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龟山先生语录 | 杨时 | 理学著作。北宋杨时著。4卷,后录2卷。系作者学生陈渊、罗从彦、胡大原等据其师在荆州、余杭等地的讲学内容整理记录而成。前4卷全录作者言论,后2卷为他人论赞。是书论学宗二程,主张通过正心诚意的内心修养来达到治国平天下之目的,即所谓“合内外之道”。认为对“至道”和“天理”的认识,非笔舌所能尽,唯有收视反听,使内心在从容静默的状态中进行仔细的体验方能得到。又认为人的本性因顺应天理,所以至善。对王安石新学,则力持排抵态度。有南宋吴坚刊本,《四部丛刊续编》据此影印。明清诸家所刊《龟山集》皆有《语录》4卷,唯无后录。 |
论语今注今译 | 王云五 | 毛子水撰。台湾商务印书馆1975年10月初版。二十卷。系作者于1969年接受台湾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出版计划、在讲稿《论语校注》的基础上,多次修改而成。收入王云五主编的“古籍今注今译丛刊”。作者自称“是为对古代经典已知门径而且有相当的思辨力的人而作的”(《自序》)。作者认为,台湾“现在通行的注本,已没有把旧时许多的误解匡正,而旧时若干通达的义训,反而废置不用”(同上),因而对《论语》重新注解。其中“今注”采用历代论语注本逐句注释。“今译”用现代汉语翻译。该书对文字训诂和与思想史有关的典故,亦择要引述。 |
大学中庸今注今译 | 王云五 | 《大学中庸今注今释》由我国近现代著名出版教育家王云五先生主编,《大学》详细地归纳了先秦儒家的伦理道德思想,系统地讲述了儒家安身立命的原则和方法。相传为孔子的弟子曾参所作。《大学》、《中庸》是中国古典珍品之一,它们是《礼记》中的二篇。《中庸》论述的也是修身养性之道,然而它侧重于与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所谓“中庸”,即考虑问题时内心要中正,称之为“执中”;在具体处理问题时方法又要灵活多变,称之“行权”。《大学》、《中庸》的言论与思想,涉及到人的自身修养,人与他人,人与社会等多方面内容,对于今人来说,还是具有普遍的教育和启发意义。本书特将《大学》、《中庸》合而为一,并配以注释,以飨广大读者。 |
经世奇谋 | 俞琳 | 《经世奇谋》是明代学者俞琳编著的一部智谋类经典,书中选取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人物和故事。《经世奇谋》与冯梦龙《智囊》齐名,收集了我国历史上著名人物通权达变、转危为安的精彩故事六百余则。因所搜集的故事皆为奇策异谋,因而被误解为旁门左道而久遭禁锢。其实本书为我们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深刻的治世谋略,在借鉴古人防患未然、相机行事、随机应变、化险为夷、解除忧患等等的生命智慧中获得人生道理和处事经验,使世人变得智慧清醒,活得豁达明白。书中也选择了大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经典故事,尤其阐述为人处世的谋略和经验,在当前仍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当然,本书中也有一些负面的东西,需鉴别吸收。书中的奇人奇事不但浸润着先哲们的智慧和权谋,更渗透着古代士大夫不变的理想与追求。阅读这些先人的智慧经典,大者可以治国安民,小者可以应变保身。本书从原书中精选出两百多则故事,希望将古代智慧和现代生活相结合,真正做到古为今用。 |
五十年来的中国哲学 | 贺麟 | 本书是贺麟先生对从1884年孙中山创立兴中会到1949年中国人民共和国建立这段时期,现代中国哲学发展历史的介绍。这一时期中国哲学界的主要特点是,西方哲学的介绍与引入,以及对儒家思想的创新与发扬。在这个大背景下,贺麟先生介绍了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章太炎、熊十力、胡适、金岳霖、冯友兰、洪谦等思想家的思想,反映出民国学者的学术造诣与学术水准。 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包括“中国哲学的调整与发扬”“西方哲学的绍述与融会”“时代思潮的演变与剖析”三章,从新心学的角度出发,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之前约五十年时间中国接受西方哲学影响,以及西方哲学在中国的传播等内容。下编则深入探讨了“知行”学说问题。 |
