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在《兵制二》中,黄宗羲主要对明代的将兵制度进行了论述,主张削弱武人的权力,以文制武。本篇开端,黄宗羲列了明代武人谒见文臣的礼仪,从而引出对武人的礼遇问题。黄宗羲认为崇祯帝改变了明初对武臣的待遇,其实是轻视武臣。他认为,古时“伊尹为将”“太公为将”都是以文臣为大将而运筹帷幄,取得胜利的。明初虽以武臣为将,但实际仍受督抚等文臣的制约。而在崇祯帝后,武臣成了真正的大将,没有了文臣制约。黄宗羲进一步用乌喙、藜芦治病之例以及兵器与人的关系说明粗暴之人不能为将。所以综合以上所论,黄宗羲认为武臣要接受文臣的制约,即使重视武臣,也应重视能指挥、统帅兵卒的大将。

国家当承平之时,武人至大帅者①,干谒文臣②,即其品级悬绝③,亦必戎服,左握刀,右属弓矢④,帕首裤靴⑤,趋入庭拜,其门状自称走狗⑥,退而与其仆隶齿⑦。兵兴以后⑧,有言于天子者曰:“今日不重武臣,故武功不立。”于是毅宗皇帝专任大帅,不使文臣节制。不二三年,武臣拥众,与贼相望,同事卤略⑨。李贼入京师,三辅至于青、齐诸镇⑩,栉比而营⑪;天子封公侯结其欢心,终莫肯以一矢入援。呜呼,毅宗重武之效如此!

【注释】

①大帅:军队的主帅。

②干谒:求请,请见。谒,原作“涉”,据《海山仙馆丛书》本改。

③悬绝:悬殊,相差甚远。此指武臣品级比文臣高出很多。

④属:佩戴。

⑤帕首:以布制作,四角盖头,此为军帽的一种。裤靴:军裤和军靴。语出韩愈《送尚书序》:“大府帅或道过其府,府帅必戎服,左握刀,右属弓矢,帕首裤靴,迎于郊。”

⑥门状:即拜帖,拜见他人所用的名帖。高承事物纪原》:“汉初未有纸,书名于刺,削木竹为之。后代稍用名纸。唐武宗时,李德裕贵盛,百官以旧刺礼轻,至是留具衔候起居之状。至今贵贱通用,谓之门状。稍贵礼隔者,如公状体为大状。”走狗:谦辞,意思是为人服役。

⑦齿:并列,为伍。

⑧兵兴:战争。此处指崇祯朝李自成农民起义及明朝与后金的战事。

⑨卤略:掳掠。卤,通“虏”,掠夺。

⑩三辅:西汉建都长安,太初元年(前104),以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三个行政区管辖长安及周边地区,相当于今陕西中部地区,称“三辅”。后世虽在区划上有所更改,但也习惯上称这一地区为“三辅”,一直到唐代。青、齐诸镇:青州、齐州的军镇,皆在今山东境内。

⑪栉比:如梳子齿那样排列。

【译文】

当国家太平无事的时候,职位做到大帅的武将去请见文臣,即使是其官品等级比文臣高出许多,武将也要身着军服,左手握刀,右边佩带弓箭,头上戴巾帕军帽,穿着裤靴,快步走进庭院拜见,武将的门帖里面要自称走狗,退后时要与文臣的仆从相并列。自从兵乱爆发以来,有人对天子说:“现在国家不重视武臣,所以不能建立武功。”于是,崇祯皇帝专门任命武将为大帅掌兵权,不让文臣节制他们。不到两三年,武将拥兵自重,与贼寇相望,都进行抢掠侵夺百姓之事。李自成攻入京师,从三辅到青、齐诸镇,如梳子齿一般地密密地紧挨着安营扎寨;天子封这些武将为公侯来取得他们的欢心,但这些武将始终不愿以一弓一箭之力来救援京师。唉,崇祯皇帝重用武将的效果就是这样的!

然则武固不当重与?曰:毅宗轻武而不重武者也。武之所重者将:汤之伐桀,伊尹为将;武之入商,太公为将;晋作六军,其为将者皆六卿之选也①。有明虽失其制,总兵皆用武人②,然必听节制于督抚或经略③。则是督抚、经略,将也;总兵,偏裨也④。总兵有将之名而无将之实,然且不可,况竟与之以实乎?

