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五伦书 | 朱瞻基 | 《五伦书》是明宣宗朱瞻基生前所编,正统十二年,其子英宗御制序刊行。全书共六十二卷,详细地论述著五伦的理法采,集经传子史中嘉言善行编撰而成。《明史•艺文志》著录:宣扬忠、孝、悌、忍、善,盖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五伦道德根本。此为明正统十二年内府经厂本。 五伦,即古人所称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种人伦关系。用忠、孝、悌、忍、善为五伦关系准则。 《五伦书》虽是以 “五伦” “五常” 作为成书的线索,但并非仅仅是在宣扬伦理道德。以现代文化的眼光来看,此书可看作以 “五伦” 为分类,采撷史籍名著,所选素材从上古三代至汉唐,至宋元明。其内容删减得当,不仅记述了不少历史事件,同时也记录了不少古代的民风民俗、人文世情。其中凡正史记载的朝代、先王,都要抬一格书写以示尊重,而一般名人与诸侯王则不抬格书写。 |
晦庵先生语录大纲领 | 朱熹 | 此《晦庵先生语录大纲领》集录南宋理学家朱熹思想、治学语录,由其弟子所辑。全书共十卷附录三卷,收录朱子言论三百余条,分隶于:心性情才、命、道德、诚敬、礼乐、忠恕等二十四名目之下,对朱子思想中的诸多核心命题予以搜录集中,便于后人检索。此为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宋刻本。 此书题“门人十三家所录”。所谓十三家,即廖德明、余大雅、李闳祖、叶贺孙、潘时举、董铢、金去伪、万人杰、杨道夫等朱熹弟子。附录下有“门人勉斋黄干述先师教人之意”一篇,云“嘉定丙子仲秋上下之翌日,同舍诸贤会于先师之祠下”,知此书最早成书当在宋宁宗嘉定九年(1216年)之后。而书中避宁宗名讳,则此本刊刻于成书后不久,洵可珍贵。 |
春秋榖梁传注 | 柯劭忞 | 十五卷。 民国柯劭榖(1850—1933)撰。柯劭榖字凤孙,号蓼园,山东胶州人,清末民初著名学者、《元史》学家。光绪丙戌(1866)进士,历官翰林院编修、侍讲、侍读,国子监司业,湖南学政,贵州提学使,学部右参议,京师大学堂总监督,山东宣慰使等。辛亥革命后任《清史》馆总纂,编《清史稿》。1925年任东方文化事业总委员会委员长,主持续修四库全书提要。撰有《新元史》二百五十七卷,等等。柯劭榖认为 《榖梁传》一家之学, 师说湮没已久。 范宁《春秋榖梁传集解》不严守家法,多袭取何休、杜预的观点;清代学者钟文烝《春秋榖梁经传补注》又泛取唐宋以后各家之说,破坏传义。于是他搜集刘向、郑玄的有关遗文,以唐徐彦 《春秋公羊疏》所引宋君 《春秋注》所谓“九旨”作为《榖梁传》的义例。这“九旨”是: 一曰时,二曰月,三曰日,四曰天王,五曰天子,六曰王, 七曰讥,八曰贬, 九曰绝。 柯劭榖以这 “九旨”作为《春秋榖梁传注》全书的纲领。他对前人之说有所订正,注解时注重对传文、事实的前后互证、彼此互证,并偶尔借《榖梁传》抒发对时局的见解。该书对学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有民国十六年(1927)国立北京大学研究院文史部排印本 (收入 《柯劭忞先生遗著》)。 |
