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处事类”一章主要讲述的是处理事务中应遵循的原则和需要注意的方面。首先,要内心正直、诚实、有责任感,无论是为自己办事还是为他人办事都要坚持原则、认认真真、尽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并且,要常常进行自我反省,反思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以求获得更大的进步。其次,面对繁杂的日常事务,要始终保持内心的宁静、情绪的平和。面对大事、急事时不要心慌着急,要有处理小事、缓事的平静和稳重。面对小事、缓事时又不可粗心懈怠,要有处理大事、急事的谨慎和果断。只有这样才能轻松平静地处理好大事,谨慎严肃地处理好小事。最后,在做事时还要做到有始有终和循序渐进。在做每件事的时候,谋划得好只是个开始而已,要实实在在地做起来并坚持到最后,这才叫“做成了一件事”。并且,在做的过程中还要有恒心和毅力,大事往往都不是一朝一夕做成的,只有在踏实前行中才能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处事类”一章告诫大家无论处理什么样的事情都要内心正直、诚实、有责任感、认真,这些都是我们在处事中要努力做到的。当然,篇中偶有抄录强调命运与机缘的话语,这也许是编者与历代先贤对传统社会下个人际遇和时代命运的一种共同感悟,在抱以“理解之同情”时,还要准确把握传统士大夫奋发有为、积极向上的主体精神。此外篇中谈及的一些办事方法和窍门,在当下的生活中仍不失为应对各类繁杂事务的好方法,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处难处之事愈宜宽[1],处难处之人愈宜厚[2],处至急之事愈宜缓[3],处至大之事愈宜平[4],处疑难之际愈宜无意[5]。

【译文】

处理难办的事情更应当宽缓,对待难相处的人更应当宽厚,处理紧急的事情更应当从容不迫,处理重大的事情更应当心平气和,处于疑虑困惑的时候更应顺其自然,不要刻意为之。

无事时,常照管此心[6],兢兢然若有事[7];有事时,却放下此心[8],坦坦然若无事[9]。无事如有事,提防才可弭意外之变[10];有事如无事,镇定方可消局中之危。

【译文】

没事的时候,要常常照料自己的内心,就像有事时一样小心谨慎;有事的时候,却要将心放下,就像没事时一样坦然平静。没事的时候像有事一样,小心防范才能消除意外的变故;有事的时候像没事一样,内心镇定才能消除其中隐藏的危险。

当平常之日,应小事宜以应大事之心应之[11]。盖天理无小,即目前观之,便有一个邪正,不可忽慢苟简[12],须审理之邪正以应之方可[13]。及变故之来,处大事宜以处小事之心处之。盖人事虽大,自天理观之,只有一个是非,不可惊惶失措,但凭理之是非以处之便得[14]。

【译文】

平常的时候,对待小事应当用对待大事的心态来对待。因为天地之间,道理没有大小之分,就眼前来看,只有邪正之别,不可轻慢草率,要察明事理的邪正才可以开始处理。至于变故发生时,对待大事应当用对待小事的心态来处理。因为世间人事虽然重大,但从天地至理的角度看,不过是是非之分,不可惊慌失措,只要根据道理的对错来处理就可以了。

缓事宜急干,敏则有功[15];急事宜缓办,忙则多错。

【译文】

不着急的事情要快速地做,因为这类事情往往迅速去做才能做好;着急的事情要稳妥地做,因为这类事情往往手忙脚乱会造成很多错误。

不自反者[16],看不出一身病痛[17];不耐烦者[18],做不成一件事业。

【译文】

不会自我反省的人,看不到自己的一身毛病;没有耐心的人,做不成一件大事。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译文】

