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渔洋《渔洋精华录》。编年,起自顺治丙申(顺治十三年,1656)。丁酉(顺治十四年,1657)写了《秋柳》诗。渔洋自中进士多年不得志,其“伯兄”情况须加研究,也说明渔洋早期对清朝尚有离心。

《渔洋精华录》以《对酒》诗始。魏武以《对酒》歌太平,但清朝此时并不太平。诗借古诗歌颂太平,实际上歌颂明太祖统一,读者不可为表面文章所惑。《慕容垂歌》,乐府中很多,为何以慕容为题?显指满洲。丁零部,蒙古地方;鲜卑,即满洲一族。“燕燕”,指燕王,或可释为专指慕容垂。《白纻词三首》,借江南歌谣,一面写满洲入关,一面写南朝福王之荒淫。“阿谁公子淮南王”,指福王;“午罢云中孤月凉”,指“明”字缺半。其三写福王征天下美女充后宫,“须臾璧月沉西方”,指福王殁。《拟美女篇》,郭茂倩解:“美女者,以喻君子,言君子有美行,愿得明君而事之。若不遇时,虽见征求,终不屈也。”末句“寄语盛年子,顾义慎自防”,是劝诫吴梅村一类人,要注意节守,不要做清朝官。《拟白马篇》,含义虽不明显,但在顺治时,不存在满族出关事,故诗旨恐还是指抗清事。是否指呼应吴三桂反清事?当时陕西地方有几人呼应之?王蘧常《亭林诗集注》页一一四九对此有记载。故诗写陕西、甘肃等地反清力量的基础。集子里开头拟古乐府,是明人积习,取“取法乎上”之意,清人亦喜为之,但渔洋并非如此简单,就其所拟古题来看,是有反清意思在的。

渔洋“神韵”包括两方面:一方面,其七言绝句、律诗,韵味悠长,音调铿锵,耐人寻味,言有尽而意无穷;另一方面,其学古中,为王、孟、韦、柳之山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由妙悟中来,取法也包括常建。渔洋《白石桥寻黛溪遂至摩诃峰下》,即王、孟一流。对渔洋此种风格,论者多推重,但我觉其浅,跳不出前人意境,有模仿痕迹。这方面王渔洋不如厉樊榭,厉较清深,特色显著。渔洋写题画诗有元代虞集等人笔调,如《和窟室画松歌》。《蠡勺亭观海》,与前面乐府诗精神相关。《蚕词四首》,关注人民生活。《山蚕词四首》,以古雅而非通俗笔调写出。《周文矩庄子说剑图》,好诗,是代表作,《国朝六家诗》选之。《阮亭秋霁有怀西山寄徐五》,王、孟调子,无新意。《南唐宫词》较雅,借南唐亡国写福王。《闻雁》,渔洋七律之长体现于音调,铿锵可听。末联“沅湘一带多兵甲,莫动高楼少妇情”,尚有忧时意。《冬日偶然作四首》,用拟古寄托感慨,像阮籍《咏怀》。《春不雨》《蚕租行》,显出对民生疾苦的关心。

《秋柳》四首,其背景《菜根堂诗卷序》说得极清楚,是感于“摇落之态”而作,诗写福王朝廷已灭亡。

其一“秋来何处最销魂,残照西风白下门”两句是名句,点出福王朝;“他日差池春燕影”指“燕王”,“他日”指过去,而非将来;“只今憔悴晚烟痕”说今日福王状况;“愁生陌上黄骢曲,梦远江南乌夜村”句,言当年明朝兴起,有吊开国皇帝之意;“莫听临风三弄笛,玉关哀怨总难论”句,最好解说成吴三桂到山海关请救兵、满族入关事,“玉关”可指“山海关”,梅村《圆圆曲》开头“破敌收京下玉关”即是。

其二首联“娟娟凉露欲为霜,万缕千条拂玉塘”,点秋柳;颔联“浦里青荷中妇镜,江干黄竹女儿箱”,说小人物——阮大铖、马士英——能力担承不起国家栋梁之任,“江干黄竹”,福王征求美妇;颈联首句“空怜板渚隋堤水”,言福王像隋一样完蛋,次句“不见琅琊大道王”,两个典故合成一个用,“琅琊大道王”指晋元帝看不见了,喻福王;尾联“若过洛阳风景地,含情重问永丰坊”,指福王出身,借《云溪友议》所载白居易事,开封杨柳移植到南京,说福王由洛阳、开封到南京做皇帝。

其三首联“东风”两句谓今昔对比;颔联“扶荔”两句谓物去人非;颈联“相逢南雁皆愁侣,好语西乌莫夜飞”,“相逢南雁”句指抗清志士、力量,奔向南方,乐府有《西乌夜飞曲》,“西乌莫夜飞”,意谓不要再徒劳了。

其四首联“桃根桃叶镇相怜”句指福王王妃童妃,结发夫妻,后去南京,福王不认,“眺尽平芜欲化烟”句,谓童妃不再为福王宠幸;颔联“秋色向人犹旖旎,春闺曾与致缠绵”,写童妃今昔;颈联“新愁帝子悲今日,旧事公孙忆往年”,谓今日帝子忘记旧情,也要亡国了,“帝子”可指福王,也可指童妃,“公孙”,汉宣帝小名,汉宣帝对糟糠妻子很好,但她却为霍光妻所杀,写汉宣帝对照福王;尾联“记否青门珠络鼓,松枝相映夕阳边”,写秦淮当年的繁华景象,“青门”用“邵平瓜”典故,用“青门”表现了渔洋对清王朝的离心。