春秋传[标点本] | 胡安国 | 三十卷,宋胡安国著。绍兴五年(1135),胡安国奉诏著此书,绍兴十年(1140)三月成书。历时五年而成。书著于南渡之后,感激时事,往往借《春秋》以寓意,而非纯为解经之作。朱熹《语录》称:“胡氏《春秋传》,有牵强处,然议论有开合精神。”但其书后来被作为科试课本,影响甚广。《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明初定科举之制,大略承元旧式,宗法程朱。而程子《春秋》仅仅成二卷,阙略太甚。朱子亦无成书。以安国之学出于程氏,张洽之学出于朱氏,故《春秋》定用二家。盖重其渊源,不必定以其书也。其后洽传渐不行用,遂独用安国书。渐乃弃经不读,唯以安国之传为主。当时所谓经义者,实安国之传义而已。故有明一代,《春秋》之学为最弊。”今存《四库全书》。 |
标题音训小学书解 | 陈祚 | 《小学》旧题宋代朱熹撰,实为朱熹与其弟子刘清之合编。全书分内外两篇。内篇有四个纲目:前三个是立教,明伦,敬身,第四个是鉴古。外篇分两部分:一是嘉言,二是善行。此书《标题音训小学书解》共四卷,前有小学序、版画插图六幅、朱文公小学题辞。其内容为对《小学》的训诂注解。此本大致为明代刊本。书前有版画插图六幅:晦庵朱子小影、弟子受业之图、世子问寝之图、子妇尝药之图、子事父母之图、妇事舅姑之图。 |
三字经训诂 | 王相 | 《三字经》是中国传统启蒙教材之一,相传为南宋学者王应麟著。此《三字经训诂》由清代王相增修训诂(注解),其内容多沿袭自明代赵南星注本,其取材典故广范,包括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此大字本为日本天保二年(1831)刊本。 |
弟子箴言 | 胡达源 | 家训,清胡达源撰,共十六卷,分为奋志气、勤学问、正身心、慎言语、笃伦纪、睦族邻、亲君子、远小人、明礼教、辨义利、崇谦让、尚节俭、儆骄惰、戒奢侈、扩才识、裕经济,系统地继承和发扬了古代家训和湖湘家训的优良传统。是近现代湖南文化世家家训的典型代表,全书融会诸说,是湖湘家训之中非常系统全面的家训。 |
女训约言 | 陈宏谋 | 陈宏谋撰,家庭女教读物。分两部分:女德二十四条,四言无的;女戒八十条,五言短语。词义浅易,虽未识字,也能一听了然。是一本封建女教通俗读本,收入《西京清蒐从书外编、女学七种》、《东后雨掌刊书・女儿书辑八种》。 |
女三字经 | 朱浩文 | 清代兴国朱浩文星源撰。光绪二十六年(1900)听雨堂刻本。专为教育妇女恪守封建道德品行而作的女子训教书。全书包括叙议意、女道章、妇道章、母道章、懿范章等五章。仿效宋代《三字经》体例,以三字句白话文形式,训教女子要三从四德,做贤妻、良母、孝女、节妇,告诫人们女子一生下来就要教诲她学礼法、守闺房、少出门,“七八岁,讲伦常,十岁后,做女工,刀剪缝,蚕织事,无不通”;“十四五,将做媳,门内事,件件精,露头面,人贱轻”;“十八九,出嫁时,一切事,父母命,莫差错,谨顺从”;对待丈夫要“视为天,一切事,听夫婿,义最重,职当全,夫怒责,忍吞声,不生育,劝纳妾,休嫉妒,丈夫死,女要守,死事小,失节大;”要妇女“事翁姑,首敬顺,不并立,言必从”。总之要女子“讲三从,说四德,能终身,为准则”。在懿范章中,还列举众多“女范”、“妇范”、“母范”,要妇女效仿。《女三字经》三字一句,对仗工整,押韵顺口,节奏明快,便于记诵,在民间流传很广。 |
