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劝读论语和论语读法 | 钱穆 | 本书集钱穆先生几十年来阅读《论语》心得之大成。所选文章既有根据钱穆先生20世纪50-60年代在新亚书院讲课记录而成的文章,也有钱穆先生发表在港台学术杂志上的文章。这些文章集中阐述了阅读《论语》之意义、朱子如何阅读《论语》、今人应如何阅读《论语》,如何看待古人对《论语》的不同理解及其出发点,以及钱穆先生对古人阅读《论语》之评点和他本人对《论语》的认识过程。 |
韩子迂评 | 佚名 | 二十卷。元无名氏撰。原书序署“至元三年(1337年)秋七月庚午,结衔题奎章阁侍书学士。”旧本题明门无子评,门无子生卒年及生平不详,但显然在门无子前早有《韩子迂评》。序中称“今天下所急者,法度之废。所少者,韩子之臣。……”可见,《韩子迂评》是作者对当时的时事有所感触之后撰写的。《韩子迂评》明万历六年(1578)有刻本,明代还有其它版本,清代被收入《四库全书》。 |
现代西方哲学讲演集 | 贺麟 | 本书是我国著名哲学家贺麟的著作集之一,分上下两篇。上篇由贺麟先生1947—1948年在北京大学开设现代西方哲学课程的讲课记录整理而成,论述自亨利·柏格森至约西雅·鲁一士的十余位西方现代重要的哲学家(流派);下篇收录贺麟先生建国后的一些演讲稿和文章,主要是批判胡适的实用主义和新黑格尔主义,以响应1955年起批判资产阶级唯心论的党的号召,与上篇形成鲜明对比。 |
孟子译注 | 杨伯峻 | 《孟子》研究著作。杨伯峻撰。伯峻湖南湘潭人,幼读经书好古文,193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曾任中华书局编审,文物局咨询委员,北京大学历史系兼职教授。重要著作有《列子集释》、《论语译注》、《春秋左传注》、《文言语法》、《杨伯峻学术论文集》等。是书正文由原文、译文、注解三部分构成。原文依赵岐体例分为十四卷,两卷合为一篇。译文按章直译,尽量保持原文风格,力求流畅明白,间有意译。注解以朱熹《集注》、焦循《正义》为主要依据,广搜博采,吸取诸家菁华。注释内容包括字音词义、语法规律、修辞方式、历史知识、地理沿革、名物制度和风俗习惯等,并作了简要考证和必要的校勘。书后附有《孟子词典》以备查考翻检。卷首《导言》,论述了孟子生平、《孟子》作者、篇章及对孔子的发展等问题。作者赞同司马迁的观点,认为孟子受业于子思之门人,《孟子》是孟子所作,万章之徒参与其事。作者认为孟子对孔子观念的取舍、发展有三:一是“天命”。孟子论“天”,有自然之天,义理之天,却没有主宰之天,而其中带有“民意”的理义之天为孔子所无。二是“仁义”。孔子讲仁,孟子仁义并言,孔子重视人的生命,孟子更重人民的生存权,由此其“君臣关系”观念也比孔子进步。三是性善论,其实际含义是人人都有为善的可能,并且他还承认环境可以改变人的思想意识,因而重视自我修养。最后认为孟子政治主张是保守的,甚至有些是倒退的。杨伯峻的《孟子译注》是现代较有影响的译注本,中华书局1960年初版,后多次再版。 |
诸子概论 | 李源澄 | 李源澄著,1936年2月上海开明书店出版,该书共130页,书前有伍非百和卢前撰写的序。《诸子概论》一书研究了先秦儒、道、墨、法诸家思想及其根源,并评论《论语》、《孟子》、《荀子》、《道德经》、《庄子》、《墨子》、《商君书》、《韩非子》等书的意义及价值。全书分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墨子、商君书、韩非子八章,通论先秦诸子思想,追本溯源并纵横开阖评论诸子的哲学主张和社会理想,唐文治称为“保留古人圆而神之风,其抉发昔贤著述之大义,皆入乎其内而出乎其外,直言所见,而无与人絜长度短之意,故得绝于以流行之西方、印度之思想与中国固有学术轻相比附之病”。 |
