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大地见真如 瓦砾泥沙具佛性

旃檀之形,能出门而迎佛[1];虎丘之石,解听法而点头[2]。故知山河大地,咸见真如[3];瓦砾泥沙,并存佛性。

今译

檀香木能够出门迎接佛陀;

虎丘石知道听法点头赞同。

由此可见,

山河大地都显现不变的本体;

瓦砾泥沙都存在永恒的佛性。

注释

[1]“旃檀”二句:《古尊宿语录》卷二十一《白云海会》:“上堂举:释迦如来往忉利天为母说法,优填王思佛,命匠人雕栴檀像。及至世尊下来,像亦出迎。诸人且道下来底是,出迎底是?”旃檀,即檀香,为常绿之乔木。竿高数丈,材质芳香,可供雕刻。古人用以雕刻佛像,如优填王以此香木所刻之佛像,举世闻名。

[2]“虎丘”二句:道生法师宣说“一阐提人皆得成佛”的观点后,被逐出建康僧界,来到虎丘,聚石为徒,讲说此义,群石为之点头。

[3]真如:佛教语,谓永恒存在的实体、实性,也指宇宙万物的本体。

大千之外更何物 非想之上更何穷

世界极于大千[1],不知大千之外,更有何物?天宫极于非想[2],不知非想之上,毕竟何穷?吾尝于此茫然,安得问之大觉[3]。

今译

世界的极限是大千世界,不知在大千世界的外面,

还有什么东西存在?天宫的极限是非非想天,

不知在非非想天的上面,到底尽头会是什么?

我曾经对这些迷茫不解,

怎样才能够向佛陀探问?

注释

[1]大千:佛家认为以须弥山为中心,以铁围山为外界,是一小世界。一千个小世界合为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合为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合为大千世界,总称为三千大千世界。略作“大千世界”、“大千”。

[2]非想:有情众生在生死轮回中的三种境界是欲界、色界、无色界。无色界的第四天是非想非非想天,到达此天时的定心,已无粗想,故称非想;但尚有细想,故称非非想。是三界中的最高天。略作“非非想天”。

[3]大觉:指释尊之觉悟。释尊觉悟宇宙之实相后,不仅将自己从迷惑中解脱出来,并且还想使他人得到解脱,而令觉行圆满,故其觉悟称为大觉。(《心地观经》卷一)

每想道德士 令我涕沾襟

衰年岭表余生[1],相传仙去;邻媪夜哭还券[2],垂老无家。每想斯人,潸然欲涕。

今译

苏轼衰志之时在岭外孤独地度过凄凉残生,

相传他早已经升仙而去;

邻居老妇晚上哭着感念他归还债券的恩德,

而他年老时却无家可归。

每当我想起苏东坡先生,总是要止不住潸然泪下!

注释

[1]岭表余生:苏轼晚年被贬到岭南惠州和海南琼州,由于远在岭南,消息隔绝,民间曾有他已经登仙而去的传说。岭表,指岭外。

[2]邻媪夜哭:宋费衮梁溪漫志》载,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苏东坡从被贬的海南岛西北部的儋州北归,行至阳羡时,打算住下来,就买了一所房子。一天夜里,他与朋友漫步,听到一个老妇人在哭泣,就上前询问,得知自己买的房子就是老妇人家祖辈相传的房子,随即叫人取来房契,当着老妇人的面将房契烧掉,并且叫来她的儿子,让他明天接老人回旧居去住。这件事情也称为“东坡卜居”或“阳羡卜居”。

意气精神不可灭

云长香火,千载遍于华夷;坡老姓名,至今口于妇孺。意气精神,不可消灭如此。

今译

祭祀关云长的香火,从不断绝,

千百年来遍布华夏大地;

苏东坡的英名,广为传播,

至今妇人孺子仍在称说。

人的意气精神,千秋万代永存!

古德行为谨慎 使人心志凛然

慧远临终,检戒于食蜜[1];萨真济渡,留钱于空舟[2]。古德慎行至此[3],使人心志凛然。

今译

慧远临终,让人翻检律书看看是否可以食蜜;

萨真渡河,将钱留在空无一人的小船里才走。

佛门先辈对自己的行为是如此谨慎,

使人不由得凛然生起敬畏效仿之心!

注释

[1]“慧远”二句:慧远一生,严格地奉持戒律。临终前,身体极不舒服。身边众僧请求他饮豉酒,不许;请求饮米汁,不许;又请求和水为浆,于是慧远让律师翻检律书,看看是不是可以食蜜。书还没有翻完,慧远就下世了。见《高僧传》卷六。

[2]“萨真”二句:道教中河西萨真人,北宋末曾从虚靖天师张继光学道法。传说他渡河时,见有船而无操船者,乃举篱自渡,留钱于空舟之中,作为渡河费用。

[3]古德:佛教徒对年高有道的高僧的尊称。

日华澹澹固良辰 风雨潇潇亦好景

三径竹间[1],日华澹澹,固野客之良辰;一编窗下,风雨潇潇,亦幽人之好景。

今译

小路掩映在修竹间,阳光摇曳不定,

确实称得上隐士的良辰;

图书置放在蓬窗下,风雨潇潇长吟,

也可称得上幽人的美景。

注释

[1]三径:汉蒋诩归乡后,荆棘塞门,隐居不出,唯留有三径与贤士往来。

名士风流 高人胸次

春衣杜陵[1],急管平乐[2],真称名士之风流;雨中山果,灯下草虫[3],想见高人之胸次。

今译

春衣流连杜陵,急管奏于平乐,

真可称是名士风度,潇洒倜傥;

