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四库全书

仪礼经传目録

汉书艺文志礼古经五十六卷经十七篇【后氏戴氏今按此即今仪礼也十七本作七十临江刘敞云当作十七计其篇数则然今从之永嘉张淳曰汉初未有仪礼之名疑后汉学者见十七篇中有仪有礼遂合而名之也】记百三十一篇【七十子后学者所记也】明堂阴阳三十三篇【古明堂之遗事】王史氏二十一篇【七十子后学者】曲台后仓九篇【如淳曰行礼射于曲台后仓为记故名曰曲台记】明堂阴阳説五篇周官六篇周官传四篇【王莽时刘歆置博士师古曰即今周官礼也亡其冬官以考工记充之】刘歆曰易曰有夫妇父子君臣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而帝王质文世有损益至周曲为之防事为之制故曰礼经三百威仪三千【今按礼经威仪礼记作经礼曲礼而中庸以礼经为礼仪郑?等皆曰经礼即周礼三百六十官曲礼即今仪礼冠昬吉凶其中事仪三千以其有委曲威仪故有二名也臣瓉曰周礼三百特官名耳经礼谓冠昏吉凶葢以仪礼为经礼也而近世括苍叶梦得曰经礼制之凡也曲礼文之目也先王之世二者葢皆有书蔵于有司祭祀朝觐防同则大史执之以涖事小史读之以喻众而乡大夫受之以教万民保氏掌之以教国子者亦此书也愚意礼篇三者礼器为胜诸儒之説瓉叶为长葢周礼乃制治立法设官分职之书于天下事无不该摄礼典固在其中而非専为礼设也故此志列其经传之目但曰周官而不曰周礼自不应指其官目以当礼篇之目又况其中或以一官兼掌众礼或以数官通行一事亦难计其官数以充礼篇之数至于仪礼则其中冠昏丧祭燕射朝聘自为经礼大目亦不容専以曲礼名之也但曲礼之篇未见于今何书为近而三百三千之数又将何以充之耳又尝考之经礼固今之仪礼其存者十七篇而其逸见于它书者犹有投壶奔防迁庙衅庙中霤等篇其不可见者又有古经増多三十九篇而明堂隂阳王史氏记数十篇及河间献王所辑礼乐古事多至五百余篇傥或犹有逸在其间者大率且以春官所领五礼之目约之则其初固当有三百余篇亡疑矣所谓曲礼则皆礼之微文小节如今曲礼少仪内则玉藻弟子职篇所记事亲事长起居饮食容貌辞气之法制器备物宗庙宫室衣冠车旗之等凡所以行乎经礼之中者其篇之全数虽不可知然条而析之亦应不下三千有余矣若或者専以经礼为常礼曲礼为变礼则如冠礼之不醴而醮用酒杀牲而有折俎若孤子冠母不在之类皆礼之变而未尝不在经礼篇中坐如尸立如齐毋放饭毋流歠之类虽在曲礼之中而不得谓之变礼其説误也】及周之衰诸侯将逾法度恶其害己皆灭去其籍自孔子时而不具至秦大壊汉兴鲁高堂生传士礼十七篇讫孝宣世后仓最明戴德戴圣庆普皆其弟子三家立于学官【今按此即上文误作七十篇者】礼古经者出于鲁淹中及孔氏【苏林曰淹中里名也 今按及孔氏旧注属下句刘敞云孔氏安国所得壁中书也当属上句今按此即上文五十六卷者其读当从刘氏】与十七篇文相似多三十九篇【今按与本作学十七本作七十刘敞云学当作与七十当作十七五十六卷除十七正多三十九其説是也葢上文经七十篇本注后氏戴氏又言高堂生传士礼十七篇后仓二戴皆其弟子则彼所谓后戴之礼即是传此高堂生之所得而今号仪礼者也况刘氏所考于所増多篇数适合而上文经目又别无高堂生十七篇之礼其证甚明贾公彦疏亦云古文十七篇与高堂生所传相似是唐初时汉志犹未误也故知此误错三字皆当从刘氏説】及明堂阴阳王史氏记所见多天子诸侯卿大夫之制虽不能备犹瘉仓等推士礼而致于天子之説【师古曰瘉与愈同愈胜也 今按诸记自一百三十一篇以下与经文本不相杂疑今亦多见于本篇后记及二戴之记孔子家语等书特不可考其所自耳又张淳云如歆所言则高堂生所得独为士礼而今仪礼乃有天子诸侯大夫之礼居其大半疑今仪礼非高堂生之书但篇数偶同耳此则不深考于刘説所订之误又不察其所谓士礼者特略举首篇以名之其曰推而致于天子者葢専指冠昬丧祭而言若燕射朝聘则士岂有是礼而可推耶】 贾公彦曰戴德戴圣与刘向别録十七篇次第皆冠礼第一昬礼第二士相见第三自兹以下大戴即以士丧既夕士虞特牲少牢有司乡饮乡射燕礼大射聘礼公食觐礼丧服为次小戴则以乡饮乡射燕礼大射士虞丧服特牲少牢有司士丧既夕聘礼公食觐礼为次皆尊卑吉凶先后杂乱故郑説不从之唯刘向别録大射以上七篇与小戴同而其下乃以聘食觐礼丧服士丧既夕士虞特牲少牢有司为次皆尊卑吉凶次第伦叙故郑用之也又曰仪礼之次贱者为先故以士冠为先无大夫冠礼诸侯冠次之天子冠又次之其昬礼亦士为先大夫次之诸侯次之天子为后诸侯乡饮酒为先天子乡饮酒次之乡射燕礼已下皆然又以冠昬士相见为先后者以二十而冠三十而娶四十强而仕即有挚见乡大夫见国君之等又为乡大夫州长行乡饮酒乡射之事已下先吉后凶凶尽则又行祭祀吉礼也

