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护

博陵[2]崔护,资质甚美,而孤洁寡合。举进士下第[3]。清明日,独游都城南。得居人庄,一亩之宫[4],而花木丛萃[5],寂若无人。扣门久之。有女子自门隙窥之,问曰:“谁耶?”护以姓字对,曰:“寻春独行,酒渴求饮。”女入,以杯水至;开门,设床命坐;独倚小桃斜柯伫立,而意属殊厚[6],妖姿媚态,绰有馀妍。崔以言挑之,不对。彼此目注者久之。崔辞去,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崔亦眷盼而归。尔后绝不复至。及来岁[7]清明日,忽思之,情不可抑,径往寻之。门院如故,而已锁扃之。崔因题诗于左扉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后数日,偶至都城南,复往寻之。闻其中有哭声,扣门问之。有老父出曰:“君非崔护耶?”曰:“是也。”又哭曰:“君杀吾女!”崔惊怛,莫知所答。老父曰[8]:“吾女笄年知书,未适人。自去年以来,常恍惚若有所失。比日[9]与之出,及归,见左扉有字[10],读之,入门而病,遂绝食数日而死。吾老矣,惟此一女,所以不嫁者,将求君子,以托吾身[11]。今不幸而殒,得非君杀之耶!”又持崔大哭。崔亦感恸,请入哭之。尚俨然[12]在床。崔举其首,枕其股[13],哭而祝曰:“某在斯,某在斯[14]。”须臾开目,半日复活。老父大喜,遂以女归之[15]。

* * *

[1] 作者孟啓(旧题作棨),字初中,唐人,曾在梧州(今广西梧州市)为官。著有《本事诗》,其中颇多唐代诗人轶事。

本篇即见于《本事诗》。它写男女互恋,精诚相感,女的终于死而复生,两人成为佳偶,是一篇美丽的爱情故事。

“人面桃花”这一典故,后世常加引用。元人白仁甫、尚仲贤,都曾本此作“崔护渴浆”杂剧。

[2] 博陵:唐郡名,也称定州,约辖今河北定州、井陉、藁城等地区,州治在今定州。

[3] 举进士下第:原无“下”字。“举进士”,其下不必再有“第”字,似应作“下第”,据顾本增。

[4] 一亩之宫:“宫”,本指普通房屋,后来才作宫殿解释,这里仍是原义,指墙垣。“一亩之宫”,有一亩地大小的围墙。语出《礼记·儒行》:“儒有一亩之宫。”

[5] 而花木丛萃:原无“而”字,似有“而”字较胜,据顾本增。

[6] 意属殊厚:待他的意思很殷勤。

[7] 来岁:明年。

[8] 老父曰:原无“老”字,无“老”字文义不顺,且前后文均作“老父”,据顾本增。

[9] 比日:近日。

[10] 见左扉有字:原“见”下有“在”字(许本“左”作“在”),“在”字似可略去,据顾本删。

[11] “将求君子”二句:打算找一个好女婿,好让我老来有靠。

[12] 俨(yǎn)然:形容态度端庄如生的样子。

[13] 枕其股:把头睡在死者的大腿上。

[14] “某在斯”二句:“某”,本指别人,这里崔护却是指自己。语出《论语·卫灵公》:孔子和盲乐师名冕的相见,坐定之后,一一为他介绍在座的人说,某人在这里,某人在这里(某在斯,某在斯)。“某在斯,某在斯”:原无下“某在斯”三字。重复言之,似较传神,据顾本增。

[15] 归之:嫁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