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导读

“去强”,指清除不服管治的人民。“去强”这个名称很有战略意味,篇中提出很多治国的策略、方法和标准,用以提升国家地位,成就王者。国家要怎样做才能制胜呢?要用“贫治”策略管理富裕的国家;领袖要多谋善变但国家要稳定少变;战车与牲畜的比例有特定意义;要否定人治的因素,法治是国家的根本;严刑轻赏的管治方式对国家有利;农耕与保护主义的贸易策略对国家的发展有重大意义;强国有十三种项目指标;上战场的与不上战场的都可以得到赏赐。这些治国的方式和策略让人大开眼界。

以强去强者[1],弱;以弱去强者[2],强。国为善[3],奸必多。国富而贫治[4],曰重富[5],重富者强。国贫而富治[6],曰重贫,重贫者弱。兵行敌所不敢行,[7]强。事兴敌所羞为,[8]利。主贵多变,国贵少变。国少物[9],削;国多物,强。千乘之国守千物者削[10]。战事兵用而国强[11],战乱兵息而国削。

[1]强:第一个“强”,指强民政策,即后文所说的儒家教化。后一个“强”指强民,即不服管治的人民。

[2]弱:指弱民政策,即重赏罚。

[3]善:指仁政。

[4]贫治:以贫穷的方式来管治,可使人民节制有度,增加财富的累积。

[5]重(chónɡ):加倍,双重。

[6]富治:以富裕的方式来管治,会令人民收支失据,增加开支。

[7]兵行敌所不敢行:指士兵有勇气,能到敌人所不敢到之处。

[8]事兴敌所羞为:指士兵忘记道德抉择,能做敌人羞怯不干的事。

[9]物:物资。

[10]千乘之国守千物:指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只守有千物。

[11]事:治理。兵用:士兵效力。

译文

以强民的政策(例如儒家教化)清除不服从法令的人民,国家实力会被削弱;以弱民的手段(例如赏罚)来清除不服从法令的人民,国家实力会增强。国家行仁政,奸邪的人一定会多。国家富裕而用贫穷的方式治理,叫双重富裕,双重富裕的国家一定强大。国家贫穷而用富裕的方式管治,叫双重贫穷,双重贫穷的国家一定衰弱。士兵敢到敌人不敢到的地方就强大,做敌人羞怯不干的事就有利。君主贵在多谋善变,国家贵在法制稳定。国家少物资,就衰弱;国家多物资,就强大。拥有千辆兵车却只守住千物(平均一辆兵车只守一物),国家就会衰弱。经营战事(指挥有方),士兵效力,国家就会强大;作战混乱,士兵怠情,国家就衰弱。

赏析与点评

这里讨论国家强弱的指标。第一,以何种策略“去强”,可以看出国家实力的强弱;第二,治理国家要用合适的方法,对症下药;第三,用兵的策略可以显示国家的实力;第四,作为领袖要多谋善变,但国家要稳定少变;第五,由国家物资的多少及其与兵车的比例,可以看出国家的强弱;由战场上士兵的调度可以看出国家的强弱。这些观点触及国家管治的制胜之道。

农、商、官三者,国之常官也[12]。三官者,生虱官者六[13]:曰岁、曰食、曰美、曰好、曰志、曰行[14]。六者有朴[15],必削。三官之朴三人[16],六官之朴一人[17]。以治法者,强;以治政者[18],削。常官治者迁官。治大,国小;治小,国大[19]。强之,重削;弱之,重强。夫以强攻强者亡,以弱攻强者王。国强而不战,毒输于内[20],礼乐虱官生,必削;国遂战,毒输于敌,国无礼乐虱官,必强。举劳任功曰强[21],虱官生必削。农少、商多,贵人贫、商贫、农贫,三官贫,必削。

[12]常官:从事某种常设职业的人。

[13]虱官:像虱子一样为害的职业。

[14]岁、食、美、好、志、行:岁指丰年,岁的害处指遇上丰年农民就会躲懒。食指食物,食的害处指农民会浪费食物。美指华贵的东西,美的害处指商人贩卖华贵的东西。好是玩好,好的害处指商人贩卖玩乐的物品。志指想法,志的害处指官吏营私舞弊的想法。行指行为,行的害处指官吏贪赃枉法的行为。

