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爱山

〔双调〕水仙子

怨别离(十首之二)

凤凰台上月儿偏,和泪和愁闻杜鹃[1]。恨平生不遂于飞[2]愿,盼佳期天样远,月华凉风露涓涓[3]。攲[4]单枕难成梦,拥孤衾怎地眠。两泪涟涟。

【注释】

[1]杜鹃:鸟名,其鸣极其悲伤,至流血才休。

[2]于飞:比翼双飞,比喻夫妻美满和谐的状态。

[3]涓涓:细水慢流的样子。

[4]攲:斜倚,斜靠。

【鉴赏】这首是十首《怨别离》组曲中的第二首,描写了一位盼望心上人回来的女子因佳期无望而终夜孤独难眠的痛苦。作者写女主人公层层递进,逐一写愁多、愁深和愁重。接下来“恨平生不遂于飞愿,盼佳期天样远”,笔锋一转,对主人公遗憾与盼望相交织的复杂心理进行了描写。紧接着“月华凉风露涓涓”一句景物描写,衬托出了主人公这种极度哀苦的心理。月色闪着惨白的光,冷风拂拂生凉,雾气成露。“攲单枕难成梦,拥孤衾怎地眠”,面对此情此景,女主人倚着单枕,拥着孤被,怎么能睡得着呢?最后一句“两泪涟涟”,所有的愁苦都化作了泪水,簌簌滴落下来不能停止。作者表现女主人公相思难眠的情景,将大自然的月、风、露等景物,床上的铺设枕和被等环境以及孤寂恨别的悲愁心理融为一体,带上了各自“凉”、“寒”、“单”、“孤”的色调,使全曲抒情层层深入,自然爽快,浑然天成。

〔双调〕水仙子

怨别离(十首之三)

凤凰台上月儿斜,春恨春愁何日彻[1]。桃花零落胭脂[2]谢,倏忽[3]地春去也,舞翩翩忙煞蜂蝶。人去了无消息,雁回时音信绝,感叹伤嗟。

【注释】

[1]彻:停止,结束。

[2]胭脂:指桃花。

[3]倏忽:刹那间,一瞬间。

【鉴赏】这首是十首《怨别离》组曲中的第三首,把离恨和春愁结合起来,表现了思妇感慨青春的老去、时间的流逝,但是情人仍然毫无音信,思妇只能暗自神伤。这里的“春”字一语双关,既指季节时令,又指主人公对远去爱人的眷恋之情。下面“桃花零落胭脂谢,倏忽地春去也,舞翩翩忙煞蜂蝶”三句,表面写景,旨在抒情。第三句中的“桃花零落”与“胭脂谢”是同义词组,既指春天的景物,也暗喻主人公思春而面色憔悴。作者用意双关,不露痕迹。转眼间,明媚的春天就要离去了,蜜蜂和蝴蝶仍恋恋于飞逝的春光,忙忙碌碌地飞舞着。这两句显然是在借物喻人,借景抒情,感叹丈夫一去不归,分别太久,而青春易逝,相思的忧伤使自己艳如桃花的面色迅速衰退,更加衬托出主人公的春愁与离恨。最后“人去了无消息,雁回时音信绝。感叹伤嗟”三句,意思是说,离人无情无义,一去不回,杳无音信,而指望大雁捎来情书,那只是奢望罢了。这怎能不让人深怨长叹!思妇盼望情人及早归来的急切心情,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曲中以“春愁”喻离恨,以“桃花”、“胭脂”喻人的容颜,独树一帜,匠心独运,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

〔双调〕水仙子

怨别离(十首之四)

凤凰台上月儿低,香烬金炉[1]空叹息。闷闷厌厌[2]怎不添憔悴,夜迢迢更漏迟,冷清清独守香闺。急煎煎愁如醉,恨绵绵意似痴。泪眼愁眉。

【注释】

[1]香烬金炉:香,又名沉香,一种常绿乔木,木材有香味,可制成熏香料。金炉,烧沉香的铜炉。

[2]闷厌厌:心里烦闷,没有精神。

【鉴赏】这首是十首《怨别离》组曲中的第四首,写思妇独卧难眠,因思念情人而愁得憔悴不堪,如痴如醉的苦闷心情。

开头两句“凤凰台上月儿低,香烬金炉空叹息”,月儿低挂在上空,金炉里的沉香已经燃尽,描绘了一种凄凉的气氛,在此景的映衬下,女主人在幽幽地叹着气。这两句内涵丰富,能够引起了读者的好奇。