壬癸之际胎观 | 龚自珍 | 又名《壬癸之际心书》。中国清代哲学著作。龚自珍著。同治年间收入吴煦刊刻的《定庵文集》。主要版本有1935年世界书局汇编的《龚定庵全集》本、1959年中华书局的《龚自珍全集》本等。龚自珍(1792—1841),中国清代文学家、哲学家。字璱人,号定庵,又名巩祚,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自幼随外祖父段玉裁学习文字学及汉学,后曾中举人和进士,任内阁中书、礼部主事等。从师于今文经学家刘逢禄,是清朝中期以后今文经学的继承者和发扬者,积极提倡通经致用,注入今文经学以变法改制的新内容。主要著作有《定庵文集》等,现编为《龚自珍全集》。本书共9篇,各取干支纪年第一字以名篇,本书在哲学上主张天是有意志的最高主宰,天通过传语于人而表达自己的意志,“天与人,旦有语,夕有语”,认为统治者施政有道,天就传语于人;反之,天人就不能感通。在认识论上,认为天、地、人等名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而是“各以其人之声”的主观加给客观事物的,从而颠倒了名实关系;本书还否认事物的突变,认为万物的发展是一而立,再而反,三而如初的循环运动;在社会政治思想上,主张社会改革,提出众人自造一切的观点,认为天地、日月、山川、伦理纲纪等皆为“我”所造,肯定了众人的作用,但又夸大了人的自我主宰作用而陷入佛教唯心主义。本书反映了作者是开一代新风的思想家,对后代谋求改革的思想家有较大影响,但也表现了他对改革寄希望于主观心力的软弱性。 |
八行图说 | 沈鲤 | 《八行图说》明万历时期理学家沈鲤辑。全书分八类:孝类、悌类、忠类、信类、礼类、义类、廉类、耻类。每类用五个故事加以解说,前图后文。书前有于慎行、吕坤撰序及任懋谦撰重刊序、袁了凡先生训子弟语、沈龙江先生垂涕衷言。此为清康熙36年任懋谦翕和堂重刊本。 |
四书讲义 | 吕留良 | 四十三卷。清吕留良撰,其门人陈鏦编辑。留良有感于读书士子,溺心科第,时文之外,不知其他,于是寄其意于批选时文与讲解《四书》。是书凡《大学》三卷,《论语》二十卷,《中庸》六卷,《孟子》十四卷。先是坊间有留良《四书语录》之刻,陈鏦以为中多混杂,且有妄意增删之处,因与同学蔡大章等及留良子葆中更互商酌,而成是书。留良之意,认为欲明孔孟之道,必求之于朱子之书,故书中悉就朱注发挥,然体会有得,多有比朱注更精更切者。该书有康熙二十五年(1686)天盖楼刊本。 |
中庸注参 | 陈柱 | 本书乃陈柱先生为暨南大学及大夏大学两校讲授《中庸》时的成果。作者多以自家心得注解《中庸》,其别无新意者则仍采郑注,并选录各家之说,尤于近代戴震、康有为、马其昶及业师唐蔚芝先生之说,录之甚众,以备参考。同时,本书附有陈柱昔日讲学南洋大学时所著《中庸通义》,实乃研读《中庸》的经典文本。 |
孟子全图 | 佚名 | 明万历刊本《孟子全图》是一本关于儒家“亚圣”孟子的圣迹图册,现藏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圣迹图册是古代儒、释、道三教为宣扬各教中“圣人”行迹而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加以绘制的通俗性编年史式的石刻、木刻等图书。我们根据万历本《孟子全图》一书末页的书肆牌记可知,该书刊刻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系福建建阳安正堂刘双松主持梓印。安正堂系建阳书林刻书名坊,书坊创建者为刘宗器,主持《孟子全图》刊刻的刘双松是其后人。安正堂刻书历史悠久,相关资料表明,该坊的刻书史从明宣德四年(1429年)开始一直持续到清康熙年间。检索瞿冕良先生《中国古籍版刻辞典》“安正堂”条的刻书目录,我们发现,明万历二十六年刊刻的《孟子全图》不在该目录之中。 |
