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公上

宣公元年(公元前六○八年)

经 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1。

今注

1 此经无传。

今译

元年春王正月,鲁宣公即君位。

经 公子遂如齐逆女。

传 元年春王正月,公子遂如齐逆女,尊君命也1。

今注

1 公子遂如齐逆女,尊君命也:公子遂是卿,往齐国去迎接夫人,这是尊重国君的命令。<

今译

元年春王正月,公子遂到齐国去,接齐国的女子,这是尊重国君的命令。

经 三月,遂以夫人妇姜至自齐。

传 三月,遂以夫人妇姜1至自齐,尊夫人也2。

今注

1 妇姜:称夫人为妇姜,因为上有姑存在。

2 至自齐,尊夫人也:从齐国来,这是因为尊重夫人。

今译

三月,公子遂与夫人姜氏从齐国来,这是因为尊重夫人。

经 夏,季孙行父如齐。

传 夏,季文子如齐,纳赂以请会1。

今注

1 纳赂以请会:因为宣公等于是篡位,所以季文子贿赂齐国,请求参加盟会,以后就不再说宣公篡位。

今译

夏,季孙行父到齐国去,纳贿赂以请求会盟。

经 晋放其大夫胥甲父于卫。

传 晋人讨不用命者,放胥甲父于卫1,而立胥克2,先辛奔齐3。

今注

1 放胥甲父于卫:胥甲父是晋国的下军佐。

2 胥克:是胥甲父的儿子。

3 先辛奔齐:先辛是胥甲父的属大夫,逃到齐国。

今译

晋国人讨不听命令者,就放逐胥甲父到卫国去,而立了他的儿子胥克,他的属大夫先辛就逃到齐国去。

经 公会齐侯于平州。

传 会于平州1,以定公位2。

今注

1 平州:在今山东省莱芜县西。

2 以定公位:为着定宣公的君位。

今译

宣公会齐侯在平州,以确定宣公的君位。

经 公子遂如齐。

传 东门襄仲如齐拜成1。

今注

1 如齐拜成:到齐国去谢准许宣公参会。

今译

东门襄仲就到齐国去,谢齐国准许宣公参加会盟。

经 六月,齐人取济西田。

传 六月,齐人取济西之田1,为立公故,以赂齐也。

今注

1 济西之田:济水西边的田地,本来是属于曹国的,僖公三十一年,晋文公将它分给鲁国。

今译

六月,齐国人占取鲁国济水西边的田地,因为齐国答应立鲁宣公,鲁国给他田地以表示贿赂。

经 秋,邾子来朝1。

今注

1 此经无传。

今译

秋天,邾国的君来鲁国朝见。

经 楚子、郑人侵陈,遂侵宋。晋赵盾帅师救陈。

经 宋公、陈侯、卫侯、曹伯会晋师于棐林,伐郑。

传 宋人之弑昭公也,晋荀林父以诸侯之师伐宋,宋及晋平,宋文公受盟于晋。又会诸侯于扈,将为鲁讨齐,皆取赂而还1。郑穆公曰:“晋不足与也。”遂受盟于楚。陈共公之卒,楚人不礼焉2。陈灵公受盟于晋。秋,楚子侵陈,遂侵宋。晋赵盾帅师救陈宋,会于棐林3,以伐郑也。楚 贾救郑,遇于北林4,囚晋解扬5,晋人乃还。

今注

1 皆取赂而还:文公十五年同十七年两次盟扈,晋国皆受到贿赂后回国。

2 楚人不礼焉:陈共公死于鲁文公十三年,楚国人对他没有礼貌。

3 棐林:是郑地,在今河南省新郑县东二十五里。

4 北林:郑地,《水经注》说:“林亭在郑北,南去新郑故城四十里,以南有林乡亭,故杜预据是为北林,最为密矣。”

5 解扬:是晋大夫。

今译

宋国人弑了他的君昭公,于是晋国的荀林父带诸侯的军队讨伐宋国。宋国就与晋国讲和,宋文公受盟誓于晋国。又会盟诸侯在扈这地方,将为鲁国讨伐齐国。伐宋讨齐,晋国全受到了贿赂,就走了。郑穆公说:“晋国不值得与它和好。”就受楚国的盟誓。陈共公死的时候,楚国人对他不礼貌。他的儿子陈灵公就受晋国的盟誓。秋,楚王侵略陈国,随之侵略宋国。晋国赵盾率领军队救陈国与宋国,在棐林盟会,为的是讨伐郑国。楚国 贾救郑国,在北林这地方与晋国军队相遇,逮捕晋国大夫解扬,晋国军队就回国了。

经 冬,晋赵穿帅师侵崇。

传 晋欲求成于秦,赵穿曰:“我侵崇1,秦急崇,必救之,吾以求成焉2。”冬,赵穿侵崇,秦弗与成3。

今注

1 崇:在今陕西省鄠县东五里。

2 吾以求成焉:我就可以要求和好。

3 秦弗与成:秦国不与晋国和好。

今译

晋国想与秦国和好,赵穿说:“我要侵略崇国,秦国知崇国危急必定去救它,我就因此可以求和好。”冬天,赵穿侵略了崇国,秦国仍不与晋国和好。

经 晋人、宋人伐郑。

传 晋人伐郑,以报北林之役,于是晋侯侈1,赵宣子为政。骤谏而不入2,故不竞于楚。

今注

1 晋侯侈:晋侯很奢侈。

2 骤谏而不入:常常进谏而晋侯不听。

今译

晋国人伐郑国,以报北林战役的失败,于是晋侯奢侈,赵盾掌政权,屡次进谏而不听,所以不能与楚国竞争。

宣公二年(公元前六○七年)

经 二年春王二月壬子,宋华元帅师及郑公子归生帅师战于大棘,宋师败绩,获宋华元。

传 二年春,郑公子归生受命于楚伐宋,宋华元、乐吕御之。二月壬子,占于大棘,宋师败绩,囚华元,获乐吕1,及甲车四百六十乘,俘二百五十人,馘百人。狂狡辂郑人2,郑人入于井,倒戟而出之,获狂狡。君子曰:“失礼违命,宜其为禽也3。戎4,昭果毅以听之之谓礼5。杀敌为果,致果为毅6,易之戮也。”将战,华元杀羊食士,其御羊斟不与,及战,曰:“畴昔之羊,子为政,今日之事,我为政。”与入郑师,故败。君子谓:“羊斟非人也,以其私憾,败国殄民7,于是刑孰大焉?《诗》所谓‘人之无良’者,其羊斟之谓乎!残民以逞!”宋人以兵车百乘、文马百驷,以赎华元于郑,半入,华元逃归8,立于门外,告而入,见叔牂,曰:“子之马然也。”对曰:“非马也,其人也。”既合而来奔9,宋城,华元为植,巡功,城者讴曰:“睅其目,皤其腹,弃甲而复,于思于思10,弃甲复来11。”使其骖乘谓之曰:“牛则有皮,犀兕尚多,弃甲则那12。”役人曰:“从其有皮,丹漆若何13?”华元曰:“去之!夫其口众我寡14。”

今注

1 乐吕:宋司空。

2 狂狡辂郑人:狂狡是宋人,他迎战郑人。

3 失礼违命,宜其为禽也:失掉礼节、违背命令,他被擒是相宜的。

4 戎:用兵之事。

5 昭果毅以听之之谓礼:上面宣布命令果敢,下面听从命令,这叫作礼。

6 杀敌为果,致果为毅:努力杀敌是果敢,能做到这样果敢就叫作毅。

7 以其私憾,败国殄民:拿他私人的怨恨败了国家而伤害人民。

8 半入,华元逃归:刚送去一半,华元就逃回来了。

9 既合而来奔:回答了这句话,就逃奔到鲁国来了。

10 于思于思:胡子很多。

11 弃甲复来:丢掉了兵器又逃回来了。

12 牛则有皮,犀兕尚多,弃甲则那:牛有很多皮,犀牛尚有很多,那么甲胄丢掉有什么关系。

13 从其有皮,丹漆若何:虽然有很多牛皮,但是漆甲胄的颜料怎么办?

14 去之!夫其口众我寡:躲开吧!他们的嘴太多,我们的嘴太少。

今译

二年春,郑国的公子归生受了楚国的命令,去伐宋国。宋国的华元、乐吕率军抵御。二月壬子,在大棘交战,宋师大败,元帅华元都被郑人囚住,乐吕也给郑人捉去。丢掉铁甲车四百六十乘;被俘虏的有二百五十人,被割去左耳的有一百人。有个大夫叫狂狡,正迎着郑人交战,一个郑人便跳入井中躲避他。狂狡想倒戟下去将他拉上来,这郑人却趁势反把狂狡捉去。君子道:“失掉战争的规矩,违反杀敌的命令,应该把他捉去的。用兵之事,上面宣布命令果敢,下面听从命令,这才合礼。能杀敌便算勇敢,能尽量勇敢便算坚决,要不是这样,便该正法。”快要战斗的时候,华元杀了羊请兵士吃,为他赶车子的羊斟却没有吃到。等到作战的时候,羊斟道:“前日的羊,是你做主,今天的战事,却要由我做主了!”便故意把兵车赶进敌人中去,所以宋军大败。君子说:“羊斟真不是人啊,只因一些私恨,便败国殃民,照刑法上讲起来,罪恶没有比此再大的了。《诗经》上说:‘人没有好的。’这真是对羊斟说的吗?残害了宋国的人民,畅快他个人的心愿。”宋人便把兵车一百乘和装扮着纹的马四百匹,向郑国去赎回华元。哪知只送进一半时,华元却早已逃回来了。华元走到城门外面,竟站在门外告诉守门的自己的身份,方才进城。后来碰见了叔牂(羊斟)就说:“莫非是你的马弄得那么的吧?”回答说:“不关马的事,是人的问题。”叔牂回答了这句话,便逃到鲁国来了。后来宋国筑城,华元做了督工的监工,筑城头的唱道:“睁了眼珠子,凸出臭肚子,丢掉甲衣,却又回转来了。拖着一蓬蓬的胡子,丢掉甲衣,倒又转来了!”华元就差陪坐车子的人,向他们道:“牛身上有着皮呢!犀牛、野牛还多着呢!丢掉甲衣便怎么样?”筑城的人道:“就算有了皮,那上面的红漆怎么办呢?”华元道:“离开他们吧!他们的嘴多,我们嘴少呢!”