《戏仿元遗山论诗绝句》中“九岁诗名铜雀台”一首,刺谁而作?需查。《怀古诗三篇》“旷世相感”者,有《鲁仲连陂》《颜斶墓》《辕固里》三诗,分写其乡前辈鲁仲连、颜斶、辕固三人。写乡里者不写孔、孟,而写这些人,说明了渔洋亦有“义不帝秦”之意乎?《颜斶墓》意在不出做官,《辕固里》借诗表现对明清易代看法,“扺掌论汤武,大义非荒唐?”认为换代是荒唐的。《息斋夜宿即事怀故园》,是渔洋五言律效王、孟一派最早、最有代表性者,最著名的是“萤火出深碧,池荷闻暗香”两句,范成大有“欲知竹伸节,流萤夜深知”句,渔洋虽模仿之,但能化用,自成神韵。写流萤,《藏山阁》最佳。《读史杂感八首》,用福王朝事。《宣和御墨枇杷图歌》,借宋徽宗吊明。《雪后怀家兄西樵》,我不喜欢这一类唐人的神韵,言之无物。《夜经古城作》“齐王宫”指“衡王宫”,所涉“衡王”事,《红楼梦》《聊斋志异》、“林四娘”均有涉及,亭林诗中似亦涉及。《南国二首》,言之无物。《高邮雨泊》,其绝句中名作。《淮安新城有感二首》,写降清将领刘泽清事。《江上》“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拾“崔黄叶”句。《雨后观音门渡江》极好。我的“峦峰脱雨参差出”句即反用此首中之“吴山带雨参差没”句,我的后句是“落叶无风自在飞”。《晓雨复登燕子矶绝顶》,极好,“吴楚青苍分极蒲,江山平远入新秋”两句尤佳,脱于程孟阳“孤蒲江空”“秣陵天远”两句诗,但程句较王句为细。《海门歌》,音调铿锵,“七闽百粤为堤防”句何意?为谁而为堤防?郑成功乎?清朝乎?《丹徒行吊宋武帝》,其中写宋武帝恢复中原,目之“雄图”,“少昔人”,谓缺少宋武帝这样的人,借以抒发感慨。渔洋写苏州一带景物诗,写得不深刻。钱谦益写风景之作较粗,比渔洋差。《秦淮杂诗十四首》,好诗。

《戏仿元遗山论诗绝句》三十二首,其诗学理论于此可窥。古代诗论,六朝有《文心雕龙》《诗品》。诗论依各家思想而有别,儒、道等理论皆不同。《文心雕龙》之“道”,现代人释为“规律”,是不对的。“原道”“宗经”“征圣”,道,指天然的道理。《文心雕龙》以儒家思想为指导,思想是儒家诗学观。《诗品》理论近妙悟,但也是儒家思想,由其分品可见,这是儒家等级制。《诗品》最推重曹植,可见儒家指导。唐朝,杜甫有理论,白居易、韩愈司空图皎然等,分属各种不同思想。杜、白、韩,均属儒家。杜“转益多师”,源于孔子思想,“劣于汉魏近风骚”,推重“风骚”。韩愈《谏士》言“周诗三百篇,雅丽理训诰。曾经圣人手,议论安敢到”,亦是儒家。白居易更显而易见,写诗为美刺、讽喻。皎然《诗式》,我认为是佛教思想指导,讲谢灵运、空王(佛教),郭绍虞解说与我不同。司空图《诗品》,就其本身看,描写的都是道士,没讲到佛教,飘飘欲仙的道家人物,人世不大有的道家出世的精神。中国文学,主要是儒、道、佛思想指导。

渔洋作诗,崇王、孟、韦、柳,这些人崇佛教,王渔洋写《唐贤三昧集》,“三昧”即佛家语。他崇严羽沧浪诗话》,但严沧浪用佛语比喻,不用佛教思想指导,冯班钝吟杂录》多纠正之。以佛语论诗,是宋人一种风气。渔洋不是借用名词,而是以佛教思想指导。这三十二首《论诗绝句》,重点是以佛教思想指导谈妙语,此外还论到杜甫等别的东西。但论到这些的地方,是为了装门面。另外,他也觉出“妙悟”之流弊,其《鬲津草堂诗序》提出多种特色。首论曹丕,丕诗有神韵,可见渔洋趋向。“柳州哪得比苏州”,柳宗元好谢灵运,但谢之佛教与渔洋所崇之禅宗“妙悟”不同。谢灵运诗也少“妙悟”,讲究千锤百炼,雕刻。柳宗元亦刻意经营,而韦应物能妙悟,渔洋论诗核心——神韵。其《论诗绝句》也涉及杜、白、黄,推崇宋元人诗,显然受到钱谦益影响。晚清杨深秀有《仿元遗山论诗绝句五十首》,只论山西人。李希圣几十首论诗绝句,但看不出论诗宗旨,而主要在论人。

