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大学翼真 [四库本] | 胡渭 | 《大学》研究著作。清胡渭撰,七卷。渭初名渭生,字朏明,一字东樵,浙江德清县人,其潜心经义,学有根底,有《禹贡锥指》。此书卷一分四目:①《大学音义》;②《先王学校之制》;③《子弟入学之年》;④《乡学之教》。卷二分三目:①《小学之教》;②《大学之教》;③《学校选举之法》。卷三分三目:①《大学经传撰人》;②《古本大学》;③《改本大学》。所论引证精核,考定详明,非空泛游谈之论可比。卷四以下为胡渭所考定的《大学》本,其论主朱熹,力辟王(阳明)学改本之谬。以经为一章,传为八章,“诚意”章以下与其他各种版本相同。认为《大学》 “古本不分经传,朱子始别首章为经,余皆为传,确不可易” ,故书名为 “翼真” 。本书力辟王阳明改本之误,指出其说法多为似是而非之论。 |
官弈经 | 张居正 | 《官弈经》是明朝重臣张居正的作品,由于张居正的特殊地位和显赫政绩,《官弈经》也一直为人们所重视。张居正是中古代唯一的顺风顺水改革家,他的成功秘要在《官弈经》中有多重展现。清代名臣曾国藩对《官弈经》研悟颇深,他说:“官之荣辱,尽在弈中。”《官弈经》共分八卷,分别为“道弈卷、术弈卷、阳弈卷、阴弈卷、强弈卷、弱弈卷、顺弈卷、逆弈卷。著名文史专家马树全先生在深刻点评原文的同时,又精心撰写了与之相关的历史事典。《官弈经》哲理深邃,见解高远,启人心智,实用性极强。 |
势胜学 | 薛居正 | “势”与人们的生存、生活息息相关。有权力的人要“造势”“用势”“驭势”,无权力的人要“度势…借势…附势”,富贵之人担心“失势”,平民百姓期盼“得势”。可以说,“势”是非常重要的,只是人们把它看得过于抽象和高深,这才会望而却步。北宋初期的名臣薛居正对“势”有很深的研究和心得,他把看似玄奧难解的“势”作了通俗实用的论述与解析,其抽丝剥茧的功力和化繁为简的智慧,令今人为之赞叹。透过这本《势胜学》,让有权者如何行权、无权者如何取势、富贵者如何守业、贫贱者如何进取这些人生中大的命题都有了明确具体的答案。这些解答虽不是唯一的,但以“势”的角度作解却是独到的,其价值自然是实际的,对人的启发也是不可替代的。 |
春秋释例 | 杜预 | 晋杜预撰,15卷。杜预,字元凯,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西晋将领、学者。曾任镇南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封当阳县侯。长于《春秋》、《左传》,此书外,另有《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是今存最早的《左传》注本。杜预认为《春秋》经文的条贯必出于《左传》,《左传》的义例,总归于“凡”。《左传》称“凡”者五十处。皆为旧史之义例。孔子因之为《春秋》 一书之正例,《春秋》另有变例与孔子自为之例。大旨以为“经之条贯必出于传,传之义例归总于凡”,故详考经义,阐释《左传》凡例。《四库总目提要》谓:“《春秋》以《左传》为根本,《左传》以杜解《春秋左氏经传集解》为门径,《集解》又以是书为羽翼。”原书已佚,今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有《古经解汇函》本 |
守弱学 | 杜预 | 讲述世上存在着强弱之分,有强者,但更多的是弱者。难道弱者便永远处于弱势,强者便可恒强吗?人的一生为何有时处于强势有时又处于弱势?强弱之势又是如何转化的?著名古籍整理专家马树全先生,便根据西晋名臣杜预有关强弱之“势”的散见论述,整理编著了这一非常具有实用价值的《守弱学(人生胜经)》。《守弱学(人生胜经)》内容丰富,意义深刻,具有知识性、趣味性、情节性、生动性、可读性等特点。 |
庭训格言 | 康熙 | 又作《圣祖仁皇帝庭训格言》,1卷。玄烨述,胤禛纂辑。雍正八年 (1730) 成书,有 《四库全书》本行世。该书为玄烨第四子胤禛称帝后回忆其父平素对其所谈之言论,共246条,计3万余字,因系人子侍奉尊亲时即 “视膳问安之暇”,严父 “提命谆谆”教诲之言,故称《庭训格言》。但《清圣祖仁皇帝实录》及《圣祖仁皇帝圣训》均未载。是弥足珍贵的玄烨语录集。其内容丰富,几乎无所不言及。 |