[15]朴:本源,来源。

[16]三人:指农民、商人及官吏。

[17]一人:这里指君主。君主是造成六种职业虫害的主因。

[18]政:政教,特别指儒家的教化。

[19]治大、治小:治理事务从疏阔或从精微着眼。国小、国大:指国家大小、强弱。

[20]毒:指虱害。输:灌输,产生。

[21]举:推选。

译文

务农、经商、任官,是三种国家常见的职业。这三种职业产生了六种职业虫害:“岁”害、“食”害、“美”害、“好”害、“志”害、“行”害,这六种职业虫害生了根,国家一定会衰弱。务农、经商、任官这三种职业的本源来自从事它们的三种人,六种虫害的本源来自君主一人。用法制来治国,国家就强;靠政教来治国,国家就弱。常任官员而他能把政事处理得很好,就提升他。从疏阔着眼治理,国家就弱小;从精微着眼治理,国家就强大。使人民强大不守法,国家就会越来越削弱;使人民弱小遵守法纪,国家就会越来越强大。采用使民众变得强大的政策来整治不守法的百姓,国家就要亡国;采用使民众变得软弱的政策来整治不守法的百姓,国家就能成就王业。国家强大而不参与战争,毒害会产生于国家之内,礼乐等危害出现,国家必定衰弱;国家参与战争,毒害会转嫁到敌人身上,国内没有礼乐等虫害,国家必定强大。抬举有才能的人,任用有功绩的人,国家就会强大。出现职业虫害,国家必定衰弱。农民少商人多,因而贵族贫穷,商人贫穷,农民贫穷,这三种人都贫穷了,国家必定衰弱。

赏析与点评

从三种职业引申出来的人性堕落说起,强调要以法治国,否定儒家礼乐。国家要强大,就要任用贤能之人,除“虫害”,参与战争,增加农民的数量。

国有礼、有乐、有《诗》、有《书》、有善、有修、有孝、有弟、有廉、有辩[22]。国有十者,上无使战,必削至亡;国无十者,上有使战,必兴至王。国以善民治奸民者,必乱至削;国以奸民治善民者,必治至强。国用《诗》、《书》、礼、乐、孝、弟、善、修治者,敌至,必削国;不至,必贫。国不用八者治,敌不敢至,虽至必却。兴兵而伐,必取,取必能有之;按兵而不攻,必富。国好力,曰以难攻[23];国好言,曰以易攻[24]。国以难攻者,起一得十;国以易攻者,出十亡百。

[22]修:贤德。弟:同“悌”,敬爱兄长。辩:辩论。

[23]难攻:指运用农战的策略攻打别国。

[24]易攻:指依靠儒家思想的论辩策略。

译文

国家有礼、乐、《诗》、《书》、善良、贤德、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廉洁、善辩。国家有这十种东西,君主就算不用人民作战,国家也必定衰弱以致灭亡;国家如果没有这十种东西,君主使人民作战,国家必定兴盛以至称王天下。国家依赖良善的人来管治奸邪的人,就一定会发生动乱直至衰弱;国家用奸邪的人管治善良的人,就一定能治理好以至强大。国家采用《诗》、《书》、礼、乐、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善良、贤德等儒家思想来治理,敌人到来,会令国家衰弱;敌人不来,国家也必定会穷困。国家不用这八种儒家思想治理,敌人不敢入侵,即使来了也会退却。如果出兵讨伐别国,一定可以夺取土地,夺取之后还能够拥有它;如果按兵不动不去攻打,一定会富足。国家重视农战实力,(过程艰难)叫作“难攻”。国家喜欢空谈,(做起来容易)叫“易攻”。国家通过“难攻”积累实力来攻打别国,用一分的力量可以得到十倍的收获;国家企图以“易攻”的方式攻打别国,出十分的力会丧失百倍的利益。

赏析与点评

进一步否定儒家思想,认为仁义道德、诗书礼乐令国家衰弱,甚至步向灭亡。如此舍易取难,商鞅所走的改革道路并不平坦。

重罚轻赏,则上爱民,民死上;重赏轻罚,则上不爱民,民不死上。兴国行罚,民利且畏[25];行赏,民利且爱。国无力而行知巧者[26],必亡。怯民使以刑,必勇;勇民使以赏,则死。怯民勇,勇民死,国无敌者,强。强,必王。贫者使以刑,则富;富者使以赏,则贫。治国能令贫者富,富者贫,则国多力,多力者王。王者刑九赏一,强国刑七赏三,削国刑五赏五。

