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烈(约1623-约1686),清初儒家学者,字武承,一字庄持。大兴(原籍浙江)人。康熙九年(1670年)进士,历任内阁中书,翰林院编修,曾充《明史》纂修官。早年出王学之门,后反戈附于朱门,精研程朱理学,以卫道自任。在朱学与王学的问题上与毛奇龄争辩,作《王学质疑》五卷。其他学术著作有《读易日抄》、《孜堂文集》等。张烈排斥王学,认为其病在“欲为儒而显叛于儒,欲窃佛而见嗤于佛,两无所容,而邪遁之苦亦已甚矣。”“阳明一出,而尽变天下之学术,尽坏天下之人心,卒以酿成乱亡之祸。”(《王学质疑》)主张废王学,定朱学于一尊。他说:“唯朱子之书,广大精深,无所不备,而要归于平淡切实,雍容详至,不敢为新奇可怪之论。……天下之欲学孔子者,舍此无由矣。”(同上)把朱熹提出的“奉先圣之格言,佩前贤之遗矩”看作圣门家法,必须谨守严防。张毛之争由明史馆立“道学传”抑或“儒林传”而起,反映了清初理学与心学之间的对立和斗争。对后来的学术思想发展有较大影响。著有《王学质疑》、《典训》、《四书讲义》、《读易日钞》、《孜堂文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