经 秦师伐晋。

经 夏,晋人、宋人、卫人、陈人侵郑。

传 秦师伐晋,以报崇也1,遂围焦2。夏,晋赵盾救焦。遂自阴地3,及诸侯之师侵郑,以报大棘之役。楚鬭椒4救郑,曰:“能欲诸侯而恶其难乎5?”遂次于郑,以待晋师。赵盾曰:“彼宗竞于楚,殆将毙矣6!姑益其疾7。”乃去之。

今注

1 以报崇也:崇之役在宣公元年。

2 焦:在今河南省陕县南。

3 阴地:据《方舆纪要》说,阴地城在河南卢氏县东北。

4 楚鬭椒:鬬椒是若敖的族人。他当时做楚国的令尹。

5 能欲诸侯而恶其难乎:能想得到诸侯而怕它的祸难吗?

6 彼宗竞于楚,殆将毙矣:他的族在楚国极强盛,大约将死亡。

7 姑益其疾:姑且再增加他的病状。

今译

秦国军队讨伐晋国,为的是报复崇的战役,就围了晋国的焦邑。夏,晋国赵盾率兵救焦。于是,从阴地同诸侯的军队侵犯郑国,以报大棘的战役。楚令尹鬬椒救郑国,他说:“能够得到诸侯而怕它的祸难吗?”楚军就驻在郑国以等待晋军到来。赵盾说:“他的宗族在楚国很有势力,他就将完了,姑且增加他的弊病吧。”就离开了郑国。

经 秋九月乙丑,晋赵盾弑其君夷皋。

传 晋灵公不君1,厚敛以雕墙2,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3。宰夫胹熊蹯不熟4,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5。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而后视之6 ,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7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8 。’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9?又曰:‘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10。’能补过也。君能补过,衮不废矣。”犹不改,宣子骤谏11。公患之,使 麑贼之12。晨往,寝门辟矣13,盛服将朝14,尚早,坐而假寐15。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16。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17知之,趋登18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公嗾夫獒19焉,明搏而杀之。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斗且出,提弥明死之。初,宣子田于首山20,舍于翳桑21,见灵辄22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问之,曰:“宦23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24,请以遗之。”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25,寘诸橐以与之26。既而与为公介27,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28。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问其名居,不告而退29,遂自亡也30。乙丑,赵穿31攻灵公于桃园32。宣子未出山而复33。太史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34,非子而谁?”宣子曰:“呜呼,《诗》曰:‘我之怀矣,自诒伊戚35。’其我之谓矣。”孔子曰:“董狐36,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37。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38。惜也,越竟乃免39。”宣子使赵穿逆公子黑臀40于周而立之。壬申,朝于武宫41。

今注

1 不君:不守君道。

2 厚敛以雕墙:常常收敛人民的租税用以彩画宫中的墙壁。

3 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在宫中的台上用弹丸射人,看人们能不能躲避。

4 宰夫胹熊蹯不熟:做饭的煮熊掌不熟。

5 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搁到畚箕里使女子拿着他经过朝廷。

6 三进,及溜,而后视之:等到士季三次往前进到房檐以下,然后才抬头看他。

7 稽首而对:士会叩头投到地下,然后对答说。

8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这是《诗经·大雅·烝民》篇中的诗句:事情不难有个好开始的,但是很难有始有终。

9 岂惟群臣赖之:如果能补过,群臣全都要仰赖着你。

10 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衮是天子礼服。当天子有了过失,只有仲山甫能够来修补。

11 骤谏:赵盾累次谏诤。

12 麑贼之: 麑是晋国的力士,来杀赵盾。

13 寝门辟矣:睡觉的房间已经开了门。

14 盛服将朝:穿好衣服已预备上朝。

15 坐而假寐:坐在那里,闭着眼睛养神。

16 触槐而死:在赵盾院里一棵槐树上撞死了。

17 其右提弥明:赵盾车右叫提弥明。

18 趋登:赶紧上到灵公的堂上。

19 公嗾夫獒:灵公叫他的恶犬去咬赵盾。

20 首山:在今山西省永济县东南。

21 翳桑:桑树很多的地方。

22 灵辄:是晋国人。

23 宦:是游学。

24 今近焉:现在离得很近。

25 箪食与肉:箪食是拿着竹筐子装饭,还装肉。

26 寘诸橐以与之:把这些吃的放在袋子里给他。

27 既而与为公介:后来做了晋灵公的卫兵。

28 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把兵器倒过来,反向晋灵公的卫队开战,好让赵盾逃走。

29 问其名居,不告而退:问他名字,同住在什么地方,不说就走了。

30 遂自亡也:灵辄自己也逃走了。

31 赵穿:是赵盾的堂弟。

32 攻灵公于桃园:攻打灵公在宫里的桃园。

33 宣子未出山而复:赵盾没有离开晋国边境上的山林就回来了。

34 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你是做晋国最高的卿,逃亡没有越过晋国的边境,回来后也不讨赵穿。

35 我之怀矣,自诒伊戚:这是一句逸诗,我因为怀念国家就自己留下了忧愁。

36 董狐:是晋国史官。

37 书法不隐:在史书上不隐藏赵盾的罪状。

38 为法受恶:他因为法律受到坏的声名。

39 惜也,越竟乃免:可惜啊,超过边境就可以免罪。

40 公子黑臀:是晋文公最小的儿子,他的母亲是周国的女儿。

41 朝于武宫:朝见在晋武公的庙里。

今译

晋灵公不守君道,重征赋税,来绘画、雕刻宫中的墙壁;又常从台上用弹子弹人,看他们躲避作为笑乐。厨子烧熊掌没有烧熟便把他杀了,尸体放在畚箕中,差个妇人装着走过朝堂。赵盾、士季看见了一只手,问明缘故,心里很忧愁。赵盾要去劝谏时,士会道:“我和你一同去进谏,倘他不听,便没有相继劝诫的人了,让我先去进谏。如果他不听,那你就继续去谏。”士会进去三次,灵公只装作没看见,直到他到了檐头下,方才看他说:“我知道错了,就快要改了。”士会便叩头回复说:“人们哪个没有错处,有了错处能够改正,就是最大的好处。《诗经》上说:‘事情不难有个好开始的,只是少有能够有始有终的。’能够如是,那么能够补过的人很少了。现在君能有终,这便是安固社稷的道理呢。难道只是我们群臣有靠托吗?《诗经》上又说:‘周宣王有了错处,只有仲山甫能够补救他。’这是说能够补过啊!君能够补过,那衮服就不会丢掉了!”从此以后,晋灵公却仍旧不肯改。赵盾屡次进谏,灵公反而厌恶他,便差个力士 麑去刺死他。 麑第二天早晨去刺,见房门已开,赵盾穿好了朝服,将要上朝去。只因时候还早,坐着打盹儿。 麑就退下来叹了口气说:“不忘恭敬,这真是人民的主子。杀害人民的主子,便是不忠;不听君的吩咐,便是不信。这二事只要有了一件,便不如死了吧!”就把头撞在赵盾家中的槐树上死了。秋天九月中,晋侯请赵盾饮酒,埋伏了甲兵,要想攻击他。他的车右提弥明却早知道,便跑上殿去对赵盾说:“人臣陪了君宴,过了三杯,就不是礼呢!”便扶了他下来。灵公却唤了一只恶狗来咬,提弥明就把它搏杀。赵盾说:“弃人不用,却用狗,虽然凶猛,有什么用处呢?”便和公的甲士一面斗,一面退出,提弥明就死在战斗中。当初,赵宣子曾经在首山那里打猎,歇在桑树荫中,看见灵辄饿着,问他害了什么病,灵辄道:“不吃东西已有三天了。”赵盾便把食物给他吃,灵辄吃时却剩了一半。赵盾问他做什么,灵辄说:“出外求学三年了,不知道母亲的生死。现在离家不远了,请求你赏这些给老母吃吧。”赵盾便叫他只管吃完了,另外把一篮饭和一些肉放在袋中给他。后来,灵辄做了晋灵公的卫兵。当赵盾危险的当儿,灵辄便倒过戟来拦挡晋灵公的徒众免却赵盾的祸。赵盾诧异,问他为什么如此。灵辄道:“我就是桑荫下的饿人呢!”问他叫什么名字、住在哪里,他不肯告诉却退了下去,便从此逃避不见。乙丑这一天,赵穿攻灵公于桃园中,弑杀了他。宣子本预先知道有祸,逃出去的,却没有走出国境就已听到灵公死了,便回来。太史记在简册上说:“赵盾弑其君。”拿着给朝中人看。宣子说:“不是我啊!”太史说:“你身居正卿,逃走,没有出国境,回来又不惩办那凶手,不是你又是谁?”宣子道:“唉!《诗经》上说:‘因为我怀念国家,却给自己带来了忧戚!’这就是对我说的了。”孔子道:“董狐是古时的良史,书法一些不肯隐瞒;赵宣子是古时的良大夫,却为国法受了委屈,可惜呀!只要走出国境就可免掉罪名了!”后来,宣子就差赵穿到周王朝去迎接公子黑臀回来,立他做君。壬申那日,公子黑臀朝见于武公的庙中。