姚鼐。渔洋论诗推重山谷,朱竹垞亦喜山谷,但二人未得山谷真正好处。渔洋选五七言古诗,表现其倾向。姚惜抱选五七言近体诗,趋向黄山谷之宗旨可由这个选本窥见,即其中多选黄山谷之作。苏东坡、陆放翁在后世一直吃香,在对待宋代诗人态度上,许多人不懂黄山谷。姚选五七言近体诗中,五言无宋人诗,七言有之,即西昆。

宋人论诗,称学山谷要用西昆功夫。此为何?可达老杜浑成境界。西昆与山谷均有共同点:一是西昆学义山近体,山谷江西派经昌黎学杜;二是西昆好用典,山谷亦擅用典,但更重在化用前人诗句及典故,主张有来历,自创语言不多;三是艺术上以阴柔取胜,此是西昆特点,山谷表面晦涩,内里亦阴柔,此为其骨骼。西昆学义山,间接学杜。山谷学杜,通过韩愈一路,此亦为宋诗以文为诗之特点。韩愈诗以阳刚胜,而到山谷一转手,唯取韩之表面阳刚,而糅合李义山之阴柔,以此成山谷特点。义山七言律影响山谷,这些都非渔洋、竹垞所能理解。故姚惜抱选五七言近体,以标出对山谷诗的宗旨。针对清初钱、吴到渔洋、沈归愚、袁子才等人诗各种弊端,姚以为:一种为恶诗,指袁子才,提倡山谷,即针对此恶诗;另一种即钱、吴等人为俗诗,为挽救此风气,抬出山谷,以为药方,大涤肠胃,泻其油脂。此意可见姚鼐的《五七言今体诗钞序》——“正雅去邪”之意。袁子才“性灵”重在“灵”,其“灵”重在“灵机一动”的“灵”,锦心绣口,而非“灵感”之灵,当然也是包括灵感的。子才诗论。其主旨主要见其《续诗品》。姚鼐选西昆有其道理,如选杨大年《汉武帝》一诗,借之讽今。西昆好诗姚选之。选山谷,则重其“自吐胸臆,兀傲之作”推之,以洗涤肠胃、不食烟火。

姚有选本,亦有创作。姚鼐古体学东坡处多,不独好学山谷,但他不喜山谷拗调。姚之古文超过方苞、刘大櫆。太炎不赞成唐宋古文,却并不菲薄姚鼐,这由太炎《与人论文书》可见。因姚之古文较“吴、蜀六士”谨严,少夸谈,高雅。姚诗能用山谷、东坡高雅的精神,而非袭表面皮毛。姚门弟子中,方东树诗写得笨,但在理论上能发扬姚说。姚鼐的伯父姚范,其诗论推重山谷,影响了姚惜抱,可见其《援鹑堂笔记》。

桐城非但是古文派,还是诗派。除上举外,其理论还可见《惜抱轩尺牍》。姚论古文之说也可移之于诗,如阳刚阴柔之说,其中较推重阳刚。姚身体较清瘦,读古文未能高声,往往低吟,而其七言古却有气派。姚有诗选、诗论及创作,因而成为桐城诗派,观其诗论及弟子诗论,可见其主张。

桐城早期诗,方宗诚有《桐城文录序》(舒芜即方家之人)。钱秉镫即桐城人,诗极为好。刘海峰也有诗选,但那是放大了的“渔洋诗选”。与秉镫同时的桐城诗人有二:方密之、方文。方文有《嵞山集》,其诗好处,从汉魏起。《庐山诗》,高古,有太白风格。方尔止对钱牧斋很恭维,有诗互相来往。其近体与姚鼐有接近处,如《月夜过吴平露寓楼小饮限韵》,诗中有转折,有宋人风致。《再送翁山》亦同。《红豆诗》,见其尊崇牧斋,写牧斋忠于明王朝。《常熟访钱牧斋先生》《钱牧斋先生招饮荔枝酒酒后作歌》等,可见出他同牧斋有密切往来。桐城派骂牧斋,由方望溪开始。姚石甫为爱国诗人,其诗须重视。张际亮为其系狱奔走,张际亮人品可见。

夏曾佑诗重表现内心,与黄遵宪诗表现外部现实有别。

参看几人对姚鼐的评论:陈石遗一条,袁昶四条,范伯子一条,沈曾植一条,夏曾佑一条。夏曾佑《题姚惜翁像》:“疏灯草具会痴人,偶语诗书亦夙因。五十自怜闻道晚,百年谁会不传真。愿同秉烛寻流略,便抱斯文寄贱贫。岂为乾嘉耆旧感,纷纷汉宋总成尘。”陈石遗《题竹垞图》:“桐城暨阳湖,骈散各趋向。毕生专一技,兼营恐相妨。姬传亦选诗,妥帖乏悲壮。”袁昶《江上》诗,凌云评曰:“国朝七律,推惜抱老人,独辟异境。此类句律,殊近似之。”袁昶《夜读柏枧山房集》:“郎中消人已意豁,惜抱所养尤深醇。”范当世《范伯子诗集》卷六诗中有句:“太息风尘姚惜抱,驷虬乘鹥独孤征。”沈曾植《海日楼札丛》本《海日楼题跋》卷一有《惜抱轩诗集跋》两篇,极力推崇惜抱。