“闷厌厌怎不添憔悴,夜迢迢更漏迟,冷清清独守香闺”三句,女主人公独自一人守在香烟袅袅的深闺,冷清空寂,看着漫漫的长夜漫漫逝去,听着报时的铜漏越来越迟,难以排解而又剪不断的苦闷哀思使她变得枯槁萎靡。恨意把人折磨得如痴如醉,加深了曲子表现离愁之苦的氛围。作者运用“闷厌厌”、“夜迢迢”、“冷清清”、“急煎煎”、“恨绵绵”叠字的修辞手法,写憔悴的面容、漫长的黑夜、冷清的闺房、如痴如醉的神情。周围的景物,女主人公的形象和情感都因此而极其鲜明。常言道欢乐怨夜短,悲苦恨更迟,“夜迢迢更漏迟”,细腻地表现出了这种心理。最后一句“泪眼愁眉”,浓墨重彩地渲染出了女主人公的感伤。

〔双调〕水仙子

怨别离(十首之五)

凤凰台上月儿高,何处何人品玉箫。眼睁睁盼不得他来到,陈抟[1]也睡不着,空教人穰穰[2]劳劳。银台上灯将灭,玉炉中香渐消,业眼难交[3]。

【注释】

[1]陈抟:北宋初年的道教大师,以能睡著称。

[2]穰穰:心里烦躁不安。

[3]业眼难交:业眼,口语,指作孽、可恨的眼。难交,指很难闭合上下眼皮。

【鉴赏】这首是十首《怨别离》组曲中的第五首,也是写女主人公因为春愁难眠,只能期盼离人归来的情景。

开头两句看着凤凰台上的月亮高高升起了,不知在什么地方,也不知是什么人在吹奏玉箫,那呜呜咽咽、如泣如诉的乐调,更加撩起人的愁思。

接下来“眼睁睁盼不得他来到”一句,清楚地交代了愁思的内容,女主人公是眼睁睁地盼望情人的来到。“陈抟也睡不着,空教人穰穰劳劳”,意思是说,就算是陈抟仙祖,也不能摆脱这揪心的期盼而安然入睡,期望落空,只会白让人烦乱惆怅。这里引用陈抟的典故,为全曲蒙上了一丝幽默色彩,更加重了愁思之重之苦。

下面两句“银台上灯将灭,玉炉中香渐消”,对仗工巧,“银台上”对“玉炉中”,“灯将灭”对“香渐消”,辞藻精雕细琢。夜已深,而女主人却“业眼难交”。作者以月高写夜深,箫声写难眠,业眼难交写疲倦仍不可入睡。这种执着的爱情追求,衬托出了女主人公缠绵多情的形象。

这首曲子也是写思妇的“盼”,直接表露情感,把“盼”字写得十分显露,展现出不同的情趣,别出心裁。

李德载

〔中吕〕阳春曲

赠茶肆[1](十首之一)

茶烟一缕轻轻飏,搅动兰膏四座香,烹煎妙手赛维扬[2]。非是谎,下马试来尝。

【注释】

[1]茶肆:茶馆

[2]维扬:指扬州。

【鉴赏】此曲内容为盛赞好茶,带有明显的招揽顾客的意味。这首曲子原作共十首,此曲是第一首,意在夸赞茶的味道及制作功夫。

开头“茶烟一缕轻轻飏,搅动兰膏四座香,烹煎妙手赛维扬”三句,写茶味醇香和点茶、煎茶的技术高超。把开水冲入杯中,杯里的茶叶被水柱搅动得上下翻腾,茶面上蒸气袅袅地散开,飘散着诱人的股股清香。这里制茶的技艺,可以与名扬四海的扬州的师傅相媲美。下面“非是谎,下马试来尝”两句,说前面对茶的叙述评价绝不是过誉之词、撒谎骗人的,不信的话,不妨下马进肆来尝尝看吧。这样就加强了其可以信任的程度。

这首曲子语言通俗,风格明快,语气沉稳,爽朗干脆。作者写作技巧娴熟,余韵无穷。

〔中吕〕阳春曲

赠茶肆(十首之十)

