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简介

卢照邻(630?—689?),字升之,自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北京附近)人,与王勃、杨炯、骆宾王齐名,合称初唐“四杰”。

卢照邻,他十多岁就远下淮南,师从曹宪、王义方学习《苍雅》及经史。他勤奋学习希望“明主以令仆相待,朝廷以黄散为经。及观国之光,利用宾王,谒龙旗于武帐,挥凤藻于文昌。”但事与愿违,他才高位卑,不被赏识,一生坎坷,命运多舛,晚年得了风疾,境遇悲凉,手足痉挛,痛苦不堪,自投颖水而死。

高宗永徽五年(654),卢照邻任邓王府典签,总管文书之事,很受邓王李元裕赏识。麟德二年(665)

邓王去世后,他离开邓府。不久因事入狱,作有《狱中学骚体》,以记其事。总章二年(669),他离开长安赴新都(今四川新都县)尉任上。在蜀期间曾与王勃相遇,并作诗纪念。在新都时染风疾,任职期满辞官北归。咸亨四年(673 ),卧病长安,后迁居阳瞿(今河南禹县)具茨山下。此期仍继续坚持写作,著有《幽忧子集》二十卷,今存七卷。

卢照邻早期的作品,“不殊子安、盈川。及疾后,境愈苦诗也愈峻。”他与骆宾王一样擅长写七言歌行,《长安古意》被誉为诗坛的一次革新。他的五言律(包括排律)“或豪放粗犷,或秀丽工整”。他的诗歌内容充实,“清藻”而不乏刚健之力。在诗歌创作方面,他主张抒写性情,反映现实生活。主张:“凡所著述,多以适意;不以繁词为贵。”(《驸马都尉乔君集序》)

长安古意

卢照邻

长安大道连狭斜,

青牛白马七香车。

玉辇纵横过主第,

金鞭络绎向侯家。

龙衔宝盖承朝日,

凤吐流苏带晚霞。

百丈游丝争绕树,

一群娇鸟共啼花。

啼花戏蝶千门侧,

碧树银台万种色。

复道交窗作合欢,

双阙连甍垂凤翼。

梁家画阁中天起,

汉帝金茎云外直。

楼前相望不相知,

陌上相逢讵相识。

借问吹箫向紫烟,

曾经学舞度芳年。

得成比目何辞死,

愿作鸳鸯不羡仙。

比目鸳鸯真可羡,

双去双来君不见。

生憎帐额绣孤鸾,

好取门帘贴双燕。

双燕双飞绕画梁,

罗帏翠被郁金香。

片片行云着蝉鬓,

纤纤初月上鸦黄。

鸦黄粉白车中出,

含娇含态情非一。

妖童宝马铁连钱,

娼妇盘龙金屈膝。

御史府中乌夜啼,

廷尉门前雀欲栖。

隐隐朱城临玉道,

遥遥翠幰没金堤。

挟弹飞鹰杜陵北,

探丸借客渭桥西。

俱邀侠客芙蓉剑,

共宿娼家桃李蹊。

娼家日暮紫罗裙,

清歌一啭口氛氲。

北堂夜夜人如月,

南陌朝朝骑似云。

南陌北堂连北里,

五剧三条控三市。

弱柳青槐拂地垂,

佳气红尘暗天起。

汉代金吾千骑来,

翡翠屠苏鹦鹉杯。

罗襦宝带为君解,

燕歌赵舞为君开。

别有豪华称将相,

转日回天不相让。

意气由来排灌夫,

专权判不容萧相。

专权意气本豪雄,

青虬紫燕坐春风。

自言歌舞长千载,

自谓骄奢凌五公。

节物风光不相待,

桑田碧海须臾改。

昔时金阶白玉堂,

即今唯见青松在。

寂寂寥寥扬子居,

年年岁岁一床书。

独有南山桂花发,

飞来飞去袭人裾。

卢照邻诗鉴赏

这首七言歌行,是卢照邻的代表作,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震动当时诗坛。闻一多先生在《宫体诗的自赎》里评价这首诗说:“在窒息的阴霾中,虚空而疲倦,忽然一阵霹雳,接着是狂风暴雨!虫吟听不见了,这样便是卢照邻《长安古意》的出现。这首诗在当时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放开了粗豪而圆润的嗓子..”这段话生动形象地评价了《长安古意》在诗歌史上的地位重要和作用,同时概括地指出了这首诗的艺术特征。

