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二

眉山苏轼诗一四十一首

诗曰杜牧以后。唐季五代纤佻薄弱。日即沦胥。宋初。杨亿。刘筠。钱惟演之徒。崇尚昆体。只是温李后尘。嗣是苏舜卿。以豪放自异。梅尧臣以高淡为宗。虽志於古矣。而神明变化之功少。未有能骖驾杜韩。卓然自成一家。而雄视百代者。必也其苏轼乎。轼之器识学问。见於政事。发於文章。史称。言足以达其有猷。行足以遂其有为。节义足以固其有守。皆志与气为之也。惟诗亦然。地负海涵。不名一体。而核其旨要之所在。如云。我诗虽云拙。心平声韵和。此轼自评其诗者也。作诗熟读毛诗。国风。离骚。曲折尽在是。此轼自以其所得教人者也。且夫。精深华妙。则苏辙称之矣。公如大国楚。吞五湖三江。则黄庭坚称之矣。天才宏放。宜与日月争光。则蔡绦称之矣。屈注天潢。倒连沧海。变眩百怪。终归浑雅。则敖陶孙称之矣。前之曹刘陶谢。后之李杜韩白。无所不学。亦无所不工。同时欧阳王黄。犹俱逊谢焉。洵乎独立千古。非一代一人之诗也。而陈师道顾谓其初学刘禹锡。晚学李太白。毋乃一知半解欤。但其诗气豪体大。有非后哲所易学步者。是以元好问论诗有云。只知诗到苏黄尽。沧海横流却是谁。又云。苏门果有忠臣在。肯放坡诗百态新。盖非用此为讥议。乃正以见其不可模拟耳。其与轼并世之人。漫为评论者如张舜民。有。仔细检点。不无利钝。之言。而杨时至谓其不知风雅之意。后来严羽更以其自出己意。为诗之大厄。创大言以欺世。夫岂可为笃论哉。是编所录。挹菁拔萃。审择再三。殆无遗憾。其生平丰功亮节。与夫兄弟朋友过从离合之迹。及一时新法之废兴。时事之迁变。靡不因之以见。诗凡五百余首。古体则五言稍多於七言。近体则七言数倍於五言。要归本於六义之旨。亦非有成见也。

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与子由别於

郑州西门之外。马上赋诗一篇寄之

不饮胡为醉兀兀。此心已逐归鞍发。归人犹自念庭闱。今我何以慰寂寞。

登高回首坡垅隔。惟见乌帽出复没。苦寒念尔衣裘薄。独骑瘦马踏残月。

路人行歌居人乐。僮仆怪我苦凄恻。亦知人生要有别。但恐岁月去飘忽。

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爱高官职。

原选者评。轼与其弟辙友爱特至。时轼赴凤翔签判之任。既别而作此诗。起句突兀有意味。前叙既别之深情。后忆昔年之旧约。亦知人生要有别。转进一层。曲折遒宕。轼是时年甫二十六。而诗格老成如是。

。许诗话。曰。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於野。瞻望不及。泣涕如雨。此。真可泣鬼神矣。东坡诗云。登高回首坡垅隔。惟见乌帽出复没。远绍其意。王方直诗话。曰。东坡喜韦苏州诗。宁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之句。故在郑别子由云。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又。初秋。子由与坡相从彭城。赋诗云。误喜对床寻旧约。不知飘泊在彭城。子由使辽。在神水馆赋诗云。夜雨从来对榻眠。兹行万里隔湖天。坡在御史狱有云。他年夜雨独伤神。在东府有云。对床定悠悠。夜雨今萧瑟。其同转对有云。对床贪听连宵雨。又曰。对床欲作连夜雨。又曰。对床老兄弟。夜雨鸣竹屋。此其兄弟所赋也。相约退休。可谓无日忘之。然竟不能成其约。其意见於。逍遥堂。诗叙云。

过宜宾见夷中乱山

江寒晴不知。远见山上日。朦胧含高峰。晃荡射峭壁。横云忽飘散。翠树分历历。

行人挹孤光。飞鸟投远碧。蛮荒谁复爱。穠秀安可适。岂无避世士。高隐炼精魄。

谁能从之游。路有豺虎迹。

原选者评。孤冷癚削。具缒幽凿险之能。

。纪年录。曰。嘉祐四年。荆州上王兵部书曰。自蜀至楚。舟行六十日。过郡十一。县二十有六。公由水路至嘉州。入嘉陵江。由泸。渝。涪。忠。夔等州入峡江。故作。过宜宾。泊牛口。入峡。出峡。等诗。

