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发嘉州

朝发鼓阗阗[20],西风猎画旃[21]。故乡飘已远[22],往意浩无边。锦水细不见[23],蛮江清可怜[24]。奔腾过佛脚[25],旷荡造平川[26]。野市有禅客[27],钓台寻暮烟。相期定先到[28],久立水潺潺[29]。是日,期乡僧宗一,会别钓鱼台下。

嘉州,即今四川省乐山市。作者在嘉祐四年(1059)同他的弟弟辙随父洵,离开了他们的故乡眉山,到了嘉州。这时是冬天,他们又由嘉州出发下荆州。

江上看山

船上看山如走马,倏忽过去数百群[30]:前山槎牙忽变态[31],后岭杂沓如惊奔[32]。仰看微径斜缭绕[33],上有行人高缥缈[34]。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

嘉祐四年作。

涪州得山胡次子由韵山胡善鸣,出黔中。

终日锁筠笼[35],回头惜翠茸[36]。谁知声[37],亦自意重重。夜宿烟生浦,朝鸣日上峰。故巢何足恋,鹰隼岂能容[38]!

嘉祐四年作。涪州,今四川省涪陵县。作者舟行过此,得到了名叫山胡的鸟,作诗和他的弟弟。宋以后的人和诗,习惯上要用原诗的韵脚,这叫次韵,也叫步韵。

屈原塔在忠州,原不当有碑塔于此,意者后人追思,故为作之。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屈原古壮士,就死意甚烈。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决[39]。南宾旧属楚[40],山上有遗塔。应是奉佛人,恐子就沦灭[41]。此事虽无凭,此意固已切。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42]。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大夫知此理[43],所以持死节。

嘉祐四年作者沿江东下,过忠州(今四川省忠县)作。因为屈原其人其事,与忠州其地无涉,所以作者自注中说“原不当有碑塔于此”。

巫山

瞿塘迤逦尽[44],巫峡峥嵘起[45]起。连峰稍可怪,石色变苍翠。天工运神巧,渐欲作奇伟。坱轧势方深[46],结构意未遂。旁观不暇瞬,步步造幽邃[47]。苍崖忽相逼,绝壁凛可悸。仰观八九顶[48],俊爽凌颢气[49]。晃荡天宇高[50],奔腾江水沸。孤超兀不让,直拔勇无畏。攀缘见神宇,憩坐就石位。巉巉隔江波[51],一一问庙吏。遥观神女石,绰约诚有以[52]。俯首见斜鬟,拖霞弄修帔[53]。人心随物变,远觉含深意。野老笑我旁:“少年尝屡至,去随猿猱上,反以绳索试。石笋倚孤峰,突兀殊不类。世人喜神怪,论说惊幼稚。楚赋亦虚传,神女安有是[54]?”次问扫坛竹,云“此今尚尔:翠叶纷下垂,婆娑绿凤尾,风来自偃仰,若为神物使。绝顶有三碑,诘曲古篆字[55]。老人那解读?偶见不能记。穷探到峰背,采斫黄杨子。黄杨生石上,坚瘦纹如绮。贪心去不顾,涧谷千寻缒[56]。山高虎狼绝,深入坦无忌。溟濛草树密,葱蒨云霞腻[57]。石窦有洪泉[58],甘滑如流髓。终朝自盥漱,冷冽清心胃。浣衣挂树梢,磨斧就石鼻。徘徊云日晚,归意念城市。不到今十年,衰老筋力惫。当时伐残木,芽蘖已如臂[59]”。忽闻老人说,终日为叹喟!神仙固有之,难在忘势利。贫贱尔何爱,弃去如脱屣[60]。嗟尔若无还,绝粮应不死。

嘉祐四年冬作。巫山在三峡中,是我国名山之一。

黄牛庙

江边石壁高无路,上有黄牛不服箱[61]。庙前行客拜且舞,击鼓吹箫屠白羊。山下耕牛苦硗确[62],两角磨崖四蹄湿。青刍半束长苦饥[63],仰看黄牛安可及!

嘉祐四年过三峡时所作。黄牛峡,长江中的一个险处,因山石势如人牵牛而得名,上有庙,祠神牛。

荆州(选五首)

游人出三峡,楚地尽平川。北客随南贾[64],吴樯间蜀船[65]。江侵平野断,风卷白沙旋。欲问兴亡意,重城自古坚[66]。

南方旧战国,惨澹意犹存[67]。慷慨因刘表,凄凉为屈原[68]。废城犹带井,古姓聚成村[69]。亦解观形胜,升平不敢论[70]。

朱槛城东角,高王此望沙[71]。江山非一国[72],烽火畏三巴[73]。战骨沦秋草,危楼倚断霞。百年豪杰尽[74],扰扰见鱼虾[75]。

沙头烟漠漠,来往厌喧卑。野市分闹,官船过渡迟。游人多问卜,伧叟尽携龟[76]。日暮江天静,无人唱楚辞

柳门京国道[77],驱马及春阳。野火烧枯草,东风动绿芒。北行连许邓[78],南去极衡湘[79]。楚境横天下,怀王信弱王[80]!