这首纵横开合、汪洋恣肆的长诗,可分四个部分,每部分又依次分为若干个小层次。从“长安大道连狭斜”,到“娼妇盘龙金屈膝”为第一部分。诗人浓墨重彩着力铺陈渲染京都长安的繁华市井和统治阶级穷奢极欲的豪华生活。

正如闻一多先生所说:“这生龙活虎般腾踔的节奏,首先已够教人如大梦初醒而心花怒放了。然后如云的车骑,载着长安各色人物摇镜头式的一幕幕出现..”这开头的十六个句子一幕幕摄下的是长安的概貌:大街小巷纵横交错,香车宝马川流不息。更有玉辇穿行,金鞭飞扬,来往于巍峨的宫殿、豪华的府宅。绿树掩映着亭台楼榭,蜂蝶嬉戏于门旁,鸟语花香。帝都壮丽辉煌,热闹繁忙,一派繁华升平景象。

此处突出地表现了七世纪大唐帝都生活的快节奏。十六句诗中共用了二十多个动词,甚至一句中连用两个动词,如“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楼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讵相识”。既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又表现出长安富于动感的快节奏。而“青牛”、“白马”、“玉辇”、“金鞭”、“朝日”、“晚霞”、“银台”、“碧树”、“千门”、“连甍”等等华丽多彩的词藻,幻化出一幅幅令人眼花缭乱,扑朔迷离的画面,豪华气派,绚丽多姿,令人神往。

接着,诗人的目光转向这梦幻般的生活中的主人公—— 富家子弟寻花问柳,歌女优伶攀龙附凤。一方情切切:“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一方意绵绵:“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生憎帐额绣孤鸾,好取门帘贴双燕。”于是:“双燕双飞绕画梁,罗帏翠被郁金香。”就连那些歌童舞女也都不是平常人。“鸦黄粉白车中去,含娇含态情非一。妖童宝马铁连钱,娼妇盘龙金屈膝。”这四句诗淋漓尽致地刻划了都市艳冶风情。有无名氏《水调歌头》:“千年一遇圣明朝,愿对君王舞细腰。乍可当熊任生死,谁能伴凤上云霄。”有人称这是借宫词讽喻,并说卢照邻的“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妙得此意。可见,卢诗亦有讽义在其中。

从“御史府中乌夜啼”至“燕歌赵舞为君开”为第二部分,细致刻划长安的夜生活。从深宅豪院直到京郊,形形色色人物应有尽有,粉墨登场,热闹和放纵程度远远胜于白天。无论是王孙公子,还是闾里少年,有人挟弹飞鹰,有人探丸借客,“俱邀侠客芙蓉剑,共宿娼家桃李蹊。娼家日暮紫罗裙,清歌一啭口氛氲。”然而他们的勇武和气派比起近卫军来就是小巫见大巫了。“汉代金吾千骑来,翡翠屠苏鹦鹉杯。

罗襦宝带为君解,燕歌赵舞为君开。”闻一多先生评论说:“诚然这不是一场美丽的热闹,但这颠狂中有战栗,堕落中有灵性。”

第三部分自“别有豪华称将相”至“即今唯有青松在”,主要描述与揭露权贵们互相排挤、倾轧的丑行。贺裳在《载酒园诗话又编》里称赞说:“写豪狞之志,如‘意气由来排灌夫’,尚不足奇;‘专权判不容萧相’..俨然如见霍氏凌蔑车千秋,赵广汉突入丞相府召其夫人脆庭下。”汉代外戚专政宦官弄权很严重,皇帝有时也无可奈何。他们“转日回天不相让”,气焰嚣张犯上作乱。他们“青虬紫燕坐春风”,穷奢极欲竟比豪强。他们“自言歌舞长千载,自谓骄奢凌五公”,狂妄自大至可笑的地步。

最后一部分共四句,“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是借汉代大学问家扬雄的典故,希望象扬雄那样终生致力于著述,远离尘世,与芳树为伴,不学干谒,洁身以自好。

