弦歌在两楹。
浮人日已归,但坐事农耕。
桑榆郁相望,邑里多鸡鸣②。
秋山一何净,苍翠临寒城。
视事兼偃卧,对书不簪缨。
萧条人吏疏③,鸟雀下空庭。
鄙夫心所向④,晩节异平生。
将从海岳居,守静解天刑。
或可累安邑,茅茨君试营。
【校】
①小,顾元纬本、《唐诗正音》俱作“少”。千,顾可久本作“十”,误。
②里,顾元纬本作“地”,非是。
③疏,凌本作“散”,《唐诗品汇》作“稀”。
④向,一作“尚”。
【注】
房琯:刘昫《唐书》:“房琯应堪任县令举,授虢州卢氏令,政多惠爱,人称美之。”
卢氏:《唐书·地理志》:“虢州弘农郡有卢氏县,武德元年置。”
达人:贾谊《鵩赋》:“达人大观兮物无不可。”
两楹:张景阳诗:“制胜在两楹。”刘良注:“两楹,谓阶间也。”
视事:《汉书·王尊传》:“今太守视事已一月矣。”
偃卧:《列子》:“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谢灵运诗:“偃卧任纵诞。”
空庭:谢灵运诗:“虚馆绝诤讼,空庭来鸟雀。”
晩节:谢灵运诗:“晚节值众贤。”李周翰注:“晩节,暮年也。”
守静:《后汉书》:“羊续坐党事,禁锢十馀年,幽居守静。”《晋书》:“王湛阁门守静,不交当世。”
天刑:《晋书》:“虔纠天刑,致之诛辟。”
累安邑:《高士传》:“闵贡,字仲叔,太原人也。世称节士,客居安邑,老病家贫,不能得肉,日买猪肝一片,屠者或不肯与。邑令闻,敕吏常给焉。仲叔怪问之,乃叹曰:‘闵仲叔岂以口腹累安邑耶?’遂去,客沛,以寿终。”
茅茨:《汉书》:“茅茨不剪。”师古曰:“屋盖曰茨。茅茨,以茅覆屋也。”
赠祖三咏
蟏蛸挂虚牖,蟋蟀鸣前除。
岁晏凉风至,君子复何如。
高馆阒无人①,离居不可道。
闲门寂已闭,落日照秋草。
虽有近音信,千里阻河关。
中复客汝颍,去年归旧山。
结交二十载,不得一日展。
贫病子既深,契阔余不浅。
仲秋虽未归,暮秋以为期。
良会讵几日,终自长相思②。
【校】
①馆,凌本作“阁”。
②自,二顾本、凌本俱作“日”,误。
【注】
【原注】济州官舍作。
祖咏:《唐诗品汇》:“祖咏,洛阳人。开元十三年进士。张说引为驾部员外郎。集一卷。”
蟏蛸:郭璞《尔雅》注:“蟏蛸,小蜘蛛长脚者,俗呼为喜子。”陆玑《诗疏》:“蟏蛸,长踦,一名长脚。荆州、河内人谓之‘喜母’。此虫来着人衣,当有亲客至,有喜也,幽州人谓之‘亲客’,亦如蜘蛛为罗网居之,是也。”
虚牖:《韵会》:“牖,《说文》:‘穿壁以木为交窗也。从片,声。’徐曰:‘但穿明则为窗。牖者,更以木为交棂也。’古者一室一户一牖。一曰在墙曰牖。”
蟋蟀:陆玑《诗疏》:“蟋蟀,似蝗而小,正黑,有光泽如漆,有角翅。一名蛬,一名青,楚人谓之王孙,幽州人谓之趋织,督促之言也。里语曰‘趣织鸣,懒妇惊’是也。”
前除:谓阶除之前。王勃诗:“颓华临曲磴,倾影赴前除。”
阒:《说文》:“阒,静也。”《玉篇》:“阒,苦壁、古觅二切。静无人也。”潘岳《怀旧赋》:“空馆阒其无人。”
离居:《楚辞》:“将以遗兮离居。”
汝颍:《唐书·地理志》:“汝州临汝郡、颍州汝阴郡,皆隶河南道。”
契阔:毛苌《诗传》:“契阔,勤苦也。”
良会:曹植《洛神赋》:“悼良会之永绝兮。”
长相思:《古诗》:“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
春夜竹亭赠钱少府归蓝田
夜静群动息,时闻隔林犬。
却忆山中时,人家涧西远。
羡君明发去,采蕨轻轩冕。
【注】
