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十首

奉和圣制天长节赐宰臣歌应制

太阳升兮照万方,

开阊阖兮临玉堂,

俨冕旒兮垂衣裳。

金天净兮丽三光,

彤庭曙兮延八荒。

德合天兮礼神遍,

灵芝生兮庆云见。

唐尧后兮稷禼臣,

匝宇宙兮华胥人。

尽九服兮皆四邻,

乾降瑞兮坤献珍①。

【校】

①献,一作“降”。

【注】

天长节:《挥麈录》:“唐《明皇实录》云:开元十七年秋八月,上降诞之日,大置酒合乐,燕百官于花萼楼下。尚书左丞相源乾曜、右丞相张说率百官上表,愿以八月五日为千秋节,著之甲令,布于天下,咸使燕乐,休假三日。诏从之。诞日建节,盖肇于此。天宝七载八月己亥,诏改为天长节。”

太阳:《后汉书》:“日者,太阳之精,人君之象。”

阊阖:《三辅黄图》:“宫之正门曰阊阖。”

玉堂:《汉书》:“玉堂金门,至尊之居。”扬雄解嘲》:“历金门,上玉堂。”吕延济注:“金门,天子门也;玉堂,天子殿也。”

金天:唐人多使“金天”字,即秋天也。秋于五行属金,故曰“金天”。

三光:《初学记》:“日、月、星谓之三辰,亦曰三光。”

彤庭:班固《西都赋》:“玄墀釦砌,玉阶彤庭。”张铣注:“彤,赤色也,以彤漆饰庭。”

八荒:章怀太子《后汉书》注:“八荒,八方荒忽极远之地。”

庆云:《汉书》:“若烟非烟,若云非云,郁郁纷纷,萧索轮囷,是为庆云。庆云见,喜气也。”成按:灵芝生,庆云见,皆天宝七载间实事,见十卷诗题及注。

华胥:《列子·黄帝》:“退而闲居大庭之馆,斋心服形,三月不亲政事。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华胥氏之国在弇州之西,台州之北,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盖非舟车足力之所及,神游而已。其国无帅长,其民无嗜欲,自然而已。不知乐生,不知恶死,故无夭殇;不知亲己,不知疏物,故无爱憎;不知背逆,不知向顺,故无利害。都无所爱憎,都无所畏忌。入水不溺,入火不热。斫挞无伤痛,指擿无痟痒。乘空如履实,寝虚若处床。云雾不硋其视,雷霆不乱其听,美恶不滑其心,山谷不踬其步,神行而已。黄帝既寤,怡然自得,召天老、力牧、太山稽,告之,曰:‘朕闲居三月,斋心服形,思有以养身治物之道,弗获其术。疲而睡,所梦若此。今知至道不可以情求矣。朕知之矣!朕得之矣!而不能以告若矣。’又二十有八年,天下大治,几若华胥氏之国。”

九服:《周礼》:“乃辨九服之邦国,方千里王畿,其外方五百里曰侯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甸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男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采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卫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蛮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夷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镇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藩服。”

登楼歌

聊上君兮高楼,

飞甍鳞次兮在下。

俯十二兮通衢,

绿槐参差兮车马。

却瞻兮龙首,

前眺兮宜春。

王畿郁兮千里,

山河壮兮咸秦。

舍人下兮青宫,

据胡床兮书空。

执戟疲于下位,

老夫好隐兮墙东。

亦幸有张伯英草圣兮龙腾虬跃,

摆长云兮捩回风。

琥珀酒兮彫胡饭,

君不御兮日将晩。

秋风兮吹衣,夕鸟兮争返。

孤砧发兮东城,

林薄暮兮蝉声远。

时不可兮再得,

君何为兮偃蹇。

【注】

飞甍:鲍照诗:“京城十二衢,飞甍各鳞次。”李周翰注:“甍,屋檐也。若鱼鳞之相次。”

龙首:《水经注》:“高祖在关东,令萧何成未央宫。何斩龙首山而营之。山长六十馀里,头枕于渭,尾达樊川。头高二十丈,尾渐下高五六丈,土色赤而坚。云昔有黑龙,从南山出,饮渭水,其行道因成山迹。”《元和郡县志》:“龙首山在京兆府长安县北一十里。”