夜泊牛口

日落江雾生。系舟宿牛口。居民偶相聚。三四依古柳。负薪出深谷。见客喜且售。

煮蔬为夜飧。安识肉与酒。朔风吹茅屋。破壁见星斗。儿女自咿嚘。亦足乐且久。

人生本无事。苦为世味诱。富贵耀吾前。贫贱独难守。谁知深山子。甘与麋鹿友。

置身落蛮荒。生意不自陋。今子独何者。汲汲强奔走。

原选者评。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於此悟出艰难中骨力。孰谓陋室荒村不可以学道。

夜行观星

天高夜气严。列宿森就位。大星光相射。小星闹若沸。天人不相干。嗟彼本何事。

世俗强指摘。一一立名字。南箕与北斗。乃是家人器。天亦岂有之。无乃遂自谓。

迫观知何如。远想偶有似。茫茫不可晓。使我长叹喟。

原选者评。搔首问天。通以玄解。是即。道不可名。强名曰道。之旨也。

八阵碛

平沙何茫茫。仿佛见石。纵横满江上。岁岁沙水啮。孔明死已久。谁复辨行列。神兵非学到。自古不留诀。至人已心悟。后世徒妄说。自从汉道衰。蜂起尽奸杰。

英雄不相下。祸难久连结。驱民市无烟。战野江流血。万人赌一掷。杀尽如沃雪。

不为久远计。草草常无法。孔明最后起。意欲扫群孽。崎岖事节制。隐忍久不决。

志大遂成迂。岁月去如瞥。六师纷未整。一旦英气折。惟余八阵图。千古壮夔峡。

原选者评。后幅评论孔明数语。惜之至。服之至也。八阵图垒。人所共知。其箕张翼舒之形。无烦铺叙。放怀今古。历历千年。气成虹霓。词出金石。意岂独为武侯叹绝。

。水经。注曰。江水又东。径诸葛亮图垒。南。石碛平旷。望兼川陆。有亮所作。八阵图。东跨故垒。皆累细石为之。自垒西去。聚石八行。行间相去二丈。因曰。八阵。

入峡

自昔怀幽赏。今兹得纵探。长江连楚蜀。万派泻东南。合水来如电。黔波绿似蓝。

余流细不数。远势竞相参。入峡初无路。连山忽似龛。萦纡收浩渺。蹙缩作渊潭。

风过如呼吸。云生似吐含。坠崖鸣窣窸。垂蔓绿毵毵。冷翠多崖竹。孤生有石楠。

飞泉飘乱雪。怪石走惊骖。绝涧知深浅。樵僮忽两三。人烟偶逢郭。沙岸可乘篮。

野戍荒州县。邦君古子南。放衙鸣晚鼓。留客荐霜柑。闻道黄精草。丛生绿玉磝。

尽应充食饮。不见有彭聃。气候冬犹暖。星河夜半涵。遗民悲昶衍。旧俗接鱼蚕。

版屋漫无瓦。岩居窄似庵。伐薪常冒险。得米不盈甔。叹息生何陋。劬劳不自惭。

叶舟轻远溯。大浪固尝谙。矍铄空相视。呕哑莫与谈。蛮荒安可驻。幽邃信难惭。

独爱孤栖鹘。高超百尺岚。横飞应自得。远飏似无贪。振翮游霄汉。无心顾雀羋。

尘劳世方病。局促我何堪。尽解林泉好。多为富贵酣。试看飞鸟乐。高遁此心甘。

原选者评。用险韵。作长律。尽如其意之所出。最称擅长。首二句虚笼以作起局。长江。

六句。又作总挈。其。入峡。十二句。峡中之景物也。绝涧。十二句。峡中之人事也。气候。八句。则言人居峡之陋。叹息。八句。则言己入峡之劳。至。独爱孤栖鹘。以下十二句。前六句写孤鹘横飞自得之乐。后六句写自己局束尘劳之态。两相对照。作开之势。知高超之乐。则知高遁之甘矣。章法明。如观远岫。列秀青青。

。太平寰宇记。曰。瞿塘峡在夔州府城东。旧名西陵峡。两岸对峙。中贯一江。滟滪堆当其口。乃三峡之门。巫峡在巫山县。明月峡在夷陵州悬崖间。白石如月。黄牛峡在夷陵州西。

。三峡记。曰。三峡连亘七百里。重岩叠嶂。隐蔽天日。非亭午夜分。不见日月。水经。云杜宇所凿。

出峡

入峡喜巉岩。出峡爱平旷。吾心淡无累。遇境即安畅。东西径千里。胜处颇屡访。

幽寻远无厌。高绝每先上。前诗尚遗略。不录久恐忘。忆从巫庙回。中路寒泉涨。

汲归真可爱。翠碧光满盎。忽惊巫峡尾。岩腹有穿圹。仰见天苍苍。石室开南向。

宣尼古庙宇。丛木作帏帐。铁楯横半空。俯瞰不计丈。古人谁架构。下有不测浪。

石窦见天囷。瓦棺悲古葬。新滩阻风雪。村落去携杖。亦到龙马溪。茅屋沽村酿。

玉虚悔不至。实为舟人诳。闻道石最奇。寤寐见怪状。峡山富奇伟。得一知几丧。

苦恨不知名。历历但想像。今朝脱重险。楚水渺平荡。鱼多客庖足。风顺行意王。

追思偶成篇。聊助舟人唱。

原选者评。险境发以雄词。须看其意思闲暇萧散处。

神女庙

大江从西来。上有千仞山。江山自环拥。恢诡富神奸。深渊龟鳖横。巨壑蛇龙顽。

旌阳斩长蛟。雷雨移苍湾。蜀守降老蹇。至今带连环。纵横若无主。荡逸侵人寰。

上帝降瑶姬。来处荆巫间。神仙岂在猛。玉座幽且闲。飘萧驾风驭。弭节朝天关。

倏忽巡四方。不知道里艰。古妆具法服。邃殿罗烟鬟。百神自奔走。杂沓来趋班。

云兴灵怪聚。云散鬼神还。茫茫夜潭静。皎皎秋月弯。还应摇玉珮。来听水潺潺。

原选者评。徐徊神境。仿像仙踪。不袭用玉色。并页颜及望帷褰帱一切猥琐漫亵之语。范成大。巫山图。及。巫山高。二诗。 力辨。何不缘轼诗。巫山。神女。二作为证耶。

。吴船录。曰。下巫峡三十五里。至神女庙。十二峰皆在北岸。前后映带。不能足其数。所谓阳台。高唐观在来鹤峰上。亦未必是。神女之事。据宋玉赋。本以讽襄王。后世不察。一切以儿女子亵之。今庙中石刻引。庸城记。瑶姬。西王母之女。称云华夫人。助禹。令鬼神斩石疏流。有功见纪。今封妙用真人。