[25]利:受益。

[26]知巧:智谋巧诈。

译文

刑罚加重,赏赐减轻,君主爱护人民,人民就会为君主拼死效力;赏赐加重,刑罚减轻,君主不爱护人民,人民便不会为君主拼命效力。振兴国家实行刑罚,人民受益并畏惧;实行赏赐,人民受益又喜爱。国家没有实力而看重智慧巧诈,必定国亡。用刑罚令胆小的人作战,他们必定有勇气;用赏赐激励勇敢的人,他们就会拼死效力。胆小的人勇敢,勇敢的人不怕死,国家就所向无敌,就强大。国家强大,必定能称王。利用刑罚,让他们参与农战,穷人就会变富裕;施加奖赏,若不参加农战,富人就会变贫穷。治理国家(,通过赏罚鼓励耕战,)能令贫穷的变富裕,富裕的变贫穷,国家力量就大,国家力量大君主就可称王。王者用刑罚占九分,赏赐占一分;强国用刑罚占七分,赏赐占三分;衰弱的国家刑罚占五分,赏赐也占五分。

赏析与点评

刑罚与赏赐是《商君书》中重要的概念。主张重刑是要让人民有勇气,其间的关系在这里并没有展开论述,而赏赐可令国家灭亡,也欠解释。后面所说由贫变富、由富变贫,也一样没有解释。如果扣紧农战的概念,可理解为,国家立法要求人民参与农战,人民下田工作,参与战事,则勇气一定会有所增强。由贫变富的最大原因是在农战中有好的表现,则可以加官晋爵;反之,只会由富变贫。

国作壹一岁[27],十岁强;作壹十岁,百岁强;作壹百岁,千岁强;千岁强者,王。威,以一取十,以声取实,故能为威者王。能生不能杀[28],曰自攻之国,必削;能生能杀,曰攻敌之国,必强。故攻害、攻力、攻敌[29],国用其二舍其一,必强;令用三者,威,必王。

[27]作壹:即专一于农战。

[28]生:培养实力。杀:消耗实力。

[29]攻害:攻击上文提及的职业所带来的虱害。攻力:攻击他国的力量,特别指由农耕而来的战斗力。攻敌:攻击敌国。

译文

国家专心农战一年,就能强大十年;国家专心农战十年,就能强大一百年;国家专心农战一百年,就能强大一千年;强大一千年,君主便可以称王。有威势,就能以一取十,以声势取得实效,所以能够有威势的国家就可以称王天下。能培养实力却不能使用实力的国家,叫作自己攻打自己的国家,必定衰弱;能培养实力也能使用实力的国家,叫作攻打敌国的国家,必定强大。所以消灭虱害、有战斗力、攻击敌国,国家使用其中两项,只舍弃一项,必定强大;能用三项,必定称王。

赏析与点评

这里引述《农战》的文字,然后加以进一步的解说,提出威势、杀、攻害、攻力及攻敌的概念,综合来看,这些都是战场上两国交锋的用语。总之,全国上上下下专一于农战,国家就能强大。另外,本篇提出,若国家只“农”不“战”,矛盾就会积攒于内部,自行消耗实力,须得农与战结合。

十里断者国弱[30];五里断者国强。以日治者王,以夜治者强,以宿治者削。

[30]里: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里。古代居家的行政单位,五家为一邻,五邻为一里。断:决断。

译文

在十个里之内才能做出决断,国家就弱;在五个里之内能做出决断的,国家就强大。当天便能解决政务的国家就能称王天下,当晚能解决政务的国家就强大,要第二天才能解决政务的国家就衰弱。

赏析与点评

哪些国家最优秀?哪些国家强?哪些国家弱?办事效率是明确的标准。

举民众口数,生者著[31],死者削[32]。民不逃粟[33],野无荒草,则国富,国富者强。

[31]著:著录于户籍之上。

[32]削:删去。

[33]逃粟:逃避赋税。

译文

统计所有民众的人数,在世的记录在户籍本上,死去的就从户籍本上删去。人民不能逃避赋税,田野上没有荒草,国家就能富裕,国家富裕也就强大了。

赏析与点评

做好户籍登记,以防逃税,可见在此之前逃税是个重大的社会问题。逃税与农耕大有关系,人力的多少,直接影响农战的力量。

以刑去刑[34],国治;以刑致刑[35],国乱。故曰:行刑重轻[36],刑去事成,国强;重重而轻轻[37],刑至事生,国削。刑生力,力生强,强生威,威生惠。惠生于力。举力以成勇战,战以成知谋。