缠子 | 佚名 | 一卷。旧本题周缠子(生卒年不详),国别不详。《汉书·艺文志》无录,今存佚文,本诸子抄,收为墨家第五。 关于缠子,我们已经完全不清楚他的姓名、国别等等资料,甚至生平都不大清楚。唯一知道,他是六国时人,墨家的学徒,与儒家的学徒董无心(《汉书·艺文志》有《董子》一篇,在诸子儒家类)相见论道。 《缠子》一书,汉、隋、唐志皆不著,书亦佚。马总意林始载《缠子》一卷,引其书二节。大概《董子》一书记述二人之事,故亦称《缠子》。今仅存译文六条。收入本诸子抄,为墨家第五。 班固《汉书》、《隋书·经籍志》均未著录该书,唐宋之间,始见征引。由于其书有董无心论难之语,往往又称《董缠子》,盖附见于《董子》书中,非有专书。清人马国翰辑《董子》于儒家,又辑《缠子》入墨家,两书本为一帙,非有两书,用之者不可不戒。现存的版本有《玉函山房辑佚书》本等。 |
汉礼器制度 | 佚名 | 《汉礼器制度》是秦、汉之际薛县叔孙通所撰的典制文献。《隋书经籍志考证》称,《仪礼·士丧疏》引郑玄注:“凌人曰:汉礼器制度,大槃(同“盘”)广八尺,长一丈二尺,深三尺,漆赤中。”《周礼·天官疏》曰:“叔孙通前汉时作《汉礼器制度》,多得古之周制,故郑君(玄)依而用之也。”《周礼·夏官疏》曰:“冕礼,《周礼》无文,叔孙通作《汉礼器制度》,取法于周,今还取彼以释之。”旧列史部政书类。久佚。收录于《玉函山房辑佚书续篇》 |
百两篇 | 佚名 | 西汉张霸伪造。将《今文尚书》分为数十篇,又采取《左传》《书序》作为首尾,编成一百零二篇,故名。此书早佚。汉书儒林传曰:世所传《百两篇》者出东莱张霸,分析合二十九篇以为数十,又采左氏传书叙为作首尾,凡百二篇。或数简文意浅陋,或帝时求其古文者,霸以能为百两征。以中书较之,非是霸辞受。《汉魏遗书钞》收辑文七则。 |
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批判 | 李季 | 上海神州国光社1931年12月初版,1932年10月再版。本书系作者自传《我的生平》一书部分章节的单行本。作者曾以论文形式在杂志上发表此文,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因此后来神州国光社决定以单行本的形式出版。在书中作者主要对胡适所著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一书的实验主义方法作了批判。并对胡著中的某些论断诸如春秋战国的时代性及其产业发展的情形,中国哲学发生时代的时势及其思潮,诸于哲学勃兴的原因,老子、扬朱、庄子、孟子、苟子、墨子、别墨、法家、及前三世的哲学思潮的理解和评价、古代哲学中绝的原因等问题,均提出了不同看法。书前有著者自序;再版时改名为《批判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全书分为12篇。 |
尔雅蒙求 | 佚名 | 两卷,清李拔式编。李拔式生平履历不详。是一部推广普及《尔雅》的启蒙著作,卷首有李氏自序。上卷,释诂,释言,释训、释亲、释宫、释器、释乐。下卷,释天、释地、释丘、释山、释水、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 |
论语集说 [标点本] | 蔡节 | 宋蔡节撰。十卷。在体例上,解说《论语》章句处,凡全用一家者,则独书姓名;于参用一两家者,则各注本语之下;杂用众说者,则叠书姓名于末。其润色以己意者,则曰:“本某氏。”皆谓之集,或附己说于后,则别曰:“节。”谓节自为说者,谓之曰:“释。”其互相发明之说,则夹注于下。其推阐旁意之说,则低一字书之。是时,朱熹之说已行,故该书大旨率从朱熹《四书集注》,其间偶有异同者,如释“贤贤易色”,为贤人之贤,为之改容更貌。释“攻乎异端”,谓攻为攻击,害为反贻吾道之害。