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麟1首

露营之歌

铁岭绝岩,林木丛生,

暴雨狂风,荒原水畔战马鸣

围火齐团结,普照满天红。

同志们,锐志哪怕松江晚浪生!

起来哟,果敢冲锋!

逐日寇,复东北,天破晓,光华万丈涌!

浓荫蔽天,野雾弥漫,

湿云低暗,足溃汗滴气喘难。

烟火冲空起,蚊吮血透衫。

兄弟们,镜泊瀑泉唤起午梦酣。

携手吧!共赴国难,

振长缨,缚强奴,山河变,万里息烽烟。

荒田遍野,白露横天,

野火熊熊,敌垒频惊马不前。

草枯金风疾,霜沾火不燃,

战士们,热忱踏破兴安万重山。

奋斗呀!重任在肩,

突封锁,破重围,曙光至,黑暗一扫完。

朔风怒吼,大雪飞扬,

征马踟蹰,冷风侵人夜难眠。

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

壮士们,精诚奋发横扫嫩江原!

伟志兮!何能消减,

全民族,各阶级,团结起,夺回我河山。

作者简介

李兆麟(1908—1946),辽宁辽阳人。曾任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政治部主任、抗联第三路军总指挥。抗日战争胜利后,担任滨江省副省长、中共北满分局委员。1946年3月9日在哈尔滨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解读

李兆麟率领抗联六军在绥滨一带沼泽地带活动时,遇到极大的困难。为了避开敌人的优势兵力,他们不得不涉过四十五里水深没膝的沼泽。这首《露营之歌》,是他和几位战友合作,在沼泽地带写就的。铁岭绝岩,林木丛生,暴雨狂风,荒原水畔,浓荫蔽天,野雾弥漫,湿云低暗,朔风怒吼,大雪飞扬……极端恶劣的环境,写实感极强,不是亲身经历者绝写不出来;草枯金风疾,霜沾火不燃,烟火冲空起,蚊吮血透衫,足溃汗滴气喘难,敌垒频惊马不前……抗联战士在这种环境中的跋涉和生存,如同随队拍摄的纪实一样,那样真切,尤其是“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两句,白雪皑皑,寒风呼啸,抗联战士围着篝火取暖的场景,如同一幅油画,我们仿佛看到了他们脸上的坚毅神色,听到了他们内心回响着的歌声:“突封锁,破重围,曙光至,黑暗一扫完。”

叶挺1首

囚歌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作者简介

叶挺(1896—1946),字希夷,广东惠阳人。1924年赴苏联东方劳动大学与军事学校学习。1925年回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任国民革命军独立团团长、二十四师师长、十一军军长。1927年先后参加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抗战时任新四军军长。1941年皖南事变时被国民党逮捕。1946年3月始获自由。4月8日自重庆飞返延安,因飞机失事遇难。

解读

这首诗是叶挺写在囚禁自己的重庆渣滓洞集中营楼下第二号牢房的墙壁上。功勋卓著的北伐名将,新四军的一军之长,岂会把那种要用尊严来换取的“自由”放在眼里?“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这首名作的气势在于,基于作者的蔑视,趾高气扬、施舍“自由”的敌人,反而变成了他居高临下的俯视对象。蔑视之后,是大气磅礴的宣告:“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它本身也如同烈火一样,感染读者热血沸腾。

关向应1首

征途

月色在征尘中暗淡,

马蹄下迸裂着火星。

越河溪水,

被踏碎的月影闪着银光,

电火送着马蹄,

消失在熹微的灯光中。

作者简介

关向应(1902—1946),满族,辽宁金县(今大连市金州区)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二方面军政治委员、八路军一二○师政治委员。1946年7月病逝于延安。

解读

这不是一首叙述战斗或就义的作品,也不是直接抒怀言志,写的是革命军队在一个月夜急行军的身影。作者饶有诗意地剪取了征途上的几个细节场面:马队疾驰,踏起的征尘遮盖了月色,马蹄下迸裂着火星;骑兵从溪水中冲过,水面变成闪着银光的破碎月影;急促的马蹄声,一串串的火星溅起,一支奇兵消失在若隐若现的灯火中。月色溪水的宁静美妙,抗日队伍的星夜奔驰,二者的奇特结合,触发了作者的灵感,成就了这首别具一格的诗。

罗世文1首

诗一首

故国山河壮,

群情尽望春;

“英雄”夸统一,

后笑是何人?

