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誓

牧,地名;在今河南淇县之南。本篇述周武王与商纣战于牧野时誓师之辞。其辞既不如《周诰》诸篇之古奥;篇中又以“夫子”为第二称谓,乃战国以来之习惯用法(说见《洙泗考信录》卷二),知其为战国时人述古之作。

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1。

注释

1 甲子,据《史记·周本纪》,乃武王十二年二月甲子日,而《齐太公世家》又以为十一年正月甲子。二者孰是,尚无定论。昧爽,天微明日未出时:据孙《疏》说。王,谓武王。朝,早:《尚书故》说。商郊,商都之郊。牧野,牧之郊野。

译文

那时是甲子日天刚刚黎明,王老早就到了商都郊外牧的旷野,于是就宣誓了。

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以麾;曰:“逖矣西土之人1。”

注释

1 杖,持。钺,大斧。秉,持。旄,旄牛尾。麾,指挥。逖,远。西土,西方。周在西方,所率以伐殷者,皆西方之诸侯;故云西土之人。

译文

王左手拿着一把黄色大斧,右手拿着一条白旄牛尾来指挥,说:“(路程真)远呀!(我们这些)西方的人们。”

王曰:“嗟!我友邦冢君、御事、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千夫长、百夫长,及庸、蜀、羌、髳、微、卢、彭、濮人1。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予其誓2。”

注释

1 冢君,犹言大君,乃尊称各诸侯之词。御事,众官员。司徒,掌民政;司马,掌兵事;司空,掌土地。亚、旅,皆官名,其职掌未详。师氏,将兵之官。蔡《传》:“千夫长,统千人之帅;百夫长,统百人之帅也。”庸,在今湖北郧阳县。蜀,在今四川北部。羌,《说文》:“西戎牧羊人也。”髳(máo),《核诂》谓即茅戎;在旧陕州河北县,当山西南部滨河之地。《核诂》谓微、眉通,亦即郿;在今陕西郿县。卢,即春秋时之卢戎;在今湖北襄阳南。彭,在今四川彭县。濮,《便读》谓在湖北荆州府。八国皆蛮夷戎狄,故与友邦分别言之。

2 称,举。比,附;谓附近身体。干,盾。

译文

王说:“唉!我们友邦的大君们、办事的官员们、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千夫长、百夫长,以及庸、蜀、羌、髳、微、卢、彭、濮诸国的人们,举起你们的戈,把你们的盾附在身上,把你们的矛竖立起来,我要宣誓了。”

王曰:“古人有言曰:‘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1。’今商王受,惟妇言是用2。昏弃厥肆祀,弗答;昏弃厥遗王父母弟,不迪3。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4,是信是使,是以为大夫卿士;俾暴虐于百姓,以奸宄于商邑。

注释

1 晨,谓司晨。索,萧条。此谓牝如于晨间效公鸡之鸣,则其家必衰败。今台湾尚有此俗。

2 受,纣名。妇,谓妲己。

3 昏,读曰泯;昏弃,泯弃也:《述闻》说。肆,享祭宗庙也:见《周礼·大祝》郑注。答,谓报答神恩。“昏弃厥遗王父母弟不迪”,《史记·周本纪》说为“昏弃其家国,遗其王父母弟不用”。然汉石经“厥”“遗”二字连文;是知《史记》之说,乃太史公解释之语,非“厥”“遗”二字之间,本有“家国”二字。遗,留。王父母弟,谓纣之弟辈。纣之父为王,故云王父母;非谓祖父母也。迪,用。

4 逋,逃。多罪逋逃,谓罪恶多而逃亡之人。崇、长,皆谓尊敬。

译文

王说:“古人有句话道:‘母鸡没有早晨啼叫的。若母鸡早晨啼叫起来,那么这家必定会萧条的。’现在商国的君王受,专门采用妇人的话。废止了他的祭祀,不报答神的恩惠;舍弃了他先王遗留下的他的同父母兄弟,而不任用。却只是把天下的罪恶多端的逃亡者,来推崇、来尊敬,来信任、来使用,让他们做大夫和卿士,使他们暴虐民众,在商国作乱。

“今予发1,惟恭行天之罚。今日之事,不愆于六步、七步,乃止齐焉。夫子勖哉2!不愆于四伐3、五伐、六伐、七伐,乃止齐焉。勖哉夫子!尚桓桓,如虎、如貔、如熊、如罴,于商郊;弗迓克奔,以役西土4。勖哉夫子!尔所5弗勖,其于尔躬有戮!”

注释

1 发,周武王名。

2 愆,过。六步、七步,谓前进之步数。齐,谓整齐行列。勖,勉。

3 一击一刺,谓之一伐。

4 尚,希冀之词;犹言庶几乎。桓桓,勇武貌。貔(pí),豹属。罴,似熊而大。迓,《匡谬正俗》作御,《史记》作禦。御、禦通,抵制。克奔,谓敌人能奔来投降者。役,使。

5 所,犹若也:《释词》有说。

译文

“现在我姬发,只有恭敬地来推行老天(对他)的惩罚。今天的事情,也不过是前进六步、七步,就停下来整齐一下行列(意谓不至于太辛劳)。你们这些人要奋勉呀!也不过是刺击四次、五次、六次、七次,就停下来整齐一下行列。奋勉呀你们这些人!在这商都的郊外,你们要发挥勇武的精神,像虎、貔、熊、罴一般。不要抵制(意谓打击)能奔来(投降的敌人),要使他们到我们西方去为我们服劳役。奋勉啊你们这些人!你们若不奋勉,那就要对你们本身施行杀戮!”

洪范

《洪范》,大法也。《书序》云:“武王胜殷杀受,立武庚,以箕子归,作《洪范》。”是《书序》以本篇作于武王时也。按:本篇“恭作肃”以下五语,显袭《诗·小雅·小旻》“民虽靡膴,或哲或谋,或肃或乂”及“国虽靡止,或圣或否”诸语为之。而《小旻》之诗,盖作于东西周之际。本篇又云:“王省惟岁,卿士惟月,师尹惟日。”师尹地位在卿士之下,与《诗》《书》及早期金文皆不合。知此亦后人述古之作。唯本篇言五行所代表之事物,尚约而不侈,至邹衍乃变本加厉。以此证之,可知本篇之著成,当在邹衍之前,盖约当战国初年也。刘节《洪范疏证》以为本篇当著成于秦统一之前,战国之末。恐未谛。

惟十有三祀,王访于箕子1。王乃言曰:“呜呼!箕子。惟天阴骘下民,相协厥居,我不知其彝伦攸叙2。”

注释

1 有,读为“又”。祀,年。《尔雅》谓:商曰祀,周曰年。按:西周早期铜器铭文,抑或称年曰祀;知《尔雅》之说非是。王,周武王。武王十一年克殷;则十有三祀,乃克殷后之二年也。

2 阴,覆荫。骘,定也。阴,犹言保护。协,和。彝,常。伦,道。攸,所。叙,定。

译文

(周武王)十三年,王去拜访箕子。王于是说道:“唉!箕子。老天是保护世间民众的,(使他们)互相和睦地住在一起,我不知道那经常的道理要怎样制定。”

箕子乃言曰:“我闻在昔,鲧陻洪水,汩陈其五行1;帝乃震怒,不畀洪范九畴,彝伦攸斁2。鲧则殛死,禹乃嗣兴,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彝伦攸叙3。

注释

1 鲧,禹父名。陻,堵塞。汩、陈,皆乱也:《尚书故》说。

2 帝,上帝。震,动。畀,与。畴,类。九畴,即下文初一至次九之九类。攸,犹乃也;下攸字同。斁,败坏。

3 锡,赐。叙,就绪,犹定也。

译文

箕子就说道:“我听说在以前,鲧堵塞大水,把五行扰乱了;上帝于是动了怒,不把九类的大法授给他,那经常道理于是就败坏了。鲧就被诛责而死,禹于是继承着起来,老天因而把九类大法赐给了禹,这经常的道理才规定下来了。

“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1;次三,曰农用八政;次四,曰协用五纪2;次五,曰建用皇极;次六,曰乂用三德3;次七,曰明用稽疑;次八,曰念用庶征;次九,曰向用五福,威用六极4。

注释

1 初,始。次,第。五行,详下文。敬,谨。按:用,犹于也;以下二用字同。

2 《广雅》:“农,勉也。”协,调和。纪,谓纪岁月日等。

3 建,立;谓君权之建立。用,使用;下同。皇,君。极,法则。乂,谓治民。

4 明,谓欲明哲。稽疑,谓有疑而问之于卜筮。念,顾虑。用,于。庶,众。征,验。向,读为“飨”;养也。威,威胁;惩罚。极,谓困厄。

译文

“第一是五行,第二是敬谨地从事五件事,第三是奋勉地施行八种政治,第四是调和于五种天象时令,第五是建立君主的法则,第六是治理民众要用三种德行,第七是想要明哲就要用卜筮考察(决定)疑惑,第八是要顾虑老天的各种征兆,第九是享受五种幸福,受六种困厄惩罚。

“一、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1。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2。

注释

1 润,湿。炎,焚。曲直,可使之曲,亦可使之直。从革,言其形任从人意改变。爰,与曰古通。

2 润下,谓水。以下“炎上”“曲直”“从革”三事,皆仿此。作,犹则也;下同。辛,辣。甘,甜。

译文

“第一是五行:一是水,二是火,三是木,四是金属,五是土壤。水是往下润湿的,火是往上焚烧的,木料是可使弯曲、可使伸直的,金属是可任凭人意来改变形状的,土壤是可种植、收获五谷的。往下润湿的东西(味道)就咸,往上焚烧的东西(味道)就苦,可曲可直的东西(味道)就酸,形状任凭人改变的东西(味道)就辣,种植收获的东西(味道)就甜。

“二、五事: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视,四曰听,五曰思。貌曰恭,言曰从1,视曰明,听曰聪,思曰睿2。恭作肃,从作乂,明作哲,聪作谋,睿作圣3。

注释

1 《汉书·五行志》注:“言正曰从。”

2 睿,通。

3 作,则;下同。肃,敬。乂,治。哲,智。谋,能谋虑。圣,明通。

译文

“第二是五事:一是态度,二是言论,三是眼光,四是听觉,五是思想。态度要恭敬,言论要正当,眼光要明亮,听觉要清晰,思想要通达。态度恭敬,就能严肃;言论正当,就可以治理事务;能看得分明,那就明智了;能听得清楚,那就有计谋了;思想能通达,那就圣明了。

“三、八政:一曰食1,二曰货2,三曰祀3,四曰司空4,五曰司徒5,六曰司寇6,七曰宾7,八曰师8。

注释

1 食,谓管理民食之官。

2 货,谓掌财物之官。

3 祀,谓掌祭祀之官。

4 司空,掌民土地居处之官。

5 司徒,掌教民之官。

6 司寇,掌诘盗贼之官。

7 宾,谓掌诸侯朝觐之官。

8 师,谓掌军旅之官。

译文

“第三是八种政事:一是主管粮食的官,二是主管财物的官,三是掌管祭祀的官,四是管理人民土地居处的司空,五是掌管教育的司徒,六是捕审盗贼的司寇,七是招待诸侯的官——宾,八是主持军事的官——师。

“四、五纪:一曰岁,二曰月,三曰日,四曰星辰,五曰历数1。

注释

1 星,谓二十八宿。辰,谓十二辰。二十八宿迭见,以叙节气;十二辰以纪日月所会。历,历法。数,算数。

译文

“第四是五种天象时令:一是年岁,二是(每年的)月数,三是(每月的)日数,四是星辰(的观察),五是历法算数(的推算)。

“五、皇极:皇建其有极,敛时五福,用敷锡厥庶民1。惟时厥庶民于汝极,锡汝保极2。凡厥庶民,无有淫朋;人无有比德,惟皇作极3。凡厥庶民,有猷有为有守,汝则念之4。不协于极,不罹于咎;皇则受之5。而康而色,曰:‘予攸好德。’汝则锡之福。时人斯其惟皇之极6。无虐茕独;而畏高明7。人之有能有为,使羞其行,而邦其昌8。凡厥正人,既富方谷;汝弗能使有好于而家,时人斯其辜9。于其无好德,汝虽锡之福,其作汝用咎10。无偏无陂,遵王之义;无有作好,遵王之道;无有作恶,遵王之路11。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无反无侧,王道正直12。会其有极,归其有极13。曰,皇极之敷言,是彝是训,于帝其训14。凡厥庶民,极之敷言,是训是行,以近天子之光15。曰,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

注释

1 皇建,谓君权之建立。敛,聚合。时,是。敷,施。锡,与。

2 时,是。于汝极,谓取法于君。锡,与。保,守持。

3 淫朋,犹言邪党。人,谓官吏。《论语》孔注云:“阿党为比。”德,谓行为。皇,君。作,为。

4 猷,谋。为,作为。守,操守。念,常思。

5 协,合。罹,遭逢。咎,过恶。受,宽容。

6 上而字,犹能也:《释词》有说。康,和。下而字,犹其也。色,面色。攸,语助词。好,喜好。时人,是人。斯,犹乃:《释词》说。皇,君。之,是。极,法。

7 茕独,孤单无依之人。畏,敬畏。高明,明智之人。

8 羞,汉李尤《灵台铭》作修,《潜夫论·思贤》篇作循;修循古通,顺也。使顺其行,谓不横加阻挠。而,汝。昌,兴盛。

9 《大义》云:“正、政同字;正人,谓在官者。”方,犹常也:义见《礼记·檀弓》郑注。谷,禄。好,善。而,汝。家,谓国家。时,是。辜,罪。

10 于其,如其。好,善。《史记·宋世家》述此语无“德”字,是也:《述闻》有说。作,作为。《尚书故》云:“汝用咎,犹言汝受其咎。”

11 无,勿。偏,不正。陂,本作颇;唐玄宗诏改作陂,非是。颇,头偏也。遵,循。义,法。有,犹或也:义见《广雅》。作好,谓私心作偏好。下文作恶视此。路,犹道也。以上六句谓民。

12 助私曰党。荡荡,平坦。平平,平易。反,反复。侧,倾倒。反侧,不正直也。以上六句谓君。

13 会,谓君聚会臣。归,谓臣归附君。有极,谓合于极。

14 曰,更端之词。敷言,所陈述之言。彝,法。“是训”之“训”字,教也;谓教民。帝,上帝。“其训”之“训”字,顺也。言顺于上帝。以上三句谓君。

15 训,顺。行,实行。近,接近。光,光明。以上四句谓民。

译文

“第五是君主的法则:君主建立君权是要有法则的。聚集五种幸福,用来普遍地施与那些民众。于是那些民众就效法你的法则,跟你共同保持这法则了。凡是民众,没有邪恶的党派;官员们也没有偏袒他们私党的行为,只是以君主作为法则。凡是民众,有计划、有作为、又有操守的,你就要把他们常常放在心中。若有人不合法规,但也不至于陷入罪恶,君主就要宽容他。若有人能够和颜悦色,并且说:‘我爱好美德。’你就要赐予他幸福。这种人就会以君主为法则。不要暴虐孤苦无依的人,而要敬重畏惧明智的人。假如一个人(官员)有才能、有作为,就使他顺利地去行,你的国家就会强盛。凡是官员们,政府既用经常的俸禄使他们富足;你若不能使他们对你的国家有好的贡献,这就是那些官员的罪过了。假如他没有好处,你纵使赐予他幸福,他的行为会使你受到罪过的。不要偏邪不正,要能遵循着王的法则;不要私心有所偏爱,要遵循着王所规定的道理;不要私心有所偏恶,要遵循着王所规定的道路。(王)不要有所偏私,不要偏袒同党,王的道路才能平坦;不要偏袒同党,不要有所偏私,王的道路才能平易;不要反复无常,不要偏斜不正,王的道路就会又正又直。天子聚集(领导)诸侯臣民要有法则,诸侯臣民归附天子也要有法则。以上所说关于君权建立的话,是要取法的、是要用来教导民众的;(若能这样,)那就是顺从上帝了。凡是民众们,对于上述的话,若能服从能实行,那就可以接近天子的光明了。(民众所以要接近天子的光明,)因为天子是人民的父母,是天下的君王。

“六、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刚克,三曰柔克1。平康正直,强弗友刚克,燮友柔克;沈潜刚克,高明柔克2。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3。臣无有作福作威玉食;臣之有作福作威玉食,其害于而家,凶于而国。人用侧颇僻,民用僭忒4。

注释

1 正,不邪。直,不曲。刚克、柔克,谓性情过刚或过柔。

2 平,正。康,和。友,顺。燮,和。“沈潜刚克”“高明柔克”两“克”字,义皆同剋,治也。沈潜者,性情过柔之象;高明者,性情过刚之象。

3 辟,君。作福、作威,谓有造福于人及惩罚人之权。马融云(见《史记集解》):“玉食,美食。”按:古人有食玉屑之说,见《周礼·天官·玉府》郑司农注。此玉食,疑即食玉屑。

4 人,谓官吏。侧,倾斜;颇,偏;僻,邪:皆谓不正。僭,过分。忒,恶。

译文

“第六是三种德行:一是不邪不曲,二是刚强过度,三是柔弱过度。平正中和就是正直,倔强而不温和就是刚强过度,和顺而不坚强就是柔弱过度;沈潜的人要用刚强来治他,高明的人要用温柔来治他。只有君主可以有造福于人之权,只有君主有加人以刑罚之权,只有君主可以享受玉食。官员们没有权造福于人、惩罚人和享受玉食。官员们若有权造福于人、惩罚人和享受玉食,那就会对你的国家有所妨害,给你的国家带来凶灾。(因为)官员要是这样,就偏邪不正,民众们也就不守本分而造成过错了。

“七、稽疑:择建立卜筮人1,乃命卜筮。曰雨,曰霁,曰蒙,曰驿,曰克,曰贞,曰悔。凡七,卜五,占用二,衍忒2。立时人作卜筮,三人占,则从二人之言。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汝则从、龟从、筮从、卿士从、庶民从,是之谓大同;身其康强,子孙其逢:吉3。汝则从、龟从、筮从、卿士逆4、庶民逆:吉。卿士从、龟从、筮从、汝则逆、庶民逆:吉。庶民从、龟从、筮从、汝则逆、卿士逆:吉。汝则从、龟从、筮逆、卿士逆、庶民逆:作内,吉;作外,凶5。龟筮共违于人:用静,吉;用作,凶6。

注释

1 择,选。建,立。以龟占吉凶,曰卜。以蓍占吉凶,曰筮。

2 雨,谓龟兆作雨形;以下四事仿此。霁,雨止云气在上。蒙,雾。驿,古文作圛,读为“涕”。《说文》:“圛者,升云半有半无。”克,郑玄云(见《史记集解》):“如祲气之色相犯也。”内卦曰贞。外卦曰悔。卜五,谓占龟兆用雨至克五事。占用二,谓以易占则用贞悔二事。衍,推演。忒,变化。

3 时人,是人;谓掌卜筮之人。汝则有大疑之则,义犹若也:《释词》有说。大同,谓意见完全一致。身,谓自身。逢,大,犹盛旺也:《述闻》说。

4 逆,不顺从。

5 内,谓家内事。外,谓外事;即国事。

6 静,无所动作。作,动作。

译文

“第七是卜问疑惑:选择而建立掌管龟卜和易筮的官员,而使他们卜龟、占卦。(龟兆)有的像雨,有的像雨止而云气在上,有的像雾,有的像若有若无的浮云,有的像互相侵犯的凶灾气色;(卦象)有内卦,有外卦。(龟兆和卦象)共七种,属于龟卜的有五种,以易占时用两种,(据上述各种兆象)推演而变化之。设立了这人担任龟卜和易筮,假如三个人来判断龟兆和卦象,要遵从两个人的说法。你假如有重大的疑问,要自己考虑考虑,然后跟官员们商量,然后再跟民众商讨,然后再就龟卜和易筮来商讨。若你赞成、龟卜赞成、占筮赞成、官员们赞成、民众赞成,这就是意见全体一致,那么你就会安康强健,你的子孙也一定会盛旺:这自然是吉祥的了。若你赞成、龟卜赞成、占筮赞成,而官员们反对、民众反对:这还是吉利的。官员赞成、龟卜赞成、占筮赞成,而你反对、民众反对:这也是吉利的。民众赞成、龟卜赞成、占筮赞成,而你反对、官员反对:这也是吉利的。若你赞成、龟卜赞成,而占筮反对、官员们反对、民众反对:做家庭方面的事,是吉利的;若做朝廷方面的事,就不吉利。龟卜和占筮的结果都与人的意见不同:那么无所作为,是吉利的;若有所作为,就凶险了。

“八、庶征:曰雨,曰旸,曰燠,曰寒,曰风,曰时1。五者来备,各以其叙,庶草蕃庑2。一、极备凶;一、极无凶3。曰休征:曰肃,时雨若;曰乂,时旸若;曰哲,时燠若;曰谋,时寒若;曰圣,时风若4。曰咎征:曰狂,恒雨若;曰僭,恒旸若;曰豫,恒燠若;曰急,恒寒若;曰蒙,恒风若5。曰,王省惟岁,卿士惟月,师尹惟日6。岁月日时无易,百谷用成,乂用明,俊民用章,家用平康7。日月岁时既易,百谷用不成,乂用昏不明,俊民用微8,家用不宁。庶民惟星,星有好风,星有好雨9。日月之行,则有冬有夏;月之从星,则以风雨10。

注释

1 旸,晴。燠,暖。时,合乎时。

2 五者,谓雨、旸、燠、寒、风。来备,备来。叙,次序(意谓节候)。蕃,与繁通,茂盛。庑(wú),丰盛。

3 一,谓五者中之一。极备,过多。极无,过少。

4 休征,政事美善之征兆。肃、乂、哲、谋、圣,见前注。时雨,合时之雨;以下仿此。若,句末语助词。下同。

5 咎征,过恶之征兆。狂,狂妄。恒雨,久雨;以下仿此。僭,差错。豫,逸乐。急,严急。蒙,昏暗。

6 《便读》云:“省,察视也。”又云:“师,众也。尹,治事者也。”

7 易,改变常态。用,犹以也。乂,政治。俊,多才智。章,显著。康,安。

8 微,不显著。

9 好,读去声。旧说箕星好风,毕星好雨。

10 月经于箕星则多风,遇毕星则多雨。以,犹有也:《核诂》说。自“曰王省惟岁”至“则以风雨”凡八十七字,与上文不相应。《东坡书传》移此节于五纪“五曰历数”之下,其说可取。

译文

“第八是各种征兆:就是下雨、晴天、温暖、寒冷、刮风和适时。这五种(气象一年中)全来了,而且各种气象都照着应当发生的次序发生,那么,一切草木就都繁盛了。每一种现象太多了,那是凶的;每一种现象太少了,也是凶的。良善的象征:(天子若)严肃,那就会有及时雨;(天子若)有治国的才干,那就会及时晴朗;(天子若)明智,那就会及时温暖;(天子若)有计谋,那就会及时寒冷;(天子若)明达,那就会及时刮风。过恶的象征:(天子若)狂妄,那就久雨不止;(天子若)有过错,那就久晴不雨;(天子若)好享安乐,那就经常温暖;(天子若)严酷急切,那就经常寒冷;(天子若)愚昧不明,那就经常刮风。对于君主,要就一年的情形来观察;高级官员,就一月的情形观察;普通官员,则就一天的情形观察。全年全月全日和四时都没改变常态,一切农作物就因而成熟了,政治也就修明了,杰出的人才也就显达了,国家也就太平安宁了。全日全月全年和四时若改变了常态,则一切农作物就不能成熟,政治也就黑暗而不修明,杰出的人才也就不能显达,国家也就不能安宁了。民众的象征是星儿,星有爱好风的,星有爱好雨的。日月运行起来,(固然可以)有冬季和夏季(意谓天子、卿士固然可以成就国家大事);但月亮若遇到星儿,那也就会刮风下雨(意谓百姓虽微贱,也可以影响政府)。

“九、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1。六极:一曰凶短折,二曰疾,三曰忧,四曰贫,五曰恶,六曰弱2。”

注释

1 此攸好德,与皇极之“予攸好德”异义,《便读》云:“攸,修也。”好,读上声,美善也。考,老。考终命,谓老而以寿终。

2 凶,谓横死。短折,夭折。弱,体弱。

译文

“第九是五种幸福:一是寿高,二是富裕,三是健康安宁,四是修养美德,五是年老而得善终。六种困厄:一是横死而夭折,二是生病,三是忧愁,四是贫穷,五是过恶,六是身体衰弱。”

金縢,金属之绳也。因篇中有“以启金縢之书”语,故以名篇。《书序》以本篇为周公所作,而篇中屡言“周公”,或但称周公曰“公”:知《书序》之说非是。《东坡书传》云:“金縢之书,缘周公而作,非周公作也。”其说良是。按:本篇文辞平易,不类西周时作品,殆春秋或战国时人述古之作也。

既克商二年,王有疾,弗豫1。二公曰:“我其为王穆卜2。”周公曰:“未可以戚我先王3。”

注释

1 周武王十一年克商;既克商二年,即武王十三年。王,周武王。豫,《尔雅》:“安也。”自汉以来,谓天子病曰不豫。

2 二公,《史记》以为太公及召公。穆,敬。

3 戚,动心:《尚书故》引戴钧衡说。

译文

已克服商国两年后,(武)王生了病,不安康了。二公说:“我们要为君王恭敬地占卜。”周公说:“(只是占卜)不能够感动我们的先王。”

公乃自以为功,为三坛同1。为坛于南方,北面、周公立焉;植璧秉珪2,乃告大王、王季、文王。

注释

1 公,谓周公。功,事。筑台曰坛。三坛,太王、王季、文王各一坛。,扫地以备祭祀。

2 郑玄云(见《正义》):“植,古置字。”秉,持。璧、珪,皆贵重玉器,用以礼神者。

译文

(周)公于是把这事当作自己的任务,筑起了三座台子,把它们都打扫干净。另外,又在南方筑了一座台子,周公面向北方站在(南方的)台子上;安放下璧拿着珪,于是来祷告太王、王季、文王。

史乃册祝曰1:“惟尔元孙某,遘厉虐疾;若尔三王,是有丕子之责于天,以旦代某之身2。予仁若考3,能多材多艺,能事鬼神;乃元孙4不若旦多材多艺,不能事鬼神。乃命于帝庭,敷佑四方,用能定尔子孙于下地;四方之民,罔不祗畏5。呜呼!无坠天之降宝命,我先王亦永有依归6。今我即命于元龟,尔之许我7,我其以璧与珪,归俟尔命;尔不许我,我乃屏8璧与珪。”

注释

1 《核诂》云:“史,谓内史,主作册之事。”按:册祝,谓作册文以祝告于神。

2 元,长。二“某”字,皆应作发;发,武王名。因避讳,故代以“某”字。遘,遭遇。厉,危。虐,恶。是,读为“寔”;实也。丕,《史记》作负。按:负,荷也;犹言保护。

3 《述闻》云:“若,而也。”于省吾谓金文考与孝通,此“考”字应读为“孝”。

4 乃元孙,汝长孙也;谓武王。

5 命于帝庭,谓武王受命于上帝。王国维谓“敷佑四方”,即盂鼎之“匍有四方”。按:即普有天下。下地,即地上;犹言人间。祗畏,敬而畏之。

6 无,勿。坠,失。宝命,谓国运。依归,倚靠。

7 即命,就而听命。元龟,大龟。“尔之”之“之”,犹若也。

8 屏,藏;谓不献于神。

译文

史官于是用作好的册文祷告说:“你们的长孙某人,遭遇了又厉害又险恶的病;像你们三王,在天上实在应有保护你们子孙的责任,就用旦来代替某的身子吧。我仁厚而又孝顺,又有许多才能许多技艺,能侍奉你们的神灵;你们的长孙不像旦这么才能多、技艺多,不能侍奉神灵。可是他是在上帝的庭院中接受了任命,来普遍地保有天下的,因而就能够在人间安定你们的子孙;天下的人,对他没有不尊敬而畏惧的。唉!(你们三位先王)不要丧失了老天降给我们的宝贵国运,我们的先王也就永远有依靠了。现在我来听命于大龟,你们若允许我(的请求),我就把璧与珪(两种高贵玉器)献给你们,然后回去等待你们的命令;你们若不允许我,那我就把璧与珪收藏起来。”

乃卜三龟,一习吉1。启籥见书,乃并是吉2。

注释

1 三王各卜以龟,故云三龟。一,一致,犹言通通地。习,重复。

2 《述闻》云:“书者,占兆之辞。籥者,简属,所以载书……启,谓展视之。”

译文

于是占卜了三只龟,通通都是吉利的。再展开(占卜的)简册对照所载的占辞,也都是吉利的。

公曰:“体,王其罔害;予小子新命于三王,惟永终是图1。兹攸俟,能念予一人2。”