“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谓知鲁之僭禘则名正,名正而天下不难治。“无所取材”,谓无所取桴材。释“不有祝鮀之佞”(《雍也》)三句,谓美色尚不足以免祸,唯口才乃可免。释“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谓《韶》本揖逊之乐,今乃至于齐国。释“五十以学《易》”(《述而》),谓夫子是时年未五十,故云加年。释“不恒其德”一节,谓别为一章。谓“今之成人者何必然”,为子路之言。又谓“有马者借人乘之”即史之阙文。“太师挚适齐”一章,谓鲁君荒于女乐,故乐官散去。所释均可备一说。其诠释简明,体例清整。但其中亦有牵强穿凿之处。有《通志堂经解》本、《奥东书局刊本》等,又收入《四库全书·经部四书类》。 |
辩命论 | 刘峻 | 南朝梁刘峻撰。此论约作于天监八年(509),因不被梁武帝任用而作。李善云:“孝标植根淄右,流寓魏庭,冒履艰危,仅至江左。负材矜地,自谓坐致云霄。岂图逡巡十稔,而荣惭一命。因兹著论,故辞多愤激,虽义越典谟,而足杜浮竞也。”(《文选》卷五十四)“辩”,《梁书》《艺文类聚》作“辨”。开篇以君臣议论管辂为引子,然后以“余谓士之穷通,无非命也”进入正题。接着列举周公、孔子等古代先贤与近世秀士的遭际,说明即使是“上智”也无法逃脱“命”的掌控。然后他详述“非命”论之“六蔽”,对其展开猛烈攻势。最后重申自己观点:“然所谓命者,死生焉,贵贱焉,贫富焉,治乱焉,祸福焉,此十者,天之所赋也。愚智善恶,此四者,人之所行也。”他认为个人的德行修养与贵贱贫富之命运无关,但即便如此,他认为“修道德,习仁义,敦孝悌,立忠贞,渐礼乐之腴润,蹈先王之盛则”依然是“君子之所急”。文章借言管辂穷困不达,寄寓对人生穷通的愤慨。其中有云:“臣观管辂,天才英伟,珪璋特秀,实海内之名杰,岂日者卜祝之流乎?”“萧远论其本而不畅其流,子玄语其流而未详其本”这样的借题发挥,实有作者自己的遭遇和感慨在内,是所谓“物不得其平则鸣”的典型反映。借论性命穷通而寄托自己对现实的不满,表面上似乎一切都“得之于自然,不假道于才智”,实际上却是对吉凶得失、成败利钝与贤愚善恶的不能相称表示了疑问和悲愤。此论有为而发,文采斐然而气骨凛然,铺陈排比,杂糅了辞赋的手法,古今皆推为名作。明人孙矿评云:“辩论不穷,藻绘有余,第调法无左马之苍劲,遂觉饶思而乏势,富辩而寡韵。卑卑气格,去西京殊远。盖时尚若兹,即高手未能超出。”(《文选集评》卷十三)清人何焯评云:“全篇多有激之谈,收束愔愔德音,乃殊庄叟元谈,荡而不归也。”(《文选集评》卷十三) |
四书章句集注 [标点本] | 朱熹 | 简称《四书集注》。南宋朱熹编注。包括《大学章句》一卷,《中庸章句》一卷,《论语集注》十卷,《孟子集注》七卷,《四书》之名始由此定。朱熹称其“集注”乃多年研究成果,“沈潜反复,盖亦有年,一旦恍然似有以得其要领者,然后乃敢会众说而折其中。而且“脉络贯通,详略相因,巨细毕举,而凡诸说之同异得失,亦得以曲畅旁通而各极其趣”(《中庸序》)。选取前人注解并附己意,多从义理上发挥。在《论语集注》中以《学而》篇用力最深,认为“此为书之首篇,故所记多务本之意,乃入道之门,积德之基,学者之先务也”(《学而》案语)。对解释孔子的“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谓:“仁者爱之理,心之德也……孝悌乃是为仁之本,学者务此,则仁道自此而生。”以“爱之理,心之德”的概括解释孔子的“仁”。颇具道学家义理之学的特色。明清时期御定为读注本。版本甚多,卷数略异,以《四部备要》本为佳(有1957年中华书局排印本)。另有明嘉靖年间广东崇正堂刊本、南康府六老堂刊本等。 |