士冠礼第一【陆德明释文曰冠古乱反下以意求之】家礼一之上

郑?目録曰童子任职居士位年二十而冠【疏曰言童子居士位者据下昬礼相见礼皆士身所行故知此是士身自加冠也又据曲礼云二十曰弱冠故知年二十而冠也孔颖达云冠之所起按略説云古人冒而句颔注云谓三皇时以冒覆头句颔绕项世本云黄帝造旒冕葢前此以羽皮为冠至是乃用布也】主人?冠朝服则是仕于诸侯【句】天子之士朝服皮弁素积【今按诸侯朝服以日视朝天子皮弁以日视朝皆君臣同服故言此篇言主人?冠朝服则是仕于诸侯而为士者若天子之士则其朝服当用皮弁素积不得言?冠朝服也郑氏本文如此今见疏义而释文乃以天子二字加于诸侯之上则舛谬而无文理矣温本亦误今定从疏】古者四民世事士之子恒为士【疏曰四民世事见齐语引之者见此为士自加冠法若士之子四十强而仕何得有二十为士自加冠也 今按此説不可晓窃详郑意似谓士之子虽未仕然亦得用此礼尔疏恐误也】冠于五礼为嘉礼大小戴及别録皆此为第一【疏曰周礼春官五礼之目曰吉凶军賔嘉其以嘉礼亲万民之一曰以昬冠之礼亲成男女是冠属嘉礼也】今仍旧次而于其文颇有所厘析云【如取三屦以合于陈器服章之次诸辞各附于本章之下增女笄一节自杂记而来出后记以入后篇之类】

冠义第二         家礼一之下

此小戴记第四十三篇葢汉儒所造以释冠礼之义者也家语冠颂篇略见天子诸侯大夫之礼小戴曽子问中有变礼春秋内外传有事证今皆以附于后定为第二而逓改下篇之次云

士昬礼第三       家礼二之上

郑目録云士娶妻之礼以昬为期因而名焉必以昬者阳往而阴来日入三商为昬【疏曰商谓商量是漏刻之名案马氏云日未出日没后皆云二刻半前后共五刻今云三商者据整数而言谯周云太昊制嫁娶俪皮为礼是昏礼所起也 今按周礼媒氏凡男女自成名以上皆书年月日名焉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又按孔子曰霜降逆女冰泮杀止而媒氏又言中春之月令防男女此皆昬礼之大期也左传云国君十五而生子是人君早娶所以重继嗣也】昬于五礼属嘉礼大小戴及别録此皆第二今颇厘析之而定为第三【后皆放此不复重出】

