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词里,除了多数写闺情的以外,还有不少咏物词。这些咏物词大约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单纯描写事物形象,没有什么寓意的,如史达祖的《双双燕》、吴文英的《宴清都·连理海棠》等。第二类是搬弄典故,毫无意义的。第三类最可贵,即是有寄托的咏物词。

这第三类作品,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有其悠久的传统。早在《离骚》中就有用“美人”、“香草”来寄托君臣。《楚辞》的《橘颂》则整篇以“橘”比喻作者的人品:如“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杜甫也作了许多咏物诗,如咏《房兵曹胡马》的:“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两句,实是写人的品格。上句写马的骁勇,说它所要去的地方,是无远(空阔)不达的,是比喻人的才力。下句说骑马者可以把生命交托给它,这是用来比喻忠贞。杜甫还有一首咏“萤”诗,起句是:“幸因腐草出,敢近太阳飞。”“太阳”是比皇帝,上句用“幸”、“腐”字,无疑是借萤火指斥宦官的(宦官是受过腐刑的人)。

宋代的大词家咏物而有寄托的作品,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苏轼的一首《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首词是元丰三年苏轼初到黄州贬所之作(王文诰《苏诗总案》编入元丰五年,疑误)。首二句写夜深,用“缺”、“疏”、“断”几个字极写幽独凄清的心境。下面“谁见”两句,说只有幽人独自往来。“幽人”指作者自己,是主。“孤鸿”是对“幽人”的衬托,是宾。下片把两者合在一起,写“孤鸿”也就是写作者自己。下片用“惊”、“恨”、“寒”、“寂寞”、“冷”这许多字面,更明显地写出作者在患难之中“忧谗畏讥”的情绪。苏轼元丰二年(四十四岁时)因咏诗讽刺时政,被人弹劾,几乎丧命。次年贬到黄州,他在给友人李廌(按,当为李之仪,字端叔;李廌,字方叔)的信中写道:“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渔樵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自喜渐不为人识。”可见当时他畏惧的心情。他的朋友陈慥约他到武昌去住,他也不敢去。他给陈慥信说:“又恐好事君子,便加粉饰,云:‘擅去安置所,而居于别路。’传闻京师,非细事也。虽复往来无常,然多言者何所不至。”读他这些信札,我们可以了解他以“惊起却回头”的孤鸿自比的用意。他在这种战战兢兢的境遇里,即使有高枝好栖,还是拣来拣去“不肯栖”,只好宿在沙洲里,耐寂寞,耐寒冷。

这原是一首很好的有寄托的咏物词,但后来有些人不懂作者的含义,便造出温都监女儿的故事,说这首词是为一个女子作的,孤鸿是指这女子。故事是这样的:惠州温氏女,颇有色,年十六,不肯许配人。见了苏轼,一往情深,时常徘徊窗外,听轼吟咏。后来轼渡海南行,女遂卒,葬于沙滩侧。轼回惠,因作《卜算子》词。南宋时代都市里说“评话”的人,时常把古人诗词敷衍作故事来说唱。这首词被附会为爱情故事,大抵出于这种评话家。就这首词的本身来说,这样附会是有损于它的意义的。

宋代的大词家,除了苏轼以外,陆游辛弃疾也都作有寄托的咏物词,如前面谈过的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就是以梅花来象征自己高洁的品格的。辛弃疾的咏物词比苏、陆二家更多,一共有六十多首,占他全部词作的十分之一,其中咏花的多至四五十首。这是前人所少有的。它的风格也和前人不同,有用《楚辞》词汇写的,有用史书故事写的。用《楚辞》的如《喜迁莺·赵晋臣敷文赋芙蓉见寿,用韵为谢》,它的下片:

休说,搴木末。当日灵均,恨与君王别。心阻媒劳,交疏怨极,恩不甚兮轻绝。千古《离骚》文字,芳至今犹未歇。都休问,但千杯快饮,露翻荷叶。

这首词是咏荷花的。芙蓉有两种:一是木芙蓉,一是荷花。《尔雅·释草》:“荷,芙蕖。”注:“别名芙蓉。”这词上片用潘妃步步生莲花、六郎貌似莲花的故事,无疑是咏荷花。词的上片写荷花的姿态,这里从略。下片多用《楚辞·九歌》。首句是从《湘君》中“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两句来的。《湘君》的原意是说:薜荔缘木而生,芙蓉生长在水里,若采薜荔于水中,搴芙蓉于木末,必然一无所得。“木末”即树梢。词中“休说,搴木末。当日灵均,恨与君王别”,意思是:不要说自己的所求不能实现吧,看当年屈原的遗恨,是和君王分别,不也是如此吗?(分别是说楚王和他不同心,“灵均”是屈原的字。)下面“心阻媒劳”三句也用《湘君》:“心不同兮媒劳,恩不甚兮轻绝。……交不忠兮怨长,期不信兮告余以不闲。”原意是说楚王听了小人谗言,不信任屈原。辛弃疾这里以“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屈原自比,写出自己不能实现报国壮志的苦闷。末了几句是说《离骚》的时代虽然离现在很久了,但是它的文字却万世流芳(“芳菲菲其难亏兮,芬至今犹未沫。”也是《离骚》句)。这样的君臣遭遇,自古皆然,所以末了说“都休问”,还是痛饮一场吧!“露翻荷叶”是借荷叶比酒杯。这首词通过咏花,写出作者的牢骚不平。辛词用《楚辞》的很多,这是其一。

辛弃疾咏花词中,咏梅的更多,共有十余首,有些也是有寄托的。如《临江仙》:“更无花态度,全是雪精神。”就是以梅花来表现自己的品格。又如《鹧鸪天》的上片:

桃李漫山过眼空,也宜恼损杜陵翁。若将玉骨冰肌比,李蔡为人在下中。

这里以桃李与梅花比较,用史传人物来打比喻。《史记·李将军列传》说李广的族弟李蔡为人在下中,名声出李广下甚远,然广不得爵邑,官不过九卿,而蔡封侯,位至三公。这是说:桃李虽然漫山满谷,而过眼即空,好像李蔡一样,只是下中品的人才。

一般咏花草的词,大都是属婉约体的。婉约派大家周邦彦姜夔、吴文英都有许多咏花的作品。它们多半是单纯咏物的,如吴文英的《宴清都》等。姜夔则以咏花写自己的爱情故事,如《暗香》、《疏影》等。

辛弃疾是豪放派大家,我们知道他有许多反映国家大事的豪放词,殊不知他还有这样多的咏物、咏花的作品,这一点是值得注意的。

咏花词一般都是用纤丽的字面、美人的故事,而辛弃疾却运用《楚辞》、《史记》这些大作品,这种手法,也是前所少有的。

辛弃疾写了许多有寄托的咏物词,这与他的身世遭遇有关。他之所以在词中以《楚辞》、《史记》咏花,是为了寄托自己被猜忌、被排斥的身世之感。以上所举的几首词,都是他被迫退隐时期的作品。正因为他的咏物词有这样深刻的寓意,所以它的思想意义就比单纯描写物象的咏物词高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