雨中山果堕落,灯下草虫和鸣,

令人想象高人胸怀,宁静高远。

注释

[1]杜陵: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南。唐韩翃《赠张千牛》:“急管昼催平乐酒,春衣夜宿杜陵花。”杜陵花,隐喻娼妓。

[2]急管:节奏急速的乐曲。平乐:宫观名,东汉明帝时所建,在洛阳西门外。三国魏曹植《名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

[3]“雨中”二句:唐王维《秋夜独坐》:“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作者意为高人胸怀要高于名士风流。

好散钱财不积书 趣在个中爱种树

好散阿堵[1],亦复不能积书;趣在个中,平生只爱种树[2]。

今译

喜散钱财身外物,也同样无心积累图书:

趣味只在这里面,一辈子只爱种树自娱。

注释

[1]阿堵:指钱。晋代王衍从来不提钱字,妻子将钱绕床一周,他没法出去,叫来婢女说:“赶快将这东西(阿堵物)拿开!”后人遂以阿堵物或阿堵称钱。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规箴》。

[2]只爱种树:屠隆曾从阿育王舍利殿前移置娑罗树一颗,并改其书斋“栖真馆”为“娑罗馆”。

纵有良药千包 不及一服清凉

醇醪百斛[1],不如一味太和之汤[2];良药千包,不如一服清凉之散[3]。

今译

纵有百斛美酒,也比不上养心太和汤;

纵有千包良药,也比不上去热清凉散。

注释

[1]醇醪(láo):味厚的美酒。

[2]太和之汤:能使人心平气和的酒。宋邵雍《无名公传》称酒为太和汤。宋程颐《林下五吟》诗之一:“安乐窝深初起后,太和汤酽半醺时。”

[3]清凉之散:药名,能清热。

情坚思女化作石 功久铁杵磨成针

积想情坚,思女因而化石;磨砻功久[1],铁杵且会成针[2]。今人才学修行,便希得证。稍不见效,辄退初心。道其可几乎?

今译

长久想念,痴情不渝,

思念丈夫的女子因而化为望夫石;

磨石功夫,只要持久,

坚硬粗重的铁杵也可以磨成细针。

今人刚开始学习修行,就一心希望修成正果。

稍微不见有明显成效,原有的信念就会动摇。

像这样能够求得大道吗?

注释

[1]磨砻(lóng):磨石。比喻锻炼、钻研。宋陆游《示友》:“学问更当穷广大,友朋谁与共磨砻。”

[2]“铁杵”句:传说唐李白少时读书于眉州象耳山,没有收获就离开了那里。过小溪,逢一老妪,正在磨铁杵。李白问她干什么,她说是要把它磨作针。李白深受感动,于是回到读书处,终于学有所成。

邺侯著眼 丰干饶舌

不是邺侯著眼,懒残只一丐者[1];若非丰干饶舌,寒拾两个火头[2]。

今译

如果不是李泌慧眼独具,

懒残禅师就被人当作叫花子;

如果不是丰干饶舌道破,

寒山拾得仍然是两个烧饭工。

注释

[1]“不是”二句:唐代禅僧明瓒,闲居衡山。众僧营作,明瓒独自休息,即使被指责,亦无愧色。人称懒残。好食众人的残食。天宝元年至南岳寺执役,达二十年之久。李泌隐居衡山时,暗中观察他的所作所为,知道他不是等闲之人,遂往拜谒。懒残看出他非等闲之辈,让他“慎勿多言,领取十年宰相”。见《宋高僧传》卷十九。

[2]“若非”二句:丰干、寒山、拾得,均为唐代禅僧。寒山居天台山寒岩,与国清寺僧人拾得为友,拾得因颠狂而被罚供役厨下。刺史闾丘胤曾从丰干处听到寒山、拾得的大名,来到他们暂栖的天台国清寺拜谒,二人说:“丰干饶舌。”遂出门而去,不知所终。见《宋高僧传》卷十九。饶舌,多嘴。

篱边杖屦送僧 石上壶觞坐客

篱边杖屦送僧[1],花须罥于巾角;石上壶觞坐客,松子落我衣裾。

今译

在竹篱边恭敬地送走高僧,花须挂到了巾角。

在石桌上备下酒留客入席,松子飘落到衣襟。

注释

[1]杖屦(jù):古礼五十岁老人可以扶杖。又古人入室,鞋必脱于室外。为尊敬长辈,长者可入室而后脱鞋。后遂用“杖屦”为敬老之词。屦,也作履。

待月看云 焚香扫室

待月看云,偶见鹤形之使;焚香扫室,时迎鸟爪之姑[1]。

今译

等待月亮看着云彩,

偶尔看见鹤一样的仙家使者飞过:

点上香炷扫净禅室,

不时迎接手指纤细的仙姑到来。

注释

[1]鸟爪之姑:相传仙女麻姑,手指纤细如鸟爪。

显贵如傀儡 功名如幻影

鸣驺呵殿[1],歌儿挈傀儡于场中;揭地掀天[2],童子弄形影于灯下。

今译

显贵出行,随从吆喝开道,众人前呼后拥,

只不过是歌女牵着丝线在戏台上表演傀儡戏;

功勋辉煌,声势显赫夺人,纵然翻天覆地,

只不过是小儿牵着丝绳在灯光下表演皮影戏。

注释

[1]鸣驺(zōu):显贵出行,随从的骑卒吆喝开道。呵殿:官僚出行时,有随从前呼后拥。随从在前者称“呵”,在后称“殿”,喝令行人让道。

[2]揭地掀天:犹言翻天覆地,极言声势之大。《寇忠悯诗集后序》:“莱公两朝大臣,勋业之盛,掀天揭地。”

人生要识本来面 莫把他乡作故乡

张三不是他,李四亦不是他[1],总认邮亭为本宅[2];长卿不是我,纬真亦不是我[3],莫把并州作故乡[4]。

今译

张三不是他,李四也不是他,

总是把驿馆当成自己的房室;

长卿不是我,纬真也不是我,

切莫将外地看作自己的故乡!