惜抱七古正统,受苏东坡影响较多。五古很高雅,走老杜一路,不同于厉鹗。如《山寺》:“四山动秋响,高林黯将夕。披云度寒榛,暮阴下前壁。寺门风萧萧,飞叶满岩积。箐屿暗深溪,淙鸣出穹石。想见谷口外,落日远峰碧。一磬流烟中,万壑抱檐隙。岂无湛冥人,于兹衣萝薜。初月辉易尽,怅望遂停策。”此诗用古文,即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石涧记》中意思,亦有《小石潭记》末尾意,同时兼由杜诗意变化出来,如杜甫之《法境寺》:“拄策忘前期,出萝已亭午。冥冥子规叫,微径不复取。”学前人构思启发,不为模仿。厉鹗之诗由王、孟、韦、柳一路来,与姚不同。姚之《春雨》诗有王、孟特色。杜甫《玉华宫》音调极响亮,宋代张耒《离黄州》与之相似,音韵均仿杜作。姚惜抱之《偕一青仲郛应宿登城北小山至夜作》句中时有对偶,与前两诗音调一路,当然后二人不及杜作。姚惜抱《咏古》诗,咏古皆有寄托,阮籍《咏怀》,鲍照陶渊明皆有作,其中多有感慨。姚之《咏古》组诗亦同,有感慨寄托。

清代立国,至康熙时全国统一,康熙要发展经济,设博学鸿词科,姚氏《咏古》第二首诗中“汉廷策贤良”句即指此。“贾竖充簪缨”句,反映在康熙时商业亦有发展。此诗写作时代较早,诗人反映现实须有独到眼光,是借汉武帝咏康、乾时代。第三首“鼓枻出大江”,诗中写汉武发浩歌事,与史不符,事见《文选》,这是故意为之,反对康熙、乾隆皇帝游山玩水。姚氏当时敢写此等诗,还是有胆量的。沈归愚写《绿牡丹》诗,关涉了“明”,使乾隆为之怒。第四首“循吏有兒宽”,指现实亦很明显。第五首“高亭发秋吹”,显然反对乾隆皇帝对少数民族的侵犯,表现了姚氏对乾隆时代非正义战争的反对。此借写汉武打西域,好大喜功,影射当时事。“昨闻汉天子,已拔单于庭。微功不得录,委卉秋草并”,更露出明显的指向。这说明,桐城派作者,包括后之梅曾亮,多少均有些反清思想,对清廷不满,故姚氏较早即弃官,去了书院教书,即其对朝廷不肯尽心的表现。

我选《清文举要》,所选梅曾亮文章,托古指今,多讽现实。梅曾亮是南京人,洪秀全打破南京,请梅曾亮出山,当时还有包世臣等,所谓“请三老”。但他后未出来,到了苏北。事载汪士铎的笔记中。姚惜抱之前,清初遗民皆抗清,无论钱秉镫、方文、戴名世等人,即方望溪,亦有反清处,刘大櫆亦有些此等想法。姚氏与这些人不是清王朝的向心之人,而为离心之人。许多人,包括曾国藩均看不出这一点。曾氏四弟子中,薛福成、吴挚甫较进步,主张发展工商业。

姚氏也有不少近体诗反映了与此组诗《咏古》同样的思想。我个人对姚惜抱较崇拜,尤其重他的古诗。《感春杂咏》八首也可见其风格。此诗有韩愈《风怀诗》品格,亦可见姚氏与清廷离心的品格。其一“不恤同心鲜,所感余泽沦”;其二“新阳散余冱,和风泛窗棂”;其三“夜闻子规啼,朝看春已晚”;其四有“处有不自矜,养节故难侮。虽无桃李蹊,岂失松桂伍”,均有《离骚》怀抱;其五借桃李花指袁子才一类人:“朵朵枝已空,何以成秋实。”姚氏独善其身,思想较多。

姚氏与渔洋有贯通处。大诗人须有宏伟怀抱,关心社会人民之苦难,只有才华是不够的。近代有此怀抱者,人数不多。黄遵宪有宏伟怀抱,但是务实派;丘逢甲怀抱体现在收复台湾;而最有宏伟怀抱者,当推康有为。变法前,他赴京上书,后写的《出都留别诸公》五首:“天龙作气万灵从,独立飞来缥缈峰”“安排行集成千卷,料理芒鞋出九州。天下英雄输问舍,地中山海遍登楼”等,气魄、抱负极大。广博的学问,宏伟的怀抱,是大诗人的条件。金松岑为我的《梦苕庵诗话》作序,对我的评论,我觉得足够了,前面大体讲诗人之心,讲宏伟怀抱,后说“余谓仲联:声音之道与政通,吾与子长吟远叹,不落衰世之习,意国运其有兴平之望乎?几动于人心,诗人之心,其所感为尤锐。即靡所感而自为之焉,亦转移风会之先声也……异日者,图王即不成,退亦足以称霸”。要从大抱负的角度看姚惜抱。

对姚鼐的诗,我从前并未细阅,后看沈曾植的一些推崇,方细品味,觉其古雅。其古诗有杜甫、李白、苏东坡味道。他提倡山谷,但其诗山谷味却不多,无山谷之拗。他是渔洋以来雅音的继承者,但较渔洋更为古雅。他诗里思想为儒家正统思想。《望庐山》,杜甫、李白、苏东坡三人风格的兼体。七言古中有五言句,意境、句式皆似李太白,但淡远处又似苏东坡,风调似杜甫,如杜甫《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亦七古隔四句五言,长短相杂。

