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

凡二条。

或说志于道云:知得这道理,从而志之。先生曰:不特是知得时方志,便未知而有志于求道也是志。德是行其道而有得于心。虽是有得于心而不失,然也湏长长执守方不失。如孝行之巳得,则固不至于不孝,然若不执守,也有时走作,所以下一据字。然所以据此德,又却只要存得这心在,存得在时,那德便自在了。所以说依于仁。工夫到这里,又不遗小物,而必游于艺。

问:周礼书其德行、道艺,德行、艺三者犹可指名道字,不知如何解?曰:尝思之,只是晓得道理而巳。大而天地事物之理,以至古今治乱兴亡之变,圣贤之典策,一事一物之理,皆晓得所以然,谓之道。且如礼乐、射御、书数、礼乐之文,却是祝史所掌。至于礼乐之理,湏知是道者,方知得,如所谓天高地下,万物散殊,而礼制行矣,流而不息,合同而化,而乐兴焉之谓。又德是有德,行是有行,艺是有艺,道则知得那德行艺之理所以然也。注云:德行是贤者,道艺是能者,盖晓得许多事物之理,所以属能

凡五条。

问:曾子孔子一贯之道,言下便悟,先来是未晓也?答曰:曾子先于孔子之所以教者,日用之常,礼文之细,一一学来,惟未知本出一贯,故闻一语而悟。问: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夫子之道高远也?答曰:不然。颜子得入,故能仰高钻坚,在前在后,如有所立卓尔。曾子能入,故能言夫子之道忠恕。子贡得入,故能言性与天道,不可得闻,文章可得闻,他人自不能入,非高远也。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是道理,事事物物皆有个道理;器是形迹,事事物物皆有个形迹。有道湏有器,有器湏有道,物必有则。

问:忠恕即道也,而曰违道不远,何耶?曰:道是自然砥人能忠恕,则去道不远。圣人之道,如饥食渴饮。以上见万人杰录。

凡四条。

明德谓本有此明,如镜焉,缘为尘昏,故却不明。湏磨去尘垢,然后复明也。以上见廖德明录。

问:大学之书,不过明德、新民二者,自致知、格物、平天下,乃推广二者为条目,要之不过此心之体不可不明,而致知、格物、正心、诚意,乃其明之功尔。答曰:若论了时,只消明德一句便了。圣人为学者难晓,故推出许多节目。今且以明德、新民互言之,则明明德者,所以自新,新民者,所以使人各明其明德也。德者行之本,君子以成德为行,言德则行在其中。德是道之实,仁是德之心。以上见杨道人录。

诚敬

凡十六条。

先生言:龟山说只反身而诚,便天地万物之理在我。胡文定却言物物致察,宛转归己,如见云雷知经纶,见山下出泉知果行之类。惟伊川言不可只穷一理,亦不能徧穷天下万物之理。某谓湏有先后缓急,久之亦要穷尽。如正蒙是穷万物之理。敬以直内,义以方外,直是直上直下,胸中无纤毫委曲,方是割截方整之意。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物之终始,皆此理也。以此始,以此终,物,事也,亦是万物。

不诚无物,以在人者言之,谓无是诚,则无是物。如视不明则不能见是物,听不聪则不能闻是物,谓之无物亦可。又如鬼怪妖邪之物,吾以为无,便无亦是。学者湏是培养,不培养,如何穷理?

程子言:动容貌,整思虑,则自生敬。敬只是主一也,存此则自然天理明。以上见廖德明录。

伊川说未能诚意,且用执持,程子湏令就敬上做工夫。

问:诚者天之道,诚之者,人之道。答曰:诚是天理之实,更无纤毫作为。圣人之生,禀受浑然,气质,清明纯粹,全是天理,更不待修为,自然与天为一。若其余则湏是博学审问、谨思、明辨笃行,如此不巳,直待得仁义礼智与忠孝之道,日用本分事,无非实理,然后为诚。有一毫与天理不相合,便于诚有一豪未至。问: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伊川谓主一之谓敬,无适之谓一,而不函义之意,则湏应事接物间,无往而不主一,则义在其中。如此则当明敬中。有义义自敬中出之意方好。答曰:亦不必如比说。主一之谓敬,只是心专一,不以它念乱之。每遇事与至诚专一做去,即是主一之义。但既是敬之名,湏还他敬字;有义之名,湏还他义字。二者相济则无失,此乃理也。以上见余大雅录。

不诚,无物不诚,虽有物犹无物。如禘自既灌而往者,诚意一散,如不祭一般。

万物皆备于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万物不是万物之迹,只是万物之理皆备于我。如万物莫不有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兄弟之爱,夫妇之别,自家也有道理,本备于吾身,反之于君身,于君臣尽义,父子尽亲,兄弟尽其爱,夫妇尽其别,莫不各尽其当然之实年,而无一毫不尽。仰不愧,俯不怍,自然怏活。横渠言:万物素定于我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故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伊川曰:思无邪,诚也。盖行无邪未是诚,思无邪乃可以为诚也。

问: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曰:敬以直内,是无纤亳私意,胸中浩然,彻上彻下,表里如一。义以方外,是见得是处决定是恁地,不是处决定不恁地,截然方方正正。以上见李闳祖录。问:思无邪,曰:不但是行要无邪,思也要无邪。以上见叶贺孙录。

问:至诚之道,可以前知。曰:在我无一毫私伪,故常虚明,自能见得。见潘时举录。

问:敬与诚如何?曰:敬是戒谨恐惧之义,诚是实然之理。如实为善,实不为恶。

以上见万人杰录。

问:南轩所谓敬者,通贯内外动静而言。泳尝验之,觉得静时工夫少,动时工夫多,少间随事逐物去了。曰:有事时也着应,只是事过了,自家依旧。来信里坐,所谓动亦敬,静亦敬也。

以上见沈僩录三卷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