荆州诗非一时所作,是作者于嘉祐四年冬和次年春陆续写成的。他们父子三人从这里结束了水程,曾经有一个短期的居留,然后陆行北上汴京。荆州,今湖北省江陵县。原作十首,选第一、二、四、五、十首。

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与子由别于郑州西门之外,马上赋诗一篇寄之

不饮胡为醉兀兀[81]?此心已逐归鞍发[82]。归人犹自念庭闱[83],今我何以慰寂寞?登高回首坡垅隔,但见乌帽出复没。苦寒念尔衣裘薄,独骑瘦马踏残月。路人行歌居人乐,童仆怪我苦凄恻。亦知人生要有别[84],但恐岁月去飘忽。寒灯相对记畴昔[85],夜雨何时听萧瑟[86]?君知此意不可忘[87],慎勿苦爱高官职[88]!尝有夜雨对床之言,故云尔。

辛丑是嘉祐六年(1061)。这时作者初任凤翔(今属陕西)判官,前去到职。他的弟弟苏辙送他到郑州(州字疑衍)西门(当时开封城门之一,即西门,亦称郑门,即通向郑州州门,说见沈钦韩《苏诗查注补正》)。辙,字子由,宋代散文家,与兄齐名,人称“大苏小苏”。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89],坏壁无由见旧题[90]。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91]。往岁马死于二陵[92],骑驴至渑池。

嘉祐六年作。应声相答叫做“和”(hè贺)。苏辙有《渑池怀旧》诗,这是苏轼的“和诗”。

次韵子由岐山下诗并序(选五首)

予既至岐下,逾月,于其廨宇之北隙地为亭。亭前为横池,长三丈。池上为短桥,属之堂。分堂之北厦为轩窗曲槛,俯瞰池上。出堂而南为过廊,以属之厅。廊之两旁各为一小池,皆引汧水,种莲养鱼于其中。池边有桃、李、杏、梨、枣、樱桃、石榴、樗、槐、松、桧、柳三十馀株,又以斗酒易牡丹一丛于亭之北。子由以诗见寄,次韵和答,凡二十一首。

北亭

谁人筑短墙,横绝拥吾堂。不作新亭槛,幽花为谁香?旧堂北有墙,予始去之为亭。

轩窗

东邻多白杨,夜作雨声急。窗下独无眠,秋虫见灯入。

荷叶[93]

田田抗朝阳[94],节节卧春水[95]。平铺乱萍叶,屡动报鱼子。

湖上移鱼子,初生不畏人。自从识钩饵,欲见更无因。

松[96]

强致南山树,来经渭水滩。生成未有意,鸦鹊莫相干。

嘉祐六年冬作。有的本子不载这二十一首;也有的本子不够二十一首。这里选录第一、四、七、八、十九首。廨宇,官署。

石鼓歌

冬十二月岁辛丑,我初从政见鲁叟[97]。旧闻石鼓今见之,文字郁律蛟蛇走[98]。细观初以指画肚[99],欲读嗟如箝在口[100]。韩公好古生已迟[101],我今况又百年后!强寻偏旁推点画,时得一二遗八九。“我车既攻马亦同”[102],“其鱼维贯之柳”[103]。其词云:“我车既攻,我马既同。”又云:“其鱼维何?维维鲤;何以贯之?维杨与柳。”惟此六句可读,馀多不可通。古器纵横犹识鼎,众星错落仅名斗[104]。模糊半已隐瘢胝[105],诘曲犹能辨跟肘[106]。娟娟缺月隐云雾[107],濯濯嘉禾秀稂莠[108]。漂流百战偶然存,独立千载谁与友?上追轩颉相唯诺[109],下揖冰斯同[110]。忆昔周宣歌《鸿雁》[111],当时籀史变蝌蚪[112]。厌乱人方思圣贤[113],中兴天为生耆耇[114]。东征徐虏阚虓虎[115],北伏犬戎随指嗾[116]。象胥杂沓贡狼鹿[117],方召联翩赐圭卣[118]。遂因鼓鼙思将帅,岂为考击烦矇瞍[119]! 何人作颂比《嵩高》[120]?万古斯文齐岣嵝[121]。勋劳至大不矜伐[122],文武未远犹忠厚[123]。欲寻年岁无甲乙,岂有名字记谁某。自从周衰更七国,竟使秦人有九有[124]。扫除诗书诵法律[125],投弃俎豆陈鞭杻[126]。当年何人佐祖龙[127]:上蔡公子牵黄狗[128]。登山刻石颂功烈[129],后者无继前无偶。皆云“皇帝巡四国[130],烹灭强暴救黔首”[131]。六经既已委灰尘[132],此鼓亦当遭击掊[133]。传闻九鼎沦泗上[134],欲使万夫沉水取[135]。暴君纵欲穷人力,神物义不污秦垢[136]。是时石鼓何处避?无乃天工令鬼守[137]!兴亡百变物自闲,富贵一朝名不朽。细思物理坐叹息:人生安得如汝寿!

这是《凤翔八观》诗的首篇,题前有总序,不录。石鼓是我国传世的珍贵文物,今存北京故官博物院雕塑馆。它是石头打琢成的,略似鼓形。每一鼓的周围都刻有文词,纪颂帝王田猎游宴的事,所以也称为“猎碣”。唐时,始发现于岐阳之野,有九个,郑馀庆把它们移到孔庙里保存。韦应物韩愈都有诗歌咏它。五代时石鼓曾经散失。宋初复搜集起来,仍是九个。皇祐年间,向传师从一个农民家里,找到已经做了米臼、短了一截的另一个,凑足十个。作者看到它们时,是嘉祐六年,歌亦作于此时。韩愈的《石鼓歌》是一篇名作,苏轼有意步武乃至超越过他。此诗典重、精锐,博大、壮阔,是一篇经心着力的作品。

留题延生观后山上小堂

溪山愈好意无厌[138],上至巉巉第几尖。深谷野禽毛羽怪,上方仙子鬓眉纤[139]。不惭弄玉骑丹凤[140],应逐嫦娥嫁老蟾[141]。涧水岩花自无主,晚来蝴蝶入疏帘。

作者在另一首长诗前题云:“壬寅(按即嘉祐七年,1062)二月,有诏令郡吏分往属县减决囚禁。自十三日受命出府,至宝鸡、虢、郿、盩厔四县。既毕事,因朝谒太平宫,而宿于南溪草堂,遂并南山而西,至楼观、大秦寺、延生观、仙游潭,十九日乃归。作诗五百言以记凡所经历者,寄子由。”此诗即作于此时。前诗中作者有自注:“又西至延生观,观后上小山,有唐玉真公主修道之遗迹。”

