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庄子
  • 姓名:庄子
  • 别名:名周
  • 性别:
  • 朝代:春秋
  • 出生地:宋国蒙(今河南商丘县,一说为山东曹县)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 主要作品:

庄子,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县,一说为山东曹县)人。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曾做过漆园吏。他也曾来往于楚、赵、魏之间,但无人识其才,后归隐。他的生活非常贫困,曾向监河侯贷米度日,有时也靠织履为生。后楚威王慕其名,以厚币相聘,许以为相,庄子表示终身不仕,甘愿逍遥物外。


庄子从唯心主义方面发展了老子、杨朱的学说,从老子“道法自然”出发,认为道是无限的、超越时空的、不可感知的。他把“道”看成了“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的东西。他认为天人之间、物我之间、生死之间,以至一切现象与本质之间,只存在着无条件的同一,最终归结为“道”、“我”的天然合一。在谈到人君南面术时,强调“君子不得已而临莅天下,莫若无为”,“无为而尊者,天道也;有为而累者,人道也;主者天道也,臣者人道也。”在政治上,他鄙视权贵,对现实极为不满,不愿出仕为官,只求自身的安适而不受外界的束缚。在心性哲理修养上,他认为世俗所谓贵贱、寿夭、是非、荣辱、毁誉、得失、成败、穷达乃至长短大小,都是人为的,而不是万物所本有的,不值得计较,而只有通过“无为”、“坐志”的办法,才能达到“万物皆一”、“齐万物”的理想的修养标准。这一思想反映了奴隶主贵族在强大封建势力下的悲观失望。《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52篇,今存33篇。该书在我国学术思想史上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在古代文学史上也有非常突出的地位。在艺术成就上,该书文笔优美,想象丰富,比喻生动,善于以讲故事的形式来阐明深刻的道理,是古典文学中的精品。不修边幅、放浪形骸的六朝文士习气,主要受《庄子》思想的影响。《庄子》33篇,“内篇”7篇传统认为是庄子所作,其余为其弟子或后学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