杨朱哲学 | 顾实 | 《杨朱哲学》凡分三篇,上篇显真论,搜抉杨朱信史资料;中篇明取论,阐发杨朱道术之精微,上中二篇皆为真杨朱之论辩。下篇辟伪论,为批评此前伪杨朱而作。本书的逻辑十分严密,层层递进,有理有据的论证了杨朱其人,其思想的存在以及其思想的具体内容,体现了作者深厚的的历史功底和其严密的思维逻辑。 |
鬼谷子新注 | 俞棪 | 全书分为鬼谷先生事略、鬼谷子真伪考和鬼谷子新注三部分。俞棪研读《鬼谷子》十几年,略有心得就记于笔记,在《鬼谷子新注》当中,做到了溯流求源、举一反三,通过同时代其他学派的对比,去伪存真,探求鬼谷子的真义和原意。在版本校订上,则运用古韵进行校正,使鬼谷子的文义豁然开朗。在学术方法上,首次将《鬼谷子》与西方文化做对映及解构的工作,具有一笔开乾坤之风范。《鬼谷子新注》影响深远,被称为“近代鬼谷子研究之集大成者”。 |
论语讲要 | 李炳南 | 本书介绍了论语的经典篇章及对其的理解。《论语讲要》一书是当代儒佛大家李炳南老居士的著作。李炳南老居士将佛法的修学体悟融入《论语》,帮助世人重新认识儒家经典,走出了两千多年来对夫子的狭隘理解,应该更符合夫子之本来面目。 |
中庸衍义[标点本] | 夏良胜 | 十七卷。明夏良胜撰。良胜字于中,南城人。正德戊辰进士。官至太常寺少卿。事迹具《明史》本传,自宋以来,取古经之义,括举条目而推衍其说者,始叶时《礼经会元》,嗣则真德秀《大学衍义》,良胜又因德秀之例,以阐发《中庸》。其书成於嘉靖间,盖以《大礼疏稿》事谪戍辽海时作也。自性、道、教、达道、达德、九经、三重之属,一一援据古今,推广演绎。至於崇神仙,好符瑞,改祖制,抑善类数端,尤究极流弊,惓惓言之。盖皆为世宗时事而发。然务抒献纳之忱,而无一毫怨怼讥讪之意,斯所以为纯臣之言也。中颇采邱濬《大学衍义》之说。 |
龟山先生语录 | 杨时 | 理学著作。北宋杨时著。4卷,后录2卷。系作者学生陈渊、罗从彦、胡大原等据其师在荆州、余杭等地的讲学内容整理记录而成。前4卷全录作者言论,后2卷为他人论赞。是书论学宗二程,主张通过正心诚意的内心修养来达到治国平天下之目的,即所谓“合内外之道”。认为对“至道”和“天理”的认识,非笔舌所能尽,唯有收视反听,使内心在从容静默的状态中进行仔细的体验方能得到。又认为人的本性因顺应天理,所以至善。对王安石新学,则力持排抵态度。有南宋吴坚刊本,《四部丛刊续编》据此影印。明清诸家所刊《龟山集》皆有《语录》4卷,唯无后录。 |
论语今注今译 | 王云五 | 毛子水撰。台湾商务印书馆1975年10月初版。二十卷。系作者于1969年接受台湾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出版计划、在讲稿《论语校注》的基础上,多次修改而成。收入王云五主编的“古籍今注今译丛刊”。作者自称“是为对古代经典已知门径而且有相当的思辨力的人而作的”(《自序》)。作者认为,台湾“现在通行的注本,已没有把旧时许多的误解匡正,而旧时若干通达的义训,反而废置不用”(同上),因而对《论语》重新注解。其中“今注”采用历代论语注本逐句注释。“今译”用现代汉语翻译。该书对文字训诂和与思想史有关的典故,亦择要引述。 |
大学中庸今注今译 | 王云五 | 《大学中庸今注今释》由我国近现代著名出版教育家王云五先生主编,《大学》详细地归纳了先秦儒家的伦理道德思想,系统地讲述了儒家安身立命的原则和方法。相传为孔子的弟子曾参所作。《大学》、《中庸》是中国古典珍品之一,它们是《礼记》中的二篇。《中庸》论述的也是修身养性之道,然而它侧重于与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所谓“中庸”,即考虑问题时内心要中正,称之为“执中”;在具体处理问题时方法又要灵活多变,称之“行权”。《大学》、《中庸》的言论与思想,涉及到人的自身修养,人与他人,人与社会等多方面内容,对于今人来说,还是具有普遍的教育和启发意义。本书特将《大学》、《中庸》合而为一,并配以注释,以飨广大读者。 |