石鼻城

平时战国[142]今无在,陌上征夫自不闲[143]。北客初来试新险,蜀人从此送残山[144]。独穿暗月朦胧里,愁渡奔河苍茫间。渐入西南风景变:道旁修竹水潺潺。

嘉祐七年二月中,作者奉诏至宝鸡、虢、郿、盩厔等属县减决囚禁时纪游之作。石鼻城即武城镇,在汧水之北,南去陈仓三十里。这一带是三国时代蜀、魏的战场,诸葛亮曾围郝昭于此。

郿坞

衣中甲厚行何惧[145],坞里金多退足凭[146]。毕竟英雄谁得似[147]?脐脂自照不须灯[148]。

郿坞,今陕西郿县北。汉末屠杀人民的大刽子手董卓曾在这里经营他的巢穴。作者于嘉祐七年到过这里,这首诗是嘲骂董卓的。

题宝鸡县斯飞阁

西南归路远萧条,倚槛魂飞不可招。野阔牛羊同雁鹜,天长草树接云霄。昏昏水气浮山麓[149],泛泛春风弄麦苗[150]。谁使爱官轻去国[151]?此身无计老渔樵!

嘉祐七年纪游之作。斯飞阁在宝鸡县治西南。

九月二十日微雪,怀子由弟二首

岐阳九月天微雪,已作萧条岁暮心。短日送寒砧杵急[152],冷官无事屋庐深[153]。愁肠别后能消酒,白发秋来已上簪。近买貂裘堪出塞,忽思乘传问西琛[154]。

江上同舟诗满箧[155],郑西分马涕垂膺[156]。未成报国惭书剑,岂不怀归畏友朋[157]。官舍度秋惊岁晚,寺楼见雪与谁登。遥知读《易》东窗下[158],车马敲门定不譍[159]。

嘉祐七年作。时子由留汴京。

岁晚三首并序

岁晚相与馈问为“馈岁”;酒食相邀呼为“别岁”;至除夜达旦不眠为“守岁”。蜀之风俗如是。余官于岐下,岁暮思归而不可得,故为此三诗以寄子由。

馈岁

农功各已收[160],岁事得相佐。为欢恐无及,假物不论货。山川随出产,贫富称小大。置盘巨鲤横,发笼双兔卧[161]。富人事华靡[162],彩绣光翻座。贫者愧不能,微挚出舂磨[163]。官居故人少,里巷佳节过。亦欲举乡风,独唱无人和。

别岁

故人适千里,临别尚迟迟。人行犹可复,岁行那可追。问岁安所之?远在天一涯。已逐东流水,赴海归无时。东邻酒初熟,西舍彘亦肥[164]。且为一日欢,慰此穷年悲。勿嗟旧岁别,行与新岁辞。去去勿回顾,还君老与衰。

守岁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修鳞半已没[165],去意谁能遮?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儿童强不睡,相守夜哗。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166]。坐久灯烬落[167],起看北斗斜。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嘉祐七年,作者在凤翔作。

和子由踏青

东风陌上惊微尘,游人初乐岁华新。人闲正好路旁饮,麦短未怕游车轮。城中居人厌城郭[168],喧阗晓出空四邻[169]。歌鼓惊山草木动,箪瓢散野乌鸢驯[170]。何人聚众称道人[171]?遮道卖符色怒嗔[172]:“宜蚕使汝茧如瓮,宜畜使汝羊如麇。”[173]路人未必信此语,强为买服禳新春[174]。道人得钱径沽酒,醉倒自谓吾符神[175]!

嘉祐八年(1063),作者在凤翔作。下《和子由蚕市》、《和子由寒食》亦同时所作。

和子由蚕市

蜀人衣食常苦艰,蜀人游乐不知还。千人耕种万人食[176],一年辛苦一春闲。闲时尚以蚕为市,恐忘辛苦逐欣欢。去年霜降斫秋荻[177],今年箔积如连山[178]。破瓢为轮土为釜[179],争买不啻金与纨[180]。忆昔与子皆童丱[181],年年废书走市观:市人争夸斗巧智,野人喑哑遭欺谩[182]。诗来使我感旧事,不悲去国悲流年[183]。

和子由寒食

寒食今年二月晦[184],树林深翠已生烟。绕城骏马谁能借,到处名园意尽便[185]。但挂酒壶那计盏,偶题诗句不须编。忽闻啼惊羇旅[186],江上何人治废田[187]?

中隐堂诗并序(选二首)

岐山宰王君绅[188],其祖故蜀人也,避乱来长安,而遂家焉。其居第园圃,有名长安城中,号“中隐堂”者是也。予之长安,王君以书戒其子弟邀予游[189],且乞诗甚勤,因为作此五篇。

径转如修蟒[190],坡垂似伏鳌。树从何代有?人与此堂高。好古嗟生晚,偷闲厌久劳[191]。王孙早归隐,尘土污君袍[192]。

二月惊梅晚,幽香此地无[193]。依依慰远客,皎皎似吴姝。不恨故园隔,空嗟芳岁徂[194]。春深桃杏乱,笑汝益羁孤[195]。

嘉祐八年作。原五首,这里只选录第二、三两首。王康琚《反招隐》诗:“小隐隐陵薮,大隐隐朝市。”后来白居易觉得大隐、小隐都有缺点,不如“中隐”,他说:“邱樊(就是山林)太冷落;朝市太嚣喧。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似出复似处(就是不出),非忙亦非闲。”(《中隐》)这里堂名“中隐”,即用此意。

七月二十四日,以久不雨,出祷磻溪。是日宿虢县。二十五日晚自虢县渡渭,宿于僧舍曾阁,阁故曾氏所建也。夜久不寐,见壁间有前县令赵荐留名,有怀其人

龛灯明灭欲三更,欹枕无人梦自惊[196]。深谷留风终夜响,乱山衔月半床明。故人渐远无消息[197],古寺空来看姓名。欲向磻溪问姜叟[198],仆夫屡报斗杓倾[199]。

