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书

张玉书
  • 姓名:张玉书
  • 别名:字素存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江南丹徒(今江苏镇江)人
  • 出生日期:1642
  • 逝世日期:1711
  • 民族族群:
  • 主要作品:

张玉书(1642—1711),字素存,江南丹徒(今江苏镇江)人。父亲九征,顺治九年(1652)进士,官至河南提学佥事。


张玉书自幼便攻读科举学业,顺治十八年(1661)成为进士,并入选庶吉士,后授职翰林院编修,在这个职位上,他一下子干了十数年。此后又历任左、右庶子,充任日讲起居注官。康熙十九年(1680),他因在乾清宫进讲理学,回答得体,得到了赏识,经部议加给詹事府詹事头衔,加升一级。第二年又升为内阁学士,充任经筵讲官。不久迁职为礼部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学士。二十三年(1684),因为父亲去世,他循礼服丧,朝廷还特派学士王鸿绪到家慰问。3年期满,升为刑部尚书,又调任兵部尚书。


张玉书虽然没有特异之才,但他忠君爱国,工作认真谨慎,廉洁自守,不事逢迎于权贵。这是他得以迅速荣升的根本原因。三藩之乱平定后,有人奏请封禅泰山,想以此媚君邀宠。张玉书便上书驳斥,制止了这件劳民伤财的事。因此,康熙帝对他深表信任,凡有纠纷之事,往往派他前去处理。


在清代,京津的米粮供应严重依赖于江南漕运。而在清初,由于年久失修,黄河、淮河屡次发生洪灾,不仅影响到近河百姓生命财产的安全,也阻塞运河,破坏了关系国家命运的漕运。所以,康熙自即位以来,一直高度重视河道治理的工作。从十六年(1677)开始,他不惜巨费,任用著名水利专家勒辅主持,进行了大规模的治河。但是,二十七年(1688),在工程即将完成之际,由于漕督慕天颜、直抚于成龙的倾陷,说靳辅开挖中河毫无用处、徒劳民力,靳辅遭到撤职。不久,工程峻工,学士开音布前往验收,对工程做了肯定。并且,他在监督高邮州的石坝修筑工程时,要求封闭支河河口,为中河蓄水。为了进一步查明真相,并考查开音布的要求,康熙于是派遣张玉书偕同刑部尚书图纳、左都御史马齐等,前往视察勘验,并全面调查毛城铺、高家堰以及海口各处情况,详细上报朝廷。临行前,康熙还特地嘱咐张玉书说:“你这次所见的各种是非曲直,都应该秉公汇报,不能借故不负责任。”


经过3个月的艰苦访查,张玉书不负信任,果然圆满完成了使命。他根据调查结果,写成奏折,向康熙作了汇报。在奏折中,他充分肯定了靳辅的成绩,否定了各种歪曲,说:“臣奉命勘验巡视治河情况,见黄河西岸出水很高,年来暴发洪水,从未溢出河岸,看来河床於塞的说法并不正确。海口处河岸宽达二三里,河水也飞流入海,绝无阻碍,各处减水坝应该照旧关闭。而现在各处那些所谓疏通河道的工程,才根本没用,应该停止进行。中河一道,工程结束后,便于舟船运动,从此不必再穿渡黄河长达180里的险道,特别关系重大,是应该疏挖的。”同时他又对治河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说:“中河距离黄河太近,所以不能挖得太宽,而太窄又不能容纳运河以及骆马湖的水流。另外,臣勘测出萧家渡、杨家庄、新庄口有冲决旧河之处,还请命令河臣增建减水坝,随时泄洪,以使中河舟船长期通行;而中河的浅窄之处,应该酌情挖深。至于支河河口,则应该如开音布所奏永远关闭。”康熙非常满意,全部采纳了他的建议。靳辅不久也重新起用。


原先,浙江巡抚金声称民人杜光遇告状诉说了本地八旗驻军滋扰百姓的10条罪状,并责令布政使李之粹查问此事,而李之粹又委托杭州将军部丕代请朝廷下令管制八旗兵。康熙闻报,先派尚书熊赐履前往调查处理,但不久熊赐履因父丧而离任,于是康熙又改派张玉书,并在不久任命他为礼部尚书。次年(1689)春,康熙南巡,驻在苏州府。张玉书完成了任务前来覆命,说:“经全面寻查,并无杜光遇其人,其实是金?捏造事端,而李之粹又迎合附会。他们情罪不轻,应当依法制裁。”金、李之粹于是遭到撤职流放。二十九年(1690),张玉书授职文华殿大学士,并兼任礼部尚书,从此位列宰辅。