经世奇谋 | 俞琳 | 《经世奇谋》是明代学者俞琳编著的一部智谋类经典,书中选取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人物和故事。《经世奇谋》与冯梦龙《智囊》齐名,收集了我国历史上著名人物通权达变、转危为安的精彩故事六百余则。因所搜集的故事皆为奇策异谋,因而被误解为旁门左道而久遭禁锢。其实本书为我们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深刻的治世谋略,在借鉴古人防患未然、相机行事、随机应变、化险为夷、解除忧患等等的生命智慧中获得人生道理和处事经验,使世人变得智慧清醒,活得豁达明白。书中也选择了大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经典故事,尤其阐述为人处世的谋略和经验,在当前仍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当然,本书中也有一些负面的东西,需鉴别吸收。书中的奇人奇事不但浸润着先哲们的智慧和权谋,更渗透着古代士大夫不变的理想与追求。阅读这些先人的智慧经典,大者可以治国安民,小者可以应变保身。本书从原书中精选出两百多则故事,希望将古代智慧和现代生活相结合,真正做到古为今用。 |
五十年来的中国哲学 | 贺麟 | 本书是贺麟先生对从1884年孙中山创立兴中会到1949年中国人民共和国建立这段时期,现代中国哲学发展历史的介绍。这一时期中国哲学界的主要特点是,西方哲学的介绍与引入,以及对儒家思想的创新与发扬。在这个大背景下,贺麟先生介绍了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章太炎、熊十力、胡适、金岳霖、冯友兰、洪谦等思想家的思想,反映出民国学者的学术造诣与学术水准。 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包括“中国哲学的调整与发扬”“西方哲学的绍述与融会”“时代思潮的演变与剖析”三章,从新心学的角度出发,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之前约五十年时间中国接受西方哲学影响,以及西方哲学在中国的传播等内容。下编则深入探讨了“知行”学说问题。 |
壬癸之际胎观 | 龚自珍 | 又名《壬癸之际心书》。中国清代哲学著作。龚自珍著。同治年间收入吴煦刊刻的《定庵文集》。主要版本有1935年世界书局汇编的《龚定庵全集》本、1959年中华书局的《龚自珍全集》本等。龚自珍(1792—1841),中国清代文学家、哲学家。字璱人,号定庵,又名巩祚,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自幼随外祖父段玉裁学习文字学及汉学,后曾中举人和进士,任内阁中书、礼部主事等。从师于今文经学家刘逢禄,是清朝中期以后今文经学的继承者和发扬者,积极提倡通经致用,注入今文经学以变法改制的新内容。主要著作有《定庵文集》等,现编为《龚自珍全集》。本书共9篇,各取干支纪年第一字以名篇,本书在哲学上主张天是有意志的最高主宰,天通过传语于人而表达自己的意志,“天与人,旦有语,夕有语”,认为统治者施政有道,天就传语于人;反之,天人就不能感通。在认识论上,认为天、地、人等名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而是“各以其人之声”的主观加给客观事物的,从而颠倒了名实关系;本书还否认事物的突变,认为万物的发展是一而立,再而反,三而如初的循环运动;在社会政治思想上,主张社会改革,提出众人自造一切的观点,认为天地、日月、山川、伦理纲纪等皆为“我”所造,肯定了众人的作用,但又夸大了人的自我主宰作用而陷入佛教唯心主义。本书反映了作者是开一代新风的思想家,对后代谋求改革的思想家有较大影响,但也表现了他对改革寄希望于主观心力的软弱性。 |
八行图说 | 沈鲤 | 《八行图说》明万历时期理学家沈鲤辑。全书分八类:孝类、悌类、忠类、信类、礼类、义类、廉类、耻类。每类用五个故事加以解说,前图后文。书前有于慎行、吕坤撰序及任懋谦撰重刊序、袁了凡先生训子弟语、沈龙江先生垂涕衷言。此为清康熙36年任懋谦翕和堂重刊本。 |