嘉祐八年作。

扶风天和寺

远望若可爱,朱栏碧瓦沟。聊为一驻足,且慰百回头。水落见山石,尘高昏市楼。临风莫长啸,遗响浩难收[200]。

嘉祐八年作。据查注引《扶风县志》:“天和寺在城南。”又引《凤翔志》:“此诗石刻在扶风县南山马援祠中,先生自题其后云:‘癸卯九月十六日挈家来游。眉山苏轼题。’”

周公庙并序

庙在岐山西北七八里,庙后百许步,有泉依山,涌冽异常,国史所谓“润德泉”——世乱则竭者也。

吾今那复梦周公[201]?尚喜秋来过故宫[202]。翠凤旧依山硉兀[203],清泉长与世穷通。至今游客伤离黍[204],故国诸生咏雨濛[205]。牛酒不来乌鸟散[206],白杨无数暮号风。

治平元年(1064)作。各本均连下序作长题,今依文气,断自“庙在……”以次为序。

楼观

鸟噪猿呼昼闭门,寂寥谁识古皇尊。青牛久已辞辕轭[207],白鹤时来访子孙[208]。山近朔风吹积雪,天寒落日淡孤村。道人应怪游人众:汲尽阶前井水浑[209]。

治平元年作。这是作者游清平镇诸胜迹十一首之一。楼观即崇圣观,祠老子,相传观址为战国时关尹喜的故宅。

十二月十四日夜微雪,明日早往南溪小酌至晚

南溪得雪真无价,走马来看及未消[210]。独自披榛寻履迹[211],最先犯晓过朱桥[212]。谁怜屋破眠无处[213]?坐觉村饥语不嚣[214]。惟有暮鸦知客意,惊飞千片落寒条[215]。

治平元年年末作,公元已是1065年初。

九月中曾题二小诗于南溪竹上,既而忘之。昨日再游,见而录之

湖上萧萧疏雨过,山头霭霭暮云横。陂塘水落荷将尽,城市人归虎欲行。

谁谓江湖居,而为虎豹宅!焚山岂不能?爱此千竿碧。

治平元年年末作。

寄题兴州晁太守新开古东池

百亩清池傍郭斜,居人行乐路人夸。自言官长如灵运,能使江山似永嘉[216]。纵饮座中遗白帢[217],幽寻尽处见桃花[218]。不堪山鸟号归去[219],长遣王孙苦忆家。

治平二年(1065)作。晁太守谓晁仲约。

石苍舒醉墨堂

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220]。何用草书夸神速,开卷惝恍令人愁[221]。我尝好之每自笑,君有此病何能瘳[222]。自言其中有至乐,适意不异逍遥游[223]。近者作堂名“醉墨”,如饮美酒消百忧。乃知柳子语不妄,病嗜土炭如珍羞[224]。君于此艺亦云至,堆墙败笔如山邱[225]。兴来一挥百纸尽,骏马倏忽踏九州。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胡为议论独见假[226],只字片纸皆藏收?不减锺张君自足[227],下方罗赵我亦优[228]。不须临池更苦学[229],完取绢素充衾裯[230]!

熙宁二年(1069)作。石苍舒,字才美,长安人,书家,善行草,故其堂名“醉墨”。苏轼为石氏此堂题诗。

次韵子由绿筠堂

爱竹能延客,求诗剩挂墙[231]。风梢千纛乱[232],月影万夫长。谷鸟惊棋响,山蜂识酒香。只应陶靖节[233],会取北窗凉[234]。

熙宁四年(1071)作。作者晚年曾书写此诗,并题其后云:“清献先生尝求东坡居士作绿筠亭诗,曰:此吾乡人梁处士之居也。后二十五年,乃见处士之子琯,请书此本。时绍圣二年四月十三日。”

次韵张安道读杜诗

大雅初微缺[235],流风困暴豪。张为词客赋[236],变作楚臣骚[237]。展转更崩坏,纷纶阅俊髦[238]。地偏蕃怪产,源失乱狂涛[239]。粉黛迷真色,鱼虾易豢牢[240]。谁知杜陵杰[241],名与谪仙高[242]。扫地收千轨[243],争标看两艘[244]。诗人例穷苦,天意遣奔逃。尘暗人亡鹿[245],溟翻帝斩鳌[246]。艰危思李牧[247],述作谢王褒[248]。失意各千里[249],哀鸣闻九皋[250]。骑鲸遁沧海[251],捋虎得绨袍[252]。巨笔屠龙手[253],微官似马曹[254]。迂疏无事业,醉饱死游遨。简牍仪型在[255],儿童篆刻劳[256]。今谁主文字?公合抱旌旄[257]。开卷遥相忆,知音两不遭[258]。般斤思郢质[259],鲲化陋鯈濠[260]。恨我无佳句,时蒙致白醪[261]。殷勤理黄菊,未遣没蓬蒿[262]。

熙宁四年五月作。张安道,字方平,仁宗朝他做过谏官;神宗朝任参知政事;是元老重臣,王安石新法的反对者。杜甫是我国最伟大的诗人,但他的诗在他生时是受到许多非议的。到了韩愈领导“载道”、“起衰”的文学运动,杜诗才受到尊重,并提倡向他学习。在宋代,继承这个运动的人物像王安石和本诗的作者苏轼,也都是杜诗有力的推崇者。他们哪怕在政治上意见极端水火,在对杜诗的估价上却是一致的高。这篇读杜诗,作者不仅把杜甫当作文学的巨匠,而且在诗的精神和章句上步武杜甫的诗法。

傅尧俞济源草堂

微官共有田园兴,老罢方寻隐退庐。栽种成阴十年事[263],仓黄求买百金无[264]。先生卜筑临清济[265],乔木如今似画图。邻里亦知偏爱竹:春来相与护龙雏[266]。