天天都在前进,不怕路途有千里万里;常常去做,不怕事情有千件万件。

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19]。

【译文】

做人一定要能包容,而后才能德行高尚;做人一定要能忍耐,而后事业才能成功。

【源流】

尚书·君陈》:“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

过去事丢得一节是一节[20]。现在事了得一节是一节[21]。未来事省得一节是一节[22]。

【译文】

已经过去的事情,能忘一件是一件。当下的事情,完成一件是一件。未来的事情,能少一件是一件。

强不知以为知[23],此乃大愚;本无事而生事,是谓薄福[24]。

【译文】

明明不知道非要装作知道,这是最大的愚蠢;本来没有事却非要自生事端,这是命中没有福气。

居处必先精勤[25],乃能闲暇;凡事务求停妥[26],然后逍遥。

【译文】

日常生活中必须刻苦勤奋,只有这样才能有所闲暇;处理事情必须妥当周全,只有这样才能逍遥自在。

天下最有受用[27],是一闲字,然闲字要从勤中得来;天下最讨便宜,是一勤字,然勤字要从闲中做出。

【译文】

天下最受益的,是一个“闲”字,然而清闲要从辛勤中得来;天下最得便宜的,是一个“勤”字,然而辛勤是在清闲中做出来的。

自己做事,切须不可迂滞[28],不可反覆[29],不可琐碎。代人做事,极要耐得迂滞,耐得反覆,耐得琐碎。

【译文】

自己做事,切不可迂腐固执,不可反复无常,不可琐碎细密。替别人做事,必须要忍受得了迂腐固执,忍受得了反复无常,忍受得了琐碎细密。

【源流】

清陈弘谋《五种遗规》之“魏叔子《日录》”:“人做事极不可迂滞,不可反覆,不可烦碎。代人做事,又极要耐得迂滞,耐得反覆,耐得烦碎。”按,魏叔子,名禧,《格言联璧》此句当本于明末清初魏禧编撰之文句。

谋人事如己事[30],而后虑之也审[31];谋己事如人事,而后见之也明。

【译文】

为别人谋划事情就好像在为自己谋划一样,只有这样才会考虑得谨慎周全;谋划自己的事情就好像在为别人谋划一样,只有这样才看得透彻明白。

无心者公[32],无我者明[33]。

【译文】

没有私心才能秉公办事,不存私见才能明辨是非。

【源流】

吕坤呻吟语》卷四:“无心者公,无我者明。当局之君子不如旁观之众人者,有心、有我之故也。”

置其身于是非之外,而后可以折是非之中[34];置其身于利害之外,而后可以观利害之变[35]。

【译文】

将自己置身是非对错之外,这样才能以相对公允的态度来看待问题;将自己置身利害纷争之外,这样才能看清利害纷争的关键。

【源流】

明吕坤《呻吟语》卷三:“置其身于是非之外,而后可以折是非之中;置其身于利害之外,而后可以观利害之变。”

任事者[36],当置身利害之外;建言者[37],当设身利害之中。

【译文】

当事人,应当将自己置身利害纷争之外;提建议的人,应当设想自己置身利害纷争之中。

【源流】

清陈弘谋《五种遗规》之“王朗川《言行汇纂》”:“任事者,当置身利害之外;建言者,当设身利害之中。”按,王之,号朗川,《格言联璧》此句当本于清代王之编撰之文句。

无事时,戒一偷字[38];有事时,戒一乱字[39]。

【译文】

没事的时候,要戒除偷懒的毛病;有事的时候,要戒除慌乱的毛病。

【源流】

刘宗周《学言》:“无事时,得一偷字;有事时,得一乱字。”

将事而能弭[40],遇事而能救[41],既事而能挽[42],此之谓达权[43],此之谓才;未事而知来[44],始事而知终[45],定事而知变[46],此之谓长虑[47],此之谓识。

【译文】

即将出现的问题能够消除,正在出现的问题能够补救,已经出现的问题能够挽回,这就是所说的随机应变,这就是所说的才能;问题尚未发生就已经知道后来的变化,问题刚产生就已经知道最后的结果,问题已经解决却能知道将来的发展,这就是所说的深谋远虑,这就是所说的见识。

【源流】

明吕坤《呻吟语》卷三:“将事而能弭,当事而能救,既事而能挽,此之谓达权,此之谓才;未事而知其来,始事而要其终,定事而知其变,此之谓长虑,此之谓识。”

提得起,放得下;算得到[48],做得完[49];看得破[50],撇得开[51]。

【译文】

做事要担当得起,又要舍得放下;要谋划周全,又要有始有终;要看得透彻,又要能够抛开。

救已败之事者,如驭临崖之马[52],休轻策一鞭[53];图垂成之功者[54],如挽上滩之舟[55],莫少停一棹[56]。

【译文】

补救已经失败的事情,好比驾驭跑到悬崖边上的马,千万要小心谨慎,不可轻打一鞭;谋划即将成功的事情,好比牵拉要上滩涂的船,一定要坚持到底,不要少划一桨。

【源流】

阮元《(道光)广东通志》卷三百五:“(梁英佐)又曰:‘救已败之事者,如驭临崖之马,毋轻策一鞭;图垂成之功者,如挽上滩之舟,毋少停一棹。’”按,《格言联璧》此句当本于清代梁英佐之语。