宜春:《史记正义》:“《括地志》云:秦宜春宫在雍州万年县西南三十里。宜春苑在宫之东、杜之南。”《雍录》:“宜春之名,汉史凡三出,其实止为两地:有曰宜春苑者,地属下杜;有曰宜春宫者,即下杜苑中宫,皆秦创也。有曰宜春观者,则在鄠县,汉武帝之所造也。虽三其名,而实止两地也。《东方朔传》曰:‘武帝东游宜春。’师古曰:‘宜春宫也,在长安城东南。’《上林赋》曰‘息宜春’,师古曰:‘宫名,在杜县东,即唐曲江也。’《扬雄传》:‘武帝东游宜春。’师古曰:‘宜春近下杜也。’《史记·秦纪》曰:‘子婴葬二世杜南宜春苑。’司马相如从武帝至长杨猎还,过宜春,奏赋以哀二世,其赋曰:‘临曲江之隑州,望南山之参差。’师古曰:‘曲岸之洲,曲江也。’故赋末云‘吊二世持身之不谨兮’,‘墓芜秽而不修’也。参数者言之,则二世之所葬,相如之所赋,汉之曲洲,唐之曲江,皆此下杜之宜春也。其苑若宫皆秦创,而汉、唐因之也。至于宜春观者,则在长安之西,鄠县涝、渼二水之旁,上林故地也。《水经》曰:‘涝水径汉宜春观,合渼陂入渭。’师古曰:‘观在鄠县。’《十道志》曰:‘汉武帝所造也。’又合此数语者而求之,则宜春之观在汉城之西,秦上林苑中,而下杜之宜春自在汉城东南,其别甚明也。说者误以下杜之宫为鄠县之观,则失之矣。故师古于《东方朔传》明辨之曰:‘在鄠县者自是宜春观耳,在长安城西,岂得言东游也?’其说极为允笃。《贡禹》传:‘元帝用禹言,罢宜春下苑以假贫民。’此则下杜之苑矣。”

王畿:《周礼》:“国方千里曰王畿。”

舍人:《唐书·百官志》:“东宫官有中舍人二人,正五品下;太子舍人四人,正六品上;通事舍人八人,正七品下。”

青宫:《神异经》:“东方外有东明山,有宫焉,左右有阙而立,其高百尺,建以五色,青石为墙。面一门,门有银榜,以青石碧镂,题曰‘天地长男之宫’。”后人称太子宫曰“青宫”本此。

胡床:《贵耳录》:“今之交椅,古之胡床也。”胡三省《通鉴》注:“胡床,即今之交床。隋恶‘胡’字,改曰‘交床’,今之交椅是也。”

书空:《晋书》:“殷浩虽被黜放,口无怨言,夷神委命,谈咏不辍,虽家人不见其有流放之慼。但终日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执戟:曹子建《与杨德祖书》:“昔扬子云先朝执戟之臣耳。”潘岳《夏侯常侍诔》:“执戟疲扬,长沙投贾。”

墙东:《后汉书》:“王君公遭乱,侩牛自隐,时人为之论曰‘避世墙东王君公’。”

草圣:《晋书》:“汉兴而有草书,不知作者姓名。至章帝时,齐相杜度号善作篇,后有崔瑗崔寔,亦皆称工。弘农张伯英者因而转精(其)〔甚〕巧,凡家之衣帛,必书而后练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下笔必为楷则,号匆匆不暇草书。寸纸不见遗,至今世尤宝其书,韦仲将谓之‘草圣’。”

长云:鲍照《芜城赋》:“矗似长云。”

捩:《玉篇》:“捩,力计、力结二切。拗捩也。”

回风:《楚辞》“悲回风之摇蕙兮”,王逸注:“回风,谓之飘风。”

彫胡饭:《西京杂记》:“菰之有米者,长安人谓为彫胡。”郑樵通志略》:“彫蓬者,米茭也。其米谓之彫胡,可作饭。”宋玉《讽赋》:“为臣炊彫胡之饭。”