1946年10月18日

作者简介

罗世文(1904—1946),四川威远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川西特委书记、四川省委书记、八路军成都办事处主任、新华日报成都分社社长。1940年在成都被国民党逮捕,1946年10月在重庆白公馆监狱被害。

解读

这是烈士临难前在白公馆牢中朗诵的一首诗,是一首豪情之作,也是一首讽刺之作。祖国山河一片壮丽,人民大众都盼望着解放的春天,所谓的“英雄”曾夸口要“统一全国”,但真正笑到最后的到底是谁呢?言简意赅,充满自信,就义的烈士吟诵着这样的诗,含笑走向刑场。

闻一多1首

一句话

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

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

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

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

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

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

“咱们的中国!”

这话教我今天怎么说?

你不信铁树开花也可,

那么有一句话你听着:

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

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

等到青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

“咱们的中国!”

作者简介

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湖北浠水人。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历任武汉大学、山东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5年为中国民主同盟会委员兼云南省负责人、昆明《民主周刊》社长。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被暗杀的李公朴的大会上,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演讲》,当天下午即被昆明警备司令部下级军官枪杀,儿子也身受重伤。此次事件被史家称为国共内战在舆论民意上转折的关键。作品有《闻一多全集》。

解读

这是一首名作,是中国现代新诗的突出代表。闻一多曾经说过:“作者主要的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这种强烈深沉真挚的爱,可以化为《死水》那样的激愤之语,正话反说;也可以变成这样的火辣表达。“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黑暗对民意进行着压制,民众也在沉默中积蓄巨大力量。“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纵览五千年历史的开阔视野,沉默火山的形象比喻;“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有意突出的爆发感,“发抖,伸舌头,顿脚”的活灵活现,作者有意采用老百姓日常说话的口语形式,但音韵之谐美、形象之鲜活、情感之真挚,显示出它决非随口吟出的平庸之作,而是精心推敲的高质量作品。“你不信铁树开花也可,那么有一句话你听着……等到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为了这个“咱们的中国”,作者在“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的精神!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的正义斥责中直面死亡。朱自清曾写诗这样赞颂他:“你是一团火,照亮了魔鬼;烧毁了自己!遗烬里爆出个新中国!”

续范亭1首

哭陵

赤膊条条任去留,

丈夫于世何所求?

窃恐民气摧残尽,

愿把身躯易自由。

作者简介

续范亭(1893—1947),山西崞县(今定襄)人。早年加入同盟会,曾任国民军第三军第六混成旅旅长、国民军军政学校校长等职。1936年西安事变以后,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回山西推动抗日救亡运动。曾任山西新军总指挥、晋绥边区行署主任、晋绥军区副司令员。1947年病逝于山西临县,遗书请求加入中国共产党,经中共中央批准追认为正式党员。遗著有《续范亭诗文集》。

解读

作者此诗写于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入华北,续范亭深感民族危机严重,赴南京呼吁抗日,但国民党政府顽固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他悲忿至极,在南京拜谒中山陵时写下这首《哭陵》诗,并在陵前剖腹自戕,要求抗日。“赤膊条条任去留,丈夫于世何所求?”同所有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者一样,他也把自己的肉体生命看得很轻;“窃恐民气摧残尽,愿把身躯易自由”,担心的是民气被政府的这种消极态度所摧残,我宁愿用身躯来唤起自由!在表明心迹的《告民众书》中,他说:“余今已绝望,故捐此躯,愿同胞精诚团结,奋起杀敌。”

杨虎城1首

诗一首

西北大风起,

东南战血多。

风吹铁马动,

还我旧山河。

作者简介

杨虎城(1892—1949),陕西蒲城人。曾参加辛亥革命,1917年任陕西靖国军第五路司令,1935年任西安绥靖公署主任、陕西省政府主席。1936年和张学良一起,发动“西安事变”,后被蒋介石逼令出国。抗战爆发后回国,被蒋介石长期监禁。1949年9月6日,杨虎城与幼子、幼女,秘书宋绮云夫妇及幼子,遇害于重庆歌乐山戴公祠。