春秋左传今注今译 | 王云五 | 这是一本古籍注译类的图书。《春秋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它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同时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巨著。全书体例为原文、今注、今译、今释依序排列,博采历代注本,旁搜学界新知。今注就是对原文中一些字词作注解,今译是对原文的翻译,今释是对原文的语意的分析说明。在本书中,注译者赋予经典新的注释和翻译,其中有融会历代注释名家的解说处,也有独排众议而用自己的新解说处,既会通先前名家注译本的长处,又能发挥本书注译者研究的心得。 |
空同子 | 李梦阳 | 一卷。明李梦阳(1473—1530)撰。李梦阳,字天赐,又字献吉,号空同子,庆阳 (今属甘肃)人,后徙居河南扶沟 (今河南省扶沟县东北)。明弘治六年 (1494)举乡试第一,第二年便成进士,曾作过户部主事、郎中,江西提学副使等官。梦阳性格刚毅,不畏权势,由于反对宦官刘瑾专权误国,受到迫害,曾数次入狱。刘瑾败,起官,后因事夺职家居。李梦阳与何景明、徐祯卿、边贡、王廷相、康海、王九思在文学史上被称为“前七子”。李梦阳为矫正明初以来盛行的台阁体诗文的流弊,特别强调向古代优秀文学遗产学习,但由于思想片面,走入了复古主义的歧途,提出了“文必仿秦汉,诗必仿盛唐”的错误口号。他的诗、文作品数量很多,但多模拟之作,最终陷于“以模拟剽窃为能,以艰深的文字掩盖内容的浅薄”的境地。著有《空同集》、《空同子》、《空同子纂》等。《空同子》共一卷,分化理篇一;物理篇一;治道篇一;论学篇二;事势篇一;异道第一,共六目八篇。此书虽在体例上模仿了汉杨雄的 《法言》,但内容包括广泛,从自然现象到社会问题,阐释比较明确,尤其是在揭示事物规律方面,颇有见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收入《空同集》中。有明嘉靖刻本、万历李思孝刻本、及清光绪间刻本,并收入 《广百川学海》 己集、《金声玉振集·撰述》、《说郛》续卷二、《子书百家·杂家类》、《百子全书·杂家类》 等书中。 |
松窗寤言 | 崔铣 | 明代崔铣撰。笔记,一卷。嘉靖三年(1524),作者任南京国子监祭酒,因为疏劾贵显张璁、桂萼,忤世宗,被斥致仕。此书是他谪居家中近十载时(嘉靖十二年)所作。书撰于腊月,适逢其表侄李栋以古松一盆相赠,作者遂将盆松陈于窗侧;因感古松与之相伴共度寒节,故以“松窗”名书。寤言,即悟言。寤通悟,觉悟的话,以书中内容均为作者谪居时悟到的道理,故名《松窗寤言》。这一书名,隐寓着作者用经寒不凋的松树自况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宁处逆境,也决不向权势屈服的决心和勇气。崔铣《松窗寤言.小引》:“癸巳腊,予屏迹静居,致观复之功。表侄李生栋遗予古松一株,若偃龙之状,曰阅岁十有五祀。载列窗侧,共守寒节。是冬,天气和煦,笔砚调适,乃援笔纵谈,得八十一章,取诸《考檠》‘寤言’是命。”(《诗经·卫风·考架》:“独寐寤言,永矢弗谖。”)有《借月山房汇钞》本、《泽古斋重钞》本、《丛书集成初编》本、《景印元明善本丛书十种》本。 |
原人 | 韩愈 | 唐韩愈所撰哲学论文,为其哲学代表作之一。该文提出了韩愈哲学的最高范畴“道”,认为“道”作为最高的永恒的存在,贯通于天、地、人整个宇宙之内,“天道”、“地道”、“人道” 皆是 “道” 的体现,由 “道”所主宰,“天道乱,而日月星辰不得其行;地道乱,而草木山川不得其平; 人道乱,而夷狄禽兽不得其情”,其“道”的内涵实际是抽象化了的封建伦理道德法则。该文还论述了华夷之别,以贬斥佛教,强调 “人者夷狄禽兽之主也”,认为作为“道”在社会历史中体现者的“圣人”,爱及夷狄禽兽,“一视而同仁,笃近而举远”,由亲及疏。该文乃韩愈哲学思想的总纲,《原性》、《原道》等篇则是对总纲的补充和发挥。该文收入《昌黎先生集》。 |