不御:班婕妤赋:“君不御兮谁为容。”蔡邕《独断》:“御者,进也。凡衣服加于身,饮食入于口,妃妾接于寝,皆曰御。”

砧:《韵会》:“碪,知林切,音与斟同。捣缯石。或作‘砧’。”

林薄:《楚辞》:“露申辛夷,死林薄兮。”王逸注:“丛木曰林,草木交错曰薄。”张衡《西京赋》:“荡川渎,簸林薄。”薛综注:“林薄,草木丛生也。”

再得:《楚辞》:“时不可兮再得。”

偃蹇:《十六国春秋》:“欲偃蹇考槃,以待通者。”

双黄鹄歌送别

天路来兮双黄鹄,

云上飞兮水上宿,

抚翼和鸣整羽族。

不得已,忽分飞,

家在玉京朝紫微,

主人临水送将归。

悲笳嘹唳垂舞衣,

宾欲散兮复相依。

几往返兮极浦,

尚徘徊兮落晖。

岸上火兮相迎,

将夜入兮边城。

鞍马归兮佳人散,

怅离忧兮独含情。

【注】

【原注】时为节度判官,在凉州作。

黄鹄:《合璧事类》:“鹄,禽之大者,色白,又有黄者,善高翔,湖海江汉间有之。”

天路:张衡《西京赋》:“要羡门乎天路。”

云飞水宿:左思《蜀都赋》:“云飞水宿,哢吭清渠。”

抚翼:傅休奕《钓竿篇》:“抚翼翔太清。”

羽族:潘岳《射雉赋》:“乐羽族之群飞。”刘良注:“羽族,鸟之族类也。”

玉京:葛洪《枕中书》:“元始天王在天中心之上,名曰玉京山。山中宫殿并金玉饰之。”

紫微:《魏书》:老子“上处玉京,为神王之宗;下在紫微,为飞仙之主”。

临水:《楚辞》:“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悲笳:魏文帝《与吴质书》:“清风夜起,悲笳微吟。”张铣注:“笳,笛类。”《韵会》:“笳,胡人卷芦叶吹之。”《乐书》云:“胡笳似觱篥而无孔,后世卤簿用之。世言伯阳避入西戎所作。晋有大箛、小箛,盖其遗制。”

极浦:《楚辞》:“望涔阳兮极浦。”王逸注:“极,远也。浦,水涯也。”

离忧:《楚辞》:“思公子兮徒离忧。”刘良注:“离,罗也。”

赠徐中书望终南山歌

晩下兮紫微,怅尘事兮多违。

驻马兮双树②,望青山兮不归。

【校】

①《唐诗品汇》作“望终南赠徐中书”。

②《楚辞后语》“驻”字下多一“驷”字。

【注】

终南山:《初学记》:“《五经要义》云:‘终南山,长安南山也,一名太乙。’潘岳《关中记》云:‘其山一名中南,言在天之中,居都之南,故曰“中南”。’《福地记》云:‘其山东接骊山、太华,西连太白,至于陇山,北去长安城八十里,南入楚塞,连属东西诸山,周回数百里,名曰福地。’”《括地志》:“终南山一名中南山,一名太一山,一名南山,一名橘山,一名楚山,一名太山,一名周南,一名地胏山。在雍州万年县南五十里。”《雍录》:“终南山横亘关中南面,西起秦、陇,东彻蓝田,凡雍、岐、郿、鄠、长安、万年,相去六百里[1],而连绵峙据其南者,皆此之一山也。”《一统志》:“终南山在陕西西安府城南五十里,一名南山。东西连亘蓝田、咸宁、长安、盩厔四县之境。产玉石、金银铜铁及合离草、丹青树。”

紫微:《唐书》:“开元元年,改中书省为紫微省。五年,复紫微省为中书省。”

尘事:陶潜诗:“闲居三十载,遂与尘事冥。”李善注:“尘事,尘俗之事也。”