巫山

瞿塘迤逦尽。巫峡峥嵘起。连峰稍可怪。石色变苍翠。天工运神巧。渐欲作奇伟。

坱轧势方深。结构意未遂。旁观不暇瞬。步步造幽邃。苍崖忽相逼。绝壁凛可悸。

仰观八九顶。俊爽凌颢气。晃荡天宇高。奔腾江水沸。孤超兀不让。直拔勇无畏。

攀缘见神宇。憩坐就石位。巉巉隔江波。一一问庙吏。遥观神女石。绰约诚有以。

俯首见斜鬟。拖霞弄修帔。人心随物变。远觉含深意。野老笑吾旁。少年尝屡至。

去随猿猱上。反以绳索试。石笋依孤峰。突兀殊不类。世人喜神怪。论说惊幼稚。

楚赋亦虚传。神仙安有是。次问。扫坛竹。云。此今尚尔。翠叶纷下垂。婆娑绿凤尾。

风来自偃仰。若为神物使。绝顶有三碑。诘曲古篆字。老人那解读。偶见不能记。

穷探到峰背。采斫黄杨子。黄杨生石上。坚瘦纹如绮。贪心去不顾。涧谷千寻缒。

山高虎狼绝。深入坦无忌。洪濛草树密。葱茜云霞腻。石窦有洪泉。甘滑如流髓。

终朝自盥潄。冷冽清心胃。浣衣挂树梢。磨斧就石鼻。徘徊云日晚。归意念城市。

不到今十年。衰老筋力惫。当时伐残木。牙蘖已如臂。忽闻老人说。终日为叹喟。

神仙固有之。难在忘势利。贫贱尔何爱。弃去如脱屣。嗟尔若无还。绝粮应不死。

原选者评。带阜缨峦。屯云积气。析之。则句炼字琢。合之。则悠悠乎与颢气以俱。而莫得其涯。

。入蜀记。曰。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

荆州十首录三首

南方旧战国。惨澹意犹存。慷慨因刘表。凄凉为屈原。废城犹带井。古姓聚成村。

亦解观形胜。升平不敢论。

朱槛城东角。高王此望沙。江山非一国。烽火畏三巴。战骨沦秋草。危楼倚断霞。

百年豪杰尽。扰扰见鱼虾。

柳门京国道。驱马及春阳。野火烧枯草。东风动绿芒。北行连许。邓。南去极衡。湘。

楚境横天下。怀王信弱王。

原选者评。俯仰陈迹。怀古者所同。悲壮慷慨。则唐贤得意笔也。

嘉祐庚子。轼侍其父洵自荆州游大梁。此诗当在。郑州西门。作之前。

太白山下早行。至横渠镇。书崇寿院壁

马上续残梦。不知朝日升。乱山横翠幛。落月澹孤灯。奔走烦邮吏。安闲愧老僧。

再游应眷眷。聊亦记吾曾。

原选者评。次联是早行景色。妙从首句。残梦。二字生出。故日月字不嫌杂见。王世贞之论似密实疏。

。艺苑卮言。曰。刘驾。马上续残梦。境颇佳。下云。马嘶而复惊。遂不成语矣。苏子瞻用其语。下云。不知朝日升。亦未是。至复改为。瘦马兀残梦。愈坠恶道。

留题延生观后山小堂

溪山愈好意无厌。上到巉巉第几尖。深谷野禽毛羽怪。上方仙子鬓眉纤。

不惭弄玉骑丹凤。应逐嫦娥驾老蟾。涧草岩花自无主。晚来蝴蝶入疏帘。

原选者评。三句观后之景。四句小堂之景。唐时。文安。浔阳。平恩。邵阳。永嘉。永安。义昌。安阳诸主皆先后丐为道士。筑观在外。玉真师事道士史崇元。此诗中。二联较之李义山。不逢萧史休回首。莫见洪崖又拍肩。之句。更为语隐而意微。

石鼻城

平时战国今无在。陌上征夫自不闲。北客初来试新险。蜀人从此送残山。

独穿暗月朦胧里。愁渡奔河苍茫间。渐入西南风景变。道边修竹水潺潺。

原选者评。挥霍如意。五六一联。深沈雄健。景中有情。苍茫。二字。俱读从上声。前人所未有。此自轼诗创用。唐人如韩诗读。张王。为去声。白诗读。目龙目忽。为上声。后人不审所出。遂谓前贤自我作古。恐不尽然耳。