注释

1 体,卜兆。其,将然之词。罔,无。新命,新受命。或谓:新,假为亲;言亲自受命;亦通。永终,犹永久。图,谋。

2 攸,犹以也。念,眷顾。予一人,周公自谓也。《尚书》二十八篇中,言予一人、予冲子、予小臣……者,凡三十七例,予字皆用于同位,无一例外。知此处之予一人,亦谓周公,非谓武王也。周法高《“明保予冲子”辨》有说。

译文

公说:“从龟兆来看,王将不会有什么灾害;我这年轻人刚刚向三位先王接受了命令,先王也是往永久处去计划的,现在我们就在这里等着吧,先王能体念我个人的。”

公归,乃纳册于金縢之匮中。王翼日乃瘳1。

注释

1 册,即前文册祝之册。匮,柜。金縢之匮,用金属绳束扎于外之柜。翼,与翌通。瘳,病愈。

译文

周公回来,就把祷告三王的册子放进金属绳子所捆扎的柜子里。第二天王的病就好了。

武王既丧1,管叔及其群弟乃流言于国,曰:“公将不利于孺子2。”周公乃告二公曰:“我之弗辟3,我无以告我先王。”

注释

1 丧,亡。《史记·封禅书》谓武王克商后二年而崩,郑玄谓武王崩于克殷后四年(见《诗·豳谱》正义),《逸周书·明堂》篇谓武王崩于克殷后六年,《管子·七臣七主》篇谓武王崩于克殷后七年,诸说未详孰是。

2 管叔,名鲜,文王第三子。弟,谓蔡叔、霍叔。三叔皆封于殷故城而监殷民。流,散布。孺子,稚子;谓成王。

3 之,犹若。辟,与避通;谓避走不复摄政。

译文

武王既已死去,管叔和他的几个弟弟就在国内散布谣言,说:“(周)公将要对小孩子(成王)不利了。”周公于是告诉二公说:“我若不回避摄政的任务,我就无法报告我们的先王。”

周公居东二年,则罪人斯得1。于后,公乃为诗以贻王,名之曰《鸱鸮》;王亦未敢诮公2。

注释

1 《史记》谓居东二年,即伐武庚及诛管叔放蔡叔之事。兹从其说。罪人,谓管蔡、武庚等。

2 王,谓成王。《鸱鸮》之诗,见《诗·豳风》。诮,责让。

译文

周公在东方居住了两年,于是,罪人就得到了。以后,公就作了一首诗送给王,这首诗的名称叫作《鸱鸮》,王也没敢谴责周公。

秋,大熟,未获,天大雷电以风1,禾尽偃,大木斯拔2;邦人大恐。王与大夫尽弁,以启金縢之书3,乃得周公所自以为功、代武王之说。二公及王,乃问诸史与百执事4。对曰:“信5。噫!公命,我勿敢言。”王执书以泣,曰:“其勿穆卜6。昔公勤劳王家,惟予冲人7弗及知;今天动威,以彰8周公之德;惟朕小子其新逆,我国家礼亦宜之9。”

注释

1 秋,郑玄云:“周公出二年之后明年秋也。”熟,谷物成熟。雷电,今文本作雷雨;是。《述闻》有说。以,犹及也。

2 偃,仆倒。拔,连根拔出。

3 弁,朝服。启,开。

4 百执事,谓诸史以外之各官吏。

5 信,实在。

6 穆,敬。

7 冲人,幼年人。

8 彰,显著;表扬。

9 新,马融本作亲(见《释文》);是。逆,迎。

译文

(这年)秋天,五谷全都成熟,但还没收获,天降下了大雷大雨并且刮着大风,所有的谷物都仆倒了,大树都被连根拔出来,国人都惊慌得很。王于是和高级官员们都穿上了朝服,来打开用金属绳子捆着的祷告书,于是得到了周公自愿负责、代替武王死的说法。二公和王就问众史官及所有办事的官员,他们回答说:“真的。唉!公命令我们,我们不敢说。”王拿着书流泪,说道:“不需要再去敬谨地占卜了。当年公为我们国家勤劳,只有我这年轻人不知道;现在老天发威来表扬周公的美德;(因此)我这年轻人要亲自去迎接他,照我们国家的礼制说,这也是应该的。”

王出郊,天乃雨1。反风,禾则尽起。二公命邦人,凡大木所偃,尽起而筑之2,岁则大熟。

注释

1 雨,当作霁:《述闻》有说。

2 起,谓扶起。筑,谓于树根筑土使固。

译文

王走出了郊外,天就晴起来了。(而且)刮起了回头风,谷物就都竖立起来。二公吩咐国民,凡是仆倒的大树,通通把它们扶起来,并用土捣得坚固,于是年成就大大丰盛了。

大诰

诰,告也。大诰,普遍告知天下之人也。《书序》云:“武王崩,三监及淮夷叛;周公相成王将黜殷,作《大诰》。”《史记·鲁世家》之说略同。按:本篇是否周公所作,虽不能定;然文辞古奥,与西周金文相似。其为西周初年作品,则无可疑。

王若曰:“猷,大诰尔多邦,越尔御事1。弗吊,天降割于我家,不少延2。洪惟我幼冲人,嗣无疆大历服3。弗造哲,迪民康,矧曰其有能格、知天命4?已,予惟小子,若涉渊水,予惟往求朕攸济5。敷贲,敷前人受命,兹不忘大功,予不敢闭于天降威用6。

注释

1 王,谓成王。若曰,如此说:义见《盘庚》。蔡《传》:“猷,发语辞也。”多邦,谓各诸侯之国。越,与也:义见《广雅》。御事,执事之人;此指周之官吏。

2 弗吊,犹言不幸:王国维有说。割,马融本作害(见《释文》);祸害也。指武王之丧言。少,稍。延,缓。

3 洪惟,发语词;与毛公鼎之弘唯同。嗣,继承。无疆,犹言无边;谓大也。历,历数。服,职事。大历服,谓王位。

4 造,成为。哲,明智。《便读》云:“迪,导也。”矧,况。格,使神降临。

5 《便读》:“已,噫也。”渊,深水。济,渡过。

6 王莽大诰袭此文,以“奔走”二字译“贲”字。段玉裁据莽诰,疑“敷贲”之“敷”为衍文。其说可取。敷,施行。兹,如此。忘,读为“亡”;失掉。大功,谓前人开国之功。闭,拒绝。《便读》云:“威用,犹作威也。”

译文

王如此说:“啊,我普遍地来告诉你们这许多诸侯之国,以及你们众官员们。不幸得很,老天降下了灾祸在我家中,不稍为迟缓一点。于是我这个年轻人,就继承着无限重大的君主任务。我不够明智,(因而不能)领导民众走上安康之途,何况是说我又能感动天神降临,因而知道天命呢?唉,我这年轻人,就好像去渡过深水一样,我只是去寻求我所以能渡过的办法。我奔走着(勤勉地)施行先人所接受的时代使命,这样,才不至丧失了伟大的功业,我不敢拒绝老天降给我们的惩罚的权力。

“宁王遗我大宝龟,绍天明1;即命,曰:‘有大艰于西土,西土人亦不静,越兹蠢2。’殷小腆,诞敢纪其叙3。天降威,知我国有疵,民不康。曰:‘予复。’反鄙我周邦4。

注释

1 吴大澂(《字说》)及方濬益(《缀遗斋彝器考释》)皆谓金文之“文”字与“宁”字形近;此“宁”字乃“文”字之讹。宁王,即文王;下文宁武,即文武。《尚书故》云:“绍为之借字。”《说文》:“,卜问也。”《大义》云:“天明,天命也。”按:据《易·贲卦》释文,明与命通。

2 即命,就而听命也。曰,谓占辞所云。艰,灾难。西土,谓周。亦,语词;无承上之义。静,安静。越,于。兹,谓此时。蠢,动。以上占辞。

3 《尚书故》云:“王肃云:‘腆,主也。’殷小主,谓禄父(武庚)。”诞,发语词。《便读》云:“纪,犹理也。叙,绪也。”其绪,谓殷之王业。

4 天降威,谓武王之丧。疵,病。康,安。复,意谓复国。王先谦《尚书孔传参正》(以下简称《参正》)以为鄙之义当为图。按:金文鄙图同字,均但作啚。此鄙当读为“图”;谋也。

译文

“文王遗留给我一只大而宝贵的龟,(我就用来)卜问老天(给我们)的命运;我到龟面前来接受命令,龟卜(告诉我)说:‘西方(周国)有一场大灾难,西方的人民不得安静,就在现今已经发动起来了。’殷国的那小主人(武庚),居然敢整理他的王业。因老天对我们降下惩罚来(武王死去),他(武庚)知道我们国家正有毛病(苦难),人民都不安定。就说:‘我们要复国。’反而图谋我们周国。

“今蠢,今翼日,民献有十夫,予翼,以于敉宁武图功1。我有大事、休,朕卜并吉2。肆予告我友邦君,越尹氏、庶士、御事,曰:‘予得吉卜,予惟以尔庶邦,于伐殷逋播臣3。’

注释

1 今翼日之今,义同即。翼,与翌通。按:民,当作人;谓官吏。献,贤;此谓贤者。十夫,十人。予翼,辅佐予。于,往。敉,抚定。宁武,文王武王。图功,图谋之事业;指伐殷而言。

2 大事,谓战事。休,读为“庥”;吉祥。并吉,皆吉。

3 肆,故。越,与。王国维谓百官之长皆曰尹,唯内史尹、作册尹称尹氏。庶士,众士;疑指众武官。于,往。逋,逃亡。播,散。逋播臣,谓犯罪之臣。

译文

“现在他们已经动乱起来了,就在(这消息传来的)第二天,贤良的官员们共有十人,来辅助我,要去奠定文王、武王当年所图谋的事业。现在我有了这件大事(战争),这大事是吉祥的,我占卜的结果通通都是吉利的。所以我来告诉我友好的国君们,以及尹氏、众武官和一般的官员们,说:‘我现在得到了吉利的卜兆,我只有和你们众国,去讨伐殷国的犯罪之臣。’

“尔庶邦君,越庶士、御事,罔不反曰:‘艰大,民不静,亦惟在王宫、邦君室1。越予小子,考翼,不可征;王害不违卜2?’

注释

1 反曰,对曰。亦,义犹而且。管、蔡皆王室之人,武庚为邦君,故云在王宫邦君室。

2 《释词》云:“越,犹惟也。”予小子,邦君庶士等自谓。于省吾谓金文考、孝通用。《便读》云:“翼,敬也。”害、曷古通;何也。违,背;不听从。

译文

“你们众国君,及众武官、众官员,没有一个不对我说:‘这事太艰巨了,会使人民都不得安静,而且这些作乱的人,有的与王室有关,有的是诸侯。我们这些年轻人,应该孝敬,不可去征伐他们,王何不违背龟卜?’

“肆予冲人,永思艰。曰,呜呼!允蠢鳏寡,哀哉1!予造天役,遗大投艰于朕身;越予冲人,不卬自恤2。义尔邦君,越尔多士—尹氏、御事,绥予曰3:‘无毖于恤,不可不成乃宁考图功4。’

注释

1 予冲人,成王自称。《释词》:“允,犹用也。”蠢,扰动。

2 造,遭。役,使。投,掷。卬,我。恤,怜悯。

3 义,宜;贯下文绥字读,言尔邦君等宜如此绥予。绥,告也:《尚书故》说。

4 无,勿。毖,《广韵》:“告也。”毖恤,犹言告劳。宁考,即文考。文考,乃金文中习见之语,谓亡父也;此指武王言。

译文

“我这年轻人,很长久地考虑着这艰难的任务。说,唉!(这叛乱)用以骚扰了孤苦无依的人,可怜啊!我受到老天的指使,把重大的责任和艰巨的事情投掷在我身上;我这年轻人,也不能自我怜悯了。你们国君,及你们众官员—尹氏、一般官员,都应该劝告我:‘不要诉苦呀,不可不成就你亡父所经营的事业。’

“已,予惟小子,不敢替上帝命1。天休于宁王,兴我小邦周;宁王惟卜用,克绥受兹命2。今天其相民,矧亦惟卜用3。呜呼!天明畏,弼我丕丕基4。”

注释

1 已,噫。替,废。

2 休,读为“庥”;此做动词用,犹言造福。宁王,文王;下同。绥,安。

3 相,助。矧,语词,无义。

4 明,谓显扬善人。畏,读为“威”,谓惩罚恶人。弼,辅助。丕,大。基,业。

译文

“唉!我这年轻人啊,我不敢废弃上帝的命令。老天造福于文王,振兴了我们小小的周国;当年文王都是遵从着占卜去做事,所以才能安然接受了这国运。现在老天是要帮助民众的,因而我们也要遵从着占卜行事。唉!老天是显扬善人惩罚恶人的,它将会辅助我们这伟大的王业。”

王曰:“尔惟旧人,尔丕克远省,尔知宁王若勤哉1!天毖我成功所,予不敢不极卒宁王图事2。肆予大化诱我友邦君;天棐忱辞,其考我民,予曷其不于前宁人图功攸终3?天亦惟用勤毖我民,若有疾;予曷敢不于前宁人攸受休毕4?”

注释

1 旧人,意谓老臣。丕,语词。省,记忆。若,如此。勤,勤劳。

2 ,秘也:《尚书故》说。毖,告。《便读》云:“所,词也。”按:《召诰》“王敬作所”,《君奭》“多历年所”,“所”字皆句末语助词,与此同。极与亟通,急也:《述闻》说。卒,终。图事,所图谋之事。

3 肆,故。化诱,犹言教导。棐,匪之假。忱,信。辞,与斯通,语词。此句意谓天命无常,不可专信天命而忽略人事:本《骈枝》说。考,察。前宁人,即前文人;谓亡故之祖先。攸,以。终,谓完成。

4 勤,爱惜:义见《诗·鸱鸮》正义引王肃说。毖,慰劳。休,福祥:谓王业。毕,完成。

译文

王说:“你们这些人都是老官员,因此你们能够记得远年的往事,你们知道文王当年是多么勤劳啊!老天秘密地告诉我们成功,我就不敢不急切地完成当年文王所图谋的事业。所以我殷切地来教导我的友好国家的君主们;老天是不可信赖的,它将要考验我们人民,我怎么能不将祖先所经营的事业完成呢?老天是爱惜、慰劳我们民众的,就像民众生了病一样(因人们对病人最同情);我怎么敢不将祖先们所接受的福祥(国运)完成呢?”

王曰:“若昔,朕其逝1。朕言艰日思2。若考作室,既厎法,厥子乃弗肯堂,矧肯构3?厥父菑,厥子乃弗肯播,矧肯获4?厥考翼其肯曰:‘予有后,弗弃基5?’肆予曷敢不越卬敉宁王大命?若兄考,乃有友伐厥子,民养其劝弗救6?”

注释

1 若昔,言如昔日伐纣之事。逝,往;谓往伐武庚。

2 言,语词。艰日思,谓日思此艰难之事。

3 考,父。厎,定。筑土为房基曰堂。矧,况。架木为房顶曰构。

4 菑,新垦一岁之田。播,播种。获,收割。

5 翼,衍文:《述闻》有说。基,基业。

6 越,于。卬,我。敉,抚定。大命,谓国运。于省吾谓:《无逸》中两“皇”字,汉石经皆作兄;是皇与兄通。兄考,即皇考也。友,《汉书》作效;《核诂》疑本当作爻,故《汉书》读为“效”,而今本讹为友。爻,交互也。伐,击。民,读为“敃”,勉也。养,长。劝,鼓励。

译文

王说:“像往年一样,我将要去(讨伐武庚)了。我天天在考虑着这艰难的任务。好像父亲要造一所房子,既已定下法则,可是他的儿子却不肯把房屋的地基打起来,何况是肯架起屋顶呢?父亲把田地开垦了一年,他的儿子竟然不肯播种,何况是肯收获呢?这样,父亲难道肯说:‘我有后人了,不会废弃我的家业了?’所以我怎么敢不在这时来安定当年文王所受的国运?好像是一个伟大的父亲,若有人来打击他的儿子,难道他会劝勉那人、助长那人、鼓励那人(打击他的儿子)而不来救护吗?”

王曰:“呜呼!肆哉尔庶邦君,越尔御事。爽邦由哲,亦惟十人,迪知上帝命1。越天棐忱,尔时罔敢易法,矧今天降戾于周邦2?惟大艰人,诞邻胥伐于厥室;尔亦不知天命不易3。予永念曰,天惟丧殷;若穑夫,予曷敢不终朕亩4?天亦惟休于前宁人,予曷其极卜?敢弗于从、率宁人有指疆土5?矧今卜并吉?肆朕诞以尔东征;天命不僭,卜陈惟若兹6。”

注释

1 肆,《尔雅》:“力也。”谓用力。《便读》:“爽,明也。”哲,谓明哲之人。十人,即前文之十夫。迪,语词。

2 越、粤通;语词。时,谓平时。易,轻慢:《核诂》说。戾,拂逆:《便读》说。

3 大艰人,谓管叔、蔡叔。诞,读为“延”。邻,谓武庚。胥,相。厥室,谓王室。以上略本《核诂》说。不知之“不”,读为“丕”,语词。不易,不容易。

4 永,深长。穑夫,农夫。终,谓终竟农事。

5 极,读为“亟”,屡也。率,遵循。宁人,谓前文人。指,《汉书·王莽传》作旨。按:旨与只通;是也(义见《诗·南山有台》郑笺)。

6 肆,故。诞,语词。僭,差。陈,示也:义见《国语·齐语》韦注。

译文

王说:“啊!要努力呀你们众国君,及你们众官员。国家的光明由明智的人所造成,也只有你们十个人,能了解上帝(所给的)命运。老天是不可信赖的,你们在平时尚且不敢轻慢国家的法令,何况现在老天降下不顺利的事情在我们周国呢?那造成大灾难的人,请求人来攻击他自己的家室,(在这种情形之下,)你们知道天命(国运)是不容易的。我长久地考虑着:老天是要灭亡殷朝的,好像农夫一样,我怎么敢不完成我这块田地的工作呢?老天是造福给我们祖先的,我怎么还要屡次占卜呢?怎么敢不遵从(原来那吉兆),而依照祖先(的遗规)来保有这领土?何况我所占卜的都是吉兆呢?所以我要和你们同去东征;老天的命令是不会有差错的,卜兆所表现的就是这样。”

康诰

定公四年《左传》,谓成王分康叔以殷民七族,“命以《康诰》,而封于殷虚”。《书序》《史记》皆本其说,以为本篇乃武庚之乱平后,成王封康叔于卫之诰也。按:《史记·卫世家》索隐引宋忠云:“康叔从康徙封卫。”是知康乃国名。康叔始封于此,故有康叔、康侯之称。郑玄谓康为谥号(见《正义》),实不然也。本篇既名《康诰》,时王又称康叔为弟,故知此乃康叔封于康时,武王诰之之辞。今河南省禹城县西北,有康城县故址,或以为即康叔所封之康地,未详是否。

惟三月,哉生魄,周公初基作新大邑于东国洛;四方民大和会,侯甸男邦采卫,百工播民,和见士于周1。周公咸勤,乃洪大诰治2。

注释

1 按:本篇篇首四十八字,自宋苏轼以来,多以为非本篇之文,然未详为何篇之错简。故此三月,亦未详属于何年。哉,始。魄,金文通霸。《说文》:“霸,月始生霸然也。”王国维以每月二、三日至五、六日为哉生霸。《便读》云:“基,谋也。”洛,当作雒;谓洛(雒)水附近。和,合。会,聚集。侯、甸、男邦、釆、卫,乃五种不同之侯国;与《禹贡》所谓五服及孟子所谓五等爵者不同。盖此时尚无五服之说及五等爵之制也。百工,百官。播,义同《大诰》“逋播臣”之“播”;播民,谓殷民。见,犹效也;致力也。士,义与事同。周,谓周人。

2 咸,皆。勤,慰劳。《尚书故》云:“洪,读为降。”治,读为“辞”,语词:《核诂》说。

译文

这年的三月,刚出现一钩新月的那天,周公开始计划着在东方的洛水附近建设一个宏大的新城市。四方的百姓们都盛大地集合到这里来了,有侯、甸、男邦、釆、卫众诸侯所带领的人,还有周的官员以及有罪的人(殷民),都尽力为周人来工作。周公通通慰劳了他们,于是宣布了一篇普告天下的文辞。

王若曰:“孟侯,朕其弟,小子封1。惟乃丕显考文王,克明德慎罚,不敢侮鳏寡,庸庸,祗祗、威威、显民。用肇造我区夏;越我一二邦,以修我西土2。惟时怙,冒闻于上帝,帝休。天乃大命文王,殪戎殷,诞受厥命。越厥邦厥民,惟时叙3。乃寡兄勖,肆汝小子封,在兹东土4。”

注释

1 王,武王。孟侯,意谓诸侯之尊者。其,犹之也:《释词》有说。封,康叔名。

2 乃,汝。丕,语词。显,昭著。考,父。明德,谓施惠于人能公明。庸庸,劳也。祗祗,敬谨。威威,读为“畏威”;谓畏天威。显民,谓使民光显。肇,始开。肇造,犹言创造。居处之地曰区,西方曰夏。我区夏,谓周也。越,与。一二邦,指西土之诸侯。修,治。

3 时,是。于省吾读怙为故;谓冒闻为上闻:今从之。休,喜。殪(yì),杀。戎,《尔雅·释诂》:“大也。”西周初年犹称殷曰大商,曰大邦殷。戎殷,犹言大商也。诞,语词。受厥命,谓受天命称王。越,爰;于是。厥邦厥民,谓殷邦殷民。时,是。叙,定。以上所云,乃武王以克殷之功归于文王。

4 按:寡,犹寡人之寡;寡兄,谦辞。勖,勉;谓黾勉从事。肆,陈;置。东土,指康地。

译文

王如此说:“诸侯的领袖,我的弟弟,年轻的封呀。你那显赫的先父文王,能够公明地施人恩惠,谨慎地执行惩罚,不敢欺侮孤苦无依的人,他勤劳,敬谨,畏惧老天的威严,使百姓都能到达光明的境界,因而创造了我们周国,和我们一两个(少数的)西方诸侯之国,来治理我们西方这一带地方。因为这个缘故,(这情形)往天上传播,被上帝听到,上帝非常高兴。于是老天发布了一个伟大的命令给文王,使他消灭了大的殷国,而接受了做帝王的使命。于是那个国家(殷)的那些百姓就都安定了。你这不负众望的哥哥在努力奋勉着,而安置你青年封,在这东方的国家。”

王曰:“呜呼!封。汝念哉!今民将在祗遹乃文考,绍闻衣德言,往敷求于殷先哲王,用保乂民1。汝丕远惟商耇成人,宅心知训。别求闻由古先哲王,用康保民,弘于天若2。德裕乃身,不废在王命3。”

注释

1 念,考虑。民,当读为“敃”;勉也。祗,敬。遹,述。乃文考,谓文王。《核诂》云:“绍、昭古通用。”按:衣当读为“殷”。敷,普。求于殷先哲王,意谓求其政教。用,以。乂,养。

2 丕,语词。惟,思。耇,老。耇成人,年高望重者。此亦谓思其典则。宅,读为“度”。训,道。别,与辩通;遍也:《述闻》说。由,于。康,安。“弘于天若”,《荀子·富国》篇所引此语,“弘”下有“覆”字;是。若,语词。覆,被(护卫)。

3 裕,富饶。乃,汝。废,废黜。不废在王命,意谓能保持其诸侯之位。

译文

王说:“唉!封。你要考虑呀!现在所要勉力的在于恭敬地追述(继承)你的先父,明审地听取殷代有德行者的言论,去普遍地寻求殷代已故的明智帝王(的政教),来保养百姓们。要往远年去思索商代老成人(的风范),然后度量于心才能了解道理。你要普遍地探求古代明智帝王(的遗规),来安定保护百姓们,才能大大地被老天所保佑。能够把美德充满在你身中,那你才能不被王命所罢免。”

王曰:“呜呼!小子封。恫瘝乃身,敬哉1!天畏棐忱,民情大可见。小人难保;往尽乃心,无康好逸豫,乃其乂民2。我闻曰:‘怨不在大,亦不在小;惠不惠,懋不懋3。’已,汝惟小子,乃服惟弘王,应保殷民;亦惟助王宅天命,作新民。”

注释

1 恫,痛。瘝,病。敬,谨。

2 畏,读为“威”,惩罚。天畏,指灭纣言。棐忱,见前。大可见,谓甚易见。小人,民众。《尚书故》云:“康,长也。”逸,安。豫,乐。乂,治。

3 “怨不在大”二句,意谓无论怨大怨小,皆可生祸,故宜谨慎以免怨。惠,顺。懋,勉。

4 已,噫。乃,汝。服,职事。按:弘,读为“纮”;维护。应保,与膺保同,犹容保也:《述闻》说。宅,度。作,作成之。

译文

王说:“唉!年轻的封呀。(做诸侯如同)病痛在你身上一般,你要谨慎呀!老天(对殷)的惩罚是不可信赖的(意谓周人还要自己努力),百姓的心情很容易看出。百姓们是不容易保护的,要去竭尽心思,不要长久地爱好安乐,才能治理百姓。我听说:‘怨恨不在乎大,也不在乎小;要顺从所不愿意顺从的意见,要勉力去做所不愿意勉力的事情。’唉!你这青年人呀,你的职责是维护王朝、接受而保护殷国人民的,也就是协助天子来度量老天的使命,使(殷国人民)成为新的民众(意谓革除旧时的恶习)。”

王曰:“呜呼!封。敬明乃罚1。人有小罪非眚,乃惟终,自作不典;式尔,有厥罪小,乃不可不杀2。乃有大罪非终,乃惟眚灾适尔,既道极厥辜,时乃不可杀3。”

注释

1 敬,谨。明,公明。乃,汝。罚,刑罚。

2 眚,过失。终,谓终其过而不肯改。典,法。式,语词。尔,如此。

3 非终,谓能改过。眚灾,因过误而致灾害(罪过)。适,偶然。道,读为“迪”;用也。极,读为“殛”,诛责也:于省吾说。辜,罪。时,是。

译文

王说:“唉!封。要谨慎地使你的刑罚公明。如果有人犯了小罪而不是无心的过失,且永远恃恶不改,那是他自己(有意)去做不法的事,像这样的,他的罪恶虽小,也不可不杀他。如果有人犯了大罪而不是永远恃恶不改,而且是因无心的过失偶然遭到罪过,既已惩罚了他的罪过,像这种人就不可杀死他。”

王曰:“呜呼!封。有叙时,乃大明服,惟民其敕懋和1。若有疾,惟民其毕弃咎。若保赤子,惟民其康乂2。非汝封刑人杀人,无或刑人杀人;非汝封又曰劓刵人,无或劓刵人3。”

注释

1 《核诂》:“有,犹能也。”叙,顺。时,是。明服,谓刑罚明而民众服。敕,勉力。懋,美。懋和,意谓无怨怒叛乱之事。

2 若有疾,意谓爱民周至。其,犹乃也:《释词》有说。毕,尽。弃,抛弃。《尔雅》:“咎,病也。”此谓疾苦。赤子,婴儿。康,安。乂,治;平安。

3 刑人杀人,意谓擅自刑杀。劓(yì),割鼻之刑。刵,割耳之刑。

译文

王说:“唉!封。你如能照着这样去做,才能使刑罚公明,人们才能佩服,那么,民众才能奋勉地走向美好和平的境界。(你对待百姓)好像他们有疾病一般,那么百姓就都会摆脱痛苦了。(你对待百姓)好像保护婴孩一般,那么百姓就都能康乐平安了。不是封可以擅自惩罚人屠杀人,你可不要任意去惩罚人屠杀人;也不是封可以擅自对人执行割鼻割耳的刑罚,你也不要任意使用割鼻割耳的刑罚。”

王曰:“外事,汝陈时臬司,师兹殷罚有伦1。”又曰:“要囚,服念五六日,至于旬时,丕蔽要囚2。”王曰:“汝陈时臬事,罚蔽殷彝,用其义刑义杀,勿庸以次汝封3。乃汝尽逊,曰时叙;惟曰未有逊事4。已,汝惟小子,未其有若汝封之心;朕心朕德惟乃知5。凡民自得罪,寇攘奸宄,杀越人于货,暋不畏死:罔弗憝6。”