姚也能作梅村体,写古咏今。乾隆八年至二十五年(1743—1760),进兵西域,四十年(1775),平定两金川。姚生活于此时,清王朝大一统于此时。《大清一统志》,康熙时修过一次,乾隆时再修。嘉庆一统志,因地域之名等有所变更,故嘉庆二十五年(1820),再修一统志稿本。曾有稿本,藏清史馆,现在缩印于《四部丛刊》。研究历史,要讲年代,称年代学。《秦帝卷衣曲》,为古乐府曲,写苻坚事。姚此首为梅村体,以比兴开头,“池水生青蒲”既是比兴,又是赋。《十六国春秋·蒲洪传》,取以为姓。梅村诗写到中间,往往奇峰突起,而姚氏屈一曲,避免直下。我怀疑此诗写香妃。诗不切题,大写其贮燕姬赵女,而且有许多艳事,写苻坚(少数民族,氐族),实为影射满族皇帝。《唐伯虎匡庐瀑布图》,好诗。《田家》,放于储光羲陶渊明集中,也很难辨出。陶渊明诗风格,高古结实。《泊聊城》,写景佳制。《大明湖夜》,吸收吴梅村体某些写法。《罗两峰鬼趣图》,很有意思,议论饶富趣致。《万寿寺松树歌呈张祭酒裕荦》亦好。与翁方纲唱和有数首,均不错。他还有些题画诗,东坡味较明显。《赏番图为李西华侍郎题》《岁除日与子颖登日观观日出作歌》,可与其《登泰山记》相互赏读,很有阳刚之气。《与张荷塘论诗》,可见其见解很高。《硕士约过舍久俟不至余将渡江留书与之成六十六韵》五古,风格由牧斋《古诗赠王贻上》而来。溯其渊源,盖由韩愈《此日足可惜》等五古长诗而来。宋人无此本领,清末沈曾植有此本领,用韩诗韵。郑子尹有长篇五古,但为白香山味道,而非韩昌黎诗的调子。姚氏此诗用难韵、险韵,风格高古。诗中许多地方论诗、评诗,表现出他的诗学观点。

姚氏律诗。《夜抵枞阳》,为七绝中极好作品。《贵池道中》,有渔洋味。《江上竹枝词》四首,前二首律体味重,后二首民歌味重。《效西昆体》四首中,《咸阳》写秦始皇统一天下;《渚宫》《洛阳》《越台》,这些诗觉有所影射寄托。《寄和刘海峰三丈游伊阙之作》,明七子调子,腔板空洞,算不上好诗。《出塞》,写现实事,一副唐代边塞诗面孔。《寺寓赠左一青》,好诗。《望潜山》,山谷调,平仄颠倒,但这类东西在姚氏集子中不多。《黄河曲》,是唐人风调。《南朝》《登报恩寺塔》,极好。《登永济寺阁寺是中山王旧园》很有名,尤其“江天小阁坐人豪”句更有名,曾氏曾用之于其阁。此外一句两景,包含繁衰,杜甫、牧斋均有,写法、句法构思有变化。《汉宫辞》四首,以汉武帝统一天下拟乾隆,美刺皆有。其二末句“帷中谁报李夫人”,借之拟指“香妃”。其三“箜篌随上射蛟台”,用典拟当今皇帝。《过汶上吊王彦章》,为姚氏七律杰作,艺术性极高。“乱世鸟飞难择木,男儿豹死自留皮”,两句极佳。《岳州城上》,境界极为开阔,明七子调子,次联“孤筇落照同千里,白水青天各四围”极佳。我小时好无病呻吟,诗句曾有“钱郎头发几时白”句,但那是用神韵笔调写,与姚氏此诗末联“人间好景湘波上,却照新生白发归”不同。《夜起岳阳楼见月》,景象开阔,极有气概,次联“万顷波平天四面,九霄风定月当中”,用山谷诗《登快阁》之“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意境。《将会梦楼于摄山道中有述》,其中“转毂年光逢小暑,夹衣天气似清明”两句,是牧斋神韵笔调。《别梦楼后次前韵却寄》,亦极好:“送子拏舟趁晚晴,沙边瞑立听桡声。百年身世同云散,一夜江山共月明。宝筏先登开觉路,锦笺余习且多情。钁头半个容吾与,莫道空林此会轻。”“钁头半个”,借以指佛学精神传与我。这首诗上半首好,后半首有些结实。

钱载。沈曾植跋《惜抱轩》,认为乾隆前后诗坛“格调”空腔、“性灵”油滑,有共同处,不同在于姚惜抱继承性较明显,但创新较少。循规蹈矩,是正宗的诗派。钱萚石好韩、杜,但诗歌语言多有创新,特别开拓了诗境的以文为诗,又不同于韩氏,故《浙西六家诗钞》选钱载诗,但未能反映出特点,所以研究钱萚石要看本集。

钱载诗的缺陷是应制较多,有些无聊,少数也有随便之作。处于其时代,且撇开诗艺不论,就反映现实看,时代感方面,萚石不及姚鼐。姚氏于清廷半摇头,萚石诗中看不出此类东西。就思想性看,他有所不够。