以真实肝胆待人[57],事虽未成功,日后人必见我之肝胆;以诈伪心肠处事[58],人即一时受感[59],日后人必见我之心肠。

【译文】

用真心实意对待他人,尽管事情没有办成,但日后必定能体会到我的真心;用虚情假意对待他人,即便一时深受感动,但日后必定能发现我的虚伪。

天下无不可化之人[60],但恐诚心未至[61];天下无不可为之事,只怕立志不坚。

【译文】

天下没有不可以感化的人,只怕心志不够至诚;天下没有办不到的事,只怕志向不够坚定。

【源流】

隋书·循吏列传序》:“有无能之吏,无不可化之人。”

处人不可任己意[62],要悉人之情[63];处事不可任己见,要悉事之理[64]。

【译文】

与人相处不可听任自己的意愿,要了解他人的感受;处理事情不可听任自己的见解,要了解事物的道理。

见事贵乎理明,处事贵乎心公。

【译文】

观察事情最重要的是事理明白,处理事情最重要的是内心公正。

【源流】

薛瑄读书录》卷二:“见事贵乎理明,处事贵乎心公。理不明则不能辨别是非,心不公则不能裁度可否。惟理明、心公则于事无所疑惑而处得其当矣。”

于天理汲汲者[65],于人欲必淡。于私事耽耽者[66],于公务必疏[67]。于虚文熠熠者[68],于本实必薄[69]。

【译文】

努力探究天地至理的人,对于人的凡俗欲望必然淡漠。专注于一己私事的人,对待公务必然疏忽大意。对空洞言辞精心修饰的人,对世间大道的本真涵义必然知之甚少。

【源流】

明吕坤《呻吟语》卷四:“于天理汲汲者,于人欲必淡。于私事耽耽者,于公务必疏。于虚文熠熠者,于本实必薄。”

君子当事[70],则小人皆为君子,至此不为君子,真小人也;小人当事,则中人皆为小人[71],至此不为小人,真君子也。

【译文】

君子做官,那么小人也都能变为君子,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还不能变为君子的,那便是地地道道的小人了;小人做官,那么普通人也都能变为小人,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仍不会沦为小人的,那便是真真正正的君子了。

【源流】

明吕坤《呻吟语》卷四:“君子当事,则小人皆为君子,至此不为君子,真小人也;小人当事,则中人皆为小人,至此不为小人,真君子也。”

居官先厚民风[72],处事先求大体[73]。

【译文】

做官首先要使民风淳朴,办事首先要总揽全局。

【源流】

明吕坤《呻吟语》卷三:“处事先求大体,居官先厚民风。”

论人当节取其长[74],曲谅其短[75];做事必先审其害[76],后计其利。

【译文】

评论他人应当选取他的优点,谅解他的缺点;做事一定要先考虑到带来的危害,然后再去考虑带来的利益。

小人处事,于利合者为利[77],于利背者为害[78];君子处事,于义合者为利,于义背者为害。

【译文】

小人做事,有利可图的就是利,无利可图的就是害;君子做事,合乎道义的才是利,违背道义的才是害。

只人情世故熟了[79],甚么大事做不到?只天理人心合了,甚么好事做不成?只一事不留心,便有一事不得其理。只一物不留心,便有一物不得其所。

【译文】

只要熟悉了为人处世的道理,还会有什么样的大事做不到呢?只要做事上合乎天理、下合乎人心,还会有什么样的好事做不成呢?只要对某一件事没有认真对待,便不会了解其内在的道理。只要对某一事物没有认真对待,便不会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

【源流】

明吕坤《呻吟语》卷一:“只一事不留心,便有一事不得其理。只一物不留心,便有一物不得其所。”

事到手,且莫急,便要缓缓想;想得时[80],且莫缓,便要急急行。

【译文】

遇到事情,不要着急,要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想好之后,刻不容缓,要抓紧时间赶快去做。

【源流】

明吕坤《呻吟语》卷三:“事到手,且莫急,便要缓缓想;想得时,切莫缓,便要急急行。”

事有机缘[81],不先不后[82],刚刚凑巧;命若蹭蹬[83],走来走去[84],步步踏空[85]。

【译文】

世事自有机缘,只要把握得住,不早不晚,刚好赶上;命运如若不顺,总是不得机会,忙来忙去,一事无成。

* * *

[1] 宽:宽缓。

[2] 厚:宽厚。

[3] 缓:此处指从容不迫。

[4] 平:此处指心平气和。

[5] 无意:此处指顺其自然,不要刻意为之。

[6] 照管:照料。此处指多加修养。

[7] 兢(jīng)兢然:小心谨慎的样子。《尚书·皋陶谟》:“无教逸欲有邦,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汉孔安国注:“兢兢,戒慎;业业,危惧。”

[8] 放下此心:将心放下。此处指不做过多思考,该怎么做就怎么做。

[9] 坦坦然:坦然平静的样子。唐韩愈《曹成王碑》:“出则囚服就辩,入则拥笏垂鱼,坦坦施施。”