赵次公曰。石鼻寨即武成镇也。战国。指言蜀与魏也。诸葛亮作此城以拒郝昭。自北来而入蜀者。至此渐入山。故曰。试新险。自蜀来而趋京。洛者。至此已出山。故曰。送残山。

自此地前往宝鸡为入西南矣。

病中。大雪数日。未尝起。

观虢令赵荐以诗相属。戏用其韵答之三首

经旬卧斋阁。终日亲剂和。不知雪已深。但觉寒无奈。飘萧窗纸明。堆压檐板堕。

风飙助凝冽。帏幔困掀簸。惟思近醇醲。未敢窥璨瑳。何时反炎赫。郤欲躬臼磨。

谁言坐无毡。尚有裘充货。西邻歌吹发。促席寒威挫。崩腾踏成径。缭绕飞入座。

人欢瓦先融。饮隽瓶屡卧。嗟予独愁寂。空室自困坷。欲为后日赏。恐被游尘涴。

寒更报新霁。皎月悬半破。有客独苦吟。清夜默自课。诗人例穷蹇。秀句出寒饿。

何当暴雪霜。庶以蹑郊。贺。

原选者评。和韵诗峻拔浏利。如弹丸脱手。是大苏所长。

岁晚相与馈问。为馈岁。酒食相邀。呼为别岁。至除夜。达旦不眠。为守岁。蜀之风俗如是。

余官於岐下。岁暮思归而不可得。故为此三诗以寄子由

馈岁

农功各已收。岁事得相佐。为欢恐无及。假物不论货。山川随出产。贫富称小大。

寘盘巨鲤横。发笼双兔卧。富人事华靡。彩绣光翻座。贫者愧不能。微挚出舂磨。

官居故人少。里巷佳节过。亦欲举乡风。独唱无人和。

别岁

故人适千里。临别尚迟迟。人行犹可复。岁行那可追。问岁安所之。远在天一涯。

已逐东流水。赴海归无时。东邻酒初熟。西舍彘亦肥。且为一日欢。慰此穷年悲。

勿嗟旧岁别。行与新岁辞。去去勿回顾。还君老与衰。

原选者评。即古诗。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意。而畅言之。顿挫淋漓。有对此茫茫。百端交集之概。

守岁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原选者评。前六句比。中六句赋。结句犹可夸者。非幸词。正以见去日苦多。而盛年之不再也。此与。别岁。一首。佳处不减魏武短歌。

和子由论书

吾虽不善书。晓书莫如我。苟能通其意。常谓不学可。貌妍容有矉。璧美何妨椭。

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好之每自讥。不谓子亦颇。书成辄弃去。缪被旁人裹。

体势本阔落。结束入细麽。子诗亦见推。语重未敢荷。迩来又学射。力薄愁官笴。

多好竟无成。不精安用夥。何当尽屏去。万事付懒惰。吾闻古书法。守骏莫如跛。

世俗笔苦骄。众中强嵬马我。钟。张忽已远。此语与时左。

原选者评。论书实自道其所得。端庄。刚健。一联。及。体势。结束。一联。宛然见轼书法也。中间插入学射一段。轩然波起。凌厉无前。

。韵语阳秋。曰。东坡与子由论书云。吾虽不善书。晓书莫如我。苟能通其意。常谓不学可。故其子叔党跋公书云。吾先君子岂以书自名哉。特以其至大至刚之气发于胸中。而应之以手。故不见其有刻画妩媚之态。而端乎章甫。有不可犯之色。少年喜二王书。晚乃喜颜平原。

故时有二王风气。俗手不知。妄谓学徐浩。陋矣。观此。则知初未尝规规然。出於翰墨积习也。

凤翔八观并序

。凤翔八观。诗。记可观者八也。昔司马子长登会稽。探禹穴。不远千里。而李太白亦以七泽之观至荆州。二子盖悲世悼俗。自伤不见古人。而欲一观其遗迹。故其勤如此。凤翔当秦。蜀之交。士大夫之所朝夕往来。此八观者。又皆跬步可至。而好事者有不能遍观焉。故作此诗。以告欲观而不知者。

石鼓歌

冬十二月岁辛丑。我初从政见鲁叟。旧闻石鼓今见之。文字郁律蛟蛇走。

细观初以指画肚。欲读嗟如箝在口。韩公好古生已迟。我今况又百年后。

强寻偏傍推点画。时得一二遗八九。我车既攻马亦同。其鱼维鱼与贯之柳。

古器纵横犹识鼎。众星错落仅名斗。模糊半已隐瘢胝。诘曲犹能辨跟肘。

娟娟缺月隐云雾。濯濯嘉禾秀莨莠。漂流百战偶然存。独立千载谁与友。

上追轩。颉相唯诺。下揖冰。斯同。忆昔周宣歌。鸿雁。当时籀史变蝌蚪。

厌乱人方思圣贤。中兴天为生耆耈。东征徐虏阚虓虎。北伏犬戎随指嗾。

象胥杂沓贡狼鹿。方召联翩赐圭卣。遂因鼓鼙思将帅。岂为考击烦矇瞍。

何人作颂比。崧高。万古斯文齐岣嵝。勋劳至大不矜伐。文。武未远犹忠厚。

欲寻年岁无甲乙。岂有名字记谁某。自从周衰更七国。竟使秦人有九有。

扫除诗书诵法律。投弃俎豆陈鞭杻。当年何人佐祖龙。上蔡公子牵黄狗。

登山刻石颂功烈。后者无继前无偶。皆云。皇帝巡四国。烹灭强暴救黔首。

六经既已委灰尘。此鼓亦当遭击掊。传闻九鼎沦泗上。欲使万夫沈水取。

暴君纵欲穷人力。神物义不污秦垢。是时石鼓何处避。无乃天工令鬼守。

兴亡百变物自闲。富贵一朝名不朽。细思物理坐叹息。人生安得如汝寿。

原选者评。雄文健笔。句奇语重。气魄与韩退之作相埒。而研练过之。细玩通篇。以。冬十二月。四句起。以。兴亡百变。四句结。起仿。北征。诗体。结亦悠然不尽若韩诗。起四句未免平率。结云。呜呼。吾意其蹉跎。又何衰飒也。中间分三大段。第一段自。细观初以指画肚。至。下揖冰斯同。铺叙石鼓之文词。字迹。实景。实事。所与韩公不同者在此。故详述于前。

且正是初见时情状。古器纵横。六句。详写石鼓之奇古。固非。文字郁律蛟蛇走。一句所能尽。缺月。嘉禾。视韩诗。鸾翔凤翥。珊瑚碧树。之词又出一奇也。漂流百战。四句作转轴。