钱载诗属浙派,但不同于朱竹垞,而是秀水一派,学韩愈、黄庭坚。朱氏浙派学明七子,是大范围的浙派。秀水在萚石之前尚有金贵文 (金德瑛) ,为秀水派开创者。《滮湖遗老集》中有论诗绝句:“先公手变秀州派,善用涪翁便契真。”秀水派有萚石、梓庐、拓坡、丁辛、襄七,朱氏也是嘉兴人,但非秀水派。“名家”与“大家”的区别在哪里?“名家”大致指在一点上有独到处,“大家”就要包罗万象。秀水一派,究竟是朱竹垞开创还是金贵文开创?议论不明确。《滮湖遗老集序》论秀水派源流较详。钱锺书谈艺录》中,极诋萚石,谓其作学人不够,作学人之诗有余。但认为萚石开了秀水派,此说较妥。

对钱载的评论,详见《清诗纪事》。翁方纲《萚石斋诗钞序》评钱载,说明覃溪与萚石有些共同处,可见出二人关系。袁枚评其作诗,“率真任意”。许宗彦《题黎二樵五百四峰草堂诗却寄》推重钱载,认为“二樵论诗最推重钱宗伯”。萚石表面清高,但实际上是个官迷。诗中有一古风,是乾隆做寿,他写诗去歌颂。他编集将《太液池晓坐》置集中之首,官气过重。清人编集多有此好,或则以古香古色之作置于首。《古琴》,借之表现自己的品格,但后面有试帖诗味道。注诗,以诗注诗为佳。萚石《雪夜》,有以诗证史之效。《送祝大上舍维诰之遵化》,五律中风格较高。《嶅阳》“云断峰孤立”,写景较佳,“枣林疏未叶,茅店冷如秋”,“哪知今夜雨,全不为花愁”,皆好。《祊河渡口》“庙立空腔树,村堆没骨山”,我最欣赏这两句。江南地方的山,称没骨山。黄山、桂林之山,苏州天平山,可称有骨山。二句属对极工,最能体现萚石精神。《红桥二首》,六言若作得恰到好处,增一字即可为七言,“山横”句即此。《上巳登平山堂》,杂言诗,《浙西六家诗钞》选入,误!这诗风调很好,我极喜欢。首二句十分自然,但摆进了学人之诗味道,用冷僻字。“此州此堂度此日”,公度之《庚午登明远楼》诗,有“此人此月此楼岂可负此夕”句。《真州》二首,后一首尤好,“篷窗无语看潮生”,神韵近渔洋,但较渔洋更有诗味,“多谢窦家门外柳,向人今日作清明”,有人情味,更深一些。渔洋脱口而出,缺少更精细的构思,可试将渔洋写清明的诗加以对比即知。《登燕子矶望金陵》,极好。黎简佩服萚石,多仿此诗调子写诗。长短句子错落,亦为萚石特点。以文为诗亦有之。《浙西六家诗钞》以为萚石此诗可与高启《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相匹敌。若言气魄,二诗可匹,但风调全不同。高青丘为唐调,《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前面极好,但后面就有拍马屁之嫌。而钱作末尾“庾公成赋千秋衰,可惜春风阅霸才”,结尾极好。但萚石诗中间不及高作,概括力差,较平乏,开头气概也稍逊高作。《华及堂桐花歌同汪七署正筠作》,极好,神韵、风调均极佳,《浙西六家诗钞》选录。《练祈杂兴五首》,其三风调尤好,其四亦好。《谒陆清献公祠》几首不好,拍马屁。《木棉叹》,可作文献考证。《夜泊昆山》,音调为唐调,为渔洋一路下来。《观李文简公勾勒竹》,可参考。《题柯敬仲画》,典型的萚石诗调子,风格十分刻露。《葺屿城丙舍》,抒情情调好。《题秋山白云图》,好诗。《吴歌二首》,好极了!“青青梅子仁……”吴歌是民间风俗,但这里却写得较清雅。《望葛岭》,为渔洋神韵诗调子,较好。言外之意味道浓郁。《吴越武肃王祠》,很好。《题秋山白云图》“独峰见顶不见麓,纸色即云云半幅”,此类风调,多为黎二樵效仿。“半滩风碧叶鸣庐,几日霜黄丝挂柳”二句极好。《饮朱大秀才 振麟 书斋赋瓶中水仙》,比山谷咏水仙诗写得好。《将游支硎华山天平诸胜先夕系船狮子山下风雨骤作天明益横不得登岸而赋长歌》,较好,“亚字城”指苏州形状。此诗长句多,后郑珍诗喜用长句,金松岑对此不以为然,“今者不见但见苍烟横”,笔力千钧。《望石湖》,好极了!——“治平寺南湖翠昏……楞伽不管无情雨,一夜吹花落范村。”《初二夜听雪作二首》,萚石腔板,写景好,用虚字。《读五代史记赋十国词一百首》,清人特点,其中良莠杂出。以上见《萚石斋诗钞》卷一、卷二、卷三。