五经类语 | 佚名 | 此《五经类语》由明代梁宇乔编撰。全书共八卷,前七卷分修齐、治平两门,修齐门有六十二子目,治平门八十七子目。修齐治平出自《大学》,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卷八为杂著拾遗。其内容为摘取五经之语,并加以阐述。此本应为清康熙时期果亲王府精钞本。原书无序跋,宇乔宗谊事迹并无考。《中国善本书提要》关于清抄本《五经类语》提要在介绍清抄本《五经类语》的刊刻人员中写道:“余疑施宗谊、吴民泰并是 (清) 果亲王府教师,盖为王府所编参考读物也。此本书写极工,疑出吴民泰手。” |
三经评注 | 闵齐伋 | 此《三经评注》明代闵齐伋辑刻。全套共五卷,分三种:宋代谢枋得、明代杨慎批点《檀弓》;明代郭正域批点《考工记》两卷;题宋代苏洵批点《孟子》两卷。此为明万历四十五年吴兴闵氏套印刊本(前两种为朱墨套印,《孟子》为朱墨蓝三色套印)。 《檀弓》为《礼记》中一篇名,分上、下两篇,内容杂记先秦礼仪,以丧礼为主。宋谢叠山批点,卷末附闵齐伋识语,明万历四十四年朱墨套印本。 《考工记》是《周礼》的一部分。是中国春秋时期记述官营手工业各工种规范和制造工艺的文献。这部著作记述了齐国关于手工业各个工种的设计规范和制造工艺,书中保留有先秦大量的手工业生产技术、工艺美术资料,记载了一系列的生产管理和营建制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思想观念。明郭正域批点,明万历四十四年朱墨套印本。 《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 “仁政”、“王道”,主张德治。《孟子》二卷,宋苏洵批点,前有朱得之序,卷末附闵齐伋跋,明万历四十五年三色套印本。 |
读春秋左氏赘言 | 佚名 | 十二卷,提荆溪后学王升著,同邑后学吴骙校。王升明代人,生卒年不详。生平履历不详。明万历16年(1588)贺邦泰序刊本,平装为1册。 |
吕氏家塾读诗记[标点本] | 吕祖谦 | 诗经注本。三十二卷。南宋吕祖谦(1137—1181)撰。祖谦字伯恭,学者称东莱先生。婺州(今浙江金华)人。曾任著作郎兼国史院编修官。著有《东莱集》等。此书是宋代汉学家的《诗经》代表著作,它坚守序、传、笺、疏,按序说诗。在诗篇正文之前,首列《诗序》。各章之后,分列诸家之说,自毛苌以后,凡引四十四家。书中所称“朱氏曰”者,即所采朱熹早期的见解,其后朱熹疑序,自变前说,吕祖谦则仍坚守毛、郑,成为宋代汉学的最后壁垒。陈振孙称其博采诸家,存其名氏,先列训诂,后陈文义,剪裁贯穿,如出一手,有所发明,则别出之。按汉学诗经学,在《毛诗正义》颁行以后,似已告一段落,宋代汉学家虽然作些零碎修补,少有重大发明。此书语言浅显,条理清晰,可以看作宋代汉学《诗经》注释的普及读本。书中名物训诂,较为详悉,于此尚有参考价值。同时,也是研究宋代诗经学史的重要资料。《吕氏家塾读诗记》有明嘉靖刻本、清嘉庆中听彝堂刊本、《四库全书》本、《经苑》本、《墨海金壶》本、《金华丛书》本、收入《丛书集成初编》和《百部丛书集成》。丛书本以《墨海金壶》本为佳。 |