注释

[1]“张三”二句:《古尊宿语录》卷二八《龙门佛眼》:“张三李四何王赵,问你渠今是阿谁?”

[2]邮亭:驿馆,递送文书投止之所。人生如寄,人灵魂寄寓的形体就如邮亭。语意出《楞严经》。

[3]长卿、纬真:本书的作者屠隆,字长卿,又字纬真。

[4]莫把并州作故乡:唐刘皂《旅次朔方》:“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禅录对此诗屡有引用。

风翻佛经禅心静 水滴莲花幽思长

风翻贝叶[1],绝胜北阙除书[2];水滴莲花[3],何似华清宫漏[4]?

今译

清风翻动着佛经,远胜朝廷任命的诏书;

水声嘀哒在莲花,美于华清宫里的壶漏。

注释

[1]贝叶:古代印度人用以写经的树叶。亦借指佛经。

[2]北阙:古代宫北面的门楼,是大臣等候朝见或上书奏事的地方。也作朝廷的别称。唐孟浩然《岁暮归南山》:“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除:拜官授职。

[3]莲花:晋慧远居庐山时,其弟子慧要因山中不知更漏,乃取铜叶制器,形状如莲花,置盆水上,底孔漏水,用以计算时间。见《高僧传》卷六。

[4]漏:漏壶,古计时器。

一室经行免奔走 六时礼佛替朝天

一室经行[1],贤于九衢奔走;六时礼佛[2],清于五夜朝天[3]。

今译

在一间静室来回散步,胜于在喧嚣的大街上奔走:

在昼夜六时礼拜佛祖,比五更天就得上朝要清净。

注释

[1]经行:佛教徒因保养身体散除郁闷,旋回往返于一定之地。

[2]六时:佛教分一昼夜为六时:晨朝、日中、中没、初夜、中夜、后夜。

[3]五夜:一夜分甲、乙、丙、丁、戊五段,即五更。

鸣琴对流水 散帙当竹轩

鸣琴流水,疑鲂鲔之来听[1];散帙当轩[2],喜藤竹之交翳[3]。

今译

对着流水弹琴,

似乎感到水中的游鱼也前来聆听;

临着窗子读书,

喜见青藤翠竹相互攀绕洒下绿荫。

注释

[1]鲂鲔(fáng wěi):鳊鱼和鲟鱼,都是鱼的古称。

[2]散帙:打开书帙。借指读书。

[3]翳(yì):遮蔽。

月露生香 山风成韵

娟娟月露,下薝葡而生香[1];嫋嫋山风,入松篁而成韵[2]。

今译

明媚美好的月中露水,滴到薝葡花而倍添幽香:

飘飘漾漾的山际清风,拂过松竹林而成为天韵。

注释

[1]薝葡:花名。梵语。意译为郁金花,花气甚香。

[2]篁:竹田,竹林。

清旷未解习锻机 萧疏耻作投梭达

闲情清旷,未解习锻之机[1];野性萧疏,耻作投梭之达[2]。

今译

闲适的情怀清静旷远,不知进行锻造的关键所在;

野逸的心性寂静闲淡,耻作挑逗邻女的放纵之举。

注释

[1]习锻:《晋书·嵇康传》:“性绝巧而好锻。宅中有一柳树甚茂,乃激水圜之,每夏月,居其下以锻。”锻,打铁,锻造。

[2]投梭:晋谢鲲字幼舆,挑逗邻家女,邻女正在织布,以梭投之,折鲲两齿。谢鲲不以为然,说:“还不耽误我啸歌。”当时人说:“任达不已,幼舆折齿。”见《晋书·谢鲲传》。后以“投梭折齿”为拒绝调戏的典故。达:任达,放纵,不拘礼法。

庖牺凿开浑沌 周武决裂堤防

负苓而骂庖牺[1],凿开浑沌[2];采薇而薄周武[3],决裂堤防[4]。

今译

负苓的隐者指责伏羲

是因为伏羲创制八卦,

破坏了天地间元气的浑沌状态;

归隐的夷齐看轻周武,

是因为武王讨伐纣王,

破坏了臣不能伐君的礼法制度。

注释

[1]负苓:唐王绩《负苓者传》说,文中子讲道于白牛之溪,弟子因不能理解八卦之理而深感苦恼。有一负苓者说:自从伏羲作八卦后,“泄道之密,漏神之机,分张太和,磔烈元气……而大朴散矣”!庖牺:即伏羲。

[2]凿开浑沌:《庄子·应帝王》:“南海之帝为鯈,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鯈与忽时相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厚,鯈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指违反自然的浑朴状态而导致祸害。

[3]采薇:孤竹君的两个儿子伯夷叔齐,先后逃到周国,周武王伐纣,两人叩马劝谏。武王灭商后,他们耻食周粟,采薇而食,饿死在山里。见《史记·伯夷列传》。后以“采薇”指归隐。

[4]决裂:破坏。堤防:土石筑成的防水工事。

尽扫文字 悉杜语言

善星腹笥部藏[1],不免泥犁[2];云光口坠天花[3],难逃阎老。所以初祖来自迦毗,尽扫文字[4];室利往参摩诘,悉杜语言[5]。

今译

善星的肚里装了再多的学问,也不免要坠入地狱;

