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

朱自清
  • 姓名:朱自清
  • 别名:字佩弦
  • 性别:
  • 祖籍:浙江绍兴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江苏东海县
  • 出生日期:1898年11月22日
  • 逝世日期:1948年8月12日
  • 民族族群:
  • 主要作品: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教授,民主战士。文学研究会的早期成员。字佩弦,原名自华,号秋实,曾用笔名余捷、柏香、知白、白晖、白水等。祖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县;因祖父、父亲都定居扬州,故又自称扬州人。幼年受士大夫家庭的传统教育,先随父母读书,后入私塾和小学。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1920年毕业后曾在江苏、浙江许多中学教书,极受学生欢迎。在大学学习和中学任教期间一直从事新诗创作,内容多写小资产阶级的失意,也有觉悟青年对光明的呼唤。1922年发表长诗《毁灭》,在当时文坛上颇有影响。同年出版了诗集《雪朝》(与人合著。商务印书馆)。1924年出版了诗和散文集《踪迹》(亚东图书馆)。1925年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创作转向散文,同时研究古典文学。1928年出版的散文集《背影》(开明书店),使他成了著名的散文家。郁达夫在《中国新文学大系》现代散文《导论》中说:“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够贮满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外,文章之美,就算他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背影》、《荷塘月色》是他散文中的名篇。他的散文艺术性较高,但多缺乏深刻的社会内容,而《生命的价格——七毛钱》却是一篇难得的思想性较高的散文。1931年至1932年在英国伦敦学习语言学和英国文学,回国后仍在清华大学任教授并兼中文系主任,讲授《诗》、《歌谣》和《中国新文学研究》等课程。这时与闻一多开始同事论学。1934年和郑振铎等人编辑《文学季刊》,同陈望道编辑散文杂志《太白》,同年出版游记《欧游杂记》(开明书店),编选《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1935年,良友出版公司)并写《导言》。朱自清正直、爱国,参加过“五四”运动和“一二·九”运动,但由于阶级的局限使他长期脱离现实。抗日战争爆发后,任西南联大教授,思想开始有较大转变。1946年民盟云南支部负责人李公朴、闻一多被害,使他受到教育,逐渐克服了超阶级的观点,在悼闻一多的诗中说:“你是团火,照彻了深渊……照见了魔鬼;烧毁了自己,遗烬里爆出个新中国!”抗战胜利后,回到北京继续在清华任教,这时写了不少具有革命观点的文艺论文,分别收在《新诗杂话》(1947年,作家书屋)、《标准与尺度》(1948年,文光书店)、《论雅俗共赏》(1948年,观察社)等集子里。1948年8月12日病逝前,谆谆嘱告家人,说他已签名拒绝美援,不要买政府配售的美粉,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精神。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赞扬他有骨气,“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朱自清有著作二十七种,包括诗歌、散文、文艺批评、学术研究等,大都收入四卷《朱自清文集》(1953年,开明书店)中。另有《朱自清选集》(1951年,开明书店)。195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还出版了《朱自清诗文选集》。香港文学研究社出版了《朱自清选集》。生平传略见浦江清、李广田所作两种及季镇淮的《朱自清先生年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