解读

这是一首典型的军人豪迈之作,抒发一位爱国将领在国家多事之秋的慷慨情怀。“西北大风起,东南战血多”,身为西北人的作者,1911即参加陕西民军与清军作战,1915年率众参加陕西护国军,1925年任国民军陕北总指挥,始终在西北大地上叱咤风云;而在祖国的东南,也是军阀连年战争;“风吹铁马动,还我旧山河”,战火纷飞的动荡岁月,朔风吹得屋檐下铁片撞击作声,一位热血军人的职责就是南宋抗金名将岳飞书写的那四个大字“还我河山”!杨虎城遇害后,中共中央1949年12月16日致杨虎城家属的唁电中指出:“杨将军的英名,将为全国人民所永远纪念。”

陈然1首

我的“自白”书

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

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

我不需要什么自白,

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

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

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

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

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

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

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

作者简介

陈然(1923—1949),河北大名人。抗日战争初期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曾任中共重庆市委领导的地下刊物《挺进报》的特支书记。1948年4月被捕,1949年10月28日被害。

解读

陈然同志被捕以后,被囚于重庆渣滓洞监狱,受尽酷刑,但始终不屈。敌人逼迫他写“自白书”,他严词拒绝,以此诗作答。铁镣和皮鞭不能让作者写敌人所期待的“自白”,但一位革命者的勇气和良心却因此而得到强烈彰显:“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意志的碰撞,激情的迸发,让作者跃上了一种精神的升华:“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

何敬平1首

把牢底坐穿

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

我们愿——

愿把这牢底坐穿!

我们是天生的叛逆者,

我们要把这颠倒的乾坤扭转!

我们要把这不合理的一切打翻!

今天,我们坐牢了,

坐牢又有什么稀罕?

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

我们愿——

愿把这牢底坐穿!

1948年夏于渣滓洞

作者简介

何敬平(1918—1949),四川巴县人。共产党员。曾在重庆电力公司工作。1948年4月被捕,被囚于重庆渣滓洞集中营,1949年重庆解放前夕牺牲。

解读

“我们愿——愿把这牢底坐穿!”这是坚毅,是韧性,是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大担当;同时,又是自信,是底气,是深知这牢底可以坐穿——这监牢一定会被打碎的必胜信念。坚忍和信心构成了这首名作内在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这首诗是作者1948年被捕后不久所作,并且谱成了歌曲,深为狱中难友喜爱,有力地鼓舞了大家的斗志。事实证明着他的这种信念。这年正月初一,他和难友在狱中成立“铁窗诗社”;秋天,解放大军节节胜利,进逼西南,虽然烈士们在听到胜利炮声的时候被杀害,但黑牢不是终被他们坐穿了吗?!

余祖胜1首

晒太阳

太阳倾泻在石头上,

温暖着我的身躯,

呵,这也触犯了吸血鬼的法律!

“哼!不讲羞耻!”

眼珠翻滚,

怒目瞪瞪。

在这人和兽混居的城堡里——

道德、法律、武力、金钱……

全是吃人的野兽!

春天,是强盗们的,

穷人永远生活在冬天里。

愤怒地站在石头上,

我要回答——

总有一天,我们将

站在这个城堡上,

高声宣布:

太阳是我们的!

1947年3月9日

作者简介

余祖胜(1926—1949),江西湖口人。共产党员。1948年被捕,被囚于重庆渣滓洞集中营。1949年重庆解放前夕牺牲。

解读

“晒太阳”,生活中再常见不过的事情了,“太阳倾泻在石头上,温暖着我的身躯”。然而,这样一个朴实的命题,作者却赋予人之生存权利的哲理和正义要求:晒太阳,“呵,这也触犯了吸血鬼的法律!……春天,是强盗们的,穷人永远生活在冬天里”。是的,“总有一天,我们将站在这个城堡上,高声宣布:太阳是我们的!”这让人想起多少年后中国一位著名诗人发出的有力宣告:“阳光,谁也不能垄断!”当人民解放军进军西南的喜讯传到狱中,余祖胜收集了许多牙刷胶柄,刻成一百多个五角星,分送战友,迎接胜利。他知道,人民大众身心舒畅“晒太阳”的时代即将来到。

蓝蒂裕1首

示儿

你——耕荒,

我亲爱的孩子;

从荒沙中来,

到荒沙中去。

今夜,

我要与你永别了。

满街狼犬,

遍地荆棘,

给你什么遗嘱呢?

我的孩子!

今后——

愿你用变秋天为春天的精神,

把祖国的荒沙,

耕种成为美丽的园林!