云光的口里即使有天花乱坠,也免不了要见阎王。

所以初祖达摩来自佛的故乡,统统扫除了文字;

文殊菩萨去参见维摩诘大士,全部杜绝了语言。

注释

[1]善星:释尊为太子时所生之子。出家后,断欲界之烦恼,修学有成。因亲近恶友,退失所得之解脱,认为无涅槃之法,起否定因果之邪见,且对佛陀起恶心,以生身堕于无间地狱。(《北本大涅槃经》卷三十三)达摩《血脉论》:“若不见性,纵说得十二部经,亦不免生死轮回,三界受苦,无有出期。昔有善星比丘,诵得十二部经,犹自不免轮回,为不见性。善星既如此,今时人讲得三五本经论,以为佛法者,愚人也。若不识得自心,诵得闲文书,都无用处。”腹笥:语出《后汉书·边韶传》:“边为姓,孝为字,腹便便,五经笥。”后以“腹笥”指腹中所记的书或所知的学问。笥,书箱。

[2]泥犁:佛教语。梵语意译,即地狱之意。

[3]“云光”句:云光为南朝梁法师,口才极好,曾感到天花乱坠。宋张敦颐《六朝事迹类编》:“雨花台,有云光法师讲经于此,感得天雨赐花,天厨献食。”据传云光法师因不持斋戒,死后遭报,投胎为牛。

[4]“初祖”二句:达摩来到东土,标举释尊在灵山法会上所传“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禅法。初祖,东土禅宗初祖达摩。迦毗,迦毗罗卫城,即今尼泊尔塔拉伊之提罗拉寇特地方,为佛陀出生处,亦即释迦族之国土。

[5]“室利”二句:文殊菩萨向维摩诘居士询问什么是不二法门,维摩诘一言不发,文殊赞叹道:“连一句话也没有,这是真正进入不二法门了啊!”室利,文殊室利之略称。

才高不入白莲社 诗好何关黄蘗宗

灵运才高,不入白莲之社[1];裴休诗好,何关黄蘗之宗[2]。故子昂、杜甫韵语,骋意气于艺林;寒山[3]、船子吟哦,写性灵于天籁。写性灵者,佛祖来印;骋意气者,道人指呵。

今译

谢灵运的才气再高,慧远却不让他加入白莲社;

裴休的诗写得再好,黄蘗却认为这与禅法无补。

子昂、杜甫的诗歌,驰骋文人意气于诗歌之林;

寒山、船子的佛偈,抒写至情至性的天籁之音。

抒写性灵的,佛祖大德加以印可;

驰骋意气的,得道之人加以斥呵。

注释

[1]“灵运”二句:谢灵运,南朝刘宋人。东晋义熙年间至庐山参礼慧远,后慧远于道场前掘莲池,内植白莲花,结白莲社。据《佛祖统论》卷三十六,灵运想参加白莲社,慧远以其心杂乱而没有允许。

[2]“裴休”二句:唐裴休精通佛典。大中二年(848),裴休移镇宛陵,迎请希运至开元寺,常去参问。《五灯会元》卷四黄蘗希运禅师传:“裴相国一日请师至郡,以所解一编示师。师接置于座,略不披阅。良久曰:‘会么?’裴曰:‘未测。’师曰:‘若便恁么会得,犹较些子。若也形诸纸墨,何有吾宗?’”

[3]寒山:唐代诗僧。居天台山寒岩幽窟中,因不详其姓氏,故称“寒山”。好吟诗唱偈,常契于佛禅之理。其诗传世有三百余首。船子:唐代禅僧德诚,隐居华亭(今上海)吴江畔,泛一小舟,随缘接化往来四方之人,因号船子和尚。其禅偈:“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为世所称。(《五灯会元》卷五)

行谊当无损 净业莫有妨

室无长物[1],心本宅乎清虚[2];门多杂宾,性不近乎狷介[3]。行谊虽无大损[4],净业未免有妨[5]。

今译

家里没有像样的东西,心情本来寄托在清净虚无;

门前常有纷杂的宾客,性情无法做到孤高和自洁。

虽然对品行道义没有大的损害,

对修行清净的善业则未免有妨。

注释

[1]长物:像样的东西。

[2]宅:居,存。清虚:清净虚无。

[3]狷介:孤高洁身。魏刘劭人物志·体别》:“狷介之人,砭清激浊……是故可与守节,难以变通。”

[4]行谊:品行、道义。

[5]净业:清净的善业。种善业者得以往生西方净土。

静听豪士谈锋 醒看酒人醉态

据床嗒尔[1],听豪士之谈锋[2];把盏醒然,看酒人之醉态。

今译

依着木几,物我似已两忘,

听豪放不羁的奇士侃侃而谈;

端着酒杯,头脑却很清醒,

看狂欢滥饮酒徒的昏醉神态。

注释

[1]嗒尔:形容物我两忘。唐白居易《隐几赠客》:“有时犹隐几,嗒然无所偶。”

[2]谈锋:谓言谈精锐,如有锋芒。

名利如浮云 使人心灰冷

大臣赫赫,甫丘墓便已就荒;文士沾沾,问姓名多云不识[1]。名利至此,使人心灰。

今译

大臣的功业赫赫有名,

在造化的掌握中,刚入坟墓坟草已荒;

