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固。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属江西)。嘉祐二年(1057)登进士第。调太平州司法参军,召编校史馆书籍。迁馆阁校勘、集贤校理、英宗实录院检讨官。出为越州通判。历知齐、襄、洪等州,加直龙图阁,知福、明、亳、沧诸州。元丰三年(1080)宋神宗召见,留判三班院,加史馆修撰,专典五朝史事。元丰五年,拜中书舍人,丁母艰,病逝于江宁府。追谥文定。
曾巩曾任史馆修撰,整理校勘《战国策》、《说苑》、《新序》、《列女传》等,曾巩是欧阳修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支持者。在理论上,他和欧阳修一样,强调道对文的决定作用,而且比欧阳修等更为看重道,认为“夫道之大归非他,欲其得诸心,充诸身,扩而被之国家天下而已。非汲汲乎辞也。”为文重传道而轻文采,以淳朴自然,条理清晰,从容周详,说理透彻为特色,但儒学正统气味较为浓厚。文章中为数最多、成就最高的是议论文,记叙文次之。其议论文,主论警策,笔锋犀利,观点铺陈、蓄发颇见功力。常于纾徐曲折中缓缓道出,层层剥离。言质朴,但沉稳、深厚,有说服力,如《上欧舍人书》、《王平甫文集序》等文章佳品,均有一波三折、言尽意达之妙。记叙文也文词简洁,层次分明,精省得体,偶尔还可读到精雕细刻的写景之作,如《道山亭记》对山川地势的描写就极为工细。然而,文以载道的为文宗旨常令其记叙文中议论迭出,从中流露出的卫道气息尤为令人遗憾。曾巩诗作亦不少,现存约四百余首,风格亦简朴质实。虽也偶有佳作,但总起来讲成就不如其文,影响不大。曾巩文名在当时仅次于欧阳修,因师出欧门,风格和欧阳修也相近,所以颇有影响。《宋史·曾巩传》曰其“为文章,上下驰骋,愈出而愈工,本原六经,斟酌于司马迁、韩愈,一时文词者,鲜能过也。”评价基本上是公正的,但由于曾巩既缺少司马迁的批判精神,也没有韩愈那不平则鸣的豪迈气概,固而实不及此二人,这也正是他成就难追欧阳修之所在。然而,他那种“古雅”、“平正”以传道见长的文风,使朱熹甚为推崇,成为旧时“正统派”古文家的模拟对象之一。曾巩著作今存有《元丰类稿》五十卷,有《四部丛刊》影元本。另有《续稿》四十卷、《外集》十卷,皆不传。佚文见于《宋文鉴》等选本。最早事迹出处《宋史》三一九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