传 初,丽姬之乱,诅无畜群公子1,自是晋无公族2。及成公即位,乃宦卿之適子而为之田,以为公族3。又宦其余子,亦为余子4,其庶子为公行5。晋于是有公族、余子、公行。赵盾请以括为公族,曰:“君姬氏之爱子也6!微君姬氏,则臣狄人也。”公许之。冬,赵盾为旄车之族7。使屏季以其故族为公族大夫8。

今注

1 丽姬之乱,诅无畜群公子:这是丽姬在的时候,她同晋献公起誓使各公子到旁的国家去。

2 自是晋无公族:从此以后,晋国没有公子,所以就废了公族的官名。

3 乃宦卿之適子而为之田,以为公族:就把卿的適出的儿子配给田地叫他做公族的官。

4 又宦其余子,亦为余子:又把適长子的母弟们做余子官。

5 其庶子为公行:他庶出的儿子就做公行官。

6 君姬氏之爱子也:君姬氏是文公的女儿,嫁给了赵衰。她喜爱的儿子是赵括。

7 赵盾为旄车之族:旄车是公行的官。

8 屏季以其故族为公族大夫:屏季即赵括,他率领赵衰的旧官属做公族大夫。適,以上通嫡。

今译

最初的时候,因为丽姬作乱,所以晋国设盟誓,不要留群公子在国都,从此晋国没有公族。到了成公做君的时候,就让卿嫡出的儿子给他田地,以做公族的官。又让卿旁的儿子做余子的官。他妾生的儿子就做公行的官。晋国于是才有公族、余子、公行各种官。赵盾请求把赵括列为公族,他说:“这是赵姬喜欢的儿子,要没有赵姬,那么我就是狄人。”晋成公答应他。冬天,赵盾为公行掌旄车的族。使赵括统率赵家旧的官属做公族大夫。

经 冬十月乙亥,天王崩1。

今注

1 此经无传。

今译

冬十月乙亥,周天王死了。

宣公三年(公元前六○六年)

经 三年春王正月,郊牛之口伤,改卜牛,牛死,乃不郊,犹三望。

传 三年春,不郊而望,皆非礼也。望,郊之属也,不郊,亦无望可也1。

今注

1 望,郊之属也,不郊,亦无望可也:望祭是郊祭的附属品,不郊祭也可以不望祭。

今译

三年春天,不祭天而望祭山川,这皆不合礼节。望祭就是郊祭的附属品,要是不郊天就不必行望礼。

经 葬匡王1。

今注

1 匡王:是周天子,定王的父亲。此经无传。

今译

对周匡王行下葬的典礼。

传 晋侯伐郑,及郔1,郑及晋平,士会入盟。

今注

1 郔:是郑地,在今河南省郑县东方。

今译

晋成公伐郑国到郔这地方,郑国遂与晋国讲和,晋国的士会就入盟郑国。

经 楚子伐陆浑之戎。

传 楚子伐陆浑之戎1,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2,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3,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4。昔夏之方有德也5,远方图物6,贡金九牧7,铸鼎象物8,百物而为之备9,使民知神奸10,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11,螭魅罔两12,莫能逢之13!用能协于上下14,以承天休15。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16。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17;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18。天祚明德,有所底止19。成王定鼎于郏鄏20,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21。鼎之轻重,未可问也22!”

今注

1 陆浑之戎:在今河南省嵩县及伊川县境。

2 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雒即洛。周疆,《水经注》说:“周王城东南门,名曰鼎门,盖九鼎所从入也,故谓是地为鼎中,楚之问鼎于此。”

3 王孙满劳楚子:王孙满是周大夫,慰劳楚王。

4 在德不在鼎:在于德行而不在于有鼎或者没有鼎。

5 昔夏之方有德也:在从前夏朝方有德行的时候。

6 远方图物:远的地方图画,当地奇怪的物件。

7 贡金九牧:使九州的长官贡献铜。

8 铸鼎象物:于是拿这铜去做成了三足的鼎,并且刻画各种物样在鼎上面。

9 百物而为之备:各种物件全都完备了。

10 使民知神奸:使人民可以知道哪一种是好的神,哪一种是不好的神。

11 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因此人民到山上或树林中不会遇见不合适的东西。

12 螭魅罔两:螭魅读如蚩昧,是山中的怪物,罔两是兽形的水神。

13 莫能逢之:这些怪物,人民全不会碰见。

14 用能协于上下:使能和协上下。

15 以承天休:以承受上天的善命。

16 载祀六百:商朝共享受了六百年。

17 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德行要很好,鼎虽然小也是重的。

18 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如果他的政治非常乱,鼎虽然大也是轻的。

19 天祚明德,有所底止:上天给有德行的人,天下是有限制的。

20 郏鄏:《一统志》:“今河南洛阳城西有郏鄏陌。”

21 周德虽衰,天命未改:周朝的德行虽然衰微,然而天命尚未改变。

22 鼎之轻重,未可问也:鼎是轻或是重,现在尚不可以问。

今译

楚庄王去征伐陆浑的戎人,乘势就到雒邑,在周朝的疆界上陈兵示威。周定王就差王孙满去慰劳楚庄王,楚庄王却问起九鼎的大小轻重。王孙满答说:“有天下的,是在于有德行,不在于有鼎。从前夏朝方有德行的时候,远方的图物,九州贡来的铜器,并且在鼎上画着物像,各种物件都备齐了。使得一般人民都识得神异奸怪,因此人民进了川泽山林中去,不会遇着不利于他们的东西。就是山魈鬼魅、水妖等也不至逢人为害,因此便能使上下和谐,这是承受上天所赐的福分。到了夏桀有昏乱的行为,鼎就迁到商朝去,总共经过六百年。到得商纣又暴虐了,鼎就迁到周朝去。只要君主的仁德光明,那么九鼎虽小,却似很重;如果是奸邪昏乱的君,那么九鼎虽大,却似很轻。上天保佑有明德的人,也有一定的数限,不可强取。从前,周成王定鼎于郏鄏,曾经占卜世运有三十代,年数有七百年,这是上天的命令。现在周朝的仁德虽然比之前衰败,可是上天的命令还没有改。所以这九鼎的轻重,不是可以问得的。”

经 夏,楚人侵郑。

传 夏,楚人侵郑,郑即晋故也1。

今注

1 郑即晋故也:是郑国接近晋国的缘故。

今译

夏天,楚国人侵略郑国,是郑国接近晋国的缘故。

经 秋,赤狄侵齐1。

今注

1 此经无传。

今译

秋天,赤狄侵了齐国。

经 宋师围曹。

传 宋文公即位三年,杀母弟须及昭公子,武氏之谋也1。使戴桓之族攻武氏于司马子伯之馆2,尽逐武穆之族3。武穆之族以曹师伐宋。秋,宋师围曹,报武氏之乱也。

今注

1 武氏之谋也:武氏尊奉司城须同昭公的儿子,想作乱,见于《左传·文公十八年》。

2 司马子伯之馆:做司马官,名叫子伯的房屋。

3 尽逐武穆之族:把武公的后人、穆公的后人全都驱逐出国。

今译

宋文公即位以后的第三年,杀了同母的弟弟须与昭公的儿子,这是武氏的谋算。宋文公就派戴公同桓公的后人,在司马子伯的馆舍,攻打武氏,就驱逐尽了武公同穆公的后人。武穆之族就用曹国的军队伐宋国。到了秋天,宋国军队就围了曹国都城,这为的是报复武氏的作乱。

经 冬十月丙戌,郑伯兰卒。

传 冬,郑穆公卒。初,郑文公有贱妾曰燕姞1,梦天使与己兰2,曰:“余为伯鯈,余而祖也3。以是为而子,以兰有国香,人服媚之如是4。”既而文公见之,与之兰而御之。辞曰:“妾不才,幸而有子,将不信,敢征徵乎5?”公曰:“诺!”生穆公,名之曰兰。文公报郑子之妃曰陈妫6,生子华、子臧。子臧得罪而出7,诱子华而杀之南里8,使盗杀子臧于陈宋之间9。又娶于江,生公子士,朝于楚,楚人酖之,及葉而死10。又娶于苏,生子瑕、子俞弥。俞弥早卒,洩驾恶瑕,文公亦恶之,故不立也。公逐群公子,公子兰奔晋,从晋文公伐郑11。石癸曰:“吾闻姬姞耦,其子孙必蕃12。姞,吉人也,后稷之元妃也13。今公子兰,姞甥也,天或启之,必将为君,其后必蕃14,先纳之,可以亢宠15!”与孔将 、侯宣多纳之,盟于大宫而立之16,以与晋平。穆公有疾,曰:“兰死,吾其死乎!吾所以生也17。”刈兰而卒18。

今注

1 燕姞:是姞姓,南燕国人。

2 梦天使与己兰:梦见天使给她兰花。

3 余为伯鯈,余而祖也:我是南燕的祖先,也就是你的祖先。

4 以是为而子,以兰有国香,人服媚之如是:拿这兰花做你儿子的名字,因为兰花有国家的香味,人人都爱它。

5 将不信,敢征徵乎:将来人家会不会相信我,敢以兰花为证据吗?