文士对才名沾沾自喜,

而高僧的耳朵里并未听闻他的声名。

想到名利这种状态,不由使人心灰意冷。

注释

[1]“问姓名”句:唐大和二年(828)二月,杜牧在东都洛阳应进士举,以第五人及第。三月在长安应制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以第四等及第。春风得意,名振京邑。与一二同年到城南游览,至文公寺,有禅僧拥褐独坐。杜牧与之交谈,发现禅僧语言玄妙,出人意表。僧人问杜牧姓字,杜牧详细禀告了他。又问杜牧:“修什么业?”旁边的人说杜牧考试高中,僧人回过头来看了杜牧一眼,说:“这些我都不知道。”杜牧深感惊讶,遂作诗赠之,其中有“休公都不知名姓,始觉空门意味长”之句。见《本事诗·高逸》。

人有绝技必传 人有至性不朽

夫人有绝技必传,有至性不朽。灵心巧思,鲁班以木匠千秋;报主存孤,李善以佣奴百世[1]。

今译

人有绝技一定会传之后世;

人有至性一定会万古长存。

灵心巧思发明锯子,鲁班虽是一个木匠却名垂千秋;

报答主人抚养孤儿,李善虽是一个佣奴却流芳百世。

注释

[1]李善:后汉淯阳人。本同县李元奴。元家俱疫死,惟存一孤儿李续,家财数万。诸奴想害死李续好瓜分财产,李善偷偷地背负李续逃了出去。等李续长大,李善将诸奴之事报告给官府,把他们全部诛灭。光武帝听了这件事,诏拜李善和李续做了太子舍人。后来李善官迁九江太守,未至任所而卒。事迹载入史书。

核人贵实 浮论难凭

核人贵实,浮论难凭。从古圣贤,不能无谤。试问释迦于移山之口[1],佛云乎哉;叩宣尼于伐木之夫[2],何圣之有?

今译

考察一个人要从实际出发,

缺乏根据的言论不足为凭。

自古以来的圣人贤者,没有一个人不受诽谤。

试着从提婆的嘴里打听释迦,哪里是什么佛?

如果向桓魋的嘴里探问孔子,哪里是什么圣?

注释

[1]移山之口:据佛经记载,提婆达多是佛世时犯五逆罪、破坏僧团、与佛敌对的恶比丘。提婆欲迫害佛陀,以五百人投石器击杀佛陀而未果。又于耆闍崛山下投下大石,虽为金毗罗神接阻,然碎片伤佛足而出血。提婆达多简称提婆。

[2]伐木之夫:指春秋时宋司马桓魋拔树欲加害孔子的事。孔子去曹适宋,与弟子在大树下习礼,桓魋欲杀孔子,拔其树。孔子只好率弟子离开了那里。《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去曹适卫,与弟子习礼大树下。宋司马桓魋欲杀孔子,拔其树。”“拔树”后皆作“伐树”。

好看花竹聊适情 偶听弦歌不妨道

道人好看花竹,寄托聊以适情;居士偶听弦歌[1],不染何妨入道[2]。情旷亦自有致,寂寞无令太枯[3]。

今译

修行禅道之人喜欢观赏花竹,

寄托高情逸趣聊以适情娱性;

居家奉佛之人偶尔聆听弦歌,

不会污染性灵何妨进入大道。

情趣高远但也要有生机活趣,

静静修行但不要沉溺于顽空。

注释

[1]“居士”句:如维摩诘居士入淫坊酒肆而持守禅心,不染俗尘。

[2]入道:体证得无漏圣道。《维摩经》:“火中生莲花,是可谓希有。在欲而行禅,希有亦如是。”

[3]“寂寞”句:《菜根谭》:“静云止水中,须有鸢飞鱼跃的气象。”

学道之法无多 只在一心不乱

眉睫才交,梦里便不能主张;眼光落地,死去又安得分明[1]。故学道之法无多,只在一心不乱。

今译

眉睫才合上,梦里便不能主宰自己;

眼光刚落地,死后又岂能了悟禅理!

所以修习禅的方法并没有多少,

关键在于心念专一而不可散乱。

注释

[1]按:“眉睫才交”数句亦见于陈继儒小窗幽记》。眼光落地,比喻死亡。《传灯录》十九云门章:“时不待人,忽然一日眼光落地,到来前头将什么抵拟?莫一似落汤螃蟹,手脚忙乱,无你掠虚说大话处。莫将等闲,空过时光。一失人身,万劫不复。”《惟则语录》:“忽尔三寸气消,眼光落地。百骸既散,万事俱休。一个游魂,随业受报,岂不是虚生浪死,甘受轮回者哉?”

幸为人身 知足不辱

戴发含齿[1],生幸托于中华;方袍圆冠[2],名复缀于下士。田园虽少负郭[3],妻孥尚免饥寒。荣期之乐已多[4],老氏之学知足。

今译

顶着头发含着牙齿,有幸能出生在我中华大地;

方形衣领圆形冠帽,名字被编录在普通平民中。

虽然缺少负郭良田,但妻子儿女幸而免遭饥寒;

荣期之乐已经很多,老子的学问教我知足不辱。

注释

[1]戴发含齿:指人。《列子·黄帝》:“戴发含齿,倚而趣者谓之人。”

[2]方袍圆冠:方形的衣领和圆形的帽冠,为古代儒生的服饰。

[3]负郭:此指负郭田,即近郊良田。《史记·苏秦传》:“且使我有洛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

[4]荣期:荣启期,春秋时隐士。传说他曾对孔子说人生三乐:生而为人是一乐,生而为男是一乐,行年九十是一乐。

富贵贫穷由天定 毁誉嗔喜莫随人

若富贵贫穷,由我力取,则造物为无权;若毁誉嗔喜,随人脚根,则谗夫愈得志。

今译

如果富有显贵或者穷困潦倒,

可以由我个人的努力所决定,

那么造物主岂不失去了作用?