钱起:《唐书》:“钱起,吴兴人。天宝中举进士。与郎士元齐名,时语曰:‘前有沈、宋,后有钱、郎。’终考功郎中。”不言其为少府。洎考起集中,有《初黄绶赴蓝田县作》诗一首,知史阙载也。
少府:《清波杂志》:“古治百里之邑,令拊其俗,尉督其奸,故令曰明府,尉曰少府。”《真子》:“令呼明府,故尉呼少府,以亚于县令。”
群动息:陶潜诗:“日入群动息。”
明发:孔颖达《毛诗正义》:“夜地而闇,至旦而明。明地发后,谓之明发也。”
蕨:陆玑《诗疏》:“蕨,鳖也,山菜也。周、秦曰蕨,齐、鲁曰鳖。初生似蒜,茎紫黑色,可食如葵。”
轩冕:谢朓诗:“志狭轻轩冕。”杜预《左传注》:“轩,大夫车。”《说文》:“冕,大夫以上冠也。”
酬王维春夜竹亭赠别
钱起
山月随客来,主人兴不浅。
今宵竹林下,谁觉花源远。
惆怅曙莺啼,孤云还绝斘。
【注】
绝:张协《七命》:“于是登绝斘,遡长风。”张铣注:“绝斘,高山也。”《广韵》“斘,山峰也。”
戏赠张五弟三首①
其一
吾弟东山时,心尚一何远②。
日高犹自卧,钟动始能饭。
领上发未梳③,床头书不卷。
清川兴悠悠,空林对偃蹇④。
青苔石上净,细草松下软。
窗外鸟声闲,阶前虎心善。
徒然万像多⑤,澹尔太虚缅。
一知与物平,自顾为人浅。
对君忽自得,浮念不烦遣。
【校】
①凌本无“戏”字。一本有“时在常乐东园走笔成”九字注。
②一,《唐诗正音》、《唐诗品汇》俱作“亦”。
③领,《唐诗品汇》作“头”。
④《唐诗品汇》作“空林时对偃”。
⑤像,凌本、《唐诗品汇》俱作“虑”。
【注】
东山:《晋书》:“谢安累违朝旨,高卧东山。”《南史》:“何胤、谢朏并隐东山。”
缅:《广韵》:“缅,远也。”
其二
张弟五车书,读书仍隐居。
染翰过草圣,赋诗轻子虚。
闭门二室下,隐居十年馀。
宛是野人也①,时从渔父鱼②。
秋风日萧索③,五柳高且疏。
望此去人世,渡水向吾庐。
岁晏同携手,只应君与予。
【校】
①也,一作“野”。
②鱼,一作“渔”。
③日,一作“自”。
【注】
五车书:《庄子》:“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染翰:谢惠连诗:“朋来当染翰。”刘良注:“翰,笔也。”
子虚:《西京杂记》:“司马相如为《上林》、《子虚赋》,意思萧散,不复与外事相关。控引天地,错综古今,忽然而睡,焕然而兴,几百日而后成。”
二室:《初学记》:“嵩高山者,五岳之中岳也。戴延之《西征记》云:‘其山东谓太室,西谓少室,相去十七里。嵩高,总名也。谓之室者,以其下各有石室焉。少室高八百六十丈,上方十里,与太室相埒,但小耳。’”《水经注》:“合而言之为嵩高,分而名之为二室,西南为少室,东北为太室。”
五柳:《晋书》:“陶潜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其三
设罝守毚兔,垂钓伺游鳞。
此是安口腹,非关慕隐沦。
吾生好清静,蔬食去情尘。
今子方豪荡,思为鼎食人。
我家南山下,动息自遗身。
入鸟不相乱,见兽皆相亲。
云霞成伴侣,虚白侍衣巾。
何事须夫子,邀予谷口真。
【注】
设罝:鲍照诗:“伐木清江湄,设罝守毚兔。”吕向注:“罝,网也。”毛苌《诗传》:“毚兔,狡兔也。”
游鳞:潘岳《闲居赋》:“游鳞瀺灂,菡萏敷披。”
隐沦:谢朓诗:“隐沦既已托。”李周翰注:“隐沦,隐逸也。”
情尘:王屮《头陀寺碑文》:“爱流成海,情尘为岳。”
鼎食:张衡《西京赋》:“击钟鼎食,连骑相过。”
入鸟不乱:《庄子》:“入兽不乱群,入鸟不乱行。鸟兽不恶,而况人乎?”