金芽嫩采枝头露[1],雪乳香浮塞上酥[2],我家[3]奇品世间无。君听取,声价彻皇都。

【注释】

[1]金芽嫩采枝头露:指清晨采摘茶树的嫩芽,连露珠一起采下。

[2]雪乳香浮塞上酥:形容茶香。塞上酥,塞外少数民族饮的奶茶。

[3]我家:指这个“茶肆”。

【鉴赏】此曲侧重描述茶的稀有名贵以及诱人的味道,主要是向人们介绍和盛赞茶的功能与价值。

首句“金芽嫩采枝头露”生动而形象地描绘了采茶时的情景:破晓时分,晨曦方降,枝头的露珠尚存,茶叶的芽很嫩,色泽金黄诱人。茶叶以和露采下的嫩尖最为名贵,作者在渲染物美之中,表现出茶叶的品级档次极高。

紧接着第二句“雪乳香浮塞上酥”,抒写了茶香。烹茶时,茶面上堆起的泡沫,像晶莹洁白的雪乳,香味浮动诱人馋涎。作者以塞外少数民族饮用的奶茶作为比喻,唤起读者的联想,既突出了它的香气,又调动起人强烈的品茶欲望,符合元代的时代特色。如此珍贵的名茶世上也只有我一家,旨在吸引茶客们快来饮茶。“君听取,声价彻皇都”是对前句的补充,意思是说,你如能听取我的邀请,踏进茶肆尝一尝这稀世珍品的茶,便知道它响彻京都的盛名不掺半点儿虚假。作者用语夸张,口气夸大,字里行间充满了溢美之词。

这首曲子语言流畅,形象生动,言简意赅,风格清新活泼。

张鸣善

〔中吕〕普天乐

愁怀

雨儿飘,风儿飏。风吹回好梦,雨滴损柔肠。风萧萧梧叶中,雨点点芭蕉上。风雨相留添悲怆,雨和风卷起凄凉。风雨儿怎当[1]?雨风儿定当[2],风雨儿难当[3]。

【注释】

[1]怎当:怎么能受得了。

[2]定当:一定让人承受。

[3]难当:难以让人承受。

【鉴赏】此曲作者抓住了秋风秋雨的凄凉的特征并进行了细致的描写,抒发了哀愁情怀。

开头“雨儿飘,风儿飏,风吹回好梦,雨滴损柔肠”四句,从风雨着笔,写风雨带给人的烦恼与哀愁。人生际遇不顺,再添以风雨的搅扰,不禁更令人愁思绵绵,柔肠寸断。

接下来以风吹梧桐、雨打芭蕉象征着自己内心的忧愁苦闷,渲染了一种凄凉、萧索、清冷、孤寂的意境。这两句景中寓情,生动地表现出作者内心的愁怀。紧接着是从正面直接抒发作者的感受。人生漫长,有甜也有苦,有喜也有悲,而作者此时只感到“风雨相留”、“雨和风卷”,人世间的风雨,更增添了他内心的凄凉与悲怆。

结尾三句,“风雨儿怎当,雨风儿定当,风雨儿难当”,进一步借风雨的无情写出愁怀的难遣。作者由“怎当”到“定当”,又由“定当”到“难当”,先设问,继而肯定,最后否定,一波三折,描写出作者内心的愁绪,突出表现了作者的无可奈何。愁怀本无形,化作风雨,可感可触。

此曲语言通俗,反反复复只写了一个愁字,不仅有力地表现了浓厚的忧愁,而且内蕴丰厚,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

〔中吕〕普天乐

嘲西席[1]

讲诗书,习功课:爷娘行[2]孝顺,兄弟行谦和,为臣要尽忠,与朋友休言过[3],养性终朝[4]端然坐,免教人笑俺风魔。先生道学生琢磨,学生道先生絮聒,馆东[5]道不识字由他。

【注释】

[1]西席:对老师的称呼。

[2]行:这边,那边。

[3]休言过:不说别人的过失和不足。

[4]养性终朝:养性,修养心性。终朝,全日,整天。

[5]馆东:主人,家长。馆,私塾。东,东家,主人。

【鉴赏】此曲题为《嘲西席》,嘲笑的是封建社会私塾馆里的教书先生。

前八句是写私塾先生对学生的谆谆训导。“讲诗书,习功课”,是要学习四书五经,以下都是诗书里的教条规范:“爷娘行孝顺”,是指要孝顺父母;“兄弟行谦和”,是指兄弟之间要谦和友爱;“为臣要尽忠”,是指要对君主忠心;“与朋友休言过”,就是不要谈论朋友的过错。这四者概括起来就是孝、悌、忠、义,可以说是封建道德和传统教育的核心内容。先生不管三七二十一,把这堆做人的大道理一股脑儿端了出来,结果还嫌不够,“养性终朝端然坐,免教人笑俺风魔”,还要加上修身养性,规规矩矩,免遭人嘲笑。这些都是迂腐的教室规范,也是束缚学生的教条。曲子的最后三句“先生道学生琢磨,学生道先生絮聒,馆东道不识字由他”,通过教师、学生和家长的不同看法,对教师的不识时务和顽固守旧提出了调侃和讽刺。结尾巧妙地点醒全篇,褒贬之情尽在不言中,耐人寻味。