如果谗毁赞誉嗔怒以及喜爱,

随着别人的意图而受其影响,

那么谗佞的小人会更加得意。

世法须从身试 大道不在口谈

世法须从身试[1],大道不在口谈。暇日清言有味[2],恐于实际无当。猝然遇境不挠,此是学问得力。

今译

世间之法应当切身经历,体证大道不在夸夸其谈。

闲时谈论玄理固有趣味,恐怕对实际派不上用场。

突遇外境而不受其阻挠,这才是学问的真实受用!

注释

[1]世法:指世谛之法。即世间之法,由因缘所生之法、可毁坏之法。

[2]清言:谈论玄理。

心常作平等之观 眼不见可憎之物

冤家恩爱,心常作平等之观[1];上帝悲田[2],眼不见可憎之物。性鲜贪嗔[3],六时畏作恶趣[4];心能领略,四季都是良辰[5]。昔人不云乎:此老终当以乐死!

今译

对冤家和恩爱之人,用平等的眼光看待;

上帝垂怜贫困之士,眼里不见厌恶之物。

生性少有贪欲嗔怒,整天都害怕有恶行;

心能领略禅法妙趣,四季皆是欢乐光阴。

前人不是曾经说过:

像这样的人直到死都会快快活活的!

注释

[1]平等:无高下浅深之差别。佛家主张对于众生应等同视之,无高低、亲怨之区别,在值得怜悯和具有佛性上,平等无二,称为众生平等。《五灯会元》卷一《六祖慧能》:“佛教慈悲,冤亲平等。”又卷三《西园昙藏》:“慈苟无缘,冤亲一揆。”

[2]悲田:佛家以施济贫困为三福田之一。谓以悲悯之心施恩于贫困之人,则得无量之福,故名悲田。

[3]贪嗔:贪嗔痴之略。佛家以贪欲、嗔恚、愚痴为三毒,认为是一切烦恼的根本。

[4]恶趣:也称恶道,指地狱、饿鬼、畜生三道。《无量寿经》:“但作众恶,不修善本,皆悉自然入诸恶趣。”此指能堕入恶趣的恶行。

[5]“四季”句:《无门关》十九则颂“平常心是道”:“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月随云走竟不移 岸逐舟行终自若

青溪白石,倏生潇洒之怀;黑雾黄埃,便起炎嚣之念,此是心依境转[1],恐于学道无当。必也月随云走,月竟不移;岸逐舟行,岸终自若[2],则几矣。

今译

看到青葱山溪洁净白石,油然生起出世的情怀;

看到黑色烟雾滚滚黄尘,便有烦恼喧嚣的感觉。

这是心念跟随外境变动,恐怕对学道没什么帮助。

月随云走,月仍没有动;岸随船漂,岸还在原地。

只有达到了这样的境界,才算修行得差不多了啊。

注释

[1]心随境转:《传灯录》卷二西天第二十二祖传法偈:“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随流认得性,无喜亦无忧。”这首禅偈描述了禅学中的无心之境。心如水,如果停止了,即成腐水,所以必须流转。心在感受外境的同时,就是心的流转。但心在流转时还必须保持它的幽玄微妙之境:在无心中反映万境的真情,而不注入任何东西,仍是本来的面目,这便是“无心”,便是“幽”。这样,既能心随境转,又能超然境外,随流时仍保持心的虚明的本性,而获得超越忧喜的安详与洒脱。

[2]月竟不移、岸终自若:《圆觉经》以“云驶月运,舟行岸移”这种错觉现象喻世人心性紊乱,执幻为真。此处反之,谓学道者须有一双看透幻相的慧眼。

奔驰情识易昏 积累熏修根熟

醒时思作佳梦,梦去未必如所思;生前念佛修行,死后犹恐忘初念。何也?众生奔驰情识,一往易昏;学人积累熏修,务求根熟。

今译

清醒时想做好梦,梦散后恐难如心中所愿;

活着时念佛修行,纵死后仍害怕忘却初心。

这是为什么呢?

芸芸众生奔走驰逐于俗情妄识,往往容易昏聩糊涂;

学道之人积德修身如以香熏衣,务必追求根机圆熟。

染净在心 何关形迹

隔壁闻钗钏声,比丘名为破戒[1],比丘之心入故也;同室与妇人处,罗什不碍成真,罗什之心不入故也。固知染净在心,何关形迹。

今译

隔着墙壁听到钗钏的叮铃声,

对一般僧人而言是破除僧戒,

这是因为一般僧人心有所恋;

在同一间房子里与妇人相处,

却并不妨鸠摩罗什修成正果,

这是因为罗什大师心无所系。

所以心性澄明与否在于内心,

与外在的形迹根本没有关系。

注释

[1]闻钗破戒:《五灯会元》卷十《永明道潜》:“因四众士女入院,眼问师曰:‘律中道,隔壁闻钗钏声,即名破戒。见睹金银合杂,朱紫骈阗,是破戒不是破戒?’师曰:‘好个入路!’”如果心灵不染,听闻钗声正是禅悟修行的入路。

倒屣迎僧道 掩耳厌市朝

方外偶过僧道,倒双屣,急开竹户迎来;座中倘及市朝,掩两耳,辄敕松风吹去[1]。

今译

门外偶有僧道高人经过,高兴得穿反了鞋子,

急忙打开竹门将他迎接;谁在席间谈论市朝,

赶忙用手掩住耳朵,立即命令松风将它吹走!