6 报郑子之妃曰陈妫:郑子是文公的叔父子仪,与叔父的妃子陈妫相通叫作报。

7 子臧得罪而出:子臧出奔到宋国。

8 南里:郑地,《一统志》说:“在河南省,新郑县故城南。”

9 陈宋之间:陈、宋两国的边境,这件事在僖公二十四年。

10 楚人酖之,及葉而死:楚人给他吃了毒药,到楚国葉这地方就死了。葉在今河南省叶县南三十里,有叶城。

11 晋文公伐郑:晋文公伐郑见僖公三十年。

12 吾闻姬姞耦,其子孙必蕃:我听说姬、姞两姓配偶,他的子孙必众多。

13 姞,吉人也,后稷之元妃也:姞是吉人,是周的祖先后稷的长妃。

14 必将为君,其后必蕃:必定将为郑国的君,他的后代必定很繁盛。

15 先纳之,可以亢宠:我们要先让他回国来,必定可以得到宠信。

16 盟于大宫而立之:在郑国的祖庙盟誓,而立他为太子。

17 兰死,吾其死乎!吾所以生也:兰花死了,我也就死了,我是为它而生的。

18 刈兰而卒:用刀子割掉兰花,他就死了。

今译

冬十月,郑穆公死了。较早的时候,郑文公有一个低贱的妾叫作燕姞,梦见上天派人给她一种兰花,并且说:“我是伯鯈,是你的祖先。拿这个兰花做你儿子的名,兰花有国家的香味,人闻到它就非常喜爱它。”后来,文公看见她,给她兰花,并与她交合。她就道谢说:“我没有才干,假设我有个儿子,人们将不信任,可以用兰花做证据吗?”郑文公说:“好吧!”后来生了穆公,就给他取了名字叫作兰。另外,郑文公娶了他叔父的妃子陈妫,生了两个儿子子华、子臧。子臧犯罪逃奔宋国,文公引诱子华至郑国的地方南里而杀之,又使强盗杀子臧在陈国与宋国的边境。文公又在江国娶了一位妃子,生了一个儿子公子士。公子士到楚国去朝见,楚国人给他吃了毒药,回来的时候,到了楚国葉这地方就死了。文公又在苏国娶了妃子,生了两个儿子,子瑕同子俞弥。俞弥早就死了,郑国的大夫洩驾很讨厌瑕,文公也讨厌他,所以不立他为太子。文公驱逐各公子,全出郑国以外,公子兰逃到晋国去了,跟着晋文公伐郑国。郑国大夫石癸说:“我听说姬姓同姞姓配偶,他的子孙必定很繁昌。姞姓是吉祥的人,后稷的长妃。现在公子兰是姞姓的外甥,上天或将起用他,他必定要做郑国的君,他的后人必定很繁昌。先把他接回郑国,可以得到他的宠信。”石癸同孔将 、侯宣多引接他回郑国,在郑国的祖庙中盟誓,立他为太子。因此,郑国就同晋国和好了。穆公有病,说:“等到兰花死了,我也会死的!我就是因为兰花才生的。”割去兰花,他就死了。

经 葬郑穆公1。

今注

1 此经无传。

今译

为郑穆公举行葬礼。

宣公四年(公元前六○五年)

经 四年春王正月,公及齐侯平莒及郯,莒人不肯,公伐莒,取向。

传 四年春,公及齐侯平莒及郯1,莒人不肯。公伐莒,取向2,非礼也。平国以礼不以乱,伐而不治,乱也3。以乱平乱,何治之有4?无治,何以行礼5?

今注

1 郯:《一统志》说:“今山东郯城县西南三十里有古郯城。”

2 向:莒邑,今山东省莒县南七十里有向城。

3 伐而不治,乱也:讨伐而不能治理,结果是乱。

4 以乱平乱,何治之有:拿乱来平定乱,哪有什么治理?

5 无治,何以行礼:没有方法治理,那么怎样行礼节?

今译

四年春天,鲁宣公同齐侯给莒国及郯国讲和,但是莒国人不肯。鲁宣公就伐莒,取了向这地方,这是不合礼的。平定国家应该以礼,不应以乱,讨伐而不治理,这是乱事。拿着乱对付乱有什么治理的话可讲?没有治理,怎样能够行礼?

经 秦伯稻卒1。

今注

1 此经无传。

今译

秦伯名叫稻的死了。

经 夏六月乙酉,郑公子归生弑其君夷。

传 楚人献鼋于郑灵公1,公子宋2与子家将见,子公之食指3动,以示子家,曰:“他日我如此,必尝异味。”及入,宰夫将解鼋,相视而笑4。公问之,子家以告。及食大夫鼋(羹)5,召子公而弗与6也。子公怒,染指于鼎,尝之而出。公怒,欲杀子公。子公与子家谋先7,子家曰:“畜老犹惮杀之8,而况君乎?”反谮子家9,子家惧而从之。夏,弑灵公。书曰:“郑公子归生弑其君夷。”权不足也10。君子曰:“人而不武,无能达也11。”凡弑君:称君,君无道也;称臣,臣之罪也。郑人立子良12,辞曰:“以贤则去疾不足,以顺则公子坚长13。”乃立襄公,襄公将去穆氏14,而舍子良15,子良不可,曰:“穆氏宜存,则固愿也,若将亡之,则亦皆亡,去疾何为16?”乃舍之,皆为大夫17。

今注

1 郑灵公:是穆公的太子夷。

2 公子宋:字子公,郑大夫。

3 食指:是第二个手指头。

4 “他日我如此,必尝异味。”及入,宰夫将解鼋,相视而笑:“以前,我若食指动的时候,必定尝到特别的菜。”等进到宫里,厨子将乌龟杀了,他们互相看着就笑了。

5 鼋(羹):王怀祖说:“鼋下当有羹字,谓为鼋羹以食大夫也,下文‘染指于鼎,尝之而出’,所尝者羹也,则上文原有羹字可知。自唐石经脱羹字,而各本遂沿其误。”

6 召子公而弗与:叫子公去而不给他吃。

7 谋先:商量先下手。

8 畜老犹惮杀之:六畜老了,人还不忍杀它。

9 反谮子家:子公反向灵公说子家坏话,威胁他。

10 权不足也:他的政权不够。

11 人而不武,无能达也:子家(归生)最初说:六畜老了还不忍杀,这是仁慈,但是他没有力量讨伐子公,这是没有勇气。所以说仁慈而没有勇气,就没法达到目的。

12 子良:郑穆公的庶子。

13 以贤则去疾不足,以顺则公子坚长:去疾是子良的名字。论贤能则子良不够,按顺序则公子坚比我年长。

14 穆氏:是穆公的儿子们。

15 舍子良:免除子良。因为公子良曾让位给他。

16 穆氏宜存,则固愿也,若将亡之,则亦皆亡,去疾何为:如果要穆氏全都存在,这是我很愿意的。若全都去掉,则当全都去掉,我为什么独自留下?

17 乃舍之,皆为大夫:于是全都留下做大夫的官。

今译

楚国人献只癞头鼋给郑灵公,公子宋和子家将进去朝见,公子宋的食指忽然自己动起来,就给子家看道:“他日我有这种现象,一定是要尝稀奇的滋味了。”等到进去后,果真见厨子正要杀鼋,二人便面对面看着笑。灵公问他们为什么笑,子家便如此这般地告诉了。等到后来,灵公把鼋羹分给诸大夫吃的当儿,却招了子公来,灵公偏偏不把鼋羹给他吃。子公动了怒,便用手指在鼎中蘸了一蘸,尝着了些滋味才出去。灵公怒他无礼,想杀死子公。子公便和子家打算先动手,子家道:“牲畜老了,人们还不忍杀,况且是个君呢?”子公看见子家不依,便反而在灵公前说子家不好。子家害怕,便依了他,夏天就弑掉灵公。《春秋》上反说:“郑公子归生弑其君夷。”这是他权略不足的缘故。君子说:“人要没有勇敢,亦无法达到政治目的。”对于所有杀害国君的事件,(《春秋》在书写时)如果只写国君的名字,则表明国君无道;如果只写臣下的名字,则表明是臣下的罪过。郑人想立公子良为君,他辞谢说:“论才力我去疾不够资格,论次序还是公子坚年长。”就立了襄公。襄公想去掉穆公的后人只留下公子良。公子良反对说:“穆公后人皆留下,这当然是我的愿望。若皆须出亡,就一齐出亡好了,何必留我去疾呢?”于是全都留下,皆做大夫的官。

经 赤狄侵齐1。

今注

1 此经无传。

今译

赤狄侵略齐国。

经 秋,公如齐,公自至齐1。

今注

1 此经无传。

今译

秋天,鲁宣公往齐国,而后从齐国回来。

经 冬,楚子伐郑。

传 初,楚司马子良1生子越椒2,子文3曰:“必杀之,是子也,熊虎之状,而豺狼之声,弗杀,必灭若敖氏4矣。谚曰:‘狼子野心5。’是乃狼也,其可畜乎?”子良不可。子文以为大戚,及将死,聚其族曰:“椒也知政,乃速行6矣,无及于难。”且泣曰:“鬼犹求食,若敖氏之鬼,不其馁而7?”及令尹子文卒,鬭般8为令尹,子越为司马。 贾为工正9,谮子扬而杀之,子越为令尹,己为司马。子越又恶之10,乃以若敖氏之族,圄11伯嬴于轑阳12而杀之,遂处烝野13,将攻王14。王以三王之子15为质焉,弗受。师于漳澨16。秋七月戊戌,楚子与若敖氏战于皋浒17。伯棼射王,汰辀18及鼓跗19,著于丁宁20,又射,汰辀,以贯笠毂21。师惧,退22。王使巡师23曰:“吾先君文王克息,获三矢焉。伯棼窃其二,尽于是矣24。”鼓而进之,遂灭若敖氏。初,若敖娶于䢵25,生鬭伯比。若敖卒,从其母畜于䢵,淫于䢵子之女,生子文焉。䢵夫人使弃诸梦中26,虎乳之27。䢵子田,见之,惧而归,夫人以告28。遂使收之。楚人谓乳穀29,谓虎於菟30,故命之曰鬫穀於菟,以其女妻伯比,实为令尹子文31。其孙箴尹克黄32,使于齐,还及宋,闻乱,其人33曰:“不可以入矣。”箴尹曰:“弃君之命,独谁受之34?君,天也,天可逃乎?”遂归复命,而自拘于司败35。王思子文之治楚国也,曰:“子文无后,何以劝善?”使复其所36,改命曰生37。