这首言辞华丽的《长安古意》,以汉事讽唐,托古讽今。闻一多先生评论说:“讽刺,宫体诗中讲讽刺,多么生疏的一个消息。我几乎要问《长安古意》能否算宫体诗。..这回卢照邻却是在诗里又在诗外,因此他能让人人以一个清醒的旁观的自我,来给另一个自我一声警告。”诗中蕴含的“讽刺”使它具有了现实主义意义。这首诗隔句用韵,平仄协调,四语一转,是“王杨卢骆当时体”的典型特征。胡应麟《诗薮》说:“垂拱四子,一变而精华浏亮,抑扬起伏,悉协宫商,开合转换,咸中肯綮。七言长体,极于此矣。”

咏史四首(其一)

卢照邻

季生昔未达,

身辱功不成。

髡钳为台隶,

灌园变姓名。

幸逢滕将军,

兼遇曹丘生。

汉祖广招纳,

一朝拜公卿。

百金孰云重,

一诺良匪轻。

廷议斩樊哙,

群公寂无声。

处身孤且直,

遭时坦而平。

丈夫当如此,

唯唯何足荣。

卢照邻诗鉴赏

卢照邻的咏史诗,在“唐初四杰”咏史诗中首屈一指。他的《咏史四首》分别咏怀汉代四位名人季布、郭泰、郑泰和朱云。这首是第一首,写的是能屈能伸忠直孤正、不畏强权、正气凛然的大丈夫季布。

全诗可分为四层,每层四个句子。“季生昔未达,身辱功不成。髡钳为台隶,灌园变姓名。”概括了季布沦落为奴时的悲惨经历。他跟从项羽起兵失败,又被刘邦悬赏捉拿,当作刑徒卖给朱家为奴。朱家把他隐藏保护起来,还给他置办了田舍,他隐姓埋名以种田为生。“幸逢滕将军,兼遇曹丘生。汉祖广招纳,一朝拜公卿。”此处为二个段落,既写季布幸遇伯乐时来运转,同时也是赞赏夏侯婴举贤不疑、刘邦不记私仇的贤德。按史书记载,朱家为季布向夏侯婴澄冤,以“臣各为其主用”的道理说明季布不但不应被问罪,实为贤能之士,并请他向刘邦上疏赦免季布。刘邦赦季布为郎中,又得到曹丘生替他宣扬令德,于是名声传了开来。第三段是写季布耿直忠正,当众怒斥哗众取宠、邀功请赏的樊哙,义正辞严,人皆震动。“百金孰云重,一诺良匪轻”,出自楚谚“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诺”,意思是季布的一句承诺比百两黄金还重。为下两句诗“廷议斩樊哙,群公寂无声”作铺垫。

据《汉书·季布传》记载,单于呈书轻视吕太后,太后怒,召来大臣商议对策。樊哙说:“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群臣大多敷衍表示赞同,只有季布反对说:“樊哙可斩也!夫以高帝兵三十余万,困于平城,哙时亦在其中。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谩。且秦以事胡,陈胜等起,今疮痍未疗,哙又面谀,欲动摇天下。”此话一出,举座皆惊,群臣面面相觑,不知所措。有人为季布冒“逆鳞”而担忧,有人为季布的胆识而惊异。吕太后从此也没有再提报复匈奴的事了,一场一触即发的战争被制止。最后以四句议论作结,赞扬季布的耿直英勇,抒发诗人敬仰倾慕的心情。

全诗仅用了80个字,就使一个亦刚亦柔、能屈能伸的大丈夫形象跃然纸上。其中既有他的身世经历概括,又有生动传神的典型事例的细致刻划,表现季布为国家为民族甘愿牺牲自己的大无畏精神,诗歌夹叙夹议,表明了诗人对高洁志士,忠良贤能的敬慕与赞赏,对阿谀逢迎之人的鄙薄,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自己的政治精神。

初唐时期,战争频繁,皇帝好大喜功,臣属报喜不报忧,献谀之风抬头。诗人的《咏史》诗就是对这种社会政治风气的揭露与批评。

战城南

卢照邻

将军出紫塞,

冒顿在乌贪。

笳喧雁门北,

阵翼龙城南。

雕弓夜宛转,

铁骑晓参驔。

应须驻白日,

为待战方酣。

卢照邻诗鉴赏

唐高宗时代,对突厥、高丽、百济、吐蕃等外族边境发动了多次大大小小的战争,很多人以诗文借汉事表达思想。卢照邻这首《战城南》就是通过赞颂汉军将士讨伐匈奴的英勇顽强精神,表达诗人的爱国热情和建功立业的渴望。诗充满豪情和雄壮之气,使人振奋,是一首格调昂扬激越的战歌。