昬义第四        家礼二之下

此小戴第四十四篇葢汉儒所造以释昬礼之义者也今以郊特牲坊记曽子问及诗春秋内外传白虎通义説苑所説昬礼之义及其变节合之以为此篇

内则第五        家礼三

此小戴第十二篇葢古经也郑氏以为记男女居室事父母舅姑之法以闺门之内礼仪可则故曰内则今按此必古者学校教民之书宜以次于昬礼故取以补经而附以传记之説云

内治第六        家礼四

古无此篇今取小戴昬义哀公问文王世子内则篇及周礼大戴礼春秋内外传孟子书大传新序列女传前汉书贾谊新书孔丛子之言人君内治之法者创为此记以补经阙

五宗第七        家礼五

古无此篇今取小戴丧服小记大传曾子问内则文王世子檀弓曲礼篇及此经丧服传春秋内外传家语白虎通义书大传孔丛子等书之言宗子之法以治族人者创为此篇

亲属记第八       家礼六

此即尔雅之释亲篇白虎通义所谓亲属记者也以其具载闺门三族亲戚之名号故列于此而通义所释亦因以附焉

士相见礼第九      乡礼一之上

郑目録曰士以职位相亲始承挚相见之礼杂记防葬礼曰相见也反哭而退朋友虞祔而退【疏曰经亦有大夫及庶人见君之礼亦有士见大夫之法而以士相见为首故以名篇其天子之孤卿大夫士与诸侯之孤卿大夫士执挚既同相见之礼亦无别又云送葬之礼恩厚者退迟恩薄者退疾引之者证有执贽相见之义也】士相见于五礼属宾礼大小戴及别録皆第三【疏曰案周礼大宗伯五礼賔礼之别有八春朝夏宗秋觐冬遇时防殷同六者是五等诸侯见天子兼有自相朝觐之礼时聘曰问殷覜曰视二者是诸侯使臣出聘天子及自相聘之礼并执玉帛而行无执禽挚之法此属直新升为士大夫之等同国执禽挚相见及见君之礼亦是賔主相见之法故属賔礼也】今出其见君者数条入臣礼篇而取曲礼少仪玉藻诸篇言相见饮食之礼者附之

士相见义第十      乡礼一之下

古无此篇刘敞补亡今以白虎通义附其后

投壶第十一        乡礼二

此小戴第四十篇第记主人与客燕饮投壶之礼郑氏以为实曲礼之正篇其事与射为类于五礼宜属嘉礼【疏曰案周礼大宗伯云以嘉礼亲万民下有以賔射之礼亲故旧朋友故知属嘉礼也】今取大戴及少仪合之以继士相见礼之后

乡饮酒礼第十二      乡礼三之上

郑目録云诸侯之乡大夫三年大比献贤者能者于其君以礼宾之与之饮酒【疏曰凡乡饮酒之礼其名有四此賔贤能一也六十者坐五十者立侍是党正蜡祭饮酒二也州长春秋习射于序先行乡饮酒三也又有乡大夫士饮国中贤者用乡饮酒四也其王制云习乡尚齿即是党正饮酒法 吕大临曰乡人凡有防聚皆当行此礼恐不止四事论语载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亦指乡人而言之】乡饮酒于五礼属嘉礼大戴此乃第十小戴及别録此皆第四今略取少仪一二附记下云

乡饮酒义第十三      乡礼三之下

此小戴第四十五篇亦汉儒所造以释乡饮酒之义者也上篇所陈乃乡大夫将兴其贤能而宾之之礼此义中第五章兼有党正正齿位之事郑説已见上篇孔颖达以为吉礼非也【今以周礼考之唯祭祀为吉礼其饮食賔射燕飨皆属嘉礼则上篇郑云嘉礼为是而孔説误也射义放此】今附于本篇之次