起下二段意。忆昔周宣歌。鸿雁。至。岂有名字记谁某。推原溯委。铺述典重。自从周衰更战国。至。无乃天工令鬼守。凭吊古今。却以六经九鼎作陪。澜翻无竭。笔力驰骤中。章法乃极严谨。真足嗣响少陵。

。苕溪渔隐丛话。曰。韦苏州。石鼓歌。云。乃是宣王之臣史籀作。退之。石鼓歌。初不指言史籀所作。永叔。集古录。云。至於字画。亦非史籀不能作。此盖原苏州之歌而云尔。苏长公。石鼓诗。云。忆昔周宣歌。鸿雁。当时籀史变蝌蚪。亦原於苏州也。

赵次公曰。先生诗后段云。忆昔周宣歌。鸿雁。当时籀史变蝌蚪。则石鼓文字盖蝌蚪之变。韩愈有。科斗书后记。一篇云。李阳冰之子服之。授余以其家科斗。孝经。汉卫宏官书。

两部合一卷。且曰。古书得其据。依略可读。如是则退之宜识科斗书者。石鼓歌。乃云。辞严义密读难晓。字体不类隶与科。而先生今诗乃能通其六句。则先生为精于字学矣。欧阳。集古。跋尾盖谓。韦应物以为文王之鼓。韩退之以为宣王之鼓。不知何所据而然。卒以退之好古不妄者为可信。然未尝载其文。至子由和先生诗。乃云。形虽不具意可知。有云杨柳贯鲂。

先生诗注云。维维鲤。而子由云。鲂。岂各以所辨之字言之乎。

朱彝尊曰。杨用修谓。从李宾之所得唐人拓本。多至七百有二字。又言。及见东坡之本人多惑焉。考宾之。石鼓歌。中云。家藏旧本出梨枣。楮墨轻虚不盈握。拾残补缺能几何。

以一涓埃裨海岳。夫以欧阳。薛。胡诸家所见止四百余字。若宾之本有七百余字。拾残补缺亦已多矣。宾之不应为是言也。子瞻之诗曰。韩公好古生已迟。我今况又百年后。强寻偏傍推点画。时得一二遗八九。子由和之。有云。形骸偃蹇任苔藓。文字皴剥因风雨。字形漫汗随石缺。苍蛇生角龙折股。夫用修子本既得自宾之。传自子瞻。是子瞻克见其全。子由亦得纵观。

子瞻子由又不应为是言也。

王维吴道子画

何处访吴画。普门与开元。开元有东塔。摩诘留手痕。吾观画品中。莫如二子尊。道子实雄放。浩如海波翻。

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亭亭双林间。彩晕扶桑暾。

中有至人谈寂灭。悟者悲涕迷者手自扪。蛮君鬼伯千万万。相排竞进头如鼋。

摩诘本诗老。佩芷袭芳荪。今观此壁画。亦若其诗清且敦。

只园弟子尽鹤骨。心如死灰不复温。门前两丛竹。雪节贯霜根。

交柯乱叶动无数。一一皆可寻其源。吴生虽妙绝。犹以画工论。

摩诘得之於象外。有如仙翮谢笼樊。吾观二子皆神俊。又於维也敛衽无间言。

原选者评。以史迁合传论赞之体作诗。开合离奇。音节疏古。道子下笔入神。篇中摹写亦不遗余力。将言吴不如王。乃先於道子极意形容。正是导题法也。后称王维。只云画如其诗。

而所以誉其画笔者甚淡。顾其妙在笔墨之外者。自能使人於言下领悟。更不必以画断。凿凿指为。神品。妙品。矣。

。许诗话。曰。老杜作。曹将军丹青引。云。一洗万古凡马空。东坡观吴道子画壁云。

。笔所未到气已吞。吾未得见其画矣。斯评也。二公之句各可以当之。

东湖

吾家蜀江上。江水绿如蓝。迩来走尘土。意思殊不堪。况当岐山下。风物尤可惭。

有山秃如赭。有水浊如泔。不谓郡城东。数步见湖潭。入门便清奥。恍如梦西南。

泉源从高来。随波走涵涵。东去触重阜。尽为湖所贪。但见苍石螭。开口吐清甘。

借汝腹中过。胡为目眈眈。新荷弄晚凉。轻棹极幽探。飘忘远近。偃息遗佩篸。

深有龟与鱼。浅有螺与蚶。曝晴复戏雨。戢戢多於蚕。浮沈无停饵。倏忽遽满篮。

丝缗虽强致。琐细安足戡。闻昔周道兴。翠凤栖孤岚。飞鸣饮此水。照影弄毵毵。

至今多梧桐。合抱如彭。聃。彩羽无复见。上有鹯博羋。嗟予生虽晚。好古意所羍。

图书已漫漶。犹复访侨。郯。卷阿。诗可继。此意久已含。扶风古三辅。政事岂汝谙。

聊为湖上饮。一从醉后谈。门前远行客。劫劫无留骖。问胡不回首。毋乃趁朝参。

予今正疏懒。官长幸见函。不辞日游再。行恐岁满三。暮归仍倒载。钟鼓已韽韽。

原选者评。前幅写东湖之胜。而曰。湖所贪。曰。目耽耽。匪直摹景而已。入后自写闲游。

实有怀抱观古今之意。扶风古三辅。政事岂汝谙。二句。意最深厚。得简兮诗人之旨。沈屈下僚。勾检簿书。无由得尽其才。不得已而为湖上之游。讵与寻幽探胜者比。考是时。轼为凤翔判官。陈希亮为府帅。以属礼待之。或谒入不得见。轼壮年气盛。不相下其客位。假寐。作有云。同僚不解事。愠色见髯须。虽无性命忧。且复忍须臾。此诗末复云。予今正疏懒。官长幸见函。无聊不平时一发露於辞气。故必知其人论其世。而后可与言诗。后人注诗者俱未见及此。客位之作。编入通守钱塘时。并其年谱中次序亦错谬矣。