傅尧俞,字钦之,郓州人,元祐间官中书侍郎,因反对新法而屡被贬。他在济源筑有别业,作者为之题此诗,时在熙宁四年。

欧阳少师令赋所蓄石屏

何人遗公石屏风[267],上有水墨希微踪[268]。不画长林与巨植,独画峨眉山西雪岭上万岁不老之孤松。崖崩涧绝可望不可到,孤烟落日相溟濛[269]。含风偃蹇得真态[270],刻画始信天有工。我恐毕宏韦偃死葬虢山下[271],骨可朽烂心难穷[272]。神机巧思无所发,化为烟霏沦石中[273]。古来画师非俗士,摹写物象略与诗人同。愿公作诗慰不遇[274],无使二子含愤泣幽宫。

熙宁四年作。欧阳少师,欧阳修;他致仕(告老)时是太子少师,所以这样的称呼。蓄,这里作收藏解。欧阳修这时已休居临汝,作者赴杭路过这儿,去看他,并得以观赏他所藏的这块石屏,应命赋诗。

次韵杨褒早春

穷巷凄凉苦未和[275],君家庭院得春多。不辞瘦马冲残雪,来听佳人唱《踏莎》[276]。破恨径须烦麹蘖[277],增年谁复怨羲娥[278]。良辰乐事古难并[279],白发青衫我亦歌[280]。细雨郊园聊种菜[281],冷官门户可张罗[282]。放朝三日君恩重[283],睡美不知身在何。

杨褒字子美,蜀人。曾任颍州(临汝)通判。苏轼于熙宁四年冬过颍,据施注,此诗疑是过颍时作。

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

我行日夜向江海,枫叶芦花秋兴长。长淮忽迷天远近[284],青山久与船低昂。寿州已见白石塔,短棹未转黄茆冈。波平风软望不到,故人久立烟苍茫。

熙宁四年十月初过寿州作。作者晚年尝草书此诗,并题云:“予年三十六,赴杭倅(cuì脆),过寿作此诗。南迁至虔,烟雨凄然,颇有当年气象也。”

虞姬墓

帐下佳人拭泪痕[285],门前壮士气如云[286]。仓黄不负君王意[287],只有虞姬与郑君[288]。

这是《濠州七绝》之一,作者熙宁四年过濠时作。

游金山寺

我家江水初发源[289],宦游直送江入海[290]。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中泠南畔石盘陀[291],古来出没随涛波。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羁愁畏晚寻归楫[292],山僧苦留看落日。微风万顷靴文细[293],断霞半空鱼尾赤[294]。是时江月初生魄[295],二更月落天深黑。江心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乌惊。怅然归卧心莫识,非鬼非人竟何物。是夜所见如此。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警我顽。我谢江神岂得已,有田不归如江水[296]!

熙宁四年冬十一月游此作。金山寺是有名的古刹,在今镇江。金山在清中期以前矗立于长江中。

自金山放船至焦山

金山楼观何眈眈,撞钟击鼓闻淮南[297]。焦山何有有修竹,采薪汲水僧两三[298]。云霾浪打人迹绝,时有沙户祈春蚕。吴人谓水中可田者为沙。我来金山更留宿,而此不到心怀惭。同游兴尽决独往,赋命穷薄轻江潭[299]。清晨无风浪自涌,中流歌啸倚半酣。老僧下山惊客至,迎笑喜作巴人谈。焦山长老,中江人也。自言久客忘乡井,只有弥勒为同龛。困眠得就纸帐暖,饱食未厌山蔬甘。山林饥饿古亦有,无田不退宁非贪?展禽虽未三见黜[300],叔夜自知七不堪[301]。行当投劾谢簪组[302],为我佳处留茆庵[303]。

焦山在长江中,因汉末焦先隐居于此,故名。它与金山对峙,并称“金、焦”。此首与前首《游金山寺》是姊妹篇,须并读。

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

天欲雪,云满湖,楼台明灭山有无[304]。水清出石鱼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腊日不归对妻孥,名寻道人实自娱。道人之居在何许?宝云山前路盘纡。孤山孤绝谁肯庐,道人有道山不孤[305]。纸窗竹屋深自暖,拥褐坐睡依团蒲[306]。天寒路远愁仆夫,整驾催归及未晡[307]。出山回望云木合[308],但见野鹘盘浮图[309]。兹游淡薄欢有馀,到家怳如梦蘧蘧[310]。作诗火急追亡逋[311],清景一失后难摹。

熙宁四年冬,作者初到杭州——因为他反对新法,被贬作杭州通判。孤山是杭州的名胜。惠勤、惠思都是馀杭人,工诗、能文。惠勤是欧阳修的老朋友,惠思和王安石有交往。作者到杭州之前,过汝阴时见到欧阳修,欧阳修特别称道惠勤,所以作者到职的第三天就去访他们。

除夜直都厅,囚系皆满,日暮不得返舍,因题一诗于壁

除日当早归,官事乃见留。执笔对之泣,哀此系中囚。小人营糇粮[312],堕网不知羞[313]。我亦恋薄禄,因循失归休。不须论贤愚,均是为食谋。谁能暂纵遣?闵默愧前修[314]。

熙宁四年作。此诗作者于元祐五年(1090)守杭州时有自和诗,题云:“熙宁中,轼守此郡,除夜直都厅,囚系皆满,日暮不得返舍,因题一诗于壁,今二十年矣!衰病之馀,后忝郡寄,再经除夜,庭事萧然,三圄皆空。盖同僚之力,非拙朽所致,因和前篇……”这篇就是“前篇”,题目是我从作者后题中摘出的。

戏子由

宛丘先生长如丘,宛丘学舍小如舟[315]。常时低头诵经史,忽然欠伸屋打头[316]。斜风吹帷雨注面,先生不愧旁人羞。任从饱死笑方朔[317],肯为雨立求秦优[318]!眼前勃谿何足道,处置六凿须天游[319]。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320]。劝农冠盖闹如云[321],送老虀盐甘似蜜[322]。门前万事不挂眼,头虽长低气不屈!馀杭别驾无功劳[323],画堂五丈容旂旄[324]。重楼跨空雨声远,屋多人少风骚骚。生平所惭今不耻:坐对疲氓重鞭箠[325]。道逢阳虎呼与言[326],心知其非口诺唯[327]。名高志下真何益,气节消缩今无几。文章小伎安足程[328]!先生别驾旧齐名。如今衰老俱无用[329],付与时人分重轻!