张玉书由于勤恳扎实的态度,积累了丰富的治河经验,甚至超过治河名臣,对治河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三十年(1691)冬,他又奉命巡视治河工程,与图纳同行。第二年初回京,绘了河图进献给康熙。当时靳辅请求在高家堰增筑小堤,康熙向张玉书咨询,他做了详细回答,说:“以前黄河涨洪时,淮河水流受逼,所以洪泽湖水位才比过去有所抬高。现在计划修筑小堤之处,离高家堰不远。如果河湖水涨,即使高家堰大堤也不能阻挡,何况小堤呢?修也没用,不如不修。”康熙又问:“宿迁一带人民生活如何?”他答道:“百姓享受您的辛勤治理,非常安定。”康熙十分高兴。他又上奏说:“高家堰一带河工,只有史家刮至周桥最为最要,不加紧在此外多设堤防,其他地方再多设也没用处。这才是今天治河工程最紧急的任务。现在高家堰计划修筑小堤之处,只须责令河臣定期修缮,并亲自巡察,及时汇报即可。”康熙看了,十分赞许。


当时,西北边疆的厄鲁特蒙古在噶尔丹的统治下,与沙俄勾结,悍然发动了侵略北疆喀尔喀蒙古的战争,严重威胁了清朝的统治。康熙不得已下诏亲征,打垮了噶尔丹。但几年后,噶尔丹又在沙俄帮助下卷土重来,三十五年(1696),康熙再次亲征,自领中路,直至克鲁伦河。噶尔丹闻风而逃,在昭莫多遭到西路军大将军费扬古的截击,全军覆没,噶尔丹仅以身免。这次战争,张玉书一直随行,参与计议。康熙见取得胜利,十分高兴。张玉书等也认为值得庆贺,于是与王公以下全体官员进呈贺表,并在幔城外行庆贺礼。回师后不久噶尔丹自杀,西北彻底平定。康熙命令张玉书等充任《平定朔漠方略》总裁官,以记述这次平叛战争。


三十七年(1698),张玉书母丧归家,康熙遣官赐奠,还赐他亲题“松荫堂”匾额,成为其母身后的荣耀。第二年,康熙南巡,张玉书前来接驾,大受赏赐。


三十九年(1700),张玉书服丧未满,便被召回京师,进入内阁工作。当时河督张鹏翮奏报一些治河工程峻工,请康熙来亲临视察。康熙就此向张玉书进行了解,他都一一做了回答。康熙于是下旨,批评了张鹏翮,说:“昨天询问大学士张玉书,据说河水还很大,高家堰全被湖水淹没,如果真是如此,那泗州、盱眙怎能不被水淹?河身的深浅,应该以洪泽湖水的高低为标准呀。听说湖水现在比甲子年还高数尺,可见河身并没彻底刷深。恐怕高家堰的堤防以及以下的工程,还很难说搞好了呀。”第二年初,张玉书随从康熙南巡,因为他的奏报得到证实,受赏1000两白银以及《皇舆表》等物。驻在苏州时,他奉命与学士揆叙等考试各郡推荐的贡生,录取了汪泰来等53人。驻在江宁时,他又奉命与揆叙等阅卷,录取了钱荣世等5人。后来御舟停靠高资港,张玉书恳请康熙到他家乡的江天寺住几日,得到恩准,留了一日。后来在宝塔湾行在,康熙又赐给他亲笔写的一幅“恭俭为德”的匾额和一幅对联。


四十六年(1707),张鹏翮计划开挖溜淮套河,请皇上亲去勘测。康熙自京启程,等御舟停靠清河口后,便亲去武家墩巡看了很长时间。他见标竿所立之处多是百姓坟墓,不掘墓就不能开工,心里很是不安,于是召见张鹏翮,严厉批评了他请示开挖溜淮套的错误。张玉书因此上奏建议道:“以前老人白英曾有引汶水分南北而流的办法,非常巧妙。我们不如另外筑坝,引汶水通向运河,下游则专门用淮水敌抗黄河,让黄河水流入海,这样一定能让万世得利。”康熙十分同意,于是命令取消开挖溜淮套的计划。


四十九年(1710),张玉书因病请求退休。康熙温语进行了挽留。第二年五月,他跟随康熙巡幸热河,途中病发。康熙多次派御医进行调治,也未能奏效,结果他连遗奏也未及缮写便逝世了。康熙命专人治丧,护灵回京,称赞他:“耆旧老臣,久任机务,直亮清勤”,又下令加赠太子太保,赐谥“文贞”。


张玉书居官50年,为太平宰相达20年之久,朝夕启沃,兢兢业业,恪尽职责。生活中非常节俭,没有妾媵侍候,饮食粗淡,从不吃肉,仿佛贫民一般。他家学渊源,所做文章雍容典雅,然有盛世之音,可以称为一代大手笔,有《佩文韵府》、《康熙字典》等书传世。把他列入大清名臣,是当之无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