〔双调〕水仙子

讥时

嘱香醪[1]一醉再休醒,半霎里[2]千般俏万种情。孟郊贾岛瘦相如病[3],刚滴留[4]得老性命。偏今宵梦境难成,做甚么月儿昏昏瞪瞪,阿的[5]般人儿孤孤另另,些娘[6]大房儿冷冷清清。

【注释】

[1]香醪:好酒。

[2]半霎里:转眼间,一瞬间。

[3]孟郊寒贾岛瘦相如病:孟郊、贾岛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寒”、“瘦”二字本指二人的诗歌风格,险峭瘦硬,因此世人有“郊寒岛瘦”之说。相如指的是汉代辞赋家司马相如,这里此喻司马相如多才多病。

[4]滴留:担心。

[5]阿的:指示代词,这。

[6]些娘:一些儿,点儿。

【鉴赏】此曲是对作者酒醉后的情态的描写和刻画,展现了作者痛苦矛盾的内心世界。

前四句描写了作者的醉态。开头两句以拟人的方式,表达作者希望长醉不醒,逃避现实,所以才到醉乡寻求解脱。只有沉醉,才能使他暂时忘却忧愁,抛掉烦恼,感到轻松自如,形象地刻画出了作者醉酒后的情态。接下来“孟郊寒贾岛瘦相如病”一句,作者引用了孟郊、贾岛二人“寒”、“瘦”的诗歌风格和司马相如多病的体质,直取其义,说明自身的穷困潦倒,多愁多病。“刚滴留得老性命”一句,生动地描绘出作者醉后眩晕的情态。

第五句“偏今宵梦境难成”,一个“偏”字,笔锋一转,写作者醒来后的情形。接下来,“做甚么月儿昏昏瞪瞪,阿的般人儿孤孤另另,些娘大房儿冷冷清清”三句,是作者内心痛苦的独白,作者本想一醉不醒,却只是单纯地幻想。醒来后还是要继续面对残酷的现实,受伤的心灵感到愈加痛苦难耐。

此曲使用了宋元口语,清丽自然,刻画生动形象且富于感情色彩。

〔双调〕水仙子

咏雪

漫天坠,扑地飞。白占许多田地。冻杀吴民[1]都是你!难道是国家祥瑞?

【注释】

[1]吴民:指吴地的百姓。

【鉴赏】此曲是描写雪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开头两句,直接叙事,寒冬时节,鹅毛大雪铺天盖地而来,构思精巧,一语双关地道出了曲子的主题,对仗势欺人、强行霸占广大民田的张士德进行了无情地抨击。“白占”二字,妙语双关,这场大雪漫天盖野,望去变成一片银白世界,这是指现实中的“雪”,是表层意义;而张士德仗兄势力,为了自己的享受,强夺民田无数,白白地占据民田,这是作者借“白占”所要表明的真实含义。作者写至此,不禁感情激发,怒火中烧,巧妙地借怨雪之际,发出了“冻杀吴民都是你”这一发自肺腑的愤激之词。张士德强夺了大量民田,农民以种地为生,夺去了田地,就失去了他们的衣食之源。本来就在饥寒线上挣扎的穷苦人民,现在岂不是要冻死饿死!尽管如此,作者还不满足,以“难道是国家祥瑞”一句反诘。民间有“瑞雪兆丰年”的说法,但这对于那些已经失去了土地的农民来说,这种祥瑞又有什么用呢?

德清

〔正宫〕塞鸿秋

浔阳[1]即景(二首)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2]。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3],塞鸿一字来如线。