劝忍百箴 | 许名奎 | 《劝忍百箴》一书以一百句箴言的方式,继续传达中国忍文化的深刻内涵。全书不被“忍”字所局限,除隐忍之外,还包含了把隐忍变为一种生活的豁达态度,以喜好做选择、勤俭的接受、夸张的防备等内容,将隐忍这种生活态度变为一种处世的能力。忍文化由此更加充实和饱满。 |
慎言 | 王廷相 | 中国明代哲学专著。王廷相著。初刻于明嘉靖十二年(1533)。主要版本有明《王氏家藏集》本、明《王浚川所著书》本、1965年中华书局出版侯外庐编《王廷相哲学著作选集》本等。十三篇,计有《道 体》、《乾运》、《作圣》、《问成性》、《见闻》、《潜心》、《御民》、《小宗》、《保傅》、《五行》、《君子》、《文王》、《鲁两生》等。作者自序说:“予自 知道以来,仰观俯察,验幽核明,有会于心,即记于册。 三十余年,言积数万。信阳无涯孟君见之曰:‘义守中 正,不惑非道,此非‘慎言其余’乎?”遂以《慎言》名之。 |
雅述 | 王廷相 | 明王廷相的哲学代表作。分上下篇,约四万 言。王氏自称:“余不自量,每于读书之暇,其于天道人 事,变化几宜,诸所拟议有不符于圣者,时置一论,以求 合道真。积久成卷,分为上下二篇,名曰《雅述》,谓述其 中正经常足以治世者云尔。”书成于明嘉靖十七年(1538)四月。全书以批判宋以来的理学思想为宗旨,阐述了“理在气中”的唯物主义思想,认为元气是物质世界的根源,提出“元气之上无物、天道、无理”的观点,反对老庄的“道生天地”、宋儒的“天地之先只有此理” |
绪言 | 戴震 | 清戴震著。分上、中、下三卷。本为其《孟子字义疏证》初稿。是作者指名批判程朱理学的第一部著作。首先肯定宇宙天地是一个“气化流行,生生不息”的物质世界,其物质基础即是“阴阳五行”,认为“阴阳五行,天道之实体也”。世界上一切人物皆禀“天地之气”而生,人性即人所禀得的阴阳五行之气。“人物分于阴阳五行以成性,舍气类更无性之名”。提出人的感性情欲即源于气化自然,因而是合理的,反对宋儒“存理灭欲”的道德说教。草成于乾隆三十四年 (1769),写定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是对《原善》和 《孟子私淑录》观点的综合、增补与发展。后又增定成 《孟子字义疏证》。其基本观点与《孟子字义疏证》一致。 上卷重点论述理气、心物关系,中卷论述人性伦理问 题,下卷重点批判程朱理学。 |
原善 | 戴震 | 中国清代伦理学著作。戴震著。在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曲阜孔继涵刻《戴氏遗书》本。论述了哲学、政治、伦理方面的基本观点。在自然观上,坚持一元论的观点,认为宇宙间的人和物都是阴阳二气化生而成的。把仁、礼、义这三者既看成是自然界的常规,即所谓“天地之常”,又看成是人、物所具备的美好的德性,即所谓“天下之懿德”,“人物之常”。这样,人物与天地就被看成是息息相通的。初为上中下三章,后以三章及 《读易系辞论性》、《读孟子论性》为基础,修订成三卷。 本书着重阐述善的内容及其与天道、人性、人道的关 系。认为天道即五行阴阳,“分而有之以成性”,人性得 天道之全。人性内容为欲和觉。 |
权谋残卷 | 张居正 | 《权谋残卷》是明代张居正所作的一部权谋类著作,共分为13卷。听其言而观其行,观其色而究其实。 察者智,不察者迷;明察,进可以全国,退可以保身。君子宜惕然。 |
乐庵遗书 | 李衡 | 四卷。旧题南宋李衡撰、龚昱辑。书中多谈心性,大抵与明朝隆庆、万历年间心学相似。卷首有吴仁杰序,但与吴所作他书序言,笔法截然不同,如出二人之手。《四库全书总目》据此认为是心学之徒伪撰此书,托名李衡撰、龚昱编。其间所述,对于了解宋元以来思想,尤其是心学思想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版本主要有《四库全书》本、《四库全书珍本初集》本。 |
大明太祖高皇帝御注道德真经 | 朱元璋 | 大明太祖高皇帝御注道德真经。作者:明太祖朱元璋,上下两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本书鲜见其它传本。其注以修齐治平为目的。 |