[10] 弭:平息,消除。

[11] 应:应对,对待。

[12] 忽慢苟简:轻慢草率。忽慢,轻慢。苟简,草率简陋。《庄子·天运》:“食于苟简之田,立于不贷之圃。”

[13] 审:察明。

[14] 凭理:依据道理。便得:就可以了。

[15] 敏则有功:迅速去做才能做好。敏,迅速。功,此处指做好。《论语·阳货》:“子曰:‘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汉孔安国注:“应事疾则多成功也。”

[16] 自反:自我反省。《礼记·学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汉郑玄注:“自反,求诸己也。”

[17] 病痛:此处指毛病,过失。

[18] 耐烦:有耐心,有耐性。

[19] 济:此处指成功。

[20] 丢得:此处指忘记。节:件。

[21] 了得:完成。

[22] 省得:省略,减少。

[23] 强不知以为知:明明不知道非要装作知道。《论语·为政》:“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4] 薄福:又作福薄,没有福气。

[25] 居处:此处指日常生活。《论语·子路》:“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26] 停妥:妥当周全。《醒世恒言》:“制备日用家伙物件,将田园逐一经理停妥。”

[27] 受用:得益,受益。《朱子语类·论知行》:“今只是要理会道理,若理会得一分,便有一分受用。”

[28] 迂滞:迂腐固执。

[29] 反覆:反复无常。

[30] 谋人事:为别人谋划事情。己事:自己的事情。

[31] 审:此处指审慎,周全。

[32] 心:此处指私心。

[33] 明:此处指明辨是非。

[34] 折是非之中:即折中,以相对公允的态度来看待问题。

[35] 变:此处指关键,重要的部分。

[36] 任事者:当事人,承担任务的人。《史记·乐毅传》:“执政任事之臣,修法令,慎庶孽,施及乎萌隶,皆可以教后世。”

[37] 建言者:提建议的人。

[38] 偷:此处指偷懒。

[39] 乱:此处指慌乱。

[40] 将事:此处指即将产生的问题。弭:平息,消除。

[41] 遇事:此处指正在出现的问题,遇到的问题。救:补救。

[42] 既事:此处指已经出现的问题。挽:挽回。

[43] 达权:通晓权宜,随机应变。

[44] 未事:此处指问题尚未产生。

[45] 始事:此处指问题刚产生。

[46] 定事:此处指问题已经解决。变:此处指发展变化。

[47] 长虑:深谋远虑,考虑长远。

[48] 算得到:此处指谋划周全。

[49] 做得完:此处指有始有终。

[50] 看得破:此处指看得透彻。

[51] 撇得开:此处指能够抛开。

[52] 驭:驾驭。临:靠近。

[53] 策:抽,打。

[54] 图:谋划,筹划。垂成:即将成功。

[55] 挽:牵拉,牵引。滩:滩涂。

[56] 棹:划船的一种工具,形状似桨。

[57] 真实肝胆:真心实意。

[58] 诈伪心肠:虚情假意。

[59] 受感:深受感动。

[60] 化:此处指感化。

[61] 但恐:只怕。

[62] 处人:与人相处。任:听任,遵从。

[63] 悉:熟悉,了解。人之情:他人的感受。

[64] 事之理:事物的道理。

[65] 汲(jí)汲:急切。此处指努力探究。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66] 耽(dān)耽:贪婪地注视。此处指专注。

[67] 疏:疏忽大意。

[68] 虚文:空洞的文字,空话。《汉书·谷永传》:“废承天之至言,角无用之虚文。”熠熠:鲜明闪烁的样子,此处指精心修饰。

[69] 本实:此处指世间大道的本真涵义。

[70] 当事:做官,任职。

[71] 中人:普通人。汉贾谊《过秦论》:“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

[72] 厚民风:使民风淳朴。

[73] 求大体:要总揽全局。《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太史公曰:‘平原君,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然未睹大体。’”

[74] 节取:选择。此处指注意。

[75] 曲谅:体谅,谅解。

[76] 害:危害。

[77] 于利合者:此处指有利可图的。

[78] 于利背者:此处指无利可图的。

[79] 人情世故:此处指为人处世的道理。

[80] 想得时:考虑周全之后。

[81] 机缘:机遇和缘分,也指时机。

[82] 不先不后:此处指不早不晚。

[83] 蹭蹬:倒霉,不顺。唐李白《赠张相镐》:“晚途未云已,蹭蹬遭谗毁。”

[84] 走来走去:此处指忙来忙去。

[85] 踏空:此处指一事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