今注

1 司马子良:令尹子文的弟弟,时为司马的职官。

2 越椒:越椒即鬭椒,已见前,伯棼、子越俱是他的别称。

3 子文:子文即令尹子文,楚国贤执政。

4 若敖氏:若敖的子孙,子文、子良,皆若敖的孙子。若敖即楚王熊仪。

5 狼子野心:当时谚语。言豺狼之子心在山野,不可以驯服。

6 速行:急速离楚往他国。

7 不其馁而:言不将受饿吗?馁是饥饿。而是语助词。

8 鬭般:鬭般亦作鬭班,字子扬,令尹子文子,一称申公鬭班。

9 贾为工正: 贾,字伯嬴。工正,掌百工之长。

10 子越为令尹,己为司马。子越又恶之:言子越既为令尹, 贾做了司马,子越又恶 贾的逼己。

11 圄:囚禁。

12 轑阳:楚邑,《春秋释地》:“以轑阳在今湖北省钟祥县臼水入汉处。”

13 烝野:楚邑,当在湖北省江陵县附近。

14 将攻王:子越将攻楚庄王。

15 三王之子:楚文王、成王、穆王的儿子。

16 漳澨:漳水之滨,当漳水会沮水处,在今湖北当阳县东南,名合溶渡。

17 皋浒:楚地,当距漳澨不远。

18 汰辀:辀是车辕。汰辀就是箭过车辕的上边。

19 及鼓跗:跗是鼓架,箭到了鼓架上。

20 著于丁宁:丁宁就是钲,箭著于钲上。

21 以贯笠毂:兵车无盖,尊者则边人执笠依毂而立,以御寒暑,名为笠毂。此言子越初射过辕著于钲,再射又过辕穿及王的盖上。

22 师惧,退:庄王的军队见子越射箭厉害而害怕得后退。

23 使巡师:使人巡行于师中,有所传谕。

24 吾先君文王克息,获三矢焉。伯棼窃其二,尽于是矣:庄王安定人心的话,所以释楚师的惧心。

25 :国名,子爵,一作郧,在今湖北省安陆县。

26 梦中:云梦泽中。当时为薮,泽在今湖北省云梦县。

27 虎乳之:有母虎以乳哺养子文。

28 夫人以告: 夫人明告 子,此为 女私通伯比所生的儿子。

29 楚人谓乳穀:言楚的方言称乳哺为“穀”。

30 谓虎於菟:言楚方言称虎为“於菟”,於读如乌,菟读如吐。

31 故命之曰斗穀於菟,以其女妻伯比,实为令尹子文:言 子收养子文,且正式以女妻伯比,子文后遂为楚令尹。

32 箴尹克黄:子扬的儿子,子文的孙子,箴尹是官名。

33 其人:克黄左右的人。

34 弃君之命,独谁受之:言君命使齐,不归复命,是弃君命,虽奔他国,谁肯独收此弃命的人?

35 自拘于司败:束身待罪于刑官。司败即司寇,楚的刑官名。

36 使复其所:使克黄复所任箴尹官。

37 改命曰生:言越椒之乱,合诛绝其族,今更存立,故命曰生,表示应死而重生。

今译

当初,楚国的司马子良,生个儿子名叫子越椒。子文说:“一定要杀死他,因为这个孩子有熊、虎一般的身躯,又有豺狼一般的声音。如果不杀死他,他一定要灭绝若敖氏的。俗语道:‘豺狼的儿子,野了心,不能养乖的。’这真是狼,难道可以养的吗?”子良不肯。子文当作一桩大愁事,等到快要死的时候,聚集了他的族人嘱咐道:“越椒如果当了权,你们赶快走吧,不要受他的累!”而且哭泣道:“鬼还要求食吃呢!若敖氏的鬼,不是要饿着吗?”等到令尹子文既死,他的儿子鬭般做了令尹,子越做了司马。 贾做了工正,替椒在王那里说子扬的坏话,把子扬杀了。子越就做了令尹, 贾做了司马。子越却讨厌 贾,就领了若敖氏的族人,囚住 贾在轑阳,把他杀死。子越便住在烝野那里,要想攻打楚王。楚庄王拿文、成、穆三王的儿子给他做人质,子越还是不受,在漳水边驻扎军队。秋天七月戊戌这一天,楚王和若敖氏在皋浒那里开战,伯棼拿箭射王,穿过车辕和鼓架子,射在铜钲上;又射一箭穿过了车辕反弹上去,穿在伞顶上。士兵吓得要向后退,楚王便差人巡师说:“我先君文王,灭息国的时候得着三支箭,伯棼偷去两支,现在已经用完了。”擂起鼓来进兵,就此灭掉若敖氏。从前,若敖娶妻于 国,生一个儿子叫鬭伯比。若敖死后,鬭伯比便跟他母亲在 国长大,私通 子的女儿,生下了子文。 夫人差人把子文抛弃在云梦泽中,哪知却有个老虎给他奶吃。 子出去打猎时看见了,吓得逃回来,夫人便告诉是女儿私生的,便差个人去收回来。楚人喊吃奶叫穀,喊老虎叫於菟,所以就叫他鬭穀於菟, 子把女儿给鬭伯比做妻,这私生儿子就是令尹子文。他的孙子名叫克黄,这时候做了箴尹的官,正出使到齐国去,回来刚到宋国,听到越椒谋乱伏诛的事,他手下人说:“不可再进楚国了。”箴尹道:“弃掉君命的人,哪个肯收受呢?君犹天,天可以逃避吗?”便回去复命,而且把自己拘囚起来,到司寇那边自首。楚王想着子文治楚国的功劳,就说:“像子文那样的人,如果没有了后代,怎能劝人为善呢?”便使克黄仍旧做箴尹,改他的名字叫作生。

经 冬,楚子伐郑。

传 冬,楚子伐郑,郑未服也1。

今注

1 郑未服也:楚王伐郑国,因为郑国没有服从他。

今译

冬天,楚王伐郑国,因为郑国没有服从他。

宣公五年(公元前六○四年)

经 五年春,公如齐。

传 五年春,公如齐,高固使齐侯止公1,请叔姬焉2。

今注

1 高固使齐侯止公:高固是齐国的卿,叫齐侯使鲁宣公不走。

2 请叔姬焉:请宣公的女儿叔姬与他结婚。

今译

宣公五年春天的时候,宣公到齐国去,齐国的卿高固,使齐侯阻住宣公,请求宣公的女儿叔姬嫁给他。

经 夏,公至自齐。

传 夏,公至自齐,书过也1。

今注

1 书过也:写到《春秋》上,以表示鲁宣公的过错。

今译

夏季,宣公从齐国回来,写在《春秋》上,以表示宣公的过错。

经 秋九月,齐高固来逆叔姬。

传 秋九月,齐高固来逆女,自为也1,故书曰逆叔姬,即自逆也2。

今注

1 自为也:他亲自来迎接他的夫人。

2 逆叔姬,即自逆也:迎接叔姬,这是齐国的卿自己来迎接。

今译

秋季九月,齐国的卿高固亲自到鲁国来迎接叔姬,《春秋》上写逆叔姬,是表示卿为他自己来迎接。

经 叔孙得臣卒1。

今注

1 此经无传。

今译

叔孙得臣于这时候死了。

经 冬,齐高固及子叔姬来。

传 冬,来反马也1。

今注

1 来反马也:送还女子叔姬去齐国时所乘的马。

今译

冬季,齐国的卿高固与他的夫人叔姬送还当时嫁到齐国时所乘的马。

经 楚人伐郑。

传 楚子伐郑,陈及楚平。晋荀林父救郑,伐陈。

今译

楚王讨伐郑国,陈国同楚国讲和。晋国的荀林父救援郑国,讨伐陈国。

宣公六年(公元前六○三年)

经 六年春,晋赵盾、卫孙免侵陈。

传 六年春,晋、卫侵陈,陈即楚故也1。

今注

1 晋、卫侵陈,陈即楚故也:晋国与卫国攻打陈国,是陈国与楚国联合的缘故。

今译

宣公六年春季时,晋国赵盾、卫国孙免联合攻打陈国,是陈国与楚国联盟的缘故。

经 夏四月。

传 夏,定王使子服1求后于齐2。

今注

1 子服:是周大夫。

2 求后于齐:向齐国求娶王后。

今译

夏天四月时,周定王使名叫子服的周大夫到齐国去求娶王后。

经 秋八月,螽1。

今注

1 此经无传。

今译

秋季八月,蝗虫很多。

传 秋,赤狄伐晋,围怀及邢丘1。晋侯欲伐之。中行桓子曰:“使疾其民2,以盈其贯,将可殪也3。《周书》曰:‘殪戎殷4。’此类之谓也。”

今注

1 怀及邢丘:邢丘就是平皋,《河南通志》:“在河南省温县城东二十里,故平皋城东北隅。”《怀大事表》:“今河南武陟县西南十一里有故怀城。”