【注释】

①晋作六军,其为将者皆六卿之选也:春秋时期的晋国有六军,其六军的统帅皆为卿,在晋国众臣中地位最为尊崇,实掌晋国军政大权。《左传·成公三年》:“十二月甲戌,晋作六军,韩厥、赵括、巩朔、韩穿、荀骓、赵旃皆为卿。”周代的制度,据《周礼·夏官·司马》记载,周天子为全国最高军事统帅。在制军上,天子六军,诸侯中大国三军、中国二军,小国一军,每军一万二千五百人。春秋时战乱频繁,周天子对诸侯国的控制力下降,晋国将军队扩编为六军,并立六卿,是违礼之举。选,被选拔出来的人才。

②总兵:官名。明代遣将出征,别设总兵官、副总兵官以统领军务。其后总兵官镇守一方,渐成常驻武官,简称总兵。

③督抚:总督和巡抚的并称。总督,明代初期在用兵时派部院官总督军务,事毕即罢。成化五年(1469)始专设两广总督,后各地逐渐增置,成为定制。巡抚,明初以京官巡抚地方,为临时性差使。仁宗洪熙元年(1425)始设巡抚专职。总揽全省军事、吏治、刑狱、民政等,职权甚重。经略:明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为临时主管军务的钦差官,职位在总督之上。

④偏裨:偏将和裨将,在古代是将佐的通称。

【译文】

那么武臣就不应当被重视吗?我认为:崇祯皇帝的做法是轻视武臣而不是重视武臣。武臣中应当被重视的是将领,商汤伐夏桀,任用伊尹为将;周武王伐商纣,任用姜太公为将;晋国设置六军,将领全部都从六卿中选任。明朝虽然没有再实行这样的制度,总兵都用的是武将,但武将必须听命且受制于督抚或经略这类文臣。那么,督抚、经略就是正将,而总兵只是副将。总兵有大将之名而无大将的权力,尚且不可,更何况是把大将的实权归之于武将呢?

夫安国家,全社稷,君子之事也;供指使,用气力,小人之事也。国家社稷之事,孰有大于将?使小人而优为之①,又何贵乎君子耶!今以天下之大托之于小人,为重武耶,为轻武耶?是故与毅宗从死者,皆文臣也。当其时,属之以一旅,赴贼俱死,尚冀十有一二相全,何至自殊城破之日乎②?是故建义于郡县者③,皆文臣及儒生也。当其时,有所藉手以从事④,胜负亦未可知,何至驱市人而战⑤,受其屠醢乎⑥?彼武人之为大帅者,方且飙浮云起⑦,昔之不敢一当敌者,乘时易帜⑧,各以利刃而齿腐朽⑨,鲍永所谓“以其众幸富贵”矣⑩,而后知承平之时待以仆隶者之未为非也。

【注释】

①优为:谓任事绰有余力。此指任职理事。

②自殊:自杀。殊,死。

③建义:建义旗,兴义军。

④藉手:依靠,借助。

⑤驱市人而战:驱使未经训练的平民百姓去作战。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

⑥屠醢(hǎi):杀戮。醢,古代酷刑。将人剁成肉酱。

⑦飙浮云起:随飓风而浮,依云气而起。比喻乘势而获取利益。

⑧易帜:改变旗帜。指叛变。

⑨齿:割,切。

⑩鲍永所谓“以其众幸富贵”:鲍永在更始帝刘玄时为尚书仆射、行大将军事。更始帝被赤眉军所杀,刘秀即位,召鲍永。鲍永乃“封上将军列侯印绶,悉罢兵,但幅巾与诸将及同心客百余人诣河内。帝见永,问曰:‘卿众所在?’永离席叩头曰:‘臣事更始,不能令全,诚惭以其众幸富贵,故悉罢之。’”(《后汉书·鲍永传》)鲍永,字君长,上党屯留(今属山西)人。刘玄更始二年(24),任尚书仆射,行大将军事,立有战功,被封为中阳侯。光武时,历任谏议大夫、鲁郡太守、扬州牧,封关内侯。建武十一年(35),任司隶校尉。敢于弹劾权贵,知名当时。后任兖州牧,卒于官。以其众幸富贵,意谓凭借手中的军队希求富贵。幸,希望,期望。

【译文】

维护国家安定,保全社稷,这是君子的职责;供人差遣,使用气力,这是小民该做的事。国家社稷的事情有哪一个能大于将领之事呢?假使让小民担任将领,君子又有什么可贵呢?如今,把天下的大事托付给小民,这是重视武臣,还是轻视武臣呢?因此,跟从崇祯皇帝一起殉国的都是文臣。在当时,如果有一支军队跟随在崇祯皇帝身边,与敌人殊死决战,或许崇祯皇帝还有十分之一二可以保全的希望,又何至在城破之日自缢呢?因此,在郡县兴义军抗击的都是文臣及儒生。在当时,如果有军队可以依靠,胜负也不一定,何至于驱使百姓作战,受敌人的杀戮呢?武将成为大帅后,还要乘势得利,以前不敢一马当先杀敌的人,乘机改旗易帜,凭借手中的利刃兵器如割腐朽之物一样扫灭明王朝,这就是鲍永所说的“依靠军队而获得富贵”,而后知道在国家太平之时将武将作为仆从看待,其实是没有错的。

