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翼(1727—1814年)字雲崧,一字耘松,号瓯北。阳湖(今江苏常州)人。少聪敏,十二岁能属文,日作文七篇,人皆奇之。清高宗乾隆十五年(1750)举人。乾隆二十六年,以一甲三名成进士,授翰林编修,与修《通鉴辑览》,历充顺天乡试同考官、会试同考官。乾隆三十一年,授广西镇安府知府,有善政。时征缅甸,令赴滇赞画军事。乾隆三十五年,调广州知府。次年,擢为贵西道。后以母老请归,遂不复出。晚岁主讲安定书院,以著述自娱,取唐宋诸家全集,再三展玩,寻绎各家得失,著《瓯北诗话》。其诗与袁枚、蒋士诠齐名,亦相友善。翼为史学家,作诗亦好议论,多描写历史遗迹、咏史怀古之作,诗中往往表现其独特史识。如:《骊山冢》云“祖龙原识长生假,正在求仙又筑茔”;《乾陵》中同情武则天,“臣仆不妨居妾位,英雄何必在男身”;《马嵬坡》批评了以女人为祸水思想,“怜香不尽千词客,招乱何关一美人”。这些见解都突破了传统观念。其诗中还有一些描写人情世态的作品,善于用精练诗句揭露市井小人与趋炎附势之徒的卑劣本质,讽刺极尖刻,如:“一生只见罂中粟,举世争趋饭后钟”(《遣兴》之三);“尺波将涸鱼先散,一骨才投犬共争”(《感事》);“往日肉膻趋蚂蚁,只今树倒散猢狲”(《感事》四首之一)。晚年还写了许多反映兵燹民瘼、天灾人祸的作品,如《忧旱》、《逃荒叹》、《荒景》、《年饥》等。其组诗《京师乐府词》描写北京下层社会风习,不仅趣味盎然,也具有社会史料价值。其诗不以兴象神韵或刻划描写见长,而在于议论。这些议论多带情韵而行,具有感染力与说服力。张维屏谓其诗“发论太尽,于古人浑厚含蓄、一唱三叹之旨,几不复存。然胸中有识,腕底有力,眉开口爽,自成为有韵之文。且其所言,每如吾意中所欲出,读至惬心处,似倩麻姑痒处搔也”(《国朝诗人徵略》)。诗风清晰明畅,宛如说话,不主一家,随境而变,如袁枚所言:“忽正忽奇,忽庄忽俳,忽沉鸷,忽纵逸,忽叩虚而逞臆,忽数典而斗靡。读者游心骇目,碌碌然不可见其町畦。”(《瓯北集序》)有些篇什也流于浮滑浅露,枯燥无味。翼才思敏捷,一生勤于著述。除《诗话》外,尚有《廿二史箚记》三十六卷、《陔馀丛考》四十三卷、《皇朝武功纪胜》四卷,《檐曝杂记》六卷、《瓯北诗集》五十三卷。《清史稿》卷四八五、《清史列传》卷七二有传。尚镕为作别传。孙星衍为撰《赵瓯北墓志铭》一卷。
〔正 史〕
赵翼,字耘松,阳湖人。生三岁能识字,年十二,为文一日成七篇,人奇其才。乾隆十九年,由举人中明通榜,用内阁中书,入直军机,大学士傅恒尤重之。二十六年,复成进士,殿试拟一甲第一,王杰第三。高宗谓陕西自国朝以来未有以一甲一名及第者,遂拔杰而移翼第三,授编修。
后出知镇安府。粤民输谷常社仓,用竹筐,以权代概①。有司因购马济滇军,别置大筐敛谷,后遂不革②,民苦之。翼听民用旧筐,自权,持羡去③,民由是感激,每出行,争肩舆过其村。先是镇民付奉入云南土富州为奸,捕获百余人,付奉顾逸去④,前守以是罢官。已而付奉死,验其尸良是。总督李侍尧疑其为前守道地⑤,翼申辨,总督怒,劾之。适朝廷用兵缅甸,命翼赴军赞画,乃追劾疏还。傅恒既至滇,经略兵事,议以大兵渡戛鸠江,别遣偏师从普洱进。翼谓普洱距戛鸠江四千余里,不如由江东岸近地取猛密,如其策入告,其后戛鸠兵遭瘴多疾病,而阿桂所统江东岸一军独完,卒以蒇事⑥。寻调守广州,擢贵西兵备道。以广州谳狱⑦旧案降级,遂乞归,不复出。
五十二年,林爽文反台湾,侍尧赴闽治军,邀翼与俱。时总兵柴大纪城守半载,以易子析骸⑧入告。帝意动,谕大纪以兵护民内渡。侍尧以询翼,翼曰:“总兵欲内渡久矣,惮国法故不敢。今一弃城,则鹿耳门为贼有,全台休矣!即大兵至,无路可入。宜封还此旨。”侍尧悟,从之,明日接追还前旨之谕,侍尧膺殊赏⑨;而大将军福康安续至,遂得由鹿耳门进兵破贼,皆翼计也。
事平,辞归,以著述自娱。尤邃史学,著《廿二史札记》、《皇朝武功纪盛》、《陔余丛考》、《檐曝杂记》、《瓯北诗集》。嘉庆十五年,重宴鹿鸣,赐三品衔。卒,年八十六。同时袁枚、蒋士铨与翼齐名,而翼有经世之略,未尽其用。所为诗无不如人意所欲为,亦其才优也。
《清史稿·赵翼传》卷四八五
〔注 释〕
①以权代概:以秤代替斗斛。概,量米麦时刮平斗斛的器具。②革:改。③持羡去:把盈余的拿走。④顾逸去:逃逸。顾,回顾。⑤道地:开脱罪责。⑥卒以蒇事:终于完成预定计划。蒇(chan)事,指事情已经办好。⑦谳狱:议罪。⑧易子析骸:易子而食,析骨而炊。⑨膺殊赏:荣获特别奖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