注释

1 外事,听狱之事:江声说。陈,宣示。时,是。臬,法。王国维谓古司与事通。臬司即臬事。臬事,法律也。师,取法。殷罚,殷人之刑罚。有伦,谓合理者。

2 要、幽古音近;要囚,即幽囚:王国维说。幽囚,囚系也。服,思。旬,十日。丕,语词。蔽,判断。

3 彝,法。义,善;合理。庸,用。次,《荀子·宥坐》篇引作即;就也。

4 逊,顺。曰,与聿通;语词。时,是。叙,就绪;安定。

5 已,噫。德,行为。乃,汝。

6 自得罪,自己有意犯罪。越,陨;倒。《尚书故》云:“于,取也。”货,财物。暋,勉。憝,《孟子》引作譈,杀也:义见《孟子》赵注。

译文

王说:“对于判断案子的事,你宣布法律,要效法这殷人合理的刑罚。”又说:“要监禁罪犯,必须考虑五六天,甚至十天的时间,然后才判定应否监禁。”王说:“你宣布法律,判断案子时应依据殷的法律,采用它所定的合理的刑罚和所定的合理的死刑,不要只就自己(的私见判决罪犯)。如果百姓们都服从你了,那么这就算是安定了,可是你还要说百姓们并没服从你。啊,你这青年人,没有一个人能有像你这样的心肠,我的心情、我的行为只有你了解。凡是民众们自动犯罪,抢劫、偷窃或作乱,杀倒人而夺取他们的财物,尽力地为非作歹而不怕死:(对于这种盗贼)没有不该把他杀死的。”

王曰:“封。元恶大憝,矧惟不孝不友1。子弗祗服厥父事,大伤厥考心;于父不能字厥子,乃疾厥子2。于弟弗念天显,乃弗克恭厥兄;兄亦不念鞠子哀,大不友于弟3。惟吊兹,不于我政人得罪;天惟与我民彝大泯乱;曰,乃其速由文王作罚,刑兹无赦4。

注释

1 元,大。憝,大恶。《释词》:“矧,犹亦也。”友,爱兄弟。

2 祗,敬。服,治理。考,父。字,爱。疾,恶。

3 天显,古成语;犹言天道、天理。恭,敬。鞠子,稚子。哀,可怜。

4 吊,至。兹,此。政,与正通。政人,即正人;官吏也。彝,法。泯乱,混乱:《述闻》有说。由,《广雅》:“用也。”文王作罚,文王所定之刑罚。兹,指不孝不友之人言。赦,恕罪。

译文

王说:“封。大的罪恶,就是不孝顺不友爱。儿子不能恭敬地治理他父亲的事,因而大大地使他父亲伤心;做父亲的不能爱护他的儿子,反而厌恶他的儿子。做弟弟的不顾天理,而不能尊敬他的哥哥;做哥哥的也不顾小孩子的可怜,而对弟弟极不友爱。到了这地步,虽然他们对于我们官员们(谓官府)不曾得罪,然而老天给予我们民众的法则就大大地混乱了。那么你就赶快用文王所定的刑罚惩罚这种人而不要赦免他们。

“不率大戛,矧惟外庶子训人、惟厥正人、越小臣、诸节,乃别播敷,造民大誉,弗念弗庸,瘝厥君;时乃引恶,惟朕憝1。已,汝乃其速由兹义率杀2。

注释

1 率,循。蔡《传》:“戛,法也。”矧,亦。《释词》:“惟,犹与也。”外,谓非内臣。庶子,掌教公卿子弟之官。《核诂》云:“训人,亦谓掌教之官。”正人,官长。越,与。小臣,即内小臣。诸节,诸持符节之使臣。别,另外。播敷,谓宣布政令。念,谓顾念政事。《尔雅》:“庸,劳也。”瘝厥君,言使其君病痛。时,是。引,长;犹大也。憝,恶人。

2 率,音如“律”,法也。义率,善刑法也。本《核诂》说。

译文

“不遵循国家的大法,外面政府的教育界官员庶子、训人、各官长、卑微的侍臣、众外交使节,这些官员竟另外宣布政令,为自己在民众中造成伟大的荣誉,也不为政府着想,也不肯勤劳,以致使他们的君主痛苦,这才是一种大罪恶,这种人才是我的大罪人。唉,你就要赶快去用适当的刑法杀掉他们。

“亦惟君惟长,不能厥家人、越厥小臣外正,惟威惟虐,大放王命:乃非德用乂1。

注释

1 君、长,谓诸侯。能,善;谓善于化导。越,与。小臣,内小臣。外正,外官。放,逆。德,惠。乂,治。非德用乂,意谓当征讨之:《便读》说。

译文

“再说诸国的君长们,他们不能好好地教导他们的家人和他们的亲近小臣们,以及地方的官员们,而专门去威胁、暴虐民众,大大地违背了王的命令:(像这种人)不是用恩惠可以治理的。

“汝亦罔不克敬典,乃由裕民;惟文王之敬忌,乃裕民1。曰:‘我惟有及。’则予一人以怿2。”

注释

1 敬,谨。典,法。由,用以。裕,道也(见《方言》);即率导。之,是。敬忌,古成语,犹敬畏也:《核诂》说。

2 及,犹汲汲也:义见隐公元年《公羊传》:《尚书故》说。怿,悦。

译文

“你也不要不能够谨慎于法规,才能用以领导百姓;你要能尊敬畏惧文王(意即效法文王),才能领导民众。你要说:‘我只有汲汲地工作。’那么,我个人就高兴了。”

王曰:“封!爽惟民,迪吉康1。我时其惟殷先哲王德,用康乂民作求2。矧今民罔迪不适,不迪则罔政在厥邦3。”

注释

1 爽惟,发语词:《释词》有说。迪,导。吉,善。康,安。

2 时其,是以:《尚书故》有说。惟,思。求,与逑及仇通,匹也。作求,犹作匹、作配、作对:王国维说。按:作求,犹言媲美。

3 矧,语词。迪,导。适,从。罔政,谓无善政。

译文

王说:“封!对于百姓们,要领导着他们到达善良安康的境界。我们所以要思索殷代已故的明哲君王的品德,来安定百姓,以与(殷先哲王们)媲美。现在百姓们若不加以领导,他们就无所适从;若不领导他们,在你的国中就没有良善的政治了。”

王曰:“封!予惟不可不监,告汝德之说,于罚之行1。今惟民不静,未戾厥心,迪屡未同。爽惟天其罚殛我,我其不怨2。惟厥罪无在大,亦无在多,矧曰其尚显闻于天3。”

注释

1 不监,犹言不察。德,惠。于,犹与也:《释词》有说。罚,刑罚。行,道也:《述闻》说。

2 今惟之“惟”,犹假令也:《尚书故》有说。戾,定。迪,导。同,和。殛,诛责。

3 厥,语词。矧,语词。曰,与聿通,语词。尚,庶几;犹言其将。显,明。

译文

王说:“封!我以为不可以不察,我告诉你施与恩惠的说法和施行惩罚的道理。现在假如百姓们都不安静,他们的心情还都不能安定,虽然你屡次教导他们,而还不能融洽。那么老天要是来责罚我们,我们将不会怨恨。(要知道)罪过不在乎大,也不在乎多,(只要一有罪过,)那就会明显地被老天所闻知。”

王曰:“呜呼!封。敬哉!无作怨,勿用非谋非彝蔽时忱,丕则敏德1。用康乃心,顾乃德,远乃猷裕,乃以民宁,不汝瑕殄2。”

注释

1 作,制造。非谋,不善之谋。非彝,不当之法。蔽,塞。时,是;指吏民言。忱,实情。丕则,犹于是:《释词》有说。敏德,疾进于德。

2 康,平和。乃,汝。顾,犹反省。远,长远。猷裕,道也:《述闻》说。按:瑕,语助词。殄,绝。

译文

王说:“唉!封。你要谨慎啊!不要制造怨恨,不要采用不完善的计谋和不适当的法规,以至蔽塞了这些(吏民的)真实情形,那么(大家)就可以敏捷地进入美德的境界。你要心地平和,反省你的行为,要使你的道理能够长久地适应,(这样)才能使百姓们安宁,才不至于使你(的国运)断绝。”

王曰:“呜呼!肆汝小子封1。惟命不于常;汝念哉,无我殄享2。明乃服命,高乃听,用康乂民3。”

注释

1 肆,语词。

2 命,天命。不于常,犹言无常。享,祭祀。殄享,意谓国灭。

3 明,与孟通;勉也。乃,汝。服命,职事。高,犹广也:于省吾说。

译文

王说:“唉!你这青年人封。命运是无常的,你要留心呀,不要使我们断绝了祭祀(国家灭亡)。要奋勉于你的职务,扩充你的见闻,用来安定人民、治理人民。”

王若曰:“往哉封!勿替敬典;听朕告汝,乃以殷民世享1。”

注释

1 替,废。敬典,应谨守之法典。听,从。世享,世世祭祀;意即永保其国。康地盖皆殷遗民,故云乃以殷民世享。

译文

王如此说:“去吧封!不要废掉了应当谨守的法典,听从我所劝告你(的话),才能和殷的百姓们世世代代地奉行祭祀。”

酒诰

本篇所言,皆戒酒之事,故以《酒诰》名篇。《史记·卫世家》及《书序》,皆谓此乃康叔封于卫时,周公以成王命告之之辞,兹从之。因所告者为康叔,故《韩非子·说林》篇谓本篇为《康诰》。

王若曰:“明大命于妹邦1。乃穆考文王,肇国在西土;厥诰毖庶邦庶士,越少正、御事,朝夕曰:‘祀兹酒2。’

注释

1 王,成王也。三家及马郑本,王上皆有“成”字。明,谓昭告。命,命令。妹邦,马融谓即牧野,商纣旧都附近之地也;在今河南淇县境。

2 乃,汝;指康叔言。穆,美。肇,开创。毖,告也;教也:《述闻》及王国维并有说。诰毖,告教。越,与。孙《疏》云:“少正者,正人之副。”即副长官。祀读为“已”,止也:《平议》说。

译文

王如此说:“明白地发布一个大的命令在妹邦。你那美好的先父文王,开创了国家在西方;他教导众国家众官员们,以及副长官和一般官吏们,早晚地告诫说:‘停止这样喝酒吧。’

“惟天降命肇我民,惟元祀1。天降威,我民用大乱丧德,亦罔非酒惟行。越小大邦用丧,亦罔非酒惟辜2。

注释

1 天降命,谓付君主以天下:王国维说。肇我民,犹言肇国。惟元祀,意谓开国改元。

2 行,犹风行之行,谓普遍使用。越,语词。辜,罪。

译文

“老天降下命令使我们开始拥有这些百姓,于是我们就开国改元了。老天降下来惩罚(灾难),我们民众因而大大地混乱而丧失了德行,也没有不是由于喝酒之风流行的关系。不管小国、大国之所以灭亡,也没有不是酒的罪过。

“文王诰教小子,有正、有事,无彝酒1。越庶国饮,惟祀,德将、无醉2。惟曰:‘我民迪小子惟土物爱,厥心臧,聪听祖考之彝训。越小大德,小子惟一3。’

注释

1 小子,犹青年人。有,语助词。正,官长。事,一般官吏:说详立政。无彝酒,勿常饮酒。

2 越,语词。庶,众。祀,谓祭祀时。将,扶持。

3 民,读为“敃”,勉也:《核诂》说。迪,导。孙《疏》云:“土物者,土所生之物,谓黍稷。”爱,惜。聪,明。彝训,法教。越,语词。按:德,行为。一,专一不贰。

译文

“当年文王告诫青年们,和主管长官们、一般官员们,不要常常喝酒。诸国的人如喝酒,只有在祭祀时喝些,但要用道德来扶持(约束)、不要喝醉。那是说:‘我勉力地领导着青年爱惜谷物,使他们的心地善良,明白地听从他们祖先、父亲那合理的教训。不管小行为或大行为,青年人都要表现出一贯不贰的态度。’

“妹土嗣尔股肱,纯其艺黍稷,奔走事厥考厥长1。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厥父母庆,自洗腆,致用酒2。

注释

1 妹土,即妹邦。嗣,继。股肱,指臣民言。纯,专也:义见《国语·晋语》贾逵注。艺,种。奔走,意谓勤勉。

2 肇,语词。服,从事。庆,善;喜。洗,当读为“先”。《易·系辞传》“圣人以此洗心”之洗,汉石经及京荀诸家皆作先;是洗与先通。先,犹导也:《述闻》说。腆(tiǎn),设盛馔也:《便读》说。用酒,谓饮酒。

译文

“妹邦的人继续着做了你的大腿和膀臂(臣民),(让他们)专一地种植各种谷物,而勤勉地侍奉他们的父亲和他们的尊长。(或者)牵着牛车远远地去经商,来孝顺奉养他们的父母;他们的父母高兴了,自己率先准备了盛馔,以致喝了酒(意谓像这情形,可以喝酒)。

“庶士、有正,越庶伯君子,其尔典听朕教1。尔大克羞耇惟君,尔乃饮食醉饱,丕惟曰,尔克永观省,作稽中德2。尔尚克羞馈祀,尔乃自介用逸3。兹乃允惟王正事之臣;兹亦惟天若元德,永不忘在王家4。”

注释

1 庶伯,谓众诸侯。君子,谓在官位者。其尔,犹尔其也:《尚书故》说。典,常。

2 羞,进献。耇,老。惟,与。丕惟,语词。永,长。省,谓自我反省。作,则。稽,合。中,中正。

3 尚,庶几。羞,进奉。馈祀,祭祀。介,与匄通;祈求。逸,乐。

4 允,诚。正,长官。事,一般官吏。若,顺。元德,谓有善德者。忘,与亡通;灭亡。

译文

“你们众官员、众主管长官,及众诸侯等在位的人们,你们要经常听从我的教训。你们要是能盛大地奉献酒食给老年人和君长,你们才可以喝醉吃饱。就是说,你们能永远自我观察、反省,就能合乎中正的美德了。你们要能奉行祭祀,你们才可以自己祈求着逸乐。这样,那就真正算是君王的主管官或一般官员;这样,就是老天也会顺从有美德的人,而永远不会被王朝所灭亡了。”

王曰:“封。我西土棐徂邦君、御事、小子,尚克用文王教,不腆于酒1。故我至于今,克受殷之命。”

注释

1 棐,与匪通,彼也。徂,与金文常见之㪥同,语词:于省吾说。腆,丰厚;意谓沉湎。

译文

王说:“封。我们西方那些国君、众官员、青年们,尚且能够遵从文王的教训,不过度地去喝酒。所以我们到今天,能接受了殷的命运。”

王曰:“封。我闻惟曰,在昔殷先哲王,迪畏天,显小民,经德秉哲1。自成汤咸至于帝乙,成王畏相2。惟御事厥棐有恭,不敢自暇自逸,矧曰其敢崇饮3?越在外服,侯、甸、男、卫邦伯;越在内服,百僚、庶尹、惟亚、惟服、宗工,越百姓里居,罔敢湎于酒;不惟不敢,亦不暇。惟助成王德显,越尹人祗辟4。

注释

1 迪,与攸通;语词。经,行。秉,持。哲,智。

2 咸,遍也:《参正》引江氏说。帝乙,纣父。成王,成就王业。畏,敬。相,辅佐之臣。

3 棐,与斐通,文采貌;形容“恭”字。有,犹以也。矧,况。崇,聚。

4 服,职官。外服,谓诸侯。伯,长。邦伯,国君。僚,官。尹,正;官长。惟,与。亚,副;次官。服,职事;指群吏言。宗工,在官之宗人。百姓里居,孙《疏》谓致仕家居之百官。姑从其说;疑“里居”当是“里君”之讹。湎,沉迷。助成,辅助之使成就。越,与。尹,治。人,指人民。祗,敬。辟,法。

译文

王说:“封。我听见说,以前殷代已故的明智君王,都敬畏老天,能使百姓们光明(美好),能实行美德保持着智慧。从成汤开始,普遍数来直到帝乙,都能成就王业、尊敬辅佐的大臣们。他们那些官员都非常谦恭,不敢使自己安闲、快乐,何况说他们敢聚集起来喝酒?在外地的职官,像侯国、甸国、男国、卫国等国君;在朝中的职官,像各级官员们、众长官、副长官、其他官员们、从政的王族,以及退休家居的官员们,没有人敢沉迷于酒的;不但不敢,也没有闲工夫。他们只是辅佐着君主来助成他的品德光明,以及治理人民使他们谨遵国家的法令。

“我闻亦惟曰,在今后嗣王酣身,厥命罔显于民,祗保越怨不易1。诞惟厥纵淫泆于非彝,用燕、丧威仪,民罔不衋伤心。惟荒腆于酒,不惟自息、乃逸2。厥心疾很,不克畏死;辜在商邑,越殷国灭无罹3。弗惟德馨香、祀登闻于天,诞惟民怨4。庶群自酒,腥闻在上;故天降丧于殷,罔爱于殷:惟逸。天非虐,惟民自速辜5。”

注释

1 后嗣王,指纣言。酣,酒乐也:见《说文》。命,命令。显,昭著。祗,但只。保,安也:见《尔雅》。越,于。易,改。

2 泆,与佚通,乐也。彝,法。燕,宴饮。威仪,态度举止。衋(xì),伤痛。荒,意谓过量。逸,乐。

3 疾,害。很,狠。克,犹肯也:《核诂》说。越,于。罹,忧。

4 德馨香,意谓美德。祀,读为“已”;与以同义:《平议》说。登,升。诞,语词。惟,为。

5 腥,指酒气言。上,谓天。速,招致。

译文

“我又听说,在现今继位的君王(纣),就胡乱地自己喝酒作乐,因而他的命令就不能使民众们理会,只是安然地接受怨恨而不肯改过。他只是放纵地过度享乐而不遵守法度,由于宴饮,以致丧失了他的风度,民众们没有不悲痛伤心的。他只是过度地沉醉于酒,自己不肯停息,只顾寻求欢乐。他的心肠险恶凶狠,不肯怕死;他的罪恶在商国,对于殷国的灭亡绝不忧愁。他不能使他的品德芳香,以致上升到空中被老天闻到,而只是为民众所怨恨。大群人自由地在喝酒,腥气被上天都闻到了,所以老天降下来灭亡之祸给殷国,不再爱护殷国了:这只是为了他们过度享乐的缘故。老天并不暴虐,只是人们自己找来的罪过。

王曰:“封!予不惟若兹多诰。古人有言曰:‘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1。’今惟殷坠厥命,我其可不大监抚于时2!

注释

1 监,照;察看。即后世之“鉴”字。

2 抚,览也:见《文选·神女赋》注。监抚,犹言监览:《核诂》说。时,是。

译文

王说:“封!我不如此地多多告诫了。古人有句话说:‘人不要在水里去察看出自己,应该在百姓里察看出自己。’现在殷已失掉了他的国运,我们岂可以不大大地察看察看这(情形)吗!

“予惟曰,汝劼毖殷献臣,侯、甸、男、卫;矧太史友、内史友,越献臣百宗工;矧惟尔事,服休、服采1;矧惟若畴:圻父薄违,农父若保,宏父定辟,矧汝刚制于酒2。厥或诰曰:‘群饮。’汝勿佚,尽执拘以归于周,予其杀3。又惟殷之迪诸臣、惟工,乃湎于酒,勿庸杀之,姑惟教之有斯明享4。乃不用我教辞,惟我一人弗恤,弗蠲乃事,时同于杀5。”

注释

1 劼,讹字;当作诰。诰毖,告教也:王国维说。献,贤。矧,又;以下三“矧”字义同:《释词》有说。太史、内史,皆官名;掌记言记事者:说详孙《疏》。友,僚友;太史、内史,皆不止一人,故云友:《核诂》说。越,与。宗工,在官之宗人。事,一般官吏(非主管官)。服休,燕息之臣;服采,朝祭之近臣:郑玄说(见《正义》)。

2 畴,类。若畴,犹言彼辈。伪孔《传》谓圻父即司马,农父即司徒,宏父即司空;兹从其说。司马掌封圻之甲兵。薄,谓迫而击之。违,谓违戾不顺者。司徒兼主农事(说详《核诂》)。若,善。保,养。司空,主度土地居民。辟,法。刚,强。

3 诰,告。佚,谓放纵之:本孙《疏》说。其,犹将。

4 迪,《释词》以为句中语助词。惟,与。工,官。庸,用。有,于。明享,犹言祭祀,古习惯用语。参于省吾说。

5 教辞,告教之言。恤,忧;意谓顾虑。蠲,善:《便读》说。时,是。同,谓与周人同。于,以。

译文

“我是说:你告教殷国的贤臣们,以及侯、甸、男、卫等诸侯;又如太史的僚属、内史的僚属,以及贤良的官员们和从政的王族们;又如你的一般官员们,如伺候宴息的官员、侍奉朝祭的官员;还有这类官员们:如圻父迫击叛逆,农父善保百姓,宏父制定法规,还有你都要坚强地控制自己喝酒。假如有人来报告说:‘群众在喝酒。’你可不要放纵他们,要把他们通通逮捕起来送到周王朝,我要把他们杀掉。要是殷国的臣仆和官员们,沉醉于酒,那就不用杀他们,只姑且教导他们在祭祀时(喝酒)。要是不遵从我告诫的话语,那就是(他们)不顾虑我个人,不能好好地处理他们的事,(假若如此,)那就同样地把他们杀死。”

王曰:“封!汝典听朕毖,勿辩乃司民湎于酒1。”

注释

1 典,常。听,听从。毖,告教。辩,使。乃司民,汝所管辖之民。

译文

王说:“封!你要经常地听从我的告教,不要使你所管辖的民众们沉醉在酒里。”

梓材

本篇有“若作梓材”之语,因以《梓材》名篇。蔡《传》谓此乃武王诰康叔之书,唯自“今王惟曰”以下,疑为周公、召公进谏成王之语,因简编断烂,误合为一篇。其说似是。

王曰:“封!以厥庶民暨厥臣达大家,以厥臣达王,惟邦君1。

注释

1 上臣字,指众臣言;下臣字,兼指大家而言:《便读》说。达,通;谓上下情通。大夫称家。孙《疏》及《便读》以为大家,犹《孟子》所谓巨室;兹从之。惟,为。邦君,诸侯。

译文

王说:“封!使你的民众及一般臣属(的情意)通达到高级官员,再使你所有官员的意见都能通达到天子,(若能做到这样,)那才可算是国君。

“汝若恒越曰:‘我有师师,司徒、司马、司空、尹、旅。曰:予罔厉杀人;亦厥君先敬劳,肆徂厥敬劳1。肆往,奸宄、杀人、历人,宥;肆亦见厥君事,戕败人宥2。’

注释

1 若,犹其也:《释词》说。恒,常。越,粤;语词。上师字,众也;下师字,长也:孙《疏》说。尹,正;谓大夫。旅,众;谓士:亦孙《疏》说。杀戮无辜曰厉:义见《逸周书·谥法》篇。敬,与矜通;怜悯。劳,与勤同义;闵惜。《尚书故》谓敬劳犹言矜闵,是。肆,故。《骈枝》释徂为且。

2 肆,语词。往,往昔。奸宄,谓奸宄者。杀人,谓杀人者。历,乱也。《尚书故》有说。宥,恕其罪。见,效。戕败人,残害人者。

译文

“你常常会说:‘我有众官员们,像司徒(管民政的)、司马(管军政的)、司空(管土地工程的)、(还有其他)长官们、一般官员们。他们说:我不冤枉杀人,(要看)我们的君主先怜悯那些人,所以我们也就怜悯那些人。在以往,作乱的、杀人的、犯法的,被君主宽恕了,所以(那时的官员们)也就效法他们君主的行为,对残害人的也就加以赦免了。’

“王启监,厥乱为民1。曰:‘无胥戕,无胥虐,至于敬寡,至于属妇,合由以容2。’王其效邦君、越御事,厥命曷以引养引恬。自古王若兹,监罔攸辟3。

注释

1 启,设立。监,谓诸侯。参《尚书故》及《大义》说。《论衡·效力》篇引本文,乱作率,为作化。《述闻》谓:为乃化之借字;乱乃率之借字。率,用也。

2 无,勿。胥,相。戕,伤害。孙《疏》谓:敬,矜之假;即鳏也。属妇,《小尔雅》以为贱妾。合,共同。由,用。容,容保;犹言爱护。

3 效,教。命,道。引,长:《尚书故》说。养,自奉;保养。恬,安。古王,先王。若兹,如此。监,指诸侯。辟,邪恶:参《尚书故》说。

译文

“君王所以建立诸侯,是用来教化民众的。(君王要告诫他们)说:‘你不要迫害百姓们,不要虐待百姓们,至于鳏夫、寡妇(孤苦可怜的人),甚至卑贱的侍妾,都要加以保护。’君王要教导这些国君们,以及众官员们,他们怎么才能永久保养永久安宁的道理。自古以来君主都是如此,(因此)诸侯们就没有邪恶不正的。”

“惟曰:若稽田,既勤敷菑,惟其陈修,为厥疆畎1。若作室家,既勤垣墉,惟其涂塈茨2。若作梓材,既勤朴斫,惟其涂丹雘3。

注释

1 稽、敷,皆治理也。菑,田之新垦者。陈,与甸通;治田。《述闻》《参正》皆谓陈修即修治。畎,田间沟。

2 墉,墙。涂,《说文》引作,《正义》作斁。斁、,皆与度通;谋也:《平议》说。塈(jì),涂饰墙垣。茨,以草苇盖屋。

3 梓,治木器。朴,去木质之皮存其素。涂,与上涂字同。丹,朱色。雘,善丹。

译文

“就是说:好像农夫耕田一样,既然勤勉地治理了新开垦的田地,就要继续地整理,去修筑疆界和田间的水沟。好像造房子一样,既然勤勉地筑起墙壁来,就要计划着粉刷房子,用草盖起屋顶来。好像做木器一样,既然勤勉地砍去了木皮而成为素材,就要计划着把木器漆上精美的红色颜料。”

“今王惟曰1:‘先王既勤用明德,怀为夹,庶邦享作,兄弟方来;亦既用明德,后式典集,庶邦丕享2。’

注释

1 自此以下,系臣谏君之言;当是他篇之错简。

2 怀,谓怀柔之。为,使。夹,辅。享,进献。作,兴起。兄弟方,谓友好之国。来,谓来归附。按:既,犹其也;《荀子·议兵》篇引《诗·常武》“徐方既来”,既作其。可证既与其通。后,谓诸侯。式,语词。典,常。集,谓朝会。庶邦,众国。丕,乃。

译文

“现在王啊你要说:‘先王既然奋勉地照着光明(美好)的德行去做,怀柔诸侯使他们辅佐王室,因此众侯国都进贡给王朝,友邦也都来归附了;(我)也要照着光明的德行去做,(这样)诸侯就会常常来朝见,众侯国也就会来进贡了。’

“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肆王惟德用,和怿先后迷民,用怿先王受命1。

注释

1 付,给予。越,与。肆,故。怿,悦。先,谓导于先。后,谓护于后。迷,迷惑。下“怿”字义与斁同,终也;犹言完成。本孙《疏》说。

译文

“伟大的老天既然把中国的人民和疆土付给了我们的先王,所以王要照着美德去做,使迷惑的人们和悦,而领导着、护卫着他们,以完成先王所接受的使命。

“已!若兹监1。惟曰:欲至于万年惟王2,子子孙孙永保民。”

注释

1 已,噫。监,鉴。

2 惟,为。

译文

“唉!你要把这些作为借镜。就是说:要千秋万世保持着王业,子子孙孙永远保护民众们。”

召诰

本篇为召公诰成王之辞,故名《召诰》。《史记·周本纪》谓:周公行政七年,成王长,周公反政成王,而使召公营洛邑,于是作《召诰》《洛诰》。兹从其说。

惟二月既望,越六日乙未,王朝步自周,则至于丰1。

注释

1 二月,以《洛诰》证之,当为成王七年之二月。既望,月之十六日。越,逾。越六日,即二十一日;是日为乙未。王,谓成王。朝,晨。自,从。周,指西周之都城镐京言;镐,在今陕西西安西南。丰,文王所都;在今陕西鄠县,距镐二十五里。旧说文王之庙在丰。因将营雒邑,以其事告于文王庙,故成王至丰。

译文

二月望日以后,过了六天到了乙未这一天,(成)王清晨从周(镐)走出来,到了丰邑。

惟太保先周公相宅;越若来三月,惟丙午朏,越三日戊申,太保朝至于洛,卜宅1。厥既得卜,则经营2。越三日庚戌,太保乃以庶殷,攻位于洛汭;越五日甲寅,位成3。若翼日乙卯,周公朝至于洛,则达观于新邑营4。越三日丁巳,用牲于郊,牛二5。越翼日戊午,乃社于新邑,牛一、羊一、豕一6。越七日甲子,周公乃朝用书命庶殷——侯、甸、男、邦伯。厥既命殷庶,庶殷丕作7。太保乃以庶邦冢君,出取币,乃复入,锡周公8。

注释

1 太保,谓召公。先周公,先于周公。相,视察。宅,居处;指拟筑之雒邑言。越若,与粤若同,发语词。来,翌。朏,月始生之微明;指初三日。越三日,即初五日。朝,晨。洛,当作雒,下同。卜宅,谓以龟占卜筑雒邑之吉凶。

2 得卜,得吉卜。经,测度。营,立表识以定建筑物之方位。

3 庚戌,初七日。庶殷,众殷人。攻,作。位,谓城郭宗庙宫室之位。汭,水岸内侧;洛汭,雒水之北。甲寅,十一日。

4 若,犹及也:《释词》说。乙卯,十二日。达观,犹言通看一遍:段玉裁《古文尚书撰异》说。

5 丁巳,十四日。郊,祭天。牛二,用二牛。

6 戊午,十五日。社,谓祭社。

7 甲子,二十一日。朝,晨。书,文书;即今之公文。丕,乃。作,谓从事工作。

8 以,与。冢,长。冢君,君长。币,玉帛之属。锡,给予。

译文

太保(召公)就在周公之先(到雒地)观察建筑城邑的地方;次月——三月,初见月牙的那天是丙午,过了三天就是戊申,太保清晨到了雒地,就占卜筑城的地区。既已得到吉兆,于是就测量并立下标竿。又过了三天,到了庚戌这天,太保就使殷的群众,在雒水北岸治理各建筑物的位置;再过五天到了甲寅日,各建筑物的位置都定了。到了第二天乙卯日,周公清晨到了雒地,就通通地把经营新城的工程视察了一番。又过了三天到了丁巳日,用牺牲举行祭天的典礼,用了两头牛。到了第二天戊午日,又在新城举行祭社的典礼,用了一头牛、一只羊和一只猪。又过了七天到了甲子日,于是周公在清晨用文书命令殷的群众——包括侯、甸、男各国的国君。周公既已命令了殷的群众,殷的群众就展开了工作。于是太保和各国的国君一同出去拿了玉器、绸子等,然后回来,奉献给周公。

曰:“拜手稽首,旅王若公。诰告庶殷,越自乃御事1。呜呼!皇天上帝,改厥元子兹大国殷之命2。惟王受命,无疆惟休,亦无疆惟恤3。呜呼!曷其奈何弗敬!