灞桥雪拥驴难跨[4],剡溪冰冻船难驾[5]。秦楼[6]美酝添高价,陶家[7]风味都闲话。羊羔饮兴佳,金帐[8]歌声罢,醉魂不到蓝关[9]下。

【注释】

[1]浔阳:今九江市,长江流经浔阳北的一段称浔阳江。

[2]淀:同靛,一种深蓝色的染料,这里形容山色的深黝。

[3]新月初学扇:初升的新月,也有欲圆之势,所以用团扇来形容待圆之月,故曰“初学扇”。

[4]灞桥雪拥驴难跨:反用“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背上”其意,说明寻诗无门。

[5]剡溪冰冻船难驾:反用王子猷雪夜乘舟造访戴逵的故事,说明自己想访友却不成功。

[6]秦楼:指妓女的住处。

[7]陶家:指陶渊明,清贫度日,性嗜酒,因家贫不能常饮。

[8]金帐:华美的帷帐。

[9]蓝关:蓝田关,兵家必争之地。

【鉴赏】此曲一写山水天空的景象,一写冬景,工丽清雅,韵律和谐,极富情致。

第一首写作者伫立浔阳江头所见的壮丽景色。全曲一共七句,几句句句比喻。开篇四句连用四个工整的排比句,描写江天的景色,设喻精当形象,可感性强。万里长江静静地向东流去,在月光的映照下,反射出银色的光泽,宛如一条白色的绸带;远处的青山肃穆地矗立在江边,苍茫的夜色把它映衬得更加翠绿。几叶征帆像箭一样向东疾驰,一泓山泉像闪电一样直泻千里,极其壮观。作者徜徉水际,目送征帆,回首北顾,只见一行塞雁隐现天际,它们飞得那样高、那样远,看上去宛如悬在云端的一缕细线。此曲句式规则整齐,用词考究,风格清理俊雅,可感性强。

第二首风格与前一首迥然不同,抒写作者的所感。它一改前一首直笔白描的写法,大量引用典故。开头四个对偶句,句句用典。是说自己也忍受不了陶渊明这种隐居的清苦生活。诗人当不成,名士作不得,妓馆玩不起,隐士当不了。这四样都做不成,走向了放浪形骸的歌酒生活。这首曲子格调清高,音律和谐,工丽清雅,情感真挚。

〔中吕〕朝天子

秋夜客怀

月光,桂香,趁着风飘荡。砧声[1]催动一天霜。过雁声嘹亮,叫起离情,敲残愁况。梦家山、身异乡。夜凉,枕凉,不许愁人强。

【注释】

[1]砧声:捣衣声。

【鉴赏】作者通过秋夜的月光、桂香、砧声、雁声,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和清幽的意境,表达了游子思念家乡的悲愁心情。

开篇三句,描写了秋夜的月色。作者先写月,表明是在夜晚;然后写桂香,点出秋天的季节。这里,作者首先营造了一个秋夜客怀的清幽静寂而又情意绵绵的环境。

接下来一句,描写月夜砧声的凄凉。夜深人静时,砧声动人心。作者独树一帜,将满天的寒霜说成是由声声砧声催动而凝成的。在如此明月当空,寒霜满天之时,砧声随风送入耳中,倍添游子思乡的愁苦。这一句融情于景,动人心弦。

下面三句,描写游子的离情愁况。秋意凝重,大雁南飞。南飞的大雁嘹亮的鸣声唤起游子的离情,犹如一把重锤,敲在游子的心上,把游子的心儿都敲碎了,点出秋夜客怀的主题。一个“梦”字,点明游子思家的情切。

最后三句,描写游子内心的凄凉是入夜不能眠所造成的。游子思乡心切,辗转难眠,致使床空枕凉,同时也映衬了游子内心的凄凉。末句,是从外界环境对游子内心感情的强制来说的,但是更加表现出了游子秋夜客怀的不由自主,很有分量。

此曲借景抒情,写游子在外的离情愁况,写出了游子急切思家的心情。

〔中吕〕满庭芳

看岳王传[1]

披文握武。建中兴庙宇[2],载青史图书[3]。功成却被权臣[4]妒。正落奸谋。闪杀人望旌节中原士夫,误杀人弃丘陵南渡銮舆。钱塘路,愁风怨雨,长是洒西湖。

【注释】

[1]《岳王传》:岳飞的传记。

[2]建中兴庙宇:指岳飞率领将士,奋勇杀敌,屡破金兵,收复失地,使敌人闻风丧胆,才使南宋的小朝廷能存下来。南宋人称南宋建立为“中兴”。

[3]载青史图书:指岳飞的功绩名垂青史,流芳百世。

[4]权臣:指奸臣秦桧

【鉴赏】这是一首歌咏岳飞的曲子。开头三句,对岳飞作了总括性的评价和介绍,气势非常雄壮。“披文握武”四字,称赞岳飞文武双全,塑造了一个气宇轩昂的英雄形象。接着两个对句,高度赞扬了岳飞的不朽功勋:岳飞率领爱国将士,浴血奋战,收复了中原的大片失地,足以名垂青史,永垂不朽。