1949年10月就义前夜

作者简介

蓝蒂裕(1916—1949),重庆梁平县人。人称蓝胡子,出身贫苦,1938年在万县师范学校求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12月被捕,被囚禁于渣滓洞监狱。1949年10月28日遇害于重庆大坪刑场。

解读

作者是狱中“铁窗诗社”的成员,这首诗,是他临刑前在渣滓洞楼上六号牢房留交同志,转给他的孩子的遗嘱。《示儿》这个标题,让人想起南宋诗人陆游那首名作:“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作者给自己孩子起了个意味深长的名字——耕荒。父亲是在“耕荒”——在“满街狼犬”之时犁除“遍地荆棘”,今夜,他给孩子留下的遗嘱还是“耕荒”:“今后——,愿你用变秋天为春天的精神,把祖国的荒沙,耕种成为美丽的园林!”在生命的尽头,给自己的孩子留下什么话呢?回荡在古今爱国者内心的,都是对这个父母之邦、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的眷恋和祝福,是让孩子热爱这片土地、奉献于这片土地的叮嘱。

文泽1首

告别

黑夜是一张丑恶的脸孔,

惨白的电灯光笑得像死一样冷酷。

突然,一只粗笨的魔手,

把他从噩梦中提出。

瞪着两只大眼,定一定神,

他向前凝望:

一张卑鄙得意的笑脸,

遮断了思路。

立刻,他明白了,

是轮次了,兄弟,不要颤抖,

大踏步跨出号门——

他的嘴咧开,轻蔑地笑笑:

“呵,多么拙笨的蠢事,

在革命者的面前,

死亡的威胁是多么无力……”

记着,这笔血债,

兄弟们一定要清算:记着,血仇。

呵,兄弟,我们走吧,

狗们的死就在明朝!

血永远写着每个殉难者的“罪状”——

第一,他逃出了军阀、土豪、剥削者的黑土;

第二,他逃脱了旧社会屠场的骗诈、饥饿;

第三,他恨煞了尘世的麻痹、冷漠、诬害;

第四,他打碎了强盗、太监、家奴、恶狗加给祖国的枷锁;

第五,他走上了真理的道路,向一切被迫害、被愚弄的

良心摇动了反抗的大旗……

呵,兄弟,你走着吧!勇敢地走着吧!

呵,兄弟,记住我们战斗的信条:

假如是必要,你就迎上仇敌的刺刀。

但是真理必定来到,这块污土就要燃烧。

刽子手轻轻拍拍他的肩膀,

他,突然发出了一声冷笑。

一转身,他去了。

呵,兄弟,

不用告别,每一颗心都已知道!

呵,快天亮了,这些强盗狗种都已颤栗、恐慌,

他们要泄忿、报复,灭掉行凶的见证,

他们要抓本钱,然后逃掉。

但是你听着:狗们不能被饶恕,

血仇要用血来报!

1949年11月大屠杀之夜于白公馆

作者简介

文泽(1918—1949),四川合川人。新四军政治干部。1941年1月“皖南事变”时被捕,先后囚于上饶、息烽、重庆白公馆集中营,长达八年,1949年重庆解放前夕牺牲。

解读

《告别》是作者留下的唯一遗作,由越狱脱险同志携出。在1949年11月27日于白公馆松林坡就义之前,他已经用诗的语言勾勒出这一时刻:惨白的电灯光下,一只粗笨的魔手,把自己从噩梦中提出,面前是一张卑鄙得意的笑脸,他立刻明白,是轮到自己的时候了。这不是意料之中的事吗?不是自己义无反顾的选择吗?“兄弟,不要颤抖,大踏步跨出号门”,“在革命者的面前,死亡的威胁是多么无力……”殉难者用鲜血书写了自己反抗黑暗压迫、寻求真理光明的“罪状”;“刽子手轻轻拍拍他的肩膀,他突然发出了一声冷笑。一转身,他去了”;还需要告别吗?“兄弟,不用告别,每一颗心都已知道!呵,快天亮了。”大屠杀之夜,杀戮凶神已然叩门,写出这般壮烈的情怀,而且还能写得如此场面传神、形象鲜活,可见,情感的炽热也是佳诗的动力。

蔡梦慰1首

黑牢诗篇

禁锢的世界,手掌般大的一块地坝,

箩筛般大的一块天;

二百多个不屈服的人,

锢禁在这高墙的小圈里面,

一把将军锁把世界分隔为两边。

空气呵,日光呵,水呵……

成为有限度的给予。

人,被当作牲畜,长年地关在阴湿的小屋里。

长着脚呀,眼前却没有路。

在风门边,送走了迷惘的黄昏,

又守候着金色的黎明。

墙外的山顶黄了,又绿了,多少岁月呵!

