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信

庾信
  • 姓名:庾信
  • 别名:字子山
  • 性别:
  • 朝代:南北朝
  • 出生地: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
  • 出生日期:513年
  • 逝世日期:581年
  • 民族族群:
  • 主要作品:

庾信(513年-581年),南北朝时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字子山。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自幼聪敏绝伦,精通《左传》,博览群书。梁代诗人庾肩吾之子。初仕梁,历任湘东国常侍、尚书度支郎中、东宫学士等职。曾随同其父庾肩吾及徐摛、徐陵父子出入宫禁,陪同太子萧纲(梁简文帝)创作了不少绮丽的宫体诗,世称“徐庾体”。他出使东魏,“文章辞令,盛为邺下所称”。侯景之乱时,庾信为建康令,战败后,投奔江陵梁元帝萧绎。历任御史中丞、右卫将军。承圣三年(554)出使西魏。不久梁为西魏所灭,遂仕西魏、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世称“庾开府”。


庾信文学创作大体可分两个时期,出使西魏之前,其诗歌未能摆脱宫体诗影响,注重形式和技巧,内容较为贫乏,但诗中亦常有写景佳句,如“水流浮磬动,山喧双翟飞;夏余花欲尽,秋近燕将稀”(《入彭城馆》),“荷风惊浴鸟,桥影聚行鱼”(《奉和山池》)等;所写抒情小赋《春赋》、《对烛赋》、《荡子赋》,虽辞藻华美,笔触细腻,却失之纤弱。仕西魏后,由于生活、思想产生变化,因此其诗文作品与前期大不相同,艺术风格由冶艳而为刚劲苍凉,但其喜用典故和注意对仗的特点依旧保持,这是当时文风和个人习惯所使然。


庾信诗歌代表作为《拟咏怀》二十七首,虽是模拟阮籍,实为感叹自己身世,其中第三、第四首最为著名,“倡家遭强聘,质子值仍留,自怜才智尽,空伤年鬓秋”;“寓卫非所寓,安齐独未安;雪泣悲去鲁,悽然忆相韩”等诗句,表述了作者自己迫于事势而被羁留长安的悲愁和痛苦,流露了思恋乡关、怀念故国的深情和隐痛。为了避免触犯北周政权,庾信在这组诗歌中采用了隐晦曲折的手法,以比兴或咏史方式表现思想感情,全诗用典甚多,但仍使人感到真挚而未流于晦涩平板。另外,在《奉和永丰殿下言志》、《怨歌行》、《和张侍中述怀》等诗中,庾信也真切地吐露了内心的痛苦。庾信有些诗句清新可喜,对唐人五律有深刻影响,如“寒沙两岸白,猎火一山红”(《上益州上柱国赵王》)、“山明疑有雪,岸白不关沙”(《舟中望月》)等。庾信赠别友人的小诗往往写得感情深沉亲切,很少用典,如《寄王琳》、《寄徐陵》、《重别周尚书》等都相当著名,这些诗虽有时平仄不调,但已开五言绝句之先河。庾信诗歌成就很高,明人张溥评曰:“史评庾诗‘绮艳’,杜工部又称其‘清新’‘老成’,此六字者,诗家难兼,子山备之。”(《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庾信辞赋成就不亚于诗歌,代表作为《哀江南赋》,叙写了梁代的兴亡和作者身世之概。这篇赋作既有对梁代覆亡的悲悼、依恋之情,也有对梁朝君臣的痛斥、揭露。赋中真实地描写了乱离中人民的苦难,浸透着作者的同情,其中“鬼火乱于平林,殇魂游于新市”、“冤霜夏零,愤泉秋沸,城崩杞妇之哭,竹染湘妃之泪”等句,历来为人称道。庾信的抒情小赋《小园赋》、《枯树赋》、《竹杖赋》等,也是传世名作。《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中的“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二句,为唐王勃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序》)所本。


庾信为南北朝骈文大家,与徐陵齐名,讲究对仗、处处用典是其主要特点。其代表作有《哀江南赋序》、《拟连珠》、《思旧铭》等。其骈文集六朝之大成,为《四库提要》推为“四六宗匠”。


庾信是南北朝最后一位大家,他把南方诗歌的声律技巧传至北方,同时吸取北方刚健苍劲的精神,批判南方的浮艳之风,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体现出南北文学合流的趋势。庾信善于运用各种诗体,对律诗、绝句和七古的发展有重要贡献,对唐代诗人影响极深,明人杨慎评说:“庾信之诗,为梁之冠绝,启唐之先鞭。”(《升庵诗话》卷九》)。有卷二十一卷,已佚。后人辑有《庾子山集》,清代吴兆宜注有十卷本,倪璠注有十六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