[34]以刑去刑:指用严刑令民众不敢犯法,就是以刑罚杜绝了犯法。

[35]以刑致刑:指用轻刑而令民众不怕犯罪,就是以刑罚导致了犯法。

[36]重轻:轻罪重罚。

[37]重重:重罪重罚。轻轻:轻罪轻罚。

译文

用严刑杜绝犯法,国家就能治理;刑罚太轻易招致犯法,国家就会混乱。所以说:用重刑治轻罪,刑罚就是不用,事情也能完成,国家就强大;重罪重罚而轻罪轻罚,即使用了刑罚,犯法的事情仍然发生,国家就衰弱。刑罚生出实力,实力产生强大,强大产生威势,威势产生仁惠。仁惠从实力中产生,所有实力能用来成就勇敢作战,作战才能产生出智慧和计谋。

赏析与点评

解说“以刑去刑”所引申的意思。严刑能生出实力,实力生出强大,强大生出威势,威势生出仁惠,仁惠生于实力,实力又可成就勇战,勇战就会知道智谋。环环相扣,一切都从严刑开始。

粟生而金死[38],金死而粟生。本物贱[39],事者众,买者少,农困而奸劝[40],其兵弱,国必削至亡。金一两生于竟内[41],粟十二石死于竟外[42];粟十二石生于竟内,金一两死于竟外。国好生金于竟内,则金粟两死,仓府两虚[43],国弱;国好生粟于竟内,则金粟两生,仓府两实,国强。

[38]粟生而金死:粟,即米粟,粮食;金,即钱财,后文的“金一两”的“金”则指黄金。生,出现、生长。下一句的“生”可以理解为“赚取”。死,消失、失去作用。

[39]本物:指米粟。

[40]劝:受到鼓励。

[41]竟:通“境”。

[42]石:古代计量单位,一石十斗。

[43]仓:粮仓。府:库。

译文

米粟“生”而金钱“死”,金钱“死”而米粟“生”。米粟价格便宜,从事农耕的人多,买米粟的人就少,农民就会贫困,奸诈的商人就得到鼓励。如果这样,国家兵力就会削弱,国家一定会衰弱,直至灭亡。国内赚取一两黄金,就会有十二石的米粟在国外被卖掉;国内购入十二石米粟,就有一两黄金在国外被花掉。如果国人喜欢在境内赚取金钱,那么金钱和米粟都会损失掉,粮仓和金库都会空虚,国家就弱;国人喜欢在境内积蓄米粟,那么米粟和金钱都能获得,粮仓、金库都会充实,国家就强大。

赏析与点评

从贸易的角度出发,把十二石米粟运到国境外,赚取一两黄金,则国内就会减少十二石米粟,这十二石米粟就等同死了。如果国内的十二石米粟不运输出去卖掉,则只是国境外的一两黄金没有赚到罢了。如果商人们都喜欢到境外贸易,则国内的粮仓和金库都会空虚,因为粮食运到了国外,而货币没有统一,所赚的钱财未必可以用于国内。只有在国境内囤积米粟,在国内进行贸易,粮仓和金库都可以充实,国家才会富强。

强国知十三数:竟内仓口之数,壮男壮女之数,老弱之数,官士之数[44],以言说取食者之数,利民之数[45],马、牛、刍藳之数[46]。欲强国,不知国十三数,地虽利,民虽众,国愈弱至削。

[44]官:官吏。士:知识分子。

[45]利民:农民。

[46]刍藳:指柴草。刍,打草。藳,植物的茎杆。

译文

强大的国家知道十三种事物的数目:境内粮仓、人口的数目,壮年男子、女子的数目,老人、小孩的数目,官吏、士人的数目,靠游说吃饭的人的数目,农民的数目,马、牛、柴草的数目。想要使国家强大,不知道国家这十三种事物的数目,地理即使优越,人口虽然众多,国家也难免会越来越衰弱。

赏析与点评

这十三种强国的项目,包括了粮食储备、人口、阶层、牲畜、物资等,是国家规划的重要因素。不过,项目只列出了十三个,显然简单了点。

国无怨民曰强国。兴兵而伐,则武爵武任[47],必胜。按兵而农,粟爵粟任[48],则国富。兵起而胜敌、按兵而国富者王。

[47]武爵武任:按战功多少,赏赐官爵。

[48]粟爵粟任:按提供的粮食和布帛多少,赏赐官爵。

译文

国家没有人民埋怨就叫强国。如果发兵攻打别国,按战功的多少授予他们官职和爵位,就一定能取胜。如果囤兵从事农耕,按生产缴纳粮食和布帛的多少授予官职和爵位,国家就富裕。出兵而能战胜敌人、囤兵而国家富足,可称王天下。

赏析与点评

这里提出两种用兵和赏赐的策略:出兵与囤兵。出兵有功,可赐官爵;囤兵有功,也可赐官爵。这样对外对内,根据不同的岗位行赏;人民只要参与农战,就有机会获得犒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