接下来两句,以“功成”承接前三句内容,以“却”字为反跌,写岳飞悲剧性的结局。高度概括地写出了秦桧与畏敌如虎的宋高宗赵构互相勾结,狼狈为奸,一日降十二道金牌,把岳飞从抗敌的最前线召了回来,最后以莫须有的罪名在风波亭害死了他,十分生动地刻画出了奸贼秦桧的丑恶嘴脸。

“闪杀人望旌节中原士夫,误杀人弃丘陵南渡銮舆”两句,抒发了作者的悲愤,指责南宋王朝误杀忠良,招致严重后果。作者饱含感情,表达了自己胸中如波浪翻滚、难以抑制的悲愤。结尾三句,把对岳飞的深切缅怀和对投降派的愤怒谴责,寓之于形象的画面之中,使愁怨显得更加意味深长。

这首曲子前部分以叙事为主,赞美之词热情洋溢;后部分将写景与抒情融为一体,爱憎分明。两个部分,层次分明,又一气呵成,浑然天成。

〔中吕〕红绣鞋

郊行(三首之二)

穿云响一乘山簥[1],见风消数盏村醪[2],十里松声画难描。枫林霜叶舞,荞麦雪花飘,又一年秋事了。

【注释】

[1]簥:同轿。

[2]醪:汁滓混合的浊酒。

【鉴赏】这是一首对描写秋天游山所见、所感的曲子。

开头三句,写作者乘轿游山途中饮得村人自酿的酒,听着十里松涛。塑造出一个在深山旷野之中迎风酒醒的微醺的游者的形象。

接下来,写作者酒醒后,忽闻阵阵松涛声,忽见绿郁郁一片松林的喜悦。“画难描”三字,虚括一笔,渲染了山野的一切声响和一切美景,引发读者美妙的联想。

下面两句,描写周围的环境。经霜的枫叶似火,荞麦的小花如白雪,随风飘舞像大片大片的红色的火海、白色的雪浪。这个对偶句,色彩鲜艳,显得生机勃勃。秋天的农作物大都已经耕作好,不久即将收获,一年的耕作,又要结束了。这一“又”字,微微透露作者为生活奔波的艰辛。

全曲通过郊行描写作者所见的景色,抒发了作者欣赏山水田园的情趣,最后也透露出一丝生活上的悲凉。作者善于抓住色彩鲜艳的景物,将动景与静景有机结合,给人一种灵动的美感。

〔双调〕蟾宫曲

倚篷窗无语嗟呀[1]:七件儿[2]全无,做甚么人家!柴似灵芝,油如甘露,米若丹砂;酱瓮儿恰才梦撒[3],盐瓶儿又告消乏[4]。茶也无多,醋也无多。七件事尚且艰难,怎生教我折柳攀花[5]?

【注释】

[1]嗟呀:叹息。

[2]七件儿:指日常生活中七种必需用品:柴、米、油、盐、酱、醋、茶。

[3]“酱瓮”句:瓮,瓦罐,这里指装酱的容器。梦撒,无,空。

[4]消乏:消耗殆尽。

[5]折柳攀花:寻花问柳。

【鉴赏】这首曲子写贫士的生活,反映了当时生活用品的昂贵、自己生活境况的拮据以及自己心情的沉重。

开头一句,就刻画出一个在小茅屋窗边为生活发愁的读书人形象:他倚靠着船窗,愁眉苦脸,无可奈何地凝望着远处,只是无语地叹息。“无语”二字表现出心情的繁重,配合“嗟呀”二字渲染了一种凝重的氛围,为下文埋下了伏笔。

“柴似灵芝,油如甘露,米若丹砂”三句,分别用灵芝、甘露、丹砂为喻,构成排比句,真实地反映了物价昂贵这一现实。物价的腾涨,造成了生活的困顿。酱瓮里刚刚没有了酱,盐瓶里也接着没有了盐,再看看茶也剩下没有多少了,醋也剩下那么一点点,窘迫越来越严酷地逼来。灵芝、甘露、丹砂是有钱人吃了延年益寿、企图长生不老的,而酱、盐、茶、醋等是穷人用来维持生活的,通过如此鲜明的对比,穷不聊生的境况跃然纸上。最后“七件事尚且艰难,怎生教我折柳攀花”两句,富于个性的语言流露出作者的愤怒。连生活都维持不下去了,哪里还会奢想其他的事!

本曲以通俗的口语和浅显的比喻,描述了读书人贫苦的生活。戏谑的语言中饱含愤懑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