毛诗品物图考 | 冈元凤 | 日本冈元凤纂辑,橘国雄绘画。这是十八世纪日本汉学家对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植物、昆虫、动物的图释著作。全书共七卷,分为草、木、鸟、兽、虫、鱼六个部类,图配文字考证,其中有 200 余幅插图。此书的价值,首先是在广作参订的基础上,对《诗经》名物做出了新的考辨。《诗经》年代久远,所载名物种类既多,又常见别称异名,难以确解。作者“追索五方,亲详名物”(原书《跋》语),在细审各种经学文献、子史著作以及医类图籍的基础上,比照同异,潜心斟酌,揭示出包括“毛传”“郑笺”“集传”在内的一批前人注释的缺误,提出了自己的新说,值得肯定。书中屡见“享保中来汉种”字样,似属日本中御门天皇享保年间或稍后追记之语;书后木孔恭《跋》语,谓撰于日本光格天皇“天明甲辰”年,即清乾隆四十九年 (1784)。作者自称编纂目的在于“以便幼学”,而全书也具有中日经学文化交流上的客观价值。本书的价值,主要在参考众多版本的基础上对《诗经》名物做出了新的考辨,“追索五方,亲详名物”,在细审各种文献、图籍,比照同异,揭示出包括前人注释的缺误,提出新说。【图片可以下载PDF版阅读】 |
常变通考 | 柳长源 | 三十卷。朝鲜柳长源撰。柳长源字叔远,号东岩,全州人,生卒年不详。此书按顺序目录如下:《通礼》、《冠礼》、《婚礼》、《丧礼》、《祭礼》、《乡礼》、《学校礼》、《国恤礼》、《“家礼”考疑》。此书以朱子《家礼》为主,兼采经史子集,依类条附,摘取《家礼》原文为条目,如果有疑点、有涉及礼制沿革的内容或《家礼》未备的内容,则另立条目。《家礼》有与朱子晚年思想不合处则据《经传通解》及诸儒论断给予更改、补充。《家礼》中典故、名物难通晓的有《“家礼”考疑》予以解答。《家礼》未备之礼依《经传通解》补足。书名“常”指日用常礼,“变”指有疑点、有变易之礼。可见此书内容侧重日常适用,侧重析疑。且其书引征泛博、立论公允,较有价值。世传奎章阁藏刊本。 |
四书人物考 | 薛应旂 | 明代薛应旂撰。全书共四十卷,分作:纪(帝王)三卷、传(臣人)三十七卷。其内容将《四书》中所载人物按照身份、国别、时代、行业等进行分类,援引诸书(礼记、左传、史记、战国策等典籍),详其事迹。此为明嘉靖三十七年刊本。《四书》原文中谈及的各类人物凡 280 人之众,薛应旂将凡是与《四书》人物相关的行迹、辞命、章疏、礼乐、政教等见于经史诸子者悉为收录。资料主要来自于《礼记》、《左传》、《史记》、《战国策》、《国语》、《吕氏春秋》、《吴越春秋》、《新序》、《说苑》、《孔子家语》、《孔丛子》、《列女传》等先秦两汉的古代典籍。薛氏编纂《四书人物考》的另一个目的是有裨问学。据薛应旂自序所说,该书是作者在董理浙江学政罢归之后,“将平生所录古人行迹各注于名氏之端者,编为纪传,总四十卷,其泛引杂证,虽尝删次,而文章事行,苟有裨于问学治理者咸在所录”,可见,《四书人物考》对于试子们科考提供了方便的应试资料,省却了诸多翻检之劳,同时,也为我们今天研究与理解《四书》的内容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因此,整理历代科举文献,收录《四书人物考》,既可以如实反映科考文献的历史,也对研究《四书》不无裨益。【文中会有错字,可以对比PDF图片版阅读】 |
四书参 | 李贽 | 《四书参》十九卷是明代文学家李贽对《大学》(一卷)、《中庸》(一卷)、《论语》(十卷)、《孟子》(七卷)四书写的评注。一起参与此书编订的还有杨起元(批点)和张明宪等。书中多采用段后批、眉批、夹批、和加重点号等方法。此本大致为明末凌氏朱墨套印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