然则彭越、黥布非古之良将与①?曰:彭越、黥布,非汉王将之者也;布、越无所藉于汉王而汉王藉之,犹治病者之服乌喙、藜芦也②。人见彭越、黥布之有功而欲将武人,亦犹见乌喙、藜芦之愈病而欲以为服食也。彼粗暴之徒,乘世之衰,窃乱天常③,吾可以权授之,使之出落钤键哉④?然则叔孙通专言斩将搴旗之士,儒生无所言进⑤,何也?曰:当是时,汉王已将韩信,彼通之所进者,以首争首、以力搏力之兵子耳,岂所谓将哉!然则壮健轻死善击刺者,非所贵与?曰:壮健轻死善击刺之在人,犹精致犀利之在器甲也。弓必欲无灂⑥,冶必欲援胡之称⑦,甲必欲上旅下旅札续之坚⑧,人必欲壮健轻死善击刺,其道一也。器甲之精致犀利,用之者人也;人之壮健轻死善击刺者,用之者将也。今以壮健轻死善击刺之人而可使之为将,是精致犀利之器甲可以不待人而战也。

【注释】

①彭越:字仲,昌邑(今山东巨野)人。汉初名将。协助刘邦取得楚汉之争的胜利,西汉建立后被封梁王,高祖十年(前197)以谋反罪杀。黥布:原名英布,六县(今安徽六安)人。秦时因犯法被施以黥刑,故称黥布。汉初名将。曾为项羽将,封九江王。后叛楚归汉,被封淮南王。公元前196年谋反,战败后逃往番阳被杀。彭越、黥布都是“群盗”出身,在归服刘邦以前就是已经拥有军队的大将,所以下文说两人“非汉王将之者也”。

②乌喙:中药名,即附子。叶茎有毒,根部毒性更大,含乌头碱,因其块茎形似乌鸦之嘴而得名。对虚脱、水肿、霍乱等病症有疗效。藜芦:中药名,又称黑藜芦。有毒。根系似葱。主治痰涎壅闭、喉痹、癫痫等症,外用于疥癣,有催吐作用。

③天常:纲常伦理。

④出落:脱离。钤键:锁钥,比喻管制、约束。

⑤然则叔孙通专言斩将搴(qiān)旗之士,儒生无所言进:《史记·叔孙通列传》:“叔孙通之降汉,从儒生弟子百余人,然通无所言进,专言诸故群盗壮士进之。弟子皆窃骂曰:‘事先生数岁,幸得从降汉,今不能进臣等,专言大猾,何也?’叔孙通闻之,乃谓曰:‘汉王方蒙矢石争天下,诸生宁能斗乎?故先言斩将搴旗之士。诸生且待我,我不忘矣。’”搴,拔取。

⑥弓必欲无灂(jiào):指好弓不用漆来涂合。《周礼·考工记·弓人》:“大和无灂,其次筋角皆有灂而深,其次有灂而疏,其次角无灂。”贾公彦疏:“大和,谓九和之弓,以其六材俱善尤良,故无漆灂也。”灂,用漆涂合。

⑦冶必欲援胡之称:指好戈的直刃与回勾部分合乎比例。《周礼·考工记·冶氏》:“戈广二寸,内倍之,胡三之,援四之。”郑玄注:“援,直刃也;胡,其孑。”贾公彦疏:“‘戈广二寸’者,据胡宽狭;云‘内倍之者’,据胡下柄入处之长;‘胡三之’,据胡之长;‘援四之’,据最上刺刃之长也。”援,戈向上的直刃部分。胡,戈曲出而回勾的部分。称,比例。

⑧甲必欲上旅下旅札续之坚:指好的铠甲上衣与下裳上连缀在一起的甲叶坚实密集。《周礼·考工记·函人》:“函人为甲,犀甲七属,兕甲六属,合甲五属。”郑玄注:“属读如灌注之注,谓上旅下旅札续之数也。革坚者札长。”上旅,谓腰以上,指战服的上衣。下旅,谓腰以下的战衣。札,铠甲的叶片,多用皮革或金属制成。续,连属,连接。

【译文】

然而,如彭越、黥布这样的人不是古时候的良将吗?我说:彭越、黥布,不是汉王所培养的大将,彭越、黥布对汉王无所需求,而汉王却要依靠他们,像治病的人服食乌喙、藜芦一样。人们看到彭越、黥布建立了武功而想用武将为大将,这也相当于看到乌喙、藜芦治好了病而就把它们当作食物吃一样。那些粗暴的武人,趁着世道衰微之时,侵害败坏纲常,我难道可以把军权交给他们,让他们脱离约束吗?然而,叔孙通专门进言可斩将拔旗的勇士,却不推荐儒生,这是为什么呢?我说:在当时,汉王已经任用韩信为大将,叔孙通所推荐的那些人都是只知道拼死杀敌的士兵,怎么能说是大将之才呢?然而,那些身强力壮、视死如归、善于杀敌的人,就不可贵吗?我说:身强力壮、视死如归、善于杀敌的人,就好像是精致而犀利的器甲。良弓一定是不用漆来涂合的,好戈的援和胡的比例一定要协调,好铠甲的上下身连缀在一起的甲叶要坚实密集,士兵必须要身强力壮,视死如归,善于杀敌,这都是一个道理。精致而犀利的器甲,由人来使用;身强力壮、视死如归、善于杀敌的士兵,由将领来指挥。如今把身强力壮、视死如归、善于杀敌的人任命为将领,就好比精致而犀利的器甲可以不需要人去使用,就能自己作战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