真兴寺阁

山川与城郭。漠漠同一形。市人与鸦鹊。浩浩同一声。此阁几何高。何人之所营。

侧身送落日。引手攀飞星。当年王中令。斫木南山赤页。写真留阁下。铁面眼有稜。

身强八九尺。与阁两峥嵘。古人虽暴恣。作事今世惊。登者尚呀喘。作者何以胜。曷不观此阁。其人勇且英。

原选者评。苍苍莽莽。意到笔随。中间。侧身送落日。引手攀飞星。十字奇警夺目。可与老杜。七星在北户。河汉声西流。相匹敌。

赵夔曰。此诗用古人意而不取其字。杜子美。登慈恩寺塔。诗云。泰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

李氏园

朝游北城东。回首见修竹。下有朱门家。破墙围古屋。举鞭叩其户。幽响答空谷。

入门所见夥。十步九移目。异花兼四方。野鸟喧百族。其西引溪水。活活转墙曲。

东注入深林。林深窗户绿。水光兼竹净。时有独立鹄。林中百尺松。岁久苍麟蹙。

岂惟此地少。意恐关中独。小桥过南浦。夹道多乔木。隐如城百雉。挺若舟千斛。

阴阴日光淡。黯黯秋气蓄。尽东为方池。野雁杂家鹜。红梨惊合抱。映岛孤云馥。

春光水溶漾。雪阵风翻扑。其北临长溪。波声卷平陆。北山卧可见。苍翠间硗秃。

我时来周览。问。此谁所筑。云。昔李将军。负险乘衰叔。抽钱算间口。但未榷羹粥。

当时夺民田。失业安敢哭。谁家美园囿。籍没不容赎。此亭破千家。郁郁城之麓。

将军竟何事。虮虱生刀革蜀。何尝载美酒。来此驻车毂。空使后世人。闻名颈犹缩。

我今官正闲。屡至因休沐。人生营居止。竟为何人卜。何当办一身。永与清景逐。

原选者评。叙园中景物。委折详尽。自西而南。而东。而北。一一点睛。宛似柳州小记。后以感慨之情。写通旷之见。令人意惬。

。五代史。李茂贞本姓宋。名文通。唐禧宗间以功拜凤翔。陇右节度使。赐姓名。昭宗景福元年反。犯京师。加拜尚书令。封岐王。后唐庄宗同光二年卒。

七月二十四日。以久不雨。出祷溪。是日宿虢县。

二十五日晚。自虢县渡渭。宿於僧舍曾阁。阁故曾氏所建也。

夜久不寐。见壁间有前县令赵荐留名。有怀其人

龛灯明灭欲三更。奇攴枕无人梦自惊。深谷留风终夜响。乱山衔月半床明。

故人渐远无消息。古寺空来看姓名。欲向磻溪问姜叟。仆夫屡报斗杓倾。

原选者评。夜色苍凉。抚景怀人。想见竟夕回之致。

二十七日。自阳平至斜谷宿於南山中蟠龙寺

横槎晚渡碧涧口。骑马夜入南山谷。谷中暗水响泷泷。岭上疏星明煜煜。

寺藏岩底千万仞。路转山腰三百曲。风生饥虎啸空林。月黑惊窜修竹。

入门突兀见深殿。照佛青荧有残烛。愧无酒食待游人。旋斫杉松煮溪蔌。

板阁独眠惊旅枕。木鱼晓动随僧粥。起观万瓦郁参差。日乱千岩散红绿。

门前商贾负椒荈。山后咫尺连巴蜀。何时归耕江上田。一夜心逐南飞鹄。原选者评。颜。谢以后。古诗多有对偶终篇者。入唐遂以有声病者为律。无声病者为古。至於七言古体亦时一有之。若少陵之。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子规夜啼山竹裂。

王母昼下云旗翻。昌黎之。大蛇中断丧前王。群马南渡开新主。何人有酒身无事。谁家种竹门可款。硬语排。视唐初四子及元白诸家之宛然律调者。不可同日语也。若其自首至尾。无句不裁对。无对不瑰伟。绝特则惟轼集中有之。实为创格。此作亦其一也。其中写景处。语刻画而句浑成。读之可怖可喜。笔力奇绝。

是日至下马迹。憩於北山僧舍。有阁曰

。怀贤。南直斜谷。西临五丈原。诸葛孔明所从出师也

南望斜谷口。三山如犬牙。西观五丈原。郁屈如长蛇。有怀诸葛公。万骑出汉巴。

吏士寂如水。萧萧闻马木过。公才与曹丕。岂止十倍加。顾瞻三辅间。势若风卷沙。

一朝长星坠。竟使蜀妇髽。山僧岂知此。一室老烟霞。往事逐云散。故山依渭斜。

客来空吊古。清泪落悲笳。

原选者评。不著议论。而郁拔纵横之气自寓。语淡味长。最是高格。

邵长蘅曰。萧萧闻马木过。诗。车攻。篇。萧萧马鸣。毛传。言。不欢哗也。公诗用此意。

。三国志。曰。建兴十二年。诸葛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仲达对。於渭南分兵屯田。为久住之基。耕者衤集于渭滨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