2 使疾其民:使他的人民怨恨。

3 以盈其贯,将可殪也:使他满了他的恶贯,就可全被扫除。

4 殪戎殷:这是《尚书·康诰》篇的文章,就是将殷国全都灭掉。

今译

秋季,赤狄侵略晋国,包围怀及邢丘两个地方。晋侯想讨赤狄。荀林父说:“使他为他的人民所怨恨,将来恶贯满盈,就可以被扫除。《周书·康诰》:‘把殷人全都灭掉。’就是等于说这件事。”

经 冬十月。

传 冬,召桓公1逆王后于齐2。

今注

1 召桓公:是周王的卿士。

2 逆王后于齐:到齐国去迎接周定王的王后。

今译

冬季十月,召桓公到齐国去迎接周定王的王后。

传 楚人伐郑,取成而还1。

今注

1 取成而还:得到和平就回来了。

今译

楚国人攻打郑国,得到和平就回来了。

传 郑公子曼满与王子伯廖1语欲为卿。伯廖告人曰:“无德而贪2,其在《周易》丰䷶之离䷝3,弗过之矣4。”间一岁,郑人杀之5。

今注

1 公子曼满与王子伯廖:公子曼满与王子伯廖全部都是郑大夫。

2 无德而贪:没有德行而贪卿的位置。

3 其在《周易》丰䷶之离䷝:在《周易》中说就是由丰卦变到离卦。意思是他没法过三年。

4 弗过之矣:他就是不能过三年。

5 间一岁,郑人杀之:隔了一年,郑人就把他杀了。

今译

郑国的公子曼满向王子伯廖说想做卿。伯廖告诉人家:“没有德行而又贪心,这在《周易》中由丰卦变到离卦,也不能超过三年。”隔了一年,郑人就杀了公子曼满。

宣公七年(公元前六○二年)

经 七年春,卫侯使孙良夫来盟。

传 七年春,卫孙桓子来盟1,始通,且谋会晋也2。

今注

1 孙桓子来盟:孙桓子即孙良夫到鲁国来盟。

2 始通,且谋会晋也:因为宣公初即位,所以卫孙桓子就来与鲁国通盟好,并且计划同晋国会盟。

今译

七年春天,卫国大夫孙桓子来鲁国盟会。这是在宣公即位以后,卫国始同鲁国修好,并且计划与晋国会盟。

经 夏,公会齐侯伐莱。

传 夏,公会齐侯伐莱1,不与谋也。凡师出,与谋曰及2,不与谋曰会3。

今注

1 伐莱:莱是姜姓国,《汇纂》说:“在今山东平阴县境。”

2 凡师出,与谋曰及:凡是军队作战,参加计谋就叫作及。

3 不与谋曰会:不参加计谋叫作会。

今译

夏天,宣公会齐侯讨伐莱国,事先未与齐商量。凡是军队作战,事先参与计谋的就叫作及,不参加计谋就叫作会。

经 秋,公至自伐莱1。

今注

1 此经无传。

今译

秋天,宣公从伐莱回到鲁国。

经 大旱1。

今注

1 此经无传。

今译

天不下雨,鲁国有旱灾。

传 赤狄1侵晋,取向阴之禾2。

今注

1 赤狄:国名,在今山西省长治县西方。

2 向阴之禾:江永说:“山西省济源县西南有向城,向阴其在此欤?”

今译

赤狄侵略晋国,取走了向阴这地方的禾稼。

经 冬,公会晋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于黑壤。

传 郑及晋平,公子宋之谋也1,故相郑伯以会。冬,盟于黑壤2,王叔桓公临之3,以谋不睦4。

今注

1 公子宋之谋也:这是公子宋的计划。

2 黑壤:又名黄父,在今山西省翼城县东北,与沁水县接近。

3 王叔桓公临之:周卿士亲自监临。

4 以谋不睦:以使诸侯不和睦的能和好。

今译

郑国与晋国和平,这是公子宋的计划,所以他陪侍郑伯参加盟会。冬天,在黑壤盟会,周卿士王叔桓公亲自监临着这盟誓,使不和睦的诸侯能和好。

传 晋侯之立也1,公不朝焉,又不使大夫聘,晋人止公于会,盟于黄父2,公不与盟,以赂免3。故黑壤之盟不书,讳之也。

今注

1 晋侯之立也:晋成公即位,在鲁宣公二年。

2 黄父:即黑壤。

3 公不与盟,以赂免:宣公不参加盟誓,用贿赂才逃走。

今译

晋成公即位的时候,鲁宣公不去朝见,并且不使大夫去聘问晋国。晋人在会场上阻止鲁宣公参加盟会。诸侯盟于黑壤,宣公未能参加,并且用贿赂始得逃回鲁国。所以黑壤的盟会不写在《春秋》上,就是避讳这种耻辱。

宣公八年(公元前六○一年)

经 八年春,公至自会。

传 八年春,白狄1及晋平。夏,会晋伐秦。晋人获秦谍2,杀诸绛市,六日而苏3。

今注

1 白狄:国名,在今陕西省延安县附近。

2 秦谍:秦国的间谍。

3 杀诸绛市,六日而苏:在晋国都城绛的市上杀掉他,过了六天又复活了。

今译

八年春天,白狄与晋国和平。到了夏天,白狄同晋国伐秦国,晋国人捕获秦国的间谍,在晋国都城绛的市上杀了他,经过六天又复活了。

经 夏六月,公子遂如齐,至黄1乃复2。

今注

1 黄:在今山东省淄川镇东北。此经无传。

2 乃复:就回来了。

今译

夏天六月,公子遂往齐国去,到了黄这地方就回来了。

经 辛巳,有事于大庙,仲遂卒于垂。壬午犹绎,《万》入去籥。

传 有事于大庙1,襄仲卒,而绎2,非礼也。

今注

1 有事于大庙:有事是指祭祀。就是祭祀祖庙。

2 襄仲卒,而绎:公子遂死了,祭祀了以后,重新祭祀。

今译

在辛巳这天祭祀鲁国的祖庙,仲遂死了。祭祀过后,重新祭祀。这是不合于礼的。

经 戊子,夫人嬴氏薨1。

今注

1 此经无传。

今译

戊子,宣公的母亲敬嬴死了。

经 晋师、白狄伐秦。

经 楚人灭舒蓼。

传 楚为众舒1叛故,伐舒蓼2,灭之,楚子疆之3,及滑汭4,盟吴越而还5。

今注

1 众舒:就是群舒。

2 伐舒蓼:在今安徽省舒城县境。

3 楚子疆之:楚王亲自划疆界。

4 及滑汭:《汇纂》说:“在今安徽合肥县东。”

5 盟吴越而还:吴是姬姓国,《纪要》:“梅里,今江苏无锡东南三十里。”即今江苏吴县。越是姒姓国,今浙江省绍兴县治。

今译

楚国因为群舒的叛乱,所以灭了舒同蓼两国,楚王亲自划他的疆界,到了滑水边上,与吴国及越国盟誓后回到楚国。

经 秋七月甲子,日有食之既1。

今注

1 日有食之既:有日食完全看不见。此经无传。

今译

秋七月甲子日,有日食完全看不见。

传 晋胥克有蛊疾1,郤缺为政2,秋,废胥克,使赵朔佐下军3。

今注

1 胥克有蛊疾:胥童的儿子胥克有精神病。

2 郤缺为政:郤缺替代赵盾。

3 赵朔佐下军:赵朔是赵盾的儿子,替代胥克。

今译

晋国佐下军胥克有精神病,郤缺接代赵盾管晋国的政权。秋天,废免了胥克,使赵盾的儿子赵朔当佐下军。

经 冬十月己丑,葬我小君敬嬴,雨,不克葬,庚寅,日中而克葬。

传 冬,葬敬嬴1,旱无麻,始用葛茀2。雨,不克葬,礼也。礼,卜葬先远日,辟不怀也3。

今注

1 敬嬴:宣公的母亲。

2 旱无麻,始用葛茀:天旱得不到麻,始用葛做成绳子。

3 礼,卜葬先远日,辟不怀也:按照礼节,占卜下葬的,事先用远的日子,以避免别人认为对死者不怀念。

今译

冬天,葬宣公的母亲敬嬴,因为没有下雨,所以没有麻,始用葛做成绳子。这一天突然下雨,所以没法下葬,这是很合于礼的。按照礼节,占卜下葬先用远的日期,为的是避免别人认为对死者不怀念。

经 城平阳。

传 城平阳1,书时也。

今注

1 平阳:《汇纂》说:“今山东省,新泰县,西北四里有平阳古城。”

今译

修建平阳的城池,《春秋》有记载,这是很合于时的。

经 楚师伐陈。

传 陈及晋平,楚师伐陈,取成而还1。

今注

1 取成而还:得到和平就回来了。

今译

陈国同晋国和平了。楚国军队讨伐陈国,得到和平就回去了。

宣公九年(公元前六○○年)