注释

1 曰,召公曰。拜手,跪而叩首于手。稽首,跪而叩首于地。旅,陈;告:义见《尔雅》。若犹及也:《核诂》说。公,谓周公。孙《疏》据旅王若公之言,谓王此时亦在雒。盖成王既告庙于丰,旋亦至雒也。越,与。自,衍文:《诗·思齐》郑笺引此文无自字。乃,汝。御事,治事之臣。

2 改,革去。元,长。上帝之元子,即天子也;此指殷王言。命,谓国运。

3 无疆,无穷。休,读为“庥”,福祥。恤,忧。

译文

(召公)说:“叩头又叩头,(我)报告王和周公。(并且)告诉你们殷的群众,以及你们的官员们。唉!伟大的老天上帝,已革除了他的长子(纣)这个大国殷的命运。君王(你)已接受了天命,这是无穷无尽的幸福,也是无穷无尽的忧虑。唉!怎么能不谨慎呀!

“天既遐终大邦殷之命1。兹殷多先哲王在天,越厥后王后民,兹服厥命;厥终智藏瘝在2。夫知保抱携持厥妇子,以哀吁天;徂厥亡出执3。

注释

1 遐,古与瑕、假互通;已也。

2 越,语词。服,从。厥命之厥,指殷先哲王言。终,谓殷末世纣之时。智,智者。瘝,病;此谓有毛病之人。在,谓在位。

3 夫,谓人民:《正义》说。知,语词无义:见《说文》。保,金文字形作负子于背之状;知为背负之义。吁,呼。《尚书故》谓徂与阻通。亡,逃亡。执,拘执。

译文

“老天既已结束了大殷国的命运。这殷国许多已故的明智君王(之灵)都在天上,他那后来的君主、后来的人民,都如此地服从他们(那些先王)的命令;到了末代,明智的人都隐居起来,有毛病的人在(朝廷上)。每个人民都背着、抱着、牵着、扶着他的妇女、儿童,在悲哀地呼吁老天;(纣)却禁止民众逃亡,(要是逃亡的)就把他们逮捕起来。

“呜呼!天亦哀于四方民,其眷命用懋,王其疾敬德1。相古先民有夏,天迪从子保;面稽天若,今时既坠厥命2。今相有殷,天迪格保;面稽天若,今时既坠厥命3。今冲子嗣,则无遗寿耇;曰,其稽我古人之德,矧曰其有能稽谋自天4。呜呼!有王虽小,元子哉。其丕能于小民,今休5。王不敢后,用顾畏于民碞6。

注释

1 亦,语词;无承上启下之义。哀,怜悯。眷,顾。懋,勉。疾,急。敬,谨。

2 相,视。迪,攸;乃。《述闻》谓子与慈义通。面,于省吾读为“偭”,背也。按:稽,音义同旨,是也;此也。若,句末语词。坠厥命,谓亡国。

3 按:格,神降临。保,保佑。

4 冲子,青年人;指成王言。遗,弃而不用。寿耇,老人。稽,考。矧,亦。有,又。谋,咨谋。《尚书故》谓:自,犹于也。

5 元子,见前注。丕,语词。,和。今,犹即。《尔雅》孙炎注可证。休,美。

6 不,勿也。《述闻》《便读》皆有说。后,迟也:义见《说文》。《平议》谓:碞,当作喦(niè),多言也。

译文

“唉!老天是怜悯四方(天下)的民众的,王可要顾虑天命而奋勉从事,王可要急切地谨慎于德行。试看古时的人像夏代,(起初)老天是对他们加以爱护的;(到了夏桀)违背了这天意,现今已丧失了他的国运。现在再看看殷代,老天本来也是降临下来而保佑他们的;(后来殷纣)违背了这天意,现在也丧失了他的国运。现在你这青年人继承了王位,可不要遗弃了(不用)老年人;你要说,我要来考察我们古人的美德;你又要说,我还得能够观察请示天意。唉!王虽然年纪小,但究竟是天子。要能使小百姓们融洽,那就好了。王(做事)不敢迟缓,要顾忌畏惧百姓们的言论。

王来绍上帝,自服于土中1。旦曰:‘其作大邑,其自时配皇天;毖祀于上下,其自时中乂。王厥有成命,治民今休。’2王先服殷御事,比介于我有周御事3。节性,惟日其迈;王敬作所,不可不敬德4。

注释

1 绍,《尚书故》谓:当读“为”,卜问也。自,用。服,治。土中,即中土;谓天下之中。指雒地言。

2 旦,周公名。召公对成王述周公之言,故称其名。自时,由是。配,合。毖,告。上,指天神。下,指地祇。中乂,中土平安。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谓:成,义与明通;成命,明命也。此指营雒之命言。今,即。休,美。

3 服,使服从。比,亲附。介,尒之讹;足利本及伪孔《传》可证。尒,读为“迩”,近也。

4 节,限制;不放纵。迈,《核诂》读为“劢”,勉也。敬,谨。作,作为。所,句末语词。敬德,谨于德行。

译文

“王来卜问于上帝,用来治理中原(雒)。旦说:‘要在这里建筑一座大城,由此就可以配合老天(的意旨),祷告祭祀天地的神灵,由此中原就可以安定了。王若有高明的命令(令筑雒邑),来统治人民那就好了。’王首先要使殷的官员们服从你,使他们和我们周的官员们处得融洽亲切。控制着自己的性情,要天天来勉励自己;王要慎重自己的作为,不可不谨慎于自己的德行。

“我不可不监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1。我不敢知曰,有夏服天命,惟有历年;我不敢知曰,不其延,惟不敬厥德,乃早坠厥命2。我不敢知曰,有殷受天命,惟有历年;我不敢知曰,不其延,惟不敬厥德,乃早坠厥命。今王嗣受厥命,我亦惟兹二国命,嗣若功3。

注释

1 二“监”字,皆与“鉴”同。

2 二“敢”字,皆语词。我不敢知,犹言“我可不知道”。服,受。孙《疏》谓:历,久也。历年,多年。延,续。

3 惟兹之惟,思也。嗣,继。若,犹其也:《释词》说。

译文

“我们不可不以夏国为借镜,也不可不以殷国为借镜。我可不知道(是不是),当年夏朝接受了天命,经过了许多年;我可不知道(是不是),他们不能延续下去了,就因为他们不能谨慎于他们的德行,才老早地就丧失了他们的国运。我可不知道(是不是),殷朝接受了天命,经过了许多年;我可不知道(是不是),他们不能延续下去了,就因为他们不能谨慎于他们的德行,才老早地就丧失了他们的国运。现在王继续着来接受了这任命,我们要考虑考虑这两国的命运,(才能)把这功业继续下去。

“王乃初服;呜呼!若生子,罔不在厥初生;自贻哲命1。今天其命哲,命吉凶,命历年2。知今我初服,宅新邑,肆惟王其疾敬德。王其德之用,祈天永命3。其惟王勿以小民淫用非彝亦敢殄戮;用乂民,若有功4。其惟王位在德元,小民乃惟刑;用于天下,越王显5。上下勤恤,其曰我受天命,丕若有夏历年,式勿替有殷历年6,欲王以小民受天永命。”

注释

1 服,任事。初服,谓始任政。贻,给予。哲,明。

2 命哲、命历年,皆省略语,意谓命明哲与否,命永年与否。

3 知,语词;或矧之讹。肆,故。疾,急。之,是。祈,求。永命,悠久之国运。

4 淫,过度。彝,法。亦,语词。殄,绝灭。乂,治。《述闻》谓:若犹乃也。

5 按:古“位”字但作立。此“位”字当读为“立”。元,首;德元,德之首。刑,与型同义;法也。越,爰;于是。

6 上下,谓天子至庶民。勤,勤劳。恤,忧虑。丕、式,皆语词。替,废掉;勿替,意谓保有之。

译文

“王刚刚主持国政。唉!就好像生下的孩子一样,没有不是在他幼年时(教导他的),(这样)才能给予自己明哲(好)的命运。(不知道)现在老天要使我们明哲与否,使我们吉利或凶险,使我们国运悠长与否。现在我们刚刚任政,住在新城,所以王要赶紧地谨慎于德行。王能照着美德去做,那才能向老天祈求悠久的国运。希望王不要因小百姓们过度地违犯法规就来杀戮他们,这样来统治民众,才能有功效。王能作为道德的表率,小百姓们才效法你,照这样施行于天下,那么王才能光显(美好)。上从天子下到百姓都能勤勉而常顾虑,那将使我们所接受的天命像夏朝那样漫长的年代,也不至于舍掉了殷朝那样漫长的年代,希望王与小百姓们同来接受老天所赐予的永久的命运。”

拜手稽首曰:“予小臣,敢以王之仇民、百君子、越友民,保受王威命明德1。王末有成命,王亦显2。我非敢勤,惟恭奉币、用供王,能祈天永命3。”

注释

1 敢,语词。按:仇民,为友民之对文;指殷遗民言。百君子,众官员。威命,威严之命令。

2 末,终。成命,明命。亦,语词。显,光显。

3 敢,语词。能,而。

译文

叩头又叩头说:“我这小臣,要和王(原来)有仇的百姓们、官员们,以及友好的民众们,都来保持着遵从着王的威严命令和光明的品德。王终于宣布了高明的命令,那么王就光显(美好)了。我自己并没有什么勤劳,我只有恭敬地捧着玉器、绸子等供给王,而祈求老天赐予我们永久的命运。”

洛诰

洛,应作雒。周公营雒邑既成,成王至雒,命周公留守雒邑。史佚因记周公受命时之典礼,及君臣问答之言,故名《雒诰》。(本王国维《雒诰解》说)

周公拜手稽首曰:“朕复子明辟。王如弗敢及天基命定命,予乃胤保,大相东土,其基作民明辟1。予惟乙卯,朝至于洛师2。我卜河朔黎水。我乃卜涧水东、瀍水西,惟洛食3。我又卜瀍水东,亦惟洛食。伻来以图,及献卜4。”

注释

1 复,白;报告。辟,君。明辟,犹言明君。此时成王至雒,故周公白之:本王国维《雒诰解》说。敢,语词。如弗敢及,急切之词,如《论语》见善如不及之义。基命,谓始创业时。定命,谓武王克殷之后。胤,嗣;继续。胤保,指辅佐文、武、成三王言。相,视察。其基之基,谋也。

2 乙卯,据《召诰》,知为成王七年三月十二日。朝,晨。师,人众处。洛师,谓雒邑。

3 河,黄河。朔,北。《便读》云:“河朔黎水,在今河南卫辉府浚县东北。”涧水、瀍水,并见《禹贡》。食,谓吉兆:《尚书故》说。

4 伻,使。伻来,使成王来雒。图,谋。

译文

周公叩头又叩头说:“我报告你明哲的君王。君王(励精图治)好像唯恐赶不上老天让(文王)开国之时和(武王)平定天下之时的功业,我于是继续地辅佐着(你),大大地观察了一番东方之地,那是谋划着使你成为百姓的英明君主。我在乙卯这天,早晨到了雒京。我先占卜在黄河北岸黎水这一带建设都邑(结果不吉)。我又占卜了涧水以东、瀍水以西这一带,结果只有雒水一带是吉利的。我又占卜了瀍水以东这一带,还是只有雒水一带是吉利的。于是请君王到(雒城)来商量商量,并且把占卜的结果献给君王。”

王拜手稽首曰:“公!不敢不敬天之休,来相宅,其作周匹休1。公既定宅,伻来、来,视予卜休恒吉,我二人共贞;公其以予万亿年2。敬天之休;拜手稽首诲言3。”

注释

1 敬,谨。休,福祥。作周,谓成就周之王业。匹,配合。休,天之休命。

2 伻来、来,谓使己来,今已来也。视,示。卜休,所卜之休命。恒,遍也:《尚书故》说。贞,当也。马融说(见《释文》)。以,与也:《尚书故》引戴钧衡说。

3 古“谋”字从言从每,诲即谋也:吴大澂说。于省吾谓:诲言,犹咨言也。

译文

王叩头又叩头说:“公!我不敢不谨慎于老天所赐予的福祥,到这里来视察居住(筑城)的地方,以便成就周的王业而配合天所赐予的福祥。公既然决定在这里修建城邑,使我来、我已来了,公指示我所占卜的运气通通是吉利的,(这吉利的卜兆)我们两人共同来担当。公和我将会千秋万代(子孙相传不穷)。(我)敬谨地接受老天所赐予的福祥,所以叩头又叩头地来请教你。”

周公曰:“王肇称殷礼,祀于新邑,咸秩无文1。予齐百工,伻从王于周;予惟曰,庶有事2。今王即命曰:‘记功,宗,以功作元祀3。’惟命曰:‘汝受命笃弼;丕视功载,乃汝其悉自教工4。’孺子其朋,孺子其朋,其往。无若火始焰焰,厥攸灼,叙弗其绝5。厥若彝及抚事6。如予惟以在周工,往新邑。伻嚮即有僚,明作有功;惇大成裕,汝永有辞7。”

注释

1 肇,始。称,举行。殷礼,殷之祭礼。咸,皆。秩,有序。《述闻》读文为紊,乱也。

2 齐,同;共。百工,百官。周,镐京。庶,庶几。有事,谓祭祀之事也;古习惯用语。《雒诰解》谓:周公本欲使百官从王至宗周行此祭礼,故云“伻从王于周”。

3 即命,此谓就而命之;非就而听命也。二“功”字,皆指营雒之功言。宗,崇;隆重。《雒诰解》谓:作元祀,谓行祀天建元之礼。并云:成王是年,复改为元年。

4 惟命曰,仍追述成王之命也。受命,受武王顾命:《尚书故》说。笃弼,忠实辅佐。丕,语词。载,事。汝,统周公及营雒诸臣言。悉,尽。教,《大传》作学,效也。

5 孺子,稚子;指成王言。朋,此做动词用,犹言交友。伪孔《传》谓其往,为自今以往。焰焰,火微燃貌。灼,光盛。叙,义与绪同;此谓火之蔓延。

6 若,顺。彝,常法。及,犹汲汲。抚,治理。

7 如,犹而也。在周工,诸臣之在镐者;此指随周公来营雒之官吏言。伻,使。嚮,向。即,就。有,通友。友僚,犹言同事。明,勉。惇,厚。裕,安泰。按:古文嗣字与金文字相近,而籀文辞作(见《说文》)。此辞字盖本作嗣,讹为,又易为辞也。

译文

周公说:“王开始来举行(用)殷的祭礼,在新城举行祭祀,(祭礼进行得)通通有条不紊。(本来)我想会齐众官员,使他们随从君王到周京去,我是说:会有祭祀的事。现在王到这里来命令我们说:‘为了纪念这功绩,(我们要)隆重些,要为这功绩举行祭天改元的典礼。’王(又)命令说:‘你接受了先王的遗命而忠实地辅佐着王朝,(现在我到这里来)视察你们的工作,而你们这些人都自动地尽力工作。’从今以后,(你这)青年人可要和官员们友好。不要像火刚开始时微弱地燃烧一样,到它燃烧得炽盛了,火势蔓延就不能扑灭了。你要遵循正常的法度努力不懈地治理政事。至于我呢,只是和(原来)在镐京的官员们,到新邑来。使同事们在一起,奋勉地建功立业,(这样)功业就深厚伟大而造成国势的安泰,你的王业就可以永远地延续下去了。”

公曰:“已!汝惟冲子,惟终1。汝其敬识百辟享,亦识其有不享。享多仪;仪不及物,惟曰不享。惟不役志于享2。凡民惟曰不享,惟事其爽侮3。乃惟孺子颁,朕不暇听。朕教汝于棐民彝4。汝乃是不蘉,乃时惟不永哉5。笃叙乃正父,罔不若;予不敢废乃命6。汝往,敬哉!兹予其明农哉!彼裕我民,无远用戾7。”

注释

1 已,噫。终,谓善其终,义与《诗·荡》“鲜克有终”之“终”同。

2 识,记。辟,君。百辟,指诸侯言。享,进献。仪,礼节。役志,用意。

3 曰,读如“聿”;语词。爽,差失。侮,轻慢。

4 王树楠《尚书商谊》谓:颁,分也;谓辨别。听,意谓与闻其事。棐,辅。彝,常法。

5 乃,犹若也:《释词》说。蘉,勉。时,谓传世之年代。永,久。

6 笃,厚。叙,谓铨叙。正、父,皆官长也:《雒诰解》说。若,顺。废,弃。乃命,汝之令。

7 敬,谨慎。明农,黾勉。彼,通被。裕,容。彼裕,谓覆蔽维护之。《尚书故》有说。用,以。戾,止。

译文

(周)公说:“唉!你这年轻的人呀,(处事)要能够善终。你要慎重地记着诸侯们的进献,也要记着他们有不来进献的。进献有很多仪式,如果仪式不及所献的礼物那么隆盛,那就算是他没来进献。(因为)他并不用诚意来进献。大凡人们要不来进献,那么政事就错乱,政府就要受侮慢了。(像这些事情)只有你青年人自己去辨别吧,我就没有空闲来过问了。我只是教你些辅佐民众的经常法则罢了。你若对这些事情不奋勉,那么你国家的年代就不会长久。(你要)优厚地铨叙你的官员们,(那么官员们)就没有不顺从你的,我也不敢废掉(不顾)你的命令。从今以后,要谨慎呀!现在我也要奋勉呀!保护我们的百姓们,不要因为百姓们住在远方,就停止了对他们的爱护。”

王若曰:“公!明保予冲子。公称丕显德,以予小子,扬文武烈。奉答天命,和恒四方民,居师1。惇宗将礼,称秩元祀,咸秩无文2。惟公德明,光于上下,勤施于四方,旁作穆穆,迓衡不迷文武勤教。予冲子夙夜毖祀3。”

注释

1 明,勉。称,显扬。丕,语词。以,使。扬,发扬。烈,业。答,报答。《尚书故》谓:恒,与顺义通。师,谓雒师:《尚书故》说。居师,谓定居雒师。

2 惇,厚。宗,尊;隆重。将,行:义见《诗·燕燕》毛传。称秩,犹言举行。元祀,首祀:《便读》说。文,紊;见前。

3 德明,德行昭著。上,谓天上。下,谓人间。勤,劳绩。旁,溥。作,成为。穆穆,美善。迓,与御通;此应作御。御衡,犹言柄政:《核诂》说。毖,慎。

译文

王如此说:“公!你要勉力地来保护我这青年人。公能显扬光明的品德,使我这青年人来发扬文王、武王的功业。以报答老天给我们的任命,使四方的人民都能和顺地住在洛师。厚厚地隆重地举行典礼,举行这第一次的祭祀,都能有条不紊。公的品德是光明的,显耀于天上人间,公的勤劳施给了天下(的人民),普遍的完美,掌理政权也不至迷失了文王、武王那殷勤的教训。我这青年人只有早晚谨慎地祭祀就是了。”

王曰:“公功棐迪笃,罔不若时1。”

注释

1 棐,与斐通,文采貌。迪,攸;语词。笃,厚大。时,是。

译文

王说:“公的功劳美好而伟大,没有不像这样似的。”

王曰:“公!予小子其退即辟于周,命公后1。四方迪乱未定,于宗礼亦未克敉公功2。迪将其后,监我士、师、工,诞保文武受民,乱为四辅3。”

注释

1 退,谓自雒退去。即辟,就君位。周,谓镐京。后,留后;指留雒言:《雒诰解》说。

2 迪,攸。宗礼,祭祀之礼。敉,读为“弥”;终也:《雒诰解》说。

3 迪,犹用也。将,主也。皆《尚书故》说。士、师、工,皆官也:《雒诰解》说。诞,语词。受民,即受命民,天所授予之民也:《核诂》说。乱,读为“率”;用也:《述闻》说。四辅,犹言四方屏藩。

译文

王说:“公呀!我这青年人就要退回周京去就位了,使公留在后方(雒邑)。四方还在乱着没能安定,关于祭祀的礼制,公的工作也还没有完成。因此(你)主持这后方(的事务),监督着我们的士、师、工等官员们,来保护着文王、武王所接受的民众,用以作为四方的屏藩。”

王曰:“公定,予往已1。公功肃将祗欢,公无困哉2。我惟无斁,其康事;公勿替刑,四方其世享3。”

注释

1 定,留止。

2 功,事。肃,敛;减缩。祗,当读为“厎”,致也。困,困难。

3 斁,厌倦。其康事,言将使政事平康。替,废弃。刑,典型。享,进献。

译文

王说:“公留住吧,我要回去了。公的事情已减少将可以愉快了,公没有什么困难呀。我只有不厌倦地做下去,那将会使政事平和(顺利);公不要废掉了人们的典型(意谓周公在位,可以做人们的表率),那么,天下就会世世代代来进贡给王朝了。”

周公拜手稽首曰:“王命予来承保乃文祖受命民;越乃光烈考武王弘朕恭1。孺子来相宅,其大惇典殷献民,乱为四方新辟;作周,恭先2。曰,其自时中乂,万邦咸休,惟王有成绩3。予旦以多子越御事,笃前人成烈,答其师;作周,孚先4。考朕昭子刑,乃单文祖德5。伻来毖殷,乃命宁予;以秬鬯二卣,曰:‘明禋,拜手稽首休享6。’予不敢宿,则禋于文王武王7。惠笃叙,无有遘自疾,万年厌于乃德,殷乃引考8。王伻殷乃承叙,万年其永观朕子怀德9。”

注释

1 承保,犹言保护:说见《盘庚》。乃,汝。文祖,见《尧典》;此指文王言。越,语词。乃,汝。光烈,光显。弘,大。庄宝琛谓:《说文》“训”之古文作。本文“朕”字,当是之讹。其说是也。

2 惇,厚。于省吾谓:典,典册也;此做动词用,犹言册录也。按:录用之意。献,贤。乱,读为“率”;用也:《述闻》说。新辟,新封之诸侯。作周,见前。

3 时,是。中乂,见《召诰》。休,喜。

4 多子,疑指周公之诸子言。旧谓为众卿大夫,恐非是。越,与。笃,理也:义见《广雅》。烈,业。答,报答。师,众;指殷民言。孚先,以孚信为先。

5 考,成。《便读》云:“昭子,谓成王,犹言子明辟也。”刑,典型。单,大。

6 伻来,谓王遣使来。毖殷,告于殷遗民。宁,安;犹今言问候也。《雒诰解》有说。秬鬯,黑黍酒;祭时用以灌地者。卣,酒器。曰,成王曰。《雒诰解》谓:牲下置柴而燎之,使其烟上达曰禋。与柴、燎义同。按:明禋,与《酒诰》之明享相似;即禋祭也。休,美善。享,祭献。

7 宿,经宿。

8 惠,维。笃叙,安顺。遘,遇。自,于。万年,意谓永久。厌,满足。殷,盛也:《大义》说。引考,长寿也:《尚书故》说。

9 伻,使。《尚书故》谓:承叙,承顺也。观,示。朕子,犹言吾子;谓成王也。怀,眷念。

译文

周公叩头又叩头说:“王命令我来保护你的祖先所接受于天的民众,(我只有)对于你光显的先父武王那伟大的教训恭敬(地遵守着)。青年人来视察居处(雒邑),可要很优厚地录用殷的贤良人才,使他们做四方的新诸侯,成就周的王业,要以恭谨为先。就是说:从此以后,中原就要太平,所有国家就都欢欣,而王也就算是成功了。我旦呢,就带着我的儿子们以及官员们,来治理先人已成就的功业,以报答这些殷的民众;成就周的王业,要以诚信为先。使我的开明君王成为人们的典型,才能发扬光大已故祖先的美德。王派遣使者来告诫殷(的遗民),因而命令使者来问候我,并且带来两瓶黑黍酒,(传达王命)说:‘要举行禋祭,要叩头又叩头地好好地祭祀。’我不敢(把酒)留过一夜,就对文王及武王举行了禋祀。希望着都很安乐顺遂,没有人遭到疾病,(神灵们)永远都会对你的美德满意,使你隆盛地享着高寿。王能使殷国遗民都服从王朝,千秋万年他们会永远表示怀念我的君王的德惠。”

戊辰,王在新邑,烝,祭岁:文王骍牛一,武王骍牛一1。王命作册逸祝册,惟告周公其后2。王宾,杀、禋,咸格,王入太室祼3。王命周公后,作册逸诰,在十有二月,惟周公诞保文武受命,惟七年4。

注释

1 戊辰,成王七年十二月晦日:刘歆《三统历》说。烝,冬祭。祭岁,祈年也:《尚书故》说。骍,赤色。

2 作册,官名;盖犹今之秘书。逸,人名;即史佚。祝册,宣读祷告之册文。惟,为。告,谓告于文王武王之神。后,谓留后之事。

3 宾,读为“傧”;谓迎神也。杀,杀牲;禋,禋祀:《雒诰解》说。咸格,谓神皆已降临。太室,寝庙中央之大室也。说详王国维《明堂庙寝通考》。祼,以秬鬯灌地。

4 末三句先纪月,再纪事,最后纪年;殷周间记事之体例如此。王国维《雒诰解》有说。

译文

戊辰日,王在新城举行烝祭以祈祷丰年:祭文王用了一头红色牛,祭武王也用了一头红色牛。王命令作册之官名逸的来宣读祷告文,为了报告周公留在后方的事。王迎神、杀牲、燎牲,(神灵)都降临了,王就进入了中央的大房间,把酒浇在地上。王命周公留在后方,这事是作册逸报告神灵的,时间是在十二月,周公在维护着文王、武王所接受之天命(意谓辅佐王室),是(成王的)七年。

多士

本篇乃成王迁殷顽民于雒邑,周公以王命告之之辞。篇中屡见“多士”之语,因以名篇。

惟三月,周公初于新邑洛,用告商王士1。

注释

1 三月,当为成王七年之三月。《召诰》言周公于三月甲子,以书诰庶殷;殆即此文。洛,应作雒。按:士,泛指各级官员;非专谓大夫士之士。商王士,故商王之官吏。

译文

(成王七年)三月,周公第一次在雒邑这新城里,来告诫商王(所遗留)的官员们。

王若曰:“尔殷遗多士1!弗吊,旻天大降丧于殷;我有周佑命,将天明威,致王罚,敕殷命终于帝2。肆尔多士,非我小国敢弋殷命,惟天不畀允罔固乱,弼我;我其敢求位3?惟帝不畀,惟我下民秉为,惟天明畏4。

注释

1 遗,留。

2 王国维谓:弗吊,犹言不幸。降丧,降下丧亡之祸。《尚书故》谓:佑,配也。命,天命。将,行。明,谓褒善。威,谓罚恶。致,推行。王罚,王者之罚。敕,令;使。终于帝,意谓承上帝之意而终止之。