注释

[1]“座中”三句:宋苏轼《赠孙莘老》:“若对青山谈世事,当须举白便浮君。”此则有过之而无不及。

家在半村半郭 人称非俗非僧

楼窥睥睨[1],窗中隐隐江帆,家在半村半郭;山倚精庐[2],松下时时清梵[3],人称非俗非僧。

今译

从楼上向远处放眼望去,窗里隐约可见江中白帆,

我的家一半在村里一半在城外;

佛寺斜枕着青翠的山峦,松下不时听到清切梵呗,

大家说我既非俗士也不是僧人。

注释

[1]睥睨:斜视。

[2]精庐:佛寺。

[3]清梵:清切的梵呗声。

高人轻富贵易 达士断恩爱难

华屋朱门,过王侯而掉臂[1];黄头悬齿,对儿子而伤心。高人之轻富贵也易,断恩爱也难。

今译

华丽的屋宇,朱红的大门,

经过王侯之家却不顾而去;

枯黄的头发,松动的牙齿,

面对着儿孙之辈仍然伤心。

高人轻视富贵很容易做到,

要想彻底割断恩爱却困难。

注释

[1]掉臂:挥动手臂,表示不顾而去。

中郎未精玄赏 晋人果善清言

观上虞《论衡》[1],笑中郎未精玄赏[2];读临川《世说》[3],知晋人果善清言。

今译

观看王充的《论衡》,知道蔡邕并不精于玄赏;

读刘义庆的《世说》,知道晋人果然善于清言。

注释

[1]上虞《论衡》:王充字仲任,东汉会稽上虞人。著有《论衡》八十五篇,二十余万言,《后汉书》卷三十九本传《注》引《袁山松书》:“充所作《论衡》,中土未有传者,蔡邕入吴始得之,恒秘玩以为谈助。”又引《抱朴子》:“时人嫌蔡邕得异书,或搜求其帐中隐处,果得《论衡》,抱数卷持去。邕丁宁之曰:‘唯我与尔共之,勿广也。’”

[2]中郎:即蔡邕,东汉陈留人,博学,好辞章,精音律。因其曾任中郎将,世称蔡中郎。后人辑其文集为《蔡中郎集》。玄赏:对奥妙旨趣的欣赏。

[3]临川《世说》:刘义庆,南朝宋彭城绥里人,永初元年袭封临川王。其所著《世说》,亦称《世说新语》,主要记述东汉末年至东晋年间名士文人的言行风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情况和士大夫阶层的生活习气。文字简练而有文采,清奇隽永,后世清言体的创作多受其启发。

美人化为粪土 猛士制于蝼蚁

美人傅粉涂香,终沦于粪土;猛士格虎剸象[1],死制于蝼蚁。古簇锈刀[2],旧日战争之地。蚀钗灰袄,昔时歌舞之场。英雄漠漠精灵,秦晋茫茫岁月。

今译

美人抹脂粉涂香水,最终还是化为粪土;

猛士格猛虎刺大象,死后尸体为蝼蚁食。

古老的箭镞生锈的战刀,是旧日争战地。

风化的头钗腐烂的绣袄,是过去歌舞场。

英雄化为寂寞的精灵,消逝在茫茫岁月。

注释

[1]剸(tuán):割。

[2]簇(cù):同“镞”。箭头。

日日延宾客 长年懒出门

娑罗居士[1],酿酒治蔬,无日不延宾客;杜门禁足,经年懒过邻家。白香山云[2]:“丘野有泉石花竹者靡不游,人家有美酒鸣琴者靡不过。”吾甚愧其言。

今译

我这个娑罗馆的居士,

酿造好酒置备蔬菜,没有一天不邀请宾客;

闭门清净禁足不出,整年也懒得过访邻家。

白居易说他自己:

“有泉石花竹的丘野没有一处不游历,

有美酒鸣琴的人家没有一户不过访。”

我很惭愧不能像他那样。

注释

[1]娑罗:梵语音译,意译为坚固。唐释慧苑《音义》下则认为译作高远较正确。佛典中有沙罗树林(坚固林、双树林)之称,《翻译名义集》卷三谓,此树娑罗树科夏不凋而坚固,因以为名。佛陀在拘尸那揭罗城跋提河边,将入涅槃时,其卧床四周各有同根娑罗树一双,此林即为佛陀涅槃之处。作者自名为娑罗居士,其意亦在表示与佛法的缘分。

[2]白香山:唐代诗人白居易,号香山居士。

无碍法中 自生系缚

永明禅师云[1]:“向不迁境上[2],虚受轮回;于无碍法中,自生系缚。”

今译

永明禅师说得好:

“在本来没有变动的境界上,徒然遭受轮回;

在本来没有障碍的万法中,自己生起束缚。”

注释

[1]永明禅师:宋代永明延寿禅师。此语出自他的名著《宗镜录》序言。

[2]不迁:不变之真理。禅师往往以形相的迁变来使人悟出超乎形相的不迁之理,让人于迁变中体认不迁。《传灯录》卷十七通禅师传:“僧问:‘如何是不迁义?’师曰:‘落华随流水,明月上孤岑。’”卷二十五玄则禅师传:“问:‘如何是不迁?’师曰:‘江河竞注,日月旋流。’”《五灯会元》卷四赵州禅师传:“问:‘如何是不迁义?’师曰:‘一个野雀儿从东飞过西。’”同书卷十良匡禅师传:“问:‘如何是不迁义?’师曰:‘春夏秋冬。’”同卷惟素禅师传:“问:‘如何是不迁义?’师曰:‘暑往寒来。’”《古尊宿语录》卷四十六慧觉禅师语录:“《放光》云:‘法无去来,无动转故。’若然者,旋岚偃岳,日月历天,江河竞注……而无流动。”