经 九年春王正月,公如齐1。

今注

1 此经无传。

今译

九年春天正月,鲁宣公到齐国去。

经 公至自齐1。

今注

1 此经无传。

今译

宣公从齐国回来。

经 夏,仲孙蔑如京师。

传 九年春,王使来徵聘1。夏,孟献子2聘于周。王以为有礼,厚贿之3。

今注

1 王使来徵聘:周定王派人来鲁国征召它去聘问。

2 孟献子:孟文伯的儿子。

3 厚贿之:赠送他厚礼。

今译

九年春天,周定王派人来鲁国征召它去聘问。夏天,孟献子到周国去聘问。周定王以为他很有礼貌,赠送他厚礼。

经 齐侯伐莱1。

今注

1 此经无传。

今译

齐侯去征伐莱国。

经 秋,取根牟。

传 秋,取根牟1,言易也2。

今注

1 根牟:在今山东省沂水县东南。

2 言易也:表示很容易拿到。

今译

秋天,鲁国占据了根牟国,这样写法,表示很容易。

经 八月,滕子卒。

传 滕昭公卒1。

今注

1 滕昭公卒:与宣公未同盟。

今译

八月,滕昭公死了。

经 九月,晋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会于扈。

经 晋荀林父帅师伐陈。

经 辛酉,晋侯黑臀卒于扈。

传 会于扈,讨不睦也。陈侯不会1,晋荀林父以诸侯之师伐陈,晋侯卒于扈,乃还。

今注

1 陈侯不会:陈侯不参加会盟,因为他已经与楚国会盟。

今译

九月,各诸侯在扈会盟,是要讨伐与晋国不和睦的国家。陈侯不去开会,晋国荀林父用诸侯的军队来讨伐陈国,晋成公病死在扈这地方,他们就回去了。

经 冬十月癸酉,卫侯郑卒1。

今注

1 此经无传。

今译

冬天十月癸酉,卫侯郑死了。

经 宋人围滕。

传 冬,宋人围滕,因其丧也1。

今注

1 宋人围滕,因其丧也:因为滕昭公的丧事,所以宋人利用这个机会,包围滕国的都城。

今译

冬天,因为滕昭公的丧事,所以宋人利用这个机会,包围滕国的都城。

经 楚子伐郑。

传 楚子为厉之役1故,伐郑。

今注

1 楚子为厉之役:楚王为盟于厉的事情。厉之役在宣公六年,郑伯逃走。(见宣公十一年)

今译

楚王为厉盟的缘故,讨伐郑国。

经 晋郤缺帅师救郑。

传 晋郤缺救郑,郑伯败楚师于柳棼1。国人皆喜,唯子良忧,曰:“是国之灾也,吾死无日矣2!”

今注

1 柳棼:郑地,在今河南省襄城县东汾邱。

2 是国之灾也,吾死无日矣:是国家的灾害,我不知道哪天会死。

今译

晋国郤缺救郑国,郑伯在柳棼这地方打败了楚国的军队。郑国的人全都高兴,只有郑公子良发愁说:“这是国家的灾害,我不知道哪一天会死亡!”

经 陈杀其大夫洩冶。

传 陈灵公与孔宁、仪行父1通于夏姬2,皆衷其衵服,以戏于朝3。洩冶4谏曰:“公卿宣淫,民无效焉5!且闻不令,君其纳之6!”公曰:“吾能改矣。”公告二子7,二子请杀之,公弗禁,遂杀洩冶。孔子曰:“《诗》云:‘民之多辟,无自立辟8!’其洩冶之谓乎!”

今注

1 孔宁、仪行父:全都是陈国的卿。

2 夏姬:是郑穆公的女儿,陈大夫御叔的妻子。

3 皆衷其衵服,以戏于朝:他们三个人衣服里头都穿着夏姬的内衣,在朝上互相玩笑。

4 洩冶:是陈国大夫。

5 公卿宣淫,民无效焉:陈灵公同卿全部都宣示淫乱,人民是不能效法的。

6 且闻不令,君其纳之:而且让人家听见也不好,你赶紧把内衣收藏起来。

7 二子:即孔宁、仪行父。

8 民之多辟,无自立辟:人民多邪僻时,不必自己立法。这是《毛诗·大雅》的句子。

今译

陈灵公同陈国的两个卿孔宁与仪行父都和夏姬私通,都穿着她的内衣,在朝上玩笑。陈国大夫洩冶诤谏说:“君同卿全在表示淫乱,人民又怎么样效法呢?并且使人听见也不好,你赶紧把内衣藏起来吧。”陈灵公说:“我能改过来。”可是,他也将此事告诉了孔宁与仪行父。孔宁和仪行父请求将洩冶杀死,陈灵公没有禁止,他们就把洩冶杀了。孔子说:“《毛诗·大雅》上说:‘人民都有邪僻,就不必自己立法律!’这岂不是指洩冶而说的吗!”

宣公十年(公元前五九九年)

经 十年春,公如齐1。

今注

1 此经无传。

今译

宣公十年春天,鲁宣公到齐国去。

经 公至自齐1。

今注

1 此经无传。

今译

鲁宣公从齐国回来。

经 齐人归我济西田。

传 十年春,公如齐。齐侯以我服故,归济西之田1。

今注

1 济西之田:在济水西边的田地。

今译

十年春,宣公到齐国的时候,齐侯以为鲁国很服从他,就把济水西边的田地归还给了鲁国。

经 夏四月丙辰,日有食之1。

今注

1 此经无传。

今译

夏四月丙辰,有日食。

经 己巳,齐侯元卒。

经 齐崔氏出奔卫。

传 夏,齐惠公卒1。崔杼有宠于惠公,高国畏其偪也2,公卒而逐之,奔卫。书曰“崔氏”,非其罪也。且告以族,不以名。凡诸侯之大夫违3,告于诸侯曰,某氏之守臣某4,失守宗庙,敢告。所有玉帛之使者则告5,不然则否。

今注

1 齐惠公卒:齐惠公就是齐侯元。

2 崔杼有宠于惠公,高国畏其偪也:崔杼是齐大夫,他甚为惠公所宠爱。高氏同国氏是齐国世袭的命卿,他们恐怕崔杼逼迫。

3 凡诸侯之大夫违:诸侯大夫被放逐。

4 某氏之守臣某:某氏是姓氏,守臣某是名字。

5 所有玉帛之使者则告:所有出聘他国的使者,就通告。

今译

夏四月己巳,齐惠公死了。崔杼很得齐惠公的宠爱,齐国的命卿高氏与国氏两家,很怕他的逼迫,恰好惠公死了,就把他驱逐出境,他逃到卫国去。《春秋》上写着“崔氏”,是说他不是有罪的,并且用族来称呼他,不用崔杼一个人的名字。凡是诸侯的大夫逃奔出国,就告诉其他的诸侯说,“某氏的守臣某人,不能奉守宗庙,敢告诉你”。所有曾经派出使者互相聘问的国家就告诉,没有就不告诉。

经 公如齐。

传 公如齐奔丧1。

今注

1 公如齐奔丧:宣公自己到齐国奔丧,这是不合于礼节的。

今译

鲁宣公到齐国去奔齐惠公的丧事。

经 五月,公至自齐。

今译

五月,宣公从齐国回来。

经 癸巳,陈夏徵舒弑其君平国。

传 陈灵公与孔宁、仪行父饮酒于夏氏,公谓行父曰:“徵舒似女。”对曰:“亦似君。”徵舒病之1,公出,自其厩射而杀之2。二子奔楚3。

今注

1 徵舒病之:徵舒以这为耻辱,非常生气。

2 自其厩射而杀之:从他的马棚里,用箭射击陈灵公,把他杀了。

3 二子奔楚:孔宁、仪行父全逃到楚国去了。

今译

陈灵公同孔宁及仪行父在夏家(即前述夏姬之家)喝酒。陈灵公对仪行父说:“徵舒长得像你。”仪行父说:“也像你。”徵舒以为这件事是在侮辱他。等到陈灵公出来的时候,夏徵舒就从马棚中用箭射杀他。孔宁、仪行父两人害怕了,就逃到楚国。

经 六月,宋师伐滕。

传 滕人恃晋而不事宋1,六月,宋师伐滕。

今注

1 滕人恃晋而不事宋:滕国人依仗晋国的力量,而不侍奉宋国。

今译

滕国人依靠着晋国,而不侍奉宋国。六月,宋人伐滕国。

经 公孙归父如齐1。

今注

1 此经无传。

今译

鲁国的公孙归父到齐国去,为的是参加齐惠公的葬礼。

经 葬齐惠公1。

今注

1 此经无传。

今译

给齐惠公行葬礼。

经 晋人、宋人、卫人、曹人伐郑。

传 郑及楚平,诸侯之师伐郑,取成而还1。

今注

1 取成而还:得了和平就回来了。

今译

郑国与楚国和平,诸侯的军队就来伐郑国,得到和平就回来了。

经 秋,天王使王季子来聘。

传 秋,刘康公来报聘1。

今注

1 刘康公来报聘:刘康公即王季子,来报孟献子到周的聘问。

今译

到了秋天,周王派刘康公来回报孟献子的聘问。

经 公孙归父帅师伐邾,取绎。

传 师伐邾,取绎1。

今注

1 绎:在今山东省邹县峄山西北。

今译

公孙归父率领军队讨伐邾国,占领绎这地方。

经 大水1。

今注

1 此经无传。

今译

鲁国大水。

经 季孙行父如齐。

传 季文子初聘于齐1。

今注

1 季文子初聘于齐:是齐侯初即位的缘故。

今译

季文子头一次到齐国去,是齐侯初即位的缘故。

经 冬,公孙归父如齐。齐侯使国佐来聘。

传 冬,子家如齐,伐邾故也1,国武子来报聘2。

今注

1 伐邾故也:因为鲁国曾经讨伐邾国,恐怕齐国认为鲁国侵小国,故使子家前往谢罪。

2 国武子来报聘:齐卿国佐来回报季文子的访聘。

今译

冬天,公孙归父到齐国去,因为侵了邾国,使齐国不满意。齐卿国佐来回报季孙行父的聘问。

经 饥1。

今注

1 饥:饥因为有水灾,所以粮食不足。此经无传。

今译

鲁大饥,是因为有水灾,所以收成不好。

经 楚子伐郑。

传 楚子伐郑,晋士会救郑,逐楚师于颍北1。诸侯之师戍郑。郑子家卒,郑人讨幽公之乱2,斫子家之棺,而逐其族3,改葬幽公,谥之曰灵4。

今注

1 颍北:大概是指今河南省禹县、襄城同许昌等县,皆在颍水以北的地方。

2 幽公之乱:在宣公四年,郑幽公被弑。

3 斫子家之棺,而逐其族:把子家的棺材斫得薄了,就表示不以卿的礼来下葬,而驱逐他的族人。

4 改葬幽公,谥之曰灵:改礼节来葬幽公,并且改了他的谥号叫郑灵公。

今译

楚王征伐郑国,晋国的士会救郑国,追逐楚国的军队到了颍水以北,诸侯的军队看守郑国都城。郑国的卿子家死了,郑国人讨宣公四年弑幽公的乱事,斫薄了子家的棺材,而驱逐他的族人,并且对幽公改行葬礼,并改了他的谥号叫灵公。