熙宁四年作于杭州,时子由为学官,作者戏以此诗。题目虽是说“戏”,实是慰子由、表扬子由。后半作者自嘲,牢骚之言满纸。末四句文章安足程,两人俱无用,愤慨之极。

嘲子由

堆几尽埃简[330],攻之如蠹虫。谁知圣人意,不尽书籍中。曲尽弦犹在,器成机见空。妙哉斫轮手,堂下笑桓公[331]。

越州张中舍寿乐堂

青山偃蹇如高人,常时不肯入官府。高人自与山有素[332],不待招邀满庭户。卧龙蟠屈半东州[333],万室鳞鳞枕其股[334]。背之不见与无同,狐裘反衣无乃鲁[335]。张君眼力觑天奥[336],能遣荆棘化堂宇。持颐宴坐不出门[337],收揽奇秀得十五[338]。才多事少厌闲寂,卧看云烟变风雨。笋如玉筯椹如簪,强饮且为山作主。不忧儿辈知此乐[339],但恐造物怪多取。春浓睡足午窗明,想见新茶如泼乳[340]。

熙宁五年(1072)作于杭州。张次山,字希元,时官太子中舍越州签判,筑寿乐堂于官署内,遍征题咏。

雨中游天竺灵感观音院

蚕欲老,麦半黄,前山后山雨浪浪[341]。农夫辍耒女废筐[342],白衣仙人在高堂[343]。

熙宁五年作。此诗刺当道者。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选三首)

放生鱼鳖逐人来[344],无主荷花处处开。水枕能令山俯仰[345],风船解与月徘徊[346]。

献花游女木兰桡[347],细雨斜风湿翠翘[348]。无限芳洲生杜若[349],吴儿不识楚辞招[350]。

未成小隐聊中隐[351],可得长闲胜暂闲[352]?我本无家更安往[353]?故乡无此好湖山!

熙宁五年作。望湖楼,五代时钱王所建。原五首,选第二、四、五共三首。

和欧阳少师寄赵少师次韵

朱门有遗啄[354],千里来燕雀。公家冷如冰,百呼无一诺。平生亲友半迁逝,公虽不怪傍人愕[355]。世事如今腊酒[356],交情自古春云薄。二公凛凛和非同[357],畴昔心亲岂貌从。白须相映松间鹤,清句更酬雪里鸿。何日扬雄一廛足[358],却追范蠡五湖中[359]。

熙宁五年作,时在杭州。赵少师,名概,字叔平,虞城人,是神宗朝的达官。欧阳修寄赵概的原作名《拟剥啄行》。这里是作者的和作。次韵,是依照原诗的韵脚,宋以来一般和诗都习惯这样。

望海楼晚景五绝(选二首)

海上涛头一线来,楼前指顾雪成堆[360]。从今潮上君须上,更看银山二十回[361]。

青山断处塔层层,隔岸人家唤欲譍。江上秋风晚来急,为传钟鼓到西兴[362]。

熙宁五年作。选第一、三两首。望海楼即中和堂之东楼,又名望潮楼,是杭州的名迹。

孙莘老求墨妙亭诗

兰亭茧纸入昭陵[363],世间遗迹犹龙腾[364]。颜公变法出新意[365],细筋入骨如秋鹰[366]。徐家父子亦秀绝[367],字外出力中藏棱[368]。峄山传刻典刑在[369],千载笔法留阳冰[370]。杜陵评书贵瘦硬[371],此论未公吾不凭。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372]。吴兴太守真好古[373],购买断缺挥缣缯[374]。龟趺入座螭隐壁[375],空斋昼静闻登登[376]。奇踪散出走吴越[377],胜事传说夸友朋。书来乞诗要自写,为把栗尾书溪藤[378]。后来视今犹视昔,过眼百年如风灯。他年刘郎忆贺监[379],还道同时须服膺[380]。

孙觉,字莘老,高邮人。原知广德军,熙宁四年,移守湖州。他是苏轼的朋友。熙宁五年二月,孙觉建亭于吴兴府第中,以藏古碑刻法帖,亭名“墨妙”,向作者求诗题咏。作者此诗作于杭州。

催试官考较戏作

八月十五夜,月色随处好,不择茆檐与市楼,况我官居似蓬岛。凤咮堂前野橘香[381],剑潭桥畔秋荷老[382]。八月十八潮[383],壮观天下无:鲲鹏水击三千里[384],组练长驱十万夫[385]。红旗青盖互明灭,黑沙白浪相吞屠[386]。人生会合古难必,此景此行那两得!愿君闻此添蜡烛[387],门外白袍如立鹄[388]。

熙宁五年八月,作者监考贡举时作。贡举是封建社会朝廷开科取士的地方选拔阶段,宋制:贡举的考试放榜例在中秋节日。这一年却迟了两天——八月十七日放榜,不消说那些考生们是等得颇为焦急的,所以作者有催试官之作。较,通校。考校是指试后的阅卷、评定。

梵天寺见僧守诠小诗,清婉可爱,次韵

但闻烟外钟,不见烟中寺。幽人行未归,草露湿芒屦[389]。惟应山头月,夜夜照来去。

熙宁五年秋在杭州作。作者这首诗亦极清婉,是有意和原作较量的。守诠原诗云:“落日寒蝉鸣,独归林下寺。柴扉夜未掩,片月随行屦。惟闻犬吠声,又入青萝去。”

