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

郁达夫
  • 姓名:郁达夫
  • 原名:郁文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浙江富阳人
  • 出生日期:1896年12月7日
  • 逝世日期:1945年9月17日
  • 民族族群:
  • 主要作品:

郁达夫(1896年12月7日-1945年9月17日),现代著名作家。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出身于破落地主家庭。七岁入私塾。十四岁于县立高等小学堂毕业后,考入嘉兴府中学,后转入杭州府中学。1910年春转入美国长老会在杭州办的育英书院,因参加反对校长的风潮被开除,1911年后在家自修。1913年9月由其兄郁华带到日本,先在东京第一高等学校学习,后入帝国大学经济科。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留日期间,曾和郭沫若、成仿吾等组织以抗日为宗旨的夏社,并筹备创造社。文学上受到高尔基、契诃夫,特别是王尔德、汤姆生、左藤春夫作品中的浪漫主义影响。1921年,他的处女作《沉沦》(泰东图书局)问世,这是他早期的代表作。由于“惊人的取材和大胆的描写”震动了当时的文坛。这部小说描写的是一个留日学生由于异国民族的压迫和社会的冷遇所造成的精神上极度的痛苦,它有作者反帝的爱国热情和不满现实的呼声,也有其孤独、颓废的情绪。随后又发表了《南迁》、《银灰色的死》、《风铃》等短篇,主题和人物与《沉沦》相类似。1922年毕业后回国,专门从事文学创作活动,与郭沫若、成仿吾等组织创造社。先后主编《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等刊物,写了很多作品。1923年至1926年在北京大学、武昌大学、中山大学任教,并主编过《创造月刊》和《洪水》。1923年是他创作的旺盛期,先后发表了《春风沉醉的晚上》和《薄奠》,这是两篇描写工人生活的优秀作品。另以大革命时代为背景写的《她是一个弱女子》(1931年)和《出奔》(1935年)也是政治倾向比较进步的小说。此外,象揭露军阀及其家庭道德败坏的《秋河》,描写娼妓和一般演员等下层人物生活命运的《茫茫夜》、《街灯》、《迷羊》等作品,都在不同程度上暴露了旧社会的罪恶,有一定的批判意义。但过多的色情描写,破坏了主题的严肃性,使这些作品掺杂着许多不健康的因素。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他的思想趋于消沉,由失望而走向退缩隐遁。1928年与鲁迅合编《奔流》。1929年与鲁迅、宋庆龄等人发起民权保障自由大同盟。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2年参加中国民权保障同盟。这之后他隐居杭州,写了一些倾向颓废的小说,如《马樱花开的时候》、《飘儿和尚》、《迟桂花》、《迟暮》、《东梓关》等。在这些作品中,对人物的闲适无为、乐天安命的人生态度和封建名士的生活方式,抱着欣赏和羡慕的态度。这在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的当时,客观上起了麻醉人们消磨斗志的作用。他是个多产作家。小说艺术性较高,擅长于写景抒情,语言优美,笔调自然洒脱,但题材较狭窄,缺乏深刻的社会内容。1934年编选《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并写《导言》。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他重新振作起来,投入了救亡运动,并应郭沫若之邀,赴武汉参加抗战工作,到前线慰劳抗日将士。同年冬,到南洋,参加抗日活动,曾担任新加坡华侨抗敌动员委员会、新加坡文化界战时工作团、文化界抗日联合会等组织重要职务,主编《星洲日报》,宣传抗日。后逃至苏门答腊,坚持抗日斗争。1945年9月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他的后期表现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郁达夫是中国新文学史上一个重要作家,他对新文学的贡献和在新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可磨灭的。他的其他著作还有:《戏剧论》(商务印书馆)、《小说论》(1931年,光华书局)、《日记九种》(1927年,北新书局)、《戏剧论》(1930年,商务印书馆)、《郁达夫杰作选》(1946年,上海新象书店)、《达夫短篇小说集》(1935年,北新书局)、《达夫散文集》(1948年,上海春明书店)、《达夫日记集》(1935年,北新书局)、《达夫游记》(1936年,文学创造社)、《我的忏悔》(1936年,良友图书公司)等及翻译多种。此外,印行有《达夫全集》七卷。解放后出版了《郁达夫选集》(1951年,开明书店;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香港文学研究社出版了《郁达夫选集》。