宣公十有一年(公元前五九八年)

经 十有一年春,王正月1。

今注

1 此经无传。

今译

十一年春天,周王的正月。

经 夏,楚子、陈侯、郑伯盟于辰陵。

传 十一年春,楚子伐郑,及栎1。子良曰:“晋楚不务德而兵争,与其来者可也2!晋楚无信,我焉得有信3?”乃从楚。夏,楚盟于辰陵4,陈郑服也。

今注

1 栎:今河南省禹县。

2 晋楚不务德而兵争,与其来者可也:晋国同楚国,不注意德行,而只注意拿军队来争夺,哪个先来,我们就可以与它和好。

3 晋楚无信,我焉得有信:晋与楚全没有信用,我们安得有信用?

4 辰陵:《河南通志》说:“辰亭在西华县西。”

今译

十一年春天,楚王征伐郑国到了栎这地方。郑国子良说:“晋国与楚国全不用德行而用军队斗争,哪个先来,我们就同它讲和。晋同楚全都没有信用,我们安能有信用?”于是就服从楚国。夏天,楚国跟他们在辰陵盟誓,这时陈国与郑国全都服从楚国。

经 公孙归父会齐人伐莒。

传 楚左尹子重1侵宋,王待诸郔2。

今注

1 子重:公子婴齐,楚庄王的弟弟。

2 郔:楚地,在今河南省项城县境,与郑国的郔同名而异地。

今译

楚国的左尹官叫子重,侵略宋国,楚王在楚地郔这地方等待他。

传 令尹 艾猎城沂1,使封人虑事2,以授司徒3,量功命日4,分财用5,平板榦6,称畚筑7,程土物8,议远迩9,略基趾10,具糇粮11,度有司12。事三旬而成13,不愆于素14。

今注

1 令尹 艾猎城沂: 艾猎即孙叔敖,令尹是楚国最高的官名,在沂这地方修城。沂在今河南省正阳县境。

2 使封人虑事:封人是管筑城的人。意思是计算修城的时间。

3 以授司徒:交给管召集人民工作的司徒官。

4 量功命日:计算工程时间。

5 分财用:然后分配筑城的工具。

6 平板榦:分配筑城的木板同木料。

7 称畚筑:量称容土轻重的畚箕。

8 程土物:计量各种土材。

9 议远迩:商量远近的工作。

10 略基趾:计划筑城的根基。

11 具糇粮:预备干粮。

12 度有司:审度人才,使其能力与其职位相称。

13 事三旬而成:各种事情三十天就成功了。

14 不愆于素:不超过所预期的时间。

今译

楚国令尹孙叔敖,在楚国沂这地方,修筑城池,使管筑城的人计算工作时间,交给司徒,研究工作的日数,分配建筑城池的工具,及筑城的木板同木料,量称容土的畚箕的轻重,计量各种土材,商量远近的工作,然后计划城脚的根基,准备食物,审定监工的人。经过三十天就成功了,不超过以前所定的期限。

经 秋,晋侯会狄于欑函。

传 晋郤成子求成于众狄,众狄疾赤狄1之役,遂服于晋。秋,会于欑函2,众狄服也。是行也,诸大夫欲召狄。郤成子曰:“吾闻之,非德莫如勤,非勤何以求人3?能勤有继,其从之也4。《诗》曰:‘文王既勤止5!’文王犹勤,况寡德乎?”

今注

1 赤狄:即潞氏。

2 欑函:是狄地,杜说:地阙。《左传补注》说:“以为即欑茅之邑,在今河南修武县。”

3 非德莫如勤,非勤何以求人:没有德就不如勤劳,如果不勤劳,怎么样能够求到旁人?

4 能勤有继,其从之也:能够勤劳,就有功劳去继续,那么人家才会遵从。

5 文王既勤止:文王既已勤劳创立事业。这是《诗经·周颂》的诗句。

今译

晋国下军佐郤成子向众狄要求和平,各狄深恨赤狄对他们的役使,所以服从晋国。秋天在欑函会盟,这时众狄全都服从晋国了。这次在盟会之前,诸大夫本来都想召用狄人,郤成子说:“我听说没有德行就只能勤劳,不勤劳怎么样去求人?能够勤劳,就有功劳去继续,这样人家才会遵从。《诗经·周颂》说:‘文王能够勤劳以创业。’文王尚能勤劳,何况我们这种人?”

经 冬十月,楚人杀陈夏徵舒。

经 丁亥,楚子入陈。

经 纳公孙宁、仪行父于陈。

传 冬,楚子为陈夏氏乱故,伐陈1,谓陈人无动2,将讨于少西氏3。遂入陈,杀夏徵舒, 诸栗门4。因县陈5,陈侯在晋6。申叔时使于齐,反复命而退7。王使让之曰:“夏徵舒为不道,弑其君,寡人以诸侯讨而戮之。诸侯县公8皆庆寡人,女独不庆寡人,何故?”对曰:“犹可辞乎9?”王曰:“可哉。”曰:“夏徵舒弑其君,其罪大矣。讨而戮之,君之义也10!抑人亦有言曰:‘牵牛以蹊人之田11,而夺之牛,牵牛以蹊者,信有罪矣!而夺之牛,罚已重矣。’诸侯之从也,曰:‘讨有罪也!’今县陈,贪其富也!以讨召诸侯,而以贪归之,无乃不可乎?”王曰:“善哉,吾未之闻也!反之可乎?”对曰:“吾侪小人,所谓取诸其怀而与之也。”乃复封陈,乡取一人焉以归,谓之夏州12。故书曰:楚子入陈,纳公孙宁、仪行父于陈,书有礼也。

今注

1 楚子为陈夏氏乱故,伐陈:在宣公十年夏徵舒弑君,这就是所谓陈夏氏乱。

2 谓陈人无动:叫陈国人不要惊动,不要畏惧。

3 讨于少西氏:少西是夏徵舒的祖父,子夏的名字。

4 诸栗门:栗门是陈国都城的城门。将夏徵舒用几辆车分尸。

5 因县陈:因此就把陈国灭了,改为楚国的县。

6 陈侯在晋:陈灵公的儿子成公午,在晋国。

7 申叔时使于齐,反复命而退:申叔时是楚大夫,出使齐国,返回来报告后,就退走。

8 诸侯县公:各国的诸侯同楚国各县的大夫。

9 犹可辞乎:我还能有话说吗?

10 讨而戮之,君之义也:讨伐而杀了他,是你的义气。

11 牵牛以蹊人之田:牵着牛,经过旁人的田地。

12 夏州:江永说:“在大江北岸江汉合流之间,其后汉水遂有夏水之名。”

今译

冬天十月,楚王因为陈国的夏氏作乱就讨伐陈国,告诉陈国人,你们不要惊动,我只讨伐少西这一族。于是就进入陈国,杀死夏徵舒,在陈国栗门这地方将夏徵舒用几辆车分尸。随后把陈国作为楚国的县。陈成公正在晋国。楚国的申叔时被派去出使齐国,回来报告完成使命就退走了。楚王就责备他说:“夏徵舒不合道理,弑他的君,寡人用诸侯的力量去讨杀他。各诸侯同楚国各县公都来庆贺我,唯独你不来庆贺我,这是什么缘故?”申叔时说:“尚可有话说吗?”楚王说:“可以。”申叔时说:“夏徵舒杀了他的君,他的罪恶重大,你去讨杀他,这是你的义气。但是有人说:‘牵着牛去踩别人的田地,就夺走他的牛。牵牛去踩别人的田地确实有罪过,夺走他的牛,这个处罚就太重了。’诸侯跟着你来就说:‘是讨伐有罪的夏徵舒。’可是,现在把陈国作为楚国的县,是贪陈国的富庶。用讨罪来召集诸侯,而以贪陈国的富庶做终结,这大约是不可以的。”楚王说:“好极了,我没有听见别人这样说过!退回陈国可不可以?”申叔时就回答说:“这就是我们这班小人所说的从怀里拿出来还给他。”于是,又重新封建陈国,每乡里取一个人回楚国,集中住在一地,这地方就叫作夏州。所以,《春秋》上写着,楚王进入陈国,使公孙宁、仪行父回到陈国,这是表示楚王很有礼节。

传 厉之役,郑伯逃归。自是楚未得志焉。郑既受盟于辰陵,又徼事于晋。

今译

(宣公六年)厉地的一场战役中,郑伯逃回了郑国。(此后数年间,晋、楚多次交兵。郑国地理位置居于两国之间,又是小国,惧于两国势力,谁也不敢得罪,经常朝秦暮楚。)自那之后,楚国一直未能得志。郑国既已在辰陵接受了盟约,又请求奉事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