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序
大学之书,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也。盖自天降生民,则既莫不与之以仁义礼智之性,然其气质之禀或不能齐,是以不能皆有以知其性之所有而全之也。有一聪明睿智能尽其性者出于其间,则天必命之以为亿兆之君师,使之治而教之以复其性。此伏羲、神农、黄帝、尧、舜所以继天立极,而司徒之职、典乐之官所由设也。三代之隆,其法寖备,然后王宫国都以及闾巷,莫不有学。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第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及其十有五年,则自天子之元子、众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适子,与凡民之俊秀,皆入大学,而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已治人之道。此又学校之教,大小之节所以分也。夫以学校之设,其广如此,教之之术,其次第节目之详又如此。而其所以为教,则又皆本之人君躬行心得之余,不待求之民生日用彝伦之外。是以当世之人无不学,其学焉者无不有以知其性分之所固有,职分之所当为,而各俯焉以尽其力。此古昔盛时,所以治隆于上,俗美于下,而非后世之所能及也。及周之衰,贤圣之君不作,学校之政不修,教化陵夷,风俗颓败,时则有若孔子之圣,而不得君师之位以行其政教,于是独取先王之法,诵而传之,以诏后世。若曲礼、少仪、内则、弟子职诸篇,固小学之支流余裔,而此篇者,则因小学之成功,以著大学之明法,外有以极其规模之大,而内有以尽其节目之详者也。三千之徒,盖莫不闻其说,而曾氏之传独得其宗,于是作为传义,以发其意。及孟子没,而其传泯焉,则其书虽存而知者鲜矣。自是以来,俗儒记诵词章之习,其功倍于小学而无用;异端虚无寂灭之教,其高过于大学而无实。其他权谋术数,一切以就功名之说,与夫百家众技之流,所以惑世诬民,充塞仁义者,又纷然杂出乎其间,使其君子不幸而不得闻大道之要,其小人不幸而不得蒙至治之泽,晦盲否塞,反复沈痼,以及五季之衰,而坏乱极矣。天运循环,无往不复。宋德隆盛,治教休明,于是河南程氏两夫子出,而有以接乎孟氏之传,实始尊信此篇而表章之。既又为之次其简编,发其归趣,然后古者大学教人之法,圣经贤传之指,粲然复明于世。虽以熹之不敏,亦幸私淑而与有闻焉。顾其为书犹颇放失,是以忘其固陋,采而辑之。间亦窃附巳意,补其阙略,以俟后之君子。极知僭逾,无所逃罪,然于国家化民成俗之意,学者修巳治人之方,则未必无小补云。淳熙巳酉二月甲子,新安朱熹序。
大学序终
大学
子程子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于今可见。古人为学次第者,独赖此篇之存,而论孟次之。学者必由是而学焉,则庶乎其不差矣。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右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
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
也旧本颇有错简今因程子所定而
更考经文,别为序次如左:
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𬤊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右传之首章释明明德。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右传之二章释新民。
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𬤎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僩兮者,恂栗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𬤎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诗云:於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右传之三章释止于至善。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右传之四章释本末。
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右传之五章,盖释格物致知之义,而今亡矣。间尝窃取程子之意以补之曰: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巳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
所谓诚其意者,母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揜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巳,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右传之六章释诚意。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右传之七章释正心修身。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苖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右传之八章释修身齐家。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巳而后求诸人,无诸巳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右传之九章释齐家治国。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毋,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聊矣。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人;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秦誓曰:若有一个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伎,若巳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寔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媢疾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寔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惟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
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菑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右传之十章,释治国平天下凡传十章,前四章统论纲领指趣,后六章细论条目功夫。其第五章乃明善之要,第六章乃诚身之本,在初学尤为当务之急,读者不可以其近而忽之也。
大学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