诗的首联是严整的对句。“将军出紫塞,冒顿在乌贪”指出交战的双方,又介绍交战的地理背景。能征善战的单于冒顿,杀父自立,灭东胡,逐月支,征服丁零,侵入秦之河南(今内蒙古河套一带)地,势力强盛。西汉初年,不时进一步南下侵扰,严重影响西汉王朝。这里以“冒顿”对“将军”,冒顿既已如此勇猛,那么“将军”自然也是身手不凡的。这里为下文的酣战作铺垫。“乌贪”与“紫塞”相对,说明是在异域的。“紫塞”是古代人们对长城的习惯称谓。

紫色,象征着高贵、庄严,不可侵犯,正与乌相对。

“乌”字后再加以“贪”字,更易使人产生鄙薄感。

诗歌利用字词的形、义及色彩在人们心中的定势,巧妙地造成一种邪不压正的气势,既为下文作铺垫,又表现必胜的信心。

“笳喧雁门北,阵翼龙城南”,照应首句,指出“将军出紫塞”的原因。敌人如此猖狂,汉军自然要奋起抗敌。下句的“阵翼龙城南”也因此有了着落。

不但正面迎击,还左右包围,两翼的战阵已达“龙城南”—— 直捣敌巢。足见我军之强大,英勇抗击外敌的浩然正气充斥字里行间。

“雕弓夜宛转,铁骑晓参驔”,进一步描写抗敌将士的战斗生活。他们严阵以待夜不释弓,晨不离鞍,随时准备飞矢跃马,追奔逐北。比起“枕戈待旦”,“夜抱玉鞍”这样的描写新颖而有气魄。“宛转”“参驔”,既恰当地表现了前方将士紧张而又镇定自若的心情,又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应须驻白日,为待战方酣”是流传千古的名句。

诗里虽没具体说明这次交锋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但白日即将结束,战斗还在激烈地进行。将士们等待迎接决战的胜利,因此从心底发出了呼唤:太阳呀!请您留下来,让我们与敌军决一雌雄!日出日落是不可改变的自然规律,“应须驻白日”的呼唤,表面悖理而近痴,实则生动地表现了将士们高昂的斗志。这是由“安得长绳系白日” 诗句变化来的。结尾以“战方酣”三字,并未直说战争的胜负,但孰胜孰负已然明了,因为第二联已表明直捣敌巢—— 阵翼龙城南了。

这是一首裁乐府以入律的佳作。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说:“ 卢之音节颇类于杨。”陈僅在《竹林答问》中也说:“六朝之有唐,四杰之力也。中间惟卢升之出入《风》、《骚》,气格遒古,非三子所可及。

盈川‘愧在卢前’,非虚语也。”

春晚山庄率题

二首(其一)

卢照邻

顾步三春晚,

田园四望通。

游丝横惹树,

戏蝶乱依丛。

竹懒偏宜水,

花狂不待风。

唯余诗酒意,

当了一生中。

卢照邻诗鉴赏

诗的头两句“顾步三春晚”,点明正是暮春三月,诗人不正面刻划春天的美丽,而用“顾步”两字,似乎春亦有灵性,顾影自怜,不忍离去,两个字将春天刻划得栩栩如生,新颖逼真。次句“田园四望通”,放眼四望,通达辽阔。这质朴的诗句,简洁地勾勒出一个平坦、畅达的山村背景。这种幽远宁静的小山村,最是为诗人们向往的。

“游丝横惹树,戏蝶乱依丛”,写的是昆虫活动的状态:那浮游的丝缕悬挂在树间,吐丝的蚕儿自由自在地爬行。那飞舞嬉戏的蝴蝶逍遥地停歇在草丛间,无拘无束。一个“惹”字、一个“乱”字,拟人化地表现出那些小动物的活跃、繁忙,而又各得其所的自在场面。这几句具体描写山村风光。“竹懒偏宜水,花狂不待风”,写的是植物的绚丽多彩的姿态。那慵懒的修竹在绿水旁舒展,那狂放的花心如痴如醉。“懒”