四书讲义 | 吕留良 | 四十三卷。清吕留良撰,其门人陈鏦编辑。留良有感于读书士子,溺心科第,时文之外,不知其他,于是寄其意于批选时文与讲解《四书》。是书凡《大学》三卷,《论语》二十卷,《中庸》六卷,《孟子》十四卷。先是坊间有留良《四书语录》之刻,陈鏦以为中多混杂,且有妄意增删之处,因与同学蔡大章等及留良子葆中更互商酌,而成是书。留良之意,认为欲明孔孟之道,必求之于朱子之书,故书中悉就朱注发挥,然体会有得,多有比朱注更精更切者。该书有康熙二十五年(1686)天盖楼刊本。 |
中庸注参 | 陈柱 | 本书乃陈柱先生为暨南大学及大夏大学两校讲授《中庸》时的成果。作者多以自家心得注解《中庸》,其别无新意者则仍采郑注,并选录各家之说,尤于近代戴震、康有为、马其昶及业师唐蔚芝先生之说,录之甚众,以备参考。同时,本书附有陈柱昔日讲学南洋大学时所著《中庸通义》,实乃研读《中庸》的经典文本。 |
孟子全图 | 佚名 | 明万历刊本《孟子全图》是一本关于儒家“亚圣”孟子的圣迹图册,现藏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圣迹图册是古代儒、释、道三教为宣扬各教中“圣人”行迹而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加以绘制的通俗性编年史式的石刻、木刻等图书。我们根据万历本《孟子全图》一书末页的书肆牌记可知,该书刊刻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系福建建阳安正堂刘双松主持梓印。安正堂系建阳书林刻书名坊,书坊创建者为刘宗器,主持《孟子全图》刊刻的刘双松是其后人。安正堂刻书历史悠久,相关资料表明,该坊的刻书史从明宣德四年(1429年)开始一直持续到清康熙年间。检索瞿冕良先生《中国古籍版刻辞典》“安正堂”条的刻书目录,我们发现,明万历二十六年刊刻的《孟子全图》不在该目录之中。 |
春秋左传今注今译 | 王云五 | 这是一本古籍注译类的图书。《春秋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它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同时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巨著。全书体例为原文、今注、今译、今释依序排列,博采历代注本,旁搜学界新知。今注就是对原文中一些字词作注解,今译是对原文的翻译,今释是对原文的语意的分析说明。在本书中,注译者赋予经典新的注释和翻译,其中有融会历代注释名家的解说处,也有独排众议而用自己的新解说处,既会通先前名家注译本的长处,又能发挥本书注译者研究的心得。 |
空同子 | 李梦阳 | 一卷。明李梦阳(1473—1530)撰。李梦阳,字天赐,又字献吉,号空同子,庆阳 (今属甘肃)人,后徙居河南扶沟 (今河南省扶沟县东北)。明弘治六年 (1494)举乡试第一,第二年便成进士,曾作过户部主事、郎中,江西提学副使等官。梦阳性格刚毅,不畏权势,由于反对宦官刘瑾专权误国,受到迫害,曾数次入狱。刘瑾败,起官,后因事夺职家居。李梦阳与何景明、徐祯卿、边贡、王廷相、康海、王九思在文学史上被称为“前七子”。李梦阳为矫正明初以来盛行的台阁体诗文的流弊,特别强调向古代优秀文学遗产学习,但由于思想片面,走入了复古主义的歧途,提出了“文必仿秦汉,诗必仿盛唐”的错误口号。他的诗、文作品数量很多,但多模拟之作,最终陷于“以模拟剽窃为能,以艰深的文字掩盖内容的浅薄”的境地。著有《空同集》、《空同子》、《空同子纂》等。《空同子》共一卷,分化理篇一;物理篇一;治道篇一;论学篇二;事势篇一;异道第一,共六目八篇。此书虽在体例上模仿了汉杨雄的 《法言》,但内容包括广泛,从自然现象到社会问题,阐释比较明确,尤其是在揭示事物规律方面,颇有见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收入《空同集》中。有明嘉靖刻本、万历李思孝刻本、及清光绪间刻本,并收入 《广百川学海》 己集、《金声玉振集·撰述》、《说郛》续卷二、《子书百家·杂家类》、《百子全书·杂家类》 等书中。 |