3 肆,语词。弋,取。畀,与。允,佞。罔,诬。固,蔽。乱,惑。四义皆孙《疏》说。弼我,言天辅助我周人。其,岂。位,指王位言。

4 《尚书故》谓:秉,顺。为,化。畏,读为“威”。

译文

王如此说:“你们殷朝所遗留下的众官员!不幸得很,老天严重地降下灭亡之祸给殷朝;我们周人能配合天命,照着老天表扬善人惩罚恶人的(旨意),推行王者的惩罚,使殷的命运在上帝(面前)结束了。所以你们这些官员(要知道),这不是我们小小的周国敢夺取殷国的命运,只是老天不把天下给予那谄佞、诬罔、蔽塞、迷乱的人,而来辅佐我们,我们哪里敢来争取你们的王位?只是(因为)上帝不(把国运)给予(你们),只是(因为)我们的百姓们能顺从教化,只是(因为)老天是表扬善人惩罚恶人的。

“我闻曰:‘上帝引逸。’有夏不适逸,则惟帝降格,嚮于时夏1。弗克庸帝、大淫泆,有辞;惟时天罔念闻,厥惟废元命,降致罚。乃命尔先祖成汤革夏,俊民甸四方2。自成汤至于帝乙,罔不明德恤祀;亦惟天丕建,保乂有殷;殷王亦罔敢失帝,罔不配天,其泽3。在今后嗣王,诞罔显于天,矧曰其有听念于先王勤家?诞淫厥泆,罔顾于天显民祗。惟时上帝不保,降若兹大丧4。惟天不畀不明厥德;凡四方小大邦丧,罔非有辞于罚5。”

注释

1 引,引导。逸,安乐:以上皆《便读》说。不,读为“丕”;语词。适,合度。降格,神灵降临;引申为降福之意。嚮,向;往。按:时夏、时周等语,诗书中习见。时当为“逢时”义;时夏,谓逢时之夏也。

2 庸,用。帝,谓帝命。淫,过度。泆,乐。有辞,谓有罪状也:孙《疏》说。惟时,犹言于是。念,眷念。按:闻,恤问也;《述闻》说《诗·葛藟》“亦莫之闻”,其义如此。元命,大命;谓国运。革,更改。俊民,谓才智之士。甸,治理。

3 恤,与䘏通;慎也。丕,语词。建,谓建立殷国。保乂,犹言保护。失帝,谓违失帝命。配天,谓配合天意。其,犹乃也:说见《释词》。泽,光润;此谓国势光泽。

4 今后嗣王,指纣言。诞,语词。矧,况。《尚书故》云:“听,察也。”诞、厥,皆语词。天显,古成语;犹言天道:义见《康诰》。《尚书故》云:“民祗,犹民病也。”时,是。若兹大丧,谓亡国。

5 不明厥德,谓不能昭明其德之人。

译文

“我听见说:‘上帝是引导着(人们)安乐的。’夏朝能够适度地享乐,上帝就降临下来,前往逢时的夏朝。(后来桀)不能依照上帝的命令,太过度地享乐,有了罪状,于是老天就不再来关心他、怜悯他,而废除了他的国运,把惩罚降给了他。就命令你们的祖先成汤革了夏的命,任用杰出的人才来统治天下。从成汤直到帝乙,没有不昭明其德而谨慎于祭祀的,也就因此老天建立了、保护了殷国;殷王们也没有一个敢违背上帝的命令,没有一个不配合着天意的,于是(殷的国势)就很光润。到了现在这继位的君王(纣),不能使他的品德显扬在天上,何况说他还能觉察考虑殷先王为国家勤劳的情形?他过度地享乐,不顾天理和人民的痛苦。于是上帝就不再保护他了,降下这么大的灭亡之祸来。这只是老天不把国运给予那品德不昭明的人,凡是天下的小国、大国之所以灭亡,没有不是由于有了罪状而应受惩罚的。”

王若曰:“尔殷多士!今惟我周王,丕灵承帝事。有命曰:‘割殷!’告敕于帝1。惟我事不贰适,惟尔王家我适2。予其曰,惟尔洪无度;我不尔动,自乃邑。予亦念天即于殷大戾,肆不正3。”

注释

1 丕,语词。灵,善。帝事,上帝所命之事。割,夺:义见《汤誓》。敕,令。

2 事,谓征伐之事。贰,另外。适,往。

3 洪,大。度,法度。动,骚动。邑,指殷国言。即,就。戾,罪也:义见《尔雅》。肆,故。不,读为“丕”;语词。正,执而正其罪也:义见《周礼·大司马》郑注。

译文

王如此说:“你们殷的官员们!现在只有我们周王,能好好地承担上帝赋予的使命。有命令说:‘夺取殷国!’(这命令)是由上帝宣布下来的。那么,我的任务不是到另外的地方去,只是到你们殷王的国家去。我要说,是你们太不合法度了,我们并没扰乱你们,(这扰乱)是由你们本国造成的。我也考虑到老天要给殷以严厉的罪责,所以我来纠正你们。”

王曰:“猷,告尔多士。予惟时其迁居西尔。非我一人奉德不康宁,时惟天命1。无违!朕不敢有后,无我怨2。惟尔知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殷革夏命3。今尔又曰:‘夏迪简在王庭,有服在百僚4。’予一人惟听用德,肆予敢求尔于天邑商。予惟率肆矜尔;非予罪,时惟天命5。”

注释

1 猷,发语词。惟时,于是。其,犹乃也。迁居西尔,指迁殷人于雒邑言。奉,犹秉也:孙《疏》说。时,是。

2 无,勿。有,犹或也:《释词》说。后,迟。

3 典,大册。册典,即书籍。

4 按:夏,谓夏士。迪,攸;语词。简,选择;此谓选用。王庭,谓殷王之朝廷。服,职务。百僚,百官。

5 听,听从。德,谓有德者。肆,故。求,觅取。卜辞中习见大邑商之辞,亦有作天邑商者。天,或是大之讹。率,用。肆,语词。矜,怜悯。

译文

王说:“嗯,告诉你们这些殷的官员。于是我就把你们迁到西方来。这并不是我个人禀受的德行不好安宁,这是老天的命令。你们不要违背(我这措施)!我是不敢迟缓的,你们不要抱怨我。你们知道殷的祖先有大小的书册,(在那书籍里曾记载着)殷国革掉了夏的国运。现在你们又说:‘当年夏的官员们被选用于殷的朝廷里,都有职位在各种官员中。’我个人也是听从着(你们的意见)来任用(你们之中)有德行的人,所以我到这大的城邑商来访求你们。我乃是怜悯你们,并不是我的罪过,这乃是老天的命令。”

王曰:“多士!昔朕来自奄,予大降尔四国民命1。我乃明致天罚,移尔遐逖;比事臣我宗,多逊2。”

注释

1 奄,国名,后为鲁地。降,谓发布。四国,四方之国,犹言天下。命,命令。

2 遐、逖,皆远也。比,亲近。事,侍奉。我宗,谓我姬氏;即我周。逊,顺。

译文

王说:“官员们!以前我从奄回来,我曾广泛地发布给你们天下的百姓一个命令。我就明白地推行老天对你们的惩罚,把你们迁移到遥远的地方,(你们要)亲近地侍奉我们周王朝,要多多地恭顺。”

王曰:“告尔殷多士!今予惟不尔杀,予惟时命有申1。今朕作大邑于兹洛,予惟四方罔攸宾。亦惟尔多士攸服,奔走臣我,多逊2。尔乃尚有尔土,尔乃尚宁干止3。尔克敬,天惟畀矜尔;尔不克敬,尔不啻不有尔土,予亦致天之罚于尔躬4。今尔惟时宅尔邑,继尔居,尔厥有干有年于兹洛,尔小子,乃兴从尔迁5。”

注释

1 时命,谓“不尔杀”之命令。有,又;重。申,述。

2 惟,为。宾,服也:义见《尔雅》。服,服从。奔走,意谓勤勉。

3 干,身体。宁干,犹言安身:孙《疏》有说。止,语已词。

4 敬,谨。畀矜,犹言赐怜。不啻,不但。

5 时,是。宅,居。宅尔邑,谓使尔有邑可居。有干,谓保全其身。有年,谓永年。兴,起。

译文

王说:“告诉你们殷的官员们!现在我不杀害你们,我把这命令再申述一次。现在我建了一个大城在这雒地,我是因为天下还不服从我们周朝。也只有(希望)你们众官员服从我们,勤勉地臣服于我们,要多多地恭顺。你们还可以保有你们的土地,你们还能(保着)安宁的身体。你们如果能谨慎,老天就会赐给你们怜悯;你们如果不能谨慎,那么,你们不但不能保有你们的土地,我还要推行老天的惩罚在你们身上。现在你们还是居住在你们的城邑(仍旧有城邑可住),还继续着你们的居处(继续有房室可居),你们还能保全你们的身体永久地在这雒邑,你们的青年子孙,也将起来,随从着你们迁移。”

王曰:又曰:“时予乃或言,尔攸居1。”

注释

1 江声谓:王曰下当有脱文。孙《疏》谓:时,今时也。唐石经或言之间有“诲”字,与伪孔《传》“教诲之言”相合;是今本脱“诲”字:段玉裁有说。居,安也:义见《吕氏春秋高诱注。

译文

王说……又说:“现在我教诲你们这番话,(希望)你们安定地住下。”

无逸

逸,安逸;无逸者,勿安逸也。本篇旨在戒逸乐,故以名篇。《史记》以此为周公诫成王之书。按:篇中言长寿之君,于周则仅及文王,且不以冲子、孺子等辞称时王。然则,或亦可能为周公进诫武王之书也。《无逸》,汉石经作《毋劮》,《尚书大传》作《毋佚》。

周公曰:“呜呼!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乃逸;则知小人之依1。相小人,厥父母勤劳稼穑,厥子乃不知稼穑之艰难,乃逸乃谚既诞2。否则侮厥父母曰:‘昔之人,无闻知3!’”

注释

1 君子,谓有官位者。所,语词:说见《释词》。小人,民众。《述闻》谓:依,隐也;隐痛也。

2 相,视。孙《疏》谓:汉石经谚作宪。宪,欣乐也。诞,妄。

3 否,古与丕通。《周书》中屡见“丕则”之语;“丕则”,犹“于是”也。《核诂》有说。昔之人,犹言古老之人。无闻知,犹言无知识。

译文

周公说:“唉!在官位的人可不要享乐呀。先要了解耕种收获的艰难,然后再去享乐,那你就知道民众的痛苦了。看看有些民众,他们的父母勤劳地耕种收获,儿子们却不知道耕种收获的困难,因而就安逸、就享乐,已经够荒唐了。于是就来侮辱他们的父母说:‘(你们)古老的人,没有什么知识!’”

周公曰:“呜呼!我闻曰,昔在殷王中宗,严恭寅畏,天命自度,治民祗惧,不敢荒宁。肆中宗之享国,七十有五年1。其在高宗,时旧劳于外,爰暨小人。作其即位,乃或亮阴,三年不言;其惟不言,言乃雍。不敢荒宁,嘉靖殷邦。至于小大,无时或怨。肆高宗之享国,五十有九年2。其在祖甲,不义惟王,旧为小人。作其即位,爰知小人之依;能保惠于庶民,不敢侮鳏寡。肆祖甲之享国,三十有三年3。自时厥后,立王生则逸;生则逸,不知稼穑之艰难,不闻小人之劳,惟耽乐之从。自时厥后,亦罔或克寿:或十年,或七八年,或五六年,或四三年4。”

注释

1 中宗,祖乙也;王国维据甲骨文资料及《太平御览》所引《竹书纪年》证知之。《史记》及郑玄《诗笺》以为太戊,非是。严,庄重。寅,敬谨。度,忖度。祗,敬谨。荒宁,古成语,谓过于逸乐。享,犹受也:《便读》说。享国,谓在位。有,又。

2 高宗,武丁。时,《中论》引作寔;实也。旧,久。马融云:“武丁为太子时,其父小乙使行役,有所劳苦于外。”(见《史记集解》)故云久劳于外。暨,与。作,犹及也:《释词》说。亮阴,《论语》作谅阴,《礼记·丧服四制》作谅闇,《尚书大传》作梁闇。郑玄云:“楣,谓之梁,闇,谓庐也。小乙崩,武丁立,忧丧三年之礼,居倚庐柱楣,不言政事。”是谓亮阴为居丧也。其说与《论语》合。《吕氏春秋》则谓谅闇不言为天子应慎言,而非居丧。兹采其说。马融谓:亮,信也。阴,默也。雍,和。嘉,美善。靖,安静:《便读》说。小,谓年幼者。大,谓年长者。时,是;指高宗言。五十有九年,《史记》作五十五年,汉石经作百年,未详孰是。

3 祖甲,武丁子。马融谓:武丁欲立祖甲而废其兄祖庚;祖甲以废长立少为不义,乃逃亡民间(见《史记集解》)。故云不义惟王。惟,犹为也。依,见前注。惠,爱。

4 时,是。厥,犹之也:《释词》说。耽,过于逸乐。之,是。

译文

周公说:“唉!我听说,以前殷王中宗,他庄严恭敬谨慎而又畏惧,他自己忖度老天赋予他的任命,统治人民非常谨慎和戒惧,不敢过度安乐。因此中宗享受国运(在位)七十五年。到了高宗,他实际上久在民间劳动,和百姓在一起。到了他即位时,他真实地沉默,三年不曾说话,他只是不说罢了,一说出来,(大家听来)就非常和谐。他也不敢过度享乐,使殷国美好宁静。不论青年或老年人,对他没有一点抱怨。所以高宗享受了五十九年的国运。到了祖甲,他以为自己做君王是不合理的,因而他做了很久的平民。等到他即位时,就了解人民的痛苦,而能保护爱怜百姓,连孤苦无依的人也不敢欺侮,所以祖甲享有国运达三十三年。从此以后,所立的君王一出生就安逸;一出生就安逸,所以不知道耕种收获的艰难,也不知道人民的辛苦,只寻求过度的逸乐。从此以后,(那些王)也没有能享高寿的了:(他们在位的时间)或者十年,或者七八年,或者五六年,或者三四年。”

周公曰:“呜呼!厥亦惟我周太王、王季,克自抑畏1。文王卑服,即康功田功。徽柔懿恭,怀保小民,惠鲜鳏寡2。自朝至于日中昃,不遑暇食,用咸和万民3。文王不敢盘于游田,以庶邦惟正之供。文王受命惟中身,厥享国五十年4。”

注释

1 太王,王季之父。王季,文王之父。抑,犹自贬自屈也:《便读》说。畏,谓敬畏天命。

2 卑服,谓恶衣服:蔡《传》说。即,就。康,与荒通;谓野外荒地:《核诂》说。功,事。简朝亮《尚书集注述疏》云:“徽,和也。”懿,美。怀保,保护。惠,爱。鲜,与斯通;此也。

3 昃,日西斜。日中昃,谓自日中至日昃。咸,读为“”;和也。

4 盘,乐也:义见《尔雅》。田,畋猎。以,犹与也:《述闻》说。惟正之供,《国语·楚语》引此语“正”作“政”;“供”,作“恭”。之,犹是也。此受命,谓继承其父之位。中身,中年。据《礼记·文王世子》,文王年九十七而终;则其即位之年,当为四十八。《吕氏春秋·制乐》篇及《韩诗外传》(卷三)皆谓文王在位五十一年;故伪孔《传》谓文王即位时年四十七。此言五十年,盖举成数言之。

译文

周公说:“唉!只有我们周的太王、王季,能委屈自己敬畏天命。文王穿着破烂的衣服,从事荒野田亩的工作。他和柔、善良,而又恭敬,保护民众,爱护孤苦无依的人。从清晨到中午乃至下午,他都没工夫吃饭,以求与民众处得融洽。文王不敢乐于游玩打猎,而只是和各国恭谨地办理政治。文王在中年的时候接受了君位,他享有国运五十年。”

周公曰:“呜呼!继自今嗣王,则其无淫于观、于逸、于游、于田,以万民惟正之供1。无皇曰:‘今日耽乐。’乃非民攸训,非天攸若,时人丕则有愆2。无若殷王受之迷乱,酗于酒德哉3!”

注释

1 继自今,谓自今以后。淫,过度。观,台榭之乐:《便读》说。

2 《尚书故》谓:皇,遽也。攸,所。《平议》谓:训,顺也。若,顺。时,是。丕则,于是。愆,过。

3 受,纣名。酗,谓过度饮酒。德,行为。

译文

周公说:“唉!从今以后继承(先王)的君主,可不要过分沉醉于台榭之乐,以及安逸、游玩、田猎,而要和民众恭谨地办理政事。不要遽然地说:‘今天大大地享乐一番吧。’(这样,)那就不是百姓所能顺从的,也不是老天所能顺从的,这样的人就有罪过了。不要像殷的国君那样受迷惑而昏乱,那样过度地饮酒啊!”

周公曰:“呜呼!我闻曰:古之人犹胥训告,胥保惠,胥教诲;民无或胥诪张为幻1。此厥不听,人乃训之;乃变乱先王之正刑,至于小大。民否则厥心违怨,否则厥口诅祝2。”

注释

1 胥,相。训告,犹言劝导。惠,爱。诪张,欺诈。幻,以假乱真。

2 听,从。人,指官吏言。训,顺。正,政。刑,刑法。小大,指正刑言。否,读为“丕”。丕则,于是。违,恨也:义见《韩诗》。诅祝,诅咒。

译文

周公说:“唉!我听说,古时的人还要互相劝导,互相保养爱护,互相教诲,(因此)人们就没有互相欺诈造假的。对于这道理若不听从,官员们就都顺从了(坏风气),就变更和混乱了先王的政治刑法,以至于小的和大的(法度)。人们于是就心中怨恨、口中诅咒了。”

周公曰:“呜呼!自殷王中宗,及高宗,及祖甲,及我周文王,兹四人迪哲1。厥或告之曰:‘小人怨汝詈汝。’则皇自敬德。厥愆,曰:‘朕之愆,允若时。’不啻不敢含怒2。此厥不听,人乃或诪张为幻。曰:‘小人怨汝詈汝。’则信之。则若时,不永念厥辟,不宽绰厥心;乱罚无罪,杀无辜。怨有同,是丛于厥身3。”

注释

1 迪,与攸通;语词。哲,明智。

2 小人,民众。詈,骂。皇,遽。敬德,谨慎于行为。愆,过失。允,诚然。时,是。不啻,不但。

3 永,久远。辟,法。绰,缓。同,会合。丛,聚集。

译文

周公说:“唉!从殷王中宗,到高宗,到祖甲,以及我们周文王,这四个人是明智的。若有人来告诉他们:‘百姓在怨恨你、责骂你。’他们就立刻谨慎于自己的行为。(若是)他们的过错,就说:‘我的过失,真是这样。’不但不敢生气。这种道理假如不听从,官员们就互相欺诈作伪了。有人说:‘百姓在怨恨你、责骂你。’君主就相信了这话。这样,就不深远地去考虑国家的法度,也不能使自己的心胸宽大和缓,于是就胡乱地惩罚没有过失的人,胡乱地杀害没有罪恶的人。(结果)怨恨会合起来,就聚集到他身上。”

周公曰:“呜呼!嗣王其监于兹1!”

注释

1 监,与鉴同义。

译文

周公说:“唉!(你这)先王的继承者可要把这番话作为鉴戒呀!”

君奭

本篇所记,皆周公告召公之言,开首即有“君奭”二字,故以名篇。《史记》谓周公摄政,召公疑之,因作本篇。然篇中实未见有召公疑周公之语,只是史官记周公勉召公共辅成王之言耳。

周公若曰:“君奭1!弗吊,天降丧于殷,殷既坠厥命,我有周既受。我不敢知曰,厥基永孚于休2;若天棐忱,我亦不敢知曰,其终出于不祥3。

注释

1 君,尊称。奭,召公名。《说文》谓奭读若郝;此从俗读。召公,姬姓;或以为文王子,或以为文王从子,或以为周之支族,尚无定论。

2 敢,语词。基,业也:《核诂》说。孚,《尚书故》读为“符”,合也。休,与庥同;福祥也。

3 若,与越通;语词。棐忱,不可信赖也:义见《大诰》。祥,吉。

译文

周公如此说:“君奭!不幸得很,老天降下了灭亡给殷朝,殷朝已丧失了他的国运,我们周朝已接受了(他的国运)。我可不知道,我们的功业会不会永远合于吉祥,老天是不可信赖的,我可也不知道,我们将来会不会最终走到不吉祥的路上去。

“呜呼!君!已曰时我1。我亦不敢宁于上帝命,弗永远念天威,越我民;罔尤违、惟人2。在我后嗣子孙,大弗克恭上下,遏佚前人光在家;不知天命不易、天难谌,乃其坠命,弗克经历嗣前人恭明德3。在今予小子旦,非克有正;迪惟前人光,施于我冲子4。”

注释

1 君,指君奭言。时,善。

2 宁,意谓安享。越,与。违,恨。罔尤违、惟人,谓人无怨恨之者。

3 上下,谓天地。遏,绝。佚,失。光,谓光显之德业。不易,不容易。谌,信赖。天难谌,义与若天棐忱同。《尚书故》谓:经历者,长久也。

4 正,善也:《尚书故》说。迪惟,发语词。冲子,指成王言。

译文

“唉!君!(老天)已经认为我们善良了。我们就不敢安然享受上帝(所给)的命运,也不敢不永远地顾虑着老天的威怒,以及我们的民众,(这样)人们才不至于怨恨。要是我们后世的子孙,过度地不尊敬天地,断绝了失掉了祖先的光彩在(我们的)国家;他不了解天命是不容易(保持)的,天是难以信赖的,那么,就会失掉国运,就不能永久继承着祖先那恭敬而光明的品德。现在我这青年人旦,没有什么长处,只是把祖先的光彩,来施给我们这年轻的君王了。”

又曰:“天不可信,我道惟宁王德延,天不庸释于文王受命1。”

注释

1 信,信赖。道,马融本及魏石经皆作迪。迪惟,发语词。宁王,文王。延,续。释,舍。庸释之词,又见于《多方》。《核诂》谓:庸释,犹舍弃也。

译文

又说:“老天是不可信赖的,我们只要把文王那种美德延续下去,老天就不会废弃文王所受之天命(国运)的。”

公曰:“君奭!我闻在昔,成汤既受命,时则有若伊尹,格于皇天1。在太甲,时则有若保衡2。在太戊,时则有若伊陟、臣扈,格于上帝;巫咸,乂王家3。在祖乙,时则有若巫贤4。在武丁,时则有若甘盘5。率惟兹有陈,保乂有殷;故殷礼陟配天,多历年所6。天惟纯佑命,则商实百姓王人,罔不秉德明恤;小臣屏侯甸,矧咸奔走7。惟兹惟德称,用乂厥辟。故一人有事于四方,若卜筮,罔不是孚8。”

注释

1 伊尹,名挚。格于皇天,意谓其德能感动天帝。

2 太甲,汤孙。保衡,旧以为伊尹。按:保似为官名,衡乃人名。其人不可考,疑即《诗·商颂》之阿衡。

3 太戊,太甲孙。伊陟,伊尹子。臣扈,似非《书序》所谓汤时之臣扈;盖汤时之臣扈,至太戊时不得尚在也:孙《疏》有说。《述闻》谓:巫咸,当《作》巫戊。乂,治。

4 祖乙,《史记》以为河亶甲子;王国维据卜辞证知为仲丁子。是也。巫贤,伪孔《传》以为巫咸子。

5 武丁,殷高宗。甘盘,武丁臣。盘,古通般;故《史记》作甘般。

6 率,用;因为。陈,谓位列:《尚书故》说。有陈,言在官位。殷礼,指殷之祀礼:孙《疏》说。陟,升也;谓帝王之殁:义见《竹书纪年》。配天,谓祭天而以先王配之。历,经。所,语词。

7 纯佑,古成语。金文如克鼎、颂簋等,皆作屯右。纯,专也。佑,助也。此纯佑做名词用,谓辅佐之臣。命,意谓与之。实,通是:王树楠《尚书商谊》说。百姓,百官。江声谓:王人,王之同宗之臣。恤,忧。小臣,臣之微者:王肃说(见《正义》)。屏,应从魏石经作并。矧,亦。咸,皆。奔走,意谓勤勉。

8 兹,指上述诸臣。称,举;行。乂,保。辟,君;指殷王言。一人,谓天子。孚,信。

译文

公说:“君奭呀!我听说以前的时候,成汤既已接受了天的任命,那时就有像伊尹这样的人,能以精诚感动了伟大的老天降临。在太甲,那时就有像保衡这样的人。在太戊,那时就有像伊陟、臣扈这样的人,能以精诚感召上帝降临;还有巫咸这人,来保护王朝。在祖乙,那时又有像巫贤这样的人。在武丁,那时也有像甘盘这样的人。因为有这些人在官位,保护殷国,所以殷代的祭礼,当君主死后,他的神灵就配合着天帝享受祭祀,经历了许多年代。老天是把辅佐的忠臣赐给殷王的,于是商的一般官员们和王的同宗官员们,就没有不保持着美德和了解忧患的,(在君主左右的)微贱官员以及诸侯们,也都能勤勉地服务。因为这些官员实行美德,用来保护他们的君王,所以殷天子只要对四方(天下)有所作为,(他的政令)就像用龟卜和用蓍占卦一般,没有人不信赖他的。”

公曰:“君奭!天寿平格,保乂有殷;有殷嗣,天灭威1。今汝永念,则有固命,厥乱明我新造邦2。”

注释

1 寿,当读为“畴”。畴,昔也。平,当为丕之讹。皆《核诂》说。丕,语词。有殷嗣,指殷嗣夏言。天灭威,谓天不降灾祸于殷。

2 固,定也:义见《国语·晋语》韦注。《述闻》谓:乱,应作率;用也。明,光显。

译文

公说:“君奭!老天曾经降临,保护殷国,因而殷就继承着夏代,老天的威怒就消失了。现在你必须永远想着这事,那么我们才有固定的命运,才能来光显我们新成立的国家。”

公曰:“君奭!在昔,上帝割申劝宁王之德,其集大命于厥躬1。惟文王尚克修和我有夏,亦惟有若虢叔,有若闳夭,有若散宜生,有若泰颠,有若南宫括2。又曰:无能往来兹迪彝教,文王蔑德降于国人3。亦惟纯佑秉德,迪知天威,乃惟时昭文王;迪见冒闻于上帝,惟时受有殷命哉4。

注释

1 割,盖也:义见《礼记·缁衣》郑注。申,重复。劝,《礼记·缁衣》引作观。宁王,缁衣引作文王。其,犹乃也:《释词》说。集,谓落到……上。大命,国运。厥躬,其(文王)身。

2 修,行。和,和洽。有夏,谓周也:《尚书故》说。虢叔等五人,皆文王贤臣。

3 王树楠《尚书商谊》谓:又曰,犹言有曰。按:犹今语如果说。往来,犹言奔走。兹,如此。迪,用。彝,常。蔑,无。

4 亦惟,仍指虢叔等言。纯佑,专意辅佐;见前。迪,攸。惟时,于是。孙《疏》谓:昭,同诏,勴也;辅导也。迪,用。见,犹被也。冒闻,上闻。

译文

公说:“君奭!在以往的时候,上帝大概是重复地观察了文王的品德,于是就把国运降到他身上了。文王尚且能够在我们周国修行和睦的教化,也还有像虢叔,像闳夭,像散宜生,像泰颠,像南宫括这样的人。如果说他们不能这样勤勉地遵循着法教,那文王就没有恩德降给国民了。也只有这五个人专心致志地辅佐(王朝)而且能保持美德,(他们)知道老天惩罚(人们的原因),于是辅导着文王,(这情形)被上帝听见了,于是(文王)就接受了殷国的命运。

“武王惟兹四人,尚迪有禄1。后暨武王,诞将天威,咸刘厥敌2。惟兹四人昭武王,惟冒,丕单称德3。

注释

1 孙《疏》谓:武王时虢叔已死,故云兹四人。迪,攸。死者谓之无禄或不禄;故有禄谓尚在也:参林之奇(《尚书故》引)及《核诂》说。

2 暨,与。诞,语词。将,奉行。咸,皆。刘,杀。

3 昭,辅导。参前注。冒,勉。丕,语词;犹乃也。单,大。称,行。

译文

“武王时只有这四个人,还生存着。后来他们和武王,来奉行老天的惩罚,把他们的敌人通通杀了。也只有这四个人辅导着武王,奋勉地(做事),于是大大地施行了恩惠。

“今在予小子旦,若游大川、予往暨汝奭其济1。小子同未,在位诞无我责2。收罔勖不及,耇造德不降;我则鸣鸟不闻,矧曰其有能格3?”