字、“ 狂”字,生动地表现了竹、花的繁茂与恣肆。这里所描写的景物,并非奇花异草、珍禽异兽,而只是山村常见的虫蝶竹花。诗人却将它们刻划得精灵可爱。

这四句诗紧扣“春晚”,将山村生机勃勃、恣态万千、逍遥自在的田园风光美。

面对自然美景,多愁善感的诗人却发出了迟暮的感慨:“唯余诗酒意,当了一生中。”诗人赋诗离不开酒,“当了”二字抒发心中愤懑之情。诗人在《释疾文·序》里曾说:“先朝(高宗)好吏,予方学于孔、墨;今上(武则天)好法,予晚受乎老、庄。彼圆凿而方枘,吾知龃龉而无当。..故吾甘栖栖以赴蜀,分默默以从梁。”万物都逍遥自在各得其所,诗人却怀才不遇,未能展其志,这当然令人感伤与失落了。

昭君怨

卢照邻

合殿恩中绝,

交河使渐稀。

肝肠辞玉辇,

形影向金微。

汉地草应绿,

胡庭沙正飞。

愿逐三秋雁,

年年一度归。

卢照邻诗鉴赏

据史书记载,汉元帝后宫嫔妃众多,难以选择,于是靠画像召幸。嫔妃们争相贿赂画工,只有王昭君貌美心高,分文不奉。画工将她丑化了许多,使她入宫五六年未能见皇上。正逢匈奴入朝请求和亲,昭君自愿出塞。当她盛装向皇上辞行时,光彩照人。元帝悔恨莫及,怒斩毛延寿等画师。此后诗人多借此事抒发幽怨的情怀。汉乐府有《王昭君》,晋有《王明君歌》,《琴操》有《昭君怨》等。卢照邻这首《昭君怨》比起当时上官仪的《王昭君》清新刚健,引人注目。

诗歌以嗟叹起句,“合殿恩中绝”,指皇上的恩德被阻绝不能下达。古诗《怨歌行》:“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诗人在此熔炼这首古诗,既交代了昭君的身世,又蕴藉着弃捐之意、艾怨之心。“交河使渐稀”,是进一步阐明“恩中绝”的。昭君初嫁时,朝廷还时常派使臣去探望,到后来连使节也逐渐稀少了。足见皇帝已经将忠义之人忘却了,恩义断绝。

因为“交河使渐稀”,引起昭君对往事的回忆:

“肝肠辞玉辇,形影向金微。”当年自己肝肠寸断地辞别了汉宫,形单影只走向遥远而陌生的胡庭。她顾影自怜,一步一回首,恋恋不舍。背井离乡何其悲凉!

因为永世不能回去,所以就更加思念故乡,由眼前匈奴景色想到故国景色:“汉地草应绿,胡庭沙正飞”,一边是尘土飞扬,风沙肆虐,一边是草色葱绿春意盎然。两相对照,衬托出人物的内心忧伤。这里诗人寓情于学,以有声有色的对比诗句,将人物的哀怨忧思抒发得淋漓尽致。

“愿逐三秋雁,年年一度归”,这两句诗直抒胸臆,诗中主人公的感情闸门似乎终于打开,千般怨,万般恨,喷发而出,化作一个愿望:象雁儿一样一年回来一次。此处意由象外点:象鸿雁那样自由是不可能的,她的愿望只能空留遗恨。

这首五言律诗以琴曲旧题写,属对工整,音韵和谐。“汉地草应绿,胡庭沙正飞。愿逐三秋雁,年年一度飞。”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诗人构思精巧,用词准确而贴切。卢照邻一生怀才不遇,屡屡遭受谗言和诽谤甚多。此诗明里哀叹昭君之不幸,实则是对自己郁郁不得志的一生发感慨。

行路难

卢照邻

君不见长安城北渭桥边,

枯木横槎卧古田。

昔日含红复含紫,

常时留雾亦留烟。

春景春风花似雪,

香车玉舆恒阗咽。

若个游人不竞攀,

若个倡家不来折。

倡家宝袜蛟龙帔,

公子银鞍千万骑。

黄莺一向花娇春,

两两三三将子戏。

千尺长条百尺枝,

丹桂青榆相蔽亏。

珊瑚叶上鸳鸯鸟,

凤凰巢里雏鹓儿。

巢倾枝折凤归去,

条枯叶落狂风吹。

一朝零落无人问,

万古摧残君讵知?

人生贵贱无终始,

倏忽须臾难久恃。

谁家能驻西山日?

谁家能堰东流水?