虚白:《庄子》:“瞻彼阕者,虚室生白。”陆德明注:“崔譔云:‘白者,日光所照也。’司马彪云:‘室比喻心,心能虚空,则纯白独生也。’”《淮南子》:“虚室生白,吉祥止也。”高诱注:“虚,心也;室,身也;白,道也。能虚其心以生于道。道性无欲,吉祥来止舍也。”
谷口真:《高士传》:“郑朴,字子真,谷口人也。修道静默,世服其清高。成帝时,元舅大将军王凤以礼聘之,遂不屈。扬雄盛称其德曰:‘谷口郑子真耕于岩石之下,名振京师。’”
成按:前二篇美张能隐居乐道,物我两忘,与己合志;后一篇嗤张之钓弋山中,只图口腹,与己异操。譬如李家娘子,才出墨池,便登雪岭,何一日之间黑白不均乎?题曰“戏赠”,良有以也。
至滑州隔河望黎阳忆丁三㝢
隔河见桑柘,蔼蔼黎阳川。
望望行渐远,孤峰没云烟。
故人不可见,河水复悠然。
赖有政声远,时闻行路传。
【注】
滑州:《唐书·地理志》:“河南道有滑州灵昌郡。”
黎阳:《元和郡县志》:“卫州有黎阳县。”成按:唐时滑州在黄河之南,属河南道;黎阳在黄河之北,属河北道。虽各隶一方,而中间仅隔一水,对岸可见。
秋夜独坐怀内弟崔兴宗
夜静群动息,蟪蛄声悠悠。
庭槐北风响,日夕方高秋。
思子整羽翮①,及时当云浮。
吾生将白首,岁晏思沧洲。
高足在旦暮,肯为南亩俦。
【校】
①翮,顾元纬本、凌本俱作“翰”。
【注】
内弟:郑康成《仪礼注》:“姑之子,外兄弟也;舅之子,内兄弟也。”右丞母崔姓,兴宗是其内弟。
崔兴宗:《唐书·宰相世系表》有崔兴宗,乃驸马都尉崔恭礼之子,后官饶州长史。顾元纬以为即是其人。成按:《公主列传》恭礼尚高祖女真定公主,去开元、天宝世甚远。又“绿树重阴”一绝,题云《过崔处士兴宗林亭》,则是未有爵禄于朝者,其非一人明矣。夫名姓偶同者,若鲁国一时有两曾参,赵国一时有两毛遂,楚汉之际一时有两韩信,唐宣之代一时有两韩翃,皆灼见于简册。尝阅诗文笺释,往往以姓氏偶合者指为一人,如昌黎所称盘谷之李愿以为即河中节度之李愿;少陵所赠锦城之花卿,以为即成都猛将之花卿。成以为皆非也。
蟪蛄:《楚辞》:“蟪蛄鸣兮啾啾。”陆德明《庄子音义》:“蟪蛄,寒蝉也。一名蝭蟧。春生夏死,夏生秋死。或曰山舜。秋鸣者不及春,春鸣者不及秋。”《广雅》云:“蟪蛄,蛁蟧也。即《楚辞》所云寒螀者也。”
沧洲:阮籍《为郑冲劝晋王笺》:“临沧洲而谢支伯,登箕山以揖许由。”陆云《泰伯碑》:“沧洲遁迹,箕山辞位。”皆泛指沧海洲渚而言。世人或引《神异经》、《水经注》之沧浪洲,谬矣。甚有引《杜阳杂编》隋大业中事者,尤非。
高足:《古诗》:“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李善注:“高,上也,亦谓逸足也。”
赠裴十迪
风景日夕佳,与君赋新诗。
澹然望远空,如意方支颐。
春风动百草,兰蕙生我篱。
暧暧日暖闺①,田家来致词。
欣欣春还皋,澹澹水生陂。
桃李虽未开,荑萼满其枝②。
请君理还策,敢告将农时。
【校】
①《文苑英华》作“暧暧闺日暖”。
②萼,《文苑英华》作“英”;其,顾元纬本、凌本俱作“芳”。
【注】
日夕佳:陶潜诗:“山气日夕佳。”
如意:《释氏要览指归》云:“如意,古之爪杖也。或骨角竹木刻作手指,爪柄可长三尺许。或脊有痒,手所不到,用以搔爪,如人之意,故曰‘如意’。”成尝问译经三藏通梵大师清沼、字学通慧大师云胜,皆云:“如意之制,盖心之表也,故菩萨皆执之,状如云叶,又如此方篆书‘心’字,故若局爪杖者,只如文殊亦执之,岂欲搔痒也?”又云:“今讲僧尚执之,多私记节文祝词于柄,备于忽忘,要时手执目对,如人之意,故名‘如意’。如俗官之手板,备于忽忘,名‘笏’也。”若齐高祖赐隐士明僧绍竹根如意,梁武帝赐昭明太子木犀如意,石季伦、王敦皆执铁如意,此必爪杖也。因斯而论,则有二如意,盖名同而用异焉。