注释

1 济,渡过。

2 同未,与昧、童昧同义;言年幼无知也:《尚书故》说。在位,谓官吏。诞,语词。无我责,谓无人责我也:本《骈枝》说。

3 收,疑当作攸:《骈枝》说。勖,勉。不及,谓行事不周到。耇,老。造,至。

译文

“现在我这青年人旦,就好像渡过一条大河一般,我去(渡水)和你奭一起,才能渡过去。我这青年人是愚昧无知的,而在职的官员们却没有人来责备我。我所做不到的,竟没有人来勉励我;我已老了,却不能把德惠降给人民。(这样说来,)我连鸟叫的声音都听不到,还能感动神明使他降临吗?”

公曰:“呜呼,君!肆其监于兹。我受命无疆惟休,亦大惟艰。告君乃猷裕,我不以后人迷1。”

注释

1 乃,犹厥也。猷裕,道也:参《康诰》。以,使。

译文

公说:“唉,君!对上述这些话,你要加以正视。我们周人接受了国运,是无穷无尽的吉祥,也是非常重大的艰难。告诉君这个道理,我们不要使后代子孙迷惑。”

公曰:“前人敷乃心,乃悉命汝,作汝民极1。曰:‘汝明勖偶王,在亶。乘兹大命。惟文王德丕承,无疆之恤2。’”

注释

1 前人,谓武王:江声说。敷,布。悉,详尽。作,犹言造就。极,准则。

2 明勖,黾勉。孙《疏》谓:偶,侑也;辅也。亶,诚。乘,孙《疏》训为承。大命,谓天命。之,是。恤,忧。

译文

公说:“前人(武王)曾经宣布他的心意,曾详尽地告诉你,为了把你造成人民的表率。他说:‘你要奋勉地来辅佐君主,要忠实。承受这天赐的命运,只有继承着文王的德行,和无穷无尽的忧虑(要永远地忧虑国事)。’”

公曰:“君!告汝朕允1。保奭!其汝克敬以予监于殷丧大否,肆念我天威2。予不允惟若兹诰,予惟曰襄我二人3。汝有合哉,言曰:‘在时二人4。’天休滋至,惟时二人弗戡。其汝克敬德,明我俊民,在让后人于丕时5。呜呼!笃棐时二人,我式克至于今日休6。我咸成文王功于不怠,丕冒;海隅出日,罔不率俾7。”

注释

1 允,诚。

2 保,太保。敬,谨。以,与。否,不善。肆,语词。我天威,意谓我若为恶亦将遭受天之惩罚。

3 允,用也:《核诂》说。襄,助。我二人,谓己及召公。

4 合,指意志相合。时,是。

5 休,与庥义同,福庆也。滋,益;犹言盛多。戡,与堪通,胜也。明,扬;举用。俊民,谓才智之士。让,读为“襄”,辅助也。丕,语词。时,善。

6 笃,诚恳。棐,辅。式,用。

7 咸,皆。功,事。冒,勉。海隅出日,指日出之海滨;意谓荒远处。罔不率俾,无不顺从也:《述闻》说。

译文

公说:“君!我真诚地告诉你。太保奭!你要能够谨慎地和我以殷人的灭亡这种大不好的事作为鉴戒,从而顾虑我们也可能遭到的天的惩罚。我不用再如此告诉你了,我只是说各官员要来协助我们两个人。你和我的意见是相合的,你说:‘是在(我们)这两个人身上。’老天赐予我们的幸福丰盛地到来,于是我们两个人就不能胜任。你可要谨慎你的德行,提拔我们杰出的人才,(目的是)辅助后人走到美善的境界。唉!(因为官员们)诚恳地辅佐(我们)两个人,所以我们(周人)才能到达今天的幸福境地。我们都要不懈怠成就文王的功业,奋勉地(去做);那么就是海滨日出的荒远地方,也没有不服从我们的。”

公曰:“君!予不惠若兹多诰,予惟用闵于天越民1。”

注释

1 惠,惟。闵,忧。越,与。

译文

公说:“我也不这样多多劝告你了,我只是因为忧虑老天(降罚)以及百姓(受难)而已。”

公曰:“呜呼,君!惟乃知民德,亦罔不能厥初,惟其终1。祇若兹,往、敬用治2。”

注释

1 乃,汝。德,性情行为。初,谓事之始。终,谓善终。

2 祇,但只。往,谓自今以往。

译文

公说:“唉,君呀!你是知道民众的性情行为的,他们开始没有不好的,只看他们有没有好的结果。(我所要劝告你的)不过上述的这些,从今以后,谨慎地从事政治吧。”

多方

甲骨文及西周文献,常谓“国”曰“方”;“多方”一词,亦屡见于甲骨文。多方,犹言众国也。本篇虽云:“告尔四国多方”,实周公以成王命诰东土诸国之辞,乃为殷遗民而作也。

惟五月丁亥,王来自奄,至于宗周1。

注释

1 五月,《核诂》谓当为周公监雒后五年之五月,故文中有“奔走臣我监五祀”之语。《尚书大传》谓此五月属周公摄政三年,而《史记》则属之七年周公反政之后;二说兹皆不取。宗周,镐京。

译文

五月丁亥日,王从奄回来了,到了宗周。

周公曰:“王若曰:‘猷,告尔四国多方,惟尔殷侯尹民1。我惟大降尔命,尔罔不知。洪惟图天之命,弗永寅念于祀2。惟帝降格于夏,有夏诞厥逸,不肯戚言于民;乃大淫昏,不克终日劝于帝之迪:乃尔攸闻3。厥图帝之命,不克开于民之丽;乃大降罚,崇乱有夏,因甲于内乱4。不克灵承于旅,罔丕惟进之恭,洪舒于民5。亦惟有夏之民,叨懫日钦,劓割夏邑6。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刑殄有夏7。’

注释

1 猷,发语词。四国,见《多士》注。惟,犹与也:《释词》说。尹,治也:《尚书故》引戴钧衡说。

2 洪惟,发语词。于省吾谓:图,当读为“鄙”;古图、鄙同字。寅,敬。

3 降格,神降临也;意谓降福。诞,大。逸,乐。戚,忧。言,语词。劝,勉。迪,道。攸,所。

4 图,读为“鄙”。开,释。丽,罗网;此指法网言:孙《疏》有说。崇,重。甲,读为“狎”;习也;经常也。

5 承,保。灵承,善于保护也。旅,众。丕,读为“不”。孙《疏》谓:进,读为“赆”;财也。之,是。恭,与共通,供也。洪,大。舒,古文作荼(见《困学纪闻》)。荼,害也。

6 叨,《说文》作饕;贪也。懫,《说文》作;忿戾也。钦,与通;兴也:孙《疏》说。劓(yì),割鼻之刑。劓割,犹言宰割。

7 惟时,于是。显休命,光显美好之命。刑,诛。殄,绝。

译文

周公说:“王如此说:‘嗯,告诉你们天下众国家,以及你们这些殷国诸侯治理之下的民众。我曾大大地发布了一个命令给你们,你们没有人不知道的。你们鄙弃老天的命令,不能永远虔敬地关心着祭祀。(以往)上帝降临到夏朝来,后来夏朝大大地享乐,不肯忧虑民众,竟然大大地淫乱昏聩,不能整天地勉力于上帝之道,这是你们所听说过的。他们鄙弃上帝的命令,不肯放开对付民众的罗网,所以(上帝)就大大地降下了惩罚,导致夏朝严重混乱,因而夏朝经常发生内乱。夏朝不善于保护它的民众,百姓没有不尽力进献财物的,因而深深地毒害了民众。以致夏代的民众,贪财愤恨的风气一天天地盛行起来,宰割了夏国。老天于是就寻求人民的君主,而大大地降下了光明、美好的命令给成汤,就消灭了夏朝。’

“‘惟天不畀纯,乃惟以尔多方之义民,不克永于多享1。惟夏之恭多士,大不克明保享于民,乃胥惟虐于民;至于百为,大不克开2。乃惟成汤,克以尔多方,简代夏作民主。慎厥丽、乃劝,厥民刑、用劝3。以至于帝乙,罔不明德慎罚,亦克用劝。要囚,殄戮多罪,亦克用劝;开释无辜,亦克用劝。今至于尔辟,弗克以尔多方享天之命4。’

注释

1 畀,予。纯,善;指福祥言。以,使。义民,良民。享,受也:《便读》说。

2 恭,本当作共;与供通。恭多士,谓供职之群臣。明,勉。保享,犹言保护。胥,相。百为,各种作为。不克开,乃“不克开于民之丽”之省文:《便读》说。

3 简,与閒通;迭也。简代,迭代也:《平议》有说。民主,民之主宰;即天子。丽,刑罚。乃劝,意谓汤能鼓励人民向善。厥民刑,谓施予民众以刑罚。用劝,谓用以劝勉民众为善。

4 要囚,与幽囚同义;囚禁也:义见《康诰》。多罪,谓多罪之人。辟,君。尔辟,指纣言。享,受。

译文

“‘老天不再把福祥给予他(夏桀),致使你们这众国的善良百姓,不能长久地多多地享受(安乐)了。那夏朝供职的官员们,不能勉力地保护民众,反而对民众以暴虐相向,以至于所有的作为,都不肯打开(惩罚民众的法网)。到了成汤,才能和你们各国代替了夏王来做人民的主宰。他慎重他的刑法,所以百姓都能勉力向善;他对人民施行惩罚,也是用来勉励百姓的。一直到帝乙,没有一个不是光显他的品德慎重他的刑罚的,所以也能够用以勉励人民(向善)。监禁罪犯,杀死多罪的人,也能够用以勉励人民;把无罪的人赦免了,也能够用以勉励人民。现在到了你们的君主,就不能和你们这些国家来享受老天所赐予的命运了。’

“呜呼!王若曰:‘诰告尔多方,非天庸释有夏,非天庸释有殷;乃惟尔辟,以尔多方,大淫图天之命,屑有辞1。乃惟有夏,图厥政,不集于享;天降时丧,有邦间之2。乃惟尔商后王,逸厥逸,图厥政,不蠲烝;天惟降时丧3。’

注释

1 庸释,舍弃:义见《君奭》。辟,君。淫,过度。图,鄙弃。屑,杂碎众多貌:义见《荀子》杨倞注。

2 图,鄙弃。集,就。享,谓享受安乐。有邦,指殷言。间,代。

3 上“逸”字,过也。逸厥逸,谓过于逸乐。图,鄙弃。蠲,洁。烝,祭也:《尚书故》说。

译文

“唉!王如此说:‘告诉你们这许多国家,这并不是老天舍弃夏国,也不是老天舍弃殷国,只是你们的君主,和你们许多国家,过度地鄙弃了老天的命令,以致造成了很多的罪状。只是夏国鄙弃他的政治,不趋向于享受安乐(的道路),天就降下这灭亡(之祸)来,另有国家来代替了夏。你们商代末年的君主,竟然过度地享乐,鄙弃他的政治,不能清洁地举行祭祀,老天也就降下了这灭亡之祸。’

“‘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1。天惟五年须暇之子孙,诞作民主;罔可念听2。天惟求尔多方,大动以威,开厥顾天。惟尔多方,罔堪顾之3。惟我周王,灵承于旅,克堪用德,惟典神天4。天惟式教我用休,简畀殷命,尹尔多方5。’

注释

1 罔,不。念,经常思虑。作,则。克,能够。

2 此五年,指文王七年至武王十一年之期间:孙《疏》说。须暇,宽假也:《尚书故》说。子孙,谓汤之子孙,即纣也。诞,语词。听,从。

3 求,意谓问罪。动,惊动。动以威,谓降灾。开,启发。顾,顾畏。堪,犹能也。

4 灵承,见前注。典,法。

5 式,用。用,以。简,选择。畀,与。尹,治理。

译文

“‘明哲的人若不常常思虑就会变成狂妄的人,狂妄的人若能常常思虑就会变成明哲的人。老天以五年的时间宽待商的子孙,让他(仍然)做人民的主宰,但是他却不考虑听从(天意)。老天就寻求(问罪)你们众国,大大地用灾难来惊动你们,为的是启发你们顾虑天意。可是你们诸国,竟没有人顾虑天意。而我们周王呢,能好好地保护民众,能够照着美德(行事),只是效法神明的老天。老天于是就教导我们以福祥之道,选择了我们而且把殷国的命运给了我们,来统治你们众国家。’

“‘今我曷敢多诰?我惟大降尔四国民命,尔曷不忱裕之于尔多方?尔曷不夹介乂我周王,享天之命1?今尔尚宅尔宅,畋尔田,尔曷不惠王熙天之命2?尔乃迪屡不静,尔心未爱;尔乃不大宅天命,尔乃屑播天命;尔乃自作不典,图忱于正3。我惟时其教告之,我惟时其战要囚之,至于再,至于三4。乃有不用我降尔命,我乃其大罚殛之5。非我有周秉德不康宁,乃惟尔自速辜6。’

注释

1 《大义》谓:忱裕,道告也。夹,辅。介,助。乂,安。以上三字,皆《便读》说。

2 畋,平田也:义见《说文》。平田,即治田。惠,顺。熙,光显。

3 迪,语词。孙《疏》谓:爱,惠也;惠,顺也。宅,度。屑,通泆;过也。播,弃。典,法。图,谋。忱,读为“抌”;告言不正也。正,谓正道。

4 惟时,于是。战,与单通;公伐䣄钟“攻战”作“攻单”。单,读为“殚”;尽也。参于省吾及《核诂》说。

5 殛,诛。

6 速,召。

译文

“‘现在我哪里敢(唠唠叨叨地)多劝告你们?我啊(已经)大大地发布过一个命令给你们四方的民众了,你们为什么不告诉你们众国家(的民众)?你们为什么不辅助、安定我们周王,来享受老天所赐的命运?现在你们还住在你们的住宅,还治理着你们的田地,你们为什么不顺从王朝来发扬光大老天所给的命运?你们反而屡次不安静,你们心里都不顺从(我们王朝);你们也不大大地度量度量天命,你们竟然过度地废弃天命;你们自己照着不法的行为去做,企图煽惑众人。我于是就来劝导你们,我于是就通通监禁起来,以至于两次,甚至三次。若还有人再不服从我所发布给你们的命令,那么我就要大大地惩罚他、杀死他。这并不是我们周人的德行不好安宁,乃是你们自己找罪受。’

“王曰:‘呜呼!猷,告尔有方多士,暨殷多士1。今尔奔走臣我监五祀,越惟有胥伯小大多正,尔罔不克臬2。自作不和,尔惟和哉!尔室不睦,尔惟和哉!尔邑克明,尔惟克勤乃事3。尔尚不忌于凶德,亦则以穆穆在乃位,克阅于乃邑、谋介4。尔乃自时洛邑,尚永力畋尔田;天惟畀矜尔。我有周惟其大介赉尔,迪简在王庭,尚尔事,有服在大僚5。’

注释

1 《释词》谓:有,语词;有方,犹有邦、有夏、有殷也。

2 周公留雒监殷,故云我监:《核诂》有说。五祀,五年。越惟,发语词。胥,谓繇役:孙《疏》说。伯当读为师㝨之,财赋也。于省吾说。正,古通征。臬,法。

3 尔邑,指殷人所居之城邑言。《大义》谓:明,盛也。

4 不,读为“丕”;语词。忌,恶。凶德,恶行。穆穆,美盛。阅,历久。介,助。

5 时,是。尚,庶几;希望之词。天惟畀矜尔:义见《多士》。介,助。赉,赐。“迪简”语已见《多士》。王庭,指周室言。服,职位。大僚。犹言高位。

译文

“王说:‘唉!嗯,告诉你们各国的官员们,以及殷国的官员们。现在你们辛劳地在我监督之下服务已经五年了,对于劳役赋税那些大大小小的许多征召征收,你们没有不守法的。但是你们却自己造成不和睦的局势,你们要(与政府)融洽呀!你们家里也不和睦,你们也要互相和睦呀!你们的城邑要兴盛,只有勤勉于你们的事业。希望你们能厌恶那罪恶的行为,那才可以优美地守着你们的职位,能够永久地住在你们的城邑,计划着辅助(我们周王朝)。你们从此在这洛(雒)邑,希望(你们)永久地尽力去整理你们的田地,老天会给你们怜悯的。我们周人也要大大地扶助赏赐你们,选拔你们到周王朝来,给你们高尚的职务,使你们拥有大的官职。’

“王曰:‘呜呼!多士!尔不克劝忱我命,尔亦则惟不克享,凡民惟曰不享1。尔乃惟逸惟颇,大远王命;则惟尔多方探天之威,我则致天之罚,离逖尔土2。’

注释

1 劝,勉力。忱,信赖。二“享”字,皆指享受安乐言;与《雒诰》之语异义。

2 逸,泆也;放荡也:《便读》说。颇,邪。远,意谓违离。《尚书故》据王树楠说,谓:探,触冒也。逖,远。

译文

“王说:‘唉!(你们)众官员!你们若不能勉力地信赖我的命令,你们就不能享受安乐,民众也就不能享受安乐了。你们竟然放荡、邪恶,大大地违背了王朝的命令,那就是你们众国冒犯了老天的威严,我就推行老天的惩罚,使你们远远地离开你们所居留的地方。’

“王曰:‘我不惟多诰,我惟祇告尔命1。’

注释

1 命,指天命言。

译文

“王说:‘我不再多劝告你们了,我只是告诉你们老天(注定)的命运。’

“又曰:‘时惟尔初;不克敬于和1,则无我怨。’

注释

1 敬,谨。于,越也;与也:《释词》说。

译文

“又说:‘这是你们的开始,你们若不能谨慎与和洽,(我将要惩罚你们,)那可不要怨恨我。’”

立政

《述闻》云:“此篇皆言官人之道,故以立政名篇,所谓‘惟正是乂之’也。《尔雅》:‘正,长也。’政为正之假。”则立政犹言设官。以经文核之,王氏之说甚谛。《尚书故》云:“政事对文,则政为长官,事为群职;单文则政即是官。”本篇所言,乃周公告成王以设官之道也。

周公若曰:“拜手稽首,告嗣天子王矣1。”

注释

1 嗣天子,谓成王。王矣,谓已即君位。

译文

周公如此说:“叩头又叩头,报告你这继承先王的天子现在已经做王了。”

用咸戒于王,曰王左右常伯、常任、准人、缀衣、虎贲1。

注释

1 《尚书故》谓:咸,箴之借字。曰,与越通;与也:《大义》说。常伯,犹秦汉时之侍中。常任,犹汉之中常侍。准人,疑犹秦汉之廷尉:皆《便读》说。缀衣,官名;主管王之衣服:孙《疏》说。虎贲,武官之护卫天子者。

译文

(周公)于是劝诫于王,以及王左右的常伯、常任、准人、缀衣、虎贲等官员。

周公曰:“呜呼!休兹,知恤鲜哉1!古之人迪惟有夏,乃有室大竞,吁俊尊上帝,迪知忱恂于九德之行2。乃敢告教厥后曰:‘拜手稽首,后矣。’曰:‘宅乃事,宅乃牧,宅乃准,兹惟后矣3。谋面用丕训德,则乃宅人,兹乃三宅无义民4。’

注释

1 休,美。《尚书故》谓:兹,叹词;休兹,犹言美哉。恤,忧。鲜,善也:《便读》说。

2 二“迪”字皆语词。有室,指卿大夫言。竞,犹言要好。吁,呼。俊,才智之士。忱,诚。恂,信。九德,似非《皋陶谟》之九德,其详未闻。

3 宅,当作度;柯劭忞先生有说,见《尚书故》引。《东坡书传》谓:事,谓常任;牧,谓常伯;准,谓准人。兹,如此。

4 谋面,黾勉也:《尚书故》说。用,以。丕,语词。训,顺。乃,犹能也:《尚书故》说。宅人,谓度量用官之道。三宅,指上文事、牧、准三事而言。《述闻》谓:义,读为“俄”;邪也。

译文

周公说:“唉!好啊,能知道忧虑(国事)就好啊!古时的人像夏代,他们的大夫们都能大大地要好,(他们)呼吁杰出的人们尊敬上帝。(他们)知道诚实地遵照九德而行。(他们)才敢报告他们的君主:‘叩头又叩头,你已做了君主了。’说:‘要揣度(怎样任用)你的常任之官,要揣度(怎样任用)你的常伯之官,要揣度(怎样任用)你的准人之官,这样,那就配算是君主了。能奋勉地顺循着美德(去做),那就可以量才用官;这样,在这三方面度量才不会有邪恶不正的官员。’

“桀德惟乃弗作往任,是惟暴德,罔后1。亦越成汤陟,丕厘上帝之耿命;乃用三有宅,克即宅;曰三有俊,克即俊2。严惟丕式,克用三宅三俊3。其在商邑,用协于厥邑;其在四方,用丕式见德4。

注释

1 德,行为。弗作,不为。往任,前人任官之道。是惟,是以也:《尚书故》说。暴德,暴行。罔后,谓亡国绝后。

2 亦越,承上启下之词:《释词》说。陟,谓登天子之位。丕,语词。厘,治理。耿,光显。用,意谓从事。有,语词。三宅,谓以事、牧、准三者度人;三俊,谓以三者进用人:本《尚书故》说。曰,与越通;与也。克即宅,言其度皆当。克即俊,言所用皆才智之士。

3 严,俨然。式,法。

4 商邑,指殷都言。协,和洽。

译文

“夏桀的行为乃是不遵循以往任用人才的道理,所以行为暴虐,就没有后代了。到成汤升位时,他就能够料理上帝那光显的命令,于是从事三方面的揣度,所揣度的都很适当,而在这三方面所提拔的人才,也都是俊杰之士。他俨然成为天下的表率,就是由于他能够在三方面揣度人才、在三方面任用杰出的人才。他在商的都城里,因而就和都城的人非常融洽;他在四方各国,于是成为模范而表现出他的美德来。

“呜呼!其在受德暋,惟羞刑暴德之人,同于厥邦;乃惟庶习逸德之人,同于厥政1。帝钦罚之,乃伻我有夏,式商受命,奄甸万姓2。亦越文王、武王,克知三有宅心,灼见三有俊心;以敬事上帝,立民长伯3。立政:任人、准夫、牧,作三事,虎贲、缀衣、趣马、小尹,左右携仆,百司庶府,大都、小伯、艺人、表臣、百司,太史、尹伯、庶常吉士,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夷、微、卢、烝、三亳、阪、尹4。文王惟克厥宅心,乃克立兹常事司牧人,以克俊有德5。

注释

1 受,纣名。德,行为。《核诂》谓:《吕氏春秋·当务》篇以纣名受德,盖因此文而误。暋,昏。羞,狃也;犹习也:《便读》说。同,共。庶,众。习逸德,意谓惯于为恶。

2 帝,上帝。孙《疏》谓:钦,与通;兴也。伻,使。有夏,周人自谓;参《康诰》区夏。奄,覆;犹言普被。甸,治。万姓,万民。

3 心,意;意谓道理。灼,明。长伯,犹言官长。

4 立政,犹言设官。任人、准夫、牧,《东坡书传》以为即常任、准人、常伯。作,为。三事,三卿。趣马,掌马之官。小尹,圉师之类;孙《疏》说。左右携仆,赞正君服位之官:《正义》说。司、府,皆官名;主财物券契典藏者。《曲礼》以司土、司木、司水、司草、司器、司货为天子之六府;《周礼》有太府、王府、内府、外府、泉府、天府等。此言百司庶府,乃总括诸官之词:江声说。《周礼·载师》注引《司马法》云:“小都,卿之采地。大都,公之采地。”《核诂》疑小伯即小都之长。艺,当读为“”。艺人,御之人;近侍之臣也:《平议》说。于省吾谓:表,当作封。封臣,即封人。封人,官名;掌筑土为坛埒,及筑疆界之事:义见《周礼》。此百司,指都邑之百司言。太史,史官之长。《核诂》谓:尹伯,盖谓尹氏。伪孔《传》谓:庶常吉士,众掌常事之善士也。亚、旅:义见《牧誓》。微、卢,皆戎国名:义见《牧誓》。烝、阪、尹,皆蛮夷杂居之地:《平议》说。三亳,皇甫谧谓:蒙为北亳,谷熟为南亳,偃师为西亳。此三亳盖皆殷遗民聚居之处。

5 厥,语词:《释词》说。常事,犹孟子所谓常职。常事司牧人,谓常职主治之人也:《尚书故》说。

译文

“唉!在受的时候他的行为昏暗不明,与惯用刑罚、行为残暴的官员们,同在他的国家中,竟然与那些惯于作恶的官员共同来办理他的政治。上帝于是起来惩罚他,就使我们西方(的周),以商的土地而接受了国运,来普遍地统治所有的民众。到了文王、武王时代,他们能了解照着三方面度量用人的意思,(而且)也明显地见到在三方面任用杰出人才的道理,用以虔敬地侍奉上帝,为民众设立官长。设立的官员们是:任人、准夫、牧(常伯),作为三卿(以上是执政的大员),虎贲、缀衣、趣马、小尹,左右携仆,和各种管理财物契券的官员们(以上是侍御之官),大国诸侯、小国诸侯、艺人、封臣、属于诸侯的管理财物的官员们,太史、尹伯、许多办理经常事务的善良官员,司徒、司马、司空、亚和旅(以上是诸侯的官员),还有专管夷、微、卢、烝、三亳、阪、尹这些野蛮民族和殷遗民的官员。文王能用心度量,所以他能设立这些常设的主管政事的官员,能够用杰出而有德行的人。

“文王罔攸兼于庶言:庶狱、庶慎,惟有司之牧夫,是训用违;庶狱、庶慎,文王罔敢知于兹1。亦越武王,率惟敉功,不敢替厥义德;率惟谋从容德,以并受此丕丕基2。

注释

1 兼,谓兼顾。庶,众。言,与讯义通。《易·师卦》六五之“执言”,即《诗》之“执讯”,可证。庶言,谓众讯狱之事。庶狱,诸讼狱之事。慎,与讯通;庶慎,亦谓诸讯狱之事:于省吾说。有司,谓主其事者。牧夫,谓官吏。训,顺。用,龙君宇纯疑当为毋之讹;毋,无也。知,意谓过问。

2 率,用。敉,与弥同义;终竟也。替,废。厥,其;指文王言。义德,善行。率,用。谋,图谋。容,当为䜭,即“睿”字:《尚书故》说。睿德,谓文王明智之行。《述闻》谓:并,普也。丕丕,大也。基,基业。

译文

“文王不兼管那些判案子的事:关于那些诉讼事件、判案子的事件,只是顺从主管其事的官员们(的意见),而无所违背;那些诉讼事件、判案子的事件,文王不敢过问它们。到了武王时代,就完成了(文王的)事业,不敢废弃文王的善行,只是计划着遵照文王的明智行为(去做),所以就普遍接受了这伟大的王业。

“呜呼!孺子王矣!继自今,我其立政、立事1。准人、牧夫,我其克灼知厥若,丕乃俾乱;相我受民,和我庶狱、庶慎2。时则勿有閒之,自一话一言3。我则末惟成德之彦,以乂我受民4。

注释

1 继自今,谓从今以后。立政,谓建立长官;立事,谓建立群职:《述闻》说。

2 若,善。丕,语词。俾,使。乱,治。相,助。受民,受于天之民。和,适当:义见《淮南子》注。

3 时,是。閒,代。自,犹于也:《尚书故》说。

4 末惟,终有也:《尚书故》说。彦,美士。乂,治理。

译文

“唉!年轻的人你现在已是君王了!从今以后,我们要设立首长、设立普通官员。像准人、牧夫等官员,我们要了解他们的优点,这样才可使他们去办理事务,帮助我们所接受于天的民众,使我们那些诉讼事件、判案子事件都能够适当。对于这方面的事情可不要代替(官员们)处理,甚至一句话、一个字(也不要多说)。那么我们周朝就终会有品德崇高的优秀人才,来治理我们所接受于天的民众。

“呜呼!予旦已受人之徽言咸告1。孺子王矣!继自今,文子文孙,其勿误于庶狱、庶慎,惟正是乂之2。自古商人,亦越我周文王,立政,立事:牧夫、准人,则克宅之,克由绎之,兹乃俾乂国3。则罔有立政,用憸人,不训于德,是罔显在厥世4。继自今立政,其勿以憸人,其惟吉士,用劢相我国家5。

注释

1 已受,汉石经作以前。盖已、以古通;而金文“前”字与“受”字形近,因而致讹也。徽,美。咸,箴。

2 周人以文祖文考称已故之祖及父。文子文孙,对文祖文考言;此谓成王也(武王子文王孙)。误,虞也:《尚书故》说。即顾虑之意。正,孙《疏》谓即《周书》之大正;掌刑事之官也。乂,治。