汉家陵树满秦川,

行来行去尺哀怜。

自昔公卿二千石,

咸拟荣华一万年。

不见朱唇将白貌,

惟闻素棘与黄泉。

金貂有时须换酒,

玉尘但摇莫计钱。

寄言坐客神仙署,

一生一死交情处。

苍龙阙下君不来,

白鹤山前我应去。

云间海上邈难期,

赤心会合在何时?

但愿尧年一百万,

长作巢由也不辞!

卢照邻诗鉴赏

从汉“柏梁体”开始,叹收六朝声律对仗,七言诗逐渐赶上五言诗;并从初唐开始分流,为新兴近体律绝,和乐府歌行。初唐四杰对七言古诗也作出巨大贡献。卢照邻的《长安古意》与《行路难》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行路难》是《乐府·相和歌辞》旧题,在卢照邻之前,鲍照就作过一首七言《行路难》,仄声促韵与长句宛转,充分表达悒郁不平之气。卢照邻这一首从容舒展,徐缓不迫,多次转韵;其声律、修辞、与对仗明显受六朝诗歌影响,从中也反映了诗风转变期的艺术特点。

全诗共四十句,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万古摧残君讵知?”“长安城北渭桥边”为虚指,即物起兴,从眼前横槎、枯木倒卧古田引起联想,“昔日”领起下文十六句,对“枯木”曾经拥有的枝繁叶茂,溢彩流芳的青春岁月,进行淋漓尽致的铺陈与渲染。围绕着它“千尺长条百尺枝”,有黄莺戏春,凤凰来巢,鸳鸯双栖,高贵的丹桂青榆也依附庇荫,更有香车宝马时常经过,马蹄声断续相闻;富有而轻薄的公子,妖冶的倡女,纷趋竞骛,攀龙附凤..。诗人以工整的结构,华丽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初唐长安城内繁荣市井,骄奢生活的世态风情全卷,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却又清醒地感觉到诗人冷静的态度。从行文遣辞看,整齐的偶句与变换的角度,避免了呆滞散乱;层迭的词句增添了构图的对衬感与节奏感。末两句是全诗关键,也是主旨所在。从现实的“一朝零落无人问”,由此及彼提出“万古摧残君讵知”,已如桓温当年“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普遍人生感喟,将比兴之义进一步升华了。

第二部分从“人生贵贱无终始”到末句,由隐而显,喻体“枯木”显现为本体“人生”。“终始”指无限。转瞬即逝的人生与悠久无限的岁月,这对亘古不变的自然矛盾造成人们心灵的困惑,一系列抒情意象即由此展开。“谁家”以下(至“赤心会合在何时”)

运用超时空框架,不断变换叙述角度,使生死枯荣的单一主题,形成多元层次与丰富内涵。先写时光流水,无人能阻,再写改朝换代,秦川汉陵,无可奈何;再写富贵公卿,顷刻归于青棘黄泉。由此进一步指出富贵不可骄,交情不足恃,都用复迭或对比手法。金貂换酒为李白《将进酒》所本;“玉尘”指玉骢马扬起的飞尘,狂饮与游冶似乎已解生死,其实正说明了无法排遣的苦闷。既然功名利禄都只是过眼云烟,就只好求友访仙以解心中积怨。因此,唐代盛行道教,许多官僚士大夫接受道教。纵然平日有生死交情,但只要大限到来,你未抵“苍龙阙下”(苍龙,东方之神,二十八宿东七星总称),我则已羽化白鹤山前。至于云间海上的仙山,长生不死的仙丹,更是飘缈难觅。

道家与佛家都有转世说,即使退一步寻求“赤子”重生,要到什么时候呢?表面是消极、苦闷乃至放浪形骸,其实仍融注了对人生热烈执着的追求,因此结末两句“但愿尧年一百万,长作巢由也不辞!”尧年,代长寿;巢由,巢父与许由,古时隐士。“但愿”“长作”可见其辞情恳切。卢照邻因服丹中毒,手足痉挛,最终不堪恶疾所苦,自投颍水,这里似有忏悟,只祈求正常人的健康长寿,不奢求富贵荣华与长生不死。

初唐四杰对于诗体诗风的转变,最突出之贡献是扩大了时空境界,将目光由宫廷移向社会,转向丰富多彩的现实人生。他们对历史、对人生、对物质、对理想都常常有发人深省的理解与阐释,使诗歌气势宏远,哲理性强,有很深的社会意义。