浮物 | 祝允明 | 一卷。明祝允明 (1460—1526)撰。祝允明字希哲,号枝山,又号枝指生,长洲 (今江苏苏州)人。弘治五年 (1492)举人,官广东兴宁知县,迁应天通判。祝允明博学善文,工书法,其狂草下笔纵横,于似无规则中见功力。与同郡唐寅、文征明、徐祯卿并称 “吴中四子”,其诗取材广泛,风格工丽,其文亦潇洒自如,时复有致。但他玩世不恭,不问生产。生平著述很多,有《祝子罪知》七卷,《读书笔记》一卷,《怀星堂集》三十卷,《祝氏集略》三十卷,《志怪录》、《野记》、《前闻记》、《江海歼渠记》等几十种。《浮物》一书,取韩愈“文气水也,言浮物也”之义而命名。由于作者放诞自负,持论矫激,故书中皆务为新奇之论。如“以 《诗》三百篇,《春秋》二万言,为圣人之烦”,可见其放言无忌,所论与实际差距甚大。与唐寅相比,祝允明更喜欢哲理的思索,对传统思想的批判也更深刻,也更理性和果敢。他二十八岁著《浮物》一书,竭力非议儒家六经,思想的锋芒已经有所显露。收入《金声玉振集·撰述》中。 |
空同子瞽说 | 苏伯衡 | 一卷。明苏伯衡撰。苏伯衡字平仲,金华(今属浙江省)人。共28篇。瞽说者,盲人之说也,谦词。空同子乃作者别号,后李梦阳亦号空同子,当区别。是书仿诸子文体,多托物寓意之词。本宋苏辙之后裔,因苏辙之子苏迟守婺州,而举家迁往婺州。苏伯衡博洽群籍,精于古文辞。元末贡于乡,洪武初征入礼贤馆,后为国子监学正,以荐擢翰林院编修,乞省亲归。宋濂以翰林承旨致仕,荐苏伯衡以自代,以疾辞。后聘主会试,为处州教授。以表笺忤旨逮治,卒于狱中。著有《空同子瞽说》、《苏平仲集》等。此书仿诸子文体,采用托物寓意的方法,表述自己的见解。收入《苏伯衡文集》 十六卷中。 |
诗经今注今译 | 王云五 | 《诗经今注今译》王云五先生主编,由马持盈先生注译,历时数年,反复打磨,改正坊间流行版本的讹误。注释精准,译文流畅,无需古文基础,也能轻松读懂。诗是当时作者灵感的流露,语短而意味深长,含蓄而旨在言外,以我们两三千年以后的人去捉摸两三千年以前的人的飘忽迷离的灵感,谁敢说自己所刻意以求的就恰好是当时作者灵感的?作者正是本着这种精神,对诗经做了严谨的注译。 |
尚书今注今译 | 王云五 | 本丛书由出版大家王云五先生主编,严选国学经史子集各部中的名家名典,力邀一批学风严谨、学术缜密的文化名家(如南怀瑾、毛子水、杨亮功等)进行注、译、释,博采历代注本,旁搜学界新知,是国学研究领域不可多得的珍品,出版至今再版二十余次,深得学界赞誉。本书以屈万里著《尚书释义》为蓝本,力求在信达雅的前提下更加简洁明了、通俗易懂,适于大众读者和青少年学生阅读。屈万里先生的“尚书学”著作有三种:《尚书集释》《尚书异文汇录》《尚书今注今译》。《尚书今注今译》是其中较浅显的一种,是作者为“仅欲于此书略知大意之青年”而作,著译伏生所传之二十九篇,仿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注文力求精当,释文力求简明,初学者读了此书可略窥《尚书》之门径。 |
礼记今注今译 | 王云五 | 《礼记今注今译》,是台湾最为知名的《礼记》注译本,是台湾“文复会”复兴中华传统文化的倾力之作,由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王梦鸥注译。书中对《礼记》原文保留了繁体风格,并与译文、注释在一页中一一对应,方便阅读。《礼记今注今译》,全文以“记”形式,深说大义为主,从制度、仪节、礼法、乐理、教育、服物、生活与风俗、规范与习俗,不费周折,对于儒家学说理论有直接介绍,义理深微,在当时的环境中,作为修身践言的圭臬。 |
屈子 | 毛晋 | 《屈子》由明代毛晋辑。全书含屈子一卷,收屈原作品七章: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附录五卷:总评、章评、译韵、译字、参疑。此为明万历四十六年虞山毛氏绿君亭刊本。 |