宿水陆寺寄北山清顺僧二首

草没河堤雨暗村,寺藏修竹不知门。拾薪煮药怜僧病,扫地焚香净客魂。农事未休侵小雪[390],佛灯初上报黄昏。年来渐识幽居味,思与高人对榻论。

长嫌钟鼓聒湖山[391],此境萧条却自然。乞食绕村真为饱[392],无言对客本非禅[393]。披榛觅路冲泥入,洗足关门听雨眠。遥想后身穷贾岛[394]:夜寒应耸作诗肩[395]。

熙宁五年作。清顺,字颐然,能诗,《冷斋夜话》说他“清苦多佳句”。作者常和他往来、唱和。

六和寺冲师闸山溪为水轩

欲放清溪自在流,忍教冰雪落沙洲。出山定被江潮涴[396],能为山僧更少留[397]。

熙宁五年作。闸,这里作动词用:把水管制着。

鸦种麦行

霜林老鸦闲无用,畦东拾麦畦西种。畦西种得青猗猗[398],畦东已作牛尾稀。明年麦熟芒攒槊[399],农夫未食鸦先啄。徐行俯仰若自矜,鼓翅跳踉上牛角。忆昔舜耕历山鸟为耘[400],如今老鸦种麦更辛勤。农夫罗拜鸦飞起,劝农使者来行水[401]。

熙宁五年作。

画鱼歌湖中道中作

天寒水落鱼在泥,短钩画水如耕犁。渚蒲披折藻荇乱[402],此意岂复遗鳅鲵?偶然信手皆虚击,本不辞劳几万一。一鱼中刃百鱼惊,虾蟹奔忙误跳掷。渔人养鱼如养雏,插竿冠笠惊鹈鹕[403],岂知白梃闹如雨,搅水觅鱼嗟已疏。

熙宁五年作。此诗刺当时征收既多而刑法又严,扰虐人民。画,同划,以钩划鱼。

吴中田妇叹

今年粳稻熟苦迟[404],庶见霜风来几时[405]。霜风来时雨如泻[406],杷头出菌镰生衣[407]。眼枯泪尽雨不尽,忍见黄穗卧青泥[408]!茅苫一月陇上宿[409],天晴获稻随车归。汗流肩赪载入市[410],价贱乞与如糠粞[411]。卖牛纳税拆屋炊,虑浅不及明年饥。官今要钱不要米,西北万里招羌儿。龚黄满朝人更苦[412],不如却作河伯妇[413]!

熙宁五年秋作。此诗假田妇的口气,写江南农民同时遭受到雨灾和虐政,而虐政似更甚于雨灾。

冬至日独游吉祥寺

井底微阳回未回[414],萧萧寒雨湿枯荄[415]。何人更似苏夫子:不是花时肯独来?

吉祥寺即后来的广福寺,寺中牡丹最盛,在宋时,是一个名刹。此诗亦熙宁五年作。

将之湖州戏赠莘老

馀杭自是山水窟[416],仄闻吴兴更清绝[417]。湖中橘林新著霜,溪上苕花正浮雪[418]。顾渚茶芽白于齿[419],梅溪木瓜红胜颊[420]。吴儿脍缕薄欲飞[421],未去先说馋涎垂。亦知谢公到郡久[422],应怪杜牧寻春迟[423]。鬓丝只可对禅榻[424],湖亭不用张水嬉[425]。

熙宁五年冬,作者将出差到湖州,预先写这诗赠吴兴太守孙觉。

赠孙莘老(选三首)

嗟予与子久离群,耳冷心灰百不闻。若对青山谈世事,当须举白便浮君[426]。

天目山前绿浸裾[427],碧澜堂上看衔舻[428]。作堤捍水非吾事,闲送苕溪入太湖。

三年京国厌藜蒿[429],长羡淮鱼压楚糟[430]。今日骆驼桥下泊,恣看修网出银刀[431]。

熙宁五年十二月作者奉命出差到湖州测度堤堰时作。但作者对于这一修建是持反对态度的。原七首,选第一、二、五共三首。

秀州报本禅院乡僧文长老方丈

万里家山一梦中,吴音渐已变儿童。每逢蜀叟谈终日,便觉峨眉翠扫空。师已忘言真有道[432],我除搜句百无功[433]。明年采药天台去[434],更欲题诗满浙东[435]。

熙宁五年年末作。秀州,今浙江嘉兴。报本禅院,唐时所建,宋时改为本觉寺。寺僧文长老方丈是作者的同乡,故称“乡僧”;诗中第三句的“蜀叟”,也指这位方丈。

听贤师琴

大弦春温和且平,小弦廉折亮以清[436]。平生未识宫与角[437],但闻牛鸣盎中雉登木[438]。门前剥啄谁叩门[439]?山僧未闲君勿嗔。归家且觅千斛水[440],净洗从前筝笛耳[441]。

熙宁五年年末作。作者诗话云:“‘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此退之(韩愈)听颍师琴诗也。欧阳公(修)尝问仆:‘琴诗何者最佳?’余以此答之。公曰:‘此诗固奇丽,然自是听琵琶诗,非琴诗。’余退而作……诗成欲寄公,而公薨。至今以为恨。”

法惠寺横翠阁

朝见吴山横[442],暮见吴山纵[443]。吴山故多态[444],转折为君容[445]。幽人起朱阁,空洞更无物。惟有千步冈,东西作帘额。春来故国归无期[446],人言秋悲春更悲。已泛平湖思濯锦[447],更看横翠忆峨眉[448]。雕栏能得几时好[449],不独凭栏人易老[450]。百年兴废更堪哀,悬知草莽化池台[451]。游人寻我旧游处,但觅吴山横处来[452]。

熙宁六年(1073)正月作。法惠寺在西湖。

正月二十一日病后,述古邀往城外寻春

屋上山禽苦唤人,槛前冰沼忽生鳞[453]。老来厌伴红裙醉[454],病起空惊白发新。卧听使君鸣鼓角,试呼稚子整冠巾[455]。曲栏幽榭终寒窘,一看郊原浩荡春。

熙宁六年作。陈述古,名襄,福建闽侯人,曾官御史,时被徙杭州。

饮湖上初晴后雨(选一首)

