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大无根 1 ,心宽无恨 2 。好之莫极,强之有咎 3 。
君子修身,避祸也。小人无忌,授首 4 也。一念之失,死生之别也。
治贪以严,莫以宽。惩淫以辱,莫以隐。伐恶以尽,莫以慈。
制欲求于德,务求于诫 5 。悟者畅达,迷者困矣。
释义:
1.“根”原指植物生长在土中的部分,用于固定植物并吸收水分及养分。或是指其他物体的根部或底部。这里可理解为稳固的基础或根基。
2.“恨”多为遗憾、后悔,怨恨、仇恨之意,在这里应理解为遗憾、不满或怨恨等负面情绪的对立面。“无恨”意味着没有这些负面情绪,即心胸宽广,不轻易产生遗憾、不满或怨恨等情感。
3.“咎”本义指灾祸或灾殃。这里多理解为灾祸、过错。
4.“授首”在古汉语中常用来表示投降或自首,这里可将其理解为“自取其咎”或“自寻死路”。即因为小人的无所顾忌和胡作非为,最终会招致灾祸或受到应有的惩罚。
5.古汉语中,“诫”字常常与“警”、“告”等字义相近,都含有提醒、警告的意味。在这里,“诫”可理解为警告、劝人警惕,告诫、劝勉人们要牢记并遵守某种道德准则或行为规范。
大意:
欲望强烈的人不能立根,心地宽广的人不会怨恨。喜欢什么不要过度,强求什么定要招灾。君子修身养性,是为了躲避祸根。小人无所顾忌,是自寻死路。一个念头的失误,就会造成生死之别。整治贪欲要严苛,不要宽容放纵。惩戒淫欲,要使其受辱,不要加以隐讳。祛除恶欲要斩草除根,不要滥施仁慈。制服欲望要求助于修德,务必诫勉牢记。颖悟的人顺畅通达,迷惑的人困厄多难。
欲望过度,往往没有稳固的基础,容易崩塌;心胸宽广的人则能够容纳万物,不轻易产生怨恨。
对于喜欢的事物不要追求到极端,如果强求过度,就会招致灾祸或过错。
有德行的君子注重修养自身,以此来避免灾祸;而小人则无所畏惧,常常因为肆无忌惮而最终自食恶果。一个念头的失误或偏差,可能会导致生与死的巨大差别。
治理贪婪之心应该采取严厉的态度,不能姑息纵容。对于淫乱行为,应该以羞辱的方式加以惩罚,而不是隐瞒或包庇。在铲除邪恶时,应该彻底清除,不留余地,不能因为慈悲心而手软。
控制欲望应该依靠道德修养和自律精神,同时要时刻警醒自己,遵守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有悟性的人能够洞察世事,找到正确的道路,因此能够畅通无阻;而迷惑不解的人则会陷入困境,无法自拔。
启示:
过度的欲望是导致困厄和烦恼的根源。欲望过大而没有根基,就像无根之木,难以长久。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不仅追求疆域的辽阔,还追求长生不老,大兴土木修建阿房宫和骊山陵墓,同时实行严酷的法律和繁重的赋役,使得秦朝民不聊生,引发了大规模的反抗,导致秦亡。
《解厄书》的创作者晏殊曾历居要职,官至宰相。不仅在政治上有着卓越的成就,其文学才华也广受赞誉。
在功成名就之后,他深知欲望过大往往难以长久,且容易使人迷失方向,没有继续留恋于官场的权力和富贵之中,而是选择了隐退山林。
他从未强求过自己无法得到的东西,也从未因自己的欲望而损害他人的利益,这使他在政治和生活中都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和祸患。
贪婪是人性中的一大弱点,如果不加以遏制和纠正,就会不断膨胀并引发一系列问题。
所以,不管是谁,在追求喜好或目标时都要适可而止,不要过度沉迷或强求——过度的追求往往会让人失去平衡和理智,甚至可能触犯法律或道德底线,从而招致灾祸。
而且,强求某些结果或人事物也会让人感到疲惫和沮丧,因为很多事情并非人力所能完全掌控,不妨学着接受现实,顺应自然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