以下卷四。《夜过吴江二首》,必选之作,后一首更好。“小红”非实指,指桃李等花。《横塘曲二首》其一:“吹瘦门前树,秋莺坐梦中。横塘雨犹可,不愿横塘风。”其二:“妾面湖中花,可怜照秋水。”极好!《五石庵观东主泉》“门深筠翠底,僧老菊黄余”一联,极好!《题抱铛图并序》,极好!杂言体,似乐府《孤儿行》的调子,写得很有力。这样的东西不易写好,我也喜欢这类的调子。我曾作《慈容停影图为赵敢夫题敢夫少失恃晚乃得母像于姨母家》一诗,仿这类调子,大受激赏。我是借用这类调子,而不袭用其字句,意在得其神而不取其貌。我的做法虽不足法,但可以见出如何学古之一种途辙。《三月五日先孺人生日痛成》,此诗为钱锺书激赏。“茫茫纵使重霄彻,杳杳难将万古回”,尤为其赏誉。此二句反用白香山“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句意。钱锺书喜欢写内心的东西,而对写外在现实的东西不以为然。

卷五《打麦》,写农村事体。以下有好多以农村事体为题的诗。金松岑有写此类内容的作品,是写得较好的。《幻居庵观明人分写大方广佛华严经》,考订诗,为翁方纲“复初斋”体者欣赏,但本诗要胜过翁覃溪之作。

清人好讲学人之诗、才人之诗、诗人之诗,我看诗无所谓学人之诗、才人之诗,只有诗人之诗,其中只是侧重点不同。即使顾亭林之诗亦是诗人之诗,不存在学人之诗。学人可以作诗,学人可以作考证等,但作诗就是诗人,以诗人为主。作出的是诗就罢了。陈石遗作诗走杨万里一路,很少以学问为诗,但他学问广博,《元史》就读了三遍。而章太炎作诗风格就不同了,其诗古色古香,风格高古。但即使如此,也还是诗人。

《绿溪咏》二首,好诗,凝练而高古,也不同于王、孟、韩、柳。前首《涵白斋》,写“光”极精:“虚窗夜气流,素壁天光聚。独坐夏成秋,频来客亦主。明灯二十年,几宿溪边雨。”后首《独树轩》,写“独”达极致,含义较深,不仅是写树:“千岁乃成此,谁初种树人?”诗用新名词,需有新脑筋。有人以新名词写黄山松句,极好:“挣扎成名松,淘汰已难数。”确实,要努力成材,而不要只追求成名,成名没什么,成材却是真的,即使当时默默,几百年后也终究会被发现。

《白莲禁体二首》,所谓“禁体”,即要求诗中不能出现“白”“莲”字。其一“绿意连天暑气降”,只能是白莲背景;“低擎水面曾无染”,字有来历,极好!“琼立风头不可双”,宋调句子。这首诗虽字字扣题,但较呆板,不够空灵。后面一首则好极了,就显得空灵。其二“艳歌飘渺自风汀”,“鸟下陂烟忽断青”,描写被荷花隔断,花为白色,写白而无痕迹。刘光第亦写过白莲,要胜过钱作,见《介白堂诗》卷下:“野风香远忽吹回,一片明湖净少苔。残月自和烟际堕,此花方称水中开。碧波瑟瑟情无限,玉佩珊珊望不来。姑射神人藐天末,乾坤可爱是清才。”莲中有人,极佳!有人是说有人的气质,此正钱作短处。最好的当是我师兄王蘧常的白莲诗。

《江上女子周禧天女散花图》,漂亮极了。《题仇实父人物册四首》,不过咏古而已。“义髻”,假发。我只欣赏这几句:“宁王玉笛倚朱唇,能使开元作天宝。”这两句力抵千钧。《谒明徐少卿祠观祠后舞蛟石》《吴江用张子野韵》,写得极好。“斜斜红树影围郭,密密小江声带芦”,极好!用山谷句,青出于蓝。《虎丘诗十七首》五言,其中有许多好得很。其“清远道士养鹤涧”一首极佳,前部分更好。《千人坐蔡忠惠公篆生公讲台字》,好!《梁双殿遗址》,好!“山头一塔高,看尽夕阳在”,两句极有韵味。五绝至此,方臻妙境。《半塘》,亦佳。苏州虎丘到阊门一半路程,称半塘。《题画蝶》,好!《刘松年观画图歌》,黎简多模仿之,其七古中多学此诗叠字法。《买银鱼》,其中三四句为萚石典型的蹩脚句子。《清隐庵雨》,写西湖,写得很飘逸。《书马卷帖后》,学问考订。真要有学问,不容易,但我不喜欢诗里如此。《明皇幸蜀图》,沈曾植在张勋复辟时曾写过这题目,表现主张恢复帝位之意,这当然反动。

康有为的诗功力深厚,可以去把它笺注出来,训练自己的学问根底,我可以帮助你。要注就全注,不要选注。现在很多人作选注,只选好注的,工具书上找不到的就不去注,缺乏学问根底。更有只据工具书粗制滥注,跟着工具书错,一塌糊涂,这是投机,不是做学问。

卷六《杨忠愍公壶卢歌》,兼有朱竹垞《玉带生歌》等长处。《明皇幸蜀图》,公度诗亦及之,引宋人笔记叶梦得《避暑录》的记载,台北故宫博物院画册中有此图。萚石所见之图,为另一图,有文待诏(征明)题《蜀道难》,而此图只有乾隆题诗。