3 宅,度。由,用。绎,当作择:于省吾说。兹,如此。

4 憸,险佞。训,顺。《尚书故》谓:是,则也。

5 吉士,善士。劢,勉。相,助。

译文

“唉!我旦把前人的善言来劝告你。青年人已是君王了!从今以后,你这先王的子孙,可不要顾虑那些诉讼事件,和那些判案子事件,(凡是这些事,)只让法官去管理好了。自古以来的商朝人,一直到我们周文王,设立首长,设立一般官员:像牧夫、准人等,他们都能揣度人才,能从而选拔人才,这样才能使(这些官员)治理国家。如果不建立(任用)官员(的准则),所用的都是阴险谄佞的人,他们都不遵循美德(去做),那么(天子)就不能显耀于他们那时代了。从今以后设立官员,可不要用那些阴险谄佞的人,只要用善良的人,来勉力地辅助我们的国家。

“今文子文孙,孺子王矣。其勿误于庶狱,惟有司之牧夫。其克诘尔戎兵,以陟禹之迹;方行天下,至于海表,罔有不服1。以觐文王之耿光,以扬武王之大烈2。呜呼!继自今后王立政,其惟克用常人3。”

注释

1 孙《疏》谓:诘,谨也。戎兵,武备。陟,《便读》谓犹履蹈也。禹平水土,其迹遍天下;故禹迹,犹言天下也。陟禹之迹,意即君临天下。方,普。表,外。

2 觐,见;谓表彰之。耿,光。烈,业。

3 常,与祥通;善也。常人,善人也:《尚书故》说。

译文

“现在先王的子孙、你这年轻人已是君王了。(你)可不要顾虑诉讼事件,(这些事)只是主管其事的官员们(的责任)。你要谨慎于你的武备,以践登禹所平治过的土地(做天子),(要做到)普遍地走到天下(的每一角落),一直到达海外,没有人不服从你。用以表彰文王的光辉,和发扬武王的伟大功业。唉!从今以后,继承先王的后王要设立官员,可要任用善良的人。”

周公若曰:“太史,司寇苏公!式敬尔由狱,以长我王国。兹式有慎,以列用中罚1。”

注释

1 太史,掌记事之官。周公欲使记此事,故呼之。司寇,官名;主刑罚。苏公,盖谓苏忿生。忿生于武王时为司寇(见《左传》杜注),此时盖尚在。式,语词。敬,谨。由,以也;犹用也:《便读》说。长,久。兹式之式,用也。有慎之有,语助词。列,等比也:义见《礼记·服问》郑注。中罚,谓适当之刑罚。

译文

周公如此说:“太史,司寇苏公!要谨慎地处理讼狱之事,以使我们的王国长久。对于刑罚的事要谨慎,要加以比较而用适当的刑罚。”

顾命(康王之诰)

本篇所记,乃成王临终时之命令,及成王没后之丧礼,与康王即位时之仪节。《书序》云:“成王将崩,命召公、毕公率诸侯相康王,作《顾命》。”则专就成王之遗命而言。郑玄谓:“回首曰顾,顾是将去之意。此言临终之命曰顾命,言临死将去,回顾而为语也。”(见《正义》)

伏生本以《顾命》及《康王之诰》为二篇,欧阳及大小夏侯本,则合《顾命》与《康王之诰》为一篇。马融、郑玄、王肃各家之本,亦皆作两篇,自“高祖寡命”以上为《顾命》;“王若曰”以下为《康王之诰》。伪孔本则自“诸侯出庙门俟”以上为《顾命》;“王出在应门之内”以下为《康王之诰》。说详《正义》及王先谦《尚书孔传参正》。兹则合为一篇。

惟四月,哉生魄,王不怿1。甲子,王乃洮頮水,相被冕服,凭玉几2。乃同召太保奭、芮伯、彤伯、毕公、卫侯、毛公、师氏、虎臣、百尹、御事3。

注释

1 哉生魄,参《康诰》。怿,悦。不怿,谓有疾。

2 甲子,刘歆《三统历》以为乃成王三十年四月十五日;是否尚难确定。《便读》谓:洮,洗手也。頮(huì),洗面。相,正王服位之官;谓太仆也:郑玄说(见《正义》)。被,披。冕,冠。凭,依。玉几,玉饰之几。

3 奭,召公名;其时为太保。芮(ruì)伯,姬姓之诸侯,其名未详。彤(tóng)伯,姒姓诸侯:王肃说(见《正义》)。其名亦未详。毕公,名高。毛公,其名无考。二人皆文王庶子。卫侯,康叔。师氏,掌兵之官:义见《牧誓》。虎臣,即虎贲:孙《疏》说。百尹,各官之首长。

译文

(这一年的)四月,刚出现一钩新月的时期,(成)王不愉快(生了病)。甲子这天,王于是用水来洗手洗脸,侍奉的官员们给王戴上了冕帽、披上了朝服,让王靠着镶嵌着玉器的矮几。于是把太保奭、芮伯、彤伯、毕公、卫侯、毛公、师氏、虎臣和各单位的首长,以及一般官员,都召唤了来。

王曰:“呜呼!疾大渐,惟几;病日臻,既弥留,恐不获誓言嗣,兹予审训命汝1。昔君文王、武王,宣重光,奠丽陈教则肄;肄不违,用克达殷集大命2。在后之侗,敬迓天威,嗣守文武大训,无敢昏逾3。今天降疾、殆,弗兴弗悟;尔尚明时朕言,用敬保元子钊,弘济于艰难。柔远能迩,安劝小大庶邦4。思夫人自乱于威仪,尔无以钊冒贡于非几5。”

注释

1 殷敬顺《列子释文》云:“渐,剧也。”几,危也:义见《尔雅》。臻,当读为“蓁”;盛也。《参正》谓:弥留,言已将终而暂留也。《平议》谓:嗣,当作;籀文辞字。审,详。

2 宣,显扬。重光,谓文武二王之光显功烈。奠,定。丽,法。陈,设。肄,劳。违,弃而去之。《便读》谓:达,挞也;击也。集,成就。大命,国运。

3 侗(tóng),僮也;犹言冲人孺子也:《便读》说。敬,谨。迓,迎。昏,读为“泯”,蔑也;轻忽也。参《牧誓》。于省吾谓:逾当读为“渝”,变也。

4 殆,危。兴,起。悟,犹言清醒。时,是;此。元子,太子。钊,康王名。弘,大也。济,渡过。《尚书故》谓:安,语词。劝,勉。庶,众。

5 夫人,人人。乱,治理;整饬。冒,触也:《参正》说。马郑王本,贡皆作赣。马氏云(见《释文》):“陷也。”非几,非法也:《尚书故》说。

译文

王说:“唉!病太剧烈了,是很危险了。病一天一天地严重起来,已经到了临死前暂留人间的一刹那,恐怕(再迟一点)就不能发表遗嘱了,所以现在我详细地来训告你们。以往我们的君主文王、武王,曾显扬了双重的光辉,(他们)奠定法律宣布教化非常辛苦;虽然辛苦而还是不逃避责任,因而打倒了殷朝、成就了国运。到了后来幼稚无知的我,谨慎地来迎接老天的惩罚,继续遵守着文王、武王的伟大教训,没敢加以废弃和改变。现在老天降给我这场病,非常危险,也不能起来也不清醒了,你们要明白我的这些话,谨慎地保护太子钊,大大地渡过这艰难(的时期)。要安定远方像安定近处一样,勉励这些或小或大的众诸侯之国。我在想人人整饬自己的仪表态度,你们千万不要使钊触犯或陷入了不法的境地。”

兹既受命还,出缀衣于庭1。越翼日乙丑,王崩。

注释

1 出,撤出。缀衣,王座上所张设之帷帐:说见《正义》。

译文

(这些官员)既然接受了遗嘱退回去,便把王座上的帷帐撤到庭院中来。到了第二天乙丑,王就逝世了。

太保命仲桓、南宫毛,俾爰齐侯吕伋,以二干戈,虎贲百人,逆子钊于南门之外;延入翼室,恤宅宗1。丁卯,命作册度。越七日癸酉,伯相命士须材2。

注释

1 太保,谓召公。仲桓、南宫毛,二臣名。俾,使。爰,与援同义;引也。吕伋,齐太公子,即丁公。二干戈,桓、毛各执一干一戈。逆,迎。南门,宗庙之南门。《便读》谓:延,引也。翼室,在旁之室,谓左路寝。恤,忧。宅,居。宗,主。意谓王忧居为丧主。以上皆孙《疏》说。

2 作册,官名:参《雒诰》。度,谓制定丧仪之法则:参孙《疏》说。孙《疏》谓:伯相,相王室之二伯;盖谓召公及毕公。须,待;意谓备妥待用。材,物也;即下文礼器几席车辂戈钺之类:《尚书故》引金履祥说。

译文

太保就命令仲桓和南宫毛二人,使他们引导着齐侯吕伋,用了两副干戈和一百个卫队,在庙的南门外迎接太子钊,引着太子进入了左边的寝房,忧愁地住在那里做丧事的主人。到了丁卯这天,就命作册之官订定了丧礼的法则。又过了七天到了癸酉这天,辅佐王朝的二位大臣就命令官员们准备好发丧时要用的各种东西。

狄设黼扆、缀衣1。牖间南嚮,敷重篾席、黼纯;华玉仍几2。西序东嚮,敷重底席、缀纯,文贝仍几3。东序西嚮,敷重丰席、画纯,雕玉仍几4。西夹南嚮,敷重筍席、玄纷纯,漆仍几5。

注释

1 王国维《周书顾命考》(以下简称《顾命考》)云:“以下记布几筵。”狄,即狄人,乐官之贱者。黼,黑白色之形花纹。扆(yǐ),置于天子座后者,形如屏风。

2 嚮,与向同。敷,布置。重,双层。篾席,竹皮所制之席。纯,边缘。华玉,五色玉。仍几,因仍生时所用之几。

3 序,堂东西两墙。西序,堂西墙。底席,致密之竹席。缀,杂彩色。文贝,贝之有花纹者。

4 丰席,刮光洗刷之竹席。画,谓绘为云气。雕玉,雕有花纹之玉。

5 夹,即夹室,在序后。筍(yún)席,析竹之青皮所制之席。玄纷纯,玄色丝绳饰席边。漆,髹漆。

译文

狄人陈设了饰有黑白色形花纹的屏风和一套帷帐。在门窗之间朝南,铺设着双层的篾席,这席是以黑白色的形花饰边;(另摆着一个)嵌着五色玉的矮几,这矮几乃是王生时所用的。靠西墙朝东,铺设着双层的底席,这席是杂彩色的边缘,(另有)嵌着花贝壳的矮几,这几也是王生时所用的。靠东墙朝西,铺设着双层的洗刷光滑的丰席,这席画着云彩形的花边,(另有)嵌着雕花玉的矮几,这几也是王生时所用的。在西边的夹室中朝南,铺设着双层的筍席,这席的边缘是用黑青色的丝绳连缀而成的,(另有)髹漆的矮几,这几仍旧是王生前所用的。

越玉五重:陈宝、赤刀,大训、弘璧,琬、琰,在西序;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1。胤之舞衣,大贝、鼖鼓,在西房,兑之戈、和之弓、垂之竹矢,在东房2。大辂在宾阶面,缀辂在阼阶面,先辂在左塾之前,次辂在右塾之前3。

注释

1 王氏《顾命考》云:“以下记陈宗器。”越,通粤,语词。王国维《陈宝说》以为:非一玉,故曰重。盖陈宝、赤刀为一重,大训、弘璧为一重,琬、琰为一重,大玉、夷玉为一重,天球、河图为一重,合为五重。陈宝,玉器名。《陈宝说》以为其质在玉石之间。赤刀,盖涂朱之玉刀。大训,盖玉上刻有先王训诫之辞者。弘璧,大璧。琬,圆顶圭。琰,尖顶圭。郑玄谓(见《正义》):大玉,华山之球;夷玉,东北所产之美玉;天球,雍州所贡之玉如天色者;河图,疑自然成文之玉石,出于黄河者。

2 胤,及下文之兑、和、垂,皆人名:郑玄说(见《周礼·天府》疏)。胤之舞衣,胤所制之舞衣。大贝,大如车轮之贝:郑玄引《书传》说(见《周礼·天府》疏)。鼖,大鼓。房,室两旁之房。

3 辂,车。大辂,即玉辂;以玉为饰之车。宾阶,宾所升之阶,即西阶。面,前。缀辂,即金辂;以金为饰之车。阼阶,主人所升之阶,即东阶。先辂,即象辂;以象骨为饰之车。塾,门侧之堂。左塾之前,谓毕门内之西。先辂北向。次辂,即木辂;木质无饰之车。右塾之前,谓毕门内之东。次辂亦北向。

译文

(陈设的)玉器有五组:陈宝、赤刀,大训、大璧,琬、琰,陈设在西厢房;大玉、夷玉,天球、河图,陈设在东厢房。胤所作的舞衣,大贝壳、大鼓,陈设在西边房中,兑所作的戈、和所作的弓、垂所作的竹箭,陈设在东边房中。大辂车安放在宾客所用的台阶之前,缀辂车安放在主人所用的台阶之前,先辂车安放在左塾前面,次辂车安放在右塾前面。

二人雀弁执惠,立于毕门之内1;四人綦弁,执戈、上刃,夹两阶戺2;一人冕执刘,立于东堂3;一人冕执钺,立于西堂4;一人冕执戣,立于东垂5;一人冕执瞿,立于西垂6;一人冕执锐,立于侧阶7。

注释

1 《顾命考》云:“以下记设兵卫。”弁,似冕而无藻旒之冠。雀弁,赤黑色之弁。此下凡言弁者,皆指士言。惠,斜刃宜芟刈之兵器。毕门,庙之内门;即祭门:《尚书故》引姚鼐说。

2 綦,青黑色。上刃,刃外向:蔡《传》说。夹,谓夹阶戺而立。戺,夹阶之斜石:本程瑶田说。

3 此下凡言冕者,皆指大夫言。刘,尖锐之斧。东堂,堂东侧。

4 钺,大斧。

5 戣(kuí),郑玄云(见《正义》):“三锋矛也”。垂,边;谓东西序之外旁。

6 瞿,亦三锋矛:郑玄说(见《正义》)。

7 锐,当作鈗,兵器名:说见成壦所著《箬园日札》卷二。侧阶,东房后北向之阶。

译文

两个人戴着红黑色的弁,拿着惠(兵器),站在毕门里面;四个人戴着青黑色的弁,拿着戈,戈刃向外,夹着两个台阶的斜石站着;一个人戴着冕,拿着刘,站在堂的东边;一个人戴着冕,拿着钺,站在堂的西边;一个人戴着冕,拿着戣,站在东厢房的外边;一个人戴着冕,拿着瞿,站在西厢房的外边;还有一个人戴着冕,拿着鈗,站在东房后朝北的台阶上。

王麻冕黼裳,由宾阶1。卿士邦君,麻冕蚁裳,入即位2。太保、太史、太宗,皆麻冕彤裳3。太保承介圭,上宗奉同、瑁,由阼阶4。太史秉书,由宾阶,御王册命5。曰:“皇后凭玉几,道扬末命,命汝嗣训,临君周邦,率循大卞,燮和天下,用答扬文武之光训6。”王再拜,兴。答曰:“眇眇予末小子,其能而乱四方,以敬忌天威7?”乃受同、瑁,王三宿,三祭,三咤8。上宗曰:“飨。”太保受同,降。盥,以异同,秉璋以酢9。授宗人同;拜,王答拜10。太保受同,祭、哜、宅11。授宗人同;拜,王答拜。太保降。收12。诸侯出庙门俟13。

注释

1 《顾命考》云:“以下记册命事。”麻冕,以最细之布所做之冕。裳,下衣。黼裳,绣有形花纹之裳。此非丧服,亦非纯吉之服。,与跻同;升也。由宾阶者,因康王尚未受册命,不敢以主人自居。

2 卿士,指公卿大夫言。邦君,诸侯。蚁裳,玄色裳。即位,各就其位。卿士等皆侍于中廷,故不言升阶:孙《疏》说。

3 太宗,即大宗伯;司礼之官。彤裳,绛色裳。此纯吉之服。

4 承,奉。介圭,大圭。上宗,即太宗。同,酒杯。瑁,杯盖。太保摄主(代理主人),故自阼阶升:《顾命考》说。

5 秉,持。书,册书;命辞之书于册者:《顾命考》说。御,迓也;迎也。

6 曰,谓册命之辞。皇,大。后,君。此指成王言。道,犹言也。扬,谓扬声。道扬,犹言称说。末,终。嗣训,嗣守其训也:《便读》说。率,用。循,遵循。卞,法。燮,和。答,对。答扬,谓遵从之而又显扬之。光,显。

7 兴,起。眇眇,微小。末,微末。其,岂也:《尚书故》引戴钧衡说。而,犹以也:《释词》说。乱,治。敬忌,犹言敬畏。以上为王答命书之词。

8 乃受同,谓王受同于太宗。盖太保献王酒,而由太宗授王。瑁,当为衍文。以上皆本《顾命考》说。宿,读为“肃”,进也:义见《尔雅》。此谓徐行而前。郑玄云(见《正义》):“却行曰咤。”

9 飨,饮食也;此劝王饮酒。受同,接受王飨酒之同。降,谓下堂(下堂反同于篚)。盥,洗手(谓太保洗手)。异同,另一杯。秉,持。璋,半圭;此指瓒(即同)柄而言。主人献酒于宾曰献,宾酌酒回敬主人曰酢。唯主人献尊者酒,则不敢受尊者之酢,乃酌以自酢;故此言太保酌酒自酢。以上本《顾命考》说。

10 宗人,佐大宗伯者。授宗人同,言太保以酢酒之同授予宗人。拜,谓拜王。

11 太保受同,谓接受宗人所予之同。哜(jì),尝也:义见《礼记·杂记》郑注。宅,咤之假。降,谓下堂。

12 收,撤去;谓撤去各种陈设。

13 诸侯,谓诸侯卿士等。俟,谓俟后命(伪古文本《顾命》止此)。

译文

王戴着麻冕、穿着绣有形花纹的下裳,从宾阶(西边的台阶)上来。卿士和各国的国君们,戴着麻冕、穿着青黑色的下裳,进入(庭院)就了各人的位次。太保、太史、大宗都戴着麻冕,穿着绛色的下裳。太保捧着大圭,上宗捧着酒杯、盖着杯盖,从主人的台阶走上来。太史拿着册命天子的书册,从宾阶(西边的台阶)走上来,迎着(康)王宣读册命的文辞。说:“伟大的君主,倚靠着嵌着玉的几子,宣布他最后的遗嘱,命令你继承先王的训教,来做周国的君主;(你要)遵循着这伟大的法度,使天下的民众都与政府和洽,以报答发扬文王、武王那光显的教训。”王拜了又拜,然后起来。回答说:“渺小的我、这微末的青年人,我怎能治理天下,来敬畏老天(可能给)的惩罚呢?”他于是接受了酒杯(准备用酒祭神),王前进了三次,祭了三次,退回来三次。上宗喊道:“请王喝酒。”(王喝酒后)太保就把酒杯接过来,走下堂去。洗过手,用另外一个酒杯,自己斟了酒拿着杯柄喝了。(太保)把酒杯交给宗人,对王拜了一拜,王也就回了一拜。太保(又从宗人手中)接受了酒杯,就去祭祀、尝了酒,然后退回来。把酒杯给了宗人,拜了王,王再回了他一拜。太保就走下堂来。(这时)所有的陈设就都撤去了。诸侯卿士们都走出了庙门等待着。

王出在应门之内1。太保率西方诸侯,入应门左;毕公率东方诸侯,入应门右。皆布乘黄朱2。宾称奉圭兼币,曰:“一二臣卫,敢执壤奠3。”皆再拜稽首。王义嗣德,答拜4。太保暨芮伯,咸进,相揖,皆再拜稽首5。曰:“敢敬告天子,皇天改大邦殷之命,惟周文武,诞受羑若,克恤西土6。惟新陟王,毕协赏罚,戡定厥功,用敷遗后人休7。今王敬之哉!张皇六师,无坏我高祖寡命8。”

注释

1 伪古文本,自此以下为《康王之诰》。出,出庙门:《尚书故》说。应门,即朝门;在路门之外。《尚书故》云:“诸侯出庙,在应门外;王出庙,在应门内。”盖庙与寝并列,寝庙间有闱门可以相通。以上行事在庙,以下行事在朝。

2 入应门左,谓立于朝之应门内西侧。布,陈列。乘(shèng),四马。黄朱,朱鬣之黄马。此皆诸侯所献。

3 宾,指诸侯言。称奉,犹言举献。圭,应从《说文》作介圭。币,谓玉、马、皮、帛等物。《尚书故》谓:壤奠,犹言土贡。

4 义,宜。义嗣德,谓康王宜嗣前人之德:蔡《传》说。

5 咸,皆。进,前进。相揖,二人对揖。皆再拜稽首,言二人拜王。

6 大邦,周初以之称殷。文武,文王武王。诞、若,皆语词。羑,牖之古字:说见《淮南子·氾论》篇注,义如诱导之牖。恤,忧虑。

7 天子崩曰陟。新陟王,指成王言。毕,尽。协,和;意谓得宜。戡,克;能。敷,溥。休,同庥;福祥。

8 张皇,张大。六师,六军。高祖,指文王言:孙《疏》说。寡,读为“宣”,显也:《尚书故》有说。马郑等本,自此以上为《顾命》。

译文

王走出庙,来到了朝堂的应门里边。太保领导着西方诸侯进入朝堂的应门左边;毕公领导着东方诸侯,进入朝堂的应门右边。他们都陈列着四匹红鬃的黄马。宾客们奉献了大圭和币帛等礼品,说:“我们一两个王朝的护卫之臣,大胆地奉献一点土产。”都对王拜了又叩了头。由于王应当继承先王的美德(理当为王),因此就回拜了。太保及芮伯都走向前来,互相作了揖,于是都对王拜了两拜又叩了头。说:“我们斗胆敬谨地报告天子,伟大的老天改革了殷这大国的命运,于是我们周的文王、武王,受了老天的诱导,能忧虑我们西方(周国)。而新崩的(成)王,对于赏罚都能公平恰当,能够安定了他们(文武)的功业,以至普遍地遗留下幸福给后代。现在你这君王要谨慎呀!要振兴国家的六军,不要毁坏了我们高祖光显的命令。”

王若曰:“庶邦侯、甸、男、卫!惟予一人钊报诰1:昔君文武,丕平富,不务咎,厎至齐信,用昭明于天下2。则亦有熊罴之士、不二心之臣,保乂王家,用端命于上帝;皇天用训厥道,付畀四方。乃命建侯树屏,在我后之人3。今予一二伯父,尚胥暨顾,绥尔先公之臣服于先王4。虽尔身在外,乃心罔不在王室。用奉恤厥若,无遗鞠子羞5。”

注释

1 马郑诸本,自“王若曰”以下为《康王之诰》。报,答。

2 丕,语词。平,成也:义见《尔雅·释诂》。咎,过;意谓责罚。厎,致。齐,共同。

3 《平议》谓:端,始也。训,告教。厥,语词。四方,犹言天下。建侯,封建诸侯。树屏,树立屏藩。在,相顾在也:《述闻》说。

4 天子称同姓诸侯曰伯父。胥,相。暨,与。顾,顾念。绥,读为“”,继也:《述闻》说。

5 外,谓王畿之外。乃,汝。奉,行。恤,慎。厥,语词。若,善。鞠子,稚子;康王自谦之辞。

译文

王如此说:“诸位侯、甸、男、卫之国(的君主们)!我个人钊来答复你们:以前的君主像文王、武王,能造成(民众的)富裕,不专意去责罚他们,以至于受到民众的共同信仰,因而(他们)能够昭明显著于天下。也是有熊罴似的武官,以及忠贞不贰的官员们,来保护国家,因而就开始接受了上帝所给的国运,伟大的上天因而告教我们大道理,就把天下给了我们。于是(先王)就命令封建诸侯、树立屏藩,来照顾我们这后来的人。现在我的一两位伯父们,希望你们照顾我,继承你们祖先臣服于先王(那样臣服于我)。虽然你们的身体都在外地,可是你们的心没有不在王朝的。(你们)要谨慎地实行美德,不要留给我这青年人羞辱(的事情)。”

群公既皆听命,相揖趋出。王释冕,反丧服1。

注释

1 释,解去。反,回复。

译文

诸侯既都听从了王的命令,互相作了一个揖,就快步走出去了。王于是脱下了冕服,回复了丧服。

费誓

费,或作鲜、盻、粊;地名,在今山东费县境。本篇乃鲁僖公将伐淮夷、誓师于费而作,故名《费誓》。《书序》及《史记·鲁世家》,皆谓本篇乃伯禽伐淮夷时之誓辞。由文体及史事证之,知其非是。说详余永梁《粊誓的时代考》,及杨氏《尚书核诂》。今按:以《鲁颂》《左传》,及曾伯簠考之,此事当在鲁僖公十六年十二月。

公曰:“嗟!人无哗,听命!徂兹淮夷、徐戎并兴,善敹乃甲胄,敿乃干,无敢不吊1。备乃弓矢,锻乃戈矛,砺乃锋刃,无敢不善2。

注释

1 徂,即金文习见之虘或㪥,语词:于省吾说。淮夷,淮水下游一带之夷人。徐戎,古徐州一带之戎人。兴,起;意谓作乱。敹(liáo),选择:义见《说文》。乃,汝。胄,首铠;即盔。敿(jiǎo),系。干,盾;挡箭牌。无,勿。吊,善。

2 锻,锻炼。砺,磨。

译文

(鲁僖)公说:“唉!你们这些人不要吵闹,来听从我的命令!现在淮夷和徐戎通通起来作乱了,妥善地选择你们身上披的甲和头上戴的盔,用绳索把你们的挡箭牌系起来,不要做得不好。准备你们的弓箭,锻炼你们的戈和矛,把它们的锋刃磨好,不要做得不妥当。

“今惟淫舍牿牛马,杜乃擭,敜乃阱,无敢伤牿。牿之伤,汝则有常刑1。

注释

1 淫,大也:义见《尔雅》。舍,放置。牿(gù),牛马牢。杜,《说文》作,闭也。擭(huò),捕野兽之机械。敜(niè。《广韵》:奴协切),塞。阱,陷阱。无,勿。常刑,经常之刑。

译文

“现在要大大地把牢中的牛马放出来(到田野吃草),要关闭起你们捕兽的机械,堵塞了你们的陷阱,不要伤害了这些从牢中放出来的牛马。从牢中放出来的牛马若是被伤害了,那么你们就会经常受到刑罚。

“马牛其风,臣妾逋逃,无敢越逐;祇复之,我商赉汝1。乃越逐不复,汝则有常刑。

注释

1 郑玄谓(见《史记集解》):风,走逸也。臣,男仆之贱者;妾,女仆之贱者。逋,逃。无,勿。越,逾;谓离其部伍。逐,追赶。复,白;报告:《尚书故》说。商,《便读》训为赏。赉,赐。

译文

“若是马和牛走失了,男女奴隶逃跑了,你们不要离开岗位去追赶他们,只要来报告这事(就好了),我就会赏赐你们。假若你们离开岗位去追赶而不报告的话,你们就会受到经常的刑罚。

“无敢寇攘1:逾垣墙,窃马牛,诱臣妾,汝则有常刑。

注释

1 寇,劫掠。攘,因其来而窃之;即俗所谓顺手牵羊。

译文

“你们不要抢劫或顺手偷窃:像越过了人家的墙壁,偷窃人家的马和牛,引诱人家的男女奴隶,那就有经常的刑罚加在你们身上。

“甲戌,我惟征徐戎。峙乃糗粮,无敢不逮;汝则有大刑1。

注释

1 以历法推之,甲戌当为鲁僖公十六年十二月二日。孙《疏》谓:峙,当作歭;具也。糗,煮熟后并经暴干之米麦,以为旅行时之食物。粮,出行所携之粮。不逮,意谓不能及时供应。

译文

“甲戌这天,我要征伐徐戎。要准备你们出行用的干粮,要及时准备好,(如果不及时准备好,)那就有严重的刑罚加在你们身上。

“鲁人三郊三遂,峙乃桢榦;甲戌,我惟筑1。无敢不供;汝则有无余刑,非杀2。

注释

1 邑外谓之郊:义见《尔雅》。远郊之外曰遂:义见《礼记·王制》郑注。三郊三遂,当指鲁东西南三面之郊遂言;鲁北地远故不供。峙,见前。桢榦,皆筑墙所用木板;桢在两端,榦在两边。筑,谓修筑壁垒。

2 供,供给。无余刑、非杀,谓除杀之外,无不用之刑也:《尚书故》引金履祥说。

译文

“在鲁国三方面近郊和远郊的人们,准备好你们筑墙用的木板,甲戌这天,我就要修筑堡垒了。要供给这些东西,(如果不供给,)除被杀之外,你们就会受到所有的刑罚。

“鲁人三郊三遂,峙乃刍茭1,无敢不多;汝则有大刑。”