松窗寤言 | 崔铣 | 明代崔铣撰。笔记,一卷。嘉靖三年(1524),作者任南京国子监祭酒,因为疏劾贵显张璁、桂萼,忤世宗,被斥致仕。此书是他谪居家中近十载时(嘉靖十二年)所作。书撰于腊月,适逢其表侄李栋以古松一盆相赠,作者遂将盆松陈于窗侧;因感古松与之相伴共度寒节,故以“松窗”名书。寤言,即悟言。寤通悟,觉悟的话,以书中内容均为作者谪居时悟到的道理,故名《松窗寤言》。这一书名,隐寓着作者用经寒不凋的松树自况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宁处逆境,也决不向权势屈服的决心和勇气。崔铣《松窗寤言.小引》:“癸巳腊,予屏迹静居,致观复之功。表侄李生栋遗予古松一株,若偃龙之状,曰阅岁十有五祀。载列窗侧,共守寒节。是冬,天气和煦,笔砚调适,乃援笔纵谈,得八十一章,取诸《考檠》‘寤言’是命。”(《诗经·卫风·考架》:“独寐寤言,永矢弗谖。”)有《借月山房汇钞》本、《泽古斋重钞》本、《丛书集成初编》本、《景印元明善本丛书十种》本。 |
原人 | 韩愈 | 唐韩愈所撰哲学论文,为其哲学代表作之一。该文提出了韩愈哲学的最高范畴“道”,认为“道”作为最高的永恒的存在,贯通于天、地、人整个宇宙之内,“天道”、“地道”、“人道” 皆是 “道” 的体现,由 “道”所主宰,“天道乱,而日月星辰不得其行;地道乱,而草木山川不得其平; 人道乱,而夷狄禽兽不得其情”,其“道”的内涵实际是抽象化了的封建伦理道德法则。该文还论述了华夷之别,以贬斥佛教,强调 “人者夷狄禽兽之主也”,认为作为“道”在社会历史中体现者的“圣人”,爱及夷狄禽兽,“一视而同仁,笃近而举远”,由亲及疏。该文乃韩愈哲学思想的总纲,《原性》、《原道》等篇则是对总纲的补充和发挥。该文收入《昌黎先生集》。 |
浮物 | 祝允明 | 一卷。明祝允明 (1460—1526)撰。祝允明字希哲,号枝山,又号枝指生,长洲 (今江苏苏州)人。弘治五年 (1492)举人,官广东兴宁知县,迁应天通判。祝允明博学善文,工书法,其狂草下笔纵横,于似无规则中见功力。与同郡唐寅、文征明、徐祯卿并称 “吴中四子”,其诗取材广泛,风格工丽,其文亦潇洒自如,时复有致。但他玩世不恭,不问生产。生平著述很多,有《祝子罪知》七卷,《读书笔记》一卷,《怀星堂集》三十卷,《祝氏集略》三十卷,《志怪录》、《野记》、《前闻记》、《江海歼渠记》等几十种。《浮物》一书,取韩愈“文气水也,言浮物也”之义而命名。由于作者放诞自负,持论矫激,故书中皆务为新奇之论。如“以 《诗》三百篇,《春秋》二万言,为圣人之烦”,可见其放言无忌,所论与实际差距甚大。与唐寅相比,祝允明更喜欢哲理的思索,对传统思想的批判也更深刻,也更理性和果敢。他二十八岁著《浮物》一书,竭力非议儒家六经,思想的锋芒已经有所显露。收入《金声玉振集·撰述》中。 |
空同子瞽说 | 苏伯衡 | 一卷。明苏伯衡撰。苏伯衡字平仲,金华(今属浙江省)人。共28篇。瞽说者,盲人之说也,谦词。空同子乃作者别号,后李梦阳亦号空同子,当区别。是书仿诸子文体,多托物寓意之词。本宋苏辙之后裔,因苏辙之子苏迟守婺州,而举家迁往婺州。苏伯衡博洽群籍,精于古文辞。元末贡于乡,洪武初征入礼贤馆,后为国子监学正,以荐擢翰林院编修,乞省亲归。宋濂以翰林承旨致仕,荐苏伯衡以自代,以疾辞。后聘主会试,为处州教授。以表笺忤旨逮治,卒于狱中。著有《空同子瞽说》、《苏平仲集》等。此书仿诸子文体,采用托物寓意的方法,表述自己的见解。收入《苏伯衡文集》 十六卷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