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岳峥嶸何壯哉!黄河如絲天際來。黄河萬里觸山動,盤渦轂轉秦地雷[2]。榮光休氣紛五彩,千年一清聖人在[3]。巨靈咆哮擘兩山,洪波噴流射東海[4]。三峰却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開[5]。白帝金精運元氣,石作蓮花雲作臺[6]。雲臺閣道連窈冥[7],中有不死丹丘生。明星玉女備灑掃,麻姑搔背指爪輕[8]。我皇手把天地户[9],丹丘談天與天語[10]。九重出入生光輝[11],東求蓬萊復西歸[12]。玉漿儻惠故人飲,騎二茅龍上天飛[13]。

【注釋】

[1]西岳:《爾雅·釋山》:“華山為西岳。”一稱太華山,在今陝西華陰市。雲臺,華山東北部山峰。因兩峰峥嶸,四面陡絶,上冠景雲,下通地脈,崔嵬獨秀,猶如雲中之樓臺,故名。丹丘子,即李白好友元丹丘。見前《以詩代書答元丹丘》詩注。

[2]“西岳”四句:形容華山的高峻雄壯和黄河的偉大氣勢。峥嶸,高峻貌。黄河如絲,極言山高,站在峰頂遥望黄河細小如絲。周密《癸辛雜識續集下·華岳阿房基》:“五岳惟華岳極峻,直上四十五里,遇無路處,皆挽鐵絙以上,有西岳廟在山頂,望黄河一衣帶水耳。”盤渦轂轉,《文選》卷一二郭璞《江賦》:“盤渦谷轉,凌濤山頽。”李善注:“渦,水旋流也。”張銑注:“盤渦言水深風壯,流急相衝,盤旋作深渦,如谷之轉。”轂,《文苑英華》作“谷”。秦地,華山一帶古為秦地,故云。此句謂黄河水勢撞擊華山,水流迴旋,聲如鳴雷。

[3]“榮光”二句:榮光,指五色雲氣,古時以為祥瑞之徵。休氣,吉祥之氣。《太平御覽》卷八〇引《尚書中候》:“榮光起河,休氣四塞。”注:“休,美也。榮光,五色。從河出美氣四塞炫耀熠熠也。”又卷六一引《拾遺記》:“黄河千年一清,聖王之大瑞也。”

[4]“巨靈”二句:《文選》卷二張衡《西京賦》:“綴以二華,巨靈贔屭,高掌遠蹠,以流河曲,厥迹猶存。”薛綜注:“華,山名也。巨靈,河神也。巨,大也。古語云:‘此本一山,當河。水過之而曲行。河之神以手擘開其上,足蹋離其下,中分為二,以通河流。手足之迹,于今尚在。贔屭(bì xì),作力之貌也。’”此謂河西華山與河東首陽山本為一山,因河神用力而分開,使黄河從中流過,纔直奔東海。噴流射東海,宋本校:“一作箭射流東海。”流,一作“箭”。

[5]“三峰”二句:華山有三峰,西為蓮華峰,南曰落雁峰,東曰朝陽峰。却立,退後。摧,傾倒。高掌,華山東北部巖壁黑色,石膏流出凝結成痕,黄白相間,遠望如巨人指掌。傳説為巨靈擘山時留下的痕迹,故稱巨靈掌,又稱仙人掌。二句即寫此景。

[6]“白帝”二句:白帝,古代神話中西方之神。金精,華山在西方,屬白帝管轄;古代陰陽五行説西方屬金,故又稱白帝為金精。元氣,古人認為天地未分前,宇宙間充滿的混一之氣。二句謂白帝運用自然之能,使華山宛如青色蓮花開於雲臺之上。

[7]“雲臺”句:閣道,棧道。窈冥,深遠幽暗貌。雲臺閣道連窈冥,《文苑英華》作“閣道窈冥人不到”。連窈冥,宋本校:“一作人不到。”

[8]“明星”二句:明星玉女,神話中的仙女。《集仙録》云:“明星玉女者,居華山,服玉漿,白日昇天。”(見《太平廣記》卷五九引)麻姑,神话中的女仙。《神仙傳》云:東漢桓帝時,神仙王方平降於蔡經家,召麻姑至,年十八九許。自云:“接侍以來,已見東海三為桑田,向到蓬萊,水又淺於往者會時略半也。豈將復還為陵陸乎?”蔡經又見麻姑指甲細長如鳥爪,心中自念:“背大癢時,得此爪以爬背,當佳。”(見《太平廣記》卷六〇引)二句謂元丹丘乃神仙,到華山有明星、玉女為其灑掃,麻姑為其搔癢。