注释

1 刍,刈草。茭,干刍。二者皆牛马之饲料。

译文

“在鲁国三方面近郊和远郊的人们,准备好你们刚割下的草和干草,(数量)要丰富,(如果不丰富,)那就有严重的刑罚加给你们。”

吕刑

吕,他书或作甫(《便读》云:“吕甫同音通字。”);国名,故地在今河南南阳县西。旧谓本篇为周穆王诰吕侯之辞。郑玄谓甫(吕)侯为穆王相,伪孔《传》则谓吕侯为穆王司寇,两说均未详所本。傅孟真先生疑本篇为吕王之书(见所著《中国古代文学史》);钱穆先生则谓此为晚出之书(见所著《周官著作时代考》),二说均甚有理致。唯二说皆尚有待于论定,兹姑仍旧说。

惟吕命1。王享国百年,耄荒;度作刑以诘四方2。

注释

1 惟吕命,谓王命吕侯。

2 享国,谓在位。参《无逸》注。此指周享国言,谓周兴以来至穆王已百年也:《尚书故》说。耄,老。荒,亦耄老也:义见《礼记·乐记》郑注。度,谓度量时宜。诘,犹禁也:义见《周礼·天官冢宰》郑注。

译文

(现在)命令吕侯。君王(继续着先王)享有国运已经一百年,王老了;就斟酌着(情势)制作刑法来禁止天下(不守法的人)。

王曰:“若古有训,蚩尤惟始作乱,延及于平民;罔不寇贼,鸱义奸宄,夺攘矫虔1。苗民弗用灵,制以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杀戮无辜2。爰始淫为劓、刵、椓、黥,越兹丽刑并制,罔差有辞3。

注释

1 若,与越通;语词。训,教训。蚩尤,相传乃黄帝所戮之九黎国君。延及,牵连及之。平民,一般民众。鸱,轻也:马融说(见《释文》);谓怠慢无礼。义,读为“俄”,邪也:《述闻》说。矫虔,谓挠扰:郑玄说(见《周礼·司刑》疏引)。

2 苗民,郑玄谓九黎之君(见《正义》);君,疑民之误。灵,《礼记·缁衣》引作命。按:灵,古与令通。令,古与命通。弗用灵,谓不听命。制,管制之。五虐之刑,意谓严峻之刑法。曰,与越通,与也:《核诂》说。

3 淫,过。劓,割鼻。刵,截耳。椓,宫刑。黥,墨刑。越,语词。丽,刑法。制,管制。差,择。有辞,谓有罪状者。

译文

王说:“古代有这样的教训,蚩尤开始作乱,牵连到一般民众;没有人不攻击别人、杀害别人,傲慢、邪恶、作乱,以致抢夺偷窃纷扰不安。九黎的苗民不服从政府的命令,(蚩尤)就用刑罚来管制他们,作了五种严厉的刑罚与法律,来屠杀无罪的人。于是他开始过度地制定了劓邢、刵刑、宫刑、墨刑,用这些刑罚管制人民,他并不选择有罪的人(而加以惩罚)。

“民兴胥渐,泯泯棼棼,罔中于信,以覆诅盟1。虐威庶戮,方告无辜于上2。上帝监民,罔有馨香德,刑发闻惟腥。皇帝哀矜庶戮之不辜,报虐以威,遏绝苗民,无世在下3。乃命重黎,绝地天通,罔有降格4。群后之逮在下,明明棐常,鳏寡无盖5。皇帝清问下民,鳏寡有辞于苗。德威惟畏,德明惟明6。

注释

1 民,指苗民言。兴,起。胥,相。渐,犹诈也:孙《疏》说。泯泯棼棼,纷乱貌。中,犹合也。覆,反;背。诅,祷于神灵。

2 威,惩罚。庶戮,众受戮者。孙《疏》谓:方,与旁通;溥也。上,谓上天。

3 监,视。民,指苗民言。馨香德,意谓美德善行。发,举;升。皇帝,谓上帝。哀矜,怜悯。不辜,无罪。报虐以威,谓用惩罚报复暴虐者。遏,《便读》读为“竭”;尽也。世,嗣也:义见《国语·晋语》注。下,谓人间。

4 重、黎,二人名,相传为颛顼时分司天地之官。降格,神降临。

5 群后,众诸侯。逮,待遇。在下,谓民众。明明,黾勉。棐,与非通;《墨子·尚贤中》引作不。盖,《便读》读为“害”。

6 清,明审也:义见《荀子》杨注。此下民,指苗民以外之民众而言。《墨子·尚贤中》引此节,“皇帝清问”以下十二字,在“罔有降格”之下;“群后”以下十四字,在“有辞于苗”之下。德威,谓行为残暴。畏,与威通;惩罚。德明,谓行为光明。惟明之明,显扬也。

译文

“于是苗民都起来互相欺诈,纷纷扰扰,没有合乎诚信之道的,以至于背叛了在神前祷告所订立的盟约。蚩尤残暴地惩罚受杀害的民众,人们都报告上天声明他们没有罪过(而受到惩罚)。上帝看了这些苗民,都没有芳香的美德,而(蚩尤的)刑罚气味上升(被天)所闻到的只是腥气。伟大的上帝怜悯这些无罪被杀害的民众,于是他来惩罚残暴的人,便绝灭了苗人(指苗民的君主言),使他们在人间没有后代。于是命令重和黎二人,断绝人间和天上的交通,天神就不再降临。因而众诸侯待遇百姓,就非常勉力,以致孤苦无依的人也没有灾害了。伟大的上帝问百姓,孤苦无依的人都认为苗人有罪。(上帝)于是对行为残酷的就加以惩罚,对行为光明的就加以显扬。

“乃命三后,恤功于民:伯夷降典,折民惟刑;禹平水土,主名山川;稷降播种,农殖嘉谷。三后成功,惟殷于民1。士制百姓于刑之中,以教祗德2。穆穆在上,明明在下,灼于四方,罔不惟德之勤。故乃明于刑之中,率乂于民棐彝3。典狱非讫于威,惟讫于富。敬忌,罔有择言在身4。惟克天德,自作元命,配享在下5。”

注释

1 三后,谓伯夷、禹及稷。恤,慎。功,事功。降,谓发布。典,法。折,制;裁判。主名山川,谓主管为山川命名之事。稷,后稷。殖,种。嘉,美。殷,正。《便读》谓:此言使民正而不邪。

2 士,官名;司讼狱。制,裁判。百姓,民众。中,适当;意谓公正。祗,敬谨。

3 穆穆,美好。在上,指君长言。明明,黾勉。在下,指臣民言。灼,明著。之,是。勤,奋勉。明,勉。率,用。乂,治。棐彝,谓非法者。

4 典,掌管。讫,竟也;终也:《述闻》说。按:意谓最后之目的。威,惩罚。富,《述闻》读为“福”。敬忌,敬畏。择,读为“斁”,败也:《述闻》说。

5 惟,犹乃也。克,肩也:义见《说文》。按:即负荷意。作,成就。元命,大命;意谓王业。配享,谓配合天命而享有天下。下,指人间言。

译文

“于是命令三位君主,慎重于治民的事业:伯夷发布了法典,判断民众(的案件)就依照刑法;禹平定了水土,主管为山川取名的任务;后稷发布下播种(的方法),农民都种植了优良的谷物。三后成功之后,民众就都正直不邪了。狱官们判决犯人能用公正的刑罚,用以教导百姓谨慎于德行,于是在上的君主就能穆然美好,在下的官员和民众们都能非常奋勉。因而功业显著在天下,没有不奋勉地遵守美德的。所以他们都能勉力地使刑罚做得公正,用以治理那些不守法的民众。掌管审判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为了惩罚民众,而是造福民众。要敬畏(天命),没有不合理的话语从自己本身发出。只是负荷着老天的美德(依照天意),自己造就了伟大的命运,配合天意而在人间享有国运。”

王曰:“嗟!四方司政典狱。非尔惟作天牧?今尔何监,非时伯夷播刑之迪1?其今尔何惩?惟时苗民,匪察于狱之丽;罔择吉人,观于五刑之中;惟时庶威夺货,断制五刑,以乱无辜2。上帝不蠲,降咎于苗;苗民无辞于罚,乃绝厥世3。”

注释

1 司,管理。典,主持。天牧,为天治理民众者;此指诸侯言。监,意谓取法。时,是。播,传布。迪,道。

2 惩,戒。丽,法。吉人,善人。观,谛视也:义见《说文》。五刑,见后文。中,适当;公正。庶威,众威虐者。夺货,掠夺财物者。

3 蠲,犹赦也:《尚书故》说。无辞于罚,意谓罪有应得,无辞以自解。

译文

王说:“唉!你们四方管理政治的人和主持刑狱的官员们。不是替老天管理民众的吗?现在你们要何所取法呢?那不就是伯夷所传布下来的刑法的道理吗?现在你们要以什么作为惩戒呢?就是这些苗民(指苗民之君言),不能详察于判案子的刑法;不能选择善良的人,(让他们)仔细观察五刑的适当办法;他们只是(任用)一些暴虐的人以及掠夺财物的人,照着五刑去审判案子,因而扰乱了无罪的人。上帝不能再赦免他们了,就降下了灾殃给苗民(苗民之君);苗民对上帝的惩罚也无话可说,所以就断绝了他们的后代。”

王曰:“呜呼!念之哉!伯父、伯兄、仲叔季弟、幼子、童孙,皆听朕言,庶有格命1。今尔罔不由慰日勤,尔罔或戒不勤2。天齐于民,俾我一日;非终惟终,在人3。尔尚敬逆天命,以奉我一人。虽畏勿畏,虽休勿休;惟敬五刑,以成三德4。一人有庆,兆民赖之,其宁惟永5。”

注释

1 格命,谓神降临而命令之。

2 由,用。慰,勉。日,《释文》云:“一音曰。”按:曰,与聿通,语词。勤,奋勉。戒,读为“诫”;劝勉。

3 齐,资之假;助也。俾,一作假,给予。非终惟终,谓不当终而终。

4 逆,迎。休,喜。敬,谨慎。三德,其义未详;似非《洪范》之刚、柔、正直三德。

5 庆,福祥。宁,安。惟,犹乃也。

译文

王说:“唉!你们要考虑考虑呀!伯父、伯兄、仲叔季弟、年轻的儿子、幼稚的孙子,你们这些人都要听从我的话,那么,神灵才可能降临而命令我们。现在你们没有不互相勉励着奋勉(做事)的,你们没有人鼓励着不奋勉的。老天扶助百姓,给了我们一个时间,国运若还不应终了时而竟然终了了,这完全在于人为(的因素)。你们可要谨慎地迎接天的命令,来拥护我个人。虽然遇到可怕的事你们也不要害怕,虽然遇到可喜的事你们也不要喜悦,只是谨慎于五刑,用以成就了三种美德。天子一个人若有幸福,天下所有的人都靠着他(而有了幸福),那么,国家的安宁就可以长久了。”

王曰:“吁!来!有邦有土,告尔祥刑1。在今尔安百姓,何择、非人?何敬、非刑?何度、非及2?两造具备,师听五辞;五辞简孚,正于五刑;五刑不简,正于五罚;五罚不服,正于五过;五过之疵,惟官、惟反、惟内、惟货、惟来,其罪惟钧,其审克之3。五刑之疑有赦,五罚之疑有赦,其审克之4。简孚有众,惟貌有稽;无简不听,具严天威5。

注释

1 有邦有土,指诸侯言。祥,善。

2 安,安定。人,谓官吏。敬,谨慎。度,犹谋也。及,《史记》作宜。

3 造,一作遭。两造,犹言两曹:《尚书故》引钱大昕说。《说文》段注,谓两曹,即原告被告。具,俱。师,士师;即狱官。五辞,五刑之辞。《便读》谓:辞,即俗所谓口供。简,核。《尚书故》谓:孚,验也。正,定也:《便读》说。不简,意谓不能核实。五罚,谓五等罚金。五过,审判者之五种过失;即下文所言者。疵,病。官,谓挟威势。反,谓报恩怨。货,谓行贿。来,谓请托。以上皆孙《疏》说。内,女谒:《便读》说(即私下拜见)。钧,等。克,《汉书·刑法志》引作核。

4 疑,谓有可疑处。

5 貌,《史记》作讯。有稽之有,以也。听,受理。具,共。严,谨。天威,天之惩罚。

译文

王说:“唉!过来!你们这些有国家有土地的人,(我来)告诉你们良善的刑法。现在你们来安定民众,要选择什么呢,不是(好的)官员吗?要谨慎什么呢,不是刑法吗?要计划什么呢,不是适宜(的事情)吗?原告和被告两方都齐全了,法官依照五刑来审问口供;(合乎)五刑的口供都考核证实了,就按照五等刑法来定罪;如果依照五刑所定的罪并不能核实,那就按照五等罚金的法律来处罚罪犯;如果依照五罚所定的罪还不能使罪犯心服,那就要从(官员的)五种过失方面去定罪;五种过失的毛病,就是倚仗官的权势、报复恩怨、走内线、行贿赂、拜托,这五种过失的罪是相等的,可要仔细考核它呀。依照五刑所判的罪如有可疑的则有赦免的办法,依照五罚办法所判的罪如有可疑的也有赦免的办法,可要仔细地考核清楚。要核验罪犯,只有用审问的方法来考核;假如没办法可以核实,那就不受理这案子,(我们)要共同谨慎于老天的惩罚。

“墨辟疑赦,其罚百锾,阅实其罪1。劓辟疑赦,其罚惟倍,阅实其罪2。剕辟疑赦,其罚倍差,阅实其罪3。宫辟疑赦,其罚六百锾,阅实其罪4。大辟疑赦,其罚千锾,阅实其罪5。墨罚之属千,劓罚之属千,剕罚之属五百,宫罚之属三百,大辟之罚,其属二百,五刑之属三千6。

注释

1 墨,黥。辟,罪。疑赦,谓其罪有可疑时,则赦其肉刑,而易之以罚。锾(huán),古圆形货币(王献唐先生《〈汉书·食货志〉订议》说),通用于周代。阅实,犹言核实。

2 惟倍,谓倍于墨罚。

3 剕,刖足。倍差,谓不及劓罚之倍;意谓三百锾。

4 宫刑:男子割势,女子幽闭宫中。六百,《史记》一本作五百。

5 大辟,死刑。

6 墨罚之属千,意谓应判墨罚之罪者,其类凡千种。

译文

“犯了墨刑之罪而有可疑时,就赦免他,而罚款一百个钱,但是要核实他的罪过。犯了劓刑之罪而有可疑时,就赦免他,那罚款比墨罚要加倍,也要核实他的罪过。犯了剕刑之罪而有可疑时,就赦免他,那罚款比劓罚要加一倍还差些,也要核实他的罪过。犯了宫刑之罪而有可疑时,就赦免他,那罚款是六百个铜钱,也要核实他的罪过。犯了死刑之罪而有可疑时,也赦免他,那罚款是一千个铜钱,也要核实他的罪过。墨罚的种类共有一千条,劓罚的种类也有一千条,剕罚的种类有五百条,宫罚的种类有三百条,死刑罚款的种类有二百条,总计五刑的种类共有三千条。

“上下比罪,勿僭乱辞,勿用不行;惟察惟法,其审克之1。上刑适轻下服,下刑适重上服,轻重诸罚有权2。刑罚世轻世重,惟齐非齐,有伦有要。罚惩非死,人极于病3。非佞折狱,惟良折狱,罔非在中4。察辞于差,非从惟从。哀敬折狱,明启刑书胥占,咸庶中正5。其刑其罚,其审克之。狱成而孚,输而孚;其刑上备,有并两刑6。”

注释

1 比,例也。罪无正律则以上下为比例:《大义》说。僭,差。辞,谓囚犯口供及审判之辞。孙《疏》谓:不行,指已废之法言。察,详审。法,谓依法律。

2 上刑,谓重刑。适,宜。下服,谓服减等之刑。上服,谓服加等之刑。权,衡量。

3 世,《后汉书·应劭传》引作时。伦,理。要,犹中也:《便读》说。中,谓中正。极,困阨(厄)。

4 佞,谓佞人。折狱,审判。良,谓善人。中,公正。

5 孙《疏》谓:差,不齐一也。从,服从。惟,乃。哀敬,即哀矜。启,打开。胥,相。占,揣度。咸,皆。庶,庶几。

6 成,定。孚,谓得其实情。输,《述闻》读为“渝”,变也;谓改变原判。上备,谓列具文书奏上。有并两刑,意谓二罪以上,并科一刑。本孙《疏》说。

译文

“(如遇法律上没有明文规定的罪,)就照着上下的比例来定罪,不要使犯人的口供及判词错乱了,不要用已经不通行的法律;审判时要仔细审查要依照法理,要仔细考核清楚。假若判了重刑而宜于减轻一点,那就减轻他的刑罚;假若判了轻刑而宜于加重一点,那就加重他的刑罚;刑罚的轻重,都要加以衡量。刑罚有时轻有时重,只是为了使不整齐(不合法)的人趋向于整齐。(审判)一定要有道理而且公正。惩罚虽然不是置犯人于死地,但是受刑的人都会为痛苦所困阨。不要用谄佞的人审判案子,只要用善良的人审判案子,目的无非在于求得到公正。要详细地考察口供的不一致,那么,不服从的人才会服从。要怀着怜悯的心情去审判案子,要明白地打开刑书来斟酌(条文),那么,几乎所判的案子都可以得到公正的判决了。对于刑或罚,要考核清楚。案子要判定必须得到实情,如要改变判决,也要得到实情;判定了刑罚要把案情报告朝廷,有时要把两种罪刑合并为一种刑罚来执行。”

王曰:“呜呼!敬之哉!官伯族姓1。朕言多惧。朕敬于刑,有德惟刑2。今天相民,作配在下,明清于单辞3。民之乱,罔不中听狱之两辞;无或私家于狱之两辞4。狱货非宝,惟府辜功,报以庶尤5。永畏惟罚;非天不中,惟人在命。天罚不极庶民,罔有令政在于天下6。”

注释

1 官伯,刑官之长;族姓,同姓之臣:《便读》说。

2 敬,谨。有德,谓有德者。惟,犹乃。惟刑,谓乃能主持刑罚。

3 相,助。作配,谓配合天意。下,谓人间。清,明审。单辞,一面之词。

4 乱,治。中听,以中正之态度听之。两辞,双方之辞。无,勿。家,当作圂。因金文“家”“圂”二字形近而误。圂,乱也。

5 狱货,讯狱时所受之财物。非宝,意谓不足贵。府,取也:义见《广雅》。辜功,犯罪之事。报,报复。庶尤,众怨。

6 畏,敬畏。罚,刑罚。中,公正。在,察。命,谓天命。极,至。令,善。

译文

王说:“唉!要谨慎呀!众刑官和同姓的官员们。我所说的话多半是恐惧之言。我是慎重刑罚的,只有有德行的人才能主持刑罚。现在老天扶助民众,我们在人间要配合上帝的意旨,要明晰单方面的口供。人民之所以能平安,没有不是由于(审判官)公正地听取讼案两方面的口供的,可不要私自混乱了讼案两方面的口供。审判案子时所受的贿赂不是可贵的,那只是取得犯罪的事,所得的报复是众人的怨恨。永远可敬畏的事就是刑罚,并非老天不公正,只是人们应察看老天的命令。天定的刑罚若不能到达(加在)民众身上,就没有优良的政治在天下了。”

王曰:“呜呼!嗣孙。今往何监、非德1?于民之中,尚明听之哉2!哲人惟刑,无疆之辞,属于五极,咸中、有庆3。受王嘉师,监于兹祥刑4。”

注释

1 嗣孙,谓诸侯继嗣之孙;此指吕侯言。今往,自今以往。

2 中,案情:义见《周礼》“小司寇之职”。尚,庶几。听,谓听狱。

3 无疆,无穷。属,犹合也:义见《礼记·经解》注。极,中正。《述闻》谓:五极,谓五刑之中也。庆,福祥。

4 嘉,善。师,众;指众民言。监,视。祥,善。

译文

王说:“唉!你这继承先公的孙子。从今以后你取法于什么,难道不是美德吗?因此对于民众的案件,你要明明白白地审判呀!只有明智的人才能主持刑法,审判无穷无尽的口供,要合乎五刑的公正之道,如果都能公正,那就有幸福了。(你)接受了王朝的善良民众,要正视这良善的刑法。”

文侯之命

幽王被弑于骊山之下,晋文侯、郑武公助平王平定乱事,平王因得即位于东都。此平王念晋文侯之功,而锡命之之辞也。《史记》以本篇为周襄王锡晋文公之辞,误。说见拙著《〈尚书·文侯之命〉著成的时代》一文。

王若曰:“父义和1!丕显文武,克慎明德,昭升于上,敷闻在下;惟时上帝集厥命于文王2。亦惟先正,克左右昭事厥辟;越小大谋猷,罔不率从。肆先祖怀在位3。

注释

1 王,周平王。父,谓父辈也;天子称同姓诸侯如此。义和,晋文侯名仇,字义和。

2 文武,文王、武王。敷,溥。下,谓人间。惟时,于是。集,降落。

3 先正,谓先王之诸臣。左右,与佐佑同义,即辅佐。昭,相导。辟,君。越,与粤通,发语词。猷,谋。率从,遵从。肆,故。怀,安。

译文

王如此说:“义和尊长!显赫的文王和武王,都能谨慎于光明的美德,(他们的美德)明显地升到天上,广泛地被人间所闻知,于是上帝就把国运降落在文王身上。也因为过去的官长们,都能辅佐、相导、侍奉他们的君王,凡是(君王的)大小计划,(他们)没有不遵从的,所以先祖们能安然地在君王的职位。

“呜呼!闵予小子嗣,造天丕愆;殄资泽于下民,侵戎,我国家纯1。即我御事,罔或耆寿俊在厥服,予则罔克2。曰惟祖惟父,其伊恤朕躬。呜呼!有绩,予一人永绥在位3。

注释

1 闵,犹言可怜。嗣,谓继承王位。造,遭。丕,语词。愆,罪。殄,绝。资,财。泽,禄;亦谓财产。下民,民众。侵戎,为犬戎所侵。纯,与屯通,困难。

2 即,今。耆寿,谓老成人。俊,当读为金文习见之“畯”;语词。服,职位。克,胜;意谓成功。

3 曰,与聿通;语词。祖、父,皆指同姓诸侯言。伊,维。恤,忧。绩,功。绥,安。

译文

“唉!可怜我这青年人继承了先王的帝业,就遭逢了老天所给的罪过。民众的财产通通没有了,又被犬戎侵略,我们国家遭到了困难。现在我们的官员们,(如果)没有老成人守着他们的岗位,我就不能担负起(这个任务)。因此祖父父辈们,(你们)要忧虑我本人。唉!你们有了功劳,我个人才能永远安然地在天子的职位。

“父义和!汝克昭乃显祖;汝肇刑文武,用会绍乃辟,追孝于前文人1。汝多修,扞我于艰;若汝,予嘉2。”

注释

1 昭,同绍:《尚书故》说。绍,继也。乃,汝。肇,语词。刑,法。《尚书故》谓:会,期。绍,昭;显。乃,汝。辟,君。追,补也。已亡故之祖先,不克面尽孝道,故曰追孝。前文人,祖先。

2 战功曰多。修,美。扞,卫。艰,谓艰难之际。嘉,美。

译文

“义和尊长!你能够继承你那显赫的祖先;你能效法文王、武王,期望显扬你的君主,追补孝道于你的祖先。你的战功很好,在我困难的时期来保卫我;像你这样的人,是我所赞美的。”

王曰:“父义和!其归视尔师,宁尔邦1。用赉尔秬鬯一卣;彤弓一,彤矢百;卢弓一,卢矢百;马四匹2。父往哉!柔远能迩,惠康小民,无荒宁,简恤尔都,用成尔显德3。”

注释

1 视,意谓照顾。师,指民众言。宁,安定。

2 赉,赏赐。秬鬯一卣,参《雒诰》注。彤,赤色。天子以弓矢赐有大功之诸侯,使专征伐。卢,黑色。金文及他书卢字或作旅,或作玈。僖公二十八年《左传》所载周襄王赐晋文公之物,与本篇所载者不同;即此亦可知本篇非襄王命晋文公之书。

3 柔远能迩,参《尧典》注。惠,爱。康,安。《逸周书·谥法》篇:“壹德不解(懈)曰简。”恤,忧念;顾虑。尔都,意谓晋国。显德,光显之德。

译文

王说:“义和尊长!你要回去照顾你的民众,安定你的国家。我来赏赐你黑黍酒一壶;红色弓一支,红色箭一百支;黑色弓一支,黑色箭一百支,以及四匹马。去吧长辈!要使远方和近处一样安定,要爱护安定小百姓,不要过度享乐,一心一意地顾虑着你的国家,来成就你那光明显耀的德行。”

秦誓

秦穆公三十三年,命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伐郑;蹇叔谏,不听。因郑人有备,秦师未至郑,灭滑而还。师归至崤,为晋襄公所败。事见僖公三十二及三十三年《左传》。本篇乃因殽之役,秦穆公悔恨之誓辞也。

公曰:“嗟!我士!听无哗!予誓告汝群言之首1。

注释

1 公,秦穆公。士,谓臣。首,本也:义见《礼记·曾子问》郑注。犹今语所谓要旨、要点。

译文

公说:“唉!我的官员们!你们听着,不要喧哗!我现在来告诉你们许多话的要点。

“古人有言曰:‘民讫自若是多盘。责人斯无难;惟受责俾如流,是惟艰哉1。’我心之忧:日月逾迈,若弗云来2。惟古之谋人,则曰未就予忌;惟今之谋人,姑将以为亲3。虽则云然,尚猷询兹黄发,则罔所愆4。番番良士,旅力既愆,我尚有之5。仡仡勇夫,射御不违,我尚不欲。惟截截善谝言,俾君子易辞,我皇多有之6!

注释

1 《正义》谓:讫,尽也。盘,乐。俾,使。

2 逾,过。迈,行。若,乃也:义见《小尔雅》。云,语词。

3 就,接近。《骈枝》谓:忌,语词。姑将,姑且。

4 猷,与犹通。黄发,老者。愆,过失。

5 番,孙《疏》读为“皤”;云:皤皤,老人白发貌。旅,读为“膂”。“有之”之有,亲也:《述闻》有说。

6 仡(yì)仡,勇壮貌。违,失;差错。截截,《公羊传》引作;巧言貌。谝,巧言。君子,指君主言。易辞,《公羊传》引作易怠;轻惰也。皇,暇。

译文

“古人有句话说:‘人们都是自己这样地多多享乐。斥责别人没有什么困难;可是受人指责而自己能像流水一般(顺畅地接受),就困难了。’我心中的忧愁,是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了,再也不会回来。古代有谋略的人,就不能接近我了;对于现今的谋士,姑且将他们当作亲近的人。虽如此说,我尚且要询问那老年人,就不会有过错了。白发皤皤的优良之士,他的体力已经差了,我尚且亲近他。那英勇强壮的武人,射箭和驾车的技术都不错,我尚且不喜欢他们。像然善于花言巧语的人,使君主怠慢松懈,我哪里有工夫多多亲近他们呢!

“昧昧我思之:如有一介臣,断断猗,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1。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如自其口出:是能容之。以保我子孙黎民,亦职有利哉2。人之有技,冒疾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达:是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3。

注释

1 昧昧,犹默默也:《便读》说。介,《大学》引作个。介,即个也:孙《疏》有说。断断,诚笃专一貌。猗,与兮通;语词。《大学》引作兮。休休,宽容貌。如,犹乃也:《释词》说。

2 彦,美士;犹贤也。圣,明哲。不啻,不但。是,实。亦,语词,无承上启下之义。职,犹实也。

3 冒,与媢通,妒也。疾,嫉。违,戾;意谓牵制。俾,使。达,显。殆,危。

译文

“我默默地在想:假如有一个官员,非常诚实专一(忠贞),而没有其他的技能;他的胸怀宽大,能够容人。别人若有技能,就好像他自己具有能力一般;别人若贤良明智,他由衷地喜爱他,不但是像他口中所说的那样,而是能真诚地宽容他。(这种人)用来保护我的子孙民众,那实在是有利啊。别人若有才能,他就妒忌他、讨厌他;别人若贤良明智,他就牵制他、使他不能显达,(这种人)实在不能宽容人。用这种人就不能保护我的子孙民众,那就危险了。

“邦之杌陧,曰由一人;邦之荣怀,亦尚一人之庆1。”

注释

1 杌(wù)陧(niè),不安。一人,穆公自谓。《国语·晋语》韦注谓:荣,乐也。怀,安。尚,庶几。庆,幸福。

译文

“国家若危险不安,是由于我个人(的关系);国家若繁荣安宁,那几乎是我个人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