在盼望中一刻一刻地挨过。

墙,这么样高!枪和刺刀构成密密的网。

可以把天上的飞鸟捉光么?

即使剪了翅膀,鹰,

曾在哪一瞬忘记过飞翔?

连一只麻雀的影子从牛肋巴窗前掠过,

都禁不住要激起一阵心的

跳跃。

生活被嵌在框子里,

今天便是无数个昨天的翻版。

灾难的预感呀,

像一朵乌云时刻地罩在头顶。

夜深了,人已打着鼾声,

神经的末梢却在尖着耳朵放哨;

被呓语惊醒的眼前,

还留着一连串噩梦的幻影。

从什么年代起,监牢呵,

便成了反抗者的栈房!

在风雨的黑夜里,

旅客被逼宿在这一家黑店。

当昏黄的灯光从帘子门缝中投射进来,

映成光和影相间的图案;

英雄的故事呵,人与兽争的故事呵……

便在脸的圆圈里传叙。

每一个人,每一段事迹,

都如神话里的一般美丽,

都是大时代乐章中的一个音节。

——自由呵,苦难呵……

是谁在用生命的指尖弹奏着

这两组颤音的琴弦?

鸡鸣早看天呀!一曲终了,

该是天晓的时光。

作者简介

蔡梦慰(1924—1949),四川省遂宁人。他出身贫苦,酷爱文学。1945年参加了民盟。1947年5月,他到重庆主持“现代书局”,书局被查封后,又办起了“重庆文城出版社”,并结识了中共重庆市委工运负责人,和地下党同志们一道,进行《挺进报》的秘密散发工作,文城出版社也很快成为地下党的秘密联络点。1948年5月被捕,被关押于渣滓洞,1949年11月27日牺牲。

解读

作者是狱中“铁窗诗社”发起人之一,在狱中用竹签当笔,烧几团破棉絮,得到黑灰调水为墨,写下了著名的《黑牢诗篇》:“禁锢的世界,手掌般大的一块地坝,箩筛般大的一块天……送走了迷惘的黄昏,又守候着金色的黎明。墙外的山顶黄了,又绿了,多少岁月呵!……夜深了,人已打着鼾声,神经的末梢却在尖着耳朵放哨;被呓语惊醒的眼前,还留着一连串噩梦的幻影。”然而,“墙,这么样高!枪和刺刀构成密密的网。可以把天上的飞鸟捉光么?即使剪了翅膀,鹰,曾在哪一瞬忘记过飞翔?连一只麻雀的影子从牛肋巴窗前掠过,都禁不住要激起一阵心的跳跃……自由呵,苦难呵,是谁在用生命的指尖弹奏着这两组颤音的琴弦?鸡鸣早看天呀!一曲终了,该是天晓的时光。”黑牢囚徒们的那个世界——现实的和精神的,被描绘得这样细微、这般真切、这么深入。

宋绮云1首

歌一首

青山葱葱,

绿水泱泱,

今日之别,

敢云忧伤?

日之升矣!

其将痛饮于东山之上!!

1947年3月1日

作者简介

宋绮云(1904—1949),江苏邳县人。1926年入黄埔分校,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中共邳县县委书记。1939年回杨虎城旧部第四集团军任少将参议。1941年被捕,关押在白公馆监狱内。1949年重庆解放前夕与杨虎城一起被秘密杀害。

解读

这首诗歌是作者1947年送友人梅含章出狱时所作。梅含章为国民党将领,因不满蒋介石独裁统治被关在白公馆,与宋绮云同监。在宋的帮助下,为党做了一些工作。梅出狱时,宋写一首长诗送他。这首是写在《送含章同学赴金陵序》一文的结尾。诗主体采用质朴典型的四言,以“青山葱葱,绿水泱泱”的明丽景色作为送别的背景,蕴含着对友人的祝福,对美好自由的怀想,甚至还含有对明日必将获得解放的含蓄期待,所以,“今日之别,敢云忧伤?”最后,以太阳升起,祝酒痛饮的高潮来结束这首送别短歌:“日之升矣!其将痛饮于东山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