萚石五言诗喜用拗句写风景,但写不过秀水王又曾《丁辛老屋集》,因萚石趣味少些,如《晚步吴羌山下三首》。山水诗自谢灵运始,王、孟、韦、柳是一路。另一路是杜甫、韩愈,以雄奇胜。宋人山水,苏东坡承杜、韩而来,掺些白香山。山水诗第三路发展为南宋杨万里,以七言绝句来写。明人写山水佳者为阮大铖,走的是王、孟一路;清人王又曾以七言写风景极好,萚石亦为之,但不大好;江湜承杨万里,数量、质量均可与杨万里比,但他最激动人心的诗是反映动乱的作品,可惜站在了与太平天国对立的立场;而近代四川人赵熙送友入蜀,写绝句三十首,颇得陈石遗欣赏,于是一夕增写成六十首,从北京一路至四川所经之风景皆表出之,我的《近代诗钞》选录。以组诗写风景的不多,江湜可谓真能继承杨诚斋者。

《北流水上作》,宋人调子,缺少趣味。《萚石斋诗钞》卷七页三,有一组五言绝句写风景,这类写法韩愈有之,见《韩昌黎诗系年集释》下册页八八九。《六十七年研铭拓本歌》,属翁方纲一类考据诗。后《郘亭诗钞》中较多。《吴兴》,这一类调子没啥道理。有些唐调还是好的,但不可像七子那样空腔板。《雪向晚转骤》,不成为题目,蹩脚得要命。萚石集子里良莠皆有,可见他的真面目。而渔洋只录精华,难见真面。

卷八“五首”,我最欣赏末首,古朴中有魅力。《寺复憩花港六首》,有杜甫风韵,第四首写桃花有些小聪明。若袁子才来写,定然油滑。《水榭人归》一首,是宋人笔法,后句尤其显著。他的西湖风景诗不少,但不及其虎丘诗。《乌石山房》,好,是杜甫、李商隐笔法,前四句尤佳。西湖配西施,总要写得漂亮为好。此题写得好的是厉樊榭,还有近代俞明震、陈曾寿,三人写得好。

卷九,一些农事诗,写得笨了些,但可见社会情况,萚石此类不多。卷九还有一些应制诗。卷九好诗极少。

卷十《去严州十里外泊》,极好。前四句尤好,而是萚石笔法。《泊舟铁幢浦观月用柳柳州赠江华长老韵》,虽意思不新,但联句较好。诗所写之地,应以开阔笔法来写。《滕县》,亦好,半首转韵,山谷体。《除夕》,亦可,有孟东野味道。

卷十一《净业寺》,好诗,前半尤有唐人味道。《怀陈丈 向中 西安》,极好。《寄汪上舍 孟鋗仲鈖 》,较好,以真情见长。《题顾孝廉洞庭秋泛图》,前面几句有魄力。

卷十二《木兰诗》,极好,气派好大。“夜蒸”“度岭”,凝练,有魄力。“矮树”首:“西出两峰口,万灯中夜红”,与杜甫《出塞》“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相似,气魄宏大。纳兰词中似有此境界。卷十二《田盘松石图为少宰佟公 介福 画并赋长歌》,“堂花”,指室内养花。起四句写法有特点。“田盘”,北京一佳山也,后写所画景色。写法仿乐府“江南可采莲”句式,以高古的笔力描绘。这首题画诗极好。《题许秋曹 道基 竹人图》,极好!主要是构思很好,所谓“得少陵之神而不袭其迹”。《兴隆店》,用七古句式,而以乐府诗写法。用联绵字、重叠、排句、复句,前后对照。“泪落店门前,街尘为不起”,此孟东野写法。“人生本逆旅,逆旅乃如是”,递进一层,好诗。《考具诗》,从中可以看到封建时代考场情况。郑子尹有一长篇五古,也写过考场,郑珍诗主要借此发牢骚。《登多景楼》,极著名,有气魄。多景楼在“北固山”。《僮妇十七首》,这可以说是钱萚石最好的诗。《王安道华山图》,以写文章的笔法写此诗,很有特点。郑子尹诗此类调子很多。《刘三妹词二首》,写的即是今电影演的广西“刘三姐”。以竹枝词笔法,可见萚石对民间文学的学习。

萚石的“颂圣”诗大拍皇帝马屁,姚鼐写之则寓讽刺于其中。卷十八《圣武诗一百二十韵》,歌颂乾隆皇帝的武功。魏源《圣武记》与之不同,不是单纯歌颂,而是意在政治历史。萚石此诗较呆板。江湜《二仆》写得很好,《僮言》也写得好。这些诗较萚石《僮归》感情深挚。《出东林六七里望庐山》,极好!有太白气象。《蒲州》《潼关》较好。《紫柏山下留侯祠》,为五律高古一路,我极喜欢。萚石晚年诗作得自然,不那么吃力了。《到家作四首》,两首好,两首蹩脚。《清流关》境界极开阔,气魄宏大,但又非明七子腔调。

石遗所选而称道者,极乏味,那只是他的眼光。萚石诗中,民生疾苦是看不到的,恭维王朝算不算爱国主义?不一定,要看表达的是何种思想。就思想性讲,萚石比不上清初几位大家,但就诗艺来看,则有超过的地方。但乾、嘉诗坛上,注意民瘼都是本不多,只有黄景仁较突出。乾、嘉诗坛,诗艺最高者为三鼎足,即钱载、宋湘、黎简,故梁任公的评论,未可厚非。金和近体诗为乾、嘉滥调,古诗能成一家,但内容反动。黄遵宪诗没更多讲头,《登巴黎铁塔》,爱国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