水光潋滟晴方好[456],山色空濛雨亦奇[457]。欲把西湖比西子[458],淡妆浓抹总相宜。

熙宁六年正、二月间所作。这诗人人传诵,尤其是后二句,一直到现在,还被认为在所有咏西湖的诗中,是给西湖最恰当的评语。原二首,选第二首。

往富阳、新城,李节推先行三日,留风水洞见待

春山磔磔鸣春禽[459],此间不可无我吟。路长漫漫傍江浦,此间不可无君语。金鲫池边不见君,追君直过定山村。路人皆言君未远:“骑马少年清且婉[460]。”风岩水穴旧闻名,只隔山溪夜不行。溪桥晓溜浮梅萼,知君系马岩花落。[461]出城三日尚逶迤[462],妻孥怪骂归何时。世上小儿夸疾走,如君相待今安有!

熙宁六年作者奉命出巡浙西属县作。李节推名泌,一作佖;“节推”是节度推官的简称。

自普照游二庵

长松吟风晚雨细,东庵半掩西庵闭。山行尽日不逢人,野梅香入袂[463]。居僧笑我恋清景:“自厌山深出无计[464]。”我虽爱山亦自笑,幽独神伤后难继[465]。不如西湖饮美酒,红杏碧桃香覆髻。作诗寄谢采薇翁[466],本不避人那避世[467]!

熙宁六年正、二月间作者巡富阳时作。普照,寺名,建于唐代,五代石晋天福年间重修。作者另有《独游富阳普照寺》诗,未选。二庵,是离普照寺不远的延寿院东庵和西庵。

新城道中二首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468]。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西崦人家应最乐[469]:煮芹烧笋饷春耕。

身世悠悠我此行,溪边委辔听溪声[470]。散材畏见搜林斧,疲马思闻卷旆钲[471]。细雨足时茶户喜,乱山深处长官清[472]。人间岐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473]。

唐宋时所置的新城在杭州之西南,是杭的属县。作者熙宁六年春出巡自富阳过此时作。方回瀛奎律髓》以为第二首系晁端友和作,然苏集诸本均列有,故依苏集选入。

山村五绝(选三首)

烟雨濛濛鸡犬声,有生何处不安生!但令黄犊无人佩[474],布谷何劳也劝耕[475]?

老翁七十自腰镰,惭愧春山笋蕨甜。岂是闻韶解忘味?迩来三月食无盐[476]。

杖藜裹饭去匆匆,过眼青钱转手空[477]。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478]。

熙宁六年春作。此诗讥刺新法,语多显露。后来曾受到御史们的纠弹,作者曾因此而被捕入狱。事见后《十二月二十八日,蒙恩责授检校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复用前韵二首》注。原诗五首,选第二、三、四首。

同曾元恕游龙山,吕穆仲不至

青春不觉老朱颜,强半销磨簿领间[479]。愁客倦吟花似酒[480],佳人休唱日衔山[481]。共知寒食明朝过,且赴僧窗半日闲。命驾吕安邀不至[482],浴沂曾点暮方还[483]。

熙宁六年在杭州时作。龙山是杭州的名胜。曾元恕,作者的朋友;吕穆仲,作者的同僚,时任杭州观察防御团练推官。

赠别

青鸟衔巾久欲飞[484],黄莺别主更悲啼[485]。殷勤莫忘分携处:湖水东边凤岭西。

熙宁六年作。

次韵代留别

绛蜡烧残玉斝飞[486],离歌唱彻万行啼。他年一舸鸱夷去,应记侬家旧住西[487]。

熙宁六年作。这是前首诗的和韵——答词,代作那将离去的女子留别男子的话。

於潜令刁同年野翁亭

山翁不出山,溪翁长在溪。前二令作二翁亭。[488]不如野翁来往溪山间,上友麋鹿下凫鹥[489]。问翁何所乐?三年不去烦推挤。翁言此间亦有乐,非丝非竹非蛾眉。山人醉后铁冠落[490],溪女笑时银栉低[491]。我来观政问风谣,皆云吠犬足生氂[492]。但恐此翁一旦舍此去,长使山人索寞溪女啼!天目山唐道士常冠铁冠。於潜妇女皆插大银栉,长尺许,谓之蓬沓。

熙宁六年作。於潜县令刁铸,建野翁亭,作者为他写这首诗,说他有好的政绩。於潜县,今浙江临安县。同年,是同一科考试取录者的称呼。

於潜女

青裙缟袂於潜女[493],两足如霜不穿屦。沙鬓发丝穿杼[494],蓬沓障前走风雨。老濞宫妆传父祖[495],至今遗民悲故主[496]。苕溪杨柳初飞絮,照溪画眉渡谿去。逢郎樵归相媚妩,不信姬姜有齐鲁[497]。

熙宁六年作。

自昌化双溪馆下步寻溪源,至治平寺二首

乱山滴翠衣裘重,双涧响空窗户摇[498]。饱食不嫌溪笋瘦,穿林闲觅野芎苗。却愁县令知游寺,尚喜渔人争渡桥。正似醴泉山下路[499],桑枝刺眼麦齐腰。

每见田园辄自招[500],倦飞不拟控扶摇[501]。共疑杨恽非锄豆[502],谁信刘章解立苗[503]。老去尚贪彭泽米[504],梦归时到锦江桥[505]。宦游莫作无家客,举族长悬似细腰[506]。

二首均熙宁六年游昌化时作者怀乡思归之作。昌化,今浙江临安县。

立秋日祷雨,宿灵隐寺,同周徐二令

百重堆案掣身闲[507],一叶秋声对榻眠。床下雪霜侵户月,枕中琴筑落阶泉[508]。崎岖世味尝应遍,寂寞山栖老更便。惟有悯农心尚在,起占云汉更茫然[509]。

熙宁六年作。是年秋旱,作者祈雨而未见雨,故末句有茫然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