[1] 六百里:《雍录》卷五作“且八百里”。

送友人归山歌二首①

其一

山寂寂兮无人,又苍苍兮多木。

群龙兮满朝,君何为兮空谷。

文寡和兮思深,道难知兮行独。

悦石上兮流泉,与松间兮草屋。

入云中兮养鸡,上山头兮抱犊。

神与枣兮如瓜,虎卖杏兮收谷。

愧不才兮妨贤,嫌既老兮贪禄。

誓解印兮相从,何詹尹兮可卜。

【校】

①《楚辞后语》作“山中人”。

②《楚辞后语》“驻”字下多一“驷”字。

【注】

群龙:《后汉书》:“唐尧在上,群龙为用。”章怀太子注:“群龙喻贤臣也。”鲍照诗:“皇汉方盛明,群龙满阶阁。”

养鸡:《列仙传》:“祝鸡翁者,洛人也。居尸乡北山下,养鸡百馀年。鸡有千馀头,皆立名字。暮栖树上,昼放散之。欲引,呼名即应呼而至。”

抱犊:《元和郡县志》:“抱犊山在沂州承县北六十里。壁立千仞,顶宽而有水。此山去海三百馀里,天气澄明,宛然在目。昔有遁隐者,抱一犊于其上垦种,故以为名。”《太平寰宇记》:“镇州获鹿县有萆山,今名抱犊山。后魏葛荣之乱,百姓抱犊而上,故以为名。”

枣如瓜:《史记》:“李少君言:臣尝游海上,见安期生。安期生食巨枣大如瓜。”

虎卖杏:葛洪《神仙传》:“董奉居庐山,不种田,日为人治病,重病愈者,使栽杏五株,轻者一株,数年计得十万馀株,郁然成林。后杏子大熟,于林中作一草仓,示时人曰:‘欲买杏者,不须报奉,但将谷一器置仓中,即自往取一器杏去。’常有人置谷来少而取杏去多者,林中群虎出,吼逐之。大怖,急挈杏走,路傍倾覆,至家量杏,一如谷多少。或有人偷杏者,虎逐之,到家啮至死。家人知其偷杏,乃送还奉,叩头谢过,乃却使活。奉一日竦身入云中,妻与女犹守其宅卖杏,取给有欺之者,虎还逐之。”

妨贤:《汉书·王尊传》:“趣自避退,毋久妨贤。”

詹尹:《楚辞》:“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竭智尽忠而蔽障于谗,心烦虑乱,不知所从,乃往见太卜郑詹尹曰:‘余有所疑,愿因先生决之。’”

其二

山中人兮欲归,云冥冥兮雨霏霏。

水惊波兮翠菅靡,白鹭忽兮翻飞,

君不可兮褰衣。

山万重兮一云,混天地兮不分。

树晻暧兮氛氲,猿不见兮空闻。

忽山西兮夕阳,见东皋兮远村。

平芜绿兮千里,眇惆怅兮思君。

【注】

山中人:《楚辞》:“山中人兮芳杜若。”

冥冥:《楚辞》:“云冥冥而暗前山。”

霏霏:何逊诗:“霏霏入窗雨,冥冥暗床尘。”

翠菅:成按:杨升庵《外集》云:“水葱生水中,如葱而中空,又名翠菅。王维诗‘水惊波兮翠菅靡’是也。”检群书,无有名水葱为翠菅者。《说文》云:“菅,茅也。”翠菅即是青茅。“翠菅靡”与“水惊波”对列,皆承上“雨霏霏”而言,非谓翠菅因惊波而靡也。杨氏混为一意,造此臆说,不足凭矣。

晻暧:《玉篇》:“晻暧,暗貌。”

氛氲:谢惠连《雪赋》:“氛氲萧索。”李善注:“氛氲,盛貌。”[1]

夕阳:成按:《宋景文笔记》云“莒公谓后人用夕阳为斜日者为误”,盖据《尔雅》“山西为夕阳”之说也。然古人往往有二物共一名者。郑人谓玉之未理者曰“璞”,周人谓鼠之未腊者亦曰“璞”。毛公谓芦之初生者曰“鵻”,谓鸟之名夫不者亦曰“鵻”。载籍之中往往多有。洎考刘越石《赠卢谌》诗有“夕阳忽西流”之句,则晋人已用之矣,安得执彼为是指此为非也。

