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凡例
一世称十三经而今曰七经者据足利学所有也臣【鼎】赐吿三年校书其中所藏经书古本五经之外论语孝经孟子耳且自汉唐艺文志及文献通考有五经六经七经九经之目而不称十三经尔雅孟子古不列之经经之者自十三经始挽近之称也【按国史经籍志云唐定注疏始为十三经未详其所据也】今奉命録上其所校同异题曰七经孟子考文亦尚古也
一其所録
有曰考异者字若句有所异而莫能识其孰可者两存以广异闻也但经文及注以古本为主疏以宋板为主以其多异同出入者为主也故初题古本或宋板以下统之其余诸本各有异同者具记以本名云有曰补阙者世流布本缺字若句者今据所校以补之
有曰补脱者释文所阙乃据其元文补入之也有曰正误者字若句无所缺而误写灼然者也有曰谨按者其似渉两可而实窥其不然者亦获诸校雠之际然恐骤视者之或惑故敢断以已意也有曰存旧者篇题之文卷数之分后纂脩十三经者擅以已意更张改为几失古观假如礼记按唐书艺文志文献通考等皆云郑注二十卷孔颖逹正义七十卷今校之于古本宋板与志考所言相脗合矣而今诸刻十三经注疏本分为六十三卷永懐堂所刊注本随其篇数分为四十九卷之类皆后世梓者胡乱改易遂失其真如此之等各随其处详记之也凡斯数者一篇之内皆各逐经文标以考异补阙等目各白书经若注等字以别之也如其礼记每篇文长故以疏为限每提经文首末二句中间嵌以一至字卷首细书篇名恐其淆也其补缺者则必存上下数字以使相接续而中间围其所补字别之但其阙漏之处诸本皆阙而崇祯本【世所谓汲古阁本】接续备具者多系强补甚难信用故今据宋板别摘其字称某作某又别标补阙目充其原所阙字以朱围【今系重围】别之一以见崇祯本妄作一以为补诸本阙漏者之便尔
一其所校诸本
有曰宋板者廼足利学所藏五经正义一通所以识其为宋板者字体平稳如钱大欵格寛广毎行字数参差不齐絶无明世诸刻轻佻务整齐者之态且凡字遇宋诸帝讳辄缺其点画如殷作□作作敦作□作征作□敬作□让作□慎作□之类各避其所讳也臣向得唐九成宫石刻糓梁传残本高祖讳渊作□太宗讳世民作□□又尝阅唐宗八分书墨刻孝经【所谓石台孝经】亦尔唐宋之际避讳之例可以见也以此验之其为宋板无疑
有曰古本者亦足利学所藏书写本也周易三通各三本略例一通尚书一通三本毛诗二通各十本礼记一通十本论语二通各二本皇侃义疏一通十本古文孝经一通孟子一通七本皆此方古博士家所也所以识者其礼记书尾犹存永和年中清原良贤句读旧防又活字板礼记其和训用朱点别有一法【世所谓于古止点】非复今时専用假名者比皆古博士家所授受者而每卷末有落欵之可征焉葢亦俨然古时物也而凡古本其经文注文皆与宋板明板颇有异同助字甚伙而其体例不一者间或有之岂亦展转书写之所输欤其论语集解与义疏中者全同如适莫章今注疏本无注而此本有之又按文献通攷石经论语述而篇举一隅下有而示之三字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上又有我字之类今校古本与石经同亦足以证古本可据也孟子有题辞【注疏本或无之】及章指矣【初修考文时疑孙奭删去之后阅文献通考唐陆善经删去之也其説具于孟子考文】古文孝经今所梓行者文字多误而此本颇佳序有刘释尚书孔安国字体太奇多古文今别为古文考且如晋书杜预奏议引书传云亮信也隂黙也宋板明板皆无亮信也三字而此本有之周易王弼注与略例别行凡如此之类皆唐以前所者亦无疑也有曰足利本者亦本学所印行活字板也细翫其本后人櫽栝古本者而五经论语孟子世或有之学中所存者今厪有礼记一通耳其余周易论语孟子【臣】又别得之于友人之手云【左传攷文称足利本者宋板经传集解本也今以活字板验之是为其原本也但以本名相混并称足利本亦与活字板无异】
有曰正德本者廼明正德刊十三经注疏世稀有之有曰嘉靖本者廼明嘉靖刊十三经注疏世流布本也
有曰万厯本者廼明万厯刊十三经注疏世流布本也
有曰崇祯本者廼眀崇祯年中汲古阁刊十三经注疏世流布本也
右注疏本四种或通称今本而此编所校以崇祯本为主参以诸本以崇祯本世所尚也但论语孟子无疏可校故止校其经文与注而论语皇侃义疏别拟刊行古本宋板不载陆德明释文今复别校经典释文而其有讹谬脱落者改正补写而称以元文也
校雠经文
宋板五经正义 正德板十三经注疏本嘉靖板十三经注疏本 万厯板十三经注疏本永懐堂板十三经注本 古本礼记
足利本礼记 古本尚书
古本周易三通 足利本周易
古本略例 古本毛诗二通
古本论语二通 足利本论语
皇侃义疏论语 古本孟子
足利本孟子 古本孝经
林尧叟左传直解 朱熹四书集注
陆德明经典释文
援引书目
尔雅注疏 大戴礼
白虎通 风俗通
晋书 唐书
崔骃集 韩文
栁文 文献通考
国史经籍志 容斋随笔
经籍防通【胡元瑞笔樷载】 居家必备
说文 洪武正韵
小补韵防 字彚
续字彚 正字通
金石韵府 古篆彚选
摭古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