送二兄入蜀

卢照邻

关山客子路,

花柳帝王城。

此中一分手,

相顾怜无声。

卢照邻诗鉴赏

这是一首抒写兄弟亲情的诗。在古代,人们十分珍视兄弟之间的手足之情。卢照邻的《送二兄入蜀》就形象地表现了诗人与其兄弟之间深厚的手足亲情。

首句“关山客子路”,是向“二兄”说明前方路途遥远、山峦叠嶂、十分艰险,提醒亲人要多加珍重。古时由长安入蜀,必须经过秦岭太白山、青泥岭和大剑山、小剑山之间的一条栈道—— 剑门关。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曾清晰描绘了蜀道的艰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虽然剑阁有“天梯石栈相钩连”,却仍旧是“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最后不得不发出“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乡”的叹息。

卢照邻这首诗没有细致刻绘,而用“关山”二字概括了蜀道上的艰险,与兄弟惜别的沉重心情却清晰可见。

次句“花柳帝王城”,是指“二兄”出发的地点—— 长安,繁华似锦,歌舞升华,一派繁华的景象。

这一句与首句形成鲜明对比。诗人以长安的“花柳”

繁华反衬亲人在艰险的蜀道上将会碰到的孤苦、凄凉,着墨不多,感情却倍显深沉。

三、四句“此中一分手,相顾怜无声”,是抓取临分手时的瞬间情景的一个细节描写,将兄弟二人依依不舍相互牵挂的惜别情态刻划地细致入微,淋漓尽致。“相顾”二字将相互间情深意切的目光传神地刻绘了出来,一个“怜”字泻出了二人心中只有亲人间才会存在的滔滔挚爱之情,“无声”二字显示了不可名状的离别之恸,颇有“此时无声胜有声”之意。

诗人在短短四句诗中能够由远及近地刻划双方的心灵,善于节制感情,平衡抑扬,在前两句的对仗中巧含对比的成份,使全诗感情异常深厚浓烈,跌宕起伏,令人感动。

作为抒写骨肉亲情和送别诗来说,《送二兄入蜀》或许并非最上乘之作,但却以其简洁质朴的诗风和语言有力地冲击了宫体诗的形式主义藩篱,给初唐诗坛带来了清新之气,也为后来的盛唐诗歌产生了很大影响。

曲池荷

卢照邻

浮香绕曲岸,

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

飘零君不知。

卢照邻诗鉴赏

这首《曲池荷》,是卢照邻晚期的作品,借咏荷以抒其情怀。借物咏怀是卢照邻的强项,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说:“言外有抱才不遇,早年零落之感。”正可以用来评论该诗。

卢照邻,志大位卑,一生坎坷多舛。他任新都尉时染上风痹病,辞职北返,“羸卧不起,行已十年”,痛苦不堪。咸亨四年(673), 他写的《病梨树赋·序》中说:“癸酉之岁,余卧病于长安光德坊之官舍。父老云是鄱阳公主之邑司,昔公主未嫁而卒,故其邑废,时有处士孙君思邈居之。..余年垂强仕,则有幽忧之疾,椿囷之性,何其辽哉!”此时他虽求助于神医孙思邈,但对自己身体已经不抱什么希望。常常“伏枕十旬,闭门三月。”在《病梨树赋》中他写道:“怯衡飙之摇落”,忌炎景之临迫。”这里的“怯摇落”与《曲池荷》诗中的“叹飘零”是一样的含意,其中深深寄寓着诗人一生的忧愤与感慨。

“浮香绕曲岸”,未见其形,先闻其香。曲折的池岸泛着阵阵清香,说明荷花盛开,正值夏季。“圆影覆华池”,写月光笼罩着荷池。月影是圆的,花与影,影影绰绰,莫能分解。写荷的诗作不在少数。而这首诗采取侧面写法,以香夺人,不着意描绘其优美的形态和动人的纯洁,却传出了夜荷的神韵。“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是沿用屈原《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的句意,但又有所变化,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早年零落的感慨。