乡射礼第十四      乡礼四之上

郑目録云州长春秋以礼防民而射于州序之礼谓之乡者州乡之属乡大夫或在焉不改其礼【疏曰郑注州长以下周礼州长职文也周礼又云五州为乡是州属乡也一乡虽管五州然乡大夫或宅居一州之内则当来临此射礼故州长所行而名乡射也又乡大夫既兴贤者能者而以乡射之礼五物询众庶亦如此礼故亦名为乡射云不改其礼者虽乡大夫在其礼仍依州长射礼也然此经乡大夫射于庠云堂则由楹外又云堂则物当楣又云大夫用兕中其礼与士射于序别而云不改者大射卿大夫士射先行乡饮酒礼及未旅而射为不改耳其实亦有少异也】射于五礼属嘉礼大戴十一小戴及别録皆第五【今按此篇与上篇戒宿饮燕之节略同它经之注似此者多不重出而郑于此注各详具之是后诸篇亦复放此葢恐后人因事检阅者不能一一通贯故不惮其繁复耳至于疏家复详言之则为冗长故今独存注文而疏无异义者不复载也】

乡射义第十五      乡礼四之下

此小戴第四十六篇亦汉儒所造以释乡射之义者也今取其言乡党习射询众庶者为此篇而出其言天子诸侯将祭选士者为大射义见后篇

学制第十六       学礼一之上

古无此篇此类今以家塾党庠遂序皆为乡学则其礼之次宜有以见其设教导民之法故集诸经传创立此篇以为此类之首

学义第十七        学礼一之下

此篇亦古所无今集诸经传凡言教法之意者补之以释上篇之义

弟子职第十八       学礼二

此管子之全篇言童子入学受业事师之法今分章句参以众説补其注文以附于经

少仪第十九       学礼三

此小戴记之第十七篇言少者事长之节注疏以为细小威仪非也今厘其杂乱而别取它篇及诸书以补之

曲礼第二十       学礼四

此小戴记之第一篇言委曲礼仪之事所谓曲礼三千者也其可随事而见者已包在经礼三百篇之内矣此篇乃其杂碎首尾出入诸篇不可随事而见者故合而记之自为一篇而又多为韵语使受者得以讽于口而存诸心葢曲礼之记也戴氏编礼时已亡逸故特因其首章之幸存者而杂取诸书所引与它记之相似者以补续之然其文亦多错乱不甚伦贯今颇厘而析之

臣礼第二十一       学礼五

古无此篇今按事亲事长隆师亲友治家居室之法各有成篇独臣事君三纲之大其法尤严乃独无所聚而散出于诸书学者无所考焉今掇其语创为此篇

钟律第二十二       学礼六之上

古无此篇今以六艺次之凡礼之通行者已略见上诸篇矣此后当继以乐而乐经久已亡逸故取周礼郑注太史公淮南子前后汉志杜佑通典之言律吕相生长短均调之法创为此篇以补其阙

钟律义第二十三     学礼六之下

古亦无此篇今取【阙】

诗乐第二十四      学礼七

古亦无此篇而大乐遗声其絶久矣今取世传唐开元十二诗谱补之以粗见其仿佛然亦未知其果有以合于古之遗声否也

礼乐记第二十五      学礼八

古无此篇今取诸记中通论礼乐大指者合为此篇以通释礼乐之义

书数第二十六【今阙】    学礼九

古无此篇今按六艺之射已略见上乡射及下大射篇御法则废不可考矣唯书数日用所须不可不讲故取许氏説文解字序説及九章算经为此篇以补其阙然亦不能详也

学记第二十七      学礼十

小戴第十八篇言古者学校教人传道授业之次序与其得失兴废之所由葢兼大小学而言之旧注多失其指今考横渠张氏之説并附己意以补其注云

大学第二十八       学礼十一

小戴第四十二篇専言古者大学教人之次第河南程氏以为孔氏之遗书者也秦汉以来儒者既失其传故其旧文舛错为甚而训説亦多不能得其微意今推本程氏既绪正之仍别为之章句读者宜尽心焉则圣贤之学可渐而进矣