皋:李奇《汉书》注:“皋,水边淤地也。”
澹澹:《高唐赋》:“溃澹澹而并入。”李善注:“澹澹,平满貌。”
还策:策,杖也。《南史·褚伯玉传》:“望其还策之日,蹔纡清尘。”
西岳出浮云,积翠在太清①。
连天疑黛色②,百里遥青冥。
白日为之寒,森沉华阴城。
昔闻乾坤闭③,造化生巨灵④。
右足踏方止⑤,左手推削成。
天地忽开拆,大河注东溟。
遂为西峙岳⑥,雄雄镇秦京。
大君包覆载,至德被群生。
上帝伫昭告,金天思奉迎。
人祇望幸久⑦,何独禅云亭。
【校】
①翠,一作“雪”。
②疑,一作“凝”。
③闭,《文苑英华》作“开”。
④造,《文苑英华》作“变”。
⑤止,《文苑英华》作“山”。
⑥峙岳,《文苑英华》作“岳峙”。
⑦人,一作“神”。
【注】
西岳:《水经》:“华山为西岳,在弘农华阴县西南。”《太平寰宇记》:“太华山在华州华阴县南八里。远而望之,有若华状,故名华山。按《名山记》云:‘华岳有三峰,直上数千仞,基广而峰峻,叠秀迄于岭表,有如削成,今博山香炉形实象之。’又按《华山记》云:‘顶有池,生千叶莲花,服之羽化,因名华山。’《白虎通》云:‘西方华山,少阴用事,万物生华,故曰华山。以西有少华,故曰太华。’”
太清:高诱《淮南子》注:“太清,元气之清者也。”
青冥:《楚辞》:“据青冥而摅虹兮”。
森沉:鲍照诗:“铜溪画森沉,乳窦夜涓滴。”
巨灵:《水经注》:“左丘明《国语》云:‘华岳本一山当河,河水过而曲行。河神巨灵,手荡脚踏,开而为两,今掌足之迹仍存。’《华岳开山图》曰:‘有巨灵胡者,偏得坤元之道,能造山川,出河,所谓“巨灵赑屃,首冠灵山”者也。常有好事之人,故升华岳而观厥迹焉。’”薛综《西都赋》注:“巨灵,河神也。古语云:‘此本一山当河,水过之而曲行。河之神以手擘开其上,足蹋离其下,中分为二,以通河流。手足之迹,于今尚在。’”《艺文类聚》:“《述征记》曰:‘华山对河东首阳山,黄河流于二山之间。云本一山巨灵所开,今睹手迹于华岳,而脚迹在首阳山下。’”《法苑珠林》:“巨灵大人秦洪海者,患水浩荡,以左掌托太华,右足蹒中条,太一为之裂,河通地出。”张衡《西京〔赋〕》云“高掌远蹠,以流河曲”者是也。
削成:《山海经》:“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
东溟:颜延年诗:“日观临东溟。”吕向注:“东溟,谓东海。”
秦京:关中本秦地,在汉为京师,故称“秦京”。陆机诗:“孟诸吞楚梦,百二侔秦京。”
金天:《杜氏通典》:“先天二年,封华岳神为金天王。”
禅云亭:按《史记》:“昔无怀氏、伏羲、神农、炎帝、颛顼、帝喾、尧、舜皆封泰山,禅云云;黄帝封泰山,禅亭亭。”李奇注:“云云山在梁父东。”《索隐》云:“晋灼云:‘云云山在蒙阳县故城东北,下有云云亭。’应劭云:‘亭亭山在巨平北十馀里。’服虔云‘在牟阴’,非也。”《舆地广记》:“袭庆府奉符县有亭亭山,泗水县有云云山。”
成按:刘昫《唐书》:“开元十三年,东封泰山。十八年,百僚及华州父老累表请封西岳,不允。”右丞之作当在是时,故有“神祇望幸久,何独禅云亭”之句。厥后至天宝九载正月,群臣又请封西岳,从之。三月辛亥,西岳庙灾,时久旱,制停封西岳,则始终未尝封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