卢照邻在去世前不久写的《释疾文》中说道:“春秋冬夏兮四序,寒暑荣悴兮万端。春也万物熙熙焉感其生而悼死,夏也百草榛榛焉见其盛而知其阑,秋也严霜降兮殷忧者为之不乐,冬也阴气积兮愁颜者为之解欢。圣人知性情之纷纠。”这不免也有诗人自己的性格原因。由于他被病痛所折磨,对事物变化的反映特别敏感。如《释疾文》中所说:“神翳翳兮似灰,命绵绵兮若缕。一伸一屈兮,比艰难若尺蠼,九生九死兮。同变化乎盘古。万物繁茂兮此时,余独何为兮肠邅回而屡腐?”“草木扶疏兮如此,余独兰騨兮不自胜。”万物越是繁茂越是生机勃勃,他就越发感觉到自己的形象枯槁。同时他对繁荣的万物是“感其生而悼死”,“见其盛而知其阑”也有对自己和他人盛时的回忆与感慨。他的这种思想突出表现在他晚期的诗歌里。《曲池荷》的前两句写的是花好月圆,而后两句突然转写花之自悼。这花之自悼实为人之自悼。咏物诗,“因物以见我”,乃见其佳处。除余山《竹林问答》中说:“咏物诗寓兴为上,传神次之。寓兴者,取照在流连感慨之中,《三百篇》之比兴也。传神者,相赏在牝牡骊黄之外,《三百篇》之赋也。若模形范质,藻绘丹青,直死物耳,斯为下矣。”如此看来,可见卢照邻咏物诗之造诣。

西使兼送孟学士南游

卢照邻

地道巴陵北,

天山弱水东。

相看万余里,

共倚一征蓬。

零雨悲王粲,

清尊别孔融。

徘徊闻夜鹤,

怅望待秋鸿。

骨肉胡秦外,

风尘关塞中。

唯余剑锋在,

耿耿气成虹。

卢照邻诗鉴赏

这首诗是卢照邻赴任新都尉时兼送孟学士游江南所作的,是初唐五言排律中的佼佼者,素来被诗论家所称道。明人胡应麟在《诗薮》中说:“凡排律起句,极宜冠裳雄浑,不得作小家语。唐人可法者,卢照邻:

‘地道巴陵北,天山弱水东。’骆宾王:‘二庭归望断,万里客心愁。’杜审言:‘六位乾坤动,三微历数迁。’沈佺期:‘阊阖连云起,岩郎拂露开。’..此类最为得体。”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也评论说:“前人但赏其起语雄浑,须看一气承接,不平实,不板滞。后太白每有此种格法。”从这些评语里足以看出这首诗对当时诗坛和盛唐诗人的重要影响。

卢照邻在《释疾文》中写道:“是时也天子按剑,方有事于八荒,驾风轮而梁弱水,飞日驭而苑扶桑。

戈船万计兮连属,铁骑千群兮启行。文臣鼠窜,猛士鹰扬。故吾甘栖栖以赴蜀,分默默以从梁。可见卢照邻是在一种极复杂、极矛盾的心境中离开长安的。他甘心赴蜀,是出于无奈躲避的考虑的。因此诗的第五、六两句写道:“零雨悲王粲,清尊别孔融。”这实际上是把王粲比作己,把孔融比作友人,赞扬了孟学士刚直的品格。言外之意是说自己西去有王粲避难荆州之悲,而孟学士南游有孔融赋闲之叹。两句诗紧扣题目,抒写自己西使和送别友人的心情,愤世疾俗、抑郁不平之气流露于字里行间。

诗的起句点明两人分别要到之处,孟学士要到巴陵郡,诗人要到巴蜀地。“相看万里余,共倚一征蓬”,他们所去的地方都有万里之遥,此次分别每人都像飞蓬一样行踪不定。“ 徘徊闻夜鹤,怅望待秋鸿”, 是设想和朋友分别后,思念难耐,夜不成寐,竟起徘徊,倾听着凄厉的鹤声,等待着向南飞来的鸿雁怅然若失。意思是等着孟学士的来信。“骨肉胡秦外,风尘关塞中”, 是指诗人的兄弟亲戚都在塞外或蓟北;自己却在关内宦海中飘泊多年。写身世的孤苦,是为了强调友谊的重要。“唯余剑锋在,耿耿气如虹”,是自比为锋利的宝剑,尽管不为人所用,但忠心耿直气贯长虹。前句中是借申包胥思存楚的典故,后句源出荆轲刺秦王。邹阳狱中上书有:“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这里用这两个典故来表示自己忠心为国,精诚之气可感天地。

沈德潜称赞这首五言排律说:“一气承接,不平实,不板滞。”的确,这首排律写得流畅自然,一气呵成,而又起伏迭宕。诗人采用了情景交映、虚实结合等手法,来抒发自己内心浓烈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