瞑目跏趺 冥心入定

瞑目跏趺[1],落花飘而满几;冥心入定[2],鼯鼠出而行阶[3]。

今译

闭目打坐,当禅定达到一定阶段时,

缤纷的落花渐渐在案几上洒落;

专心入定,似乎消解了肉体的存在,

但见那鼯鼠出来在石阶上游走。

注释

[1]跏趺:“结跏趺坐”的略称。佛教中修禅者,两足交叉置于左右股上,称“全跏坐”。或单以左足押在右股上,或单以右足押在左股上,叫“半跏坐”。据佛经说,跏趺可以减少妄念,集中思想。

[2]冥心:冥合本有的清净之佛性如来藏心,亦即冥合本来有的清净自性之心。《禅戒篇》:“戒心无他,亦唯是等人,一切平等。”入定:入于禅定,即摄驰散之心,进入安定不动之精神状态。

[3]鼯鼠出:《景德传灯录》卷七载大德法常禅师听到鼯鼠声说:“即此物,非他物,汝等诸人善护持之,吾今逝矣。”遂从容圆寂。

扫有扫无扫亦扫 忘形忘物忘亦忘

扫有扫无,即“扫”字而亦扫;忘形忘物,并“忘”字而亦忘[1]。斯能所之双泯[2],会灵心于绝代。

今译

扫除有扫除无,就连“扫”字也应当扫除;

忘却形忘却物,就连“忘”字也应当忘却。

才能将能认知的主体与认知的对象一齐泯灭,

才能去领会那颗举世也难以领会的灵悟之心。

注释

[1]“扫”字亦扫、“忘”字亦忘:《五灯会元》卷二载:温州净居尼玄机,一日往参雪峰,自负地说自己“寸丝不挂”。雪峰突叫:“袈裟角拖地了!”玄机慌忙回头察看,雪峰遂喝道:“好一个‘寸丝不挂!’”《传灯录》卷八载,陆亘对南泉说自己已懂得佛法妙义,南泉问他修行到了什么程度,陆亘说:“寸丝不挂。”可南泉认为他离见道还很远。当玄机、陆亘矜矜自喜地说“寸丝不挂”时,他们已被“寸丝不挂”给“挂”住了。这就是《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判词》中的“云空未必空”之意。相反,“若是真〇人,〇〇”(五祖法演语),真正一丝不挂的人,不会把“一丝不挂”“挂”在口头。故《圆悟录》卷五谓:“寸丝不挂,犹有赤骨律在;万里无片云处,犹有青天在。”又《五灯会元》卷四载,严阳尊者初参赵州,问:“一物不将来时如何?”州曰:“放下著!”尊者大悟。《古尊宿语录》卷二十三《广教省》:“问:‘一物不将来时如何?’师云:‘放下著。’进云:‘恁么即纤毫不隔也?’师云:‘且担著。’”据龙眠《一日一禅》,日本有位女尼师将“放下著”破句读为“放、下著”,把下面的衣服(下著)脱掉,赤条条站在师父的面前,来与师父斗法。师父一指她的那个地方,说:“犹有这个在!”意思她还有女人的特性,应尽女人的义务,仅靠卖弄小聪明脱掉“下著”是不行的。这些机锋,都说明真正有“扫”、“忘”悟境的人,心上容不得纤毫尘埃。《金刚经》扫除诸相,最终将“扫”字亦予扫除,最显般若破相之威光。

[2]能所:即能与所之对称。某一动作之主体,称为能;其动作之客体(对象),称为所。《五灯会元》卷二《云居智》:“能所俱绝,名为见性。”

家有名花茂树 风流不减古人

杨德祖家惟弱柳[1],我则杂种名花;殷仲文庭只枯槐[2],余乃多栽茂树。不啻过矣。

今译

杨德祖的庭院里只有一棵柳树,我却杂种名花;

殷仲文的庭院里只有一棵枯槐,我却多栽茂树。

比起他们对名花嘉树的拥有,

我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注释

[1]杨德祖:汉末杨修字德祖。《艺文类聚》卷八十九引曹植《柳颂序》:“过友人杨德祖之家,视其屋宇寥廓,庭中有一柳树。”

[2]殷仲文:东晋人。《世说新语·黜免》载,殷仲文任大司马桓玄的咨议时,大司马府厅前有一老槐,他视而叹曰:“槐树婆娑,无复生意!”

龙翔豹隐 雌伏雄飞

宰相匡时,懒残豫占李泌[1];英雄救火,图南蚤识乖崖[2]。故龙翔豹隐,大冶之鼓铸由天[3];雌伏雄飞[4],至人之把柄在我[5]。

今译

有为的宰相能够匡时辅国,懒残禅师事先看出李泌;

真正的英雄能够救民水火,陈抟老祖早就赏识张咏

所以有的人似矫龙高翔云端,如玄豹般岩穴栖隐,

技术精湛的工匠冶炼金属,关键在造化;

有的人阴柔气长退隐修身,

有的人阳刚气盛奋发猛进,

成为修养至高超凡脱俗的人,关键在自己。

注释

[1]“懒残”句:见前“懒残只一丐者”注。

[2]图南:宋陈抟字图南,先后隐居武当山、华山。乖崖:宋张咏字复之,自号乖崖。

[3]大冶:技术精湛的冶炼者。鼓铸:鼓扇炽火,冶炼铜铁以铸钱。

[4]雌伏:喻退藏、无为。雄飞:奋发猛进。《后汉书》卷二七:“大丈夫当雄飞,安能雌伏!”

[5]至人:道德修养达到最高境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