赵次公曰。案。长安志。引。水经注。曰。斜水北历斜谷。过五丈原。亦谓之武功水。又曰武功。盖在渭水南。郿县北。是今先生祷雨於虢县之石番溪。故所经由望见郿县之五丈原。

和子由记园中草木十一首录五首

荒园无数亩。草木动成林。春阳一已敷。妍丑各自矜。蒲萄虽满架。囷倒不能任。

可怜病石榴。花如破红襟。葵花虽粲粲。蒂浅不胜簪。丛蓼晚可喜。轻红随秋深。

物生感时节。此理等废兴。飘零不自由。盛亦非汝能。

种柏待其成。柏成人已老。不如种丛篲。春种秋可倒。阴阳不择物。美恶随意造。

柏生何苦艰。似亦费天巧。天工巧有几。肯尽为汝耗。君看藜与藿。生意常草草。

萱草虽微花。孤秀能自拔。亭亭乱叶中。一一芳心插。牵牛独何畏。诘曲自芽蘖。

走寻荆与榛。如有宿昔约。南斋读书处。乱草晓如泼。偏工贮秋雨。岁岁坏篱落。

芦笋初似竹。稍开叶如蒲。方春节抱甲。渐老根生须。不爱当夏绿。爱此及秋枯。

黄叶倒风雨。白花摇江湖。江湖不可到。移植苦勤劬。安得双野鸭。飞来成画图。

我归自南山。山翠犹在目。心随白云去。梦绕山之麓。汝从何方来。笑齿粲如玉。

探怀出新诗。秀语夺山绿。觉来已茫昧。但记说秋菊。有如采樵子。入洞听琴筑。归来写遗声。犹胜人间曲。

原选者评。前四首俱是杂写花木。随处拈出立少谛。非见道忘山者不能获此圆通也。末首则别为一调。秀语夺山绿。一句。情味备至。每於称许辙处想见其友於式好。有怡怡之乐。此数诗格调柴桑淡远。修武倔奇。殆兼擅其胜。

司竹监烧苇园。因召都巡检

柴贻勖左藏。以其徒会猎园下

官园刈苇岁留槎。深冬放火如红霞。枯槎烧尽有根在。春雨一洗皆萌芽。

黄狐老兔最狡捷。卖侮百兽常矜夸。年年此厄竟不悟。但爱蒙密争来家。

风回焰卷毛尾热。欲出已被苍鹰遮。野人来言此最乐。徒手晓出归满车。

巡边将军在近邑。呼来飒飒从矛叉。戍兵久闲可小试。战鼓虽冻犹堪挝。

雄心欲搏南涧虎。阵势颇学常山蛇。霜乾火烈声爆野。飞走无路号且呀。

迎人截来砉逢箭。避犬逸去穷投罝。击鲜走马殊未厌。但恐落日催栖鸦。

弊旗仆鼓坐数获。鞍挂雉兔肩分麚。主人置酒聚狂客。纷纷醉语晚更哗。

燎毛燔肉不暇割。饮啖直欲追羲娲。青丘云梦古所咤。与此何啻百倍加。

苦遭谏疏说夷羿。又被赋客嘲淫奢。岂如闲官走山邑。放旷不与趋朝衙。

农工已毕岁云暮。车骑虽少宾殊佳。酒酣上马去不告。猎猎霜风吹帽斜。

原选者评。从。烧园。指出物性愚迷。语直而曲。巡边将军。以下十四句。以议论叙事。飒飒洒洒。具有声色。此段既极奇横。故。主人置酒。以下更为纡徐。以畅其气。结用独孤侧帽事。

恰合会猎情景。而役使无痕。但觉有余韵逸趣。其才真能吞若云梦者八九。其於胸中。曾不芥蒂也。

秀州僧本莹静照堂

鸟囚不忘飞。马系常念驰。静中不自胜。不若听所之。君看厌世人。无事乃更悲。

贫贱苦形劳。富贵嗟神疲。作堂名静照。此语子谓谁。江湖隐沦士。岂无适时资。

老死不自惜。扁舟自娱嬉。从之恐莫见。况肯从我为。

原选者评。厌世人无事更悲。说来绝倒。即就起动。相以证真谛之寂然。何必坐断千崖。

乃得慧眼无见。

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他年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

我昔家居断还往。著书不复窥园葵。朅来东游慕人爵。弃去旧学从儿嬉。

狂谋谬算百不遂。惟有霜鬓来如期。故山松柏皆手种。行且拱矣归何时。万事早知皆有命。十年浪走宁非痴。与君未可觉得失。临别惟有长嗟咨。

原选者评。送其失解归。而乃勉以读书。朋友切偲之义莫过於此。董遇百遍见义。熟读之谓也。王筠重览兴深。深思之谓也。读书之法。亦莫过於此。安惇初从轼游。末流乃与元祐诸贤为难。当时至有童谣曰。大惇小惇。殃及子孙。盖大惇谓章惇。小惇谓安惇也。然则安惇乃正世之狂谋谬算者。此诗知其。他年名宦恐不免。而始终以熟读旧书为箴规。固早有以窥其微矣。

许彦周诗话曰。古人文章不可轻易。反覆熟读。加意思索。庶几见之。东坡诗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仆尝以此语铭座右而书诸绅也。