尚书古文疏证 | 阎若璩 | 清代阎若璩撰。阎若璩曾读东晋梅赜所传 《古文尚书》,即怀疑其为伪作,深入研究达30余年,著成 《尚书古文疏证》,全书8卷。《尚书》 经过秦 “焚书坑儒” 以后,流传有两个版本,原传《古文尚书》比《今文尚书》多16篇,汉代以后已经失传,东晋时梅赜献给朝廷,增加25篇,经唐代学者所作 《释文》、《正义》,与伏生所传《今文尚书》28篇混合为一,流传天下,当时已不断有人怀疑梅赜所传《古文尚书》为伪作。阎若璩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与古籍不合,与史例不合,与古史不合,与古代典礼不合,与古代历法不合,与古代地理不合,与训诂不合,与义理不合等八个方面,条分缕析,详加考证,证明《古文尚书》 为伪书,而且 《孔安国尚书传》也系伪书。本书一出,对清代学风影响甚大,从此疑经考据之风十分盛行。本书自阎氏去世后已佚第3卷,第2、7、8卷亦佚数条。有《皇清经解续编》本、清嘉庆天津吴氏刻本、同治钱塘汪氏振绮堂补刻本等。 |
春秋正旨 | 高拱 | 一卷,明高拱著。高拱以为自宋以来,说《春秋》者穿凿附会,欲尊圣人而不知其所以尊,欲明书法而不知其所以明,因作此书,推原经意,以订其谬。首论《春秋》天子之义,非以天子赏罚之权自居;次论孔子必不敢改周正朔,而用夏时;次论托于鲁史,因其周礼尚存,非以其周公之后而假之;次论王不称天,是偶然异文,滕侯称子是时王所黜,圣人断无削贬天子、降封诸侯之理;次论齐人归郓讙龟阴田非圣人自书其功,深斥胡安国《春秋传》以天自处之非;次论《春秋》作于哀公十四年(前481年),乃孔子卒前一岁,适遇获麟,因而书之,经非感麟而作,麟亦非应经而至;次论说经以《左氏传》为长,胡安国之书是有激而作,其余诸家纷纷不休,多由误解“天子之事”一语而生。所论多得本意,与其他诸儒附会之说绝异。 |
问辨录 | 高拱 | 十卷,明高拱著。批评程朱理学思想的专著。此书取《四书章句集注》疑义,逐条辨驳。其说不免有有意推求之处,但又确有所见,足以备参考而广见闻的地方。《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郑汝谐《论语原意》,颇与朱子异同,而朱子于汝谐之说反有所取。朱子作《周易本义》,与《程传》亦有异同。世未尝以是病朱子。卷一关于《大学》,卷二关于《中庸》,卷三至卷八关于《论语》,卷九至卷十关于《孟子》。书中多方面批评朱熹。反对朱熹“理属精纯,气或偏驳”的理气为二论,指出“气具夫理,气即是理;理具于气,理即是气,原非二物,不可以分也”(卷八)。对朱熹的“性即理”说,“未敢以为然也”。在他看来,“理者,脉络微密、条派分明之谓。 |
泾野子内篇 | 吕柟 | 明吕柟撰。“泾野子”为吕柟号。其学以薛瑄为宗,是书乃其门人所编语录。二十七卷。包括云槐精舍语、东林书屋语、端溪问答、解梁书院语、柳湾精舍语、鹫峰东所语等部分,大抵都系作者长期精研理学所得。《明史·吕柟传》载,作者平生“独守程、朱不变”,是讲求格物致知的。所谓 “其为学,格物以穷理,先知而后行。此书论及内容极广,但其思想大旨仍是批评陆王心学,恪守朱子之学。书中认为心学乃空幻之言,割断了人与天下事之间的联系,所谓“明心见理”,实质上已与裨合于一流。凡 《云槐精舍语》二卷,《东林书屋语》一卷,《端溪问答》一 卷,《解梁书院语、柳湾精舍语》二卷,《鹫峰东所语》十 二卷,附《邵伯舟中语》三卷,《太学语》二卷,《春官外署语》二卷等 |
读书偶记 | 雷鋐 | 三卷。清雷鋐(1697—1760)撰。鋐字贯一,一字翠亭,宁化 (今山西省宁武县)人。雍正十一年(1733)进士,官至左副都御史。其受业于李光地、方苞,以躬行为主,以仁为归,以敬义为门户,以程朱为宗,于陆象山、王阳明辨之甚力。著有《经笥堂集》等。该书为雷氏读书札记,大旨以朱熹为宗,而不争门户。如卷一有云:“古人心最平,如孟子谓夷惠隘与不恭,君子不由,而又谓其为百世之师是也。后世如陆子静、王阳明、陈白沙论学术者必辨之,谓其非孔、孟、程、朱之正派也,然其砥节砺行,以之针砭卑鄙俗夫,不亦百世之师耶?”又读 《易》一条谓 “穷理之功在格物,尽性之功在践形,此彻上彻下无纤毫影响处”,又谓“道心即性也。人心之正者,道心为之主,即性宰乎气也;人心之偏者,道心之有蔽,即性泊于气而失焉者也。非道心为一心,人心又为一心也”,“知道存即道心也,不知其为道而肆焉,则危者愈危、微者愈微矣。故必道心为主、人心听命也,是知谓心即性者非也,离心性而二之者亦非也”。其持论比较平允,较诸讲学诸家尤为笃实。该书论《易》几及其半,多本李光地;其论礼则多本方苞。关于《太极图》,先儒已阐发殆尽,而该中仍连篇累牍,绘图作说,殊为支蔓。该书有《四库全书》本。 |