东皋:阮籍《奏记》:“方将耕于东皋之阳。”张铣注:“泽畔曰皋。”潘岳《秋兴赋》:“耕东皋之沃壤兮。”李善注:“水田曰皋。”

平芜:江淹《四时赋》:“平芜际海,千里飞鸟。”

[1] 按,此条李善注实为李善引《楚辞》王逸注。

鱼山神女祠歌二首①

迎神曲

坎坎击鼓,鱼山之下。

吹洞箫,望极浦。

女巫进,纷屡舞。

陈瑶席,湛清酤②。

风凄凄兮夜雨③,

神之来兮不来④?

使我心兮苦复苦⑤。

【校】

①《河岳英灵集》作“渔山神女智琼祠歌”,《楚辞后语》作“鱼山迎送神曲”,《乐府诗集》作“祠渔山神女歌”。

②酤,刘须溪本、顾可久本俱作“醑”,非。

③兮,《河岳英灵集》作“而”,《乐府诗集》作“又”。

④《河岳英灵集》、《乐府诗集》于“神”字上皆多“不知”二字。

⑤《河岳英灵集》作“使我心苦”。

【注】

鱼山神女:《太平寰宇记》:“郓州东阿县有鱼山,一名吾山。《汉书·沟洫志》:‘武帝临决河作《瓠子歌》曰:吾山平兮巨野溢,鱼(沸)〔怫〕郁兮迫冬日。’吾山即鱼山。《述征记》:‘济北郡史弦超,魏嘉平中有神女成公智琼降之。超同室疑其有奸,以告监国,诘问超,具言之,智琼乃绝。后五年,超使将至洛西,到济北鱼山下陌上,遥望曲道头,有车马似智琼,前到果是。同乘至洛,克复旧好。太康中仍存。’”

坎坎:毛苌《诗传》:“坎坎,击鼓声。”

洞箫:《汉书·元帝纪》:“鼓琴瑟,吹洞箫。”如淳注:“洞箫,箫之无底者。”《宋书》:“前世有洞箫,其器今亡。蔡邕曰‘箫编竹有底’,然则邕时无洞箫矣。”

女巫:《周礼》有女巫,《国语》:“在男曰觋,在女曰巫。”《说文》:“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

瑶席:《楚辞》:“瑶席兮玉瑱。”

清酤:《诗》:“既载清酤。”毛苌《传》:“酤,酒也。”

送神曲

纷进拜兮堂前①,目眷眷兮琼筵。

来不语兮意不传②,作暮雨兮愁空山。

悲急管③,思繁弦,灵之驾兮俨欲旋④。

倏云收兮雨歇⑤,山青青兮水潺湲⑥。

【校】

①拜,《乐府诗集》作“舞”。

②语,《乐府诗集》作“言”。

③“管”字下《乐府诗集》、《唐诗品汇》皆多一“兮”字。

④灵,《河岳英灵集》作“神”。

⑤收,《河岳英灵集》作“消”。

⑥潺湲,《唐文粹》作“潺潺”。

【注】

眷眷:《楚词章句》:“眷眷,顾貌。”《诗》曰“眷眷怀顾”,今诗作“睠睠”,其义同。

琼筵:谢朓诗:“端仪穆金殿,敷教藻琼筵。”

急管:鲍照诗:“催弦急管为君舞。”

繁弦:蔡邕《琴赋》:“曲引兴兮繁弦抚。”

灵驾:谢惠连诗:“沃若灵驾旋。”

潺湲:《楚词》:“观流水兮潺湲。”《说文》:“潺湲,水声。”《韵会》:“潺湲,水流貌。”