送刘道原归觐南康

晏婴不满六尺长。高节万仞陵首阳。青衫白发不自叹。富贵在天那得忙。

十年闭户乐幽独。百金购书收散亡。朅来东观弄丹墨。聊借旧史诛奸强。

孔融不肯下曹操。汲黯本自轻张汤。虽无尺箠与寸刃。口吻排击含风霜。

自言静中阅世俗。有似不饮观酒狂。衣巾狼籍又屡舞。傍人大笑供千场。

交朋翩翩去略尽。惟吾与子犹彷徨。世人共弃君独厚。岂敢自爱恐子伤。

朝来告别惊何速。归意已逐征鸿翔。匡庐先生古君子。挂冠两纪鬓未苍。

定将文度置膝上。喜动邻里烹猪羊。君归为我道名姓。幅巾他日容登堂。

原选者评。谓恕借旧史以诛奸强。即是轼借旧史以刺执政。恕乃刚直者。诗固不嫌明目张胆而道之。至於恕归而匡庐。色喜言外。有直道难容之叹。匪直幸其无恙遄归也。

按。恕为涣之子。治平间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荐恕为局僚。诗内所指。旧史。者。此也。匡庐先生。则指其父涣言之。施元之曰。刘道原。名恕。筠川人。介甫执政。道原在馆阁。欲引置条例司。固辞。是时。介甫权震天下。人不敢忤。而道原愤愤欲与之较。又条陈所更法令不合众心者。至面刺其过。介甫怒变色。道原不以为意。或稠人广座对其门生。诵言得失。无所避。遂与之绝。此诗端为介甫而发。以孔融。汲黯比道原。曹操。张汤况介甫。又云。虽无尺与寸刃。口吻排击含风霜。益著其面折之实也。

次韵张安道读杜诗

大雅初微缺。流风因暴豪。张为词客赋。变作楚臣骚。展转更崩坏。纷纶阅俊髦。

地偏蕃怪产。源失乱狂涛。粉黛迷真色。鱼虾易豢牢。谁知杜陵杰。名与谪仙高。

扫地收千轨。争标看两艘。诗人例穷苦。天意遣奔逃。尘暗人亡鹿。溟翻帝斩鳌。

艰危思李牧。述作谢王褒。失意各千里。哀鸣闻九皋。骑鲸遁沧海。捋虎得绨袍。

巨笔屠龙手。微官似马曹。迂疏无事业。醉饱死游遨。简牍仪刑在。儿童篆刻劳。

今谁主文字。公合抱旌旄。开卷遥相忆。知音两不遭。般斤思郢质。鲲化陋鯈濠。

恨我无佳句。时蒙致白醪。殷勤理黄菊。未遣没蓬蒿。原选者评。初读之。但觉铺叙排比。词气不减少陵耳。详味其词。乃见下笔矜慎之至。盖题是次张安道韵。则先有张诗在意中。非泛然为少陵作赞颂也。地偏。四句。但将从来诗道之弊广譬曲喻转入杜陵。只用。杰。字一言之褒。而其起衰式靡。立极千古者。已意无不尽此。下只是慨其遭险。更不论诗。即轼平日所云。发於情止於忠孝。者。亦不一及。又俱借谪仙为陪。

以与下。开卷。知音。一联情事相映合。结仍用比喻。以应前文。大含元气。细入无间。其一一次韵天然。又不过汗漫之余技矣。

傅尧俞济源草堂

微官共有田园兴。老罢方寻隐退庐。栽种成荫十年事。仓皇欲买百金无。

先生卜筑临清济。乔木如今似画图。邻里亦知偏爱竹。春来相与护龙雏。

原选者评。尧俞本郓州须城人。徙居孟州济源。尝有读书诗云。吾屋虽喧卑。颇不甚芜秽。置席屋中间。坐卧群书内。观此则知诗称画图。良非虚誉。

颍州初别子由二首

征帆挂西风。别泪滴清颍。留连知无益。惜此须臾景。我生三度别。此别尤酸冷。

念子似先君。木讷刚且静。寡辞真吉人。介石乃机警。至今天下士。去莫如子猛。

嗟我久病狂。意行无坎井。有如醉且坠。幸未伤辄醒。从今得闲暇。默坐消日永。

作诗解子忧。持用日三省。

近别不改容。远别涕沾胸。咫尺不相见。实与千里同。人生无离别。谁知恩爱重。

始我来宛丘。牵衣舞儿童。便知有此恨。留我过秋风。秋风亦已过。别恨终无穷。

问我何年归。我言岁在东。离合既循环。忧喜迭相攻。语此长太息。我生如飞蓬。

多忧发早白。不见六一翁。

原选者评。前首。留连知无益。惜此须臾景。即李陵。长当从此别。且复立斯须。之意。用作发端语。觉悲怆切至。更为过之。后首本是直抒胸臆。读之。乃觉中心菀结之至者。此汉魏人绝调也。

。乌台诗案。曰。此诗云。至今天下士。去莫如子猛。为弟辙曾差在制置三司条例司。充检详文字。争议新法不合而罢。既美弟辙去之果决。则意亦是讥新法不便也。

施元之曰。神宗青苗法既行。子由度不能救。以书抵介甫。指陈其决不可者。且请补外。

介甫大怒。将加以罪。同列止之。除河南推官。会张安道知陈州。辟为教授。东坡是时亦以论新法为介甫所嫉。通判杭州。出都来陈。子由送至颍。且同谒欧阳公而别。盖熙宁四年也。

欧阳少师令赋所蓄石屏

何人遗公石屏风。上有水墨希微踪。不画长林与巨植。独画峨眉山西雪岭上万岁不长之孤松。

崖崩涧绝可望不可到。孤烟落日相溟濛。

含风偃蹇得真态。刻画始信天有工。

我恐毕宏韦偃死葬虢山下。骨可朽烂心难穷。

神机巧思无所发。化为烟霏沦石中。

古来画师非俗士。摹写物象略与诗人同。

愿公作诗慰不遇。无使二子含愤泣幽宫。

原选者评。长句磊砢。笔力如虬松盘屈。真可匹敌杜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