[9]“我皇”句:我皇,指唐玄宗。手把,掌握統治。天地户,天地的門户。天下。《漢武帝内傳》:王母命侍女法安嬰歌《元靈之曲》曰:“大象雖廓寥,我把天地户。”此指唐朝統治者控制着天下。

[10]談天:戰國時齊人騶衍(約前三〇五—前二四〇)善於論辯宇宙之事,人稱“談天衍”。《史記·孟子荀卿列傳》裴駰《集解》引劉向《别録》:“騶衍之所言五德終始,天地廣大,盡言天事,故曰‘談天’。”

[11]九重出入:指出入朝廷。九重,指帝王所居之處。元丹丘天寶初曾由玉真公主薦舉入京,為西京大昭成觀威儀(參見拙著《李白叢考·李白與元丹丘交游考》)。

[12]“東求”句:求,一作“來”。蓬萊,傳説中海上仙山。此句謂元丹丘東來求仙,今又西歸。

[13]“玉漿”二句:玉漿,猶玉精、瓊漿,古代傳説謂飲之能使人登仙。儻,通“倘”。惠,賜。騎二茅龍,《列仙傳》卷下:“呼子先者,漢中關下卜師也。老壽百餘歲。臨去,呼酒家老嫗曰:‘急裝,當與嫗共應中陵王。’夜有仙人持二茅狗來,至,呼子先,子先持一與酒家嫗,得而騎之,乃龍也。上華陰山,常於山上大呼,言:‘子先、酒家母在此云。’”二句謂如元丹丘願惠賜玉漿,兩人即可共騎茅龍上天成仙。騎二茅龍,《文苑英華》作“身騎第一龍”。上天,咸本作“天上”。

【評箋】

舊題嚴羽評點《李太白詩集》卷六:“榮光”二句:“在”字替“出”字,有斟酌。此句是四句中先得者。又評“巨靈”六句:此太白家兵。又評末句:醜。

《唐宋詩醇》卷五:健筆凌雲,一掃靡靡之調。

延君壽《老生常談》:太白《西岳雲臺歌送丹丘子》中云:“雲臺閣道連窈冥,中有不死丹丘生。明星玉女備灑掃,麻姑搔背指爪輕。”下接仄韻云:“我皇手把天地户,丹丘談天與天語。”每於轉韻處,棱角峭厲,令人耳目頓覺醒豁。學者要從此種尋去,方有途徑可通,若但貌襲其起句“石作蓮花雲作臺”,便是鈍漢。

方東樹《昭昧詹言》卷一二:“中有不死”句入題。

王闓運手批《唐詩選》卷八評“白帝”二句:只是實賦,便成奇語。

按:用歌行體寫送别詩,是李白的創造。此詩前半寫題中的“西岳雲臺歌”,後半寫題中的“送丹丘子”。後來岑參等人也用歌行體寫送别詩,體制仿此。詳參拙撰《李白樂府與歌吟異同論》(原載日本專修大學學報一九九五年第一期,收入《天上謫仙人的秘密——李白考論集》,臺灣商務印書館一九九七年版)。此詩當是天寶四載(七四五)李白在龜蒙山一帶送元丹丘西游華山而作。詩中所謂“東求蓬萊復西歸”,即指元丹丘大約在天寶三載前後離開長安,東來蒙山海邊求仙,然後又要西回華山。杜甫有《玄都壇歌寄元逸人》詩云:“故人昔隱東蒙峰,已佩含景蒼精龍。”此“元逸人”當即元丹丘。杜甫又有《與李十二白同尋范十隱居》詩云:“余亦東蒙客,憐君如弟兄。”證知李白與杜甫曾一起至東蒙作客,當時元丹丘正隱居東蒙,即“東求蓬萊”。大約元丹丘離東蒙山時擬西去華山隱居,故李白寫此詩送别。全詩多用神話傳説,增添了虚幻縹緲的氣氛。想像神奇,構思巧妙。筆勢起伏,氣象萬千。洋溢着道教的仙氣,却又顯得豪放瀟灑,引人入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