大学衍义 | 真德秀 | 南宋理学家真德秀的政治哲学著作。 共四十三卷。全书以“帝王为治之序”、“帝王为学之 本”、“格物致知之要”、“诚意正心之要”、“修身之要”、 “齐家之要”为纲目;目中又有细目,“每条之中,首之以 圣贤典训,次之以古今之迹、诸儒之释经论史,有所发明者录之”。是对《大学》思想的发挥,故名“衍义”。此书以四书中的《大学》为本,推衍其义,故名。当时宋理宗荒于国政,奸佞用事。作者借《大学》之义,援引儒家典籍和史事,并附己说,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以倡明君主为治之理。全书首刊帝王为治之序、帝王为学之本,次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四大纲。 |
大学衍义补 | 邱濬 | 《大学衍义补》是一部论述封建统治政术的重要著作,丘浚著。明邱濬著。一百六十卷。南宋真德秀《大学衍义》刊行后,邱氏认为真书重在阐发修身、齐家、格物、正心之理,而对治国平天下没有涉及,故广采经、史、子、集诸书中的治平事迹,引申推衍,编为十二目,以补充真书。除此,作者也有供朝廷资治,矫正时弊之意。因为是补《大学衍义》之作,所以将书名定为《大学衍义补》。本书于成化二十三年(1487)进呈,奉行刊刻。万历三十三年(1605)神宗重刻本书. |
榕村语录 | 李光地 | 三十卷。清李光地撰。是书为李之门人徐用锡及其孙清植所辑,为光地学术言论汇编。其中有光地所自记者,有子弟门人所记者,而以光地自记及清植记者为多,各注于诸条之后。书中经书总论与论 《四书》者八卷,论 《易》、《书》、《诗》、《三礼》、《春秋》、《孝经》者九卷,论宋六子、诸儒、诸子、道统者三卷,论史者一卷,论历代者一卷,论学者二卷,论性命理气者二卷,论治道者二卷,论诗文者二卷,末附韵学。 |
思辨录辑要 | 陆世仪 | 思想札记。三十五卷。明清际陆世仪撰。在其晚年由同学编定,初刊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陆世仪,字道威,号刚斋,又号桴亭。生于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卒于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江苏太仓人。明季诸生,从刘宗周学。明亡,隐居,筑桴亭,与同道讲学,历主东林、毗陵、太仓诸书院。屡次为当道荐举,但都力辞不出。其学恪守程朱,以“居敬穷理”为主。原系作者读书逐年随笔“自纪所得之书”,名为《思辨录》,未有伦次。后为友人江士韶与盛敬仿《近思录》体,摘其要者,分类编辑,而成此书,故题曰“辑要”。前集分小学、大学、立志、居敬、格致、诚正、修齐、治平八类二十二卷;后集分天道、人道、诸儒、异学、经子、史籍六类十三卷。该书宗旨“一准于程朱”;对陆王,“深知其流弊之祸世” |
温氏母训 | 温璜 | 一卷。明温璜(1585—1645)录。璜初名以介,字于石,号石公,后改今名,字宝忠。乌程(今浙江省吴兴县)人。崇祯十六年进士,官徽州府推官。璜于顺治二年起兵,与金声相应,以拒清军。历四月,城破,手刃其妻女,然后自刎而死。是书乃温璜述其母陆氏之训。初为其遗集十二卷末所附录。书之卷末有跋,不署名氏。此跋称原集繁重,不便单行,乃录出另印。是书语虽质直,而颇切事理。观璜临难从容,阖家就义,知其家庭素以名教相砥砺,而此书则并非徒托空言。故是书虽录女子之言,《四库全书》特录其书于儒家类。此书有《学海类编》本、清初刊本、《四库全书》本、嘉庆三年温氏刊本、同治二年当归草堂本等。 |
人谱 | 刘宗周 | 明末刘宗周的重要伦理学著述之一。分为正篇和续篇。论述了关于人的本性和道德修养方法的理论。受阳明心学影响,他认为心即性,具有至善的道德价值。“无善而至善,心之体也。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人谱正篇·人极图》)。 指出一旦达到了至善的境界。则无所为善而所为无不善,这种至善的本性是人与其他动物的本质区别,人之所以为人的所在。“积善积不善,人禽之路也。知其不善以致于善,始于有善,终于无不善。提出心是一种独体,是一切道德情感意念尚未萌发时的精神状态,故心即性作为无善而至善的道德本体,具有至善的道德价值,亦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