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禅解】

卓吾云:“罕言利”,可及也。“罕言利与命与仁”,不可及也。

方外史曰:“言命”、“言仁”,其害与“言利”同,所以“罕言”。今人将“命”与“仁”挂在齿颊,有损无益。

【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禅解】

卓吾云:“谓门弟子”之言,不敢自安之语也。然“党人”,则孔子知己矣。

【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

【禅解】

卓吾云:真是时中之圣。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禅解】

由诚意,故“毋意”;毋意,故“毋必”;毋必,故“毋固”;毋固,故“毋我。”

细灭,故粗必随灭也。由达无我,方能诚意,不于妄境生妄惑。“意”是惑,“必”、固”是业,“我”是苦。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禅解】

道脉流通!即是“文”,非谦词也。如此自信,何尝有“畏”!

【大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大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

【禅解】

“固天纵之”为一句,子贡谓夫子直是“天纵之”耳,岂可将圣人只是“多能”者耶!此必已闻“一以贯之”,故能如此答话。然在夫子,的碓不敢承当“圣人”二字,故宁受“多能”二字。而“多能”甚鄙甚贱,决非君子之道也。大宰此问,与党人见识,天地悬隔。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禅解】

不但无人问时,体本无知,即正当有人问时,仍自“空空”,仍“无知也。”所“叩”者,即“鄙夫”之“两端”;所“竭”者,亦即“鄙夫”之“两端”,究竟吾何知哉。既“叩其两端”而“竭”之,则“鄙夫”亦失其妄知,而归于“无知”矣。

【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禅解】

此老热肠犹昔。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禅解】

此与“问仁章”参看,便见颜子真好学,又见颜子正在学地,未登无学。

“约我以礼”,正从“克己复礼”处悟来。“欲罢不能”,正从“请事斯语”处起手。“欲从未由”,正是知此道非可仰钻前后而求得者。两个“我”字,正即克己、由己之“己”字。

王阳明曰:谓之有,则非有也,谓之无,则非无也。

【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闲,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

【禅解】

子路一种流俗知见,被夫子骂得如此刻毒。今有禅门释子,开丧戴孝,不知何面目见孔子?不知何面目见六祖?不知何面目见释迦?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并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禅解】

“沾”同,而“待”与“求”不同。世人不说“沽”,便说“藏”耳,那知此意。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禅解】

卓吾云:先辈谓当问其居不居,不当问其陋不陋,最为得之。

【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禅解】

亦是“木铎”之职应尔。

【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

【禅解】

不要看得此四事容易,若看得容易,便非孔子。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禅解】

此叹境也,即叹观也。盖天地万物,何一而非“逝者”?但愚人于此,计断计常。今既谓之“逝者”,则便非常;又复如斯“不舍昼夜”,则便非断。非断非常,即缘生正观。引而申之,有逝逝,有逝不逝;有不逝逝,有不逝不逝,非天下之至圣,孰能知之?

【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禅解】

惟颜子好学,亦惟颜子好德耳!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

【禅解】

后一念而方领解,即是惰;先一念而预相迎,亦是惰。如空谷受声,干土受润,大海受雨,明镜受像,随语随纳,不将不迎,方是“不惰”。

【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禅解】

“进”是下手,“止”是归宿。正在学地,未登“无学”,奈何便死?真实可惜。

【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禅解】

令人惕然深省。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禅解】

今日立志,后来满其所期,所以“可畏”。四十、五十而不闻道,不能酬今所立之志,则越老越不如后生矣。大凡学道之人.只是不负初心所期,便为大妙,故不必胜今,只须如今,便“可畏”耳。

【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禅解】

卓吾云:“与”字最妙,即以“法语之言”,“巽与之言”耳。舍“法”,便无以正人。后三语深望其“改”与“绎”也。

【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禅解】

卓吾云:三军夺帅,亦非易事。借此以极其形容耳。

【子曰:“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禅解】

《诗》之妙,在一“用”字。夫子说子路之病,在一“足”字。“用”则日进,“足”则误谓到家,不知正是道途边事耳。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禅解】

王安石诗云:周公吐握勤劳日,王莽谦恭下士时,假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可与此节书作注脚。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禅解】

卓吾曰:使人自考。

方外史曰:三个“者”字,只是一人,不是三个人也。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

【禅解】

连说三个“未可”,正要他勉到“可”处。

【“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

【禅解】

此与“思无邪”一语参看,便见“兴”于《诗》的真正学问。亦可与佛门中念佛三昧作注脚。

卓吾云:人之所以异于禽兽,全在“思”;人之所以可为圣贤,全在“思”,故力为辩之,不但为一诗翻案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