五伦书 | 朱瞻基 | 《五伦书》是明宣宗朱瞻基生前所编,正统十二年,其子英宗御制序刊行。全书共六十二卷,详细地论述著五伦的理法采,集经传子史中嘉言善行编撰而成。《明史•艺文志》著录:宣扬忠、孝、悌、忍、善,盖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五伦道德根本。此为明正统十二年内府经厂本。 五伦,即古人所称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种人伦关系。用忠、孝、悌、忍、善为五伦关系准则。 《五伦书》虽是以 “五伦” “五常” 作为成书的线索,但并非仅仅是在宣扬伦理道德。以现代文化的眼光来看,此书可看作以 “五伦” 为分类,采撷史籍名著,所选素材从上古三代至汉唐,至宋元明。其内容删减得当,不仅记述了不少历史事件,同时也记录了不少古代的民风民俗、人文世情。其中凡正史记载的朝代、先王,都要抬一格书写以示尊重,而一般名人与诸侯王则不抬格书写。 |
晦庵先生语录大纲领 | 朱熹 | 此《晦庵先生语录大纲领》集录南宋理学家朱熹思想、治学语录,由其弟子所辑。全书共十卷附录三卷,收录朱子言论三百余条,分隶于:心性情才、命、道德、诚敬、礼乐、忠恕等二十四名目之下,对朱子思想中的诸多核心命题予以搜录集中,便于后人检索。此为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宋刻本。 此书题“门人十三家所录”。所谓十三家,即廖德明、余大雅、李闳祖、叶贺孙、潘时举、董铢、金去伪、万人杰、杨道夫等朱熹弟子。附录下有“门人勉斋黄干述先师教人之意”一篇,云“嘉定丙子仲秋上下之翌日,同舍诸贤会于先师之祠下”,知此书最早成书当在宋宁宗嘉定九年(1216年)之后。而书中避宁宗名讳,则此本刊刻于成书后不久,洵可珍贵。 |
春秋榖梁传注 | 柯劭忞 | 十五卷。 民国柯劭榖(1850—1933)撰。柯劭榖字凤孙,号蓼园,山东胶州人,清末民初著名学者、《元史》学家。光绪丙戌(1866)进士,历官翰林院编修、侍讲、侍读,国子监司业,湖南学政,贵州提学使,学部右参议,京师大学堂总监督,山东宣慰使等。辛亥革命后任《清史》馆总纂,编《清史稿》。1925年任东方文化事业总委员会委员长,主持续修四库全书提要。撰有《新元史》二百五十七卷,等等。柯劭榖认为 《榖梁传》一家之学, 师说湮没已久。 范宁《春秋榖梁传集解》不严守家法,多袭取何休、杜预的观点;清代学者钟文烝《春秋榖梁经传补注》又泛取唐宋以后各家之说,破坏传义。于是他搜集刘向、郑玄的有关遗文,以唐徐彦 《春秋公羊疏》所引宋君 《春秋注》所谓“九旨”作为《榖梁传》的义例。这“九旨”是: 一曰时,二曰月,三曰日,四曰天王,五曰天子,六曰王, 七曰讥,八曰贬, 九曰绝。 柯劭榖以这 “九旨”作为《春秋榖梁传注》全书的纲领。他对前人之说有所订正,注解时注重对传文、事实的前后互证、彼此互证,并偶尔借《榖梁传》抒发对时局的见解。该书对学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有民国十六年(1927)国立北京大学研究院文史部排印本 (收入 《柯劭忞先生遗著》)。 |
春秋传[标点本] | 胡安国 | 三十卷,宋胡安国著。绍兴五年(1135),胡安国奉诏著此书,绍兴十年(1140)三月成书。历时五年而成。书著于南渡之后,感激时事,往往借《春秋》以寓意,而非纯为解经之作。朱熹《语录》称:“胡氏《春秋传》,有牵强处,然议论有开合精神。”但其书后来被作为科试课本,影响甚广。《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明初定科举之制,大略承元旧式,宗法程朱。而程子《春秋》仅仅成二卷,阙略太甚。朱子亦无成书。以安国之学出于程氏,张洽之学出于朱氏,故《春秋》定用二家。盖重其渊源,不必定以其书也。其后洽传渐不行用,遂独用安国书。渐乃弃经不读,唯以安国之传为主。当时所谓经义者,实安国之传义而已。故有明一代,《春秋》之学为最弊。”今存《四库全书》。 |
标题音训小学书解 | 陈祚 | 《小学》旧题宋代朱熹撰,实为朱熹与其弟子刘清之合编。全书分内外两篇。内篇有四个纲目:前三个是立教,明伦,敬身,第四个是鉴古。外篇分两部分:一是嘉言,二是善行。此书《标题音训小学书解》共四卷,前有小学序、版画插图六幅、朱文公小学题辞。其内容为对《小学》的训诂注解。此本大致为明代刊本。书前有版画插图六幅:晦庵朱子小影、弟子受业之图、世子问寝之图、子妇尝药之图、子事父母之图、妇事舅姑之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