白鼋涡

南山之瀑水兮,

激石瀑似雷惊,

人相对兮不闻语声。

翻涡跳沫兮苍苔湿,

藓老且厚,

春草为之不生。

兽不敢惊动,

鸟不敢飞鸣。

白鼋涡涛戏濑兮①,

委身以纵横。

主人之仁兮,不网不钓,

得遂性以生成。

【校】

①濑,顾元纬本、凌濛初本俱作“漱”。

【注】

【原注】杂言走笔。

瀑:马融《长笛赋》:“瀑喷沫。”李善注:“瀑,沸涌貌。”左思《蜀都赋》:“龙池瀑濆其隈。”李善注:“瀑,水沸之声也。”

涡:《韵会》:“涡,水回也。”

跳沫:《上林赋》:“驰波跳沫。”

戏濑:左思《蜀都赋》:“跃涛戏濑,中流相忘。”《说文》:“濑,水流沙上也。”

遂性:《隋书·高祖纪》:“率土大同,含生遂性。”

酬诸公见过

嗟余未丧,哀此孤生。

屏居蓝田,薄地躬耕。

岁晏输税,以奉粢盛。

晨往东皋,草露未晞。

暮看烟火,负担来归①。

我闻有客,足扫荆扉。

箪食伊何,副瓜㧓枣②。

仰厕群贤,皤然一老。

愧无莞簟,班荆席藁。

泛泛登陂,折彼荷花。

净观素鲔,俯映白沙。

山鸟群飞,日隐轻霞。

登车上马,倏忽雨散③。

雀噪荒村,鸡鸣空馆。

还复幽独,重欷累叹。

【校】

①负,顾元纬本、凌本俱作“渔”。

②副,顾元纬本、凌本俱作“疈”。

③雨,一作“云”。

【注】

【原注】时官出在辋川庄。

屏居:《汉书》:“窦婴谢病,屏居蓝田南山下。”师古注:“屏,隐也。”

蓝田:《太平寰宇记》:“蓝田山,古华胥氏陵,在蓝田县西三十里,一名玉山,一名覆车山。郭缘生《述征记》云:‘山形如覆车之象也。’按后魏《风土记》云:‘山顶方二里,仙圣游集之所。刘福鸣学道于此。下有祠甚严。灞水之源出于此。’”

躬耕:《汉书》:“齐相雅行躬耕。”《后汉书》:“孟尝单身谢病,躬耕垄次。”

岁晏:《楚辞》:“岁既晏兮孰华予。”王逸注:“晏,晚也。”

输税:潘岳《秋兴赋》:“输黍稷之馀税。”

粢盛:《左传》:“粢盛丰备。”杜预注:“黍稷曰粢,在器曰盛。”

露晞:《诗》:“白露未晞。”毛苌《传》:“晞,干也。”

荆扉:陶潜诗:“白日掩荆扉。”

副瓜:《韵会》:“副,《说文》:‘判也。从刀,畐声。’引《周礼》‘副辜祭’。《广韵》:‘析也。’《礼记》:‘为天子削瓜者副之。’注:‘既削,又四析之,乃横断之。’或作‘疈’。今文《周礼》:‘以疈辜祭四方百物。’”

㧓:《玉篇》:“㧓,古华切,击也。”

厕:(谢灵运)〔陶潜〕诗:“招纳厕群英。”[1]《韵会》:“厕,次也。”

皤然:《南史》:“范缜年二十九,发白皤然。”

莞簟:《诗》:“下莞上簟。”郑康成笺:“莞,小蒲之席也。竹苇曰簟。”

班荆:《左传》:“伍举、声子遇于郑郊,班荆相与食,而言复故。”杜预注:“班,布也。布荆坐地。”

席藁:藁,禾秆。谓藉禾秆而坐。《史记》:“应侯席藁请罪。”

陂:《玉篇》:“陂,彼皮切。泽鄣也,池也。”孔安国《尚书传》:“泽障曰陂,停水曰池。”郑康成《礼记》注:“畜水曰陂,穿地通水曰池。”

素鲔:素鲔,非鳣鲔之鲔,似另是一种。高诱淮南子》注:“鲔鱼,似鲤而大者是也。”

雨散:谢朓诗:“山川隔旧赏,朋僚多雨散。”

[1] 此句出自晋陶潜《拟魏太子邺中集八首》之咏谢灵运篇,赵殿成误为谢灵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