中庸第二十九      学礼十二

小戴第三十一篇程氏以为孔门传授心法而其书成于子思而其言大抵与大学相发明故熹闻之先君子常以为大学者此篇之户庭而此篇则大学之阃奥也然道既失传説者类皆不能得其微指今亦本程氏别为章句读者孰复而深味之则圣贤传付之宻防庶乎其有以自得之矣

保傅传第三十      学礼十三

汉昭帝诏曰通保傅传文颖以为贾谊所作即此篇也今在大戴礼中第四十八篇其词与谊本传疏语正合其言教大子辅少主之道至详悉而极恳切矣故自当时即以列于孝经论语尚书之等而进之于君葢能深识其言之要者矣后之君子有爱君忧国之深虑者其可以不之省哉

践阼第三十一       学礼十四

此大戴第五十九篇【自此以下序题并阙】

五学第三十二      学礼十五

燕礼第三十三      邦国礼一之上

燕义第三十四      邦国礼一之下

大射礼第三十五     邦国礼二之上

大射义第三十六     邦国礼二之下

聘礼第三十七      邦国礼三之上

聘义第三十八      邦国礼三之下

公食大夫礼第三十九   邦国礼四之上

公食大夫义第四十    邦国礼四之下

诸侯相朝礼第四十一    邦国礼五之上

诸侯相朝义第四十二    邦国礼五之下

仪礼集传集注目録

觐礼          王朝礼一之上

朝事义         王朝礼一之下

厯数          王朝礼二之上

卜筮【缺】

夏小正         王朝礼三之上

月令          王朝礼三之下

乐制          王朝礼四之上

乐记           王朝礼四之下

王制之甲【分土】       王朝礼五

王制之乙【制国】       王朝礼六

王制之丙【王礼】       王朝礼七

王制之丁【王事】       王朝礼八

王制之戊【设官】       王朝礼九

王制之己【建侯】       王朝礼十

王制之庚【名器上】      王朝礼十一

王制之辛【名器下】     王朝礼十二

王制之壬【师田】       王朝礼十三

王制之癸【刑辟】      王朝礼十四

乞修三礼劄子

臣闻之六经之道同归而礼乐之用为急遭秦灭学礼乐先壊汉晋以来诸儒补缉竟无全书其颇存者三礼而已周官一书固为礼之纲领至其仪法度数则仪礼乃其本经而礼记郊特牲冠义等篇乃其义疏耳前此犹有三礼通礼学究诸科礼虽不行而士犹得以诵习而知其説熙宁以来王安石变乱旧制废罢仪礼而独存礼记之科弃经任传遗本宗末其失已甚而博士诸生又不过诵其虚文以供应举至于其间亦有因仪法度数之实而立文者则咸幽冥而莫知其源一有大议率用耳学臆断而已若乃乐之为教则又絶无师授律尺短长声音清浊学士大夫莫有知其説者而不知其为阙也故臣顷在山林尝与一二学者考订其説欲以仪礼为经而取礼记及诸经史杂书所载有及于礼者皆以附于本经之下具列注疏诸儒之説略有端绪而私家无书检阅无人抄冩久之未成防蒙除用学徒分散遂不能就而钟律之制则士友闲亦有得其遗意者窃欲更加参考别为一书以补六艺之阙而亦未能具也欲望圣明特诏有司许臣就秘书省闗借礼乐诸书自行招致旧日学徒十余人踏逐空闲官屋数间与之居处令其编类虽有官人亦不系衘请俸但乞逐月量支钱米以给饮食纸札油烛之费其抄冩人即乞下临安府差拨贴书二十余名候结局日量支犒赏别无推恩则于公家无甚费用而可以兴起废坠垂之永久使士知实学异时可为圣朝制作之助则斯文幸甚取进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